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的故事演讲稿:庄子现代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5:45:52
作者:流沙河 德充符
    人不看重内涵,猪看重
    《内篇·逍遥游》
    怎样才能活得自由自在?
    一 大鹏飞得自由自在吗?
    遥远北方,不见太阳,天黑水暗,叫作北冥。北冥有鱼。名鲲,从头到尾几千里长,没法丈量。鲲变成鸟,名鹏,背脊几千里长,没法丈量。鹏努力飞起来,翅膀好像天际的云,鹏这种鸟,平时浮游海上,每到海水徊流成大漩之年,便要凭藉水势升空,迁飞到南冥去。南冥在遥远南方,不见太阳,天黑水暗,同北冥一样的是海洋。
    齐国有人,名谐,专门搜集怪事。谐先生是这样说的:“鹏迁飞到南冥去哟;必须凭藉水势,努力拍打翅膀,划水三千里,才可能升空。升空脱离海面以后,还得一圈圈的盘旋,搅动大气成一柱龙卷风,把自己抬升到九万里的高空,才可能启程向南方飞去。南飞航程遥远,又得藉助于夏季台风的推送哟。”
    所以鹏也不是想飞便能飞的。鹏活得自由自在吗?鹏游得逍遥吗?难说。
    晴日地平线上,空气扰动仿佛野马群奔。阳光射入暗室,照见亮处万点微尘飞扬。大景观的野马现象,小景观的微尘现象,可以说明一切生物互相吹风,互相需要。鹏虽大,也需要风势呢。
    鹏升到九万里的高空,影点消失。我们仰望,但见天蓝。天,真是蓝色的吗?或许天是无限远的虚空,无底,也就无色?鹏在九万里高空看大地,会觉得大地也在高空九万里,同样的天蓝,同样的虚空无限远,因为空间位置是相对的。
    鹏为什么必须升到九万里的高空?可以用船做个譬喻。水浅了,浮不起大船。倒一杯水在厅堂的凹地只能用小草叶做船。放杯在凹水里,必然触底,不能漂浮,因为水浅船大,同样的道理,风薄了也浮不起大乌,必须升到九万里的高空,风才够厚,足以承受鹏的体重。
    鹏升到九万里的高空,依靠着下面的厚风,背负着上面的蓝天,后面又有夏季台风的推送,终于向南方飞去了。
    鹏启程后,消息传播。林间一蝉一鸠,前者是昆虫界的著名人士,后者是羽虫界的著名人士,同声嘲笑说:“我们想飞便飞,飞到榆树去,飞到檀树去。若是树远了,一时飞不到,落地歇一歇,然后再飞就是。我们活得自由自在,根本不存在在九万里高空向南飞之必要嘛。”
    郊原尽处,莽莽苍苍,小鸟飞去觅食,三顿饭解决了,飞回窠来,肚子还胀鼓鼓的呢。人若去百里外,就得预备干粮,以免挨饿。军旅若远征千里外,就得辎载三个月的口粮,以免受困。人类的这些常识,那两只虫从未听说过,更不用说九万里高空鹏飞南冥一类的怪事了。虫鹏之间,层次差距太大。高层次的生存方式,低层次永远也不会懂得。
    二 小年与大年存在差距
    知识有层次的差距,小知不了解大知。年寿有层次的差距,小年不了解大年。凭什么这样说?请看以下事实。
    菌类之一,名叫朝菌,亦即土菌,生于阴湿,死于曝晒,存活期短.不到一个太阴月的四分之一。一月分四相,晦朔弦望,各占七日。朝菌,晦日生的朔日前死,朔日生的弦日前死,弦日生的望日前死,望日生的晦日前死。总之,任一朝菌存活不过七天。朝菌观察月亮,能够获得多少知识?说来可怜,知月晦的不知还有月朔,知月朔的不知还有月弦,知月弦的不知还有月望,知月望的不知还有月晦。朝菌便是小年。
    蝉类之一,名叫蟪蛄,亦即夏蝉,生于春后,死于秋前,存活期短、不到一个太阳年的四分之一。一年分四季,春夏秋冬,各占三月。任一蟪蛄存活不过一个夏季。蟪蛄研究时序,能够获得多少知识?说来可怜,仅知炎夏一季而已,既不知从前有暖春,又不知以后有凉秋,当然更不知凉秋后还有冰雪寒冬了。蟪蛄也是小年。
    楚国之南,有一种树,名叫冥灵。持续五百年的花开叶茂是冥灵的一春,又持续五百年的花谢叶落是冥灵的一秋。人世千年,冥灵一岁。冥灵便是大年。上古之世,有一种树,名叫大椿。持续八千年的花开叶茂是大椿的一春,又持续八千年的花谢叶落是大椿的一秋。人世一万六千年,大椿一岁。大椿更是大年了。
    树有大年,人同样有。尧帝有臣,名铿,受封彭城,是为彭铿,人呼彭祖。彭祖侍候尧舜二帝,服务夏商周三朝几十个国王,活了上千岁,至今无人打破他的年寿记录。凡人同彭祖比年寿,不感到悲哀吗?
    悲哀大可不必,听之任之为妙。物各有性,人各有命,不可更改。禀赋即有参差,年寿就有大小,何必悲哀。商朝的棘博士就是这样回答汤王的询问的。《列子·汤问篇》提到这件事,把道理说透了。
    三 小知与大知互相嘲笑
    《列子·汤问篇》也提到鹏飞南冥一事。列子的说法同齐国谐先生的说法差不多,是这样说的:“北方沙漠,草木不生,光秃秃的,地名穷发。穷发以北,不见太阳,天黑水暗,叫作北冥。北冥本是海洋,有鱼,名鲲,从背鳍到胸鳍几千里宽,从头到尾不晓得有多长。又有鸟,名鹏,背脊好像泰山,翅膀好像天际的云。鹏努力拍打翅膀,搅动大气成一柱龙卷风,羊角似的一圈圈的盘旋,把自己抬升到九万里的高空,远离了下面的白云,背负着上面的蓝天,然后向南方飞去,飞到南冥去。鹏启程后,消息传播。灌木林间有(安鸟)雀嘲笑说:'那家伙去南冥干啥哟。瞧我,翅膀一拍,双腿一跳,升到低空,随即降落,不去他那九万里的高空,活得上好。展翅游玩在蓬草蒿草间,也算飞得够意思的了。可是他,那家伙去南冥干啥哟?’(安鸟)雀是不可能了解鹏飞南冥的。”
    小知大知之间,小年大年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层次差距,就说到这里吧。
    灌木林的那只(安鸟)雀使我联想起社会上某些人,是这样一些人,论到才智,他们可以办好一件公务;论到声誉,他们可以叫响一个地区;论到品德,他们可以侍候一位君主;论到手腕、他们可以受聘一个邦国。这些人的自我感觉良好,恰似那只(安鸟)雀“飞得够意思的”。这些人决不会认为自己可笑,但是,宋国的荣先生仍然要笑他们的浅保荣先生是贤士,为人处世、凭自己的见解,不受外界影响。哪怕全世界都来赞美他,他也不受到鼓舞;哪怕全世界都来指责他,他也不感到沮丧。在他眼里,我是我,物是物,内外有别。内我外物之间,界限分明,所以他的心态稳定,不受外界影响。光荣啦耻辱啦他看得很淡漠,也不认为光荣非属于自己不可、耻辱非属于别人不可。有他这样的修养,也就很不错的了。虽然他对外物保持距离,对外界也不肯多费心思)斤斤计较,但是他还存在某些缺点,有待克服。例如他笑某一些人的浅薄,在下庄周看来,似无必要。(安鸟)雀笑鹏,小知笑大知,固然没道理。荣先生笑某一些人,大知笑小知,就有道理吗?
    四 列子乘风也不自由
    看那列子,亦即郑国的列御寇先生,他是前引《汤问篇》的作者,修得风仙之术,不用器械,乘风飞翔,享受空中旅游,活得自由自在。列子每次乘风旅游,轻飘飘的玩他个十五天,然后回家著书立说,乘风飞翔这套仙术,显然能够用来造福,利人利己。可是列子不肯多费心思,斤斤计较,因为他是贤士,不愿受外界影响。
    列子不用两脚走路,也不用马用车用船,完全解决了行路的问题。但是,列子还有所待。待什么呢?待风。
    乘风飞翔,必须待风,无风便不能升空飞翔了。这个困难情况,列子与鹏相同。可见列子也不是想飞便能飞的。
    凡是有所待的,就不能说是真正的自由自在,就不能说是真正的逍遥。
    谁能够做到绝对的无所待呢?
    若有人能洞察宇宙万物的真相与本质,依靠着大自然的规律,掌握了天地间的阴气、阳气、风气、雨气、晦气、明气这六气的变化,从而料用这六气、获得无穷的生命力,长存不死,那么他还需要待什么呢,他是绝对的无所待了。
    他到底是怎样的人?
    就本体而言,他是至人,遗弃了自身的至人。
    就功用而言,他是神人,混灭了业绩的神人。
    就声名而言,他是垒人,消亡了称号的圣人。
    他是三位一体。
    五 尧让天下,许由不受
    尧帝是古时的好帝王,在位多年,政治清明,天下安定。他虽然是帝王,对人却很谦和,又具俯察民意。听说民间有个贤士,名叫许由,隐居在箕山上,便派人去请许由来,准备当面把帝位移让给许由。
    尧帝对许由说:“好太阳出来了,圆月亮出来了,还在日日夜夜燃烛照明。设若你是烛火,难道不觉得太丢脸了吗?及时雨下了,还在引池水灌庄稼。设若你是水池,难道不觉得白白浪费吗?许先生啊,你在民间,影响远播,致使天下安定。我坐在帝位上,装扮神主似的,枉自享受拜祭,感到万分惭愧。现在,请允许我把天下交给你治理吧。”
    许由说:“你治天下多年,早就治理好了。现在要我来代替你,这是你的想法。可是,我来代替你,图个什么呀?图名吗?名都是外来的宾客,实才是内在的主人。
    你要我扮演有名无实的虚假的宾客吗?林木虽多,桃雀只巢一枝。河水虽多,鼹鼠只饮满腹。天下这东西,给我也没用。请回去休息吧,君王。炊事员罢工了,神职人员也不至于下厨房呀。
    六 楚国狂人谈神仙
    楚国著名隐士接舆先生,曾经唱《凤歌》笑孔子想当官,又曾经假装疯病,逃避国王的聘角,随后就带着贤妻到处流浪,修仙学道去了。有个肩吾先生,也是学道的,去拜访接舆,恭听他的奇谈怪论,感到吃惊。
    事后,肩吾先生对道友连叔先生说:“接舆的谈论,听了莫名其妙。一是大而无当,也就是说,海阔天空,找不到任何资料来印证。二是往而不返,也就是说,通篇假设,找不到任何事实来检验。他一开口,滔滔不绝,骇人听闻,就像黄河汉水没完没了哟。所谈论的内容太偏颇了,不合常情。”
    连叔先生催间:“他到底说了些什么呀?”
    肩吾说:“接舆说,缥缥缈缈姑射山,神仙居住在山间。肌肤莹润又洁白,似冻脂,似凝雪,容貌漂亮又脱俗,体态婉奕又柔弱,仿佛处女在闺阁。饥了吸风,渴了饮露,不吃人间五谷。乘云飞腾在天空,驾飞龙,游遍南北西东。意念专注发神功,能使万物免灾害,人长寿,年长丰。以上这些是接舆的原话。我看他是狂人,不可信哟。
    连叔说:“是呀。瞎子不能看美术,聋子不能听音乐。
    眼睛瞎,耳朵聋,当然是残疾;智力瞎,慧根聋,同样是残疾。这些话我也是针对你而言的,老兄。接舆的那番话,你可以不信,但是我信。有那样的神人呀,有那样的神德呀,他将统筹万物,使其同归大道,协和成一。
    天下大乱了,人人都祈祷,他不能一件件做完天下事,那样他会累垮。他要做的是不露形迹的统筹万物,使其同归大道,协和成一。有那样的神人呀,任何外物都没法伤害他。洪波涨齐天了,淹不到他。天大旱,金石熔成液态,土山烧成焦(火胡),烤不热他。他是神人,品质非凡。
    老实说吧,附着他身上的一星星碎屑,一点点微渣,也能陶冶出尧啦舜啦这样的好帝王。既然如此,他就不必一件件做天下具体的琐事了。接舆的那番话。可信呢不可信,请老兄再想想。”
    这两位道友又讨论尧帝为什么退休。
    连叔说:“宋国贵族戴章甫帽,表示崇敬文化传统,因为这种帽子样式古典,孔子都爱戴呢。宋国有人买了一大批章甫帽,千里迢迢的贩运到越国去。结果卖不脱手,因为那里的人剪短头发,裸体纹身,不兴戴帽。尧帝在位;治理百姓,天下太平。后来他去缥缈的姑射山,拜见四位先生,聆听教诲。返回汾水北岸的国都平阳城以后,尧帝满眼迷茫,感到环境陌生。什么江山社稷,简直是越人的章甫帽,没有用处。再也没有兴趣留恋帝位了,他念念不忘的是缥缈的姑身山,以及那四位先生的教诲。他就了自己的天下,于是退休了。”
    七 大葫芦·臭椿·臭鼬
    梁国有个惠施先生,亦即惠子,很有学问,又精通辩论术,是庄子的朋友,惠子做官,当了梁国相爷,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地位恒赫,便很瞧不起庄子的学说,认为全是大话空话,太不务实,于国于民于已,没有半点用处。惠子请庄子到相府里来,想纠正庄子的思想意识,以尽朋友之谊,而收挽救之效。当然,直接纠正必定吃碰,只宜暗讽。
    惠子对庄子说:“国王赐给我大葫芦种子。我种在后院内,结了个大葫芦。匠人加工成容器,容量五大斗,大极了。用来盛水盛浆吧,担心容器底部薄了不坚固,承受不起自体的重量,容易破碎。纵剖成瓢吧,仍嫌太大了,因为舀水舀酒舀汤都用不着那么大呀。能说这大葫芦不够大吗?不能。可是大而无用,空空然在自大。不中用的东西,我干脆一锤子打破,摔了。”
    大葫芦者,太糊涂也。庄子心头明白,一点也不生气。他说:“你老先生只会用小器,不会用大器,一贯如此。我也讲个故事;宋国有一家人。世世代代蹲在河边漂濯丝绵,成了专业。同时根据神传秘方,调制一种护肤的特效药,自产自用。寒冬漂濯丝绵,手搽了药,不皴不裂,不生冻疮。外地有客来拜访这家人,出百金的高价、买制药的秘方。于是全家聚会讨论,都说:“我们世世代代漂濯丝绵、辛苦一年才挣几金。现在卖技术,一天赚百金。卖吧。”来客买得秘方以后,远游吴国,晋见国王,取得信任。后来越国侵犯吴国,吴王派他带领军队参加冬季水上战役,他的士兵都搽了护肤的特效药,手脚不生冻疮,大败越国军队。吴王酬谢他,赐土地,封侯爵。你看,同样的使手不皴裂,一个大用,惕土封侯,一个小用,一辈子免不了漂濯丝绵。你有大葫芦,容量五十斗,真算是大器,为什么不镂空内瓤,做成大腰舟,去漂游江湖,倒去担忧大而无用?这样看来,你老先生的思路仍旧扭曲如蓬草,是这样吗?”
    庄子听不进惠子的暗讽,倒劝惠子离开朝延,漂游江湖。惠子只得放弃暗讽,干脆明批,对庄子说:“我的领地上有一棵大树,别人说是樗,也就是臭椿。树身长满太疙瘩,木匠弹不下墨线。旁柯高枝全是弯的扭的,圆不中规,直不中矩。长在大路边多年了,木匠走过,熟视无睹。你先生所讲的都是空话,就像那棵臭椿,大而无用。难怪啊,众人都不理睬你。
    臭椿气味难闻,这是骂人的话。庄子笑笑,来个小小报复。他说:“你先生该见过臭鼬吧,也就是放臭屁的黄鼠狼。黄鼠狼俯伏在暗处,恭候鼠辈出来游玩,出来一只,便扑上去,东西跳跟,上下追赶,只顾捕捉者鼠,不顾自身危险。结局却是老鼠脱逃,自己反而触动机关,落人捕网,死得悲惨。再说那传闻的牦牛吧,庞然大物,好像天际的云。说大也够大的了,奈何是个大笨蛋,不会捕鼠,不像黄鼠狼,聪明又敏捷。现在先生你有大树嫌弃它不中用,为什么不移植到非现实的国度,那辽阔而寂静的土地上去呢?在它的绿荫下,在它的巨柯旁,你漫游,你清玩,深入无为之境,你闲躺,你安睡,获得逍遥之乐。你将同它一样,不会挨刀短命,不会受害遭灾,不会被人认为有用处。你若这样做了,就能活得自由自在,不会再有人生的艰难痛苦了。
    一、独脚教授引起轰动
    鲁国的独脚人王骀,出身王族,所以姓王,倦怠言语,所以名骀。骀就是怠,倦也。王骀学养厚积,内心充实,讲学为生。听过他讲学的已有三千人,同孔子的学生一样多。王骀为人正直,年轻时犯过法,受刖刑斩一脚,所以独脚。鲁国有个常季听了王骀讲学,心头不服,去请教孔子,提出疑问说:“那王骀算什么,犯有前科,斩成独脚,公然办讲座,同老师抗衡。站在讲台上,不教不训,随便聊天。坐在会厅里,不议不论,偶尔插话。奇怪的是听讲者都虚心,回去还说收获很大,所谓不靠言传而靠意会,真有那么一会事吗?老师怎样评价王骀这个人呢?”
    孔子说:“这王老师大智大慧,是个圣人。我只是来不及看望罢了,早迟我要拜他为师。至于那些晚生,学养比我还浅,内心比我还空,不去好好听讲,行吗?岂止鲁国读书人,我真想率领天下读书人去听他讲学呢。”常季说:“一个独脚残废人呀,竟能那样强烈影响老师,当非等闲之辈的了。果真如此,他又是怎样运用智慧的?”
    孔子说:“死生问题够大了吧,不会触动他的内心,影响他的行为。天塌下来,地陷下去,也不会使他有失落感。他不假借什么等待什么,所以内心安定,不随外物变化。外物不管怎样变化,小变化双脚变独脚,大变化桑田变沧海,他都不理睬,仍坚守自己的观点。”
    常季问:“什么观点哟?”
    孔子说:“齐物的观点。人间万物,若用异物的观点看,只见矛盾,本来相附相亲的肝脏与胆囊也会成为相杀相仇的楚国与越国,世界就混乱残缺了;若用齐物的观点看,见到统一,本来相杀相仇的楚国与越国也会成为相附相亲的肝脏和胆囊,世界就和谐圆满了。他坚守齐物的观点,等同是非,于是看不顺眼的看得顺眼了,看得顺眼的也不必多看;听不入耳的听得入耳了,听得入耳的也不必多听。看什么不看什么,听什么不听什么,他都无所谓,不存在宜不宜的问题,谁能像他这样,内心就和谐了。他坚守齐物的观点,混同万物,包括自己躯壳在内;视万物为一体,所以忘怀得失。某人失去一只脚,正如某地失去一块土,值不得他念念不忘。谁能像他这样,内心就圆满了。和谐圆满,他的内心就充实了。”
    常季说:“看来他是用理智管束行为,用观点塑造内心。既经塑造,便失去内心的常态了。他的内心保持常态,读书人为什么朝他那边跑呢?”
    孔子说:“村姑无铜镜,梳头照水镜。看她急步不停,不去溪边照激流,而去池边照静水,自我欣赏一早晨。
    只有静止的水,才能使她静止。只有静止的心,才能使众人静止。所以读书人朝他那边跑,围着他的讲座,静止下来;不是他叫他们静止下来、而是他们在他那里找到归宿,不再奔波追求了,才静止下来的。地生树,天生人。树类唯有松柏,体现自然正气,冬夏常青。人类唯有尧舜,体现社会正气,感召百姓。这两位大圣人,不须理智的管束,自有高尚的行为;不须观点的塑造,自有充实的内心。可以说是有幸,他们不纠自正。他们自己能正自身,影响百姓都跟着正,全凭精神感召力,不靠国家下命令。那王老师,不教不训、不议不论,他能感召读书人,是凭厚积的学养,是靠充实的内心。普遍人的灵魂深处,如果锁藏着原始的冲动,一旦触发,决不怕死。所以有不怕死的冲锋勇士,独自一人杀入敌阵,成为孤胆英雄。一个普通人,为了要出名,还得受纪律的管束,受信仰的塑造呢。
    除了尧舜这两位大圣人,哪有不须管束和塑造的呢。至于王老师,他讲学为了感召人,既不存在出名不出名的想法,也不存在怕死不怕死的问题,何必要什么管束塑造呢。
    啊,在他看来,天地虽大,只是他的馆舍罢了;万物虽多,只是他的用品罢了,对他而言,肉体不过是灵魂的寄放处,五官不过是肉体的装饰品。智慧的烛照下,他的学养厚积,形成了统一的理论体系;他的内心充实,忘怀了世俗的生死观念。说不准哪天,他不想讲学,就会远走高飞,云游世外。到那时又会有许多人跟他跑,因为他能感召人埃他的内心常守静态,哪有兴趣招纳门徒添累赘呀。
    "
    二、独脚学生训斥相爷
    郑国的申徒嘉也是独脚人,年轻时也犯过法,受刖刑斩一脚。他姓申徒,名嘉,追随老师伯昏瞀人已经十九年了,行学生礼,甚是恭谨。这位老师原是隐士,废弃本姓本名,自称伯昏瞀人。昏,幽暗也。瞀,弱视也。自称昏瞀,自嘲也。伯昏瞀人生计困难,设座讲学,找点外快。
    申徒嘉侍候老师的起居,每逢老师上课,也坐在下面听。
    郑国的政治家子产,姓公孙,官居相爷,权势(火亘)赫,也来听课,伯昏瞀人不认他的相爷官阶,只认他的学生身份;所不给特设雅座,而叫他去与申徒嘉同席邻坐。子产相爷不愿与一个犯有前科的独脚人同席,但又不得不做出愉快的样子,表示自己谦恭下士,不闹特殊。本来嘛,他当来嘛,他当相爷以来,政绩斐然名声好,不能不小心爱惜漂亮的羽毛。
    下课后,子产离席,申徒嘉也同时离席。子产出门,申徒嘉与他并肩出门。子产走,申徒嘉碰巧跟着走。子产登车,回头说:“我先出门,你就留步;你先出门,我就留步。这样好吗?”申徒嘉窘住了。待要解释几句,子产乘车已驰去了。
    第二天两人又同席邻坐。下课后,子产提醒申徒嘉,说:“我先出门,你就留步;你先出门,我就留步。现在我要出门,你可不可以留留步呢?”不等申徒嘉回答,子产掉开脸说:“你冲撞了执政官,也不避一避。你算哪一级的执政官哟?”
