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礼五金都有什么:太极杂说7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5:29:18
太极杂说7


作者:太极网罗    文章来源:网络http://www.anshanbbs.com/archiver/?tid-3458.html&page=1


小指领劲,其实,不是小指,而是,一个点。吴式是扶着点走的,……
《心经》“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让我想起最近与老师聊天,也谈到练太极拳究竟追求什么。老师的回答是,《易》是讲变的,但《易》里面有一样东西是不变的,练太极拳最后就是要找那个不变的东西。那个东西是什么,要靠悟。也就是佛说的“不可说”的东西,也就是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说的“非常道”,同样,也就是《心经》中的“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同样,也就是孟子所“难言矣”的那个浩然之气。
老师还谈到,香港一代文化宗师饶宗颐先生最近抄《心经》,然后献给香港大学,他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因为高修为的人,就该知道该来就来,该走就走。
实际上,杨健候、孙禄堂都是知道自己该什么时候走的。
我们老师他知道归宗在哪。太极拳最高的境界在《道德经》里寻,最高的功夫指引在《易》,终极的修为在《六祖坛经》,《心经》《金刚经》,太极之立身处世在孔子的“中”,相对这样的书,读其他都是在浪费。
至于我们的练功体会,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说。因为我们的习练方法与很多门派不同,但王宗岳的太极拳论每一个字都可以体悟验证。顺便说一句,看见有关王宗岳拳论的讨论,真感到伤心。太极拳里的招式当然可以用力来使用,在力的支持下产生技击效果,但那不是太极拳的境界,也非太极拳所独有。
太极拳之所以为太极拳,就在于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是中国传统养生文化和武哲文化的精华。太极拳者所修炼的内劲,虽然当今科学无法解释,却是实实在在的东西。这种内劲所产生的能量,能够产生强大的摧毁力,也同样让人更加理解到生命的意义。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所以,练太极拳不要谈打。
这样说吧,太极拳一层境界一层体悟。举个例,掤捋挤按采列肘靠八个字,如何称呼,如何体悟,如何理解,就反映了练拳的不同境界。
在着熟阶段,尤其是练“以腰为轴”“运动在梢,机关在腰”的阶段,这八个字的练习可称为八法练习,也就是每一拳式中的八法都必须非常清楚。但这时候的练习还是在外面,虽然已开始培养以意领行,但因习练者内气不足,僵柔之力未化劲,意与气(内劲)尚不能合,故仍以外形能看得见的八法练习为主。但即使这样的练法,在外面已少见了。
功夫高一层,则进入专门练神、意、气相合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八个字就可称为太极八劲了。在这个阶段,则不论外形的姿势如何,我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打出指定的内劲。与外形完全无关。这时候,就是真正的以意领行,以气催行。太极拳道的无形、无迹,在这个阶段可充分体会。这个阶段若练得好,则不仅每一个拳式可以分别打出不同的八劲,而且可以在同一个瞬间同时打出太极八劲。威力惊人。“妙手一挥一太极”的境界到此可以体会。
功夫再高一层,则八个字可称为太极八势,也就是在内劲催动之下产生的八种态势。这八种态势随时产生变化,到这个阶段也就无所谓内外、前后、上下、左右。六合八方,任我驰骋。实际上,所谓的势也只是我们人为思维的规定,其实天地一大囊,那来的什么六合八方。别人的按劲之意,我借过来就是棚劲,我的棚劲之意别人借过去就是他的按劲之意。谈到练太极拳如何消除我敌观,是完全可以具体验证的。
"扶点"是北京杨老先生一派所传的理论,也叫轻扶"八放线",上海鉴泉老架,没有八方线一说,北京的吴式应该是无名指引领的情况比较多一些。
通了,人至少不会扭捏作态了,里里外外真起来不说,人与天地连同在了一起,身体嘛,像自己的,可更像天地的,只是,一线生机却是活活泼泼的。
杨老先生的东西,走着走着,便有禅意了,他老先生一辈子都在拳里,连坐着休息都观想着拳,老人家是以拳功,参透世间风雨的。
但有所执,便入魔道。阴也好,阳也好,虚也好,空也好,懒洋洋也好,精神气也好。都不可执着于此。你认为它对的,感觉到他是对时,他就是错的了“功成而不居”不虚言也。
