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玲年轻照片:跨越75年的不解情缘 “丁丁”和中国的25个故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13:44:35

跨越75年的不解情缘 “丁丁”和中国的25个故事

《丁丁历险记》11月15日在内地上映

时光网特稿 好莱坞两大超级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彼得-杰克逊联手打造的3D冒险大作《丁丁历险记》,即将在本周与内地观众见面,这部承载着梦想与回忆的电影改编自比利时漫画家埃尔热畅销全球80余载的经典名作,伴随着它的上映,世界各地丁丁迷的童年记忆将被唤醒,这其中就包括内地从小看着“丁丁”漫画长大的整整一代人,因为《丁丁历险记》自诞生初期,就与中国发生了一段跨越75年的不解之缘。

1929年,《丁丁历险记》第一集《丁丁在苏联》问世,故事中就出现了中国人的身影。5年之后,埃尔热创作出第一部精品力作《蓝莲花》,丁丁正式来到中国冒险,与中国结缘。1958年,埃尔热又将丁丁冒险的地点安置在了中国西藏,推出《丁丁在西藏》。半个多世纪以来,《蓝莲花》与《丁丁在西藏》在全球范围内被数以亿计的漫画迷们不断传阅讨论,“丁丁与中国”的话题一直是热议谈资。

除了“丁丁”两次极富传奇色彩的中国冒险之旅,“丁丁之父”埃尔热与中国也有着极深的渊源。《丁丁历险记》的漫画和动画剧集,也在80年代以后以各种渠道进入中国内地,成为影响了一代人成长的童年记忆。下面,本文就将用一系列翔实的史料和趣味图片,为大家讲述“丁丁”和中国超过75年的不解情缘。

《丁丁在苏联》中的中国刽子手

《丁丁在美洲》中的中国恶徒

1. 对中国的偏见(1929-1931)

  1929年,当《丁丁历险记》的第一集《丁丁在苏联》呈现在当时的读者面前时,中国人就已经出现了——故事中两个留着辫子的中国刽子手与丁丁对打了起来。两年之后,在第三集《丁丁在美洲》中,中国人的形象变得更糟了——故事中白雪担心自己成为两个中国坏蛋的盘中美餐。事实上,这两个阴险恐怖的家伙干得勾当比白雪想象得更歹毒:他们计划把五花大绑的丁丁连同重物一同沉入密执安湖(北美洲五大湖之一)。

这就是当时的中国人在《丁丁历险记》作者埃尔热眼中的形象。我们不需要为埃尔热开脱什么,对于一个生活在20世纪20年代的欧洲画家来说,基于当时单一有限的信息接受渠道,他对世界的认知存在着比较大的偏差不足为奇。事实上,不只是中国人,几乎所有的外族人都成了他作品嘲笑的对象:布尔什维主义者厚颜无耻;非洲人落后又迷信;美国资本家毫无节制大肆掠夺,即使是埃尔热喜爱的印第安人也被刻画得极其天真,非常容易上当受骗。令人欣慰的是,事情很快就有了转机,埃尔热逐渐改变了对中国人的偏见。

20世纪初,很多西方白人对中国人抱有稀奇古怪的偏见

埃尔热早年画的中国人的形象

2. 偏见被指正

完成第四集《法老的雪茄》之后,埃尔热在报纸上预告说,丁丁即将开始远东之行。通知发布以后,埃尔热收到一封来信,大致意思是:“我是鲁汶大学中国学生的指导神父,如果您想采用西方人表现中国人的传统路数,如果您想给他们添上一条清朝时期的代表奴性的辫子,如果您把他们刻画得狡诈凶残,如果您要展现中国式的酷刑,那您将残酷的伤害我的学生们。所以您最好要谨慎一点:多了解情况!”这位神父的名字叫哥塞,显然这些话针对的是《丁丁在苏联》和《丁丁在美洲》对中国人的丑化。

埃尔热后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承:“(当时)对我来说,中国不过生活着一些似人非人的居民,他们长着蒙古褶的眼睛,凶残无比,吃燕窝,留辫子,将小孩子沉河。我受到关于义和团运动记述的影响,那些东西侧重描写了黄种人的凶残,这对我影响很大。”然而,正是这封信开启了埃尔热对一个伟大国度的真实了解。在《蓝莲花》中,埃尔热就借丁丁之口反映了不同种族、不同民族之间因为缺乏了解而导致的可怕隔阂。