    申徒嘉说:“老师门下执政官也不少,可我没见过象你这样的。执了政,当了官,你要炫耀就炫耀吧,奈何践踏别人。我曾听人说过:'皎皎明镜不染尘,斑斑尘染镜失明。跟好人,学好人,跟着女巫学跳神。’你来听课,说要紧跟老师。老师可是大好人哪,你怎么学的呀,竟说得出那样的话,真是斑斑尘染了你的心哟!”。
    子产说:“犯法斩脚,够可怜了,你还想与圣人争长短。你的修养就那么差,连反省过失的能力也欠缺吗?”
    申徒嘉说:“反省过失?过失反省出来,公诸于世,我敢肯定,大多数人属于误判重判。到处都有冤假错案,不该斩脚斩头的也给斩了。你叫他们反省,愈反省愈抵触。只有极少数人罪罚相当,心服口服。这样的冤假错,郑国岂少也哉,莫可奈何啊,这就是命埃有冤无处诉,幸亏我修养好,认了命。相爷,我如果修养差,早就去自杀了,也不会迫随我的好老师了。”
    子产吃惊,现出窘相,无言以对。
    申徒嘉又说:“你,我,他,我们所有的人,说来可怜,全是猎物,误入了神箭手百发百中的射程圈之内。圈内任一猎物,不管你在哪里,都有可能中箭,如果他有兴趣射你的话。然而确有不少猎物,譬如你吧,并未中箭,活得上好,不是因为你有本领,只是因为他没兴趣。这也是命啊,算你碰巧埃我中箭,遭冤案,也是命埃自从受刖刑斩一脚以后,我成为某些人的取笑对象。这是两脚戏弄一脚,最残酷的凌辱,惹我勃然而怒。回到老师这里,不知道为什么,是老师的善心感染了我呢,还是我自己认了命呢,我的怒火全熄灭了。回想这十九年追随老师,他老人家似乎没有察觉到我是独脚人。你是来听课的,不是来执政的。我们同窗同席,应该以心换心,而你却不理睬我的内心,偏偏挑剔我的外形。这不是你的过失吗?”
    子产惭愧,尴尬一笑,说:“别再讲了。”
    三、独脚刑徒批评孔校长
    鲁国的叔山无趾又是独脚人。他姓叔山,本名不详,常名无趾。无趾就是无耻,不要脸也。他年轻时行为恶劣,屡教不改,众人骂他无耻,所以荣获这个浑名。无趾犯法,受刖刑斩一脚。后来悔改了,决心做好人。奈何浑名已成口碑,只得改耻为趾。无趾有一天在街上幸会孔子,急切请求报名入学,被孔子婉拒了。无趾独脚扶杖破行,脚跟脚的追蹑孔子,一路苦求不已。孔子颇不耐烦,停步而不回头,说:“你从前太胡闹,犯前科,斩一脚,弄成这副样子。现在太晚了,不好收你了。”
    无趾说:“那时候我幼稚不懂事,自轻自贱,为非做歹,玩命玩掉一只脚。现在来求情,请老师明察,我身上还有比脚更尊贵的东西,那就是心,一颗向善求知的心。
    自贱的一只脚早已坏了,自尊的一颗心仍然完好,老师你该看见才是。天高,是天照看万物。地厚,是地养育众生。原以为老师有天恩地德,想不到老师,唉,竟会是这样!”
    孔子回过头来,考虑片刻,说:“我的修养浅陋,不敢妄比天地。虽然不好收你入学,但也欢迎你去看看。跟我走吧,我想同你谈谈。”无趾跟着孔子进了校园,参观教室、射尝马坪、饭厅,同时听孔子解释说遵照校规不收有前科的云云。送走无趾以后,孔子召集全校学生训话,说:“各位同学,你们要努力呀。看那无趾,就是刚才我带来的那位,一个犯了罪斩一脚的刑余之徒,都晓得来本校争取入学,改往日之恶,从今日之善。各位的处境比他优越百倍,历史比他干净千倍,操行比他良好万倍,应该更加努力才是。”孔子这次不再宣讲“有教无类”的话,虽然平时老是挂在口边。
    无趾碰壁以后,不学儒,改学道,拜在老聃门下。老聃姓李,人呼老子,学养博大精深。无趾问老聃:“都说孔子是圣人,是至人。他真的达到了那样高的境界吗?已经达到那样高的境界,那他为什么常常来咨询你?他立言不踏实,故意讲些刁钻古怪的话,造成轰动效应,打响名声。他晓得不晓得,对于圣人,对手至人,名声乃是脚镣手铐?”
    老聃点头微笑,反问无趾:“既然他是这样的人,那你为什么不给他讲讲,就说生与死啦荣与辱啦乃是一条藤上的瓜?他一旦想通了,镣铐就打开了,不是吗?”
    无趾想想,忽有所悟;说:“老师,我懂了。是天锁了他啊,到死他也打不开埃”四、独脚驼背,却有魅力鲁国的国君鲁哀公,近来情绪不佳,心头疑虑重重,请孔子来谈谈。鲁哀公说:“卫国有个形貌很丑的隐士,姓名不详,众人叫他哀骀它,当然是浑名。哀是他的哭丧脸相,骀是他的怠倦神情,它是他的驼背,其丑可知。使人吃惊的是哀骀它先生非常有魅力。男士们拜访他,一个个的乐不思归。女士们遇见他,回家去和父母吵架,都说:'与其嫁给张三李四王老五做正妻,不如嫁给哀骀它先生做小妾!’这样的事情绝非个别的,据调查已闹过十多起了。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到底喜欢他哪点呢?这是一个谜。论才干吧,从未见他出头露面创建任何事业,他一贯是随声附和。论权势吧,他是白丁一个,不可能凭官职救人一命。论财产吧,他是寒士一名,不可能施恩惠赏人一餐。论声誉吧,丑名倒是远扬,荣名却谈不上,因为随声附和,给众人留不下半点影响。论学问吧,也谈不上,因为他对外界事物不想研究。无才干,无权势,无财产,无声誉,无学问,可那些男女老少就是喜欢他,这说明他具有某些过人之处。我派人去卫国把他接来,当面验看,哟,果然丑得吓死人!让他陪我不到一周,观察他的为人处世,我也倾慕他了。继续陪我不到一年,考核他的道德品质,我就信任他了。时逢宰相出缺,我提议国事交给他代管。他迟迟的接受了,又淡谈的推辞了,很扫我的面子。是不是他瞧不起我,嫌我丑陋?不过国事总算交给他了。殊不知几天后,唉、他竟逃回卫国去了。我一个人留在这里,心头烦忧,失魂落魄似的。咱们鲁国,人虽然多,可就是找不到第二个使我高兴的哟!这个哀骀它到底是怎样的人呀?”
    孔子说:“有一次我出差去楚国,路边看见一群小猪吃母猪奶。那母猪已死了,刚断气,小猪们不知道,还在那里争着吮吸,急得叫喊。过一会母猪的体温转凉,小猪们一个个瞪大眼,不再叫喊,抛弃母亲的遗体,乱纷纷的逃散。为什么逃散?因为小猪忽然发现,眼前这个肉堆不再活动,不再温暖,不再泌奶汁,不再哼哼唤,不像咱们猪族的一员,显然属于异类兽,不可亲,有危险,所以惊惶逃散。由此可见,小猪爱的不是一堆死母猪肉,不是外形,而是亲爱的猪妈妈,而是内涵。猪懂得爱内涵,人不懂得,世俗看重的是外形。战士捐躯疆场,有的身首离,有的肢体残,有的腹肚破,有的胸膛穿,虽曰英雄,待遇反而低人一等,不准设置羽毛幢扇装饰葬棺,因为他的外形不全。罪徒受刖刑斩一脚,买回新鞋不好意思穿,因他的下肢不全。国家这样对待战死的英雄,个人这样对待刑余的自身,都是丧失原则,忘了内涵忘了本埃美女送到王宫充当御用,不准剪指甲,不准穿耳朵,因为国王应该享用一堆完整的女肉,她的外形不可不全。女子嫁到男家,初夜发现不是处女,就得休掉她,退回娘家去,不准再进门,因为丈夫应该占有一具未破的女身,她的外形不可不全。正如那些外形完美的女士逗人喜爱,那些内涵完善的男士也受人喜爱呀。你说的那位哀骀它先生,不必表白便得到信任,不必创业便受到倾慕,使你把国事交给他代管,还怕他不接受。由此可见,他真是内涵完善而内心平静的隐士哟。”
    鲁哀公问:“内涵完善指的什么?”
    孔子说:“能够看透所谓生死、得失、穷通、贫富、好歹、毁誉、饥饱、寒暑等等对立存在的互相转化,本来就是事物发展的常态,本来不是客观规律的体现,无始无终,自然而然,好比白天黑夜互相替换,日子排列成黑白斑马线,没头没尾,回顾从前是无限,遥望将来是无限。
    看透发展的规律,不必后悔,不必企盼。管他逆境顺境,随遇而安。任你爱我恨我,处之泰然。生死得失,穷通贵贱,攻不垮我的精神防线。保我灵魂深处和气一团,自得而恬淡,自信而悠闲,人生有味是清欢。白天的公开场所,黑夜的秘密房间,无论何时何处,对谁都不要有仇隙的一闪念,交付给众人的唯有我三春的温暖。夏暑冬寒,社会环境气候多变。我的心理环境以不变应万变,永远是春天。做到以上几点,便是学道有成,内涵完善。”
    鲁哀公又问:“内心平静又指什么呢?”
    孔子说:“静止的水是最平的了,所以筑楼建房平地基,必须使用水平仪。池水平静澈见底,不涟不漪。内心平静明白事理,不偏不倚,而且不荡不激。内心充实的人如果有意显彰自己,可以治国济民,可以讲学传艺。内心既充实又平静的人有意隐没自己,如哀骀它。不想建立功绩,不想留下事迹,而又对人有益。这样的人决不愿意被外物所附丽,亦如哀骀它决不愿意被国事所附丽,所以他逃回故乡,依旧隐居去。”
    鲁哀公听完孔子对哀骀它的解释和评论,眼界大开。
    后来他告诉孔子的学生闵子骞说:“我听孔丘先生谈话之前,高高在上,统治鲁国,掌握大政方针,体恤庶民性命,自以为很英明。听了圣人谈话,才担忧自己是虚有其名,言行大不自重,弄不好会亡国。我同孔丘先生不应该是君臣关系,我把他当作在修养方面能帮助我的益友呢。”
    五、贤士游说,圣人超脱
    有某残疾的贤士,游说卫国的国君。卫君见他躯体蜷俯,颈项缩入看不见了,丑得可怕。多次深谈之后,卫君喜欢他,再看看正常人,总觉得他们的颈项太长了,真难看。又有某残疾的贤士,游说齐国的国君。齐君见他脖子上长了大瘤子,颈项粗得不像样子,丑得可怕。多次深谈之后,齐君喜欢他,再看看正常人,总觉得他们的颈项太细了,真难看。人的品德属于内涵,透过言行显露出来,让朋友饮佩他,久久不忘,倒是他的外形缺陷不再惹眼,日久终于淡忘了。所以卫君忘掉了缩颈项,所以齐君忘掉了粗颈项。与这两位国君不同,有许多人不看重内涵而看重外形。人们忘掉了不该忘掉的内涵,如某贤士的品德,同时忘不掉本该忘掉的外形,如某贤士的缩颈项或粗颈项,这才是真正的害了健忘症,必须治疗哟。
    前面两位残疾人都是贤士,不是圣人。圣人超脱,不去游说君王。圣人看来,世俗所谓知识,不过是惹起麻烦的祸根而已;世俗所谓纪律,不过是补合裂缝的粘胶而已;世俗所谓品德,不过是招揽朋党的资本而已;世俗所谓技能,不过是制造商品的手段而已。圣人不去筹谋划策,要知识有何用?圣人不去捣乱肇事,要纪律有何用?圣人不去丢脸失格,要品德有何用?圣人不去赚钱发财,要技能有何用?圣人坚守四不,靠什么混饭吃,岂不饿死他吗?放心吧,有饭碗,天赐的。天生圣人,天养活他。他既然顺天命而生存,哪还需要世俗的那一套知识、纪律、品德、技能!
    圣人,你有俗人的外形,而无俗人的内涵。有俗人的外形,所以你能混迹人群。无俗人的内涵,所以你能摆脱是非。真渺小啊,圣人,你的外形等同俗人!真伟大啊,圣人,你的内涵顺应天命!
    六、庄周又同惠施辩论
    前面那一段话,在下庄周也讲给梁国的相爷惠施先生听过。他不相信圣人超脱,他问:“圣人不是人吗?既然也是人,他能超脱人之情吗?”
    我说:“他能。”
    他问:“人无情,还算人?”
    我说:“遵照阴阳变化的规律,父母遗传给他相貌、身材、特征、血型、气质、灵魂,大自然又提供种种物质塑造了他的骨架和肉身,你竟然说他不算人!”
    他问:“既算人,岂无情?”
    我说:“你把人的内涵当作了人之情。内涵,凡人皆有,他当然有,但不同于凡人。我说圣人无情,是说他无俗情,能摆脱是非,能忘掉得失,能勘破死生,能淡化欢爱,能消化仇恨,不让俗情之斧斫伤灵性与肉身,而不是说他的心头冷冰冰,岩石一样硬。不啊不,他的心理环境暖融融,四季永远是三春。他顺应自然规律,也就是顺应天命,不去炼丹服药,求所谓的生长。”
    他问:“不求长生,怎能延寿添龄?”
    我说:“遵照规律,父母给你相貌与灵魂,大自然给你肉身,一切早已注定。要紧的是不要让俗情斫伤性命,保住天年已万幸,岂敢妄想求长生。现在你在干什么?当相爷,陪国君,日日守候朝庭,外交国防,民政财政,请示汇报,研究讨论,鸡毛蒜皮滥操心,弄得精枯力尽,内外交困,三魂丢失两魂。可怜你剩一魂,下班后逛树林,还不安分,要做什么诗,高声诵了低声吟,抒不完的情。
    做完歪诗不肯停,又去钻研逻辑费精神,强迫别人来辩论,什么1块石英石=1块石+1块白+1块坚硬。你以为这样办就能延寿添龄?哟,我说这么多,还是3+2-5=0!你辩论累了,倒在交椅瞑目打个盹。醒了还要说,天与地同矮,山与河同平。我看是老天爷判了你无期徒刑,石英监狱禁锢终身,坚白怪论与人争鸣!”
    天地
    机心巧智,天下大乱
    一、道·德·义·事·技
    天地辽阔,有哪一处不显示出变化的迹象呢?变化是普遍的。万物繁杂,有哪一种不活跃在自得的状态呢?自得是相同的。军民众多,有哪一个不隶属于国王的旗下呢?国王是至高的。国王要具备人德,方可在位。国王要顺从天道,方能成功。所以我说,远古的大酋长统率天下,无为而治,内具人德,外顺天道,如此而已。
    顺从天道,就是坚持道的观点。舆论的倾向歪斜了,用道的观点去纠正。君臣的关系混淆了,用道的观点去澄清。政府的功能阻滞了,用道的观点去理顺。自然的生态失衡了,用道的观点去调整。必须内具人德,方能外顺天道。所以,贯通宇宙的是道,贯通社会的是德,贯通万物的是义。万物的存在有其合理性,这就是义。行政工作自上而下,这就是事。工作能力有所专长,这就是技。技,附丽于事。事,取决于义。义,受辖于德。德,符合于道。道,通行于宇宙间一切事物之中。所以我还要说,远古的大酋长照料天下,注重修德学道。他们自己廉洁无欲,所以百姓自给自足。他们自己潇洒无事,所以万物自盛自衰。他们自己沉静无哗,所以社会自守自稳。
    我理出头绪,该这样说:“国王无力,大道归一,万事顺利,天下安谧。国王无欲,大德完善,百姓恬淡,鬼神称赞。”
    二、先师老聃论道
    我们的先师老聃说:“道哟,你是浩浩高天,照看众生。道哟,你是茫茫大地,接纳百姓。当权的君子,你们不死心,还想横加干涉,那可不行。不做什么,让万物自己去创造,这是道。不说什么,让真理自己去表白,这是德。尊重生命爱惜人,这是仁。求同存异放百花,这是大。不矫情以傲岸,不苦他人之所难,这是宽。吞万物以大肚,怀有他人之所无,这是富。德的外化,化成纪律约束,这是纪。德有了,照着做,做出成绩,这是立。道有了,顺着走,走得全对,这是备。坚持自己的立场观点,我视外界的硬夺软缠,至死一贯,这是完。道,德,仁,大,宽,富,纪,立,备,完,这十个方面,当权的君子弄通了,他的雄心壮志就立得牢固了,万民就去投奔他了。
    他这样的君子,山有金矿不采,海有珠蚌不捞,手不摸触钱囊,心不挂牵纱帽,寿高不办喜筵,命短不须哀蛋,阔绰而不矜骄,贫穷而不潦倒。派他掌管财政,他不贪污,不设自己的小金库。让他统治天下,他不糊涂,不当自己是大人物。在他看来,万物同根生,死生一个样。”
    我们的先师老聃说:“道哟,你好比雪白的石英石,沉在深水亮晶晶,摸不着,看得清。铜不得道不成钟,石不得道不成謦。正如钟謦沉默,不敲不鸣,无声的道哟,人不问,你不答,人不感,你不应。万物皆是客,没有你,谁来作主人,天下谁来定。有那大德君子,为了永葆天真,官场俗务衙门事,耻于过问。他立足于道,智慧通神,所以远播德名,内心生一感念,外界便有响应。是道造成我们的肉体,无道,哪来七尺身。是德养成我们的灵魂,缺德,糊涂过一生。保持起码的体魄,活够应有的年龄,立德做出了成绩,学道弄通了理论,这不就是大德的人品。有那大德君子,地下隐没,象一条秘密的阴河,一旦把地面的表土冲破,忽然喷成高柱,沛然流成大河。沿途百姓喜洋洋,欢呼追洪波。道哟,你那里黑茫茫,俗眼不见你的迹象;你那里静悄悄,俗耳不闻你的声响。唯有立德的君子,黑茫茫里看见了朝霞曙光,静悄悄里听见了和声谐唱。道哟,你深奥又通俗,哺养万物;你神奇又简易,输送精气;你是空虚,最最没有,却能提供万有,满足万物需求;你是变化,奔跑不停,却能提供静境,招待万物安寝。”
    三、黄帝寻找遗珠
    黄帝视察北方边境,北渡赤水,登昆仑山,南望中国,非常得意。回到山下行宫,发现胸前一串挂珠丢了,急得要命。黄帝说:“俺那玩艺儿是命根儿,是道的象征,怎丢得呀!”当即召开御前会议,决定派人率领队伍搜昆仑山,找回“道”。
    黄帝吩咐大臣阿知,说:“你是知识分子,读五车书,通万国文。你领队去找吧。”
    阿知去了,没有找到。回来报告:“我用知识去找。
    百科全书翻遍,找不到那玩艺儿。”
    黄帝吩咐大臣离朱,说:“你是视力冠军,暗室察五色,百步观针眼。你去找吧。”
    离朱去了,没有找到。回来报告:“我用视力去找。
    遥视透视用遍,找不到那玩艺儿。”
    黄帝吩咐大臣叱吼,说:“你是辩论专家,能说会道。你去找。”
    叱吼去了,没有找到。回来报告:“我用辩论去找。
    逻辑术用了,推理法用了,嗓子喊哑了,还是找不到道的象征,那串挂珠。”
    黄帝莫可奈何,叫象罔来。象罔是隐身人,他的名字译成白话就是形象没有,谁也看不见他的尊容贵体。黄帝说:“只好派你去试试了。”
    象罔去,找到了。黄帝闻讯惊叹:“怪哉!有形找不到,无形找到了。”
    象罔说:“无找无,容易找。”
    四、治理迷的七幕戏
    尧帝在位时,拜许由为师,常常请教。隐士许由的老师是啮缺。隐士啮缺的老师是王倪。隐士王倪的老师是被衣,又名蒲衣先生,也是隐士。
    尧帝想让位给许由,许由说笑话推掉了,还反唇相讥呢。尧帝又打啮缺的主意,询问许由:“你的老师啮缺怎样?他的修养可以坐天下吧?我想拜托他的老师王倪从旁促成,行吗?”
    许由说:“你这是拿天下去冒险!我的老师啮缺,一聪二明三圣四智他都占全,谋略深远,办事果断,禀性非凡。他敢用人为的力量捆死天生的自然,就象马夫用(革酋)带勒紧马的臀部,所谓主观战胜客观,人定胜天。百姓触犯刑律,他只晓得严办,而不晓得他倡导的聪明圣智正是万恶之源。天下他来坐吗?他用人力否定天然,有好戏看。第一幕是自我中心,打倒对立面,大家围着他转。
    第二幕是鼓吹智能,智多好做官,士人急得火燃。第三幕是扩充官府,自己找麻烦,累得寝食不安。第四幕是改造世界,主观碰客观,碰得青鼻肿脸。第五幕是号令四方,全民总动员,大家手忙脚乱。第六幕是陷入困境。矛盾堆成山,应付各界请愿。第七幕是不幸逝世,天下又大乱,留下一个烂摊。天下他能坐吗?我很了解啮缺老师,确实禀性非凡,有凝聚力,有创造力,能做地方官,但是不能当国王。作为国王,面对天下,他的主观能动性大强了,是个典型的治理迷。治理走在前,动乱跟在后,因果关系啊!什么治?那是百姓的祸事。什么理?那是国王的仇敌。”
    五、华山老人批评尧帝
    尧帝游览华山,车到山麓的华家庄。庄主是一位仙风道骨的老头儿,前来恭候圣驾光临。
    尧帝下车。庄主拱手行礼,说:“晦,圣人!请允许老夫致祝词吧。”
    尧帝微笑点头。
    庄主唱:“一祝圣人遐寿。”
    尧帝皱眉说:“免了免了。”
    庄主又唱:“二祝圣人巨富。”
    尧帝摇头说:“罢了罢了。”
    庄主再唱:“三祝圣人多子多孙。”
    尧帝瞪眼说:“不要不要。”
    庄主说:“遐寿巨富,多子多孙,人人都盼望呀。独有你不想听,为什么?”
