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味精在哪:怎样选择教育科研课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22:46:56
我市经过十多年的群众性教育科研活动,“科研促教”,“科研兴校”,的理念深入人心,教师参与科研的热情空前高涨,大家都想搞科研,但又不知道如何去做?突出的问题有三个,即不知道去研究什么?怎样去研究?如何总结研究成果?今天我在这里讲教育科研的选题,跟大家一起探讨我们该研究什么的问题。
一、教育科研课题选择的意义
教育科研课题都是教育领域一些客观存在的问题,是在当前有价值的、有待探索的和能基本解决的问题。选题使研究的目的具体化,使研究活动指向特定的对象和内容范畴,具有指向性、概括性和限定性等特点。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对于整个研究过程和组织管理教育活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课题可以反映研究的价值
课题是教育实践和教育认识进一步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是已知领域和未知领域的联结点。它反映现有实践和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又反映向未知领域探索和前进的广度和深度。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他认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二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在教育科研中,课题同样具有重要的价值。
教育科研的目的是要解决教育面临的各种问题。这些问题由于其对教育的影响不同,在教育活动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因而其价值体现也就不同。例如,当前中、小学教育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全面转变,这是一种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的转变、围绕素质教育选择研究课题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2.课题引导着研究的方向
在教育实践中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和解决。研究者总是根据实践和自身发展的需要,从中选择问题进行研究。所谓研究方向,就是研究者在教育科学领域中经过长期的研究与实践所认定的必须着手解决的某些方面的问题、并在这些方面开创自己的研究领域,形成稳定、明确的主攻目标和研究线索。好的课题的提出,将会对教育实践和教育科学带来极大的推动,以至会揭示在一个时期内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发展方向。
课题还影响着整个研究过程的方向。课题是对研究对象、研究范畴、研究主题的界定,整个研究工作由此发展,并围绕其进行。比如“农村初中学生辍学原因及对策研究”,它指出了研究的对象是初中学生,其范围限于农村,目标是揭示出“辍学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而整个研究方案的设计、实施,成果的鉴定,又都必须紧紧围绕课题进行。显然,课题明确,整个研究活动的方向就明确。
3.课题对整个研究工作的进行起着制约作用
课题作为教育科学研究的起点,启动着整个教育研究的机制。制约着教育研究的进程和方式。在教育科研过程中,不同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法、研究工具等都不尽相同,资材的收集和利用存在差异。例如“现阶段中学生思想状况分析研究”与“中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研究”,两课题都需了解学生课外阅读情况,但前者应侧重于阅读内容的分析,后者侧重于阅读方法的研究,这是受到课题限制的原因。
课题的选择不仅对本身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整个教育有着重要影响。总体上说,教育科研所要解决的主要是教育中的理论或实际问题,也就是说,教育实际是教育科研课题的源泉,选择什么样的课题往往受着教育现实发展的制约。只有贴近教育的实际才能切实回答教育实际中的问题的研究才有生命才有价值。因而,课题选择得好,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科学管理学校,不断改进工作,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课题的两种分类方法
分类是课题研究的第一步,要学会选择课题,就应该对课题的分类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了解了教育研究课题的不同类别,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明确了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的定位,明确了在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能够从事哪些研究活动。关于教育研究课题的分类众说纷纭,这里仅从课题功能和研究范围两个角度进行简要介绍。
(一)基础研究课题、应用研究课题和开发研究课题
这是从课题功能的角度对教育研究课题进行的分类。
1、基础研究课题
