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的称号都有什么:风华绝代,中国电影黑白片时代的靓丽英姿(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07:53:03
    

风华绝代,中国电影黑白银幕上的靓丽英姿

       ——中国电影史上,黑白片时代著名女影星风采录

 

   我比较喜欢看建国初期和解放前拍摄的一些黑白老电影,因为这些电影拍摄的都比较质朴纯真。不管那些黑白老电影中,演员的演技是否高超,表演痕迹是否明显,政治色彩是否浓郁,都是比较不错的影片。因为电影反映那个时代人们的人文风貌,浓缩了那一代人的喜乐悲欢,并且有很多演员都是出色的影视艺术家。

   在中国电影史上,黑白片时代出现了许多叱咤风云、享誉华夏、家喻户晓、流芳百代的明星人物。他们的风采呈现在银幕之上,成为不可磨灭的风景,尤其是一些著名的女影星,更是影坛之中的一朵朵娇艳、瑰丽的奇葩。虽然那个时代离我们远去,虽然有的老艺术家告别了人世,但她们音容笑貌依然会鲜活的呈现在银幕之上,她们的名字永远铭刻在中国电影史的丰碑之上。

   让我们记住中国电影史上,这一个个闪光的名字:严珊珊、胡碟、周璇、阮玲玉、李丽华、林黛、夏梦、乐蒂、葛兰、石慧、朱虹、叶枫、尤敏、陈思思、郑佩佩、凌波、何莉莉……;白杨、张瑞芳、上官云珠、秦怡、王丹凤、于蓝、王晓棠、张圆、田华、金迪、谢芳、祝希娟…… 

 


王晓棠

   王晓棠(1934—):女,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曾担任中共第十四大代表、第八届和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影协副主席、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少将军衔。  王晓棠,第一次登上银幕是1955年拍摄的《神秘的旅伴》一片,片中扮演一个黎族姑娘,传神的眼睛,奔放的热情,感染了观众,成为观众较为喜爱的电影演员。随后在《边寨烽火》一片中成功地扮演了女主角玛诺,王晓棠演出照(5张)1958年获11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青年演员奖。60年代初又成功地塑造了《野火春风斗古城》中性格不同的金环、银环姐妹俩,再次显示她高超的表演技巧。还出演过的影片《海鹰》、《碧空雄师》、《鄂尔多斯风暴》、《英雄虎胆》,其中以不多的篇幅,塑造了具有性格气质的人物,展现出她的较强的塑造力。后又导演和编剧多部作品。王晓棠出身于京剧演员,她在银幕上的表演保留了京剧演员眼睛的表现力强的长处,又要适应电影表演的生活化,对表演加以抑制,收敛,赋予充实的内心活动,使眼睛会说话,可又不过火,走样。曾有人称她是“全能演员”,因为她除能说一口纯正的北京话,而且还会说地道的河南、杭州、四川、河北等地方言。周总理看过她用四川话演出的单人谐剧《卖电影票》,为之捧腹不止。可见她的艺术才华是何等的博学多才。

 

 


张圆

   张圆(1926年12月22日~2000年8月10日)电影演员、导演。原名张祖泽。河南卫辉人。1949年相继在华北大学三部和中央戏剧学院学习。1950年入文化部电影局表演艺术研究所演员班学习。1953年毕业后任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曾在《祖国的花朵》、《沙漠里的战斗》、《水库上的歌声》等影片中饰演角色。1958年起任长春电影制片厂演员,先后参加拍摄《羌笛颂》、《兵临城下》、《景颇姑娘》等影片。1975年改任副导演。1980年起任导演。作品有:《红牡丹》《十六号病房》、《黄山来的姑娘》、《中国的“小皇帝”》等影片。张圆是我国影坛上较有名气的演员,在五、六十年代被誉为电影界“二十二大明星”之一。她从影三十年的艺术生涯中,主演了《祖国的花朵》、《地下尖兵》、《徐秋影案件》、《笑逐颜开》等十三部故事片,她的表演给电影观众留下了良好印象。1975年改作副导演。张圆1926年12月22日在河南省汲县出生。父亲在二十年代曾作过几任县长,后赋闲家中,经济状况日渐拈据,只得靠卖字画维持生活。她八岁时父亲病故,家庭的生活要靠亲友周济。她勉强念了四年书,终因家中经济困难而辍学。从此,她在贫苦狭小的家庭圈子里,心灵上笼罩着苦难的阴影。小时,她在姐姐家中经常读到《戏考》等杂志,使她对戏剧有了粗浅的了解,艺术的种子在她幼小的心灵中萌动。待年龄稍长,偶尔有机会看到京剧和电影,更唤起她对戏剧艺术的热爱。张圆 详细介绍