    尧帝说:“多子多孙多顾虑。富了事烦,不得清闲。
    高龄不死讨人嫌。这三点不利于个人道德的完善,所以不敢,不敢。”
    庄主说:“我以为你真的是圣人,原来我看错了。你只是普通的君子罢了,唉。听我说吧。老天爷生下了万民百姓,不论好好歹歹,总会给他一只饭碗。金碗铁碗泥碗,碗总是有的嘛。子孙有碗可端,谁叫你去顾虑。富了,就当财产不是你的,正好分给贫民,不就清闲了?真资格的圣人,想法和你的不一样。他好比鹌鹑不择居处,他好比雏鸟不择口粮。他出游,满天飞,不用官员迎来送往。
    社会生活正常,他居高位,也向大家携手共进,臻臻日上。社会生活失常,他便退休,保持个人道德高尚,晦迹韬光。人生百年厌倦了,他便抛弃无聊的皮囊,让灵魂解放,随风飘荡,搭乘白云,飞向天堂,啊,那真正的故乡。
    你怕的那三点,对他毫无损伤。什么高龄讨人嫌,对他说来,此话荒唐!”
    华家庄庄主说完便走。尧帝仿佛梦醒,急追上去,连说请问请问。庄主不回头,走着说:“请打道回府吧。”
    尧帝怅然若失,但见华山状似一朵红莲含苞开放,映照朝阳。
    六、以刑为纲,引起大乱
    伯成子高,姓伯成,名高,学道修德甚勤。从前尧帝在位,提拔贤士,伯成子高当了侯爷。后来尧退位,让给舜,伯成子高照当不误。再后来舜帝视察南方,死在苍梧,治水有功的禹即了帝位,便是夏朝开国之君。伯成子高心头明白,尧舜时代随着朴素的民风去了,文明时代跟着残酷的血与火来了,便打报告辞职。不待批准,他已回乡务农,躬耕南亩。
    夏禹王既然是靠治水起家的,所以要贯彻论功行赏的政策。封官赐爵,得看你的成绩表现,贤不贤在其次。
    不过,伯成子高这样的著名贤士,虽然无为无功,也得挽留在朝,免得舆论瞎说咱们功利主义。于是他老人家带着随员亲自去找伯成子高,真是求贤若渴。
    伯成子高正在耕田。夏禹王下田去,站在下风位置,自谦口臭,恭敬的说:“咱们的老前辈,尧爷在位时,封你当诸候。天下传给舜爷,你继续当诸侯。舜爷把天下传给我,我还来不及登门拜望,老前辈你哟怎么就撂开担子走了。好好的侯爷你不当,跑来耕田,是对我有意见吗?老前辈呀,咱们谈谈好吗?”
    伯成子高说:“从前尧爷在位,以德为纲。他不奖赏谁,百姓自然矢勤矢善。他不惩罚谁,百姓自然戒骄戒悍。现今你在位,以刑为纲。你动辄奖赏人,百姓仍然不仁不义。你动辄惩罚人,百姓仍然违法乱纪。以刑为纲,道德衰亡,动乱将会没完没了,是你带的头哟!呆在这里做什么?你快走吧,别打扰我的正经事。”
    伯成子高不理睬夏禹王,继续耕他的田,小心翼翼,不漏耕一寸地。
    七、从无到一到二到万
    最初有什么?有“无”。
    任何“有”最初都没有。
    最初还有什么?还有虚无。
    任何存在最初都还不存在。
    既然没有任何“有”,
    哪有代表“有”的名称呢。
    既然不存在任何存在,
    哪存在反映存在的概念呢。
    到后来有了“有”,
    这个“有”是宇宙。
    宇宙就是大一。
    宇宙只有一个,所以是大一;
    宇宙混饨一团,所以是大一;
    宇宙处处一样,所以是大一;
    宇宙未分大地,阴阳同一,所以是大一。
    这个一,内藏道,
    尚未醒,在睡觉。
    又到后来一分为二,道睡醒了,
    于是一团浑沌裂成高天厚地,
    于是阴阳矛盾促成元气变化,
    于是造成生物,一种到万种。
    是道造成万物,
    万物便有所得。
    得什么?得道。
    万物都有所得,
    也就都具有自己的德。这是德。
    万物成形以前,
    早在胚芽期间,
    便已禀受天命,
    从不间断的支配一生。这是命。
    阴阳矛盾,造成生命,
    生命成长,各具形体。这是形。
    万物形体以内,都藏有自己的灵性。
    灵性随物种而不相同,
    各自坚守独特的规矩。这是性。
    修养自己的灵性,
    对照自身的德行。
    要使德行完善,
    洗净人伪的污染,
    还我无为的童心。
    心中无为,没有妄想,自然空寂。
    心中空寂,没有成见,自然博大。
    人有博大的胸怀,
    言谈乃符合无心的鸟鸣,
    行为乃符合无为的大道。
    这种符合,丝丝入扣。
    严守愚拙,不露智慧,
    严守晦暗,不闪光芒。
    所谓玄德,顺乎天道,这就是了。
    八、一技之长捆死自己
    逻辑大师公孙龙的一位门徒,自称圣人,来找孔子辩论,说要捍卫他老师的坚白论。坚白论的核心命题是一块石英石可以分析为一块坚,一块白,一块石。他很雄辩的把孔子的论点一一驳倒了。还逼问:“谁是真圣人,你?我?”
    事后,孔子烦闷,特来请教老聃。
    孔子说:“有两位先生讨论坚白论,他们的主义简直风马牛。这个说行的,那个说不行。这个说是的,那个说不是。雄辩的那个说,坚白绝对可以分析开来,此理不阐自明,好比日月经天,抬头就能望见。弱辩的这个说不赢。请你回答我,雄辩的那个该是圣人吧?”
    老聃说:“你说的那个倒很象衙门里供职的小吏,工作劳累,心情紧迫,他那一技之长恰似一条绳子,把自己捆绑在办公桌,想调调不走,想辞辞不掉,死了才给松绑。坚白论就是捆他的绳子,死了才得解脱。狗能防盗被拘留,捆在门口眼含愁,悲哉不自由。山中猿猴能腾跳,一条铁链颈上套,进城逗人笑。孔丘啊,有些话你显然从未听过,也从未讲过,我来告诉你吧。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有脑袋有脚板,就是不长心肝又缺耳朵。
    你同他们讲理,他们无耳可听龋你同他们讲道,他们无心可开窍。看得见的是人形,看不见的是天道。集形与道于一身的,他门中间一个也没有。他们与道无缘嘛。
    他们活动了,结果停止了。他们死亡了,结果新生了。他们作废了,结果再起了。这些结果全是他们想不到的。努力求治治不好,是人为。无为而治治好了,是天道。忘掉人为,忘掉天道,也就是说,忘掉人事,忘掉天理,你能这样,便能忘掉你自身了。所谓吾丧我,亦即如此。连自身的存在都坐忘了,你便冥合天道了。”
    九、如果君臣都在表演
    鲁国动荡不安,国王急于求贤,召见隐士蒋闾免,说:“请先生赐教。”蒋闾免推辞。国王纠缠不放,再三请教。
    蒋闾免看见国王有诚意,便大胆鸣放说:“你自己不要奢侈,对下属不要傲慢,带头实行恭俭吧。干部路线方面,那些在公无私的忠臣,你得提拔他们,可别再任人唯亲啦。以上两点落实了,百姓谁敢说二话。”说完了又觉得不太妥当,却又想不起哪句不妥当。国王再三道谢,还说以后要请他出山来,共济时艰,振兴鲁国。
    蒋闾免从王官回家后,拜访隐士季彻,告诉此事,并复述了自己讲过的每句话。
    蒋闾免问:“妥当吗,那些话?”
    季彻笑弯了腰,说:“先生那些说教,拿去匡正国王,好比螳臂挡车,顶个屁用!他若听过了你的话,岂不睁眼跳崖。什么带头实行恭俭?你是教他示范表演罢了。什么提拔大公无私的忠臣?他修建了那么多的办公大楼,想升官的正好表忠心,演无私。削尖脑袋想钻大楼的家伙是那样多哟,君臣都做假了,鲁国能安定吗?”
    蒋闾免惊呆了,说:“免的见识浅薄,听到先生的话,更茫然啦,倒希望你谈个谱谱。”
    季彻说:“大圣人坐天下,推动民心向善,是让百姓建设精神文明,改变歪风陋俗;是让百姓泯灭残暴意识,树立对自己负责的观念。做这一切,绝非官方一抓到底,而是有赖民间好自为之,就像人的天性自然流露,自己都说不出为什么会这样。做到了这一切,大圣人便超过尧爷舜爷,何至于拜尧舜为大哥,颟顸的贬自己为老弟呢。他同尧舜平起平坐,可以心安理得,毫无愧意。”
    十、老农批判机械化
    子贡是孔子早期的学生,毕业后经商,成了大富翁。
    他资助孔子办学,也到校讲讲课。有一次他带着几个学生自费旅游,从山东的鲁国起程,到山西的晋国,再到南方的楚国。观山玩水之外,沿途演说,宣传儒家,顺便摸摸商业行情。游了楚国,北返晋国路上,渡汉水,憩北岸的汉阴城外,路旁大树卞,见老大爷正在灌菜园,累得喘气。
    子贡自言自语:“太落后了!太落后了!”
    原来这老大爷在水井旁挖掘一条露天隧道,沿着斜面向下走去,直到井内。盛满一瓮水,他抱在胸前,从隧道底下斜登上地面,灌饮菜蔬。瞧他〔石乞〕〔石乞〕勤劳,用力多而功效少,子贡满怀怜悯,直皱眉头。
    老大爷抱着水瓮上上下下,忙个不停。”
    子贡走到隧道出口,向井下说:“老大爷呀,你这样未免太辛苦了。现今有提水的机械装置,一天灌溉百畦,用力少,功效多。老人家你不想改革一下吗?”
    老大爷井下抬头望子贡,问:“什么样的?”
    子贡说:“井旁树立两柱。柱顶凿眼,逗置横梁。梁悬横杆,一头轻,一头重。轻的这头系长绳吊水桶,投下去,抽上来,利用杠杆原理提水,用瓢舀汤似的,又轻又快。这就是桔槔嘛。”
    老大爷冷笑了,愤愤说:“客官,我记得我老师的教导:使用机巧之器,必然会在行为方面做出趁机弄巧之事;多做趁机弄巧之事,必然会在意识方面萌生投机取巧之心。老夫修道养德,投机取巧之心在胸中扎下根,纯洁的德生就会破坏了;纯洁的德性一旦破坏,寂静的灵魂就会动荡了;寂静的灵魂常常动荡,玄妙的大道就会离弃了。你讲的那玩艺儿,我不是做不来,而是觉得可耻,不愿意去做啊!”
    子贡暗自惭愧,哑口无言,低头察看水井。
    双方僵持片刻,老大爷问:“客官是哪一界的人士?”
    子贡小声说:“孔丘的门徒。”
    老大爷笑着说:“就是那帮人么?晓得了,晓得了。
    你也是他们那一帮的么?他们个个博学,争当圣人,却又互通声气,发言像喊号子,这一群唱嗨嗨,那一群唱嗬嗬,彼此帮腔,大合唱压众人,很团结哪!可又各自哀弦独奏,骂天下皆昏昏,唯他一人清醒,用这副腔调打响知名度。你说说,是不是这样的?你若脱胎换骨,忘掉你旧有的灵魂,抛开你现存的躯壳,离道也就不远了。
    你们爱高谈怎样治天下,是吧?你连自身都未治好,一肚子的投机取巧,还有空闲治天下吗。你快快赶路去,别在这里耽误我的正事了!”
    子贡从菜园退回到路旁大树下,招呼学生们继续赶路。老大爷的那番谈话促他猛省,使他自卑自鄙,昂不起头。这样闷闷恹恹,走完三十里路,天晚投宿了,脸色才好转。
    一个学生问:“那个灌菜园的老大爷从前是干啥的哟?老师见了他,怎么低头不说话,脸色都变了,整天不自在哟?”
    子贡说:“我一直以为你们的老老师,我的老师,乃天下修道养德的第一人,不晓得还有另外的人埃你们的老老师曾经说,不论什么事,可做才做;不论怎样做,成功便好。又说,做成一事可以走多种道,只有那用力少而功效多的道才符合圣人之道。现在我明白,老师说错了。我从那位灌菜园的老先生身上看见,得道的人德性圆满,德性圆满的人行为完善,行为完善的人灵魂健全,灵魂健全的人所走的道符合圣人之道。检验圣人之道的标准应该是灵魂健全,不应该是功利。得道的人为自己选择了平民的生活方式,不象咱们峨冠博带,高人一梯;得道的人随遇而喜,无所固执,不象咱们奔走国际,演说宣传,还摸商业信息。得道的人精神境界辽阔,德性纯,灵魂美,非功利,不取巧,不投机,不象咱们求名兼求利,动辄讲效益。得道的人,例如那位灌菜园的老先生吧,不是自己的志趣,纵有好处,他也不去;不合自己的理想,纵有功效,他也不龋他那样的人呀,你率领普天下的人给他以赞誉,赞得合乎实际,他也傲然不在意;你发动普天下的人给他以骂詈,骂得不合实际,他也爽然不答理。对他而言,社会的赞誉啦社会的骂詈啦固无益,亦无弊,不值一提。所谓德性圆满的人,就是象他这样的。”
    又有学生间:“咱们该是什么人?”
    子贡说,“咱们这些人哟,风下小草,波上轻萍,一生不得安稳,摇罢浮沉,都随命运。我来取个名吧,风波之民。”
    后来回到鲁国,子贡向孔校长报告旅游见闻,谈到汉阴城外抱瓮老人拒用桔槔一事。孔子不以为然,说:“远古至德之世,十二氏族之外,有个浑沌氏族,据说倾向保守。那个抱瓮老人修学浑沌氏族之术,所以尚古养德。尚古不错,可是非今就错了。他是知一不知二埃养德不错,可是弃技就错了。他是治内不治外埃那些养纯洁的德,修无为的道,回归朴素,以性命为主体,保持灵魂寂静的隐士,往往混迹红尘,下次还会遇见,有什么好让你一再吃惊的呀?至于浑沌氏族之术到底如何,我和你一样的隔行如隔山哟,怎么弄得清楚。”
    十一、圣人·德人·神人
    淳茫先生是大雾的化身。远望他,浓浓的,故名谆;近察他,空空的,故名茫。他从西陆的旷野飘向东海的大壑,到海滨遇见了宛风先生。宛风是龙卷风的化身。他的身躯如羚羊的扭角,弯弯的盘旋着拔地而起,故名宛。
    宛风游荡东海,偶尔登上西陆,沿路惹祸。百姓怕他。他也喜欢百姓,笑他们是“横目人”。
    宛风问:“你要去哪里?”
    谆茫说:“去大壑。”
    宛风问:“去做啥?”
    谆茫说:“玄妙的大壑哟,潮汐灌,灌不满,壑底漏,漏不空。我要去皈依呀。”
    宛风说:“先生对横目人不感兴趣了吧?听说有圣人在他们那里推行圣治。圣治是啥?”
    谆茫说:“怎么你也问起圣治来了?设官行令要妥当。
    提拔贤士用能人。了解百姓真实情况,按照他们的意向办事。措施啦号召啦都要他们自己去实行,不要强迫他们。这样;天下就归顺了。一旦国有大事,上峰只要招招手,挥挥指,全国就动员起来了。这便是圣治。”
    宛风说:“听说那里出了德人。德人是啥?”
    谆茫说:“修道养德境界很高的人,清静不游想,行动不谋虑。任你是是非非善善恶恶,他都不介意,乐与众人均沾利益,愿随国民同臻富裕。偶尔道心妙悟,他怅然,好象小孩念母。想起还在红尘,他茫然,好象孤客迷途。银钱不乱花,自然有节余,不关心财务。饮食不考究,自然能够足,不过问炊厨。这便是德人的模样。”
    宛风说:“还想听听神人。”
    谆茫说,“神仙在天上,肉身已消亡,化成一片光。
    明亮亮,空荡荡,这样的生存状态便是所谓照旷。活得尽性尽情,到哪里,都舒畅。有时飞翔天空,有时飘行地上。在他眼里,人间一切事情,历史兴衰,个人爱恨,完全是虚影。在他眼里,世上一切生命,胎生卵生,湿生化生,终久要归根。根就是道。万物一道,彼此混同,互相冥合,再也分不清,这样的综合体便是所谓混冥。”
    十二、天下乱了好夺权
    商朝大暴君纣王的未年,姓姬名发的那小子,亦即后来的周武王,率兵伐纣王,在孟津宣誓,北渡黄河,直奔牧野,一场大战,解放了商朝的首都朝歌,夺得天下。
    朝歌围城之战,惨不忍睹。此事距今千年,在下庄周哪能躬逢其盛。不过当时确有两位先生,一姓门名无鬼,一姓赤张名满稽,在城墙外观战。二人目睹仁义大军杀红了眼,涉血潦以追敌,爬尸丘以登城,万分恐怖。
    赤张满稽,跌脚不已,低声喊:“爸哟!爸哟!妈哟!
    妈哟!”门无鬼不叫喊,只落泪。二人后来各自归隐田园,自耕而食,常常碰头话旧。
    赤张满稽说:“舜爷接管尧爷的天下,那时候不兴这样杀。论到德,姬发远不及舜爷哟!所以才有这样恐怖的惨祸呀!”
    门无鬼说:“姬发固然不是东西,舜爷也不见得有多好。他是在哪种情况接替了尧爷的?是在天下太平时接的班,还是趁天下动乱时夺的权?尧爷晚年想让儿子继位,天下不是已乱了吗?”
    赤张满稽不答,说要回去想想。回去后又结交二三道友,纵谈古今,观点遂大变了。他后来与门无鬼碰头时,高兴的说:“上次你问得好。现在我明白了。尧爷晚年,如果天下真的太平,大家都很满意,做大臣的舜爷纵然工于心计,也无空子可钻啊,哪能夺得天下呢。他同当今圣上相比,手段不同而已,一个利用舆论搞礼让,一个率领军队搞革命,同样趁乱夺权,同样缺德。舜爷行医,专治獭疮。是你身上长了疥虫,痒得要命去求他的。你是瘌痢秃头,他给你戴假发,天下瘌了秃了,他的营业就兴旺了。慈父卧病,孝子侍候汤药,假装愁眉苦脸。多事!平时尽心侍侯,让老人家不病,岂不好些。
    天下弄乱了,圣人去接管,应该感到羞愧,如果他真的是圣人。”
    我又要侈谈至德之世了。至德之世,亦即远古的大酋长时代,不必看重贤官,不必使用能吏,天下自治。酋长是一棵大树,高枝在上。百姓是一群野鹿,游玩在下。
    相亲相爱,不谈论这是仁。心术端正,不标榜这是义。待人厚道,不表白这是忠。做事可靠,不吹嘘这是信。自发互助,不认为这是赐。所以他们走了长途而不载入史册,做了大事而不拿去宣传,所以我们说他们蒙昧,笑他们野蛮。
    十三、文吹吹,艺拍拍
    当今社会,从官方到民间,赏识忠臣孝子,已成为世俗了。我想忠臣孝子起码是正派人,不能吹吹拍拍,是吧?孝子不能吹拍双亲,忠臣不能吹拍君主。为人子的,为人臣的,不吹不拍,便是好样的。双亲吩咐,不论对否,你都说对;双亲做事,不管好否,你都叫好。世俗会认为你很不象样。君主命令,不论对否,你都唱喏;君主行动,不管好否,你都颂圣。世俗会认为你很不象样。
    总之,为人臣的,为人子的,吹了拍了便很不象样了。做出这个结论所根据的原则是否普遍运用了呢?
    世俗认为是的,不论是不是,你都点头;世俗认为善的,不管善不善,你都鼓掌。放心吧,谁也不会耻笑。
    你是吹吹拍拍之徒。这就怪了。在他们心目中,世俗具有崇高的尊严,胜过双亲与君主吗?他们不是常常宣传父最严而君最尊吗?
    谁笑鄙人吹拍有术,我会当场发怒。你呢,吹拍双亲,吹拍君主,还要吹拍世俗,吹吹拍拍过一生,颇不寂寞。但你,吹得有文采,拍得很艺术。文吹艺拍深受群众拥护,所以你能升官致富,始终没有人审查你吹拍犯罪,将你逮捕。相反,大家看你演出,峨冠长袍,搽胭抹粉,挤眉弄目,逗乐当代,媚态可掬。你从来不承认自己一贯阿谀,还声明自己绝不是吹吹拍拍之徒。你和他们同台,歌同腔,舞同步,还有脸闹特殊,说自己是仙鹤,别人是家鸡和野骛。透顶的愚昧!难得的糊涂!
    察觉自己愚昧的还不太愚昧,晓得自己糊涂的还不太糊涂。太愚昧的,太糊涂的,至死不悟。三个旅伴,一个迷路,也能走到目的地,因为迷路的是少数。如果两个迷路,就要枉受跋涉之苦,走不到目的地了,因为糊涂虫占了大多数。当今天下爬满了糊涂虫,我虽然在这里摇旗带路,怎奈他们看不见啊,于事无补。可悲的现实,可悲的孤独。听窗外,漆园秋风摇万木,此情向谁诉!
    我向世俗诉吗?俗耳听不进古乐。鄙俚恶俗的小调《折杨柳》《花儿开》一唱,他们就舒心的哈哈笑了。我的高论,他们听了,左耳进,右耳出,不挂在心上。真话不能出线,鄙话夺得冠军。他们分不清真话与鄙话,分不清铜钟与瓦钵,当然走不到目的地了。我重复说一遍,当今天下爬满了糊涂虫,我虽然在这里摇旗带路,他们怎么能跟随我走呀!明明晓得糊涂虫们不跟我走,我还站在这里坚持摇旗,可见天下又增加一条糊涂虫。最好还是撒手不管,不管就不管,谁去自讨麻烦!
    某先生患瘌痢秃了头,形象难看极了,令人作呕。他也晓得自己丑恶,所以家中不设镜子。自从太太身孕有喜后,他日日忧心忡忡,若大祸之临门。一日半夜,他被吵醒。女佣报喜:“太太生了男娃!”他急忙去产室,叫快快点灯来。灯来了,他擎着,手发抖,照婴儿。不照小雀雀,专照小头颅。看见满头黑发,乃仰天哈哈笑,欢呼:“不象我!不象我!幸好不象我!”
    我寄希望于遥远的未来。但愿我们的后代不是糊涂虫,不像我们。
    十四、害人的五条渠道
    高山紫檀,树龄百年,被人砍倒,锯成两段。一段截成若干短块,周围削圆,中间镂空,做成一套祭杯。杯上雕刻图案,黄金镶,翠玉嵌,石青填了栀黄染,美丽的斑斓,富贵的庄严,供奉在宗庙的神案。另一段被遗弃,滚落山涧。涧水浸,悄悄的朽烂。同是紫檀,命运两般,世人感叹。何必感叹,我看两般其实是一般,同样丧失了树木的天性,同样违反自然。
    暴君夏桀,贼王盗跖,恶的大恶;孝子曾参,忠臣史鱼,善的大善。事迹表现完全相反,其实完全相同,他们都丧失了人的天性,都违反自然。人类是活生生的紫檀!