基础研究也可称为基本理论研究或纯理论研究。例如“对教育功能的研究”、“对教育本质的研究”等,都属于这一类。此类课题研究侧重探索教育现象的本质规律,试图解决教育的根本问题,强调研究的深刻性和系统性,对于教育科学的理论建设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可能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般来说,基础研究课题需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需要查阅大量的文件资料,需要有相当的研究基础和成果积累,需要有较多的宏观背景资料和国内外研究信息。这些都是在第一线的中小学教师难以胜任的。
2、应用研究课题
应用研究课题着重研究将已有的教育理论研究成果应用于在教育实践,使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结合,探索教育实际工作的规律,也使教育理论在教育实践中得到检验。这类应用研究的时间,有期限要求,但期限较长。例如:《关于中学生听课方法的研究》《影响中学生体质健康因素及其对策》、《问题学生的诊断及教育训练》等。
应用研究要走“学习、借鉴、融合、创新”之路,不能生搬硬套教育理论,要结合自己的实际,进行切实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应重点选择应用研究课题。
3、开发研究课题
开发研究课题也可称实验发展研究。它是运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成果,对某项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进行重大改革、创新的系统的创造性的研究。 如我国心理学家卢仲衡的“初中数学自学辅导教学实验”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是符合程序教学的基本原则的,可以视为开发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的开发性研究。
以上三种选题类型,在实际应用中有时是相互联系的,相辅相成的
(二)宏观研究课题、微观研究课题和中观研究课题
这是从研究内容和范围的角度对教育研究课题进行的分类。
1、宏观研究课题
宏观研究课题是对与国家或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教育问题进行的综合性、系统性研究的课题。如对中小学教育的方针、政策、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结构等研究的课题;对统筹规划整个中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协调各方面教育工作研究的课题,对有关中小学教育改革的重大理论和教育科学基础理论研究的课题等。
2、微观研究课题
微观研究课题是对某些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的课题。如研究学校德育、课堂教学模式、学科教学方法与评价等课题。微观课题研究的成果具有较强的应用性、操作性、灵活性和单一性。
3、中观研究课题
中观研究课题是介于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之间的课题类型。如中小学办学体制改革研究、城市中小学整体改革研究等。
三、课题的主要来源
现在在教育科研中流行这样一句话“问题即课题”。 其实这句话并不全对。课题来源于问题,然而,并非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都能成为研究课题。
(一)哪些问题不能成为课题
1、课题老生常谈,没有研究的新意
选题陈旧,老生常谈,没有创见,没有新意,付出再多也是没有什么价值的。有些题目,别人写了多次,如自己又提不出新观点、新见解,就没有必要再研究了,学习别人的经验就可以了,采用“拿来主义”。如,“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指导”,“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研究”等。
2、课题已有共识,没有研究的价值
一个问题别人已经研究过,并有了公认的结论,这个问题就不能成为课题了,除非你想推翻已有的结论。比如,“小学生字抄写遍数的研究”美国有位叫赖斯的研究者,早在1892年写成了《无益的拼写练习》一书,指出过多的重你复练习是无益的。1981年,上海的一所小学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抄写四遍和八遍的效果并无显著差异。显然,这是一个已经基本解决的问题,不应作为课题进行重复研究。
3、课题太具体,没有研究的意义
如果一个问题只是一种个别的具体问题,没有普遍意义,那就不能成为一个研究课题。如“怎样帮助某某同学克服粗心大意的毛病?” ,“某中学的三年发展规划如何制定?”它们反应的只是具体的学生,某一个学校的问题,只是一种个别现象,不应成为研究课题。
4、课题空泛笼统,没有研究的能力
任何一项教育研究都只能解决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个别问题。研究任务明确,问题范围集中,就容易找到研究的突破口,如果问题空泛、笼统,就很难确立为课题。如“怎样培养学生的个性”、“如何开发学生的智能”“创新教育的研究”等就比较大而泛。遇到此类问题,教师们课题分解为若干小问题,逐个加以解决。
5、课题过于宏观,没有研究的水平
