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皮薄适合什么双眼皮:简论元大都遗址出土的瓷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5:37:15
简论元大都遗址出土的瓷器作者:中邮网www.e1988.com 收藏家 马希桂  发布时间:2005-08-17  点击率:2877
  三、粗犷豪放的磁州窑白地黑花瓷 中邮网 http://www.e1988.com
中邮网 http://www.e1988.com
  图1元--龙泉窑青釉印花牡丹纹尊 中邮网 http://www.e1988.com


图 1

中邮网 http://www.e1988.com
  磁州窑是宋代北方地区著名的民间瓷窑之一。所烧瓷器纯供民间使用,因之造型实用,纹饰生动,富于生活气息。它始烧于北宋而终于元代,历时长达400年之久。宋元磁州窑的釉下彩绘瓷器,是我国民间瓷窑中独具一格的艺术精品,集胎釉、造型、绘画、装饰等制瓷工艺于一身,每件彩绘瓷器都是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工艺品。 中邮网 http://www.e1988.com
中邮网 http://www.e1988.com
  釉下彩绘瓷器是用一种含铁质的颜料在涂上化妆土的瓷胎上绘画,然后在外表涂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烧制而成。它有色泽鲜明,黑白对比强烈的特色。这种新型工艺,是制瓷工匠继承了我国古老的彩绘艺术,吸收了绘画艺术手法,把这种新型制瓷工艺与绘画艺术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新的综合艺术。 中邮网 http://www.e1988.com
中邮网 http://www.e1988.com
  元大都出土的瓷器(包括瓷片)中,以磁州窑系的数量最多,约占总数的40%左右。主要器型有盘、碗、罐、盆、杯、盒、枕、瓶、壶和各种玩具等。大型器物比宋代有所增多。如高67厘米的白釉黑花四系大坛,高45、口径27厘米的白釉黄花凤纹大罐、口径49厘米的白釉黑花鱼藻纹大盆、口径56厘米的白釉黑花鱼藻纹大盘和高33厘米的白釉黑花龙凤纹四系扁壶等,都是元代磁州窑烧制的大型器物,也是磁州窑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器物。造型粗犷朴实,坚固耐用,健美自然,浑厚凝重,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中邮网 http://www.e1988.com
中邮网 http://www.e1988.com
  元大都遗址出土的磁州窑釉下彩绘瓷的胎质有泥胎和砂胎二种。泥胎呈灰白或黄白色,质细润而纯坚。砂胎(俗称缸胎)呈红灰色,内夹粗砂粒,质较松软,气孔多。泥胎吸水率为11%,砂胎为15.7%。据邯郸市陶瓷研究所测试,两种胎质成分含量有明显不同,其对比如下: 中邮网 http://www.e1988.com
中邮网 http://www.e1988.com
  从上表可知,砂胎内氧化铝、铁、碱的含量高、氧化硅、镁、钾、钠的含量低,成份已接近缸胎。 中邮网 http://www.e1988.com
中邮网 http://www.e1988.com
  元大都遗址出土的磁州窑釉下彩绘瓷的纹饰题材虽不如宋代丰富,但亦多彩多姿。主要是龙凤、花草、鱼藻、折枝或缠枝花卉等,此外还有少量人物、花鸟和文字题材的纹饰。绘画技术精湛,用笔简练洒脱,极富情趣。白釉黑花鱼藻纹大盆,就是磁州窑一件艺术精品。它里施白釉,外施黑釉。口沿绘两道弦纹,中填水草圆点纹。内壁绘双弦纹三道,中间细曲线表示水波荡漾,底绘鱼藻纹,鱼身上下有两株水草飘动,鱼游动于水草间追食水草,形象生动逼真。整个盆的造型如同一个小型鱼池,器内盛满水后,确有“如鱼得水”,生动活泼的艺术效果。白釉黑花凤纹大罐,肩上绘弦纹数道,腹部绘回首展翅双凤,周填卷云与缠枝花卉纹。纹饰生动活泼,色彩艳丽清新。这种大罐元大都遗址中出土多个,除主题纹饰绘双凤纹外,还有绘龙凤纹和花卉纹的。后英房元代居住遗址中出土的白釉黑花四系坛,所绘纹饰亦不多见。它肩绘卷草纹,腹绘激荡的水波纹,腹下部至底通施黑釉。花纹复杂流畅而奔放,充分表现了磁州窑绘画艺术的独特风格。 中邮网 http://www.e1988.com
