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安装卡式不锈钢管:【麒麟合创】独步画坛,只为传奇再现(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2:21:12

独步画坛,只为传奇再现(四)

——访著名画家李国基实录

总策划:舞者   作者:子    醉红颜

1957年李国基在北京电影学院办公室的阳台上欣赏画册


   “1957年春节,中央直属机关单位在中南海举行春节联欢晚会,我获学院派赠入场券,入中南海内参加联欢。这是在北京渡过的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春节。”李教授不无感慨地说道。

   “当年的活动的确做到了与民同乐了!”我们也为李教授的优异表现而感动着。

    “1957317,我与工程系戴公亮、教学辅助人员张兰芳三人,被推选代表学院出席北京市教育工会优秀积极分子大会,在北京饭店隆重举行,会后,获赠纪念册,并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自接见。”李教授说到此处,眼角有些湿润了。


1957年,李教授创作的《春暖皇城》.jpg

    “得到周总理的接见,这应该是知识分子最高的荣耀了。你是东莞知识分子的骄傲,更是十亩园后人的骄傲。”我们看到教授有些激动,也由衷地向教授表示祝贺,为当年的付出获得认可而赞叹道。

   “虽然事过半个世纪,但那时会议的整个场景、每一个细节总是十分清晰地刻在脑海里。记得当时会议正在进行中,周总理来了!周总理很关心教育,如此重大的会议,他怎么会不来呢?我记得当时我穿了一件很醒目很时尚的棕色毛衣,毛衣上编了两只雪白的梅花鹿,这样的毛衣在当时是很时髦的,那会儿我可帅了!”此刻,已愈古稀之年的李教授完全像一个纯真无邪的大学生一般的天真和可爱。

    因为第一次我们没有听清楚李教授所说的是什么样的毛衣,我们又追问了一句:“详细说一下,是什么颜色编了什么花的毛衣?”李教授十分愉快地比划着,还特别强调,当年的毛衣上编了两只雪白的梅花梅。

李教授比划着当年穿着那件编了两只白色梅花鹿的咖啡色毛衣


    “大家见周总理来了,便一下子围了过去,总理和我们一一握手。我这个年轻人就站在前排,总理和我握手那一刻,我激动得不得了。大家的情绪也非常的激动。‘总理好!’、‘总理好!’地叫个不停。总理说:‘老师们好!老师们辛苦了,你们为国家教育事业做出贡献,国家不会忘记你们,希望你们再接再厉!’大家簇拥着总理,鼓掌啊,欢呼啊,情绪高涨得不得了!”教授一边说一边学着当年总理的口吻说“国家不会忘记你们的”。

“大家见周总理来了,便一下子围了过去……”教授回忆当年和周总理握手时,仍是一脸的幸福…….jpg

   “同年,我在北京历史博物馆内举办的全国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展览会上负责美术设计。这是一次探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会议,我有幸列席参加了这次会议。会上,文化部党委书记首席副部长钱俊瑞见到我,当面称赞道:‘哦,你就是我们北京最年轻的教授李国基!’”李教授边说边伸出手比划着当年钱部长是如何握手的样子。

    “这一年的夏天,中国出现了莫名之灾,整风、鸣放、反右,知识分子无辜蒙冤。我亦身陷其中。这一年的冬天,按中央批示,下放干部参加劳动锻炼。我随同20多名教职员工,下放到京郊南苑锻炼。不久即被调去搞《全国农业展览会》、《北京市下放干部展览会》等绘画工作。”李教授似乎尤其不愿提起这一段不堪的岁月。


1957年3月20日,钟丹在李国基的办公室会友。猜猜看,哪位曾经是教授心仪的对象?.

