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api文档中文版1.6:成为一个专家需要一万个小时的磨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7:18:29

成为一个专家需要一万个小时的磨练

(2008-11-22 03:22:33)  在读华尔街日报推荐一本新书“Outlier", 作家 Malcolm Gladwell,他写的另外两本很有影响的书我也看过(The Tipping Point 讲市场开发的转机, Blink讲新思路的来源)。Outlier是讲成功者的故事,或者试图分析成功的要素。

 作者例举了许多成功案例:Unix, Java程序的编写大师 Bill Joy;微软创办人Bill Gates 等。



作者发现这些成功人士的确有天赋,但是人为的机遇才是他们成功的决定因素。书的开头讲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人们偶然发现北美冰球队员中明星球员很大比例都是一月份出生的!进一步分析才发现不是年末生的不会打球,原因是北美(主要是加拿大)少年队挑选队员的入取年龄是以一月一日为截断日。可以想像,都是七八岁的小孩,年初生的和年末生的在体力和协调力方面有很大的差别,在同一个竞技场上当然更醒目。于是年初出生的小孩更容易被选拔成集训队的队员,得到更多的指教和训练机会。

再去看看那些成功人士,Bill Joy 和 Bill Gates都是经过一些偶然或必然的机会,在绝大多数人还不知道电脑是何物的时候就已经沉浸在编程“游戏”中了。比如Bill Joy, 他所就读密西根大学刚巧就是美国几个率先购买电脑终端的学校。在没有终端以前,程序员要在纸卡上编码,然后排队上主机测程序。有了终端十几个人可以同时上机编程。但是终端的使用费用(按时间计算)也还是很贵,一般学生一个学年也才有几个小时的分享时间。“幸好”学生们发现主机的一个编码漏洞,只要在需要的时间后面打入一个字母k就能无限使用。于是Bill Joy能不分昼夜地泡在终端前面编程。当他大学和研究生毕业时已经累计一万多小时的编程经验了。

Bill Gates也是如此,他上初中时的私立学校有钱有远见购买了电脑终端作为“电脑俱乐部”的工具,而且母亲们凑钱买了终端时间让小孩们玩。结果Bill Gates 在上哈佛大学以前就已经积累了上万个小时的编程经验。

知名的甲壳虫乐队也是在登陆美国前就在德国的Hamburg酒吧里出台一千五百多次了。

人们看到成功都假设成功者是天才,其实他们个人的“一万小时”的磨练和机遇才是成功的关键因素。

做生物技术的就更需要这样的磨练。当初我们在实验室里和早期的IT一样简陋,所有的酶的缓冲液都要自己配,杂交液,反应条件都是自己去找。没有现成的试剂盒。因为有那些经历,才让我们思考问题时能从最基本的因素着手,解决问题的角度也不是停留在表面。算一下,近二十年的磨练时间积累也应该不下一万个小时了吧?

一万个小时是你必须付出的“血汗”,如果你的运气好,这一万个小时花在别人前面,花在大趋势的前面,花在浪头到来的前面,那你的成功几率就要大些。

Bill Gates 和 Bill Joy在编程时全世界有那么多编程经历的人也屈指可数,他们能引领行业也是必然趋势。其实我们身边的这种千载难逢的机会也不少见:比如我们现在把454用于免疫组库学。全世界也不过百台454测序仪,能用这种高通量测序的机会本身就难得(需要大笔资金买仪器和试剂),如果有独特的角度和配套技能,在某个领域领先是正常的。

我当初发明tem-PCR时到国内外很多地方寻找合作者,最后和我合作的都有很好的论文发表,得到同行的认同。相应的,也有很多同行对这类新技术很冷淡,不好奇,那机会自然也就错过了。对新技术敏感,对新事物敏感是捕获机遇的必要技能,闭关自守是防碍自我发展的最大敌人。当一个机遇展现在你面前时你能否把握住,就看你是否已经有了必要的积累。这个积累除了知识的积累以外,还有能力的积累。知识只能给你识别机遇的能力,知识以外的积累(社交能力,写作和交流能力等)决定你能否把握住机遇,利用机遇。知识和能力的积累要有很好的平衡:只积累知识只能成为别人成功的“旁观者”;只积累能力就只能是空洞的“评论家”。

一万个小时,应该把65%花在学问上,35%花在能力上。另外还要加上100%,花在别人没有花的时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