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de 图片集 模板设置:金丹大道修炼基本法则_八部天龙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2 07:19:51
         金丹大道修炼基本法则《上》2007-10-27 09:05 (转者注:此贴是作者从若干文章里摘取组成,不少是很有价值的,也难得这么细心组合在一起,对初学比较有用)

***********************************************


一、开宗明义

“尘寰尽是声色之界,名利之乡,以苦为乐,以假为真,损精耗气,凿丧性命,有死而已。悟之而能超出者,至人也;不知而陷于内者,迷人也。故古来成道仙 真,幼而家庭孝友,所以全人伦;至四十而行不动心之道,所以保性命。盗百年岁月,倏忽间耳,一生荣辱,转眼时也。若不知返本还元,归根复命,一时大限到 来,纵有黄金堆 积,只落的空手而去。仙翁曰:“试问堆金如岱岳,无常买得不来无?”真是金钟法鼓,惊醒一切矣”。

,但应以自身条件而定,不可过度,因“久坐伤肉”。一般来说40-90分钟为宜,开始可以短些,随着功夫和兴趣的增 长,适当延长练功时间。每天最少一次,但时间应尽量放长;如有充足时间或专门从事定期攻关者,则每天2-4次,时间可相对短一些。当然静功进入高深层次之 后,则不必时时、在在有心去坐,但又无处无时不在静坐之中,自无时间限制矣。

60岁以上的老年人若体质虚弱、神魂颠倒、坐立不稳者禁止自修静坐。中年人中有未老先衰同样症状者亦是。

注意一定要在自己说了算的时间进行,即在白天做功的时间段内,保证不会受到外来的干扰,然后才可以安下心来踏实做功,不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另外注 意,为了防备万一可能出现的外来干扰,就要在做功之前存在一个预先就有的心念,即在做功之时,无论发生何种情况,自心都不要为其所动,这样受到影响的程度 就可以降低到最小,甚至完全可以不受其影响。须知修炼的人,随时都可能受到各种各样的魔扰,而且并不仅仅限于以上这种情况。同时这也是对于修炼者的一种考 验,如能安全过关,功夫同时也会超升一层,所以笔者说“有魔即有道,无魔即无道”。修炼之士,应当明白此点玄机。

五、修炼朝向:

师曰:方向问题,本与做功关系不大。丹道所炼者混元之炁,纯阳之体,超越有形之上,本无方向之可言。丹经云:“震兑非东西,坎离不南北。”
若对初学而言,为了容易入门,可以有所分别。做功的方向,一般朝向东方,因为东方是太阳升起的方向,面向东方,以利采取生炁。其他如春季向东,以养肝脏, 有肝病者可以依之;夏季向南,以利养心,有心病者可以依之;秋季向西,以利养肺,有肺病者可以依之;冬季向北,以利养肾,有肾病者可以依之。以及亥子二时 面向北方,寅卯二时面向东方,巳午二时面向南方,申酉二时面向西方,辰时面向东南方,戌时面向西北方,丑时面向东北方,未时面向西南方,皆为合法。

道家修炼,贵乎炼炁。《黄帝内经素问》曰:“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热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种种气 的变化,可谓详明,但是这里所讲的“气”,均属后天情志所生之气。独有一句,医家不知,而为道家所秘,这就是——“静则炁生”,这个“炁”,乃是 道家修炼所用的先天之炁。短短四个字,高度概括了道家修炼的基本原理。盖种种内情外感,伤人内炁,道家寡欲,而抱神守静。静则内炁得养,生机蕴藏,自会再 生真炁,而为丹本。真炁发生,自有景象,须亲身体验,非字面可得。 再者,修真过程之中,一切炁的变化,都要求对境无心,不假人为,方合先天,倘无持静之训炼,夹杂后天念想,谓之炼意不净,功夫难以达到高层次。因此 道家修炼,须以静功入手,步骤为:筑基炼己——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