埃尔热与张充仁青年时代的合影

 3. 结识一生中最重要的朋友张充仁(1934年春)

哥塞神父的来信震撼了埃尔热,他接受了哥塞神父的建议。他后来回忆道:“(神父)让我和他的一个中国学生取得了联系,这个学生是图画家,油画家,雕塑家,诗人,他的名字叫张充仁。”1934年春天,埃尔热与张充仁首次会面,他们俩是同年生人,时年都是27岁。

埃尔热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给予张充仁这样的评价:“因为他,我更加懂得友谊的含义,诗歌的意境和自然的意义。这是一个出类拔萃的小伙子!他让我发现和爱上了中国诗歌与中国文学。它们讲究‘风骨’,灵感之风,意象之骨。对我来说这是一大启示。”

张充仁在画室工作

4. 中国朋友成了埃尔热创作上的合作者、绘画老师

张充仁对埃尔热的帮助并不是停留在口头上的关于中国真实情况的介绍,他的帮助是实实在在的。埃尔热曾不止一次向媒体谈及当时的情况:“《蓝莲花》中的所有汉字,都是由张充仁书写的,或者是根据他的手写体描绘出来的。从《蓝莲花》开始,张充仁送了我一些中国学校里用来教识字、画画的图集。我研究了中国最好的画家和连环画家。这对我来说特别重要。尤其是表现人物的时候,给人有三维的效果。”

埃尔热认可访谈记者对此的评价:“无疑,《蓝莲花》是您(埃尔热)绘画技巧的一个转折点。”此外,在跟张充仁的合作过程中,埃尔热学会并喜欢上了中国墨。在后来的《丁丁历险记》漫画中,白描线条基本都是使用中国墨技法画上去的。

风味纯正的中国场景(《蓝莲花》)

5. 对世界与自己职业的全新认识

在埃尔热看来,张充仁身上所具有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对他的帮助,只是开始。更重要的是,这位布鲁塞尔皇家美术学院的学生帮助埃尔热认真地了解其主人公要去游历的国度。他为埃尔热开启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埃尔热更加严肃的对待自己的职业了。

埃尔热毫不掩饰张充仁在这方面的作用:“我发现了一个完全不了解的文明,同时我也意识到了一种责任。从这时候起,我开始查资料,开始关注丁丁要去的那些国家和当地的居民,这才对得起我的读者。这一切都因为遇到了张充仁,从《蓝莲花》开始,我才开始起草真正的剧本。《蓝莲花》标志着我‘纪录片’时代的开始!对我来说,让丁丁来到一个真实的中国环境中,简直让人热血沸腾。”

《蓝莲花》中出现的大量汉字

6. 学中文向往中国

在结交了可靠真诚的中国朋友,熟悉了中国诗歌与绘画,逐渐了解到一个真实的中国之后,埃尔热对中国充满了向往之情。在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时,记者问道:“你想游览苏联吗?”埃尔热这样回答:“是的,我也想去中国……尤其是中国,它一直吸引着我。从《蓝莲花》开始,我就受到了正式邀请。1939年,蒋介石夫人邀请我到重庆去,当时那里是国民党的陪都。但是我不能丢下手头的工作。我可能不久会去的。我的朋友张充仁已经开始教我中文了。有一天,绝对能派上用场!我可能还要去日本,我在那里也有些朋友。但日本对我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中国人更有意思,更加乐观,更加开放。”

反对日本军国主义者被处以死刑(《蓝莲花》)

《蓝莲花》表现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行径

7. 旗帜鲜明的反日态度惹麻烦

在《蓝莲花》中,热尔内开始大胆介入政治话题。对此,埃尔热毫不掩饰:“通过张充仁,我们发现了中国。这是对日本远东政策的批判。在(20世纪)三十年代,发生了著名的沈阳铁路事件(注:即九一八事变),我几乎在故事中原原本本地讲过了。很多文字,比如海报中的文字,都具有强烈的反日色彩。”

的确,在《蓝莲花》里,诸如“打倒帝国主义”、“反对日本军者处死刑”之类反日的标语赫然在列。这令一些思想狭隘、害怕引起外交冲突的“大人们”非常不满,一位比利时将军严厉的批评埃尔热的亲中立场:“你写的这些东西不是孩子们应该读的。这是整个东亚的问题!”与此同时,驻布鲁塞尔的日本外交官也向比利时政府提出抗议。但埃尔热对此充耳不闻,因为孩子们爱极了这个故事!

