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刀手表情包搞笑:道法自然,长寿不难 (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05:06:50

道法自然,长寿不难
夏天人体新陈代谢加快,能量消耗多,应多吃肉类补充蛋白质。俗话说“大暑老鸭胜补药”,鸭肉性凉,根据中医“热者寒之”的原则,可以滋阴养胃、健脾补虚,特别适合苦夏、上火、体内生热者食用。鸭肉最好炖着吃,也可以搭配山药、莲藕、冬瓜等食物来煲汤,这样不仅味道好,还有益气养阴的功效。
既然鼓励吃凉性食物,是不是说在这个时节就不提倡吃羊肉、狗肉等温性肉类了呢?其实,并非所有人都该对其敬而远之,“冬病夏治”这种特效疗法就是最好的例子。
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性关节炎之类的慢性病患者看医生时,医生都会多提醒,除了谨遵医嘱好好调理外,还要多吃些具有温补作用的食物。这样进了冬天,病症才会减轻,如果照着医生的话去做,到了冬天,就会发现,真是神奇,不仅症状减轻了,连多年的老病根都会败下阵来。看来,顺应天时以养生真是千真万确的道理。
“立夏”养心,除了饮食注意外,还要学会开心、生活节奏有规律,劳累的上班族,中午尽量午休片刻,让大脑保持一个充沛清醒的状态;也可以听听音乐,闭目养神,这也是一种简易又神奇的好方法。
“未病先防”从小满开始
公历5月20、21或22日是小满节气,此时雨水多,天气闷热潮湿,人体容易受到“湿邪”的侵扰,而人体的脾又是“喜燥恶湿”的,一旦呵护不周,就会正气不足,出现脸色发黄、嘴唇发白、腹胀、嗜睡、乏力、腹泻等消化功能减退的症状,而南方居住的人们更是深受“湿邪”之害。为此,小满养生需注意健脾化湿,做到“未病先防”。
如果感到身体轻微不适,应该多吃清利湿热、养阴的食物,如红小豆、薏米、绿豆、冬瓜、黄瓜、黄花菜、水芹、荸荠、黑木耳、胡萝卜、番茄、西瓜、山药、鲫鱼、草鱼、鸭肉等,只要吃得清淡,就会有效。
如果不适感明显,也可以用药膳来调理,比如可以将藿香、佩兰、绿豆、薏米搭配在一起煮粥。不过无论哪种情况,都要远离生冷、甜腻食物,以免助湿伤脾,而且羊肉、火锅及辣椒这些大辛大热之品也要敬而远之,以防邪热化火,引起其他疾病。
小满节气之后,天气闷热潮湿,皮肤病也很容易发作,“未病先防”的养生意识也不可少。一是不能贪吃过凉的东西,否则极易引发风湿症、湿性皮肤病等疾病;二是不能做过于剧烈的运动,以免伤阴气又伤阳气。只有好好地顺应夏季阳消阴长的规律,补足身体正气,才能避免病邪的侵害,健康地过好每一天。
芒种“清补”最适宜,西洋参茶赛仙丹
公历6月5、6或7日是芒种时节,此时麦子开始成熟,正是播种繁忙的季节,故称芒种。养生强调“清补”,所谓“清补”是指适当食用一些具有健脾、清热、利湿的食物或药物,以排出体内湿热,消除夏日的酷暑,同时,还能调理脾胃功能,为秋冬季进补奠定基础。比如,当大量出汗后,要适量补充果汁,改善体内钾、钠平衡,这样才能有足够的力气去对付酷热的气候,也可以熬些苦瓜汤、黄瓜粥、冬瓜茶来祛暑益气、生津止渴。
对于上了年纪的老年人,味蕾会逐渐萎缩,嗅觉不如以前灵敏,再加上炎热气候往往会令人食欲欠佳。此时一定要坚持饮食清淡、易消化和定时定量的原则,以维护消化功能。这里为老年朋友推荐一道西洋参茶饮。西洋参是夏季进补的常用之品,性凉味甘,用其泡茶能扶正气、降虚火、生津液、除烦倦,非常适宜酷暑盛夏饮用。其制作方法很简单,将西洋参切片,取3~6克,放入保温杯中,用沸水冲泡,盖盖闷15分钟左右,代茶频饮,脾胃有寒湿阻滞的老年人忌用。
饮食调养的同时,还要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来促进肠蠕动,增强食欲。子女不在身边的老年人如果感到孤独、寂寞,应多外出走走,找老朋友聊天、下棋或钓鱼,总而言之,就是尽量保持平和心态,这对维持良好食欲非常关键。
夏至品“三叶茶”,清暑亦养心
公历6月21或22日是夏至,此时,人体阳气达到鼎盛,气血上升,要特别注重保养心气,预防中暑。
在夏至来临时,大家可以喝一杯清暑养心的三叶茶。所谓“三叶”即常见的荷叶、竹叶、薄荷叶,各取3~5克,泡在一起喝;或任选其中一种(其中荷叶、竹叶取5~10克,薄荷叶取5克即可)单独泡茶喝。
那么,“三叶”到底有何神秘之处呢?荷叶有很好的祛暑利湿、升发阳气的功效,长期饮用,还能降血脂,治疗肥胖病;竹叶入心、肺经,《本草纲目》中说,“(竹)叶去烦热,利小便,清心”,而鲜竹叶最清暑养心,淡竹叶利尿作用甚强;薄荷叶也是夏日茶饮里少不了的佳品,光是看着嫩绿的叶子就会感觉清心怡神,更别提其解渴解暑的功效了。