 

 


田华

   田华童年时家境贫困,1940年参加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抗敌剧社,在这个战争环境中磨炼了她的意志,严格的业务训练使她进步很快。剧社经常到各地进行宣传演出,她在许多话剧中都担任角色。长期的转战生活,丰富地实践经验,使她迅速地成长为一个出色的戏剧、电影演员。电影表演艺术家田华影集(20张)1950年东北电影制片厂要将歌剧“白毛女”拍成电影,她被选中扮演女主人公喜儿,由于舞台到银幕有一定距离,这又是她第一次登上银幕,凭借着自己的生活积累和朴素的感情,出色地完成这一人物形象塑造,获得影界内外的好评,她也因此片一举成名。1955年田华进入中央戏剧学院表演干部训练班深造。在校间,她从专家,老师那里吸取了很多表演方面的营养,并且在许多舞台剧中扮演角色,毕业后在沈阳军区抗敌话剧团任演员,这期间,她拍摄了《花好月圆》(1958)、《党的女儿》、《江山多娇》三部影片,以《党的女儿》最为著名。1959年田华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先后拍摄了《碧海丹心》、《夺印》、《白求恩大夫》、《秘密图纸》四部影片,还参加了几部著名话剧的演出。之后,她又拍摄了《奴隶的女儿》、《猎字99号》、《峥嵘岁月》、《法庭内外》以及《许茂和他的女儿们》(1981)等影片。田华在众多的人物创造里,个性鲜明,感情逼真,不仅在演技上,逐渐成熟,也注意了她自身的气  质与角色性格之间不同的再挖掘。以丰富的生活体验,成熟的艺术经验,为中国电影塑造了一些有民族品质,有血有肉的新东方女性。也是中国电影史上有着辉煌成就的艺术家。近些年来,仍以高昂的感情,在各类大型社会活动中,频频露面,继续一个演员的职责。田华 详细介绍

 

 


金迪

   中国电影女演员。原名金慧琴,曾名金秋。原籍江苏苏州,生于上海。1950年参加东北鞍山市文工团任舞蹈演员。1952年入东北鲁迅文艺学院表演系学习。1953年起任东北人民艺术剧院演员。先后在话剧《尤利乌斯·伏契克》、《美丽的姑娘》、《日出》中饰演重要角色。1956年参加第一届全国话剧汇演,在《前进再前进》中饰女主角,获演员奖。1958年参加拍摄影片《花好月圆》。后任长春电影制片厂演员。1959年在《我们里的年轻人》中成功地饰演农村女青年孔淑贞。1960年被文化部授予“二十二大明星”之一。1975年入峨眉电影制片厂,先后在《我的十个同学》、《被爱情遗忘的角落》等影片中饰演角色。1984年与红怡等人合作创作电影剧本《大雁北飞》,并担任女主角摄制成片。1987年调往深圳电视台工作,任导演。执导了电视剧《升华》、《豪华聚餐会》和大型歌舞电视片《歌舞荧屏--深圳》。金迪 详细介绍 详见中国电影女演员

 

 


祝希娟

   祝希娟,女,我国著名戏剧表演艺术家。因在影片《红色娘子军》中饰演女主角,获得1962 年首届电影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奖。此后又拍摄了《燎原》《啊!摇篮》《法人代表》等影视剧。上世纪末定居美国,近年来又参加了多部影视剧的拍摄。祝希娟是新中国第一影后。祝希娟初中时被选入赵丹导演的影片《为孩子们祝福》中饰演一个小角色。1956年入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1960 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后任上海戏剧学院实验话剧团、上海青年话剧团演员。演出了莎士比亚的《无事生非》、莫里哀的《吝啬鬼》、《南海长城》、《刘胡兰》等。1961年在影片《红色娘子军》中饰演女主角,1962 年获首届电影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奖。后又在《燎原》、《啊!摇篮》等影片中饰演角色。还曾导演兼演出电视剧《为明天祝福》、《江南明珠》等。成为1962年受文化部表彰的二十二个明星之一。出演了不少影片。1983年任深圳电视台副台长兼深圳电视艺术中心主任。是中国影协第五届理事、影协广东分会副主席,全国政协第五届委员。曾主演话剧《再见了,巴黎》、《肮脏的手》等。期间因扮演话剧《裂变》女主角夏雨于1987年获第二届广东艺术节表演一等奖。因在电视剧《法人代表》中成功地塑造了郑虹,获1991年第五届中南区电视剧金帆奖优秀女演员奖。祝希娟 详细介绍

