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视手机官方邮箱:龙票凶猛与国家自信无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0 14:45:25

龙票凶猛与国家自信无关

一条金色团龙正面对人,圆睁双眼,张开大嘴,威风凛凛,霸气外露——这是新鲜出炉的壬辰年龙票的形象。这枚龙票5日一上市,便引发出乎意料的争议。不少人觉得,这条龙实在是有点张牙舞爪,“凶神恶煞”,不宜用作喜庆的生肖邮票的图案。设计者陈绍华回应说,作为中国神兽的代表,“一个刚猛而有力、威严而自信的龙形不失为一个恰当的选择”。它的威猛有力,代表中国自信。…【详细1】【详细2】

龙票的霸气,能成为我们自信的底气吗?国人的“龙”情结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复杂心态?

有争议很正常,没争议反而不正常

有网友合成龙票与易中天“撞脸”的照片
这确是中国邮票史上外表最凶悍的龙

一枚小小的“龙票”成为近来最热门的新闻之一,的确出乎不少人的意料。争议点主要集中在“龙颜”令人难以大悦上。有好事者拿出当年大清龙票做对比,以示两者相似度极高,不过仔细看看邮票清晰版,那条大清龙和今天这条龙相比,姿态相似,但是人家起码嘴巴还是有礼貌地处于闭合状态,而体态也婉约轻盈一些,与同时出现的台湾、香港地区的邮票相比,这条龙可以说是最为凶悍。而1988年、2000年中国邮政总公司发行的龙票,龙颜也主要体现在侧面,看起来要温柔得多。…【详细】

而所谓真实的“龙”,现实中谁也没见过

据有人研究,中国龙是古人对鱼、鳄、蛇、猪、马、牛、鹿等动物,和云雾、雷电、虹霓、龙卷风等自然天象模糊集合而产生的一种神物”,“至今约有8000年的历史”。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被赋予权力、威势、休咎、雨水等诸多“附加值”,不管此番画作怎样,难免会惹出许多话题和是非来。而从清代习以为常的“正龙”图形变换而来的壬辰“龙票”造型,不合许多现代人口味也不足为奇。

不讨人喜欢并不等于设计失败

评价一件艺术品有很多标准,讨喜与否绝非其中重要一环。节日心理上的不适感,也不能代表这枚邮票本身存在艺术上美学上的设计纰漏。因为龙这个东西,本就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抽象化图腾化的神话符号。最重要的是这一设计是否能捕捉这个时代,是否抓住了时代最富有特征的某些气质与神态。

老百姓今天对“龙”评头品足是权利意识的张扬

不怒自威,吓死人不偿命,或许才是神兽真身。不然,古代的帝王之家,就不会不论朝代如何更迭世事怎样变迁,唯一不变的都是上千年来一直自觉以强制力垄断维系着各种“龙”文化为我所用,以此来君临天下愚众牧民了。

也正是因为有这一层文化关系和历史因素的影响,有着现代权利意识的民众更愿意“古龙今用”,威严旧貌换亲民新颜,不愿意再来吹胡子瞪眼的帝王之龙,而更想看到慈眉善目的亲和之龙。这或许是纯从艺术角度考虑的龙票设计者未曾虑及的地方。

有不同解读也正常,但过度解读就没必要

5日,北京市民排成“蟠龙”买龙票
不止于艺术,人们对龙票附加了更多的价值期待

龙票张牙舞爪了有点“凶”,温柔敦厚了有点“面”,方寸之地很难满足人们的审美期待。更何况,人们对于龙票的期待还不仅仅是“审美的”、“艺术的”,而是附加了更多的其他价值期待,龙票似乎已经成了一个公众情绪的风向标。其实,这样的解读不过是一种过度阐释,并无必要。

用威龙利爪代表国家自信显然是自欺欺人

用威龙利爪代表国家自信是一种精神错位。国家形象、民族自信多是对外而言。即便抛开中外文化语境的差异,仅从图案本身来说,也应尽量和善亲切,笑脸相迎,或许这才是文化上更高层面上的国家软实力和民族心理上的自信的彰显。

现代社会,早已告别了上古时代以威胁性侵略性图腾来划定地域范围的蒙昧,步入价值输出、核心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的比拼。所以不管是中国梦还是萌萌,自信来自何处,都已不言自明。…【详细】

至于上升到国家形象高度,更是庸人自扰

在国人心中,龙象征着权力和富贵
方寸之地何以容纳国家形象

龙票上的龙,一向被视为中华民族的代表性形象。“龙的传人”、“中国龙”等不仅是人们口耳相传的习惯说法,也早已渗透进中国人的血脉,龙的形象往往被认为就是中国的国家形象、中国人的集体形象。也因此,几乎所有涉及龙的形象的表达方式,都会引来数不清的口水、意见相左的争执,乃至赋予某种特殊指称意义的解读。

特别是,这种被赋予过多意义的解读,一旦置身于国际化的背景之下,则会呈现出更为复杂的情形。此前中国龙已经被指“狰狞”、“霸气”,有一些人还将单纯的龙的形象与正在崛起的中国形象联系起来,从中“悟出”中国即将雄霸世界的“特殊意义”,并以此作为指责中国的口实。即以此番的龙票争议而言,也很难讲没有类似的意思在里边:那个情绪外露的大龙是不是很像当下的中国?其实,中国的国家形象是如此丰富、多姿,其表现形式岂可拘执于龙的形象一端?