    人类天性的丧失,通过五条渠道。
    一是五色,青黄红白黑,炫迷眼睛,使人失去明察,损害灵视。
    二是五音,宫商角徽羽,烦嚣耳道,使人失去聪闻,损害灵听。
    三是五臭,膻('羊’旁)熏香腥腐,侵袭鼻孔,使人失去畅通,损害灵颡。
    四是五味,酸棘甜苦咸,弄脏口腔,使人失去敏辨,损害灵舌。
    五是社会上的是非得失,扰乱思心,使人失去静穆,损害灵魂。
    五条渠道害人不浅。但是杨子墨子这对冤家说那些都是得,不是害。他们互相争出风头,这个叫嚷我得你失,那个呐喊你失我得,都想压倒对方,推销自己的主义。他们的那些得,明明是害,不是我所说的人类的正得,亦即正德。正德符合人类的天性,怎会使天性丧失呢?如果你得了,反而受困了,这算是得吗?如果算是得,鸟被关入笼,也该算是得。你心中塞满了社会上的是非得失,以及色彩啦音响啦。你头上紧箍着皮帽,帽顶斜插羽毛。你身上紧套着官袍,袍的下摆触地。你腰上紧束着牛皮革带,带上悬盒,盒插朝版。你的心被五害塞满了,等于灵魂关入监狱。你的身被箍紧被套紧被束紧,等于肉体五花大绑。身心皆受困了,你还作高瞻远瞩状,傲然宣称:“我得啦!我得啦!”
    这时候大街上有一名被捕的案犯,双臂反缚,十指串捆。他认为你说得很对,应该向你学习,所以跟着喊:“我也得啦!我也得啦!”
    这时候,动物园虎豹齐吼:“我们也得啦!”
    流沙河
    达生
    脚都忘了,还怕穿小鞋吗?
    一、养生保命,闲事少管
    你若弄通了生命原理,便不会做那些对生命无益的事情了。你若看透了命运本质,便不会做那些对命运无补的事情了。是的。人要保养身体,就得吃饭穿衣,物质第一。你说得对。我怎敢反对你的唯物论。不过确实有不少人,吃好穿新,物质条件宽裕,仍然保不住身,养不好体。
    对此,你将作何解释?是的。人要享有生命,就得注重健康,身体第一。你说得对。我怎敢反对你的保健学。不过确实有不少人,身体未垮,命先丢了。对此,你又作何解释?
    物质既保不了身体,身体也保不了生命。昔年生命来时,我们推都推不开;他年生命去时,我们拉都拉不回。
    生命来去,由不得我们埃世人竟然相信,只要努力保养身体,必能长期享受生命,真够可悲的了。保养身体既然不足以享有生命,那些无益无补的事情还值得我们去做吗?明知值不得去做,而又不得不去做,那你只好承认自己是命定要徒劳的了。
    你若想跳出命定的徒劳,最好超脱现实。超脱现实,便不会被俗务缠身了。俗务不缠身,心态便正常了,守静了。心态正常,守静,人便与大自然同步共进,距得道不远了。放弃自己的事业,值得吗?忘却自己的生命,值得吗?事业放弃了,身体不劳累,值得。生命忘却了,精神不亏损,值得。身体保全,精神充实,方能做到天人合一,亦即人与大自然的谐和。万物的父母啊,阴阳二气。二气交合,给生命以形体。二气离异,生命结束,形体分解为有机分子,另一生命又将开始。身体不被累坏,精神不受损失,方能与道保持一致。你的身体保养再好,终久难免一死。唯有你的原质,那些有机分子,永不消逝,投入生物大循环,千秋万世。这是你为自然作贡献的一种方式。
    二、列子请教水火仙术
    先师列御寇先生,亦即列子,修得风仙之术,不用器械,乘风飞翔。一日,从郑国向西飞到函谷关,拜访关尹。关尹者,函谷关司令也,乃官职,非姓名。这位关尹先生姓名失传,只知道他是老聃的道友,具特异功能。列子想学习水仙之术和火仙之术,特来请教关尹。
    列子说:“道德完备,是为至人,潜水水不窒息,入火火不烧身,独立百尺高竿顶,泰然不惊。请问这是什么特异功能?”
    关尹说:“谨守纯气罢了。这种功能不涉及修练者才智的高低、技巧的生熟、决心的大小,所以不是学得会的。坐下来吧,我告诉你。都具有自己的面貌、形体、语声、肤色,都同样是人呀,为什么一些人与另一些人差距甚大?都是凡人呀,为什么他是至人?凭什么至?显然还有某种东西,那就是品质,比貌体声色更优先罢了。貌体声色浮在表层,有形。品质沉在内层,无形。不但无形,而且稳定不变。坏品质变不好,好品质变不坏。至人优秀品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水啦火啦这类外物岂能阻挡他!
    恪守本份,约束自身,他不淫不滥。皈依大道,消溶小我,他无始无终。委随造化,参与循环,他不离不弃。净化自己天性,培养自己元气,印证自己心得,把这些都输入自己的优秀品质。象他这样的至人,正德完善,无懈可击,灵魂凝聚,无隙可乘,水火这类外物要侵犯他也无从攻入呀。”
    关尹又说:“醉鬼乘车,滚落在地,哪怕受了伤,也跌不死的。他的骨架与人相同,而犯险的后果与人相异,就是因为他当时的灵魂正处在凝聚状态。伏在车上他不晓得,滚下车了也不晓得。他心头不存在对死亡的恐惧,所以不怕摔撞,屏障与外物冲突。醉鬼仅凭酒德完善,也能保住一条命呢,何况至人凭着正德完善,岂有畏犯险之理!他消溶小我在大道里,外物伤害不了他。”
    关尹又说:“圣人治国,奉行无为主义,不用计谋,总是顺其自然而治理之,不存心要怎样。侠士被对手用宝剑砍伤,他要报仇,自会去找仇人算帐,不会找仇人的宝剑算帐,因为宝剑是无心的。心胸狭隘的小器鬼被屋上的飘瓦打伤,也不会仇恨那一片瓦,因为瓦也是无心的。如果侠士非把宝剑砸成破铜烂铁不可,如果小器鬼非把瓦片捶成碎渣不可,天下岂不大乱也哉。圣人也是无心的,所以外物不伤害他。圣人在上,普遍推行无为主义,天下就不再有战乱与酷刑了。”
    关尹最后说:“不要开发社会性的功能,而要开发自然性的功能。人的自然功能发展,福利将会增长。人的社会功能发展,祸害将会滋生。倾心于大自然,但也适当照顾社会。人人都待这种态度,天真就要恢复了,人伪就要消除了。”
    三、老人粘蝉,手到擒来
    孔子应聘,率随员来楚国。时当炎夏,火伞高张,旅途小憩于一片乔木林,蝉声盈耳。孔子坐在林间,看见一位驼背老人走来,一手提竹篮,一手持竹竿,竿头涂着粘胶,正在粘蝉。驼背老人在树下看准了树梢的鸣蝉,举竿粘捕,就象随手拾物那样容易。捕得的蝉都关在竹篮内,明晨用油煎得又香又脆,拌以椒盐,要送到城里去卖的。
    看得出来他操此业已多年了。
    孔子说:“你手艺真巧哟。有道吗?”
    老人说:“我有道呢。年年五六月间,蝉季到了,我每天练习竿顶累小球。这类杂技,先生该看过吧。如果这天只累二球仍然不掉,我出门去粘蝉,有失手,不多。如果累了三球不掉,把握就更大了,十蝉九捕。如果累到五球仍然不掉,例如今天,那我保证十蝉十捕,就象随手拾物那样容易。我操作时,站在树下不动,身体好像木桩,举竿伸臂好像老树枯枝。世界虽大,万物虽多,通通与我无缘。人只注意蝉翼,蝉翼便是一切。我在左顾右盼,也不东猜西想,便是江山也换不了我的蝉翼。你说,我能不手到擒来吗!”
    驼背老人继续粘蝉去了。孔子回头对随员说:“心思专一出神功。唔,说的是驼背老人吧。”
    四、想赢金条,射手昏晕
    孔子后来又对颜回谈起老人粘蝉一事。颜回联想起另一旧事。那是几年前了,颜回出差宋国,乘船横渡觞深渊,一个角杯似的深湖。记得那天天气恶劣,刮着大风。颜回见那船夫稳操船舵,不怕风恶浪险,若有神功,便问:“驾船容易学吗?”船夫回答:“容易。游泳高手一学便会。如果特长潜泳,不学也会,哪怕他连船的样子都未见过。”颜回追问:“为什么呢?”船夫笑而不答。
    颜回旧事重提,问孔子:“船夫说什么一学便会啦不学也会啦,是真话吗?”
    孔子说:“你未免太迟钝,难怪船夫笑你。游泳高手一学便会,那是因为他已经不把水放在心上了。至于潜泳能人,哪怕从未见过船的样子,不学也会,那是因为他不但心上无水,眼前也无水了。百丈深湖在他看来不过是上坡路罢了。船沉到湖底算什么,车退到坡下罢了,毫无危险可言。眼前各式各样的沉啦退啦闹喧天了,他都不当成一回事,有什么可急的!你去看看射靶赌博,就会明白。
    第一局赢瓦罐,射手不慌不忙,一发便中。第二局赢银扣,射手满脸紧张,连发不中。第三局赢金条,弓弦尚未拉开,射手便昏晕了。同一射手,同一巧技,一旦心有贪爱,便会看重外物,患得患失。人若看重外物,内心就变蠢了。”
    五、两位失败的养生者
    周威公是周朝的开国元勋周公的后裔,姓姬名灶,想学养生之术,乃召见田开之,说:“听说有个保健学家姓祝名肾,和你有交情。告诉我,有关养生问题,他讲过些什么。”
    田开之说:“开之拜在祝老师门下,打扫庭院罢了,还能听些什么。”
    周威公说:“田先生别谦让。我想听听。”
    田开之说:“记得祝老师讲过,善于养生的人要像牧童那样,摇鞭督促掉队的羊。”
    周威公说:“什么意思?”
    田开之说:“为了齐头并进嘛。鲁国有个隐士单豹,家贫,住岸洞,喝生水,还要讲谦让,不去急福利。单豹注重养生,满七十了,不出老相,脸色如婴儿的嫩红。劝他下山居住,生活条件好些,可他不听。一日山沟汲水,被饿虎咬死,吃了。又有一个显士张毅,日子过得满好,整天忙于交际。走在街上,见人必打招呼,热烈拜舞致敬,不管那是达官贵人还是马夫贱奴。劝他不要太累,他说广泛联系群众对养生有好处。一日奔赴宴会九家,还有一家没有走到。内心焦急如焚,血热上冲脑顶,一病呜呼,只活了四十岁。隐士单豹养生,只顾心安,不顾身安,结局是虎咬身。显士张毅养生,只顾身安,不顾心安,结局是热病攻心。这两位失败的养生者都不肯鞭督掉队的羊哟。”
    孔子也谈养身之术。他说:“人倒霉,不要再谦让。
    人走红,不要再曝光。最好不霉不红,扎寨防守正中央,稳稳当当。谁人完全做到了,生命久久长。当今乱世,人人伯出远门。听说某乡强盗劫杀过客,尽管百分之九十的过客平安无事,大家仍怕,父子兄弟互相告诫,总得成群结队提刀执矛才敢路过那里。如此小心预防,何等明智哟。其实最可怕的强盗不在路上,而在男女纵欲的床上,而在饮食不节的桌上。偏偏大家视而不见,见而不防,一代又一代的犯错误哟!”
    六、庙祝劝猪光荣牺牲
    年年春分,周朝天子要去宗庙祭祖,仪式可隆重啦。
    春分前一百日,一位庙祝,也就是宗庙的司仪员,身穿黑色礼服,手捧笏版,代表官方视察猪圈,看那些挑选出来准备催肥作祭品的猪仔是否合格。这是官样文章,必要的走过常庙祝走完过场,忽动侧隐之心,觉得这些短命畜牲太可怜了。但他立刻警告自己:“别犯猪道主义错误!”随即克服消极情绪,振奋精神,给猪仔做思想工作,敞开喉咙宣布:“本人!在此!代表当今天子!看望各位!预祝你们,百日之后,光荣牺牲!你们何必,贪生怕死?我要用,精饲料,款待你门,整整,三个月呀!不仅此也,为了配合你们,届时,我将,十天不睡女人!三天不吃肉荤!这样总,对得起,你们啦!还有,请允许我,预先通知各位,一个,特大喜讯!你们光荣之后,肩部,臀部,要分别放入,彩绘的祭器!还要,铺垫白茅!如此,高规格,的待遇,我想,各位一定,非常满意,是不是呢?好了,谢谢大家!”
    庙祝讲演完毕,出于职业习惯,又设想自己如果是猪仔该怎样致答词,想来想去,真是遗憾,答词只有一句:“不如留在猪圈吃糠!”
    庙祝徒步回家。街上奔驰轩车,坐的皆是戴官冕的贵人。庙祝看了,很是羡慕。又见一辆彩车,载着一具壮棺,后面跟随送葬队伍,还有仪仗队奏哀乐。庙祝长叹一声,心想:“活着坐轩车,戴官冕,死了睡壮棺,乘彩车,杀头都值得了。”
    自己是猪,甘心放弃祭器和白茅,宁肯保命。
    自己是人,决心争取轩冕和棺车,宁肯丢命。
    在养生观方面,这里存在着两重价值标准。
    庙祝也不想想:猪与人比,谁更智慧?
    七、说破了的鬼不会害人
    齐国桓公,周朝天子下面的五霸之首,威名远播。人人怕他,鬼不怕他。一日,桓公郊外打猎,管仲为他驾驶猎车。车过丛林,桓公瞥见密林阴暗处有一鬼,急命停车,桓公拍管仲手,问:“二伯伯,你快看,那是啥?”
    管仲说:“臣啥也没看见。”
    桓公吩咐回城,不再说一句话。回宫后,得了痴呆症,几天不坐朝。宫廷医生有复姓皇子名告敖的诊断说:“老爷自找病害,鬼哪敢害老爷。一般而言,怒气郁结在胸,散发一空,便会感到虚弱无力。如果上冲,沉不住气,便会暴躁。如果下沉,提不起气,便会健忘。怕的是不上不下气攻心,就要害病了。”
    桓公不听空话,只问:“有没有鬼?”
    医生说:“有。阴沟有鬼,名履。炉灶有鬼,名髻。
    门背后垃圾堆有鬼,躲藏不出,名雷霆。院墙东北角落有鬼,跳来跳去,名倍阿蛙龙。院墙西北角落有鬼,躲藏不出,名佚阳。水中有鬼,名罔象。丘陵有鬼,名萃。山有鬼,名夔。旷野有鬼,名彷徨。丛林有鬼,名委蛇。
    桓公打断医生的话,说:“停停吧。请问委蛇什么形状。”
    医生说:“委蛇形状如蟒,粗若轮毂,长若车辕,紫衣红帽。这鬼家伙怕听轰轰隆隆的雷声,或是车声。听见轰轰隆隆隆,便直起身来,双手掩耳。委蛇是隐形的,常人俗眼休想看见。谁若有幸看见委蛇,谁当国际霸王。”
    桓公开心畅笑,说:“我看见的就是这个!”于是翻身下床,穿衣戴帽,谦恭下士,赐医生坐下谈。不到天黑,痴呆症状完全消失,五霸之首又神彩奕奕了。
    八、鸡有正德,天下无敌
    斗鸡教练员纪省子为周宣王培训一只斗鸡。
    过了十日,周宣王问:“鸡行了吧?”纪省子答:“不行。雄赳赳气昂昂,到处挑战。”
    又过十日,第二次问。答:“不行。虽然不挑战了,但是仍然应战。”
    再过十日,第三次问。答:“不行。虽然不应战了,但是眼射凶光,胸怀斗志。”
    再再十日,第四次问。答:“差不多了。听到其他鸡叫,不见任何反应。看来好象一只木鸡,正德完善了。站在斗鸡台上,神闲气定。敌鸡不敢上前挑战,都临阵脱逃了。”
    九、守常,随性,顺命
    孔子远游晋国,观看壶口瀑布。黄河北来,仿佛从天而降,二百尺的飞挂水,四十里的雪浪花,何等壮观。落差这样大的激流,鳄类鳖类鱼类都不敢来游埃孔子发现有一男子正在波上挣扎,还以为是处境艰难投河自尽的呢,吩咐随员沿河追赶,设法拯救。随员追赶了数百步,见那男子不慌不忙游到浅滩,安然出水,披一头长发,在堤下缓步唱歌,潇洒之至。
    孔子好奇,去访问那男子。
    孔子说:“我道是见鬼啦,哈哈,待我仔细瞧瞧你。
    不错,不错,是人,活生生的人哟!这么看来,你刚才并非在挣扎,而是在踩假水。请问,踩假水有什么诀窍吗?
    "
    男子说:“不。我没有诀窍,守常出生,随性长大,顺命成人,这便是我。我在水中,同漩水一起沉下去,同涌水一起浮上来,遵从流水规律,决不自作主张。我就是这样踩假水的哟。”
    孔子说:“你所说的守常出生,随性长大,顺命成人,是什么意思?”
    男子说:“生在山区我爱山,守常嘛。长在水涯我爱水,随性嘛。我不晓得为什么会这样就变成这样了,顺命嘛。”
    十、物我天性互相投合
    鲁国有名的细木工匠,名庆,为宫廷乐团做了一具悬架,悬挂乐钟用的。样式新奇,雕刻精美,见者赞不绝口,说是鬼斧神工。国王鉴赏之后,问庆:“做得这样好,有什么技术秘密吧?”
    庆答:“臣是手艺人,哪谈得上什么技术秘密埃老爷要说有,也有一点点。俺做悬架以前,不敢和老婆同床,怕损耗精气,硬是斋戒了,把心静下来,斋戒三天,不再想讨赏啦。五天,不再担忧手艺瘟了挨骂,不再盼望手艺巧了有脸。七天,俺只有魂还在,手脚身子都忘得一干二净啦。这时候哟,老爷可别责怪,就连朝廷也不放在心头,俺一心扑在构思上,不受任何打扰。到这一步,俺才提斧进山,一棵一棵的观察紫檀树的天性,找出那些尺码和木质最合理想的。树材选定了,心头有一具完工的悬架,闭眼就能看得一清二楚,然后才动手做。这中间若是遇到了麻烦,我就决不动手做了。我这人哪,有自己的天性。紫檀树呢,也有自己的天性。选材便是两个天性互相投合嘛。这具悬架受到称赞,说有神工似的,原因就在这里吗。”
    十一、鼓掌表扬毁了车夫
    鲁国有名的马车夫,复姓东野,名稷,为国王表演驾驶。第一个节目是跑直线。在跑道上,东野稷驾马车跑向终点,轨迹成两条平行的直线。又从终点倒车退回起点,进退轨迹叠合,丝丝入扣。第二个节目是跑圆圈。东野稷驾马车跑圆圈,顺时针右旋,逆时针左旋,轨迹皆成正圆,可以牵绳画圆检验。
    国王看了鼓掌,称赞东野稷是当今造父。造父是周穆王的马车夫,曾驾八骏马载穆王西游,日行千里。东野稷听表扬,满面红光,叩头道谢。
    国王说:“第三个节目由我点。我要你驾马车跑一百圈,轨迹完全叠合。”
    东野稷驾马车跑起来。
    众官鼓掌喊加油,还有啦啦队。
    鲁国贤士颜阖,是孔子的学生,进宫有事,恰好遇见这场表演。颜阖凑上前去告诉国王:“这样跑,马会垮!
    "
    国王沉默不语。
    不久,轰隆一声,马蹶车翻,东野稷跌倒了。全场大哗,距一百圈尚远,未免扫兴。
    国王问:“你怎么早知道的?”
    颜阖说:“第二个节目表演完,马的力气就用尽了。
    你还点第三个节目,所以会垮。”
    古时尧帝在位,有个工匠名垂,人称工垂,身怀绝技。工垂随手画正圆画直线,试用圆规直尺一一检验,完合符合,丝丝入扣。他做工时,手指与加工的对象融洽无间,不必费心劳神似的,轻松愉快极了。所以他的灵魂凝聚,无隙可乘,不受外物镣铐,绝对自由自在。马车夫东野稷也有绝技,但他与马之间还存在着差距,所以人马双方皆困。国王的表扬,众官的鼓掌,又镣铐着他的灵魂,终于使他失败。
    十二、养生必须学会适应
    忘掉脚吧,
    什么样的鞋子都合脚了。
    忘掉腰吧,什么样的带子都合腰了。
    忘掉是非得失,
    什么样的环境都合意了。
    内心守静,
    外事绝缘,
    什么样的遭遇都合理了。
    如果你已经适合了一切,
    再也不觉得什么不适合,
    根本忘掉了适合不适合,
    那就最适合了。
    天道
    妙道不在书中,读书无用
    一、一套精神体系是根
    天道是什么?是自然变化的规律。天道规律行得通,万物乃昌盛。
    帝道是什么?是帝王治国的方法。帝道方法行得通,天下乃归心。
    圣道是什么?是圣人教民的主义。圣道主义行得通,社会乃安定。
    看清了自然规律,掌握了圣人的主义。上能懂天文,下能知地理,八方的情况都熟悉,四季的农事都了解,他便是德养高的帝王了。一个德养高的帝王,总是约束自己默然守静,决不妄动。对帝王而言,守静,于国于民于己,都有好处。
    圣人静,不是因为静有好处,所以静。对圣人而言,一切外物皆不足以撩动内心,所以不守而自静。水静,明澈照见须眉,作镜子用。静水,呈标准的平面,作水平仪,建筑师用。水静了能变得明澈,何况人的精神。圣人自静,他的心啊,天地之间第一灵镜,明澈照见万物真相!