丁丁对中国夫妇的遭遇充满同情(《蓝莲花》)

丁丁与中国朋友挥泪告别(《蓝莲花》)

 8. 因为中国朋友,丁丁首次两度落泪

  为了表达张充仁和自己的友情,埃尔热在《蓝莲花》中干脆将丁丁结识的中国小伙伴取名“张充仁”。在他的笔下,中国人不仅恢复了真实的面貌,而且丁丁与中国朋友的情义日渐深厚。一对中国夫妇因儿子发疯陷入痛苦之中,有感于此,这个在之前的历险中乐观向上、坚毅勇敢的小伙子第一次流泪了,“可怜的王夫人。。。”他喃喃自语。在故事最后,丁丁面临与中国朋友们的分别,再次情不自禁的落泪,这都是此前的丁丁历险故事中从未有过的,在之后的故事中也极少见。

《蓝莲花》封面

9. 《蓝莲花》:“丁丁历险记”创作史上的第一个艺术巅峰

  1934年,《蓝莲花》出版,它被业界一致公认是埃尔热的第一部精品力作。《蓝莲花》构思缜密周到,节奏鲜明适度,故事更牢固的扎根于现实之中。埃尔热将此归结于他认识了张充仁,启发了他的创作潜能。在此之前,按他本人的说法,他并没有多少成就感,“埃尔热还什么也不是”。从此,埃尔热的《丁丁历险记》再也不是临时抱佛脚,匆匆忙忙的地拼凑情节,让丁丁刚出虎穴又入狼巢,直到故事无法进行下去才筋疲力尽地结束。

《蓝莲花》的发表,标志着埃尔热创作生涯的一次转折。由《蓝莲花》开始,出现了一系列令人赞叹的伟大作品,当然,漫画的销量也开始扶摇直上。1989年,在丁丁诞生60周年之际,埃尔热基金会举办了一次展览,展览最精彩的部分便是在一个大厅里展出《蓝莲花》中所有的黑白版原作,这足以证明《蓝莲花》的艺术价值。

《丁丁在西藏》弥漫着白色的基调

丁丁在西藏探险

 10. 与结发之妻分道扬镳:以《丁丁在西藏》摆脱心理危机

1958年,在《丁丁在西藏》问世之前,埃尔热正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家庭地震——他和日尔曼娜28年的婚姻行将解体。为此,埃尔热曾经看了心理医生,医生建议他立即停下手头的工作,可他只想着白色,那就是《丁丁在西藏》,那里面的一切都是白色的。

埃尔热没有听从医生的建议,他度过了危机,完成了工作。同时,他迎来了一段新的婚姻——与法妮结婚。于是,《丁丁在西藏》成了埃尔热生活的催化剂,“这使得这个故事超越了《独角兽号的秘密》而成为他最喜爱的历险故事”(注:摘自《永远的丁丁——丁丁历险记创作历程》)。

《丁丁在西藏》

《丁丁在西藏》中文版

11. 《丁丁在西藏》:与传统创作决裂的第一部作品

因为家庭问题导致心理危机,埃尔热在创作《丁丁在西藏》时更加深度地进行心理探求,发掘出更多内在的资源。埃尔热将《丁丁在西藏》视作是他继《蓝莲花》之后创作之路上的第二次重大转折:“我放弃了一个连环画家的全副武装,没有‘坏人’,没有武器,没有战争, 除了反对人类自己和敌人的战争。这些高山、雪景和冰川的布景,象征着对理想和纯洁的追寻。但对我来说,这些都是无意识的。后来,别人才让我嗅到这些。从《丁丁在西藏》起,我们找到了一个核心的主题,那就是让潜意识说话。”