说到底,一个国家的形象怎么样,一个民族的形象怎么样最终还是要靠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实力以及所作所为来体现,像这些邮票图案之类,只要不是犯了国际大忌,是什么样子的联合国一般不会过问,其它国家也懒得搭理。像是美国的国徽图案是只白头海雕,俄罗斯国徽图案上有双头鹰的形象,看上去也都不怎么可爱,也没见国际上关注他们这些事情。…【详细】

警惕这种解读所滋生的“溢出”效应

龙票设计者今年愿意选择一个刚猛有力、威严自信的龙的形象,只能说,这不过是他的一种艺术选择,是设计者眼中的一种价值判断,而不能将这种选择和判断随意泛化,更不能认为这样的形象就真的代表了时下的中国。中国当然有力量、有自信,但这种自信和力量未必就一定通过一条张牙舞爪的龙传递出来,更不能据此形象就无端做出诸多猜测和揣摩,那样未免有些捕风捉影了。

对于龙票的认识,更多的应该回归艺术、回归邮票文化、回归中国人的传统文化。龙票不过是一张特种邮票而已,它不应被赋予过多的价值判断,不应承载太多的社会方面、国际政治方面的涵义;它也载不动如此沉重的阐释与解读。这种解读上的“溢出”效应,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庸人自扰,大可不必。…【详细】

不过,龙票争议背后的问题却值得探究

只有皇帝是龙种,他人不能认龙当祖宗
权力为文化打分正在成为常态

龙票的设计者陈绍华在其微博里说,(龙票设计方案)经过再次与领导和专家沟通,最后达成了共识。这里面我们读出,龙票最终的拍板是领导把关的结果,如此说来,这枚龙票体现更多的是一种领导意志而非艺术理念。而有关方面针对公众的质疑的回应更加乏力。比如,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邮票发行部负责人冯舒拉的那句“龙本来就应该是这样的”。谁都知道,龙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仅仅是一个“文化意象”,像凤凰、麒麟一样,根本不存在,用新生肖龙票设计者陈绍华的话说:“除了龙之外,其他所有生肖都可以在现实中找到动物原型。”因此,龙是没有“本来应该”什么模样的。…【详细】

又比如,国家邮政局邮票印制局编辑设计部主任阎炳武说,他想更正一个大家的概念,就是“每一张邮票的印制发行,它都要经过若干个部门把控,经过一道一道审查才走到今天”。其实,没有人蠢到会认为发行国家名片形同儿戏,但经过严格审查不等于拿出来的东西就一定是严谨的。以生肖票而言,第一轮中,就出现过“丁卯兔”尾巴向下、“庚午马”三条后腿等硬伤,一目了然,根本没有遮掩余地。这个时候,那一道一道审查该跟对待食品安全差不了多少了。

拍板的专家领导,显然漠视了或根本不了解那些背景,把本来图个欢乐吉祥的“时令”产品还生硬地赋予了“代表中国自信”的政治含义,实在是弄巧成拙。…【详细】

而国人的“龙”情结实质是对权力的另类膜拜

张建国认为,历代的儒家学者和历朝的王权统治者,一直力图把儒家的道德伦理发展成为中国人的信仰对象,“儒教把道德伦理‘三纲五常’本体化,把它直接绝对化,神圣化为‘上帝’——‘天理’,成为人们信仰和崇拜的对象。”可见中国人对“龙”的崇拜始终隐藏在儒家道德伦理的背后,它构成了我们意识和潜意识中的生活目的。诸如“龙的传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些词句里面都显示出我们内心中深刻的难以割舍的“龙”情结。

皇家借龙助威,其“主流思想”不可能不影响到民间,“龙为贵”思想也在民间有市场,和对龙的逆反心理同时并存着。朝廷也有开明的一面,只要不触犯他家的“龙威”和“龙权”,并不热心于积极追究老百姓对“神龙”的不敬。

进入当代,不少国人依然在不断捍卫“龙图腾”,并结合现时的语境对其赋予“创新”的理念,并不自觉地加以强化。

如今可没有啥“真龙天子”,也无需向龙王爷求雨了,“龙票”就是一枚邮票,或者一幅印刷多多、广为流传的彩色小画片,说美道丑都无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