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中文api 在线:【时事跟风】飞鞋事件——温总 与 布什的不同境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21:40:35

事件记录

     3号早晨打开电脑,就在BBC上看到温总理演讲被人抗议的大幅标题。BBC的报道说,这个西方人面孔的小伙子称温家宝是“独裁者”,还向总理扔去了一只鞋子。

    3号白天,国内主流媒体并没有报道温总理遭抗议的细节,只是援引新华社通稿报道说外交部发言人姜瑜就“温家宝演讲遭到骚扰”事件表示谴责和抗议。这也是中国内地关于领导人外交活动的报道惯例,并不会直接报道领导人遭到抗议的细节。比如在CCTV在温总理遭到抗议的直播新闻中就切入空镜头,而没有直播温总理遭抗议的画面。

    3号晚上的《新闻联播》突破了这一惯例,高调报道温家宝遭扔鞋抗议的细节,其中包括那个抗议者的高声叫喊、扔鞋的声音和温家宝的镇定自若的即兴讲话。
     虽然我们相信此中一定有最高层的授意,但如果这种突破成为惯常,对中国新闻事业来说是一次不小的进步。(今天出版的新加坡《联合早报》对此有大幅述评http://www.zaobao.com/special/china/cnpol/pages2/cnpol090204c.shtml)它记录了最有新闻价值的事件的原貌,而没有选择躲避。对国人来说,本国领导人遭到外国抗议,也应成为认知范畴中的一部分。其实温总理遭到抗议伴随访欧行程始终,大部分来自是海外人权团体和FL功的海外组织。(BBC有相关报道http://newsvote.bbc.co.uk/chinese/simp/hi/newsid_7860000/newsid_7866300/7866316.stm)对此,我们不应陷入无知。

     抗议者是这么指责温总的:“这简直是一种耻辱。(剑桥)大学怎么能像妓女一样服从于这样的独裁者?”“怎么能坐在这里听独裁者的谎言?”


我看飞鞋事件

 / 一只猫

2009-02-04 22:47 | 阅读(392) | 标签: 温家宝, 抗议, 飞鞋

    从香港TVB晨早新闻知道中国总理温家宝先生遭遇飞鞋抗议,但具体新闻画面则被和谐.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却插出了具体画面,当然,心知肚明,新闻联播的做法当然不是出于捍卫新闻自由与维护民众的知情权,若不是出于对统治的利益衡量,这种事情肯定不会发生.又或者,当那位抗议者手中拿着抗议的旗帜,你会认为新闻联播会否播画出打了格子的新闻画面呢.
    对于飞鞋事件,我并不认为这是中国大国掘起的一个旁证,也不会认为它是对中国的侮辱,我会认为这种抗议方式不适当,但并未如温所说的卑劣.我对温的临场表现没有什么感觉,但却对事后官媒对温的行为表情细腻的描述感到不适应.另一方面,我甚至天真的认为这次对国家元首的抗议是对中国民众的一次公民教育的契机,原来我们国家领导人是可以以这种方式进行抗议的侮辱的,而不用习惯性的像一个孩子似的听听话话.当然,这种天真会被现实辗碎,因为媒体已经轻而易举的就将此事转变成对领导人光环塑造的机会,甚至会成为一种唤起爱国主义教育的事例,如同当年"银行号"事件出现在中国中学政治考试填空题中一样,让中国的中学生们认识了什么是的"世界警察"的霸道,而这次,则可以让国民认识到西方文明的野蛮,西方帝国主义,忘我之心不死,不仅有糖衣炮弹,还会有鞋弹.
   温家宝对待飞鞋抗议的表现及言行被媒体称赞为大方得体,体现了一个大国领导人的风范与自信,但是,很不幸,温的那段看似意味深长,得到满场掌声的的讲话却恰恰反映出其对行抗议行为的本能的思维方式及处理手法.如同国内官方往往用"一小摄"描述抗议群众一样.温的讲话同样具有把那位抗议者同现场民众进行分化的作用,所不同的是,温华丽的言辞具有隐蔽性,"这种卑劣的伎俩阻挡不了中英两国人民的友谊,人类的进步,世界的和谐是历史的潮流,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很显然,言外之意,温眼中的这个抗议者是不怀好意,别有用心,会损害我们的共同利益.他是坏人,而我们是好人,是代表正义,对方则代表恶,,代表破坏力量,就这样,我们划清了界线,统一了立场,竖立了权威,制造了公敌,剩下的就应该是鼓掌时间了.这出戏如同"动物庄园"一样精彩,因此,这种思维方式决不会让自己去反思,去聆听示威者抗议的诉求,而是谋求一网打尽.
   假设一下,假如我是那位抗议者,对于温所扣下的一顶帽子会如何申辩呢,或许,我明明只是将其视为一种行为艺术,一种恶作剧,又或者真的是一种政治抗议的表达,但这又如可会如温所说的上升到破坏什么友谊,什么人类进步,什么世界的和谐这种程度呢,况且,假如这位仁兄真的是一位英国人,那中英人民的的友谊关系中的人民是否就包括他自己呢,那他是否可以自己理解这种友谊的定义呢,一句话言之,谁能代表谁?