听到中国朋友张可能遇难的消息,丁丁流下眼泪(《丁丁在西藏》)

丁丁找到中国朋友张,激动落泪

12. 友情赞歌:丁丁再度泪光闪闪

  1958年,《丁丁在西藏》出版,张充仁再一次进入故事之中。埃尔热曾把《丁丁在西藏》称为“一曲友谊的赞歌”。故事里,对友谊的歌颂贯穿始终,包括丁丁和阿道克,丁丁和张。故事中,当丁丁听到张的死讯,他的泪水顷刻涌上眼眶。当他历经千难险阻,在茫茫雪山上终于找到自己的中国朋友时,激动得热泪盈眶。这是丁丁自首次中国之行结束之际,在《蓝莲花》结尾处和张告别时落泪之后,再度泪光闪闪。

《丁丁在西藏》中的雪人其实很善良

《丁丁在刚果》中屠杀了很多动物

13. 《丁丁在西藏》:为“屠杀”动物“赎罪”

在后来谈及当年创作《丁丁在西藏》的情景时,埃尔热表示,之所以在故事中保留了雪人头骨,是希望让雪人成为近乎人类的生命。“我在《丁丁在刚果》中屠杀了那么多动物,这或许算是将功赎罪吧。”的确,在这集故事里,看似面目可怖的雪人被埃尔热描绘成人类的朋友和守护者,一扫之前民间有关雪人是吃人恶魔的谣传,充分体现了埃尔热对万物生灵的热爱与敬畏,也标志着他艺术创作上的日臻成熟。

埃尔热在台北早餐铺留影

14. 1973年访问台湾

1973年5月,埃尔热访问台湾,实现了埃尔热长久以来实地触碰中国文化的梦想。因为《蓝莲花》对中国的关注,1939年,他曾受到蒋介石政府的正式邀请,但因为种种原因,直到34年之后这一旅程才得以成行。

老年的张充仁在上海家中

15. 时隔42年恢复联系,两个好友开始通信

1976年,埃尔热找到了张充仁的踪迹。自从张1937年回到中国之后他们就失去了联系。战争让他们天各一方。后来张充仁当上了上海油画雕塑院名誉院长,可惜埃尔热却始终未见过他,但他念念不忘这段珍贵的友情。每每碰到来比利时的中国人,埃尔热就会打听张充仁的情况,终于,有一次埃尔热遇到了一个人——张的一位朋友的兄弟住在布鲁塞尔。于是关系又建立起来了,但在正式会面之前,两个好朋友仍然只能以书信来往。

埃尔热与张充仁在机场相拥

两位老友重逢,忘情交谈

16. 激动人心的时刻:两个好朋友终于重逢

1981年3月18日,埃尔热和张充仁在布鲁塞尔重逢。这一事件产生了很多庆祝活动和出版物,在当时有着极大的影响。在《丁丁在西藏》中,埃尔热曾通过丁丁与少年张的友谊来反映他对张充仁的思念。在分离近半个世纪后,张充仁终于又和老朋友紧紧拥抱在一起。后来张充仁便旅居巴黎。

文联版《丁丁历险记》封面

文联版译者李秉刚手持《蓝莲花》

17. 漫画变身小人书贯穿80年代的童年记忆

从1982年起,先后有署名“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公司”的内地图书出版机构,将埃尔热的这套传经典译为《丁丁历险记》,以国人喜闻乐见的小人书连环画开本的形式陆续引进。至1987年共推出44本(22个故事,每个故事分上下册)。“丁丁”“白雪”“杜邦和杜帮”“卡尔库鲁斯”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也正是由此而来。

由于这套书出版时间跨度长达6年,又限于当年发行体制的僵化以及图书流通渠道的不畅,购买和追看这套长篇连环画的小人书迷无不是“痛并快乐着”,成为一代人难忘的经历。这里再次对当年为这套小人书倾注了极大心血的主要译者李秉刚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附:中国文联出版公司还出版过一本《丁丁在鲨鱼湖》,但非埃尔热编绘,未计入内)