遗憾啊,漂亮的北影电影演员钟丹并没有美丽的转身…….jpg

    “大约58年,北京密云水库工程展开,聚集数万民工开展大会战,开山筑坝。工地总指挥部分设文艺宣传处,以活跃工地文化生活。中央文化部抽调北京市文学艺术界人士包括作家、画家、作曲家、戏剧家等到水库工地深入生活,进行艺术创作宣传。我也在抽调之列,并独立主编《武清文艺》油印刊物,并创作反映工地生活之连环画及速写等作品,发表在《密云水库日报》,广受读者好评。”

    “李教授是用画笔战斗的人,每到一处,总会留下让人铭记的画作。”我们边听边从画册上翻出教授的水粉画《密云水库工地》的作品,褚色的山耸立在蓝天之下,山脚下来来往往如织的人们都在奋力地搬运着土石,整个密云水库到处是一片繁忙的景象,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历史的见证。

1958年创作的水粉画《密云水库工地》

·   “1959年春,被调回北京,为学院成立美术系作教学准备。此刻的北京电影学院的师资已是人才济济了。如李勇新、蒋采芃、王砚晋、胡照华、程宗敏、吕志昌、李宗津、葛维墨等各路名家新秀。秋季,美术系面向全国招收第一届学生,选取全国各地美术学院附中毕业生及有美术才能应由高中毕业生二十多名入学。我仍为绘画教研组主力之一,教授素描、油画、水彩、速写多项课程,全力投入撰写油画人体、静物及素描、速写、解剖学等绘画专业教材及其示范作品。”李教授回忆当年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建系的过程,让我们感受到创业的艰难和巨大的付出。

1959年,李国基为电影演员陈强之父画像

   “李教授,我们在你的画册看到了许多五、六十年代的速写、油画作品,你能简单介绍一下相关的情况吗?”我们感觉李教授教学任务相当繁忙,何来时间写生、绘画。

    “当时,几乎利用了所有的节假日外出写生。58年的暑假,与同事王树薇、李勇新一齐往京西近郊写生,收集素材,充实视觉教材。61年的暑假再次与同事程宗敏、李勇新、吕志昌等往河北昌黎县边境渤海湾作油画写生,收集创作素材。后再与同事到京郊著名古刹潭拓寺写生,并拓得寺中名碑书法,颇有收获,与教学增益不少。作品有油画《渤海湾之一》、《渤海湾之二》、《渤海湾之三》、《渤海湾之四》、《渤海湾之五》、《渤海湾之六》、《北京厂房一角》、《京郊山村》、《风景写生》、”李教授欣然回顾当年勤奋之状。

1961年创作的渤海湾之三.jpg

    “教授充分利用节假日外出写生。我们在画册上还看到许多人物速写,应该是在学院内进行的吧?”

   “是啊!多为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速写,人物涉及老师、同事、学生、模特等,如《王道源老师看报速写》、《同事王树薇教授速写》、《著名钢琴演奏家刘诗昆在北京电影学院演奏》、《著名导演史东山之子速写》、《依万诺夫速写》、《电影学院同事程宗敏素描》、《电影学院学生钟丹在学习速写》、《钟丹在我的办公室会友》还有许多人物速写、素描等,都是当年教学工作中的专业训练吧!”李教授仍然津津乐道于当年的执著和磨砺。


同事王树薇教授 速写  1957年.jpg

著名钢琴演奏家刘诗昆在北京电影学院演奏.jpg

   “教授自从赴京任教,忙于教学、创作,少回莞城吧?”我们没有听到教授提及十亩园、家人的叙述。

    “是啊!62年暑假我回阔别十一年的莞城十亩园省亲。却被眼前的情景所震惊,十亩园已被公社化,由镇府园林队接管。由于该等人员完全不懂果园园艺,只胡乱砍伐毁坏果树,同时禁止十亩园家人落园、捡柴、摘果……”我们的提问勾起了教授沉睡的记忆,尤其是十亩园的点点滴滴,教授格外有印象。

    “面对这种局面,教授是如何处理的呢?”十亩园的曲折经历和变化,外界不得而知,而家族内的成员亦讳莫如深。

    “我当时十分愤怒,但还是理智和冷静地处理了此事。首先根据中 共央关于《人民公社十二条》、关于《彻底纠正“五风”问题》等指令,及62年1月《七千人大会》关于纠正人民公社、大跃进左倾错误之决议,然后向县委领导投诉十亩园被毁一事,要求落实中央政策纠正‘共 产风’,幸得当时县委第一书记林若及镇委书记祝裕辉一同亲临十亩园落实政策,并发出书面归还十亩园予各园主自行经营管理。此举最能体现当时领导干部能实事求是,并复得民心。”李教授一五一十地向我们道出其中的前因后果。