 

 

 


吴茵

   吴茵原名杨瑛,江苏吴县人,中国著名电影演员(1909--1991)。出生于天津。幼年被父亲送给结拜兄弟做女儿,改姓“杨”。由于其养父家境富裕,所以从小她就对文艺萌发了兴趣。13岁时,其生母又将她领回,同时其生父又遭破产,在上海城东女校国画科学习绘画,当时上海戏剧活动活跃,她在田汉的剧作,应云卫指导的话剧《苏州夜话》中扮演角色。此举虽说成功,但遭到家庭的阻挠。她毅然离婚,决心从影。幸运的参加了《新女性》的拍摄,并于1936年经应云卫介绍加盟明星影片公司二厂。新的杨瑛—吴茵诞生了。此后一发不可收拾,她先后在“快活林”、“联华”、“电通”、“天一”、“明星”等公司拍摄了六部影片。由于她扮演的老年妇女形象诸如:农妇、母亲、女佣等,多姿多彩,各色各样,一时成为三十年代末影坛上饰演老年妇女形象的知名影员。抗日战争爆发后,她随上海影人剧团赴重庆,后又入中华剧艺社,主要从事舞台剧演出,同样也是扮演老年妇女形象,同时,又参加了《火的洗礼》、《塞上风云》、《青年中国》等影片的拍摄,抗战胜利后返回上海,进入昆仑影业公司。把她在舞台上学习、积累的经验,迅速溶汇到银幕表演创作上。拍摄过《八千里路云和月》、《遥远的爱》、《乌鸦与麻雀》等著名影片。其中《一江春水向东流》、《万家灯火》两片为她的代表作,显示出她在刻画人物形象上不凡的艺术功力。不仅演活了人物,而且演得活灵活现,真可谓非她莫演的地步了。建国后,相继又在《武训传》、《我们夫妻之间》、《宋景诗》、《家庭问题》等影片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从《新女性》开始,几十年的电影生涯,她饰演了中国社会各个阶层,各种类型的中、老年妇女形象,以善饰演“老太婆”而响誉影坛,堪称中国影坛“第一老太婆”。吴茵 详细介绍

 

 


黄宗英

    黄宗英(1925.7.13-) 浙江瑞安人。中共党员。历任上海昆仑影业公司演员,上海制片厂文学部创作员,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专业作家,上海人大常委,上海市政协常委。曾获全国首届环保妇女百佳荣誉称号。1946年开始发表作品。 原籍浙江瑞安,生于北京。天津南开中学肄业。1941年到上海,先后在上海职业剧团、同华剧社、北平南北剧社任演员,因主演喜剧《甜姐儿》而知名。1946年开始发表作品。1947年从影。先后在北平中电三厂、上海中电一厂、二厂、昆仑等影业公司主演《追》、《幸福狂想曲》、《丽人行》等影片,因在《乌鸦麻雀》一片中扮演国民党小官僚的姘妇余小瑛,1957年于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评奖中获一等奖。建国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拍摄《家》、《聂耳》等影片。1954年创作电影剧本《平凡的事业》。1965年后在中国作协上海分会专事创作,是中国作协第四届理事。所作《大雁情》、《美丽的眼睛》、《桔》分别获1979-1980年、1981-1982年、1983-1984年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还将所作报告文学《小木屋》改编并作为主持人摄制成电视片。出版有散文集《星》、《桔》、《黄宗英报告文学选》等。演出影片1947:追幸福狂想曲1948:鸡鸣早看天街头巷尾 1949:喜迎春丽人行乌鸦与麻雀1956:家1959:聂耳1982:一盘没有下完的棋 1990:花轿泪电影剧作1954:平凡的事业。黄宗英详细介绍

 

 


