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与京东的协议书:中国文艺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3:57:20

国展:形成权威影响之后

时间:2011年12月26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张亚萌.TRS_Editor TABLE{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x;}.TRS_Editor{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x;}.TRS_Editor P{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x;margin-top:1em;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4;}.TRS_Editor H1,.TRS_Editor H2,.TRS_Editor H3,.TRS_Editor H4,.TRS_Editor H5,.TRS_Editor H6,.TRS_Editor HR,.TRS_Editor BLOCKQUOTE,.TRS_Editor DL,.TRS_Editor DD,.TRS_Editor DT,.TRS_Editor OL,.TRS_Editor UL,.TRS_Editor LI,.TRS_Editor PRE,.TRS_Editor CODE,.TRS_Editor TEXTAREA,.TRS_Editor SELECT,.TRS_Editor CITE,.TRS_Editor PRE,.TRS_Editor CENTER,.TRS_Editor TABLE,.TRS_Editor DIV{margin-top:1em;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4;}.TRS_Editor FORM,.TRS_Editor FIELDSET,.TRS_Editor LEGEND,.TRS_Editor SELECT,.TRS_Editor TR,.TRS_Editor TD,.TRS_Editor TH{margin-top:1em;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4;}.TRS_Editor BUTTON,.TRS_Editor OPTION,.TRS_Editor ADDRESS,.TRS_Editor DFN,.TRS_Editor EM,.TRS_Editor VAR,.TRS_Editor KBD,.TRS_Editor INPUT,.TRS_Editor SMALL,.TRS_Editor SAMP,.TRS_Editor SUB,.TRS_Editor SUP,.TRS_Editor SPAN,.TRS_Editor A,.TRS_Editor B,.TRS_Editor I,.TRS_Editor U,.TRS_Editor S,.TRS_Editor STRONG,.TRS_Editor LABEL,.TRS_Editor IMG,.TRS_Editor BR,.TRS_Editor FONT{margin-top:0;margin-bottom:0;text-indent:0;}

  ◎ 对于创作者而言,参加国展是一个身份认同的过程,这是书法大众由书法爱好者到书法家的必由之路。

  ◎ 优秀作品是充满浓厚个人情调的,它需要的是自由精神自然而然地展开。

  ◎ 20世纪70年代以来,艺术性的抬头和实用性的彻底扬弃,让中国书法格局发生了大调整和大变化。 、

杜甫诗饮中八仙歌 篆书 高昂

杜牧诗二首 行书 胡晖

  每次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览之后,都会有些沸沸扬扬的故事。因为在书法的世界里,没有哪个展览能与其相比。第十届国展于11月在上海、南宁两地开幕,如今已至尾声,41393位作者的51934件作品的参与,令国展成为书法界纵览当今整个中国书法生态的“唯一契机”。“国展已经从单纯的展示向总结、推动当代书法发展的路向努力,它反映的是‘书风大事’。”中国书协理事刘恒说。我们目之所及,有新人辈出,有形式突破,也有盲目跟风、拼贴书风大行其道,国展这个当代书法界最重要的展事,究竟是中国书法发展的助推器,还是如一些人所说,干扰了书法生态的“正常发展”?这个问题的答案非常“罗生门”。

  到底有怎样的一只手

  据中国书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戴志祺介绍,第十届国展的中青年作者占总人数的50%以上,共有8位“80后”得奖,占总数的13.8%;提名奖得主7位,占10%。身为“80后”一员的广东作者彭双龙十分自豪:“年轻作者精力旺盛,思想活跃,想法新奇,给国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可以说我们赶上了最好的历史机遇。”对于创作者而言,参加国展是一个身份认同的过程,这是书法大众由书法爱好者到书法家的必由之路。

  但那些如获奖作者程伟强调的,作品里细节处的起承转合、注重节奏感、线条雅致,在国展中并没有被关注到。中国书协理事李刚田看到的是“形式至上”:“古人口诵其文,手楷其书,讲求‘无意于佳乃佳’的意识流状态;今人评审国展都是瞬间判断,更别提看国展的走马观花了。”中国书协理事周俊杰看到的是跟风现象:“帖学复兴,压倒碑学,行、草极其精彩,但又往往失去了个人的特质”。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委员吴振锋看到的则是拼贴形式正在消解创作和对笔墨的控制能力。

  “有人说国展评选出来的是生机勃勃的水果,有人说国展评选出来的是因循守旧、跟风求稳的果脯。”中国书协副主席陈振濂笑言,他认同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委员朱以撒所言的事实:“没有哪一种书法活动形式比国展影响大、号召力大。它既是对一个阶段书法创作的检阅,又是当代书法史必须记载的史实。它改变的是古代社会书法创作顺其自然、平静而为的做法,使书法创作行为提速、创作目的明确,不管结果如何,在整个参与过程中,参与者的积极性被前所未有地调动起来了。”那么,庞大的国展到底有一只怎样的手在影响书法创作、推动中国书法的趋向?