   “当时的十亩园虽然破坏,但原貌仍存吧?”因为我们一直在追踪报道老莞城名园十亩园,故此对于十亩园的变化尤其在意。

    “是啊!这是第一次归还,虽然林若书记已经批示归还,但某些单位和个人却仍然占着不还。”李教授长叹一声,窗外的鸡蛋花树影重重叠叠,摇曳不定。

   “教授画册上有一幅高第街的油画,也是创作于这次回莞之时吧?”我们边说边翻到画册的五十五页,指着油画《东莞莞城高第街》向李教授求证。

    “是啊!这是一条充满感情色彩的路,也是一条印象深刻的路。当年我们一家人曾在高第街的天主教堂内避难。解放时,因为解放军是沿这条街入城,故后来把这条街被改为了解放路。”李教授的思绪一下子就跳到日军侵莞之时。


1962年创作的《东莞莞城高第街》.jpg

    “短短的假期很快就结束了,北京有许多大事等着你去做呢?”我们也知道教授这次返莞的时间不会太长。

    “从东莞返京,首都举办全国工业新产品展览会在北京展览馆展出。我奉派参加展览馆美术设计,在总馆的设计图中,因为设计独特被选中采用。同时,还担任电影工业馆的美术总设计。文化部副部长、电影界著名老前辈夏衍亲临电影馆视察时,对展出产品及总体设计,不时点头赞许。”教授对于自己的成绩还是十分满意的,“后来参加中央四清工作队,派往山西高阳县搞‘四清’运动。次年返京。年后再次随中央文化工作队之广东队奔赴广州近郊花县工作。”

1962年创作的油画《渤海湾之六》

   “六十年代的革命运动当真是如火如荼啊!人人都参与其中。”我们十分理解当时的形势逼人,概莫能外。

    “我们广东队由文化部首席副部长颜金生将军亲自领队南下指导工作。颜金生将军此前为山东省军区少将司令员。当时,中南局宣传部部长王匡亲临花县欢迎,并派出省文化局两名干部前来协助工作。时至66年6月1日,工作队集体收听广播聂元梓大字报时,皆震惊,全体奉命即刻返京,原来文化大革命的烈火正在熊熊燃烧。”李教授简洁地总结了广东工作队的概况。

    “文化大革命中,教授也是身在其中,可否详谈一二。”我们对这段历史也是知之甚少。

    “当时响应党中央号召,积极参与文化大革命运动。曾参与彭宁等组织的北京电影学院‘共 产主义公社’派,也曾撰文《告全国文艺界书》,贯彻无产阶级司令部旨意,印发传单,刊登小报,将革命讯息播向全国。后因形势变化,高校复课无期,‘斗批改’运动慢慢冷却,逍遥派派生。我亦感无奈,认为要抽身其中,勿受人利用为佳,便思考南下逍遥游,带齐画具往广州及东莞探亲而去。”李教授提出当年时,仍痛心不已,感慨浪费了大好光阴。

    “这大概是教授第二次回莞了。”我们猜测着。

1968年,教授回到莞城,与鸿基、汀基及表妹阿倩、阿婵在莞城运河边合影留念.jpg

   “冒昧地问一句李教授的隐私,当年结婚时你已经三十多岁了。在京期间有没有过中意的女友呢?因为你的名气那么大,画技又这么高。没有理由没有女孩子喜欢你啊?”我们禁不住道出了心中的问号。

    “呵呵,此事说来话长。在电影学院工作期间,曾与广西的一位女学生有过一段交往,后因这位同学因病休学而疏于联系……”老教授并不避讳人生中的这段美好的时光。

    “可惜啊!缘份不到,”我们为李教授而抱屈,“有机会一定要再次拜会一下当年的好友哦!”