无论外面如何喧嚣,自是一心不乱,清静点,自然点,该做什么做什么,不把外界的悲喜宠辱当回事,径直与天地自然对话就可以了。
早年王茂斋,杨禹霆老先生等去北庙教拳一路上走的都是活步桩。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不管太极拳前面加上什么姓,都是太极拳,都遵循同样的道理,基本要点都是一样的,只是表现出来的风格有些差异而已。
吴式是中小架子,走的是大虚大实,大松大柔的路子,吴式拳重心的转换不象陈式杨式那样或三七点或四六点的倒腾,紧要处便是随处而定,一足随时可以提起,随时可以飘着走。在这一点上,孙式太极与吴式太极差不多,孙式太极也是活步的,走的步像是形意步,活起来走之字,前足一去,后足必随,很活的。当然,各家拳式,虽说风格各各不同,可本质上还是一样的,阴阳啊,虚实啊,都是自然变换着的。
吴式拳重心的转换不象陈式杨式那样或三七点或四六点的倒腾,紧要处便是随处而定,一足随时可以提起,随时可以飘着走。
杨云中先生的架子,懒洋洋得很,他当年是庞先生身边主要弟子之一,在北戴河传功的,他的架子懒洋洋得很,你见了恨不得跟着他一起睡觉,王长海先生的拳威风凛凛,可是,王老师一见杨老师的架式,便佩服得不得了了,我一直跟在他们身边的,有不有真东西,一看就知道,连伸手也不必的。
吴式太极里面有“川”字步,有各式各样的步,这些步,定步可以修,活步也可以修。任何一个拳势都是一个桩,定下来是定桩,动起来是活桩,随处而定,随处而活,定是活中定,活是定中活,定步、活步实际上是一会儿事。桩动,心清静,身安和,是谓活中定;桩定,心中却有无限生机,气息氤氲,无有滞碍,是谓定中活。
儒学入手之处,在于做份内之事,所谓君子不离其位。太极拳入手处,在根劲。根,即是不动妄心。劲,即是一心不乱。根劲者,清静无妄也。
盘架用意不用力,这个意是什么? 是---松---静---空----。
    盘架不同的阶段,意念有所着重: 盘架初级重松,中级要静,高级在空。
    盘架初级:用松的意念去诱导身心放松,轻轻用意,内视全身的大小关节,骨络,肌肉,内藏,经络,直到神经,细胞,气血。淡淡的观照,好象历历分明,又模模糊糊,身体明亮透明,轻轻松松。
    太极中级阶段意念:静
    练松一段时间,身体已松开,松柔,松活。呼吸达到拳势呼吸,已有内气的感觉,这时意念在松中求静,松是内视己身,静是内外观想,以一念代万念,可以意念一太极图,你在图里描太极,体会阴阳虚实的变化转换,刚柔,开合。。。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极变阳,阳极转阴,宇宙一太极,人体亦一太极。也可根据动作的阴阳意念,一放放之到天边,到无极,一收收至体内细胞,致微无穷。开则人于天地大, 合则人与天地小。这时静到你对周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只有大我,只有太极,只有天地。。。
    太极盘拳的高级阶段的意念是:。。。
太极盘拳的松静空三阶段,并非人为划分,亦非刻意追求,那是盘拳自然的进阶,拳友应勤而行之,顺其自然,终能达到武道不二,禅拳归一的境界。
一直以来我在实践这一方法---盘架意念“松静空”,大多在松和静中游荡。松静到极处,会有闭息的现象。我以为到了空的境界,体会空的意念,但不好把握。闭息时有是无,它好象是极幽深处什么东东,有时出来让你得意一下,但你一懈意,它又缩回去。有时几天不现,甚至一个月。我被他作弄变的老实了,我现在不管那么多,只管松,松,还是松。松到家,真气自然而生,身边自然有一浑圆气场,呼吸自然细长,柔和,“忘息”而---时有时无的“闭息”而---“止息”:“似有者尚有有,似无者未真无”。待到至意无意,息无息,无意而无息,无息而无意,无意而无念。无相,无念,无住----空也。
松---大我
    静---超我
    空---无我
    松---大松大柔
    静---至静至虚
    空---极空极灵
    我来自哪?练太极形松,气静,意空,知道:无中生有,我来自无。
    及我无我,会问我是谁?
到极空无,会问我去哪?
一日,弥勒佛哭丧着脸跟我说:"哎,真烦恼啊"
    "怎么了?"我问.
    "我的四个卫兵回家探亲去了."
    "谁啊?"
    "那个拿琵笆的走了,我就觉得,我要么好累,要么好闲,松紧失调了."
    "可惜啊"
    "那个抓蛇的走了,我就老是办事抓不住重点,吃力不讨好,就更累了"
    "可怜啊"
    "那个拿剑的走了,我办事就总优柔寡断,下不了决心了"
    "可悲啊"
    "那个拿伞的也走了,我就是有颗佛心也抵不住红尘的诱惑啊"
    "哎,你想舒心的笑么"
    "想啊,我是弥勒佛啊"
"那你就去练太极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