修炼者不可执着于有为,有为属于后天之心;又不可落于绝对的无为,绝对无为是愚,终身枯坐一辈子,真道难成。如佛门之人只注重性功,所以,觉悟者极少。

六、入手之法:
(一)基础要领

1、静坐式:道家修炼,从静功开始。静坐有两种方法, 其一:双跏趺坐,也名结跏趺坐,复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将右脚放在左腿上,再将左脚放在右腿上,名如意吉祥坐。 另一种是将左脚放在右腿上,再将右脚放在左腿上,名不动金刚坐,如此姿势,自然端直,不致前后左右摇摆。假使初学静坐,或年事已高,难以仿效,那就不必勉强,可改用半跏趺坐。
其二:单跏趺坐,也名单盘膝坐,也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只将左腿置于右腿上,不需再将右腿置于左腿上,为如意坐。 另一种是只将右腿置于左腿上,不需再将左腿置于右腿上,为金刚坐。此两种坐法,较双盘有缺点,因左右膝盖会落空,身易左右倾斜。
以上二种是佛家和道家的静坐法。如果单盘也做不到,可将两小腿交叉于两股的下面,也名交叉架坐,亦称散盘。此是儒家的坐法。

初步练功的人,不宜用“单盘”,更不宜用“双盘”,只宜“散盘”。先把双腿放平,贴着坐凳,同时要把腰腿放得很松,随即先蜷盘右腿,把右足的后踵,轻 轻抵触“会阴穴”(穴在前阴与后阴的中间)。再把左脚蜷盘,同时将左足的后踵,轻轻抵触右足的“跌阳穴”(穴在足胫弯的凹陷中)。一直到练习纯熟了,腿不 发麻,再改进为“单盘”,单盘也练纯熟了,再进步到“双盘”。

注意头正身直,虚灵顶劲,虚心实腹。“道法自然,静者得之”

道家修炼,不拘外形,行、立、坐、卧、蹲、跪、趴,横竖均可,而以四大威仪较为常见。师曰:“道家修炼,非必盘坐不可,因为这是内在的功夫,并不取决 于外在的形式。曾见有人盘坐一生,自我标榜道行不浅,结果仍然不免老病而死,皆因不悟内在丹诀之故。徒然追求外表形式,等于猴子捞月,执形而求,远道千 里”。故以自身条件而定之可也。静坐不只御寒,且能去热,更令肥人变瘦,瘦人增肥,因为肥瘦皆是病态,静坐能消万病。由此可知,静坐对人有百益而无一害。
丹经云:“行则措足于坦途,住则凝神于太虚,坐则抱脐下之珠,卧则调丹田之息。”行,可缓步徐行,措足坦途,神态自若,安然行炁。立,自然站立,脚同肩 宽,双膝微屈,双手自然下垂,放于体侧;或双手相叠,放于丹田。坐,可以盘坐,盘坐较为稳固;亦可两腿放下坐于凳上,双手相叠 (或掐诀),放于丹田,或手抚两膝亦可。卧,可以平躺,先转动头部,使脊椎正直,手心向上,置于体侧,或双手相叠,置于丹田;或者侧身卧最佳,一手置于头 侧或枕肱,另外一手放于丹田。以上各种姿势,皆须注意头脊正直,自然安适,以利气血流通和放松入静。

2、双手结定印:双掌掌心向上,左上右下相叠(女相反),两掌重迭好之后,顺着自然的姿势,放在肚脐之下,微微摆在腿上,或随自然倚托在小腹外边也可 以的。两拇指尖轻触,这个握手方法的要点,必须把两个大拇指尖微微接触,接触之后,将大拇指略略向掌心内收,以两指笔直,自觉有一股内劲自然发出,互相抵 触为标准(注意:不是故意用劲。照法操作,那股内劲是自然发生的。或不想掐印,两手心向下,抚两膝亦可。