  书法界的哥德巴赫猜想

  不言及“罗生门”里谁对谁错、谁全面谁极端,中国书协副主席吴善璋只提出了一个假设:“我们假如把第一届国展的作品拿到今天来评审,大家想想会是什么结果?我想其中95%的作品都会被淘汰。”——“这是由评选的导向决定的,评选的导向又取决于当时书法的整体氛围与诉求。国展的作用,毋宁说就是一个导向;我们今天的导向是理解经典、遵循艺术规律进行创作,所以我们现在选择的是师承关系清晰、没有小聪明的作品;而如果我们通过某一届国展的作品特例来寻找创作的方向,这就是被动的、本末倒置的选择了。”

  吴善璋的言词或许触及了某些问题的关键。就如李刚田所言,古人书法注重过程,今人书法注重结果,“貌似激情四射,其实只是展厅的努力;展览的放大效应使得创作者不求美,只求新,不求感动人心,只求刺激人眼。”就连文房四宝也因国展而改变——江西笔虽然做工不如湖笔,但更为支持展览的大幅面快速创作,造成如今湖笔斗不过江西笔的现象。

  作为风向标的书法国展,是对书法创作的检验,也是对书法家审美观念的调整:评审过程中,一些作者几年不变的创作观、超级稳定的创作风格,是对艺术个性的扼杀,也会遭到评委的“扼杀”。

  但国展又是一把双刃剑,它促使书法家提高水平以入展晋级,却又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迎合评委、受众与市场,它逐渐演变为一场硝烟弥漫的关于选拔与淘汰的角逐,从而消弭了独立的艺术思想,这也是展览导致书法职业化的尴尬与困境。“参加国展被一些人视为一种功利行为,特别是一个作者投稿几百件、上千件的行为,更是一种文化狂欢,这样的作品,大都是几经调整精心设计的,但这些展品一旦脱离了国展的语境,将之放在当下书法环境中,未必就是精品——优秀作品是充满浓厚个人情调的,它需要的是自由精神自然而然地展开,而不是在充满应试色彩的国展土壤中出现。”评论家姜寿田眼中的现象,大约道出了书法业界中关于国展为什么出不了精品的“书法界哥德巴赫猜想”的答案。其实,对于书法家而言,国展应当只是个人生活中的片断,不能将这种“非常态”的状态付诸正常生活和创作。

  再次出发能有新的旅行

  20世纪初,“美用合一”的中国传统书法伴随着欧风美雨对中国文化的浸润,再也无法像以前那样自然而然地浸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稳定的书法“生态”被破坏,导致传统中国书法抛弃实用性而逐渐转向纯艺术性;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艺术性的抬头和实用性的彻底扬弃,让中国书法格局发生了大调整和大变化。

  当书法生态改变,展览开始成就书法家,成为现代公民社会中展现现代书法艺术审美的重要方式和表达机制;展览也就成为书法家、书法作品与公共社会接触和沟通的最基本表现形式。在这其中,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览,如何进一步进行自身的学术机制、展览机制构建,就成为书法社会化审美时期对书法界的自然要求。

  国展打开了现代书法家交流的通道,书法家通过国展获得社会身份认同,又可以展现自身艺术风格,所以国展已经成为当代书法发展的普遍范式,因而其社会学意义尤其显著。

  众多书法理论家认为,如何使国展更具学术价值,是追求书法现代性中的重大问题。对此,吴善璋希望以常态的书法批评代替瞬时化的个人竞赛似的书法生活:“希望建立新的关乎批评的平台,提倡诚恳、公正、讲究方法的风气,建设书法批评队伍,以此作为国展创作的导向,继而推出时代的大家。”“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国展只是技术的论定,书法家要真正卓然成家,还需要在国展的平台上历经长期的个体修为和书史的文化认定。”姜寿田表示。

  “国展已经举办了10届,走过了漫长的道路,拥有了规则式的运作模式,但我们都希望新的机制的确立。”中国书协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陈洪武说,提倡正确的书法文艺导向、维护公平公正的评审原则、做到阳光评审、增加丰厚的文化向度……一切都成为国展推动当代书法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