中邮网 http://www.e1988.com
  元代磁州窑釉下彩绘瓷中,还有以题词作为花纹装饰的。如白釉黑花人物纹诗文罐,肩部绘婴戏莲和花卉纹。腹部题草书七言绝句诗一首:“寻慎悟人蓬莱捣(岛)香花不断松花老,采芝何处未归来,白云满地无人扫。”并书“至元十八年”。以诗文作饰,是元代磁州窑瓷器的特殊风格,全国仅存数件,尤其有明确纪年,更为稀少和珍贵,是鉴别元代磁州窑瓷器的标准器。这种诗文罐在西绦胡同元代居住遗址中也有出土,如白釉诗文大罐,环外壁草书七言诗一首,曰:“百草千花雨气新,今朝陌上尽如尘,黄州春色能于酒,醉杀西园歌舞人”。旁题“清净道德”4字。以诗词作为装饰的大罐,在元大都遗址中是首次出土。从诗的内容上看,也为我们提示了大罐的用途。 中邮网 http://www.e1988.com
中邮网 http://www.e1988.com
  元大都遗址和窖藏出土的釉下彩绘瓷,在装饰方法上,还采用了绘与划相结合的新技法。如房山良乡元窖藏出土的白釉黑花凤纹罐,就是在墨彩绘画双凤与云朵后,再用锐器划出纹饰细部。用这种技法制作的大罐,在元大都遗址中出土的还不只一个,如白釉黑花云龙纹大罐,也是在绘完云纹和龙纹后,再在纹饰上刻画出龙的鳞片和云朵细部。这种制作方法的效果,与宋代磁州窑精湛的白釉黑花剔地工艺相似,给人一种立体感,但操作过程要比黑花剔地工艺简单得多。使器物纹饰更加突出,增强了瓷器的艺术感染力。是元磁州窑的代表作。 中邮网 http://www.e1988.com
中邮网 http://www.e1988.com
  元代磁州窑除烧制白釉黑彩或褐彩釉下彩绘瓷外,还烧制白釉、黑釉和白釉釉上红、绿彩瓷等。如一件黑釉“内府”梅瓶(亦称经瓶)。书有“内府”款的瓷器,多见于元代磁州窑系的黑釉和白釉梅瓶。古代指“内府”为皇室仓库,是管理各种钱粮物品的。有“内府”款的瓷器应是为内府定烧之物。除这件黑釉“内府”梅瓶外,在后英房元代居住遗址和良乡元窖藏,都出土有白釉“内府”款梅瓶。磁州窑系白地黑花梅瓶腹部,有“清沽美酒”与“醉乡酒海”字句。知元、明磁州窑或景德镇窑所制书有“内府”款的梅瓶,应是当时盛酒用具。瓷枕是磁州窑具有特色的产品,不仅品种多样而精致,纹饰题材亦丰富多彩。这种制枕象物,示有其形的象形枕,则更别具风趣和韵味。 中邮网 http://www.e1988.com
中邮网 http://www.e1988.com
  四、似翠如玉的龙泉青瓷 中邮网 http://www.e1988.com
中邮网 http://www.e1988.com
  龙泉窑青瓷创烧于北宋,南宋至元为极盛时期,到明衰落。龙泉窑青瓷的主要产地以浙江省龙泉县为中心,到元代又有扩大和发展,窑址总数多达200处以上。元大都遗址和墓葬出土的龙泉窑青瓷,除有宋代常见的盘、碗、盆、洗和罐等日用器皿外,大型器物的烧制较前增多,这是元代制瓷工艺上的进步和成就。颐和园收藏的龙泉窑青釉印花牡丹纹大瓶,高50厘米,侈口、长颈、肩丰满、腹下内收,底外撇。灰白胎、施青釉,色明润光洁。颈饰凸弦纹,肩部印缠枝牡丹纹,下腹饰细长莲瓣纹。具有形体高大,胎壁厚重的特征。元大都遗址,呼和浩特元窖藏和朝鲜新安沉船等处,都曾出土这种大瓶,是元龙泉窑典型作品。龙泉窑青釉荷叶盖罐,大口直领,鼓腹,通体作瓜棱状,上有荷叶形盖。罐底露胎处呈朱红色,俗称“朱砂底”或“火石红”,是元龙泉窑常见器型。青釉大盘,元大都遗址中多有出土。有圆唇直沿和折沿两种。有的折沿大盘,由于口径多在19-34厘米左右,口径大,烧制时容易变形,为掩饰这类缺陷,将口沿制成莲瓣状或葵瓣状,从而增加了盘的美感。盘外壁刻印莲瓣或变形莲瓣者居多,盘心印刻花卉纹。有的大盘口沿贴素烧的花朵,是元青瓷装饰上的新工艺。这几种大型青瓷器,是龙泉窑青瓷中的典型器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中邮网 http://www.e1988.com