3、两耳返听:静功的初步法诀,是要用在“听息”的上面,但不是去听呼吸的声音,而是通过听呼吸的法诀,使自己的心神安静下来,逐步达到“入静”的境界。

4、塞兑垂帘:所谓塞兑,即闭口,舌顶上腭,以防神气外泄。舌顶上腭,是炼炁的起码常识,但其原理,无人深究。人之上腭部位,有两个小窝,伸进手指可 以摸到,道家称为“天池”,此非针灸之穴位,乃属修炼之关窍。其窍上通泥丸,泥丸即是大脑,为神炁会聚之所,其窍不闭,则漏神漏炁,修炼家言“口开神炁 散”,即是此义。故须舌尖反卷,上封此窍,抿口合齿,保养神炁。神炁相抱,则津液易滋,随口咽下,灌溉五脏,如同婴儿哺乳之状。另外,舌顶上腭,还有接通 任督二脉的作用,丹道术语称为“上鹊桥”。还丹之时,大丹亦从此窍降下,倘不接通,则易外漏鼻窍而走失,谓之“玉柱双垂”,毁人性命,不可不慎。

所谓垂帘,即旧说把眼皮微微合拢,只留一线微光的方法。按。这种方法,有两种操作形式。一种是把上眼皮向下合,微露一线外光。一种是干脆把眼皮轻

轻合上,一点光也不露。初学的人,以采用微微合拢,留一线外光为最合理。因为功夫练到归元的境界,眼会自然的闭合,向内抽缩似的闭着。又因为初学的人完全闭着眼,容易昏沉,念头易生。

丘祖曰:“塞兑者,口开神气散,故塞之也。垂帘者,眼全开神漏,全闭神昏,惟垂帘微启耳。两眼之中即天根,即所谓性命关也。其根生于眼,眼属心,心生造化,自属玄之又玄者,仙家谓之玄牝之门。心肾内日月,交接于内,两眼外日月,交接于外。攒簇水火而不散,气自调矣。”

5、自然呼吸:鼻吸鼻呼,为丹田自然呼吸,非常人之胸喉平常之呼吸。
诀曰:气是添年药,心为使气神。能知神气祖,便是得仙人。盖呼吸所从起者也,呼为父母元气⑦,吸为天地正气⑧。令气合形,神合气,则命在我矣。凡人不知收 藏呼吸之地,强闭出入,与死静者无异⑨。又或任其出入,则元气随呼气而出,反为天地所夺⑩。是以有抽添之说,使气之呼吸至于根蒂。吸自外而内,呼之亦入 内,吸刚来于子宫玉洞,呼则直上昆仑巅顶,呼吸旋为一气,成为胎息。虽然,一气如何至此?盖呼吸久,但觉有一吸至于内,久之而并不觉气急,犹子在母腹时, 即为胎息也(11)。但凡人只知吸之在内,不知呼之亦在内(12),知之则可夺天地之正气矣,而后方谓之“添年药”(13)。

6、放松入静:意念引导全身放松,在自然呼气中身体或某个部位摇晃几下,即可放松。注意放松不是松懈,须保持头正身直。要做到位,须下颌内收,如绳吊颈状,可保持头正身直。
尽量排除一切杂念。有“身静、心静、意静”三大层次,丹书云:“身不动曰炼精,心不动曰炼炁,意不动曰炼神”。 待心无所想,心境清静,气息平和之时,即可开始练功。
初功在寂灭情缘,扫除杂念,除杂念是第一着筑基炼己之功也。人心既除,则天心来复;人欲既净,则天理常存。体会止念、入静、存想、回光、调息、吐纳、咽津、导引等要领。每日先静一时,待身心都安定了,气息都和平了,进入下一步修炼。

(二)行功正法(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


第一步、炼精化炁(行补身漏,筑基炼己,得却病延年之果)

1、静坐,双目微闭,返观内视,静中观想祖窍(两眉中心略下些,又名山根,但非天目)内现出一粒白色的明亮光珠,圆陀陀,光灼灼。光珠照亮整个上丹田,通明透亮,虚室生白。默想数分钟。

2、默想数分钟后,意想光珠降入下丹田内,化为一片光明,光明充满整个丹田,并用意微微观照住这片光明内景。如红日初升,照于沧海之内,如烟似雾,若 隐若现,恍兮惚兮,静待玄关开窍,真阳发动。诀曰:身如太虚,真空妙有。回光返照,疑神丹穴,使真息往来。内中静极而动。动极而静。无限天机,即是炼气化 神之功也。