胡朋

   胡朋(1916~2004.12.28)女,演员,原名初韫诚,山东莱阳人。幼年随家迁居北京,高中毕业后到上海正风中学任职,并参加救亡演剧活动,1938年到延安,先在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毕业后分配到晋察冀军区抗敌剧社开始了其艺术生涯,出演了《丰收》、《放下你的鞭子》、《日出》、《雷雨》等剧。1949年被调入东北电影制片厂任演员,其银幕处女作是《钢铁战士》,并因此获得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个人一等奖,同年又参加了《白毛女》等片的拍摄。1952年调入北京电影制片厂,出演影片《智取华山》、《土地》等。1955年进北京电影学院表演训练班学习, 1958年毕业后,调到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话剧团担任艺术指导,被授予上校军衔。此后她拍摄过《深山里的菊花》、《战上海》、《回民支队》、《槐树庄》、《烈火中永生》等影片。胡朋擅长扮演善良、坚强的农村妇女和“革命母亲”的银幕形象,是解放后银幕上深受观众喜爱的“老太太”,同时其演技的功底也非常突出,在舞台上经常扮演各类反差极大的角色。胡朋在《回民支队》中扮演马本斋的母亲白文冠。

 

 


杨耐梅

   中国早期影星,原名杨丽珠。1904年生于上海。她的父亲是一位大富商,杨耐梅从小就受到宠爱,很任性。在上海务本女中读书时,她就对舞台戏发生了兴趣,经常去看演出,结识了郑正秋。1923年,明星影片公司准备筹拍《玉梨魂》,却找不到合适的女主角,杨耐梅的外形、气质与角色十分相近,于是郑正秋便推荐她为女主角,而杨耐梅也想进入电影界,便出任了该片的女主角。影片公映后,很卖座,她将片中那位放荡风流的交际花演得淋漓尽致,丝毫没有做作造捏之感。不久,她又主演了《茶花女》,接着又拍摄了《诱婚》。这三部影片似乎将她定位在扮演放荡型女性角色上,因此遭到家人的反对,但杨耐梅坚持走自己的道路。此后,她的演艺事业如日中天,一连主演了《空谷兰》、《美人关》、《好哥哥》、《马前车》等多部影片。在戏路上,她也不再局限于扮演反面角色,创造了不少正面女性形象,如《湖边春梦》中饰演文静娴淑的女主角,《良心复活》中扮演反抗沙皇统治的俄国女郎。她的演技精湛,声形并貌,她爱好交际,穿戴奇特,成为当时的焦点人物,后来,她筹资开办了耐梅影片公司,出任公司第一部影片《奇女子(1928)》的女主角,该片上映后反响不错,但杨耐梅却染上赌博和吸毒的恶习,家产被挥霍一空,于是她随大中国剧团到南京演出“啼笑姻缘”,后退出剧团,想重返银幕时,有声片已代替无声片,她的乡音难以适应银幕的需要。一代风流艳星流落香港街头,从此消声灭迹了,于1960年病逝于台北。杨耐梅 详细介绍

 

 


黄曼梨

   黄曼梨(英文名:Mary Wong,1913年-1998年4月8日),原名黄文素,曾名黄曼丽,生于香港,广东中山人。香港著名粤语电影、电视演员,电影、电视作品无数,经常在电影里演恶家姑的角色。但在早期也演过不少贤妻良母、小家碧玉和大家闺秀的角色。其精湛演技及深厚的修养内涵,赢得“悲剧影后”美誉。原名黄文素。1930年入上海暨南影片公司任演员,参加拍摄默片《江湖二十四侠》。  1932年入联华影业公司香港分厂,主演《古寺鹃声》等三部默片。1935年在有声影片《昨日之歌》中饰演角色。1940年主演粤语片《人海泪痕》,获得好评。1930-1966年参加拍摄影片近三百部,塑造了众多性格迥异的人 物形象。主要影片尚有《人生曲》、《家家户户》、《家》、《危楼春晓 》、《原野》、《疯妇》、《慈母心》等。1952年参加创办中联影片公司。曾与香港进步电影工作者共同发起 组织香港华南电影工作者联合会,担任该会两届理事长。1971年转入电视台,参加拍摄电视剧《春晖》、《抉择》等。四十年代的黄曼梨已是华南影坛的风云人物,以精湛演技及深厚的修养内涵赢得「悲剧圣手」的美誉。光复後黄曼梨参演了四七年的《复员泪》,其他作品如《忍弃枕边人》(四九)及《守得云开见月明》(四九)等,均以表扬母爱伟大或替含冤妇女诉不平为旨。跟Mary姐演对手戏的往往戏假情真,甚至片场亦笼罩哀伤气氛,令幕後人员也洒下同情之泪。较多与她演对手戏的计有吴楚帆、张瑛、白燕、红线女、梅绮、小燕飞、紫罗莲等。黄曼梨 详细介绍

