广东办公用品加盟代理:庄子·外篇·知北游 2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19:58:42
《知北游》是《庄子·外篇》的最后一篇,在《外篇》中具有重要地位。“知”是一个寓托的人名,“北游”指向北方游历。在国学中,北方为“玄”,“玄”指昏暗、幽远,因此北方就是不可知的地方。

  《知北游》的主要观点是大道虽然无所不在,万物、万灵、万事须夷不可离,但对人类来说,却不可知、不可闻、不可见、不当名、不可言传。人应该无知、无能、去言、去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是: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 ☆ ☆

  有人说“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合就是绝对真理”。其实这“无数”不过是一个海市蜃楼,一个永远可望不可及的地平线。不要说无数,就是稍有点大数常识的人,就可以理解这一点。我们都知道,一个64格的棋盘,按着第一格1粒米,第二格2粒米,第三格4粒米,第四格8粒米的模式,它可以轻易地装下我们国家一年的稻谷总产。即使是十亿吨,对它也是小菜一碟。这个数目,只是它稍微靠后的一个格子所容纳的数目。

☆ ☆ ☆

  很多人喜欢说“人定胜天”。这无非是一种狂言,自己给自己打气还可以;如果真信它,给人带来的其实只有灾难,会让人毫无畏惧地去破坏人类唯一能够生存的空间。“人定胜天”其实比蚂蚁伸出一只腿想绊倒大象更可笑。

  人在自然面前实在太脆弱、太弱不经风了,一场海啸、一场地震,都可以夺去几万、几十万人的性命。

☆ ☆ ☆

  有人喜欢无端指责老子、庄子,说他们是不可知论者。其实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庄子说道不可知,是一个常识就能证明的论题。

  面对浩渺的宇宙,人是十分渺小的。

  如果把宇宙的历史比做一天24小时,人类的历史,不过是一天中的最后34秒。

  而在有600万年长的人类史中,一个人能够亲眼见到的也不过是百把年。个人寿命只是人类历史的六万分之一。

  如果我们再把人类的历史比做一天24小时,一个人的寿命只不过是一天的最后二千分之一秒。

  庄子说,“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朝菌和蟪蛄如果因为在他的生命中没有冰天雪地,它们没有见过冰天雪地,就去说宇宙不可能有冰天雪地,就去指责冰天雪地,那是很可笑的。

  我想,如果头脑还正常,一个寿命只有二千分之一秒的人,是不会妄言他可以知道有着全天24小时、86400秒的人类的所有事情的。

  我想,如果头脑还正常,寿命只有34秒的人类,是不会妄言他可以知道代表全天的宇宙的所有事情的。

  但我们的专家却喜欢这样。他们在某个领域知道得很多,就自以为他无所不知了。

☆ ☆ ☆

  我们说道不可道,道不可知,只是为了让我们能够敬畏自然,让我们的主观符合客观,让我们不要有成见,要虚心,要归零,要空杯,要清除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要让我们学会因势利导,要让我们学会四两拨千斤,要让我们学会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知北游》不是要人们无所作为,而是要人们大有作为,正像老子说的,“无为而无不为”,要人们无所不为。《知北游》也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

☆ ☆ ☆

  我个人是喜欢《知北游》的,以为说的是真谛。

☆ ☆ ☆

《庄子·外篇·知北游第二十二》

2201 知北游于玄水之上,登隐弅(fén)之丘,而适遇无为谓。知谓无为谓曰:“吾欲问汝:何思何虑则知道?何处何为则安道?何从何道则得道?”三问而无为谓不答。非不答,不知答也。知不得问,返回白水之南,登狐阕之上,而见狂屈。知以其问也问狂屈。狂屈曰:“唉!吾知之,将语汝。”中欲言而忘其所欲言。知不得问,返于帝宫,见黄帝而问焉。黄帝曰:“无思无虑始知道,无处无为始安道,无从无道始得道。”

  知问黄帝曰:“我与汝知之,无为谓与狂屈不知,其孰是邪?”黄帝曰:“无为谓真是,狂屈似之,我与汝终不近。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故圣人行不言之教。道不可力致,德不可臻至。仁可为,义可亏,礼相伪。故曰:‘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礼者,道之浮华而乱之首举也。故曰:‘为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之,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也。’今已为物,欲复归根,不亦难乎!其易为者,也唯大人乎!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孰知其纲纪!人之生,气之聚也。气聚则生,气散则死。若死生为徒(同类),吾又何患!故万物一也。是其所美者为神奇,其所恶者为臭腐。臭腐复则化为神奇,神奇复则化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气耳。’故圣人贵一。”