《丁丁历险记》动画片截图

中文版《丁丁历险记》漫画

18. 香港卫视首播动画片

1991年,香港卫星电视(STAR TV)开始面向包括大陆在内的亚洲国家传送五套电视节目,这使得内地电视观众从此有了观看港台及海外影视娱乐节目的新渠道。《丁丁历险记》动画片便是借助这一平台首次出现在内地电视观众面前。但香港卫视五台需要经过碟形卫星天线接收,合法收看更需要层层审批且条件苛刻,因此知情者寥寥。

19. 正版漫画新世纪内地首发

2001年,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正式引进22册彩绘版《丁丁历险记》,这是该系列正版中文漫画首次在国内出版,引发轰动。由于最初发行的开本过大,中少社不久又发行了小开本,精致小巧,深受丁丁迷和漫画爱好者的好评。

媒体关于《丁丁历险记》动画剧集盗版碟的报道

 20. 盗版动画大全套市场热卖

新世纪欣起新一轮怀旧动漫热潮,多家地下光盘厂商推出了法二区的法语原音+中文字幕的《丁丁历险记》DVD,包装相当养眼。该套DVD的出现,让很多当年看着《丁丁历险记》小人书的读者始知“原来丁丁还有动画片可以看”,特别是不属漫画“正枝”的《丁丁在鲨鱼湖》也赫然在列,使得此事亦成为当年媒体及丁丁迷的热议。

21. 两本神作纷至沓来

2004年,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动作连连,4月,《丁丁和字母艺术:丁丁的最后一次历险》出版,这是埃尔热的绝唱,虽然只是一些铅笔图稿,但极具收藏价值。一个月之后,被誉为史上最棒的丁丁大百科——《永远的丁丁:丁丁历险记创作历程》大开精装版隆重登场,精致的装桢、数百幅精美图片和52万字的趣文轶事,让所有入手的读者都难以释卷。

《丁丁历险记》动画剧集正版DVD套装

22. 丁丁首现央视荧屏DVD纪念套装褒贬不一

2004年, CCTV少儿频道于1月21日开始首播《丁丁历险记》动画版剧集。这是内地电视台第一次播出这部动画片,央视配音总体令人满意,但为了遵循法文原版原意,片中将卡尔库鲁斯教授翻译为向日葵教授,还是引起了部分怀旧动漫迷的非议。

随后,央视旗下中视鸿运公司推出了多个版本的央视配音版DVD套装。其中的“76周年纪念版”除包括《丁丁历险记》动画片DVD11张,还收录有三部丁丁系列记录片——《草图背后的秘密》《丁丁的奇妙之旅》和《丁丁现象》,其中《丁丁的奇妙之旅》是此前从未在国内公开发行过的记录片,片长达90分钟,实属难得。

中文版《埃尔热访谈录》内页

23. 《埃尔热访谈录》姗姗来迟

2009年1月,一本研究埃尔热和丁丁的重要文献《丁丁与我——埃尔热访谈录》终于在国内发行,书中独家披露了丁丁之父埃尔热鲜为人知的创作历程及生活经历,特别是他与中国友人张充仁的交往,在书中有大量的叙述,非常值得一读。

2010版精准法译《丁丁历险记》大开本

24. 史上最精准中文译本出炉

2010年,为庆祝《丁丁历险记》诞生81周年,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推出全新译本的《丁丁历险记》。新译本以法文原著为依据,由法语专家、比利时文学研究学者王炳东教授翻译。相比之前译本,新译本更加忠实于作者的创作思想和语言风格,同时也修正了此前国内多个版本中因英文转译而产生的错误,比如丁丁的小狗白雪按照法语的发音改称米卢。虽然这个版本未必会令怀旧动漫迷高兴,但堪为一桩文化交流史上的盛事。

《丁丁历险记》中文海报

25. 中比建交40周年电影先于北美上映

2011年,金秋十月,在中比建交40周年纪念日前夕,比利时王储访华。与此同时,好消息再度传来,好莱坞两大超级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彼得-杰克逊联手打造的3D冒险大作《丁丁历险记》顺利过审,并将先于北美近40天的时间在国内上映,更令人欣慰的是,片中主要角色的译法将基本遵循上世纪80年代流行翻译版本进行译配。至此,70后、80后的中国“丁丁迷”们可以松一口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