中邮网 http://www.e1988.com
  元大都遗址出土的龙泉窑青瓷,因多系压在明代城墙下,绝大部已成碎片。完整或经修复的龙泉窑青瓷约70余件,有碗、盘、碟、高足碗、洗、钵、罐、瓶、炉和盏托等10余种。以碗、盘占多数,罐、瓶和炉等次之。如青釉撇口小圈足碗、荷叶口或敛口弧壁,小圈足,腹外壁饰瘦长莲瓣纹,这是南宋至元碗、盘上最流行的纹饰,只是元代青釉碗上的莲瓣纹,比南宋时更瘦窄。青釉双鱼纹折沿洗,圆唇,折沿,浅腹,圈足,内满釉,底足呈朱红色。盘内底贴双鱼,形象生动活泼,讨人喜爱。青釉蔗段洗,为元代龙泉窑创新产品。口与壁均作花瓣形,外壁中部饰凸棱一周,内底有印花莲蓬荷叶纹。色青翠细润,造型规整雅致。是元龙泉典型器物。值得记述的是,在元大都建华五七连遗址中,出土一件青釉小盘,底有墨书“致和元年李”5字。致和元年当为公元1328年,这是元龙泉窑青瓷使用年代的一个可靠根据。 中邮网 http://www.e1988.com
中邮网 http://www.e1988.com
  元大都遗址和墓葬中出土的元龙泉窑青瓷的纹饰有:划、刻、印、贴、镂和堆等多种技法。其中印花、贴花和镂刻是这一时期新发展起来的。印花有阳文和阴文两种,特别是阴文印花是元龙泉窑的主要装饰方法。印花是用带有花纹的模子,在陶瓷器的坯胎上印出纹饰,使用阳文印模印出阴文纹饰,反之相反。颐和园收藏的青釉印花蕉叶纹玉壶春瓶,即是用阳文印模印出阴文蕉叶纹。纹饰深凹,给人以清新淡雅之感。海淀北安河元墓出土的青釉凸花海水云龙纹瓶,侈口、颈细长并有三道细弦纹,腹部为云龙纹,近底部为海涛纹。纹饰凸起印花,造型奇特,制作规整,纹饰生动,即是用阴文印模,纹饰凸起,给人以繁密华丽之感。釉色青中闪绿,可与宋龙泉窑的粉青和梅子青相媲美,是元青瓷中的精品。 中邮网 http://www.e1988.com
中邮网 http://www.e1988.com
  贴花,亦称“模印贴花”或“印贴花”。它是用模子先印好或用手先捏塑好浮雕状的纹饰,粘贴于坯体上,然后施釉烧成。贴花有满釉贴花与露胎贴花两种。贴花技法最早见于晋代青瓷上,唐长沙窑青釉褐斑贴花器及河南巩县唐三彩贴花装饰,均闻名一时。青釉刻花贴龙纹盘,即是采用“满釉贴花”技法制成。元大都遗址出土的元龙泉窑瓷片中,也有用“露胎贴花”技法制成的。其作法是用模印技法,以瓷泥制成浮雕状的图案,贴在已经施釉的胎体上,图案因露胎不上釉,经烧成后,花纹因氧化呈红褐色,与青翠釉色相映生辉,极其鲜艳。是元龙泉窑新创烧的一种品种。 中邮网 http://www.e1988.com
中邮网 http://www.e1988.com
  点彩,系南方瓷窑的一种装饰方法。首都博物馆收藏的青釉褐斑高足杯,即是在青釉瓷器上不规则地加点褐色彩斑,这就打破了青釉的单一色调,形成色彩上的鲜明对比,从而增强了瓷器的美感。青釉褐斑是早期越州窑创造的装饰方法,始于西晋晚期,元代在龙泉窑青瓷和景德镇窑青白瓷都继承了这一装饰风格。 中邮网 http://www.e1988.com
中邮网 http://www.e1988.com
  龙泉窑青釉释迦牟尼佛坐像和骑吼观音像,是1966年昌平县出土的。元龙泉窑青釉瓷在北京地区出土不少,但立体佛像却鲜见,故弥足珍贵。释迦牟尼佛端坐于莲座之上,身穿长衫,袒胸,面部俏瘦而慈祥。胎体厚重,釉色青中泛绿,造型新颖别致,是一件难得的艺术珍品。骑吼观音像,结跏趺坐在莲花座上,头戴花冠,内穿棱形串珠纹纱裙,高雅华贵,双目微闭,给人以宁静祥和之感。观音的脸、胸、手以及双眼,释迦牟尼佛脸、胸和双手,均涩胎无釉呈赭红色,在装饰上是一种创新手法。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元龙泉窑青釉坐龛观音像,龛内端坐观音,亦为涩胎无釉。这种装饰艺术提高了塑雕艺术效果,使青釉与涩胎相映成趣。 中邮网 http://www.e1988.com