    虚空,静止,恬淡,寂寞,无为。这是完整的精神体系,是天地之间最灵的水平仪,是修道养德的最高标准。
    这个标准要求帝王休政务,要求圣人休俗虑。要紧的是这个休字。休字,人倚树木,享受荫凉,身心俱闲。
    帝王休政务,就虚空了。虚空,就能守静了。守静,就能活动了。活动,得到成功,德就立了。
    圣人休俗虑,就虚空了。虚空,就能充实了。充实,顺道而行,道就备了。
    帝王守静,就无为了。自身无为,大臣就能承担责任,放手工作。工作上轨合道,天下就能普遍无为而自治了。
    圣人自静,就无为了。无为的人,就能愉愉快快的了。愉快的人,身心不受忧患的煎熬,就能延年益寿了。
    虚空,静止,恬淡,寂寞,无为。万物寻根,都会回到这个体系,坐北朝南,高居君位而皈依这个体系的有尧爷;立南朝北,屈居臣位而皈依这个体系的有舜爷。处在上峰,这个体系便是黄袍帝王或显赫天子之德;处在下层,这个体系便是布衣素王或无名圣人之道。辞官悠游山林,有意要实践这个体系的隐士,著书讲学,誉满民间;从政拯救百姓,立志要推广这个体系的伟人,拨乱反正,功盖天下。这个体系静下来,化身为圣人;这个体系动起来,化身为帝王。这个体系最尊贵,虽然无为;这个体系最美好,虽然朴素。
    二、天乐就是道心
    虚空,静止,恬淡,寂寞,无为。这个体系就是宇宙精神。世界上的一切存在,追索其根,都在宇宙精神,人若修道养德,皈依宇宙精神,他就同大自然密合了。他若服务社会,定能消除对立,化解纠纷,与人合作,受人欢迎。能同众人谐和,他便是人乐。能同自然谐和,他便是天乐。
    有学生说:“天乐乐在哪里,不好体会。”
    于是我朗诵了一首诗:
    大宗师啊大宗师,
    你是天下第一暴力,最最凶横无理,
    擂万物成齑粉,杀生命如杀死虱虮,
    什么义与不义,你从来不介意。
    大宗师啊大宗师,
    你是天下第一温馨,最最慈善有情,
    养万物成繁盛,抚生命如抚爱幼婴,
    什么仁与不仁,你从来不承认。
    大宗师啊大宗师,
    你是天下第一老叟,最最顽健高寿,
    与时间成孪友,享遐龄如天长地久,
    青春永远驻留,你从来不衰朽。
    大宗师啊大宗师,
    你是天下第一巧匠,最最智慧高强,
    化虚无成万象,造宇宙如神工建房,
    功劳完全隐藏,你从来不亮相。
    学生说:“大宗师不是人,是道。”
    我说:“你学道,了悟到道之乐,便是天乐之所乐了。我从前讲过,了悟天乐的人,生,顺随自然发展;死,参与物质变化;静,阴气般的凝静;动,阳气般的波动。
    由此可知,人若了悟天乐,不招老天怨恨,不受旁人排斥,不被外物拖累,不闻野鬼诮骂,身心潇洒,乐在其中。
    我从前讲过,他的自动不是有心,正如天穹自转;他的自静不是故意,正如地面自安。怀着坚定信念,国王似的坐北朝南。鬼怪不敢捣乱,精神不知疲倦。他有充分把握,百姓能从善,能服管。这话的意思是,把自己的虚空静止推广到全世界,让所有的事物和自己一样的虚而空之,静而止之,便是天乐。从更高一层说,天乐就是圣人的心,道心,志在教化民众,而且乐此不疲。”
    三、不要尽抓鸡毛蒜皮
    尧帝在位,舜任总理。闲时。二人观天。
    舜问:“作为天王,你的用心又该怎样?”
    尧说,“顽民不听话,我要容忍,决不谩骂。贫民无生计,我要救济,决不抛弃。对死者,要怜悯。对儿童,要保护。对妇女,要同情。这些是我用心之所在了。”
    舜说:“说好吧,够好了。如果作为天王、更大一些,就更好了。”
    尧问:“怎样更大一些?”
    舜说:“天王有德,大夫安宁,日月光明,四季有序,正常运行,好比昼夜循环非有意,好比云聚雨落本无心。”
    尧说:“咱俩从搅搅[扌妥][扌妥](读rua2),合成一人吧?你同自然谐和,我同众人谐和,合起来更好。”
    自古以来,从黄帝到尧舜谁不赞美天地伟大。古代帝王统治天下,怎样取得成功的哟?说来很简单,大些更大些,向天地学习,不要天天尽抓鸡毛蒜皮。如此而已,如此而已。
    四、老聃拒绝帮孔子藏书
    鲁国政局动摇,可能爆发内战。孔子收拾最具有价值的书籍六种,所谓六经,亦即《诗》《书》《易》《礼》《乐》《春秋》,每一种若干卷,一卷卷卷起来,包扎成捆,牛车西运河南洛阳。洛阳是天下的首都,周朝中央政府所在。中央档案室的官员说库房已爆满,拒绝代管这一车书籍。孔子求情再三,奈何官员铁面。随员兼保镖仲子路先生,是孔子早期的学生,建议说:“学生听说中央图书馆前馆长老聃,现已辞职卸任,回家隐居。老师去求他写封介绍信,把书交给中央图书馆代管吧。”
    孔子说:“太好啦!”吩咐子路留在洛阳照管书籍,他去楚国苦县乡间,登门拜望老聃。
    老聃说:“不行呀。”
    孔子详细陈述六经内容,想让这位无为主义大师明白,这些书籍真是文化瑰宝,经天纬地,继往开来,比一切都重要。
    老聃心不在焉,听得颇不耐烦,摆手打断孔子的陈述,说:“太罗唆。扼要讲给我听。”
    孔子说:“扼要讲嘛,就是仁义。”
    老聃说:“请问,仁义是人类的本性吗?”
    孔子说:“当然是。君子离开了仁,在社会上怎么做人;君子抛开了义,活着还有什么意义。仁义不仅是君子的本性,也是修道养德的真人的本性呀。你提出这样的问题,是什么意思啊?”
    老聃说:“还要请问,仁义的内容是什么?”
    孔子说:“心术正直,态度和蔼,博爱众人,大公无私。就主体而言,这些都是仁义的内容。”
    老聃说:“唉哟哟!刚才的话,令人担忧。世道人心如此之坏,他还要去博爱,岂不迂腐可笑,未免太不现实。宣言自己无私,让大家说他好,这正是自私哟。先生提倡仁义,要使万物不失牧养,是吗?可是,天反常,塌了吗?没有。地反常,隐了吗?没有。日月失明了吗?没有。星辰出列越座了吗?没有。禽兽失群了吗?没有。树倒了吗?没有。谁要你滥操心!先生仿照天德做人,顺随天道做事,就很不错了。何必高举仁义大旗到处叫卖,就像丢失小孩,沿街打鼓寻找似的,惹人发笑。唉哟哟!你可别搞乱了别人的本性呀!”
    孔子返回鲁国,把这一车书籍秘藏入家园的夹墙内,才算放心。
    五、侠客闯入老聃的住宅
    民间侠士,姓成名绮,麻衣草鞋,腰悬短刀,大步踏入老聃住宅。不去正厅,而去园墙角落寻找鼠洞,抽刀刨开看了,又去厨房检查了食品柜。侠士成绮走出厨房,面有怒色,到正厅见老聃。
    老聃放下手中的笔,请来客坐。
    侠士成绮自报姓名,声若洪钟。他以问罪的口吻说:“久闻大名,都说你是当今圣人,所以我不远千里来见你。一路晓行夜宿,走了百天。双脚磨起水泡,水泡磨成血泡,一层层趼皮哪,一天也不休息,奔命似的跑来参拜圣人。现在我总算把你看透了,你不是圣人。你不是!鼠洞中有你倾弃的剩饭,白生生的粮食。暴殄天物,这是你的不仁!食品柜里凉拌菜啦煎炒菜啦五味俱全,太好吃。吃不完,还囤积,这是你的不义!”
    老聃反应冷淡,无意辩解。侠士成绮不免大失所望,自讨没趣,回头走了。
    第二天,又来了。他以抱歉的口吻说:“昨天语言冲撞,冒犯你老,是我太偏狭了。今天我纠正了,自己也不清楚为什么要纠正。”
    老聃说:“我不是弄巧炫智的俗士,也不是超凡入圣的伟人。人生的这两段路程,我敢说我先后走完了。昨天晤面,你说我是马,那就叫我马好了;你说我是牛,那就叫我牛好了。万一我真是马真是牛,你给我以马牛的名称,而我又拒绝,那我就会惹祸了。是马是牛,已经犯错误了。拒绝马牛的名称,便是犯了双重错误,所以会惹祸。
    现今我呢,牛帽马帽,俗帽伟帽,给啥戴啥,戴得口服心服,一贯的服,本能的服,自然的服,不是认识到应该服才服的。”
    侠士成绮火气尽消,跟着老聃走出正厅,散步庭园。
    不敢挡住阳光,不敢践踏脚印,小心追随老聃左右,鹅步缓行。他以温驯的口吻问:“我该怎样修身?”
    老聃说:“你的脸貌孤傲不群。你的目光灼灼逼人。
    你的颊额高,显露机敏。你的嘴巴阔,咬出猛劲。你的仪态如险峰向八方挑衅。你的灵魂如狂马想挣脱系绳。你办事,固执己见,顽梗不化。你出手,扣动扳机,一触即发。你观察,入木三分,令人害怕。你用心,智巧练达,示人圆滑。总而言之,你已丧失天真,只剩下假假假。修什么身,告诉你吧:有人来自边境,姓窃名扒!”
    侠士成绮羞愧脸红,急忙告退。老聃仍然反应冷淡,踱回正厅继续写书去了。
    六、先师老聃说从政
    我们的先师老聃说:“道啊,囊括万物,不论巨细,件件齐备。道广阔,看不见边。道深沉,测不到底。刑,德,仁,义,好比树有根,根在精神体系。所以,颁布刑律,普及德育,规范仁义,这些大事必须至人亲手处理。
    至人治国,担子虽然重,他却放得下,挑得起。他不参与争权夺利,哪怕官场闹得污烟瘴气。他不投靠谁,也就不至于随着别人左迁右移。看透世界真相,皈依宇宙精神,所以他能独立天地,抛开万事,保持灵魂不疲弊。弄通大道,符合大德,少谈仁义,不用礼乐,这便是至人追求的目的。”
    七、工匠批评桓公读死书
    世人相信道中书中,所以读书学道。道既然受重视,书也跟着受重视了。书不过写语言成文字而已,重视书又不如重视语言。语言之所以受重视,全在所蕴藏的意思。
    没意思的话,谁听。可见应该受重视的是意思,仅仅是意思。意思的背后还有难以表达的玄妙的东西,那是语言无法说清楚的,文字无法写明白的,而又正是最关键的东西。通常说的妙不可言,就是指的这类东西。
    世人重视语言,所以传授书本,父而子,师而生,久传成统。那些玩艺儿,他们重视就重视他们的吧,我仍然不重视。我认为他们重视的那些,恰恰不是应该重视的;应该重视的,他们倒轻视了。用视觉器官认识世界,但见形状和色彩而已。用听觉器官认识世界,但闻名称和声音而已。视听所及,全属皮相。可悲啊,世人误把皮相当作真相,说他们已经认识世界了,认识万物了。他们被形色名声迷惑,停留在感性认识的表层,无法深入理性认识和灵性认识,永远看不透世界真相和万物真相。真相啊真相,内行懂得,说不明白;外行不懂,滔滔不绝。实际情况就是这样,而世人不晓得!
    春秋时期五霸之首的齐桓公,好战兼好学,闲时堂上读书。一日,御用轮匠名扁,是斫车轮的老手,应召到堂下修车轮。轮扁右手伯锤左手钢凿打卯眼,砰砰磅磅,敲得满堂轰响。抬头瞧齐桓公读书十分专心,还嗯嗯嗡嗡的摇头朗诵。山东人嘛,鼻音又重,瓮声瓮气,难听极了。
    轮扁觉得做工受人干扰,分散心思,影响手艺,胸中冒火,丢下锤凿,跨上高堂,大声叫喊:“敢问老爷,俺老粗听不懂,你那书上说些啥玩艺儿哟?”
    桓公说:“圣人讲的话呀。”
    轮扁说:“圣人还在世吗?”
    桓公说:“好蠢!逝世多年啦。”
    轮扁说:“这么看来,老爷读的不过是古人酿酒剩下的糟粕罢了!”
    桓公说:“寡人读书,轮匠跑来批评,这还象话吗!
    你说说。说得脱,走得脱。说不出道理来,我要你命!”
    轮扁说:“俺自幼只晓得选檀木,操斧锛,听车轮,就讲讲斫车轮的道理,供老爷参考吧。轮辎要打卯眼,逗插辐条。卯眼大了一丝,辐条敲插入内,暂时牢固,日久松动,便会脱落。卯眼小了一毫,辐条敲插不入,强迫打入,轮辋裂缝。日久会破。必须丝毫不差,大小正好。要做到这点,不但凭手艺,还得用心思。最关键的技巧,心头明白,口头说不清楚。俺没法传授给儿子,儿子也没法学到手。所以俺七十岁啦还在这里斫车轮,找不到接班人。古人死了,没法传授的东西也跟着他进了棺材。留给后人的书,你正在读的这一捆竹简,依俺的经验看,不过是古人的糟粕罢了!”
    天运
    失望,最后皈依自然
    一、我又胡思乱想了
    在下庄周夜观天象,枕上细想:
    天在自转?地不动吗?
    (或许地在自转?天不动吧?)
    是太阳落了回家,将月亮赶出来的吗?是月亮落回家,将太阳赶出来的吗?
    (或许无家,各有轨道,谁也不赶谁吧?)天似圆伞,自伞柄撑开?谁去撑的?
    (或许天是自然而然弥散开的吧?)
    地似方台,以纲绳吊起?谁去吊的?
    (或许地是自然而然悬浮起的吧?)
    是谁闲得无聊,推动日月星在天上运行?
    (或许没有谁推,自己运行的吧?)
    日月星运行,有机械装置,所以不会停?
    (或许没有任何装置吧?)
    日月星运行,由不得自己,所以没法停?
    (或许由于惯性作用吧?)
    云在为雨服务吗?雨在为云服务吗?
    (或许云雨本无心,谁也不为谁吗?)
    谁在轰轰隆隆呀?谁在淅淅洒洒呀?是谁有闲不做正事,猛奏狂欢的打击乐呀?
    (或许没有雷神雨神,那是自然的音乐吧?)北风起,忽偏东,忽偏西,忽回高空徘徊,谁在吹吹吸吸?是谁有闲不做正事,拍扑游戏?
    (或许没有风神,那是空间在嗝气吗?)喂!谁能回答我的问题?
    夜梦古代圣人巫咸先生,大声叫我:“来!听我回答。东西南北上下六个方面组成宇宙空间。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合成世界万物。万物变化在空间内,有道。帝王顺道而行,天下变好。帝王若反其道而行之,天下遭凶。中国九州的政事合了道,治理成功,德行完备,帝王就象太阳普照大地,百姓拥护,再现远古大酋长的至德之世。你应该关心是这个,不是那些琐碎问题。”
    二、至仁·至德·至道
    宋国一位宰相,新上任的,给朝廷的文武百官训话,反复谈仁。一日,召见庄子,不了解庄子对仁的看法,便孟浪的问仁。
    庄子说:“虎狼很仁,值得大家学习。”
    宰相吃惊,问是什么意思。
    庄子说:“父子相亲相爱,难道不仁。”
    宰相满脸不悦,说:“我问的是至仁,也就是高标准的仁。”
    庄子说:“至仁不偏不私,忘亲忘爱。”
    宰相说:“谁都知道,不亲不爱,儿女就不会孝顺父母了。照你说来,至仁不孝,对吗?”
    庄子说:“不对。至仁的标准高,远远超过孝的标准。我说这话,不是看不起孝,而是用不着降格去谈孝。孝离至仁太远了。冥山在北方幽暗处,北人不易看见。南行到楚国的郢都,向北眺望,更难见冥山了。为什么?郢都离冥山太远了。”
    宰相说:“那就谈谈孝。”
    庄子说:“尊敬双亲,力尽义务,容易做到;眷恋双亲,出自内心,难埃眷恋双亲,也许容易做到;虚静恬淡,忘亲忘爱,难埃忘亲忘爱,也许容易做到;让双亲也恬淡,忘了我,难埃让双亲忘了我,也许容易做到;要我兼忘天下人,那才是真难埃兼忘天下人,也许容易做到;让天下一切人都恬淡,不颂我是圣人,根本忘掉我的存在,那才是难上难埃要说高标准的仁,这便是。人到达这样高的境界,他当然不屑于像尧舜那样,像历代的好国王那样,留下所谓德政,让百姓去叩头谢恩。他的德是至德,看不见的潜德,给天下人以无形的长远利益,而又不为百姓所知。这样的人,相爷你想想吧,他怎么可能高声赞叹不绝的谈仁论孝呢!老实说,孝梯啦仁义啦忠信啦贞廉啦不过是德行上的自我鼓励,精神上的自我虐待罢了,并无高尚可言。至仁至德是怎样的状况,我已讲了。
    相爷不妨类推。至贵,瞧不起最高的爵位。至富,瞧不起最肥的国库。至显,放弃了名声的收揽。至道,放弃了语言的说教。世界上的任何事物,一旦推到顶点,就不能用一般标准去衡量了。”
    三、听听人生三乐章
    黄帝精通音乐,作曲兼指挥。大臣有姓北门名成的,雅好交响乐,向黄帝请教。
    北门成说:“陛下在洞庭平原指挥《咸池曲》的演奏,我有幸聆听了,毕生难忘。《咸池曲》分三个乐章。首章使我瞪大眼睛,心存敬畏。中章使我放松肢体,情绪缓和。末章使我胸怀空空荡荡,耳目寂寂默默,惘然忘我,陷入迷惑。”
    黄帝说:“你的感受很不错!我在首章推出的是人生,参照的是天命,遵循的是礼仪,追求的是浩浩茫茫,宇宙的大光明。万物随着四季循环,在首章内有反映。春盛的秋衰,秋衰的春盛。生取代杀,杀取代生。燠暑的潮湿,严寒的凄清。阴调和阳,阳调和阴。气流水流,听,有声之声。日光月光,听,无声之声。我插入一串雷霆,把冬眠的昆虫和野兽都唤醒。我这样处理每一个乐段,开头无头,先响起序音;结尾无尾,总留着余韵。首章由多个乐段组成,表现了人生的不确定。生与死,浮与沉,痛苦与欢欣,看不完的过眼烟云,好象奔马不停,使你吃惊。”
    黄帝又说:“我在中章推出天地的二气,阳配阴。阴配阳,点燃高空的双烛,日金黄,月银亮。二气相配呈祥,双烛相映增光,给人生带来充沛的力量。所以在中章内,我的乐句能短能长,能柔能刚;我的乐段多变化而统一,有规则而反常。填平道路的坎坷,消除情绪的感伤,关闭耳目的聪明,保持精神的清爽,容忍社会的现状。所以,处理音域由狭窄而宽敞;处理音调由抑郁而高昂,由晦暗而明朗。鬼不敢来敲门,神不便来窥窗,日月星也为我感到快乐,准确的运行在轨道上。中章临近结束,我的追求停步不前,旋律转入彷徨,抒发我对至道的向往。道啊,冥思苦想我仍不能理解,东张西望我仍不见形象,跟踪追求我仍不能赶上。我已追到了海呷的尖端,四面皆空,烟水茫茫。莫可奈何,躺卧交椅,低吟缓唱。再想也是白想,再望也是白望,再追也是白追,再忙也是白忙。我终于醒悟了道的无限,不再想望追忙,不再彷徨。所以中章最后一段表现了躯体的充实,身心皆畅,精神的虚空,物我两忘。音乐形象让你想起海蛇漫游,曲线柔滑,随波顺浪,使你肢体放松,情绪不再紧张。”
    黄帝又说:“我在末章推出超现实的活力,配合大自然的节律。听,仿佛万物混在一起,各显生气,皆大欢喜,不露形迹。妙音飞翔在黑夜里,不着边际,乍听无声无息。末章内的每一乐段,变化随意,不拘作曲原理。始终不变的是道心的恬淡,静谧。俗人说是快要死了,道友说是勃勃生机,贤士说是秋逢果季,诗家说是春到花期。浮云来,流水去,鸟飞散,雁迁移,陈年老调全抛弃。许多听众不懂末章,纷纷询问圣人。什么是圣?能够认识真理,顺从天命,葆藏天性,五官感觉比一般人灵敏。圣人听了末章,一句话不说,心中很快活。这真是大自然的音乐!想起神农炎帝,他曾经反叛我,我仍要引用他的《道之歌》:'道啊,听你你无声,找你找不着。你充满天地,包裹六合。’末章你的灵耳感受到了,还想用肉耳听。听不见,使你陷入迷惑。”
    黄帝最后说:“我处理《咸池曲》,先使人敬畏。敬畏,感到前途风险。再使人放心。放心,感到风险消失。
    后使人迷惑。迷惑,无知取代有知,愚取代智。守愚弃智,方能得道。”
    四、孔子拾得刍狗
    孔子在鲁国不得志,西去卫国求职。颜回替老师担忧,特去咨询师金。师金是鲁国的乐官,供职国家乐团,业余为人算命。
    颜回问:“我老师去卫国求职,前景如何?”
    师金说:“可惜,你老师命苦呢。”
    颜回问:“为什么?”
    师金说:“茅草扎制的狗,便是刍狗,你见过吧。刍狗披上绣巾,放入竹筐。神职人员戒荤腥戒女色,洗澡熏衣,抬刍狗去祭神,可隆重啦。仪式结束,刍狗一钱不值,路人践踏狗头,厨娘拾去当柴烧了。如果有傻瓜抱刍狗回去,又披上绣巾,又放人竹筐,高高供起,吃饭睡觉都在下面,哈哈,那就妙啦,轻则恶梦惊魂,重则鬼迷心窍!我看,你老师孔子也抱回古代的刍狗,用过了的仁义,高高供起,在下面办大学,上课下课吃饭睡觉都围着刍狗转,可虔诚啦。那年他去宋国传授古礼,官方不给课堂,只好在大树下排演。古礼一演完,国防大臣就叫人把大树吹了。后来他去卫国旅游演说,又被官方驱逐出境。连他停过车的地方,都铲掉了地皮。再后来呢,到殷墟,到周都,求职不得,走投无路,讨乞回家。这些不是恶梦惊魂吗?那年他应聘去楚国,途经陈蔡两国交界地,当地民兵误认为强盗来了,群起而围困之,断炊七天七夜,险些饿死。这不是鬼迷心窍吗?”