从课题功能的角度对教育研究课题分类,课题可以分为基础研究课题、应用研究课题、开发研究课题;从研究内容和范围的角度对教育研究课题进行分类,课题可以分为宏观研究课题、微观研究课题、中观研究课题。一般说来,基础教育研究课题需要有较深厚的理论功底,需要查阅大量的文件资料,需要有相当的研究基础和成果积累,需要有较多的宏观背景资料和国内外研究信息。一线教师难以胜任基础课题的研究。如“对教育本质的研究”,“中国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研究”等。
另外宏观课题是对国家或某个区域经相关的重大教育问题进行综合性、系统性研究的课题。教师如果选择“新时期我国教育方针的研究”,脱离了自己的教学实际,此类课题也不适合教师研究。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开展教育科研,应重点选择应用课题和微观课题研究。
6、课题已经立项,没有研究的必要
有的教师由于不了解我市普教系统教育课题立项情况,辛辛苦苦申报了一个课题,由于该课题早已在市批准立项。所以,课题再有价值,申报材料填写再好,也不可能又在市批准立项,必须换一个角度,换一种说法。
(二)教育科研课题的主要来源
不少教师有做课题的兴趣,却不知到哪里去找课题,不知道选题的途径。
1、直接途径——根据《指南》中来选题
最直接的来源是从《指南》中选定。从教育行政、教育科研管理部门和有关学术团体下达的课题指南或规划中选题或在它的启发下提出自己的研究课题,或从中直接选择课题。《指南》中提出“培养学生创新品质和创造能力的研究”。如果以此作为研究题目,则题大而且泛,可考虑改为:《学科教学与学生创新品质的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语文教学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数学教学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开放式课堂与学生创新品质的培养》、《研究性学习与学生创新品质的培养》等。
最近我市公布了23个“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招标课题,这些课题是通过反复酝酿,广泛征求意见,很有针对性提出的有研究价值的课题,教师可以从中选择课题来研究。
2、间接途径——抓住“五点”来选题
课题间接的来源,要善于抓住“五点”来确立研究的课题。
⑴、抓住困惑点
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    实践中,每天都会遇到一些实际问题,如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习惯不好,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等,赏识学生的度如何把握?这些问题虽然有不少人进行了研究,但并没有完全解决。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教学中的新问题也在不断产生。从这些突出的现实问题中选择课题开展研究,最能发挥教师的优势,对提高育人质量能产生直接的效果。
(2)、挖掘闪光点
教师们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一般都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如有的教师善于做学习困难学生的工作,形成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有的善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有的在课堂组织教学和管理方面很拿手,课堂秩序很好;有的在班级管理方面有一套自己的做法,带出了文明班级。这些都可以形成研究的课题。从一间学校来说,有的学校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成绩显著,涌现了一批教学能手,教师科研成果多;有的学校善于德育管理,校风校貌好;有的家庭教育成绩显著等。教师和学校就可以从自己做得好的方面申请课题。
(3)、寻找空白点
别人已经研究的东西,我们再去研究,往往费力不讨好。在课题研究中如果独辟蹊径,可以在学科与学科之间,学段与学段之间,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之间的“边沿地带”寻找未解决的问题,确立研究的课题。如:中小学生开展社区服务的途径和方式的研究,家庭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小学语文教学审美化的研究与实践,信心技术与学科整合研究,民办教育质量监控管理体系的研究等。中小学研究学校教育的较多,而关注社区服务教育的较少;研究学校素质教育的较多,而关注家庭素质教育的较少;在艺术学科中研究美育的较多,而在小学语文学科中研究美育的较少;关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多,而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少;关注公办学校教学质量监控管理体系的较多,而民办教育的教学质量往往被人忽视。因此,这些课题有新意。
(4)、拓展实践点
努力学习和研究古今中外的教育经验,借鉴和吸取别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的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从成败经验中提出研究课题;或探讨其中的规律,或设计教育实验,检验某种理论与提高教育效果之间有无必然联系德。例如:南通特级教师李吉林从外语教学中运用情景进行语言训练中得到启示,借鉴我国古代文艺理论中的“境界学说”,吸取传统教学注重读写以及近代直观教学有效因素,探索创造出“小学语文情景教学法”
(5)、关注最热点