中邮网 http://www.e1988.com
  元大都遗址出土的许多青瓷碗、盘等瓷器上,还出现有文字。有“寿”、“福”、“金玉满堂”、“大吉”、“富”等吉祥语。不少碗足内用墨书写“张”、“王”、“李”、“赵”等姓氏。这些用墨书写的姓氏,可能是瓷器的使用者书写的。尤其是在一些龙泉窑青釉碗的内底,有阴刻八思巴文记号,为研究元代文字的改革和创新,提供了极为可贵的实物资料。 中邮网 http://www.e1988.com
中邮网 http://www.e1988.com
  五、美如彩霞的钧窑瓷 中邮网 http://www.e1988.com
中邮网 http://www.e1988.com
  元大都遗址、窖藏和墓葬中,出土的钧窑瓷器,与上述窑场相比较,数量算是较少的一个。主要器型有碗、盘、盂、瓶、炉和罐等。瓷器自汉问世到宋以前,常以一种苍翠的青绿釉作装饰,北宋时,河南禹县钧窑窑工成功地烧出铜红釉瓷器,万绿丛中一点红,格外娇艳,被世人赞赏不已。元代钧窑在宋代的基础上继续烧制,河南禹县仍然是生产中心,并扩大到河北、山西、内蒙古等地,钧窑真正形成一个窑系主要在元代。 中邮网 http://www.e1988.com
中邮网 http://www.e1988.com
  元代钧窑瓷的烧造量大增,大件器物增多。与宋钧窑瓷器相比,其特征是胎质松软,釉面多棕眼,光泽较差,釉色天蓝、月白交融,以月白色为主,施釉不到底,圈足内外无釉。元代钧窑之中,一般已不见盆、奁、洗、尊之类陈设瓷,多为日常生活器皿。它的装饰有两种方法,一是红斑装饰,多在器物上不规则的涂上含铜釉料,经高温还原后显现出红色,与蓝地互相衬托。如1973年3月,后桃园元代遗址出土一对钧窑天蓝釉贴花兽面纹双耳连座瓶,就是在天蓝色釉上有两块较大而艳丽的紫红斑,红蓝相映,形成光彩绚丽的色调,更显华贵,是元代钧窑瓷器的代表作。另一种是堆贴花装饰,这是元代钧窑所特有的装饰技法,为宋代钧窑所不多见。内蒙古呼和浩特元窖藏出土的“巳酉”年铭的钧窑双耳三足炉,和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钧釉贴花双耳三足炉等,都是采用这类装饰的典型作品。这种高温铜红釉的烧制成功,为明、清两代景德镇鲜红釉的高度成就奠定了基础。 中邮网 http://www.e1988.com
中邮网 http://www.e1988.com
  六、艳丽多彩的颜色釉瓷 中邮网 http://www.e1988.com
中邮网 http://www.e1988.com
  颜色釉是指用釉中掺入不同金属氧化物为着色剂,在一定的烧成温度和火焰气氛中呈现出不同色泽的釉(见《简明陶瓷词典》264页)。元代已成功地创烧出钴蓝釉和铜红釉等多彩的颜色釉瓷器。它的烧制成功,是我国制瓷工匠熟练掌握各种呈色剂的标志,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并为明清五颜六色、光彩夺目的多种色泽的颜色釉的成功烧制,奠定了技术与物质基础。 中邮网 http://www.e1988.com
中邮网 http://www.e1988.com
  钴蓝釉瓷是将氧化钴料掺入釉中,施于器物的表面,放入大窑内烧制而成。钴蓝釉瓷的装饰方法有两种,一种为蓝釉白花,如北京颐和园收藏的蓝釉白龙纹梅瓶和1965年河北保定元窖藏出土的蓝釉白龙纹盘等。蓝釉白龙纹梅瓶,小口,颈细而短,肩部丰满,腹下部收敛,底足微撇,造型端庄隽秀。通体施蓝釉,釉质肥厚莹润。腹上刻印白色盘龙一条,作腾飞游动状,刚劲有力,生动活泼。整个画面疏密有致,笔意流畅自如,蓝白相映,对比强烈,鲜明夺目,有较强艺术感染力,收到极好的艺术效果。其制作工序是在成型的胎体上,先刻印好龙与云纹,白龙细部用划花描绘,使其具有立体感,然后以贴纸遮着印刻好的龙纹图案,其余部分施蓝釉,再揭去龙纹图案上的贴纸,施透明釉高温烧成。晶莹艳美的蓝色釉与龙纹上的釉相互映衬,显得格外精美。目前梅瓶上采用蓝釉白龙纹装饰的仅见3件,此即3件中的1件,实属稀世珍品。 中邮网 http://www.e1988.com