    师金又说:“水上行船,陆上行车,这是起码常识。
    看见船既然能行水,便认为也能行陆,硬要推上岸去跑跑,累到死能跑多远呢。古代好比水,现代好比陆,难道不是吗?西周好比船,鲁国好比车,难道不是吗?想把古代西周的那一套政策。包括仁啦义啦,搬到现代鲁国来推行,正如推船行陆地哟,人累垮了,戏还不好看。灵活转变政策,方能顺应现实,永远立于不败,这道理他不懂。”
    师金又说:“立木架,悬杠杆,一头轻,一头重,便是桔槔,你也见过吧。用桔槔提井水,杠杆轻的一头绳系水桶。提水人只要用力向下拉,轻的一头便低下来,水桶便落入井。盛满水后,再放松手,轻的一头便昂起来,水便提出井口。一低头一昂头是人在拉杠杆,杠杆决不拉人,所以低头昂头都不会得罪人。杠杆无为而又提水有功;杠杆有功而又不得罪人:你老师孔子真该向杠杆学习。”
    师金又说:“现代异于古代。古代各阶段又互异。所以远古大酋长伏牺,以及后来的黄帝,以及再后来的尧帝舜帝,以及再再后来的夏禹王,他们推行的政策,包括礼仪和法制,因时而互异,不求同,但求治。他们的礼仪和法制好比山植、梨子、桔子、袖子,味道绝不相同,但都可口。礼仪和法制,随时代而革新,随社会而调整,不可能永远管用,不可能到处适合。周公穿的礼服,套在猿猴身上,必然又咬又撕,弄得一丝不挂,方才满意。现代异于古代,亦如猿猴异于周公,你老师孔子想在猿猴社会推行周公礼服,鬼迷心窍哟!”
    师金最后说:“越国国花西施,美绝江南。胃疼皱眉,秋波烟视,尤其楚楚可怜。邻家有丑婆娘看见了,心中艳羡。于是照搬经验,作胃疼状,皱眉揉胸,天天在街上窜。富人见了,闭门不出。贫家见了,逃亡星散。丑婆娘认为皱眉就是美,不知道谁来皱眉,眉在什么情况皱,才有可能受看。你老师孔子命苦,我真替他遗憾。”
    五、老聃忠告孔子
    孔子办大学,五十一岁了,门墙桃李三千,先后走入社会。论成就与名声,堪称空前。但他要求自己很严,而要做的事情又那样多,所以常常有失落感,不快活。生日一过,他就驱车南下,到陈国的沛县拜望无为主义大师老聃去了。
    老聃说:“你来了吗。现在你名声响,传到我这里啦。人家说你是北国大儒,当代名贤。你应该得道了,是吗?”
    孔子说:“没影影儿。所以来请教。”
    老聃说:“你是从哪方面去探索的?”
    孔子说:“先是从天文数学方面。五年探索,计算日月交合,研究五星冲犯,仍未得道。”
    老聃说:“后来呢,又从哪方面?”
    孔子说:“又从阴阳学方面。探来索去,为时十二年以迄今。木星已游完黄道十二宫,可我仍未看见道的影影儿呀。”
    老聃说:“我相信你说的是实话。道这东西,如果可以进贡,民间早就贡给君主了;如果可以奉献,儿女早就献给父母了;如果可以告诉,弟兄早就互相告诉了;如果可以赏赐,祖辈早就赐给子孙了。奈何拿不出手,无法贡献告赐。为什么?很简单,学道者自身缺乏慧根,得道者告诉他,他心头留不住,道就白告诉了。另一方面,得道者遇不上合格的学道者,道也没法告诉谁了。如果你向他人传道,效果等于对牛弹琴,而你又是圣人,便会闭口不传。反过来说,如果他人向你传道,一听便是胡说八道,而你又是圣人,便会充耳不闻。所以我不能向你传什么,真是抱歉。不过我愿给你两点忠告,供你参考。第一,名声这东西是公器,属于全民所有,个人不要多占。占多了,会惹祸。第二,仁义这东西是田野的窝棚,是从前国王夜宿防小偷的,哪能是住人的高堂正寝呢。你若躲雨,睡一夜便走吧,不可久留。留久了,受风湿会生玻何况蚊虫夜叮,其难受如社会谴责。”
    老聃又说:“历代国王,我专指好国王,提倡仁义,应急措施罢了。至人也偶尔涉足于仁,借路走捷;也偶尔夜宿于义,借屋躲雨。他的目的地是后半生的永久住址:逍遥新村,简陋禾田,不贷菜园。逍遥,就无为了。简陋,就朴实了。不贷款,不贷粮,不贷人情,就不还债了。
    爬山涉水到那里去落户,古人叫作求真之旅。”
    老聃最后说:“贪财者见好处就冲,决不顾他人。贪名者见镜头就上,决不让朋辈,贪权者见公章就抢,决不给同僚。财富名声权柄抓到手了,他便兢兢业业,提高警惕。有朝一日叫他吐出来,退下来,交上来,他更可怜兮兮,要死不得活了。他们从不照照镜子,自我鉴定鉴定,倒日夜在那里不停的窥觑动向,打拳练掌。这种人哪,但愿你不在内,老天判处精神徒刑,关死了事!仇恨政敌,奖励忠臣,广辟财源,节省开支,听取意见,教育群众,拯救好人,处死坏蛋,八件大事是整顿社会的必要手段。
    但是,这些手段只能掌握在适应变革的不贪财不贪名不贪权的正派官员之手。整顿的整,怎样解释?整者,正也,自己心术正了,方能整顿社会。自己心术不正,就会歪整他人。此话你得首肯心肯,幸勿抵触。否则永不开窍!”
    六、孔子第一次见老聃
    孔子壮年时第一次见老聃,是在周朝首都,河南洛阳。老聃那时是中央图书馆馆长,一个笑咪咪的老头子。孔子那时年轻,难免自视甚高,一见面就高谈儒家的仁义学说。
    老聃说:“听你宣传讲演,簸糠扬尘眯了眼,天旋地转。听你讲演宣传,蚊虫叮咬牛虻,通夜失眠,喝了你的仁义汤,陷入迷幻,心烦意乱,好不惨然!我说,老弟,请给人间留半点纯朴吧。你肯稍稍屈尊,俯顺民风,很容易把握天赋的正德,虽然于国无补,自己活得总算像个成年人啦。何必高举仁义大旗到处叫卖,就像丢失小孩,沿街打鼓寻找似的,惹人发笑。天鹅不洗依然白,乌鸦不晒还是黑。鹅鸦禀赋了白黑的基因,代代不变。仁义穿上了名誉的外衣,也伟大不起来。是什么到头来还是什么,宣传讲演白费唇舌。你来看我,友我,爱我,都是多事。临别赠你一首诗吧。”说完他便朗诵,楚声苍老悲凉,孔子大受感动。诗曰:天大旱,水涸源,江断流。
    老鱼悲,小鱼愁,
    雌鱼哭,雄鱼忧,
    挤在无水荒滩头。
    腮对腮,口对口,
    你吐给我湿涎,
    我吻给你唾沫,
    互相抢救。
    大难临头成好友,
    死前结婚成佳偶。
    啊,说什么情深谊厚,
    还不如从前水有道,
    你在五湖玩耍,我在蜀江悠游,
    你不友我,我不爱你,
    水各一方永远不碰头!
    七、质问老聃,子贡碰壁
    孔子走出中央图书馆的大门,耳边犹有楚声缭绕。回到驿馆,伏案深思,不和随员谈话。三天过去,有随员近前问:“前天见到老聃,老师从哪方面规劝他的?”孔子说:“不管你们信不信,活到现在我终于看见人中之龙啦!龙啊,一团灵气,聚合成人形,扩散成雯彩。他哟,身坐在近前,魂游在天上,腾云驾雾,飞翔阴阳二气之间。
    我惊呆了,张开口闭不拢,一句话都说不出来,还能规劝他吗。”
    孔子早期的学生子贡,为人干练,这次出差首都,任孔子的外事秘书。孔子那样抬高老聃,子贡不以为然。他说:“如此说来,天下真有那样的奇人。傻乎乎的坐着不动,脑顶突然冒出一条彩龙。静悄悄的沉闷不响,训话雷电似的使人震慑。一挥手,一跨步,功同天爹地娘,保佑万物生长。真有奇人如此,老师允许我见识见识吗?”
    孔子不想多言,摸出名片,递给子贡,算是介绍信。
    子贡乘车驰向中央图书馆,拜望老聃。
    老聃跪坐办公室炕床上,恭候来访者。见子贡少年英俊,亦不敢稍有怠慢,轻声说:“我的青春早已一去不返,现在老了。小伙子,你有什么话要提醒我吧?”
    子贡说:“伏牺氏族的大酋长,神农氏族的炎帝,轩辕氏族的黄帝,加上以后的尧舜二帝,是为五帝。五帝治理天下,堪称永恒样板,毫无疑义。不过据小子看,后来的夏禹王、商汤王、周文王,三位都是挺伟大的开国领袖。当然,就治理天下的方法而论,三大领袖不同于五帝。
    但是,就知名度而论,绝不低于五帝。先生独具慧眼,要把三大领袖赶出圣人序列。这是为什么?”
    老聃说:“小伙子,请坐炕前来。我要向你解释,我没有讲过三王不同于五帝。你说他们之间方法不同。究竟哪些不同,可否具体谈谈。”
    子贡说:“尧爷禅让给舜爷,舜爷禅让给夏禹王,都是主动让位,方法挺文明的。夏禹王治水灾坐了天下,商汤王闹革命坐了天下。一个凭功劳,一个靠兵力,不过都是名正言顺,挺伟大的。周文王不敢造商纣王的反,深明君臣大义,可见有德,也挺伟大的呀。周武王造反,弑了商纣玉。这就不太好了,但他不在三大领袖之列。三大领袖,一个凭功,一个靠兵,一个有德,就方法而论,不同于五帝的禅让。就是这些不同。”
    老聃说:“小伙子,请再坐近些。我要让你明白,五帝怎样治理天下,三王怎样治理天下。伏牺可以不谈,炎帝也不谈了。黄帝治理天下,保存氏族遗风。民心守朴,人人都是氏族大集体的成员,不太看重血缘。所以亲人死了,不必大哭;别人也无闲话可说。尧帝治理天下,贯输家族观念。民心分裂,以血缘论亲疏,亲又分几等亲,疏又分几等疏。社会从此扫尽氏族遗风。除少数集体观念强的遗老,一般人也没有怪话可讲。舜帝治理天下,开发智力,看重技能。民心好胜,都想跑在前头。从前孕妇怀胎一年又两个月,舜时胎儿十月速成,快跑而出。从前小孩两岁说话,舜时幼婴五月能言,认人也跟着提前了。一切速成,包括生命速成。一切提前,包括死亡提前。这些都是你所说的永恒样板。夏禹王治理天下,提倡知识,鼓励拼搏。民心多变,阴谋被誉为妙计,刀矛也体现正义,屠杀能讲出道理,杀盗不等于杀人,人人只肯定自己,结盟为夺取江山。到了今日,天下百姓恐慌,儒墨两家蜂起。
    儒家抬出尧舜二帝,墨家抬出夏禹王。两家初起时,有理想,讲原则,还象样。很快就堕落了,为壮大声势,便媚俗拉客,滥成交际花,叫我说什么好!小伙子,我要让你明白,五帝以及三王,美其名曰治理天下,其实是在捣乱天下,愈捣愈乱,终于捣成了有史以来的第一大乱。夏商周三王的全部知识,不但捣乱了社会,更严重的是捣乱了大自然。污烟瘴气,晦暗了日月的光辉。水浅树稀,戕贼了山川的灵秀。气候反常,风雨不时,寒暑不定。他们的那些知识是蝎子的尾尖,惨毒刺伤人,不但人中毒扭曲了,兽类也中毒扭曲,被迫改变了生活方式。三王犯罪,也以圣人自居。太不要脸啦!他们还晓得人间有羞耻二字吗!”
    子贡站在那里,惶悚不安。
    八、鞋印非鞋,鞋非主人
    孔子第一次拜望老聃以后,身经鲁国的政界浮沉,以及列国的求职旅游,以及六经的编纂著述,由壮年入晚境。其间多次再访老聃,有意修道。奈何儒根太深,难以自拔。有一次向老聃发牢骚,诉说歧路彷徨之苦。
    孔子说:“孔丘不才,编《诗》《书》《礼》《乐》《易》又著《春秋》,伏案多年,自以为磨得够久了,钻得够深了,(扌妥)得够熟了。凭我这套学问旅游列国,谒见首脑大小七十又二,宣讲历代君王治国家的道理,宏扬周公召公开创的文明传统,可是谁都不录用我,我应该怨他们太难太难被说服吗?或应该怨道理太难太难讲清楚哟?”
    老聃说:“幸好你遇见的都是昏君!如果遇见求治心切的明君,委你重任,那就糟啦。你编著的六经不过是历代君王留下的鞋印而已,哪能是鞋子的主人呢。你现在发牢骚,也是鞋印而已。鞋印固然是鞋子踩出的,但是绝非鞋子。鞋子固然是人穿的,但是绝非人。你以为凭六经就能治国?”
    孔子哑口无言,一笑解嘲,顿觉清爽。又问:“我今后怎么办?”
    老聃说:“白天鹅游水上,雌雄互相凝视,眼珠不转,就交配了。虫飞空中,雄的上风呼叫,雌的下风鸣应,就交配了。由此可知,交配方式无奇不有。但也有限制,必须是同类,各自为雌雄,才可能交配。人际遇合不也是这样吗?记住吧,本性是无法改变的,命运是无法扭转的,机缘是不会停待的,大道是不会阻塞的。顺道而趋,怎么都走得通;背道而驰,怎么都行不得。”
    孔子回去,三个月不出门。后来再访老聃,陈述心得,说:“我得道啦。喜鹊孵卵,卵生雏鹊。鱼用口腔孵卵,吐出泡沫,喷出小鱼。泥蜂无卵可孵,咒化桑虫,变成幼蜂。怀胎是个弟弟,哥哥夜哭抗议。哦,多少年啦,我拒绝接受命运的变化。我自己都不肯接受变化,怎么去变化别人哟!”
    老聃说:“此话正确。你得道啦。”
    刻意
    勿妄想,勿盲动,养神要紧
    一、五类士人之可笑
    励志矫情,洁白自诩。逃避社会,厌恶庸俗。清谈迂论,冷嘲热讽。作为持不同政见者,自视甚高。在野的隐士最爱来这一套。他们一肚皮的不合时宜。暮年牢骚更盛,最后跳河自杀。
    宣传仁义,演说忠信。恭俭克己,谦让待人。作为传统文化的肩承者,注重个人思想修养,半在野半在朝的学士最爱来这一套。他们从事文化教育活动,年轻游历讲学,老了在家授课。
    满口政绩,树立形象。君臣有礼,尊卑有序。作为各级掌权者,强调整顿社会,以求安定。在朝的显士最爱来这一套。他们崇拜君主,加强国力,拓张领土,忙得要命,累得要死。
    害怕麻烦,贪图清静。移居山林,学会钓鱼。作为社会竞争的失败者,拒绝再干任何事业。在野的闲士最爱来这一套。他们无功无名,远避红尘,不再关心社会,但求不忙不累而已。
    做深呼吸,通丹田气。打太极拳,练鹤翔桩。作为活命哲学的信奉者,老而不死比一切都要紧。在朝在野都有一些士类最爱来这一套。他们坚持锻炼,注意保养,羡慕彭祖活八百岁。
    这五类士以外,还有一类。他们用不着励志而人品自高,忘记了仁义而修身养性。谈不上政绩而实现安定,家不在山林而同样悠闲,从来不锻炼而仍然长寿。什么都舍弃了,什么都完备了。他们精神恬淡,无限制的开放,所以感召了众多的佳士,纷纷追随。他们凭什么?凭天道,凭圣德。
    二、圣人怎样修身治国?
    恬淡,寂寞,虚空,静止,无为。这个体系是天地间最灵的水平仪,是修道养德的最高标准。这个标准要求圣人休俗虑。俗虑休了,处境就平安了顺适了。处境平顺,精神就恬淡了。恬淡的精神,平顺的处境,足以排遣忧患,抵抗妖邪。这样,圣人的德行就完备了,精神就不虚耗了。近似的话,我在《天道篇》内已经说过。
    这个标准要求圣人,生,顺随自然发展;死,参与物质变化;静,阴气般的凝静;动,阳气般的波动。同样的话,我在《天道篇》内已经说过。
    此外,这个标准还要求圣人不必预先替后代求福,谨防带头给将来召祸。为政切忌没事找事,最好得过且过,好比唱歌,切忌领唱,最好应和。主观能动性不要加强,而要减弱。坐待条件成熟再动手吧,不必提前闹得风风火火。机心要割除,智囊要撕破,听天由命,获益良多。
    修身治国,以上几方面都做到,圣人就不招老天怨恨,就不被外物牵掣,就不受帝人排斥,就不闻野鬼骂詈。
    百姓看见他光辉可爱而不会刺眼,发现他信用可靠而不必如期。他闲散,不细想,不深究。他透明,不阴谋,不阳谋。睡了不做梦,醒了不担忧。生是泡沫,短暂的漂福死是休息,永久的享受。他的精神单纯,他的灵魂清醒。
    虚空恬淡的他达到了修道养德的最高标准。
    三、保养精神的方法
    用修道养德的标准来衡量,悲伤与欢乐是德性的偏斜,喜悦与愤怒是道理的错误,爱好与厌恶是心态的失常。
    所以,高度的道德应该是忘悲忘欢,不喜不怒,无好无恶。高度的静止是专一,不因为外界变化而动摇,高度的虚空是宽容,不去触犯外界。高度的恬淡是独立,不去联络外界。高度的纯粹是和谐,不去干涉外界。
    恬淡,寂寞,虚空,静止,无为,这是修道养德的最高标准,不可分割,自成体系。与此标准相反,悲欢,喜怒,好恶,消耗人的精力;动摇,触犯,联络,干涉,消耗人的体力。体力消耗不止不休,便会累垮。精力消耗没完没了,便会憔悴。这些憔悴累垮的人,在持不同政见的隐士阶层,在肩承传统文化的学士阶层,在各级掌权的显士阶层,最为常见。
    请观察瓶水、缸水、池水、河水、海水,就能了解水性,水性喜清。滤去杂质,水便清了。水性喜平。不去搅动,水便平了,水性不喜封闭。一封闭就溷(hun4)浊再不清了。看得出来,水在模仿天气。天气,扫除杂雾便晴,风不吹动便静,阴云密闭又溷浊不晴了。所以水性乃天德的投影。人也能模仿水性,效法天德吗?
    能。改掉习染的杂质,便清纯了。不受外物的摇动,便平静了。断绝外交,不去联络外界,便恬淡了。开放自身,宽容一切,便虚空了。纵然有所活动,也不是有意图的,便谐和于大自然了。这里说的乃是保养精神的方法哟。
    江南吴国越国,冶炼工艺俱精,锻打宝剑,天下闻名,谁购得吴越剑,皆会锁藏箱匣,视为传家之宝,不愿佩戴,不敢妄用。养精的道理与蓄锐相同,人的精神岂可妄用。
    人身上最具有能动性的便是精神。精神外射,穿透任何屏障,射向东西南北无限远,上穿天,下透地,无所不射。精神遥感万物,遥控万物,遥变万物,遥养万物。人的精神乃宇宙精神的分支。精神来无影去无踪。精神是人体内的上帝,具备造化功能,等同皇天后土。
    四、圣人守好精神
    大道纯粹朴素,简单明白。修道者放弃了许多东西,但有一样必须守住,就是精神。精神守好,灵魂与肉体就不再矛盾,就不再分裂,就合二而一了。这个一便是圆融自足的小宇宙。这个一与大宇宙息息相通,同步运行,密合自然原理,修道者由此而得道焉。难怪俗话说:“世人金钱挂帅。清官名声要紧。贤士追求理想。圣人守好精神。”
    大道的朴素性决定了修道者的洁白,拒染悲欢喜怒好恶种种感情色彩。大道的纯粹性决定了修道者的无为,面对外界,拒不动摇,拒不触犯,拒不联络,拒不干涉。洁白了,无为了,精神当然不至于虚耗了。
    能圆满体现洁白无为的乃能称为真人,真人亦即至人,到顶的人,拔尖的人。
    至乐
    生命是借来的,早迟要归还
    一、当今社会四崇拜
    真正的快乐,亦即有益于自身存活状况的那种快乐,在这个世界上能找到吗?如果能找到,而又愿去找,那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把守什么?回避什么,安处什么?寻求什么?放弃什么?喜爱什么?厌恶什么?
    这九个问题的答案,组合成人生观。
    答案各不相同,人生观也各不相同。
    当今社会,有四崇拜:一拜攒钱柜,二拜升官图,三拜寿星老,四拜知名度。四崇拜的人生观最流行。这些人追求的是舒适、肴馔、服饰、色彩、音声,鄙弃的是贫穷、下贱、短寿、恶名。追求的到手了,鄙弃的丢掉了,便是他们的快乐人生了。反之,无舒适以养体,无肴馔以可口,无服饰以荣身,无色彩以悦目,无音声以快耳,他们便觉得人生痛苦了,愁得要死,他们追求的那些享受品,非但无益于自身存活状况,抑且有害于人类天性正德,根本是毒品,捞不到那些毒品,或捞到又失去,他们便痛不欲生,好蠢!有这样顾惜自身的!
    那些攒钱的富翁,吃苦抢快,发了大财不用在正道上,歪用邪用,与其说是顾惜自身,不如说是戕害自身。那些升官的贵人,夜以继日的办公,焦虑政绩得失,弄得愁眉苦脸,也算顾惜自身?人一出娘胎,便担惊受怕,背忧患包袱。活到寿星老,已经昏愦了,还有那么多烦心伤神的事。请长假去死吧,子孙又不批准,真是何苦哟!如此活受罪,距离顾惜自身,岂不更远了吗?那些知名的烈士,天下楷模,人人赞扬,可惜牺牲了。流芳千古是好事呢还是坏事,我不明白。说是好事吧,命都保不住,又有哪点好。说是坏事吧,舍己活了人,难道也算坏?古人说:“忠言他不听,懒得同他争。”似乎也有道理。所以忠臣伍子胥谏吴王,强争,结果赐死,还被肢解投江。他若不争,怎会知名。知名好呢还是不好?提高知名度也是在顾惜自身吗?
    当今社会,四崇拜的俗人所作所为及其所追求的,包括舒适、肴馔、服饰,色彩、音声,亦即所谓快乐人生的享受品,我不晓得是否果然快乐。我曾观察俗人追求的快乐场合,看见他们一窝蜂扑上去,仿佛着魔,有鬼在崇他们,身不由己,非去不可。问他们:“快乐吗?”他们答:“快乐哟!”我也跟着进去泡了一会,半点不觉得有快乐,也谈不上有什么不快乐,就是那么一回事罢了。
    在这个世界上真的能找到快乐吗,还是找不到呢?我说能找到。在我看来,守静无为就是真正的快乐。遗憾的是四崇拜的俗人一闻此言便要纷抗议:“苦得要命!”
