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特滑移装载机多少钱:别过度阐释“一万元引21个失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6 16:09:48
别过度阐释“一万元引21个失主”【http://www.newssc.org】 【 2011-03-22 15:23 】 【来源: 四川新闻网 】

  作者:陈一舟

  郑州市公交三公司212路车长,拿到乘客高大妈捡到的1万元现金后,为寻找失主犯起了愁——因为,消息传出后,引来了21个“失主”要求认领。最终,公交公司确认21个“失主”中的李大爷才是真正的失主。(《大河报》3月22日)

  用道德败坏或者“见利忘义”来形容这20个冒领者应该并不为过。原本不起眼的一件事,因为蜂拥而至的恶意冒领而具有了抓人眼球的新闻效应。拾金不昧的人越来越少,见义勇为的人越来越少,乐于助人的人越来越少……而反过来说,如此“一万元引21个失主”的事儿似乎却越来越多。这就像是一把锋利的匕首,狠狠地捅破了那一层遮羞布,将道德沦落的悲哀赤裸裸地展现出来。有网友沮丧地叹息,“不管你看或看不见,不管你承认或不承认,道德下滑都在那里。”

  与传统的道德标准相衡量,今时的道德防线当然令人堪忧。不过,我却认为,与其说道德底线在步步下滑,还不如说是伴随着社会的转型和经济文明的高速发展,相应的、符合时代特征的道德新规则尚没有构建起来。道德具有明显的社会性和时代性,古人可以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今人却不能,见义勇为行为首先要合法、其次要确保自身的安全。如果两个前提不能得到“满足”,见义勇为其实也就失去了意义。再以拾金不昧为例而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多数普通人不得不考虑“寻找失主”的各种成本——窃以为,这是“拾金不昧”这种传统美德渐行渐远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现在该怎么判定“道德”与“不道德”,需要一个与时俱进的更加人性化的标准。

  我无意为某些不道德丑行辩护或者美化。但“一万元引21个失主”终归是极端的个例,只不过,这种“少数人的不道德暴力”在现代信息社会被无形放大,产生强烈的负面辐射效应,带给人某种以偏概全的错觉。而这样的事情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放大,就直接导致了社会性的道德焦灼。继而,演变成一种自我性的道德束缚,反过来助推道德的放量下跌——“讹人的南京老太”只有一个,但马路上不敢伸手的路人却有一群,当不敢伸手的人越来越多,漠视他人危难便有了义正词严的借口,道德规则便成为橡皮泥——在很多时候,道德就是这样“下滑”的。

  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相对于我们庞大的人口基数,相对于形形色色的诱惑,“20个冒领者”或者几个“讹人的南京老太”,根本就算不了什么。见利忘义之所以被人唾骂和诟病,就因为是“少数人的暴力”,如果道德真的群体沦丧殆尽,被批判和鄙夷的恐怕就不是冒领者而是捡拾财物的“高大妈”。

  所以,千万别过度阐释“一万元引21个失主”。将个案无限发挥、过度上纲上线,上升到道德的高度进行貌似深刻的反思,才真正是对于道德的戕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