    “命运多舛啊!”李教授也感而发。

    “这是一段花絮。我们继续刚才的故事。”我们又聊起了刚才的话题。


往事如烟,让人不胜唏嘘…….jpg

    “我清楚地记得1969年10月18日,中 共中央发出《一号战备令》,林彪以备战为由,调动军队,当时大批曾被批判的党政干部及其家属被强迫疏散离京,外地来京临时户口者,也被强令疏散回原居地。妻子也因此而被令回沪。”李教授至今还是耿耿于怀,愤愤不平。

    “其实不独教授你,当时的国家主席刘少奇同志等也在被疏散之列!”我们对此有所知悉。

    “更甚者,工宣队先后进驻北京各高等院校,开展所谓的‘清理阶级队伍’运动及清查‘五·一六’运动。我莫名其妙地被隔离审查,蒙受不白之冤。”李教授一脸茫然的样子,窗外浓云乍起,天色渐暗下来。

   “他们给你什么样的罪名呢?”我们知道欲加其罪,何患无辞呢!

    “他们指定我有‘问题、罪行’,皆因一篇批判文章及所谓的‘整江 青黑材料’之事。这原是扣在彭宁等造反派学生组织头上的帽子,现在又扣到我的头上来了。皆为捕风捉影,诬蔑之词。”李教授露出不屑的神色。

     “71年,学院教职工全体被下放到河北保定,由三十八军驻保定某团负责军管。我继续接受审查。9月13日,林彪事件突然暴发,才得解放。迟至73年才结束军管返京。”李教授坦然地面对这段不堪的回首,窗外传来沙沙的雨声。


李国基教授与李宗津合创的《河北保定军营小景》


    “这期间,你的妻子还在上海吧?有没有受到冲击呢?”我们也知道覆巢之下,安得完卵。

    “文革年代,凡有海外、港澳关系者,均备受怀疑、审查,林彪事件后,华侨知识分子痛感遭遇之无常,纷纷申请出国。妻子是印尼归国华侨,我受审查期间,被视为‘反革命’,而妻子则被视为‘反革命家属’。72年我同意妻子先出国,年底妻子获批准。73年,妻子来电报催促团聚,我亦提出出国申请,因仍在保定军管中,故拖一段时间。后传来不幸消息,因相聚遥遥无期,妻心生变,然迫于形势不得团聚,遗恨终生啊!”李教授每提此事,痛心疾首。窗外风声、雨声,一时齐作。

    “李教授是哪一年批准出国的?”

    “74年8月方获批准出国探亲。然为时已晚,等我抵港,妻子已是遥无音信。真真是家破人离之残局啊!”李教授摇头叹息不已。

    “画册上有一幅74年赴香港前与母亲在广州的留影。”我们又有了新的发现。

    “是啊!因重获自由,且可以赴港探亲,只因当时不能自由来往,料想此去不知何年方可回转,故与母亲、兄弟合影留念。”李教授看着照片中慈祥的母亲,心情开朗了许多。

1974年,李国基教授(左二)赴香港前与母亲在广州留影.jpg

   “不知教授赴港后是如何安排生活和工作的?”据我们了解香港的工作机会不易获得。

    “呵呵,”教授苦笑了一下,说道,“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初到港,偶遇当年中央音乐学院一华侨学生难友,得其介绍进入香港规模最大的国际百货公司广告部工作,同时得友人推荐,任教于香港岭海艺专,生活起居方得安定。”李教授一脸感激之情,患难之交,情深似海啊!


  

1975年创作的油画《香港吐露港的黄昏》

   “历史弄人,实在令人痛心啊!”我们心生同情之意,“此后与大陆画家有过联系么?”


八十年代李教授(左)与老师王艺伦教授(中)、同学梁昭娴(右)相聚香港.jpg

·    “75年,现代中国画展览在港举行。这次画展集国内画家优秀之作,题材丰富,笔墨清新。我有幸受邀参加这次盛会及座谈会。会后,我对岭南画派大师关山月所作《绿色长城》大为赞赏,随即撰文《〈绿色长城〉的艺术魅力》,以精辟的见解评论其艺术成就,并发表在香港《新晚报》上,备受重视。后被选入岭南画学丛书之《关山月》一书中。”李教授凝重的脸上绽放出笑意,窗外的风雨不知何时停了,太阳又云层中露出久违的金黄。


上图为岭南画派关山月大师的画作《绿色长城》。

1975年,李国基以《<绿色长城>的艺术魅力》为题,撰文高度评价此画,并发表在香港《新晚报》上。

   “快看!”李鸿基先生又从室内拿出一张泛黄的报纸,“这是国基教授评关山月的《绿色长城》的文章,发表在香港《新晚报》上。”我们一起围过来,果然“李國基”三个字的落款赫然,再看时间为“一九七五年五月十二日”。