3、不可过于着意,只下丹田时时有知觉即已。着意即落于“有”,无意即落于“空”,皆非道也。还须设想一切皆“无”,即自己身体,亦不自觉其“有”,惟有一点诚意,存于下丹田,不偏不倚,无念无思,方合于静坐之道,即抱定此旨,坚心做去,不见效验不止。

4、静坐一月之久,即觉心气平静,呼吸自和,渐而下丹田微觉震动,渐而胸中热液下降下丹田,渐而下田温暖,渐而震动,传及全身,达于四肢,渐而督脉血液,由背后起,过玉枕、上田、明堂、鹊桥、重楼,达于黄庭(中丹田)。
此系血液流通,与阳精过关入黄庭事不同,要明白心领。渐而全身血液,能随意聚于下丹田(意存则气血来潮,意散则气血分散。静坐日久,方能使全身气血,听命 如意。又法曰血河车者)。渐而下田异常温热,而内肾如汤煎,睾丸通过热气,渐而目前发光如电。渐而华池玉液盈溢,渐而脑后震响,渐而血脉畅通,渐而外肾不 举,渐而阳关紧闭,复返童身,气足体轻,目朗耳聪,百病不侵,延年之果得矣。

5、收功:渐渐地,缓缓地,听候内炁自然发动、自然运行、自然收敛、自然停止。眼球左右各转动7圈,搓热双手熨两肾,意注命门。恢复平常状态之后,再静坐数分钟,静养片刻,再深呼吸3次,然后收功下坐即可。

提示:

1、补身之理:人在母胎,以灵性一点,受母体气血生育,十月胎足.分离母体.遂有人形。由一岁至十六岁,阳气充足,丹田气满。有时气到阳关,外肾感 发,即有情欲之思。一与妇人交合,于是十余年之元阳,遂至遗漏。此漏既开,最难复闭,为日渐久,则身体所生之精液,多由此窍遗漏,(精液一去,元气随之) 故成为败絮其中之躯壳。风雨摧残,寒暑凌逼.疾病感染,丧亡渐至,此人之所以不能长生也。需补身之理,既如上述,于是补身之法尚焉。其法行于既漏之身,将 所漏之窍,复行塞闭,并将已漏之精,再行补足,及至精满气足,补功已毕,即神爽体健,百病不侵,延年益寿,不求自得,此为修真中之第一步也。

2、补身之诀:凡为既漏之身,情欲一动,则身中精气,随情欲直奔阳关,于是外肾暴举,即顺行其生物之规道,此亦天理自然,为造化之机,非人故欲如此也。学习静坐,第一要注重精气,不使外泄,乃能补得身体。

3、欲使精化为炁,先要明白精与炁的相互关系。须知精与炁本是一物,炁为精之源,精为炁所化。未化精前为先天炁,炁既化后为后天精。炁所以化为精者, 皆因后天情念之动,心火遂起,而先天炁化为后天精矣。欲使精化为炁,最易简的方法就要使炁不化精;欲使炁不化精,须使心念不起,不堕后天,自可摄精归源, 这一点全仗性功之精纯。

4、年轻人可以直接从炼炁入手,而老年人就要从炼精起步。年轻人炼炁,其实就是炼炁化神之功,因年轻人精全炁旺,故须以神炼炁,以炁养神;老年人炼 精,其实就是炼精化炁之功,因老年人精衰炁枯,故须炼精补精,以精补炁。老年人补足精炁,才能与年轻人一样起修。年轻人可以省略“炼精化炁”一步工程,较 老年人修真为快。年轻人如果试图按老年人的路子修为,反而自走弯路,炼精不成,最易自伤命宝,可不悟哉! 中年人则须适当掌握,兼而修之,介于年轻人与老年人之间,应有所取舍和侧重即可。先贤将年轻、中年阶段之人定为最佳修炼者。但无论老中青,在百日筑基内必 须禁欲止漏,以后亦须节制,不可纵欲。
先贤将人类的年龄段按四等划分。钟离权真人曰:“凡时有四等。人寿百岁;一岁至三十乃少壮之时,三十至六十乃长大之时,六十至九十乃老耋之时,九十至百岁或一百二十岁乃衰败之时也”。从此可以看出衰、老、中、青四等中自己属于哪一时期阶段。

