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全球合作大会直播:告别官办行业协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19:27:46
 有一句顺口溜这么形容中国的行业协会很长一段时间里的生态:“戴着市场的帽子、舞着政府的牌子、坐着行业的轿子、拿着企业的票子、供着官员兼职的位子”。如今,这个生态圈要被打破了。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下文明确,现职公务员不得在行业协会、商会等兼任领导职务,确需兼任的要严格按有关规定审批。在深圳、上海和杭州等多个城市几年来陆续出台类似意见之后,“国办”的有关意见,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向“供着官员兼职的位子”的现象开刀。同时,这个文件也针对行业协会的体制机制改革、自身建设和规范管理等提出了明确意见。

  对有着千头万绪的政府自身改革来说,每一点滴的进步无疑都值得肯定。“国办”此次郑重下文,于行业协会减少角色的模糊色彩和回归本位,定会起到积极作用。

  行业协会作为非营利组织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平等主体之间契约性整合的有效载体之一。在社会结构已经发生剧烈变迁的当今中国,行业协会的作用日渐凸显。但是,由于中国多数行业协会脱胎于政府部门,其性质、职能和定位等问题,从来没有真正理清过。

  近些年来,政府一直将行业协会的发展与自身改革相结合,并由此推动了一批行业协会彻底与行政职能脱钩,在提供政策咨询、加强行业自律、促进行业发展、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行业协会的改革与发展之路并不平坦,其间颇多曲折,有三点值得一提。

  一是改革中的反复性。尽管政府、行业协会以及NGO等当中的有识之士,对行业协会的改革目标较为明确,亦有共识,但是在具体的改革执行中,行动往往容易偏离目标。其实,这种情况并不难理解。毕竟,在政会分离难以彻底的条件下,在具体利益纠缠于其中的情况下,行业协会的建设与发展当然很难完全照着理想模式推进。

  行业协会改革中的反复性,有诸多表现。比如,有的行业协会与脱胎之前的政府部门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政府部门原先的一些审批和管制职能,被移花接木至行业协会中。由于监管的不到位,一些行业协会借助部分职能谋取灰色利益,结果导致出现许多问题,个别协会的恶劣程度比政府部门的寻租行为尤甚。

  又比如,大家所熟悉的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财务上在按“差额拨款”模式运行了20多年之后,又于2007财政年度开始,其运营费用全部从中央财政拨付的750万元资金中支取。一个行业协会在缺少法律依据的情况下,受到政府财政的特别优待,使得这个组织的定位再次被模糊化。

  二是改革的速度过慢。这是个老问题,也是个现实问题。就拿行业协会的领导岗位来说,早在10多年前,为了配合政府体制改革,一些政府部门转为行业协会,与此同时,一批在退休年龄前后的老干部被安排到行业协会领导岗位上。

  事实上,早在2002年,就有地方省市已经在出台类似的规定了。从个别地方的改革推广至全国,竟要花去5年时间。显然,改革速度的迟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业协会这类NGO组织的发育成长。

  三是行业协会的垄断性。我们应当看到,在一些行业,其协会的组织比较民主,也比较规范。但同时也要承认,不少由政府部门转变过来的行业协会,还带着比较严重的垄断色彩。这种垄断性,体现为一些政府部门把持着行业协会的主导权,往往在行业协会的运作中过多体现政府的意志,且在同行业中,压制会员企业的意见,或不许会员企业自发组织新的行业协会。这种垄断性,也体现出少数公务人员在拥有公权力的时候,对权力的本质认识不清,因而呈现出某种霸道作风。

  从行业协会变革过程中出现的上述问题可以看出,政府体制改革本身具有相当的复杂性,也有着诸多的难点。正如本报在此前的社论中曾指出过的,政府职能每一个具体细节的转身,都可能是一场艰难博弈的结果。

  我们固然希望,“国办”的这一个文件,能对治理行业协会的老毛病起到实质性的作用,但同时我们更希望,通过改革行业协会所产生的经验,能够应用于其他领域的变革中。此后一段时间里,中国政府体制改革的重心明确落在职能转变和职能配置领域,并着力提高行政效率以及规范行政权力。目标已然确定,即便任重道远,当代改革者也理当上下求索,积极推动中国社会的点滴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