“鞋门”了

2009-02-04 21:51 | 阅读(415) | 标签: 中国, 总理, 掷鞋

  话说温总理在英国剑桥大学演讲的时候,获得了与前任美国总统布什一样的待遇-“十码”导弹。
  不同的是,小布什在灵活地躲闪了两枚导弹后,幽默而又不失涵养地说“这两枚导弹是'十码'的。”
老温显然没有小布什经验丰富。虽然没被击中,老温还是显得十分尴尬,顿了一会后说:“:“这种卑鄙的伎俩,阻挡不了中英两国人民的友谊。人类的进步,世界的和谐,是历史的潮流,是任何力量阻挡不了的。请让我讲下去。”听着多么熟悉。要是把剑桥的讲桌换成北大的百年大讲堂,台词都都不改。
  为什么那孩子要如此出格,向堂堂大总理扔鞋?
  后来根据现场知情人士线报,我知道了真相:
  “看看你们中国产的鞋!!!才穿三天就破成这样了!赔俺钱!”
  (“Look at your made in China shoes. 3 days that broken. Give my money back!”)
  那孩子愤怒地说。




 吴澧:严肃看温总

一只鞋在剑桥飞向温总。(题头图:但我们记得温总拣了这双鞋。)

  如果说这件事有什么启发,第一就是姜太公在9·11后第一时间打电话给布什总统,表示中国支持美国反恐,做得非常正确。要构建和谐世界,中美这两个当今最大的大国不但要合作,而且要在价值观上合作,共同反对非文明行为,打击反文明行为。恐怖主义这种反文明行为要打击。采用 disagreeable 手段表示 disagree 的非文明行为也要反对。

当然,9·11事件时广大革命同志和爱国青年载歌载舞,欢庆数千美国人和很多其他国家(包括中国)公民的死亡。当然,鞋子飞向布什总统时,主旋律喜形于色,趁机对着美国磨牙齿。不过,从毛择东到姜太公,都对美国记者说过:我们的宣战部门养了一帮蠢货。对这帮蠢货,他们都没办法,你有什么办法?

  启发之二是全球化时代领道人难做,哪怕是独餐国家的领道人。一位实习翻译说:看人家奥巴马的风度,咱们的领道人哪个比得上?女孩子对政治一点兴趣都没有,她只对男人的风度感兴趣。但在中国,这种话本身就是很严肃的政治啊。

一只鞋飞向温总,大家就开始议论,布什是怎么应付的,谁有幽默感。其实,温总说了那句“这种卑鄙的伎俩阻挡不了中英两国人民的友谊”之后,他本来还要倒着再说一句的:“不过,中英两国人民的友谊也阻挡不了这种卑鄙的伎俩”。那就是很棒的英国冷幽默了,很有点邱吉尔的味道。在场的洋人即使不拍手,肯定也会笑,洋人最欣赏这种承认人类行为局限性的话了。只是据主旋律报道,温总说完第一句,“全场顿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把温总的话打断了。