    所以我还得说:“不贪世俗的快乐,乃有真正的快乐。不享世俗的荣誉,乃有真正的荣誉。”
    二、无为才有真快乐
    什么是真正的快乐,答案可以无限多,是非可以无限多。我不能强迫别人接受我的答案。由此可见天下的是非确实没完没了,谁也不能一锤定音。
    是非虽然没完没了,但是能定,谁能定?无为能定。
    无为,听之任之,别去横加干涉,自然会有定论。真正的快乐虽然有益于人类自身存活状况,但是不能强迫俗人享受。俗人别另追求,别去横加干涉,听之任之好了。真正快乐的人生,对个人而言,只有守静无为,方能实现;对社会而言,只有无为主义大行其道,方能普遍实现。
    无为的伟大作用,我想多说几句。大气守静无为,高天所以清爽。反之,大气好动有为,就要刮暴风了。板块守静无为,大地所以稳定。反之,板块好动有为,就要闹地震了。天无为,地无为,两个无为,一以阳,一以阴,互相交配,乃有春风夏雨秋曝冬雪,促成万物生长,壮茁,成熟,休眠。恍恍惚惚,不知来自何处。惚惚恍恍,不见人为迹象。万物共一胎,子宫曰无为。所以我说,天地守静,无动机,无蓝图,不干涉,不袒护,用无为的态度导演万物,让万物自己登台演出,纷纷繁繁,忙忙碌碌,生生死死,反反复复,以实现地球生命史的伟大任务。这才是无为而无所不为哟。人啊,你们怎么不学学天地的无为呢?要知道你们的所谓有为,只是在给自己制造痛苦罢了。
    三、庄子妻死,敲盆唱歌
    庄子晚年丧妻。惠施闻讯,赶去吊唁。他是庄子旧友,此时已非梁国宰相,不必再摆官架子了,有必要去安慰庄子,庄子家居陋巷,马车进不去。巷口下了车,惠施走进去。庄子的长子跪在家门外迎接吊客,口称:“俺娘给伯父道谢了。”惠施扶起孝子,说了两句按照礼仪应说的话,然后面罩悲悯之容,很严肃的进了大门,步人灵堂。
    庄子坐守棺旁,两腿八字张开,撮箕似的很不雅观,手拍瓦盆伴奏,毫无愁容,放声歌唱,看见惠施吊丧来了,也不招呼,仍唱他的。
    惠施说:“伉俪多年,同床共枕,她为你养儿成人,自己送走了青春,老了,死了。你看得淡,不哭也行。可你,唉,竟然敲盆唱歌。你不感到做得太过分了吗?”
    庄子说:“你说错了。我也是人啊,哪能不悲伤。但我不能一味的受感情支配,还得冷静的想想呀。我想起从前,那时她未生,不成其为生命。更早些呢,不但不成其为生命,连胚胎也未成。更更早些呢,不但未成胚胎,连魂气也没有。后来恍恍惚惚之际,阴阳二气交配,变成一缕魂气。再后来呢,魂气变成一块魄体,于是有了胚胎。
    再再后来呢,胚胎变成幼婴,她生下来,成为独立生命。
    生命经历了种种苦难,又变成死亡。回顾她的一生,我联想到春夏秋冬时序的演变,多么相似哟。现在她即将从我家小屋迁往天地大屋,坦然安卧。我不唱歌欢送,倒去嗷嗷哭送,那就太不懂得生命原理了。这样一想,我便节哀,敲盆唱起歌来。”
    惠施双手奉上一袋膊金,放入瓦盆,暗自骂一句“活见鬼”,便告辞了。
    四、鬼城观化,左肘生瘤
    残疾人支离叔,姓支离,意思是缺损不全。瘠瘦人滑介叔,姓滑介,意思是骨鲠无肉。他二人不适应社会拼搏,退而修道,结伴远游昆仑山黄帝陵所在地的鬼城,到这里来观化。观化就是观看万物生生死死变化过程,以了解大自然的秘密。观化可以悟道,乃必修课。
    他二人在鬼城一边走一边看。大道两旁,万物和人类的生死变化过程,应有尽有,在这里快速的再现一遍。当然,都是幻影,而且无声。
    滑介叔左臂的肘关节忽感痒痛,他揎袖看,见那里冒出一粒小瘤,快速肿成大瘤,剧痛。他很吃惊,慌张,烦躁,厌恶。这是恶瘤,要命的!
    支离叔说:“你厌恶这个瘤子吗?”
    滑介叔说:“不,我不能厌恶呀。我这条命是借来的,早迟要还债的。灵魂,借了阴阳二气。肉体,借了金木水火土。可见我的存在乃是假象。现在这个瘤子又来找我借,一假再假,好比人身上的污垢,假透了,恶瘤要我的命,我也不必烦躁。生死正如昼夜循环,终点又是起点,听候安排好了。我和你来鬼城观化,现在化到了我身上,也只好认命吧。我怎能厌恶呀。”
    此时左臂大瘤快速肿成巨瘤,溃散流血。滑介叔镇静的躺下,不再吃惊。支离叔守着他,谨行观化之礼。见他瞑目断气,方才独自离去。
    五、庄子与骷髅的对话
    庄子甫去楚国,路迷荒野。时近黄昏,无处投宿。正在踌躇,瞥见草丛中有一具人头骷髅,朽坏一空,棱角仍然分明。骨色泛白,可知风吹雨打已有多年。庄子跳下马来,用马鞭敲打着人头骷髅,(口国)(口国)作响,似岁月的回声。
     (口国)(口国)敲打两响,庄子问:“先生,你是贪图感官享受,违背养生常识,一病呜呼的吗?”(口国)(口国)敲打两响,再问:“那么你是惨遭亡国之祸,被敌军抓住了,处斩的吗?”(口国)(口国)敲打两响,又问:“那么你是出了丑闻,怕给父母丧德,怕给妻室儿女丢脸,自杀的吗?”
     (口国)(口国)敲打两响,再再问:“那么你是贫穷,衣食无着,饥寒倒毙的吗?”
     (口国)(口国)敲打两响,最后问:“那么你是活够了应享的天年,自然死亡的吗?”
    问毕,庄子燃起一堆篝火,就地露宿。他用人头骷髅作枕,侧卧而眠,意欲听听回答,不料旅途困乏,倒头便入睡了。
    半夜,庄子梦见骷髅主人,衣冠整齐,仪态潇洒,站在面前,笑嘻嘻说:“听你谈话满有口才的嘛,还象个读书人。不过你问的那些伤心事,只有你们这些活人挂在心头。人一死,什么忧患都过去啦。没有一个死人有兴趣回答活人的问题,恕我不回答你吧。人死后的喜悦,你想听听吗?”
    庄子说:“想听。”
    骷骸主人说:“人一死,上无君,下无臣,实现社会平等,废除阶级差别。气候不冷不热,不分四季。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种种辛苦全都解脱。也不必纪年了,人人玩得痛快,天长地久。那样喜悦,比国王更快乐!”
    庄子存疑,估计这家伙是在替鬼城打广告,便试探说:“先生,我同鬼城司命神有交情,可以私下求他准你再生,为你免费提供全套骨肉肌肤,调你返回故乡,发还你的父母妻室儿女邻居友人。你愿意吗?”
    骷髅主人收敛笑容,愁眉深锁,逼问:“你要我放弃国王的快乐,回去活受罪吗?晤?”
    六、奏乐给鸟听,好蠢
    鲁国贤士颜回,亦即颜渊,协助孔子办学,尽心教育事业,成绩卓著。前些日子忽然宣布改行从政,东去齐国。孔子再三挽留,说:“你那年去卫国辅导暴君,差点丢命,就忘了吗?”颜回不听,坚持改行。孔子体谅颜回家贫,从政收入丰厚,或可改善改善,便放他走了。
    颜回走后,孔子闷闷不乐。子贡汇报学校事务工作,发现孔子似听非听,心不在焉。子贡心头不悦,起身退席,以恭谨的口吻质问:“晚生想冒昧问一句。颜回东去齐国以后,老师天天满面忧色,担心什么?”
    孔子说:“你问得有道理。齐国先贤管仲先生说过,橱小不能挂长袍,绳短不能汲深井。我欣赏此话。如此说来,器物尺码的大小长短决定了它的用途;某种尺码的器物只能实现某项用途。同样,国王才具的大小长短决定了他的使命;某种才具的国王只能负担某项使命。国王的才具正如器物的尺码,天赋多少便是多少,加不进去,减不出来。这是莫可奈何的事。我担心颜回不懂得这点,又犯理想主义错误,跑去对浅薄的齐王大谈远古酋长至德之世,以及炎黄尧舜治国之道。齐王浅薄,不能领会,难免怀疑,被他怀疑,便犯险了,可能丢命。所以我替颜回担心。”
    孔子又说:“有个笑话,你也许听说过,话说一只海鸟,大约是信天翁,翼展一丈,误入内陆,降落鲁国首都郊外,被人捕得。国王以为祥瑞,亲自迎入太庙,陪海鸟干一杯。吩咐仪仗队为海鸟演奏《九韶》古乐,这是高级文娱享受。安排御膳房为海鸟摆设三牲国宴,这是高级饮食享受。可惜呆鸟无福消受,被乐曲吓得头昏眼花,可怜兮兮的,不敢尝一块烤肉,不敢喝一口烧酒,三天就死了。这是用人类生活方式养鸟,不是用鸟类生活方式养鸟。
    用鸟类生活方式养鸟,就该给鸟自由,或栖息森林,或盘旋岸滩,或浮泳江湖。至于觅食,或杂粮,或昆虫,或鱼虾,不一。不论成群打单,总要悠闲自在。鸟听见人语,都感到厌恶,还会爱听管弦锣鼓的暄嚣吗?《咸池》《九韶》一类古乐拿到洞庭平原演奏,鸟听了惊飞,兽听了吓跑,鱼听了潜逃,人听了围拢来欣赏,鱼在水中活得上好,人淹水就要死。鱼类和人类本性既不同,所喜所恶必然不同。人的才具彼此不同,所以先圣让他们负担不同的使命,而不搞一刀切。齐王才具浅薄,哪能指望他负担起炎黄尧舜的使命呢。名称必须符合实际。懂得这点,好好把握,命运就通泰,不会惹麻烦。”
    七、生死的相对论
    列子出差,旅途辛苦。正午赤日炎炎,蹲在路旁炊食。随员数人拾柴回来,报告说:“蓬草丛中发现死人!”
    列子前去观看。所谓死人不过是一具泛白的骷髅,天晓得有多少年了。列子拔掉蓬草,指着骷髅头骨,说:“老兄,看来只有咱俩心头明白。我明白,你并未死。你明白,我并未活。你忧伤吗?不见得吧?我快乐吗?不见得吧?”
    八、生物发展筒史
    一切生物皆起源于最初的有机分子。这种有机分子太小了,肉眼看不见,几乎没有,所以取名曰几。几是从“无”来的。宇宙起源于“无”。
    几这种最初的有机分子飘入水潦,得水而活,膨胀变长,然后断裂。于是,一断裂成二,二断裂成四,四断裂成八,这样断裂繁殖不已,所以取名曰断。断就是最初的微生物。
    断这种最初的微生物存活在水潦中,漂移到水潦的滩涂,得水又得土,生根,变成青苔,俗名虾蟆衣。由此演变出形形色色的水生植物。
    断这种最初的微生物从水潦的滩涂展移到向阳的高坡,生根,长叶,开花,结子,变成陵泻,又名车前草。由此演变出林林总总的陆生植物。
    草本的车前草得到腐植质的充分滋养,变成木本的鸭脚树,又名银杏树。由此演变出大大小小的乔木和灌木。
    银杏树的根端变成蛴螬,就是金龟子的幼虫。银杏树的叶子变成蝴蝶。由此演变出多种昆虫,爬的爬,飞的飞。
    蝴蝶产卵灶下,得火,孵出鸲掇,俗名灶马,背驼腿长,性喜跳跃。由此演变出善跳的昆虫。
    灶马有存活千日的,长出羽翼,就成飞翔的干余骨,这是最初的鸟类。由此演变成各种飞禽。
    干余骨鸟啼叫,飞溅的唾沫变成米虫。米虫爬到酸腐的食物上,变成蠛蠓,会飞,叮人。蠛蠓变成蜉游,朝生暮死。蝤蛴,本是天牛幼虫,也有不变天牛,时间久了而变成黄况虫的。瓜守虫死后,尸体腐化,也有变成蚊蚋的。
    牝羊发情,与老竹的壮笋交合受孕,生黑熊。黑熊生虎。虎生马。马生人。
    人最终还得变回有机分子。
    一切生物皆起源于最初的有机分子,而最终仍变回有机分子。
    流沙河
    寓言
    你有为,累死了,值得吗?
    一、《庄子》文体的说明
    在下庄周著这一部《庄子》,要说的话都在书中说了。这里仅就本书文体说明三点,也就是给读者交底吧,免得阅读致误。
    第一点是寓言占了百分之九十的篇幅。
    第二点是重言(寓言里面大部份是重言)占了百分之七十的篇幅。
    第三点是卮言满纸,任其自然。
    寓言占了百分之九十的篇幅。所谓寓言,借他人的嘴,说自己的话,涉嫌编造故事,读者不必一一落实,姑妄听之可也。谁都晓得,父亲不宜给儿子做媒。父亲跑去向女子吹嘘自己的儿子,会招人怀疑,不如拜托媒婆去吹嘘吧。本来嘛,儿子总是自己的聪明,观念总是自己的正确。同自己保持一致的就赞赏,同自己分道扬镳的就排斥;跟自己走的就予以肯定,另辟蹊径的就予以否定。这些都是人类的弱点,奈何不得埃我在书中借他人的嘴说自己的话,涉嫌编造故事,这不能责怪我,应该责怪人类的弱点。尚祈读者鉴谅。
    重言占了百分之七十的篇幅。所谓重言,重复古代圣贤讲过的话,推销我的货色,也就是挂羊头卖狗肉,利用古人做招牌。说得好听些,旧瓮装新酒,免得挑起争议,因为现代读者厚古薄今,崇拜老前辈嘛。其实呢,有些老前辈,比我辈先生,但缺乏相应的纵横驰骋的见识和始终贯彻的学说,不宜做我辈的先生,缺乏见识和学说以开导后生,岂止做先生不宜,做人也尚未入门呢。如此老前辈,前在哪里,一件老古董罢了。
    卮言满纸,任其自然。所谓卮言,支离破碎的片语和断章,连缀成篇,随意跳跃,不讲究科学的结构,但任其行云流水般的自然而已。游戏笔墨,散漫演绎,消遣岁月,不想立言垂训后世。不想立言,言了也就等于不言。不言,万物自然齐一,是非自然等同。万物齐一,是非等同,本来就是很自然的。人去多嘴,反而不自然了,齐一的也不齐一了,等同的也不等同了。人去论证万物的齐一和是非的等同,那是帮倒忙,愈证愈夹缠,恐怕会得出否定的结论,所以我鄙弃科学的论证。我给读者满纸卮言,言了等于不言。读者其谅我乎?
    言了等于不言。人若达至了这样的境界,哪怕他天天谈话,也不能说他多嘴。相反的是那些满腹是非长短的人,哪怕他天天不谈话,也不能说他不多嘴。有些人自来就有可肯定的正面,有些人自来就有可否定的负面。有些人自来就是那样,有些人自来就不那样。那个人为什么是那样?不为什么,自来就是那样。这个人为什么不那样?不为什么,自来就不那样。那个人为什么有正面可肯定?不为什么,自来就有正面可肯定。这个人为什么有负面可否定?不为什么,自来就有负面可否定。万物自来就有存在的形态,万物自来就有存在的理由。没有任何东西没有存在的形态,没有任何东西没有存在的理由。现实如此,奈何不得。不写满纸卮言,任其自然,还有什么违反自然的著作能经得起悠悠岁月的考验!
    问我什么是自然吗?
    一切生物皆由有机分子组合而成。组合形态不同,物种也就不同。组合形态演变,物种也就跟着演变。演变程序一一衔接成一圆环,找不到起点,找不到终点,无是非可言,无得失可言。人类以及种种生物都栖息在圆环上面,生生死死,转永恒的圈圈。这便是《齐物论》篇内我设想的巨型圆环,无以名之,名之曰天然,也就是自然。我著这部《庄子》,不但文体任其自然,思想同样任其自然。我不站你们的所谓立场,我悬浮在圆环中间,对万物一视同仁,对是非等量齐观。
    二、惠施同庄子讨论用智
    有一次,惠子同庄子讨论智力的运用。
    庄子说:“孔子六十大寿发现自己思想转变已达六十次之多了。当初肯定的,后来否定了。五十九年来反复批判的所谓邪说,很可能正是现在坚持的所谓真理。”
    惠子说:“孔子苦心运用智力嘛。”
    庄子说:“苦心运用智力,那是青年孔子。后来他老人家转变了,你却不谈。听听他后来是怎样说的:'天赋才能,非关勤奋。找回心灵,二度人生。’此话哪还有苦心用智的影子!你恐怕说的是你自己吧。你做相爷,运用智力,演说比唱歌更好听,训话比立法更周密。开口权利,闭口义务,爱憎何等的分明,是非何等的清晰,不过使人口服而已,口服而已。你得使人心服,思想不再抵触,方能恢复社会安定。算了吧,算了吧。比起孔子,不知道你怎样,反正我差得远!”
    三、月薪高低,不放心上
    曾参先生,后人尊称曾子,鲁国人,孔子的好学生,家贫,是个孝子样板。每日三次自我检查,可见他对自己要求很严。后来毕业做官,仍然不失寒士本色。有一次与同僚讨论工资待遇,那位同僚发牢骚说月薪太低。
    曾子说:“我两次入政界,心境迥然不同,讲给你听听吧。初入政界,为了供养双亲,月薪三釜米,赶快背回家,心头好快乐。双亲逝世,丁忧辞职。守墓三年期满,再入政界,我升官了,月薪涨到三千钟米,领到手,只想哭。啊,还我的三釜米吧!还我的三釜米吧!”
    那位同僚也是孔子的学生,听了不舒服,便去问孔子:“曾参那样的人,从政为了养亲,只孝不忠,罪够重了,重到布告牌无处可挂了。我能这样说吗?”
    孔子说:“既然向你讲了,他便自己挂了。真有重罪,无处可挂,他就该恐惧,怎么会悲痛!曾参那样的人,境界高尚,我了解他。三釜米不过是三只蚊子飞过眼前,三千钟米也不过是三只麻雀飞过眼前,他才不放在心上呢。”
    四、颜偃九年修道的程序
    颜偃,又名子游,先学道于南郭子綦,听讲天籁,从山林的风声感悟到自然的神秘,后学道于东郭子綦,辞师返乡。乡下实践九年,回城谢师,禀报心得,说:“自从聆听了先生的指教,在下受益良多。请容许我逐年的禀报吧。一年而野,洗净了身上的文明,回归朴实。二年而从,扫除了心中的成见,顺随大众。三年而通,克服了眼界的局限,悟得事理。四年而物,放弃了人格的矜持,认同万物。五年而来,打开了灵感的窗口,招来信息。六年而接纳鬼神,突破两界隔阂。七年而圆满自足,绝对一无所待。八年而跃入永恒,忘却生死差别。九年而大妙,不可言说。”
    五、生死问题的思考
    人生在世,追求有为,找死罢了。
    拼自家的小命,跑公家的大事,这是你真实的死亡原因。想当初你活着,只需一口阳气,不要任何原因。这就是说,只需无为,就能活着,多轻松埃你有为,累死了,值得吗?请回答我,活着好呢?还是死了好呢?
    星象变动在高天,人类居住在大地,我去哪里找答案呢,天上?人间?
    死往何处去,这都不晓得,能说没有命运吗?
    生从何处来,这都不晓得,能说真有命运吗?
    那么多人看见哟,能说没有鬼吗?
    物证又在哪里呢,能说真有鬼吗?
    六、影子的又一次困惑
    阳光下看自己的阴影,那是你的本影。本影周廓有窄窄的一带。若暗若明,半阴半阳,那便是半影了,名叫罔两。本影是你的随身仆人。你动,本影跟着你动。半影又是本影的随身仆人。本影动,半影跟着本影动。一个受制于一个,好比社会人际关系,很象生物界的食物链条,亦如官常半影说:“我的主人本影,你一会低头一会仰脸,一会绾髻一会披发,一会坐一会站,一会走一会停,为啥哟?”
    本影说:“半影啊,你别不耐烦。潇潇洒洒本无心,跟着我的主人罢了,你何必追问我哟!我晓得自己在动,不明白为啥要动。主人若是蝉,我便是蝉壳。主人若是蛇,我便是蛇皮。蝉壳不是蝉,蛇皮不是蛇,似是而非哟。
    灯亮了,日出了,我蠢动。天阴了,日落了,我失踪。你当我能独立,我想怎样便怎样吗?你当我主人能独立,他想怎样便怎样吗,他和我一样的处在有待状态,我和他都是有待者呀。何况你,半影埃依附着有待者,又何必不耐烦。你追问我,我敢追问他吗?他来了,我跟着来。他去了,我跟着去。他徘徊我,我跟着徘徊。他和我都是可怜的徘徊虫,我们有啥资格追问动因,动因的动因,动因的动因的动因,一直到那第一动因?”
    本影的主人是你的身躯。身躯的主人是你的心灵。心灵也不是独立的,也有主人,那就是外界的召唤。外界每一召唤又受制于另一不可知的动因。一个受制于一个,可以推演到无穷。这链条终端的第一动因,你永远不可知,本影和半影又怎弄得明白呀。
    七、老聃批评杨朱的傲气
    阳居先生,就是杨朱,尊称杨子,魏国人,大学者。
    杨朱创派,反对儒墨两家。儒家鼓吹仁义,杨朱认为那是侵犯生命。墨家提倡博爱,杨朱认为那是牺牲自己。杨朱主张尊重生命,珍惜自己,而又拒绝道家的无为主义。
    杨朱讲学,从鲁国南行,到楚国沛城,求见无为主义大师老聃。老聃即将西游秦国,约杨朱明日在沛城西郊见面。杨朱提前来到西郊驿馆,住宿一夜,早晨冒风雪去河桥,拦路拜见老聃。
    老聃站在路中,仰天叹息,说:“从前觉得你不错,听得进我的话。现在呢,唉,一副不堪教育的样子哟!”
