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球笼防尘套更换视频:梁光启:关于增强适应能力的提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8:02:59

过分的享受、孤独的舒服是把刀子  ——关于增强适应能力的提示

由于我国历来战乱不断,社会不安定,老百姓劳累终生为的求一个“两饱一倒”(吃两顿饱饭,睡一个好觉),社会上传统价值观念、幸福观渗透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吃法讲究的是吃饱、吃好。吃好的标准是食物的“色、香、味”,这种饮食文化唯缺少了关于食物的营养价值,在这方面也没有评判标准。    那些长年素食为主,身体因而得到的是比较健康的饮食支持、大多数也是被动的,无意识的行为,可能是经济条件所限,“想多吃鸡、鸭、鱼、肉,但是吃不起呀。 经济条件宽裕的人们则陷入了“饮食陋习”的怪圈,由于缺乏关于饮食的真正科学知识,又缺乏明白人的指导,经常花大钱,付出损伤自己健康巨大代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到头来,换来了“英年早逝”或终身疾病缠身的结果,这点也在前面的饮食章节中有详尽的叙述。除了饮食以外的生命过程中,人们做每件事,都有一个价值取向、指导思想在支配自己的行为
    我深深的记得发生在长江洪水泛滥,全国军民抗洪救灾战斗中的一件令人十分痛心的事:海南省一个著名企业家,虽然自己和家庭十分富有,但他有十分深重的爱国情怀,致富不忘国家,他把儿子送去参军。他儿子所在部队也上了抗洪第一线,我记得是在江西九江一带投入抗洪战斗。这个来自海南富豪家庭的战士和战友们没日没夜的扛沙袋,加固大堤。由于他在家里从来没有从事过这么重的体力劳动,其他战士都是他的同年人,干一天活下来,大吃一餐,睡几个小时,又是一条好汉。这位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的海南战士,某一天,由于劳累过度,突然猝死在大堤上,一个可敬可爱的小战士,就这样离开了人世。
    许多人从这件悲剧中深受刺激,为什么一般家庭的战士“没事”,偏偏是家庭富裕的孩子出事?可见,所有的年轻人,在成长的道路上,受点苦、出点大力、流点汗是会对身体健康生长是必不可少的。有许多家长,对于下一代过度呵护,溺爱有加,除了念书玩耍,什么家务事都不让他们干。这种少干活、少干重活、多享福,任何时候都不忘轻松的生活理念,同样使许多老年人加快衰老,各处肌肉加快萎缩。比如去市场,买了十斤果、菜、肉。如果自己“找累受”,用手柃着回家,几百米“负重”走下来,身上微微出汗,胳膊酸酸的,那是另一种“乐趣”,心中自然涌现“我没老,我还行”的乐观情绪。生活中到处都有让你选择的挑战,例如家住楼房的老人,做电梯还是自己爬楼梯。据报道,<四十公斤>体重的人,每天爬十分钟楼梯,消耗200大卡热量(下楼梯消耗的热量为上楼时的三分之一),比散步10分钟消耗的热量多四倍,比跑步消耗的热量多30%,每天登五层楼梯,心脏病发病率降低25%,因为有氧代谢运动,增加了冠状动脉血流量。 如果每天能攀登700级楼梯,相当于六层楼上下三次,死亡率比不运动的人要低25%~30%,分几次完成,每十分钟一组,两层一组或四层一组,攀登速度要慢,健康老人的脉搏登楼后为每分钟100~130次为好。
    我们经常看到有些健康老人,家住四层楼或六层楼,每次回家都要坐电梯,当然攀登楼梯不是唯一的活动项目。只是要有只要能活动就要抓住一切机会多运动。只要每次活动造成的疲劳能够恢复,你的体力就会日益增强。衰老过程就会大大减慢。

过分享受,过度舒服的最大误区是老年人对居住条件的错误认识:

追求“候鸟”式的生活安排,一些经济条件允许,社会地位支持的老人,冬天去南方(海南、深圳),夏天去北方,总之,把你这个生命个体存活的温度和温度条件,界定在比其他人更窄的范围内。不知道这种安排是“福”,还是“祸”。如果条件不允许了,冬天去海南避寒的老人必须在干燥、寒冷的北方过冬,他会欣然接受,还是会焦虑、紧张。这样自己就被环境左右、自己的生活就没有自由。