作为中小学教师,要发现有意义的问题,其前提之一是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并保持经常的关注。机会总是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对头脑一片空白的人来说,问题往往与他擦肩而过。要成为研究型教师,就要经常阅读教育面的报纸、杂志、经常浏览权威学科教育网站,参加一些学术活动,多到名校去参观学习,这样,既有助于研究国内外教育理论和实际作者关心的问题,尤其是热点问题。
比如说,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大家关心的热点是: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辨证思考问题,语文教学质量评价问题,语文教学的效率问题,写字教学等。
教育的热点是:教育的公平问题,教师专业发展问题,教育现代化问题,德育的实效性问题等。
三、选题的基本原则
教育虽然领域广大,科研课题十分丰富,但要真正选择一个既有较高价值,又适合自己的研究实际,能够取得研究成果的课题并不容易。为保证研究的质量,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应该遵循以下一些        基本要求:
(一)价值性原则
选择的课题要有理论和实践价值,主要表现为:
1、所选课题的研究方向符合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
2、要根据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来选择课题 ;
3、选题要有益于儿童身心健康。
(二)创新性原则
1、理论观点上的创新;
2、方法上的创新;
3、应用上的创新。
(三)可行性原则
贯彻这条原则要处理好两个关系:
一是大和小的关系 ;
二是难和易的矛盾
(四)超前性原则
四、教育科研课题选题的策略
教育科研课题的来源十分丰富,但真正发现和选择一个好的课题又并非易事,这需要研究者具有相当的知识水平,分析能力和敏锐的洞察力。教师必须善于发现和选择课题,一下一些策略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选择课题。
(一)循序渐进策略
在选题时,要由小到大,由易到难,又浅入深,又单项到综合,步步为营,逐步发展。不要希望一鸣惊人。初搞教育科研的人,易犯的一个通病是,往往把研究课题选得过大,以为大课题就有研究价值。实际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这些问题或者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本无法解决,或者无法获得可信的科学结论。如“中国青少年非智力因素研究”这个课题,就太大了,使人难以入手。一者它的研究对象是中国青少年,个人根本无法研究。二者“非智力因素”是一个外延很大的概念,要从哪一方面着手,“研究”并没有加以限定,很难操作。但若进行较小课题的研究,如提高初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实验、愉悦情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中小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习惯调查、学生考试“怯场”心理研究等,就容易获得成果。因此,在选择研究课题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选择范围大小与实际研究条件相适合的课题。而且,无论是微观课题研究还是宏观课题研究,综合课题研究还是单项(单科)课题研究,都要力求使所研究问题清晰、具体与可操作化,提高研究成功的可能性。
(二)扬长避短策略
在教育科学研究中,无论是基础理论研究还是应用研究,宏观研究还是微观研究,都是必要的。但对于工作在教育实践第一线的广大教师来说,一方面是实践经验丰富并能保持与教育对象的直接联系,这是优势,但另一方面也存在着不利之处,即教育教学任务繁重,难以有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从事科研。这就需要扬长避短,选择那些与实践联系较密切的应用性课题、微观课题进行研究。这样既可以提高本职工作的质量,又较容易获得成功。当然,若有条件者,也可以选择理论研究或宏观研究方面的课题。
(三)联想移植策略
联想是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的心理过程。移植是将一个领域的科学研究成果应用到另一个领域去。联想有一下四种方法:①相似法,即联想相似的事物;②矛盾法,即联想到对立和相反的事物;③接近法,即联想接近的事物;④组合法,即把几种事物、想想、概念组合在一起联想。联想移植即在联想中得到启发,把其它学科领域的成果、原理、方法技术运用于教育研究。
(四)厚积薄发策略
要提高选题水平,除了应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注重科研道德修养等之外,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提高自身的科研素质。科研素质是指:必要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探索、创新精神;科研技能和技巧。这些可以从以下八个方面去培养:
1. 多读书;
2、多一些上网学习;
3、多订些学科杂志;
4.多参加学术会议;
5、多一些外出听课;
6、多与他人交流;
7.多思考;
8多总结。
主要参考文件:
高尚刚、徐万山编著《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指导》轻工业出版社 2008年(东莞市中小学教育科研指导小组  刘台芳 撰稿    孟胜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