  知谓黄帝曰:“吾问无为谓,无为谓不应我,非不我应,不知应我也;吾问狂屈,狂屈欲告我而不我告,非不我告,中欲告而忘之也;今吾问乎汝,汝知之。吾与汝何故不近?”黄帝曰:“无为谓真是也,以其不知也;狂屈似之也,以其忘之也;吾与汝终不近也,以其知之也。”狂屈闻之,以为黄帝知言。

2202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

  今神明至精,与物百化。物已死生方圆,莫知其根也。遍然而万物,自古以固存。六合为巨,未离其内;秋毫为小,待之成体;天下莫不沉浮,终身不故;阴阳四时运行,各得其序;昏昏然若亡而存;油油然不形而神;万物养而不知:此之谓本根,可以观于天矣!

2203 啮缺问道被衣,被衣曰:“正汝身形,一心观视,和谐自然到来;摄汝智,一意忖度,精神将来舍间。德将为汝美,道将为汝居。汝返童稚焉如新生之犊,而无求其故老。”

  言未卒,啮缺睡寐。被衣大悦,行歌而去,曰:“形若槁骸,心若死灰,弃其实知,不以故自持。浑浑噩噩,昏昏暗暗,无心而不可与谋。彼何人哉?归朴返真!”

2204 舜问乎丞:“道可得而有乎?”曰:“汝身非汝有,汝何得有道!”舜曰:“吾身非吾有,孰有之哉?”曰:“是天地之委形也;生非汝有,是天地之委和也;性命非汝有,是天地之委顺也;子孙非汝有,是天地之委蜕也。故行不知所往,处不知所持,食不知所味。此天地之强阳气也,胡可得而占有邪!”

2205 孔子问于老聃曰:“今日晏闲,敢问至道。”

  老聃曰:“汝斋戒,疏导汝心,澡雪汝精神,抛弃汝理智。夫道,渺然难言哉!将为汝言其大略:

  昭昭生于冥冥,有伦生于无形,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而万物以形相生。故九窍者胎生,八窍者卵生。其来无迹,其往无涯,无门无房,四达之皇皇也。邀于此者,四肢强壮,思虑通达,耳目聪明。其用心不劳,其应物无定方,天自高,地自广,日月自行,万物自昌,此其道与!

  博不必知,辩不必慧,圣人以断之矣!益之而不加益,损之而不加损者,圣人之所保也。渊渊乎其若海,魏魏乎终而复始。运量万物而不匮。君子所谈之道,彼其外(门外)与!万物皆往而取资焉,而不匮乏。此其道与!

  “中原有人焉,非阴非阳,处于天地之间,暂且为人,终将返于本宗。自本观之,生者,气聚而生物。虽有寿夭,相去几何?须臾之间也,何足以为尧、桀之是非!果瓜各有其理,人伦虽难,可相齿序。圣人遭之而不违,过之而不守。调而应之,德也;偶而应之,道也。道德者,帝之所兴,王之所起也。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注然勃然,莫不出焉;消然寥然,莫不入焉。已化而生,又化而死。生物哀之,人类悲之。解其天武,毁其天文。纷乎宛乎,魂魄将往,乃身从之。乃大归乎!不形之形,形之不形,是人之所同知也,非将至者之所为也,此众人所同论也。彼至则不论,论则不至;明见不见,不辩胜辩;道不可闻,闻不若不闻:此谓大得道。”

2206 东郭子问庄子曰:“所谓道,何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必名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邪?”曰:“在稊(tí)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砖瓦。”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尿。”东郭子不应。

  庄子曰:“夫子之问也,固不及本质。正获之问市监履猪(踩猪脚以断猪肥瘦),每下愈况(越下越准)也。汝莫求其必,无物可逃。至道若是,大言亦然。周、遍、咸三者,异名同实,其旨一也。尝相与游于无有之宫,就同、合而论,无所终穷乎!尝相与无为乎!淡而静乎!漠而清乎!调而闲乎!寂寥已吾志,无往焉而不知其所至,去而来不知其所止。吾往来焉而不知其所终,彷徨乎虚旷境域,大智入焉而不知其所穷。造物者与物无际(界),物有际者,所谓物际者也。不际之际,际之不际者也。谓盈、虚、衰、杀,彼为盈虚非盈虚,彼为衰杀非衰杀,彼为本末非本末,彼为积散非积散也。”