家里有中老年人,熬一道薄荷粥,不仅能养心安神,还能增进食欲,促进消化,的确是温馨又养人的食物。此外,炎炎夏日,稍不留意就会中暑,饮三叶茶还能解心慌气短、浑身乏困之苦。特别要提醒的是,夏至时人体消化功能相对较弱,还应少吃鳝鱼、羊肉等热性食物,酒品更是少饮为妙。当然,培养宽广心胸、乐观性格,对于养心脾、畅气血也非常重要。室外活动时,要避开烈日炽热,做好防晒工作。
小暑练三伏,动静要相宜
公历7月6、7或8日为小暑节气,此时人体阳气最旺。俗话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三伏”即初伏、中伏、末伏,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在酷热天气下进行适宜的锻炼,能够提高身体耐热能力,让肌体有充分的力量去适应炎热气候,从而达到防病健体的目的。
但是对老年人、体质较弱的人来说,一味强调“夏练三伏”,就不太适合了。当环境气温达到33°C时,人在安静的状态下也会出汗,如果此时进行体力活动,出汗量就会大增,而空气湿度高、风速又小,体温调节就会受到限制,有可能引发全身发热、头晕、口渴、恶心等中暑症状。
而且老年人脏器功能减退,体内的水分比年轻人少15%左右,因此老年人在高温天气下发生中暑的概率要明显高于年轻人,若是再患有心脑血管病或是血液浓度本来就有点高,在炎热天气下锻炼后,更容易诱发脑血栓、心肌梗死等重症。所以说,老年人在三伏天锻炼,是非常危险的事情。
其实,要想避免这些问题,当三伏来临时,老年人最好以静制动,并保持充足的饮水;保证充足的睡眠,利用午睡弥补夜晚睡眠之不足;外出时,身边最好备些人丹、十滴水、清凉油、藿香正气水等常规防暑药品;烹制菜肴也要以清淡、爽口为原则,多吃水果也有助于防暑,但不要过量,以免增加肠胃负担,甚至引起腹泻。
大暑——瘦身的好时节
大暑在公历7月22、23或24日,此时身体往往会遭受湿邪的侵袭,湿邪一来,最先遭罪的就是脾胃。这样吃进去的汤汤水水就不容易运出去,胃口也不好。如果嘴再一馋,控制不住冰凉食物的诱惑,更会给湿气驻留多了个理由,长此以往,脾胃功能也会每况愈下。在胃口欠佳的时候,又该如何在健康养生的基础上达到瘦身的效果呢?
首先,一定要补足米饭、蔬菜、水果及肉鱼类食物,把身体正常所需的健康能量都储备齐了,吃进去的汤汤水水才会被运出去,身体才会强健。当然,为了更好地控制体重,饮食搭配一定要清淡,同时,还要多做运动,这样基础代谢稳固,精力才会旺盛,气色才会越来越好,坚持一段时间,你就会发现,连冬天里烦人的小赘肉,也不那么难对付了。
恢复曼妙身姿的同时,再告诉你一个秘密,那就是激活身体的瘦身大穴。一是脚心中央的涌泉穴,按摩时可以用大拇指指腹来回反复按揉,也可以用木锤子轻轻敲打,经常这样做可以加速身体内水分代谢,时间久了,身体里的多余脂肪也会乖乖地溜掉。
二是小腿肚外侧的丰隆穴,此处是胃经行之处,经常刺激这里可以起到减少和抑制空腹感的作用,当然最好在饭前按摩,这样就不会在不知不觉中吃了不该吃的,自责自己的肚子为什么这么不争气了。刚开始时,看到皮肤自然变红就是标准,但是要记住只有坚持不懈,才能看到真正的效果。
立秋吃得暖和点,赛过活神仙
立秋在公历8月7、8或9日,虽说立秋意味着秋季的开始,但是立秋后的一段时间气温依然较高,空气湿度也很大,不但感觉不到秋凉和秋燥,反而给人一种闷热潮湿的感觉。
湍流的河水永远是往下游流的,湿性的东西也是往下走的,而体内一旦湿邪占了上风,就会使脾的升清功能受到损害。脾气无法上升,吃进去的水谷精微之物就不能顺利地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这样人们就会有思睡、食后困倦、消瘦的感觉,湿邪较重时,还会出现四肢困倦、关节肌肉疼痛、虽然出汗但湿热不退等症状。经历了一个夏季,人们的脾胃功能多多少少都会受到点伤害,所以说,这个季节最脆弱的脏器就是脾。那么,该如何呵护我们的脾脏呢?
饮食方面,提倡“清补”,以温食为主,做到“温暖,不大饱”,鸭、鸡、猪、鱼肉、豆制品、瓜类蔬菜和水果都可以吃,还可以喝些绿豆粥、扁豆粥、荷叶粥。这些食物可以清热降暑,使体内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还能调理脾胃功能,为中、晚秋乃至冬季进补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