 

 

白燕
 
原名陈玉屏,广东惠州人,人称扁姨。1936年考入广州「国际影片公司」为演员,1937年到香港演出第一部电影《锦绣河山》(1937),正式展开其电影事业。白燕擅长演绎遭遇不幸的女性和端庄娴淑的贤妻良母,形象鲜明,与吴楚帆、张瑛、张活游合作最多。主演的名片包括:《蝴蝶夫人》(1940)、《春》(1953)、《寒夜》(19 55)、《春残梦断》(1955)、《豪门夜宴》(1959)、《人海孤鸿》(1960)、《可怜天下父母心》(1960)、《回魂夜》(1962)、《孽海遗恨》上、下集(1962)、《沧海遗珠》(1965)等等。1952年,白燕与著名演员吴楚帆、张活游、黄曼梨等创办「中联电影企业有限公司」,以制作优质电影为宗旨,力拒当时电影界「七日鲜」粗制滥造和「伶星不分家」(粤剧演员兼拍电影赚外快,电影公司因迁就其档期而赶拍、滥拍,造成粤语电影水准下降)的潮流,成绩昭著。1964年演罢《疯妇》後退出艺坛,1987年5月6日因骨癌病逝香港,享年六十七岁。著有自传《锦绣青春》。白燕 详细介绍

 


梅绮

   梅绮(1923-1966)原名江端仪,于北京出生,江孔殷之孙女。六岁时客串演出过《聪明笨伯》,1937年正式从影,参演第一部电影《百战余生》。从影二十三年,演出超过七十部影片,著名的有《夜上海》、《蝴蝶夫人》、《此恨绵绵无绝期》、《郎是春日风》、《家》、《日出》、《金兰姊妹》、《发达之人》、《金山大少》等等。1960年拍竣《哪吒劈山救母》后从事基督教传道工作,往返香港、台湾两地,直至1966年患舌癌病逝,享年43岁。梅绮戏路纵横,亦正亦邪,形像多变,不论是女佣、交际花、无知少女、杀人凶手,均能演得称职,堪称粤语电影第一人。从影二十三年,演出超过七十部影片。梅绮 详细介绍

 

 


袁美云

   袁美云,浙江杭州人,原名侯桂凤,1917年出生1999年2月19日逝世。1932年出演处女作《小女伶》,素有“小女伶”之称。代表作有《化身姑娘》、《西施》、《家》、《红楼梦》等。袁美云(1917—1999),中国著名电影女演员。袁美云本名侯桂凤,童年学京剧,少小丧父。母亲将她过继给苏州人袁树德为养女,改名袁美云。1928年在上海新舞台登台演出。1932年入天一影片公司,在有声纪录片《游艺大会》中演出京剧片段,并主演故事片《小女伶》。1933年后在艺华影业公司主演《飞絮》、《中国海的怒潮》、《逃亡》、《凯歌》、《化身姑娘》等影片。1942年后在“中联”、“华影”参加拍摄《燕迎春》、《何日君再来》等,并在《红楼梦》中反串贾宝玉。1946年赴香港,先后在大中华、永华等影片公司摄制的《欲望》、《国魂》等影片中饰演重要角色。1948年后因病息影。曾组织良友影业公司,协助丈夫王引独立制片。1986年回上海定居。1999年逝世。

袁美云 详细介绍

 

 

 