更有甚者,笔者曾参观过某地一个高级“老年公寓”,主要接纳名人(含名人后代),退下来的够级别的官员。该公寓的领导引领参观、座谈介绍很是得意,关于吃饭、喝水、医疗保健、各种文体活动、书法、画画等情况。介绍得叫人听了,很是向往。当讲到该公寓为了保证老年人健康,常年温度控制在人体感觉最舒适的几度范围内时,我顿时陷入了沉思,这哪是养老院,是把救活不足日子的早产儿的恒温理念,搬过来让老年人“享用”,我当时就想对他们说,好心的公寓领导,你们这不是呵护老人们,你们这是在“害”他们,使他们适应环境的能力退化、弱化。这样的居住环境怎么可能养护出长寿老人呢。再加上一年四季全部空调,老年人需要的富氧、负离子的新鲜空气哪里来。于是我专门采访了住在该公寓的一位老年女士。她告诉我:“住在这里什么都挺满意,就是不能离开公寓回家住宿,因为一回家住,马上就感冒。”不幸被我言中。
    问题还仅到此结果,我稍加搜索,现在正建的或筹划建设的老年公寓、养老院、托老所,大都以这种“恒温”理念来安排老年人的住宿条件,这种安排既损害了入住老人的健康,使他们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这种适应能力更准确点应该理解为一个人的生命活力,大大弱化,衰退。而且满足这样的住宿条件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提高住户的入住费用。

说到这里,使我想起来1955年进入清华大学的第一课,就是由我国体育界老前辈,教育家马约翰老先生在大礼堂给我们做如何增进身体健康,科学地生活,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使我们深刻具体的理解了“生命在于运动”和要努力提高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力的重要性。——马老教我们洗澡的方法是:先用淋浴洗热水澡,打完肥皂,冲洗干净后,马上换成冷水淋浴,时间只要几秒钟,全身毛孔一下就收缩。然后穿衣服,一年四季都照这种方法洗澡,不感冒、不生病(或很少生病)。本人今年七十二岁,几十年来坚持这种洗澡方法,受益不浅。尤其是冬天,很少感冒。

现代社会中,人们普遍认可的行为准则、价值观念,规范着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行为举止,对于生活中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合意的,什么是有价值的,值得去干的每时每刻都在指导人们的行为和决策。  众所周知,现代社会中,许多人追求物质方面舒适和享受,而且不知道过分的舒适、过度的享受界限在哪里,危害在哪里,危害是什么。 
----全社会默认了的一些思维定势和价值观念,驱使人们要少出力,尽量省力,多索取,多获得,由于过分贫穷,过了长时间的苦日子,现在经济条件好转了,又没有学会真正富起来的人应该怎样生活。   
----于是花钱,甚至是花大钱建立起自己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的许多内容是不科学的,是以损害自己健康、降低、弱化自身抵抗力、免疫功能为代价的。吃饭避不开“饮食陋习”,海鲜、鸡鸭鱼肉一天三餐,推出了体内生化指标的“七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血液粘稠度、高脂肪肝、高血尿酸、高体重。 
    这种富贵病已经逼迫欧美发达国家的人们反思,并且彻底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可是我们在做他们过去做过的蠢事。  同样,因为有了自己的汽车,平时一点路也不想走,  我曾经和一位有车族的老同学,同游青岛崂山风景区。他的年龄比我小,体重比我轻,但是长年开自己的小轿车代步。我们从崂山底部向顶端攀登,我由于平时走路、爬楼梯,有氧运动经常不断,所以一起不停歇的爬至山顶,而不常走路,又很少锻炼的老同学,中间休息了两次,登顶的时间比我晚了半个小时,而且气喘吁吁。

从人类的历史发展不难认识:适应环境的能力,是人类不断进化的动力。现代社会四种肤色人种的共同祖先,本来有着特定的肤色,不同于现有个人种的肤色,在环境的影响下,在自然进化的作用下,经过漫长的时间,逐渐形成了四种肤色不同的人种:长年饮黄色素水,住黄土洞穴,随黄土环境,形成了黄色人种;长年在阳光不足的低温地带,从事游牧,居住洞穴,低温、寒冷、少光导致碧眼金发的白种人形成;在强烈阳关照耀下,生活于高温酷热环境中的人则形成了黑色人种;棕色人种的形成了与类似的环境有关。

今天,我们生活在似乎很舒适的太平世界,正像在第四纪冰川期中大量动植物由于不适应环境的变化而灭绝一样,人类社会似乎也正面临升级挑战,如果人类不能不断提高自身机体的抵抗能力、适应能力、免疫能力、自愈能力,而只是满足于“舒适”的自然环境和高科技带来的免疫能力。那么,可以想象,在将来遇到自然环境,特别是我们的生存环境发生大变动时,这些变动可能是短时的局部的,人们将会面临怎样的考验和严酷的命运,需要你的机体去应对,去承担时,你会有什么样的表现,这个问题你想过吗?

特别告诫那些具有最高水平医疗条件、保健条件、生存条件、经济条件的人们,自身生命的活力、机体的抗力是靠上述外部条件堆不起来的。要有点自觉“找苦吃”,自觉地“找累受”,使生命个体的新陈代谢能旺盛地运行,健康长寿也就不请自来了。

 

    发去本人拙作,分享健康长寿新理念.

                                                            74岁老人  梁光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