  不是温总没有幽默感,而是那些已经在英国读了一阵书的中国留学生没有学到英国地主的幽默感。他们仍然太红朝,弄得报道里只剩温总的第一句,好严肃好严肃。

  实在说来,能不能轻松地应付洋人,第一要看性格,第二要看接触洋人洋文化的年龄。东国领道人里,最能应付洋人的是周恩来总理,但他是二十二岁就出国的啊!而宝宝和涛涛都是五十岁之后才有广泛接触洋人的机会,他们能做到现在这样,已经不容易了。

  周恩来总理之后,谁是领道人里最能应付洋人?各位可能想不到,应是姜公公。

公公初承大宝,90年5月,接受ABC主持人芭芭拉·沃尔特斯的采访。这是他第一次面对西方电视。芭芭拉问他对那件事怎么看。公公思考了一阵,答道:如果让他来处理,他会一见苗头就阻止,不让闹到后来那么大。这是英语虚拟语气啊,美国人一听就知道,这表明公公没有参与那件事的决策。这就为他92年去美国出席APEC扫清了道路,美国政府不至于因为当时的制裁法案而不让他入境。而在他那些不懂英语的同事听来,公公的立场很坚定,见到苗头就要动手。

  东国领道人里,有几个能用虚拟语气的?虽说公公出国也三十岁了,到底还是在国外生活过几年的,出手就是不同。

  兄弟当时听到,心中暗叫一声“老邓识人”。当时,大概只有公公有本事较快地缓和中美关系,改善中国国际处境,使东国镇府不至于向左偏得太多。

即使以公公之口才,97年访美,还是让克林顿占了嘴上便宜。要讲实质内容,应该是东国镇府合算。两国宣布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克林顿同意恢复军品出口,这相当于制裁一风吹,那件事在两国关系中就算过去了。但克林顿受到国会里重人权议员的压力,希望东国镇府放几个人作回报。可是,直到两人合开记者会,中方仅是暗示,却未肯定(这里有文化差异,暂且不论)。克林顿老大的不高兴,见到记者问公公对那件事是否遗憾,也不出面帮忙挡一下,“我们会谈时已经谈过了”等等,让公公自己回答。

  提问的记者大概不认为自己是“刁难”,既然死了人,遗憾一下,(按西方习惯)不是很正常吗?他不知道,红朝的主旋律永远是“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正义的事业事是不可战胜的”,不惜一切代价也要达到我们的目的。由基督教教义而来的西方当代政治正确的说法,却应该是这样的:

  “我们认为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但是,即使是普世认为正义的事业,在实施过程中也会带来难以预料的生命损失。我们纪念那些为我们的事业所牺牲的人;同时,对那些被我们的事业所牺牲的人,我们也致以同为人类的哀悼。”

  这样的说法,离开红朝还太远,老姜没法遗憾,他就讲了一段国内主旋律套话。克林顿借机顶一句:这件事上,你们站在历史的错误一边。第二天,美国各大报说:这句话将成为克林顿白宫八年的最佳名言之一。

  果然,这句话在美国就流传下来了,这次进入了奥巴马的就职演说。那位97年时才十五岁的撰稿人,大概做梦也想不到,这句话会踩到东国领道人的神经,连坐了整段都被删出中译。

  前几天,奥巴马接受阿拉伯电视台采访,说到与伊朗和叙利亚的关系,奥巴马引了这段话,说我已经讲了,如果他们松松手,我们也愿伸个手。人家并没有讽刺中国的意思。

  不过,如果不是删了这段被人骂,CCTV会接受教训,播出扔鞋场面吗?

  那次公公回国后,东国镇府释放了一位著名异义人士。

  不明白公公那次为什么没有显示芭芭拉采访时的灵活性。或许觉得没必要,反正吃定克林顿了?

  而芭芭拉却对采访公公评价很低。这女人也是没政治脑筋的,看男人只看风度。跟卡斯特罗,她就打得火热。她都不知道她在北京做了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

  能在中国做到领道人,智商肯定都不低。但是,风度这回事,要让中国人满意,西方人佩服,却是受到涉外年龄和国内话语习惯的限制。实在说来,比起国内很多人的想像,他们还是要好很多。对洋人,他们并不那么死板。

  或许,那些在剑桥狂拍手的留学生,哪天爬到了高位,能给我们展示一下红色绅士的绝世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