2207妸(ē)荷甘与神农同学于老龙吉。神农依几,闭户昼眠。妸荷甘日中推门而入,曰:“老龙死矣!”神农依几拥杖而起,勃然放杖而笑,曰:“天知吾僻陋谩诞,故弃吾而死。已矣,夫子无所发吾之狂言而死矣夫!”

  弇(yǎn)堈(gāng)吊闻之,曰:“夫体道者,天下之君子所系焉。今老龙吉之于道,秋毫之端万分未得其一,犹知藏其狂言而死,又况夫体道者乎!视之无形,听之无声,于人之所论者,谓之冥冥,所以论道而非道也。”

  泰清问无穷,曰:“子知道乎?”无穷曰:“吾不知。”又问无为,无为曰:“吾知道。”曰:“子之知道,亦有数乎?”曰:“有。”曰:“其数若何?”无为曰:“吾知道之可以贵、可以贱、可以约、可以散,此吾所以知道之数也。”

  泰清以其言问无始。曰:“若是,则无穷之不知与无为之知,孰是而孰非乎?”无始曰:“不知深矣,知之浅矣;不知内矣,知之外矣。”于是泰清仰而叹曰:“不知乃知乎,知乃不知乎!孰知不知之知?”

  无始曰:“道不可闻,闻则非道;道不可见,见则非道;道不可言,言则非道!知造形者不形乎?道不当名。”

  无始曰:“问道而应之者,不知道也;虽问道者,亦未闻道。道无问,问无应。无问问之,是问穷也;无应应之,是无内也。以无内待问穷,若是者,外不观乎宇宙,内不知乎太初。是以不过乎昆仑,不游乎太虚。”

2208 光曜问无有曰:“子其有乎?其无有乎?”光曜不得问而孰视其状貌:渺然空然。终日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搏而不得也。光曜曰:“至矣,其孰能至此乎!吾能有无矣,而未能无无也。及为无有矣,何从至此哉!”

2209 大马之捶钩者,年八十矣,而不失毫芒。大马曰:“子巧与!有道与?”曰:“臣有守也,非道也。臣之年二十而好捶钩,于物无视也,非钩无察也。”用之者,假不用者,是以长久而得其用,此守也。道者,无所不用者也!物孰不资之焉!

2210 冉求问于仲尼曰:“未有天地可知邪?”仲尼曰:“可。古犹今也。”冉求失问而退。明日复见,曰:“昔者吾问‘未有天地可知乎?’夫子曰:‘可。古犹今也。’昔日吾昭然,今日吾昧然。敢问何可以今知古?”仲尼曰:“昔之昭然也,神者先受之;今之昧然也,且又为不神者求邪!无古无今,无始无终。未有子孙而有孙子可乎?”冉求未对。

  仲尼曰:“已矣,末应矣!不以生生死,不以死死生。死生有所待邪?皆有所一体。有先天地生者物邪?造物者非物,物出不得先物也,由其有物也。由其有物也无已!圣人之爱人也终无已者,亦乃取于物之生生相续者也。”

2211 颜渊问乎仲尼曰:“回尝闻诸夫子曰:‘无有所送,无有所迎。’回敢问其由。”

  仲尼曰:“古之人外与物化而内心不化,今之人内化而外不化。与物化者,内守一不化者也。安然化之安然不化?安然自得与之相顺也,必与之相顺而莫过。狶(音希)韦氏之囿,黄帝之圃,有虞氏之宫,汤武之室,养心之良居也。君子之人,若儒墨者师,故以是非相毁也,而况今之人乎!圣人处物不伤物。不伤物者,物亦不能伤也。唯无所伤者,为能与人相送迎。山林与,旷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与!乐未毕也,哀又继之。哀乐之来,吾不能御,其去吾不能止。悲夫,世人只为物之逆旅耳!夫知遇而不知所不遇,知能能而不能所不能。无知无能者,人之所不免也。夫务免乎人之所不免者,岂不亦悲哉!至言去言,至为去为。尽知之,所知则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