    杨朱无话可答,请老聃到驿馆再说。老聃跟着来到驿馆,住进房间,杨朱托盘端来脸盆、漱杯、面中、发梳,到门口先脱鞋,双膝跪行进去,放下盥洗用具,说:“刚才学生本想请老师批评得具体些,又见老师忙着赶路,所以不敢开口。现在见老师呼吸匀调了,敢请谈谈学生错在哪里。”
    老聃说:“翻白眼望青天,你目中无人啊,跟你相处,谁能自在!真正清白的人总觉得自己不干净,真正高尚的人总觉得自己不像样,他们不会自我感觉良好。”
    杨朱惭愧脸红,说:“牢记在心了。”
    杨朱退下,痛责自己,当即改掉傲气。想起昨天大模大样跨入驿馆客厅,旅客纷纷起立恭迎,馆主亲手铺设座席,主妇亲手捧上盥洗用具,旅客不敢和他同席,都靠边坐,烤火的不敢陪他烤,让他烤霸王火。当时他以为尊敬大学者就应该如此,竟未想到这是傲气在作怪呢。现在革面洗心,且去客厅看看反应。果然,那些旅客不再把他当作大学者了,敢和他平起平坐了,甚至同他争贵宾席。他很快乐,略感悲哀,心情可复杂呢。
    缮性
    好多人在表演倒挂金钩
    一、安恬守静出智慧
    这样的人很不少吧,早在童年已被儒师灌了一脑袋的仁义礼乐,塞了一肚皮的富贵荣华。天性被扭曲了。正德被扳歪了。一副庸俗嘴脸,不好恭维他。现在据说醒悟,他要发愤求学以恢复天性,他要深刻反思以回归正德。问他:“求学学什么?”他答:“读儒圣的书。”问他:“反思怎样思?”他答:“听儒贤的话。”他哪知道,那些书愈读天性愈渺茫,那些话愈听正德愈遥远。糊涂虫是这类人的共名,我还能说什么。
    古人修道,不在乎读不读,不在乎听不听,总在恬静。安恬守静自然能培养出智慧来。智慧培养出来,不拿到社会上去滥用,还须用于自我反剩这便是用智慧反哺恬静了。智慧与恬静循环不已的互相促进,以恢复天性的和谐,从而得道。古人修道,以自己的德行影响别人。别人得助,也许从此走上正路,但是这种影响是潜默的,非强加的。以自己的德行强加别人,只能扭曲别人的天性。
    二、社会愈发展愈恶劣
    太古时代,人类日子过得混混茫茫,共同分享恬淡。
    彼此甘于寂寞。那时天地间的阴阳二气,各自安静,互相谐和。鬼神都无为,不制造麻烦,一年四季循环有序,从不乱套,一切生命活够天年,从不短寿。人固然已掌握相应的知识,但是不去推广应用。这是最单一的至德之世,连酋长也没有。当时大家做任何事一律随顺自然,根本不必有为,所以无为而治都还谈不上呢。
    后来才是远古时代,非单一的至德之世,上有酋长了,下有百姓了。大酋长燧人发明用火,大酋长伏牺发明畜牧,他们相继以无为治天下,由于物质生活有所改善,人类日子过得好了。虽然仍是至德之世,大家顺随自然,毕竟难返单一状态。这是德衰了的结果。
    再后来德更衰,国王取代了大酋长,炎帝黄帝相继以有为治天下。这是有德之世,大家不再顺随自然,生活方式开始装模作样。所幸者尚安定,百姓得过且过。
    再再后来,德衰到底,有德之世遂结束。尧帝舜帝带头以文明治天下,所以官阶增设,百姓划分等级,生活方式更加装模作样,而且五花八门。文明社会,狡诈取代淳厚,浮华取代朴实。只要能见效,哪怕背道。只要行得通,哪怕丧德。于是大家不顾天性,想怎样便怎样。人人怀着忮心,互相嫉妒。为了稳定社会秩序,官方用尽心智和能力,仍嫌不够。于是又在文明教化之外,颁布条文治罪,另添扑板打臀。条文坑害老实,扑板威慑心灵。百姓从此困惑迷乱,丧失了原始的天真。
    这样看来,社会抛弃无为的大道,大道远离有为的社会,已经很久了。社会与大道互相离弃了,不想再合作,还去邀请道友振兴社会,还去呼吁社会宏扬大道,岂非空话也哉!有人认为关键就在圣人不肯出山。须知当今现状,大道绝无机会振兴社会,社会绝无兴趣宏扬大道。哪怕恭请隐居的圣人出山来,他的那一套圣德仍然吃不开,他就天天坐在十字街头,还是精神隐士一个。
    这可恼的社会,你纵然不隐,也等于隐了。不是你要隐,是你被隐了。隐士,有现代的,有古代的。现代隐士愤世嫉俗,动辄不屑,显得不群,较情绪化。古代隐士不是藏身不肯亮相,不是闭嘴不愿议政,不是怀才不想报国,只是机会不到罢了。机会一到,他的主义大行天下,实现了无为的理想国,他自己便同天下人一起回归单一状态,再也不留个人功名,使天下人都忘记他。机会不到,他的主义走投无路,这是道穷,他便转入地下,树根似的深深隐藏,心安理得,静待春回大地。可见无论顺境逆境他都不显不赫,不象一些现代隐士,机会一到,红得发紫。
    这是他养生保命的方法。
    三、知识三不,道德二不
    修身原则,也有现代的,也有古代的。现代修身,以有为为原则。古代修身,以无为为原则。古人修身,如何对待知识,有三不焉。
    一不粉饰知识。真知识本来是朴素的,如实传授便是。不可花言巧语,逞辩嘴而吹之。
    二不误用知识,知识对人未必有益。给世界添麻烦的知识,给未来贻灾祸的知识,皆不可用。
    三不迷恋知识。求知识而亏健康,爱知识而成书呆,放弃了作为人应享有的正得,有损正德。
    这三不归结为站稳自己超然不群的立场,恢复人的天性,让知识引我们顺从自然,实现无为。除了无为,还有什么可为的呢?没有了。
    修身还包括行道与识德。行道既然以实现无为为目标,道就必须大行天下。所以,行道不能小行一乡,做些修修补补的工作,还冒充成绩。识德既然以恢复天性为目标,德就必须大处着眼。所以,识德不能小处窥察,得些琐琐碎碎的见识,还当作德行。琐碎见识有害于德。修补工作有损于道。
    这二不仍然归结为站稳自己端正的立场,不去俯身迁就小行小识,如此而已。
    四、倒挂的人得志了
    通过修身,实现自我。自我实现了,人便得志了,这就是说,你心头盼望的全都有了。人心头盼望的彼此不同,这就是人各有志了。
    古人质朴,所谓得志,绝非指的坐小车啦戴官帽啦等等。只要自己心头满意,程序高到十分,没法再添半分快乐,在古人看来,便是得志了。
    现代士人很难满意,不过只要有小车坐,有官帽戴,在他们看来便是得志了。当然,情形并不全是这样。现代有极个别恬淡之士,古风犹存,认为小车和官帽与天性无关,与正德无关,有也可,无也可。在他看来,一切身外之物,包括车帽,如果来了,也是过路投宿之客。客来投宿,店主设法谢绝,客走,没法挽留。所以,戴着高品帽,坐着豪华车,驰过洛阳双阙下,也不见他自我感觉有多良好。一旦垮台,贫了贱了,布衣草鞋,寒伧一似在下庄周,他也不向世俗低头。昔年的车帽,今朝的衣鞋,在他心头,有相同的满意程度。固然不见得欢喜,但也不至于忧愁。从前是怎样,现在也是怎样罢了。可惜这类恬淡之士太少。
    绝大多数现代士人,一旦爬上显士阶层,便视富贵荣华如体内的心肝脾肺,有了便得志了。得志便乐不可支了。你提刀要给他一一割去拿走,他是如何痛苦,那副要死不得活的样子,可想而知。据我猜测,当初得志,他那乐不可支很可能羼了假,未必十分快乐。志能得,也能失。
    患得患失,所以当官兢兢业业,早晨乾乾,夜晚惕惕。他那快乐的笑脸掩盖着恐慌的内心,何尝真快乐呢。
    年轻时在洛阳看杂技,高竿顶上倒挂金钩,好有趣!
    瞧那演员,脚蹬天,脸朝地,挂在半空,回旋如意。上下颠倒,堪称国技。后来投身社会,懂得一些道理,才发现这玩意儿根本不稀奇。那么多的士人,你瞧,在玩倒挂金钩的人生游戏。他们颠倒了物我的关系:捞到了车帽,淹没了自己;丢失了天性,学得了仁义;洗褪了正德,染透了庸俗;换来了恐慌,付出了闲逸。就那样鸡鸭似的倒提,不能下地,直到死去!
    〔月去〕箧(qu1 qie4)
    研究盗贼与知识的关系
    一、知识武装了强盗
    当今战国时代,社会看重知识。知识乃力量,无知无识要上当。你看《防窃须知》大字写在驿馆门墙:敬请各位驿客小心,谨防摸扒钱囊,暗撬货柜,偷启物箱;行李要看管好,绳要捆紧,锁要锁上;若有失窃,本馆概不赔偿,祈谅。这个《防窃须知》字字千金,便是人间最宝贵的知识,最值钱的力量。你不好好学习,掌握,运用,纵然读遍了《诗》《书》《易》《礼》《春秋》也等同愚氓。所谓知识,世俗认为就是这样。
    奈何小偷小摸容易防,而大盗难防。大盗之来也,呼啸成群,明火执仗,浩浩荡荡,钢刀架在你脖子上。眼睁睁你看着义士们放手枪,提的提,担的担,抬的抬,扛的扛。未捆紧的他叫你捆紧,未上锁的他叫你锁上。捆紧,锁上,《防窃须知》替谁帮忙?所谓知识到底给谁以力量?
    读者诸君不妨想想,世俗所谓知识,有哪一样不被大盗拿去,用于自我武装?圣人耳聪目明,贤人怀才握智。
    世俗所谓聪明才智,有哪一样不替大盗帮忙?施展你的才智,努力囤积,结果是为盗囤粮。运用你的聪明,尽心守卫,结果是为贼守赃。啊,一生储藏,给贼女做了嫁衣裳。
    二、大盗盗窃了国政
    其实你遇到的不是大盗。够资格的大盗有头有脸,根本不去打家劫舍。齐国出过超级大盗,历史上写着呢。
    从前的老齐国姓姜,后被盗,改姓田,亦即现在的新齐国。老齐国是姜大公开国的,曾是周朝天子手下第一文明富强之国。那时齐国,国无荒地,人口稠密,村庄连接,炊烟相望,鸡犬相闻。国土两千多里,到处尽是禾稼,临水便有渔家。从首都到东西南北边境,全国政令统一,体现仁义礼乐四大理想,透过各级地方行政机构,贯彻基层,何尝没有遵守圣人的法制呢。精神文明化领域,官方的宗庙祭祀祖先,民间的社坛稷祠礼拜农神,勤谨而又活跃,何尝没有听从圣人的教导呢。这个够资格的圣人之国,历数百年,到齐简公,跳出个野心家田成子,他是部长级的大夫,杀了简公,盗了齐国。姓田的劫夺了姓姜的,表面上齐国仍然是齐国,国名不改。明盗之外,又添暗偷的色彩,田成子真是超级大盗哟。他盗走的岂止齐国江山,包括圣人的法制啦圣人的教导啦亦即仁义礼乐四大附件在内,都连锅端走了。一手掌握圣人造的四大附件,用来笼络百姓,大家就不敢骂出口,虽然人人心头明白他是盗贼。四大附件保证他的安全,稳坐江山,名正言顺,等同尧舜。这就是继承的合法性。既然合法,邻国小的就不敢公开批评,大的也不敢宣战出征。从此齐国江山姓了田,代代传,直到今。田成子不仅仅盗了国政,兼盗仁义礼乐,且盗周公,大公、管仲、孔子这些死硬了的圣人,盗他们的来站岗值勤,就象哨兵,保卫盗贼的身家性命!
    读者诸君再想想吧,世俗所谓知识,有哪一样不被大盗拿去,用于武装自身?世俗所谓圣人,有哪一个不被大盗抓去,站岗值勤?
    三、强盗也要讲道德
    其实田成子这样的超级大盗算不上最坏的。据说齐国的居民老太婆,感他的恩德,惦记他的健康,给他献礼品。歌曰:“老太婆,采枸杞,送给敬爱的田成子。”假仁假义也许比真暴真虐好。暴虐的超级大盗,历史上多着呢。
    从前,夏桀王砍谏臣关龙逢的头,商纣王剜谏臣比干的心,周王杀忠臣苌弘,撕成肉块,吴王杀忠臣伍子胥,煮成肉汤。四位贤臣死得那样惨啊,要逃要抗都不行啊,因为圣人定下法制,君是君来臣是臣嘛,因为圣人留下教导,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嘛。不把圣人抓去站岗值勤,不盗圣法圣教,暴虐无道之王坐得稳吗!杀得下吗!撕得成吗!煮得了吗!
    说国王暴虐无道吗?有道就不暴虐了吗?
    盗跖是山东的流寇,掠齐国的财货,办人肉的宴席,够暴虐了。有喽罗问:“报告大帅,小的听说圣人有道,那是啥玩艺儿?干咱们这行的也有道吗?”盗跖回答:“蠢货,七十二行,行行有道。无道,闹得起势头吗。你听着。要偷要抢,先摸肥瘦,不必调查,全凭直觉。可见了咱门灵视灵听,这是圣。破门而入,冲在前头,不怕牺牲,这是勇。撤退出来,争着断后,掩护弟兄,这是义,见机行事,晓得适可而止,这是智。分赃公平,体现博爱精神,这是仁。五德皆是圣人的教导,全属优秀品质。品德败坏,无道,只配做小偷,休想当大盗!”
    现在该明白了:善人不依圣人之道,想善也善不起来;坏人不靠圣人之道,想坏也坏不下去;盗跖不用圣人之道,想横行山东,成吗。不是我庄周硬要骂圣人,明摆着的,社会上善人少,不善的人太多。这就注定圣人对社会贡献少,破坏多;教育作用少,教唆作用多。听了圣人的话,若有一人问善,便有三人作恶。圣人仁义,盗贼动干戈。事情正是这样:缺豁上唇,冷掉门牙。
    鲁国酒酸,赵国挨打。
    圣人登场,大盗出马。
    打击圣人从严,处理盗贼从宽,社会才有治安。其理亦如溪谷断源,河水自然流干;丘陵铲平,渊潭自然填满。哪一天圣人死绝,哪一天大盗完蛋,天下复归平静,了却许多麻烦。
    四、诸侯偷走了仁义
    圣人一天不死,大盗一天不止。社会现状正是如此。
    百姓老实,寄希望于圣法圣教,以为由此可能天下大治。
    夏桀商纣那样的暴君早就操纵了圣法圣教,田成子那样的奸臣早就窃取了圣法圣教,盗跖早就利用了圣法圣教,这些事实百姓不知道。愈倚重于圣人的那一套,愈有利于暴君奸臣,以及大盗。任何发明创造,他们都能抢到,偷到。
    你创造量粮的量升和量斗,作为标准量器,他们抢去,放大缩小,损人利己。
    你发明称物的锤秤和天平,作为标准衡器,他们偷走,加重减轻,利己损人。
    你创造对牌和印章,用来杜绝弄虚作假,他们抢去,用于瞒天过海,营私舞弊。
    你发明仁义,用来矫正世道人心,他们偷走,用于伪装门面,欺骗百姓。
    仁义也能偷走,你觉得奇怪吗?民间有句话,你该听过吧:“偷了腰带环扣,十字街上砍头;偷了国家机构,金銮殿上封侯。”诸侯深宅大院,他们坐在厅堂高谈仁义。普天下的仁义都在他们嘴上,难道不是偷偷叼去的吗。
    圣法圣教,圣人圣智,古圣人创制的一切都在他们手中,难道不是偷偷拿去的吗。
    社会太黑,出了那样多贼,投奔强盗队伍,抢夺诸侯爵位,偷仁义,偷量器,偷衡器,偷对牌和印章,以谋取富贵。纵然奖励他以阔气的小车,嘉勉他以荣誉的高帽,他也不肯向善。纵然威慑他以斩首的严刑,他也不肯改恶。一窝蜂的争跳贼船,大家用各种方式配合盗跖,已成黑潮难挽之势,这是圣人的罪过哟。
    五、他们都在炫耀自己
    不妨听听,老生常谈:“大鱼深潜不上岸。利器秘藏不宣传。”圣人的那一套圣法圣教便是秘密武器,宣传不得。大鱼跳上岸去,被人捉祝秘密武器宣传出去,被人盗取,危害社会。
    所以我说:
    杜塞聪明,扫除才智,强盗自然消逝。
    摔破珠玉,砸碎珍宝,小偷自然减少。
    烧掉对牌,毁掉印章,心态恢复健康。
    打烂升斗,折断衡秤,人间恢复信任。
    不依圣法,不听圣教,舆论恢复公道。
    解散乐队,禁奏繁声,耳朵才有灵听。
    取消美术,禁用彩色,目光才有明澈。
    不靠量具,不慕新奇,工匠才有巧艺。
    删掉曾参和史鱼的模范事迹,锁死杨朱和墨翟的辩士嘴巴,抛弃仁义说教,人类才能找到正德,同归妙境。有聪明,不外露,用来反省自己,人人这样做,社会就不分崩离析了。有智慧,不外露,用来充实自己,人人这样做,社会就不惶惑了。有道德,不外露,用来约束自己,人人这样做,社会就不邪怪了。曾参演孝子,史鱼演忠臣,杨朱和墨翟演伶牙俐齿,师旷演乐感的耳朵,离朱演色觉的眼睛,工(亻垂)演匠手,都在火爆爆的炫耀自己,演戏罢了,徒使社会不安,绝非正道,毫无用处。
    六、智有四大害处
    我又要缅怀至德之世了。远古的大酋长,各统领其氏族,计有容成氏族、大庭氏族、伯皇氏族、中央氏族、栗陆氏族、骊畜氏族、轩辕氏族、赫肯氏族、尊卢氏族、祝融氏族、伏牺氏族、神农氏族共十二个。在那些美好的岁月,文字尚未发明,氏族史官结绳记事,挂在公堂一排排一串串,编成历史。没有国王,没有圣人,大家平等。吃生肉嚼野蔬都香甜,穿兽皮披树叶都漂亮,过最简陋的生活都安乐。两两氏族之间,虽是邻居,遥遥望见,鸡犬相闻,彼此也不往来,因为双方不需要贸易,不需要作战。
    人人享尽天年,终老故乡故园,不必逃难。这就是至德之世了。不象当今乱世,大家惶恐不安,东听西探,伸长颈项踮起脚,望眼欲穿。忽然传说:“某公很贤!”大家怀揣干粮,奔去投靠那所谓的靠山。家中丢下亲人不顾,地里抛开禾稼不管,离乡出县,一去不还。更有商人为赚钱,士人为捞官,脚印延伸出诸侯之国,轮迹延伸出千里之远。大家狂跑求利,制造社会动乱。啊,这就是重视智能和信息惹起的麻烦,责任在上面。
    上面爱智,已惹麻烦,加以政治无道,安得不爆发社会大动乱!
    智的害处有这样大?
    有。鸟类在空中飞得好好的。人用智造弹弓,打杀鸟类。后来又造拉射的弓箭,又造扣动扳机射的弩箭,又造箭尾系线射的(矢曾)箭,猎具愈精良,鸟类愈狡猾。后来又造长柄罗网捕鸟,用于笼养,大批活捉。猎具的智慧迫使鸟类扭曲天性,改变生活方式,乃至异化。鸟性被扰乱了,空中生态被破坏了,贻患无穷。这是滥用智造成的。
    有。鱼类在水中游得好好的。人用智造骨叉,叉杀鱼类。后来又造系竿的钓钩,又改良诱鱼的钓饵。后来又造船用的撒网,岸用的赶网,断流的拦网,有柄的捞网,悬架的扳网。后来又造竹编的捕笼,小型的俗呼筒苟,大型的俗呼母猪苟,设置激流,过程的鱼误入笼内游不出来。
    钓具捕具的智慧迫使鱼类扭曲天性,改变生活方式,乃至异化。鱼性被扰乱了,水中生态被破坏了,贻患无穷。这也是滥用智造成的。
    有。兽类在野外活得好好的。人用智造石矛,刺杀兽类。后来又造捕大兽的地网和捕小兽的翻车网,又造阴险的绳套和暗算的铁夹,又造诱捕的栅笼和陷坑,又造围捕的鹿角栅栏。捕机愈精臭,兽类愈狡猾愈猛狠。捕机的智慧迫使兽类扭曲天性,改变生活方式,乃至异化。兽性被扰乱了,野外生态被破坏了,贻患无穷。这又是滥用智造成的。
    有。人在世间生活得好好的。上面开发智能,下面用智求利。社会风气恶化,时兴卖弄嘴劲。或引经据典,巧言骗人;或虚张声势,大言欺人,或阐一板夹缠混淆的坚白论,迷惑听众;或来一段生拉活扯的同异论,吓退论敌。诡辩的智慧迫使众人不信任常识,不尊重事实,改变思维方式,哄了自己又哄别人,由糊涂而异化,常识被批臭了,事实被打倒了,思想被搞糟了,贻患无穷。这还是滥用智造成的。
    智的四大害处,已如上述,都是当今乱世大家看见了的。所以我要再说,以往每次社会动乱,乃至今后每次社会动乱,都是爱智惹的麻烦,责任在上面。
    七、开发智能,天下大乱
    各人有自己的智力圈,智力不是无限的,圈外的知识是自己没法了解的。所谓求知,世人误认为就是越圈探求不了解的知识,而不是深入了解圈内的知识,认真运用圈内的知识。世人羡慕,憧憬,追求自己智力圈外的,小看自己智力圈内的。
    各人有自己的爱好圈,爱好不是无限的,圈外的事物是自己没法爱好的。所谓批评,世人误认为就是越圈指责不爱好的事物,而不是深入检查圈内的事物,认真批判圈内的事物。世人藐视,厌弃,责难自己爱好圈外的,珍视自己爱好圈内的。
    于智力圈,世人贵外贱内。于爱好圈,世人贵内贱外。人心如此,世道如此,安得不爆发社会大动乱!
    至德之世崩溃以来,迄今两千年了。智能和信息愈来愈受重视,结果怎样?污烟瘴气,晦暗了日月的光辉。水浅树稀,戕贼了山川的灵秀。气候反常,风雨不时,寒暑不定。岂但人性扭曲,鸟性鱼性兽性也扭曲了,就连蠢蠢爬动的蠕虫和翩翩飞动的甲虫也丧失天性了。上面爱智,一念之差,世界就乱成这样了埃自众酋长退位,国王登极,夏商周三朝的文明时代开始以后,上面制定的政策就是重视智能的,两千年来一贯的了。憨厚诚实的百姓,上面才不爱呢。他们只爱那些色恭貌谨不老实的坏人。恬淡无为的智士,上面才不用呢。他们专用那些能言善辩不踏实的政客。多言爱辩,从官方到民间,处处听见训人的喧嚣声。仅凭这一条,社会就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