   “我是大陆之外第一个评论关山月老师的作品的画家。后来,我因出版画集,曾与关山月老师联系,给我许多帮助,在此表示感谢。”李教授一脸穆肃,满心的诚意。

   “画册上有教授与关山月先生的几次见面合影。”我们再次发现了大师的影子。



1994年李国基先生(左)与老师关山月(右)相聚广州美术学院..jpg

   “1988年回到母校广州美术学院与院长胡一川、老师关山月教授会面。1994年,再次在广州美术学院与关山月教授会面。”李教授平静地叙述着曾经的经历。

   “关山月先生的故事,李教授能给我们讲一些吗?”我们对于作为岭南画派的关山月先生的想多一些了解。


《湖边》油画 创作于1982年.jpg

   “关山月先生,原名关泽霈,1912年出生于阳江县那蓬乡果园村,早年就读于广州市立师范学校本科,刻苦自学绘画。后得到岭南画派主要创始人高剑父先生的赏识,招其免费进入春睡画院,成为高氏入室弟 子,并为其改名关山月。”李教授对于自己的的老师还是有过研究的,“关山月老师拜师高剑父还有一段故事呢?”

   “呵呵,什么故事?快讲来。”我们已经和教授成了相熟的朋友,话语间没有那么客气。

   “关老第一次在广州裱画店看到高剑父原作时就很喜欢,心想要拜高老为师就好了。可是,高剑父在中山大学有兼课,关老打听到中大学生才能听课,就借了别人的学生证,冒名顶替报名听课。一次,高剑父要同学们临摹他的一幅画,专门走到关老面前并停下看他画,询问他是哪个班的学生,关老结结巴巴,将冒名顶替如实告诉了老师,心里十分害怕,可怎么也没想到,高剑父对他说,你明天不用来了,到我的画院学,免收学费,包吃包住。教授开心地说,“正是高剑父的惜才才造就了今天的国画大师关山月。”


说起关老,还真的要说说大师张大千呢!.jpg

·   “关老最有名的代表作品有哪些?”画家之名,全赖其作品的实力。

   “主要作品有《江山如此多娇》,该画与傅抱石合作,悬挂于人民大会堂迎宾厅;还有《绿色长城》、《俏不争春》、《漓江万里春》等。”

   “的确,关老的作品可谓家喻户晓。尤其是《江山如此多妖》,在全国各位被摹仿和复制。”我们面对似曾相识的巨型国画有感而发。

   “每个艺术家的起步都是艰难的,刚才提到徐悲鸿赏识李宗津的画。有独亦有偶,1945年,关老到成都举办画展,还未结束,却被逼收展场租金,气愤难当。正巧画展的第一天,张大千第一个到展场看画,当面就问关山月,哪张画定价最高,他要买下。并立刻吩咐同来的人交了现款,买下了一张峨眉山写生画。价钱已足够关山月数月的开支。张大千的红纸订条就挂在了画作之上。很快,后来者也纷纷进场,抢购关老的作品。”我们没有想到关山月与张大千之间有如此的渊源。

    ……茶越冲越淡,话渐谈渐深,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已经穿越了李教授的大半生的艺术之路。此间既有人生的高潮迭起,亦有低谷时的不堪;既有艺术的巅峰,亦有执著的孜孜以求;既有饮誉全国的名作,亦有声动港澳的佳品。我们凝神聆听智者之言,我们俯首细思仁者之话,我们仰视世纪之作……我们衷心祝愿国基大师的画作能穿越时空,给人们无尽的美感和艺术享受……

    十亩园内弥漫着玉兰的沁香,我们眺望窗外,雨后的百年玉兰树愈发朴拙,愈发矍铄,愈发苍桑……

    我们似乎看到从千年莞邑走向北京的年轻的画家李国基正向我们走来……


采访结束,李家兄弟把我们送出十亩园。瞧,教授的这个“蒲士”显得格外年轻呢!衷心祝愿李国基教授长青画坛,传奇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