龚秋霞

   龚秋霞,原名龚莎莎、龚秋香。江苏崇明(今属上海市)人,中国著名电影演员。十二岁参加上海梅花歌舞团。在该团遍历大江南北,远涉东南亚,进行歌舞表演,成为该团台柱——著名的“五虎将”之一。1933年,参加上海梅花歌舞团,在该团遍历大江南北,远涉东南亚,进行歌舞表演,成为该团台柱——著名的“五虎将”之一。1936年登上影坛,参拍的第一部影片《父母子女》。1937年主演了夏衍编剧、张石川导演的影片《压岁钱》一举成名。 1938年与1942年,她主演了贺绿汀作曲的《秋水伊人》和主演主唱的影片《蔷薇处处开》。成为一名能歌善舞的多才艺人。并且因与白杨、舒绣文、黄耐霜主演影片《四千金》,而被人们昵称为“大姐”。可以说她当时在中国的影坛是一位炙手可热的红星。在多部影片中她多扮演成平妇女或老妇人形象。由于处于豆蔻,对这些角色她并不满意。在丈夫的劝导下和影片上映后观众对自己的表演大加赞扬,这才坚定了她饰演贤妻良母的形象。这些影片有《凯风》、《寸草心》、《豆蔻年华》等。1980年浙江电影制片厂与香港长城公司合拍古装故事片《胭脂(1980)》,人们看到年逾花甲的她动作稳健,全神贯注地投入到角色当中,仿佛她的艺术生命仍处在明媚的春天。2004年9月7日因心脏病在香港去世。享年88岁。龚秋霞 详细介绍

 

 


周曼华

  周曼华,原籍上海浦东,生于北平。民国时期著名电影演员。原籍上海浦东,1922年出生在北平。父亲是个裁缝。1935年在明星影片公司摄制的《热血忠魂》中饰演儿童角色,后又参加《夜会》、《女权》等影片的拍摄。抗日战争爆发后,随上海影人剧团去重庆等地演出。1938年回上海,在大同、国华等影片公司主演《红杏出墙记》、《金粉世家》,后在“中联”、“华影”拍摄影片多部。1948年移居香港。50年代在泰山、邵氏、新华等影片公司主演《妇人心》、《碧血黄花》等影片,并曾在台湾拍摄影片。1962年息影。共主演影片七十余部。1993年获台湾第三十届金马奖纪念奖。周曼华有两个雅号,一个叫做“冬瓜美人”,一个叫做“剪刀西施”。称她为“冬瓜美人”,是因为她有一张丰腴的冬瓜脸(其实是鹅蛋脸);称她为“剪刀西施”,据说她的父亲原是个裁缝师傅。其实,“冬瓜”和“剪刀”只是修饰语,无非是要表明:周曼华是个西施般的美人!周曼华原名周桂英,曼华的名字是从影后剧作家范烟桥给起的。少女时代的周曼华是在上海浦东乡下度过的,这个乡下姑娘从小就喜欢看电影,是个“小影迷”。周曼华有个舅舅在明星影片公司任职,看到外甥女对电影这样痴迷,就介绍她进公司当演员。周曼华 详细介绍

 


罗艳卿

   粤剧名伶罗艳卿于1929年出生,堪称多才多艺,能文能武,是香港第一个以扮演女侠著名的电影明星。原名罗大红,广东顺德人,著名粤剧花旦。师事余丽珍,能做善唱,尤善踩跷武功,罗艳卿除了学得师傅的南派武功之外,还习练京剧北派武打,因此练就一身非凡的武功本领。第一部影片是《五鼠闹东京》。主演的武侠名片有《碧血剑》、《七剑下天山》等;粤剧戏曲有《风雨泣萍姬》、《西河会妻》等;时装名片有《璇宫艳史》、《十号风波》等。1966年因为健康问题退出影坛和舞台。其后到美国定居,于1994年回港复出,与罗家宝组成宝艳红剧团。但近年已少作演出。罗艳卿 详细介绍

 




毛剑佩

   毛剑佩(约1904—1931)是上海京剧海派名家毛韵珂(艺名“七盏灯”)的女儿,《中国影戏大观》介绍她是“以热心艺术故,打破家庭之阻力”才走上银幕的;毕业于上海立群女校,是同为20年代著名影星杨耐梅的中学同学。擅长舞蹈、戏曲。1925年在新华影片公司主演《人面桃花》,1927年加入“明星”,参演《湖边春梦》。1928年后相继在新人、大华、东亚等公司主演影片。1931年农历新年期间,因为失恋而自杀。年龄还不到30岁。1925《人面桃花》;1927《湖边春梦》;1928《金缕恨》《怪女郎》《多情的哥哥》;1929《大破黄河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