中邮网 http://www.e1988.com
  铜红釉是将氧化铜掺入釉料中,作为釉施于器表,在窑内烧成。铜红釉与釉里红不同,釉里红是以氧化铜为原料,用笔绘于瓷胎上,其上施釉,放入窑内烧成,属于釉下彩瓷。铜红釉与釉里红都不易烧成,发色往往为紫红、褐紫色,鲜红者少见。因此,流传下来的铜红釉瓷器就不多见。首都博物馆收藏1件元末明初红釉印花云龙纹盘,是元代铜红釉中的代表作。盘侈口,口沿镶铜扣,盘内壁印首尾相逐飞龙两条,内底印3朵流云纹,色泽艳丽莹润。 中邮网 http://www.e1988.com
中邮网 http://www.e1988.com
  卵白釉,因釉色白中闪青,恰似鹅蛋青色,故名。又因器物上有对称的“枢府”2字,故又称枢府釉。用这种釉烧成的瓷器,在元大都遗址或墓葬中都有出土。主要器型有碗、盘、和高足碗等,尤以折腰碗最具典型。卵白釉与青白釉还有不同,它是一种乳浊釉,釉中CaO的含量减少,Na2O的含量增大,故釉多呈乳白色。釉质致密,比青白釉要厚一些,而且较为柔润。卵白釉瓷大多数是印花装饰,题材常见的有云龙纹和缠枝花卉两种。乳白釉由于透明度低,釉层厚,具有失透感,花纹浑浊不清,影响了刻印纹饰的清晰。尽管如此,人们对枢府瓷的评价还是比较好的。明曹明仲《格古要论》中就记有:“元朝烧小足印花者,内有‘枢府’字者高”的评价。像卵白釉凸花缠枝莲纹碗,内壁印缠枝莲纹,因釉层厚,纹饰不太清晰。碗内两边对称的印有“枢”、“府”2字。釉汁细润,白中闪青。碗圈足小,底足露胎,足壁厚,削足规整,足内无釉,底心有乳钉状突起等,正是枢府釉瓷在制作上的特征。“枢府”是枢密院的简称,是元枢密院在景德镇窑定烧的瓷器。这类瓷器不一定全是宫廷或官府专用,其中一部分是民用或外销。1984年安徽歙县元窖藏,出土一批印有“枢府”2字的卵白釉瓷,在韩国和南海地区一些国家也发现带有“枢府”字铭的卵白釉瓷就是例证。这种卵白釉枢府器唯元代独有,也是元代最具典型性的器物。元景德镇窑卵白釉瓷的烧制成功,为明永乐甜白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邮网 http://www.e1988.com
中邮网 http://www.e1988.com
  卵白釉瓷中带“枢府”字款的瓷器为数很少,绝大部分不带款识,故又称为“枢府类型”器。元张弘纲墓出土的卵白釉双系三足炉和元耶律铸墓出土的卵白釉“王白”款高足杯等,都属这类产品。三足炉釉层厚,呈失透状,色白中泛青,近似鹅蛋青色,是典型的卵白釉瓷器。因有明确纪年,故此炉应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卵白釉瓷 。关于耶律铸墓出土的卵白釉“王白”款高足杯,是否属于卵白釉瓷,上海博物馆副馆长汪庆正先生在《景德镇元代瓷器》一文中,认为“仍属青白瓷,而并非‘枢府’卵白釉瓷。”他认为从“印花纹饰和具有白、王铭文以及厚釉制作,都可以明确地看到属于从青白瓷向卵白釉的过渡。”汪庆正先生的说法,对我们进一步研究它的釉质给了极大的启示。 中邮网 http://www.e1988.com
中邮网 http://www.e1988.com
  元代制瓷业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所创烧的青花和釉里红,以及钴蓝釉、铜红釉和卵白釉等高温颜色釉,改变了瓷器釉色只有青、白、黑的单调局面,极大地丰富了瓷器色彩。使我国多彩多姿的瓷器在世界享有盛誉而大放奇光异彩,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荣耀,以致在英语等外国语中,“瓷”与“中国”是用一个词来表示。元代景德镇所取得的成就,不仅为明、清制瓷业的高度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景德镇作为全国制瓷业中心的地位准备了条件。
(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