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融资融券利息:德国:大学生为何就业不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3:51:06

德国:大学生为何就业不难?

《 光明日报 》( 2012年01月07日   05 版)注:图中INTERNSHIP意为“实习” 资料图片

    “我们这些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对就业前景还是乐观的,一是德国劳动力市场复苏强劲,二是政府、社会和学校的支持,不过,最重要的是我在职业选择上并不挑肥拣瘦”。这是一个德国学生在与记者谈到就业时说的一番话。确实,德国大学生目前就业率较高有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国家对大学生就业保障性措施得力,也有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等多方面因素。

    就业市场一派红火

    尽管,欧洲债务危机愈演愈烈,但德国的金融市场危机和股票市场的波动尚未影响到劳动力市场。德国工商大会最新发表的中小企业报告称,根据对近2万家德国中小企业(雇员人数少于500)的调查,中小企业今年计划增加的劳动岗位达30万个。23%的企业将在未来几个月内招人,68%的企业无人员变动计划,仅9%的企业有裁员打算。繁荣的经济和对专业人员的巨大需求鼓舞着培训市场。

    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底,德国失业人数已降到20年以来历史新低,较之2010年同期减少了23.1万人。目前,企业接受的合同制学徒人数比往年同期多10%。现在这个数字还在增加。德国联邦劳工局下属的研究机构通过调查发现,德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前景较好的原因在于德国经济经过多年发展,劳动力需求发生了结构性变化,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毕业生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德国目前正处于向信息社会转变的过程中,研发、管理、咨询和教育领域的工作岗位不断增多。高校毕业生因具备良好的教育背景,一般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政府、社会和学校的桥梁作用

    德国政府向来把促进大学生就业作为一种连续性的长远战略,构建起了比较完善和系统的政策保障。早在1969年,德国就颁布了《就业促进法》,它的主要任务是“在整个经济和社会政策范围内,争取达到和保持较高的就业水平,不断改善就业结构,以避免、减轻或消除因失业对国民经济及个人利益带来的不利影响”。依据《就业促进法》,德国先后颁布了《培训岗位促进法》、《职业教育促进法》、《青年人劳动保护法》、《学校教育法》、《联邦社会援助法案》、《儿童与青年服务法案》等系列法律法规,内容涉及职业教育、岗位规划、就业指导、劳动保护、劳动市场、失业保险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形成针对青年就业创业的较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有力地保证了国家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宏观政策和各项具体管理措施的实施。

    德国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由政府、社会和学校三方组成。政府的服务系统是劳动部门,从联邦劳动部,到各州各市的劳动局,这些部门经常发布就业指导信息,这对大学毕业生选择职业具有宏观指导作用。经劳动总署批准注册的私人咨询介绍所从1994年开始成立,这些咨询机构主要面向企业,同时为求职者个人介绍,搭起企业与求职者之间的桥梁。私人咨询机构的优势体现为:针对性强,运作灵活,有比政府系统更具体的服务策划。这些机构以企业经济投入为依托,目标重点瞄准企业的需要。另外德国大学一般均设有就业指导中心,为学生找工作提供就业信息。

    学习专业适应市场需求 

    德国大学在教学上重视宽知识,厚基础,实行通识教育。为了避免学文科缺乏自然科学基础,学理科缺乏人文素质的现象,学生入校后并不急于定专业,而是上完各种基础课后才正式选择专业课程。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需求变化很快,几年前还是社会需求的热门职业,几年后就可能成为滞销专业,学生在学完基础课程后,可根据需要从容地选择专业。而且德国大学生在主修一门专业外还要选修多个专业,这种教学体制培养出来的大学生职业适应性强,就业机会大。另外,德国绝大多数专业的大学生必须完成规定的实习时间后才能毕业,这有助于学生选择合适的职业。德国企业一般愿意接受大学生实习。通过实习,达到相互了解,并最终签定就业合同的比例不在少数。一些用人单位为了让实习的学生再回来工作,还资助学生完成学业。

    就业观念很重要

    德国学生的就业观念很现代,在他们看来,做什么都是一种生存的方式。女大学生安娜在谈到职业选择时说:“生存是理想的基础,一个大学生毕业后的第一件事是先养活自己,找一个活干,理想要从现实做起”。很多德国大学生都认为,只有适应社会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就业与否是个人生存能力的体现,而不是政府或其他人的责任。另外,世界经济不景气使得大学生有了危机感,他们曾经悠哉游哉的心态被失业的恐惧所改变,甚至主动选择跟自己专业无关,或是技术含量不高的岗位。

    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形成,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功不可没。在德国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人员专业化、职业化水平很高。他们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不同内容、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指导。对职业声望要求高的学生,帮助他们分析职业行情和职业发展动态、前景和趋势,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合理“定位”,明确职业选择目标;对重视工资待遇的学生,则帮助他们分析各行业的薪酬情况,引导大学生合理“报价”,并传授面谈待遇的技巧等;而对有自卑感的学生则鼓励他们增强信心,化解心理危机,勇敢面对社会。

    (本报驻柏林记者  柴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