5、初学静坐,时间以半点钟至一点钟为宜。静坐日久.以一点钟至两点钟为宜。若不觉其苦,再延长时间,亦无不可。功纯则效速,功少则效缓,自择可也。 古人静坐,每日以子午卯酉四次,约三月之久,即可将补身功夫完满,俗称百日筑基。惟因身体有强弱之不同,行法有得当与否,所以成效有迟有速也。

6、只有外部形体不动,内部炁机才会积聚发动。道家静功之法,总以身体不动为最大原则。丹法有一句口诀,叫做“勿忘勿助,勿疑勿惧”。

7、内炁发动,在半路上尚未停止的时候,不可用自己的后天意识做主将静功罢休,更不可受惊吓、被干扰、起妄念、动情绪,否则可能会出问题。

           金丹大道修炼基本法则 〈下〉_八部天龙   8、具体火候的运用,亦可取诀:“真意往来不间断,知而不守是功夫。着意头头错,无为又落实 。”能真正理解这四句修道古诀,并能在修炼中确实做到,证明你已经进入到上一个层次,自然阴精足而无精补也,很快基成无漏而产真阳,进入还丹功程,采后天中之先天也,乃逆运之法。

9、道家筑基之正法,静功入手第一步,须要修性于祖窍,把意念放于祖窍,因为此处是性之根源,欲使吾人散乱之心会聚一处,只有收归于此,才能见到性光。如果用目光代替性光,那就达不到修“性”的深层次功夫了。

10、如守静多日,还是两眼漆黑,这是入静还没有深入的缘故,继续静下去总会见到。不要着急,但是也不要追求。须知光的发生,是在心性凝聚之后,自然发生的现象,不是想来就来的。还应当在入静上多下功夫,逐渐领悟。将来就会发生眼前见光的现象,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不可追求。

11、看到眼前有光,但是心中跟着高兴起来,这个光就忽然看不到了,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是心性未定、心性还未降伏阶段的表现。心定光即定,而心不定光亦不定,起初阶段做到完全心定不太容易,会有不稳定的时起时伏,所以就要在具体功夫之中修正之。

12、根据性光,可以检验自己的功夫。性光不见,即心性尚未进入清静,性光现而复失,则心又动念而入于散乱。所以根据性光,可知自己心性尚未完全凝定。这时就要注意扫除一切思虑念想,再从止念上下功夫,使心性做到完全不动念,则已现之性光,必然时时光明,而无得而复失之忧。

13、观光之中,光的颜色,须要身心验证方能见到。一般来说,如果完全入静,眼前出现的是白光,古人云:“虚室生白。”
人的五脏之炁,亦应五色。白色之光,乃属肺炁,炁主于肺,静则炁聚,故为白色。其他心炁为红色,肝炁为青色,脾炁为黄色,肾炁为黑色。随着功夫的变化,都可能有所表现,但是不要管他,这是自然的。

14、如果从功夫的较高层次而论,五脏之炁,会聚于中宫丹田,逐步结成大丹,中宫为脾属土,则其所见之光,乃为黄色。这些都不要管他,功夫只管做去,只要见到光,就要顺其自然,就是正确的做法。

15、如果在光中看到某种事物的形象,就是说明在心念上尚未完全扫清思虑,还有一些潜伏的念头暗中作怪,因而无形的光会呈现有形的东西。这个还要在扫除心念上再下功夫,前面讲到无论光是什么形状,都不要管他,亦有这方面的含义。如看到平时看不到的形象,当成什么天上发来的信号,认为自己的功力已经非凡,马上就要成仙了,这是无稽之谈!如果这样错认,只会进入魔境。 嗟夫!进道甚难,入魔极易!修炼之人,千万不可在此错认路径,进入魔道,误入迷途。

16、意守法诀:在观照丹田光明之时,如果出现丹田气冷,杂念纷飞的情况,可适当地把意念专守于丹田的窍位之上,意气相随;当丹田气暖,心境清静之时,则把心念转守于虚空光明之上,观光守空。这样有欲观窍,无欲观光地灵活运用意念,可以有机地调节丹田节的整个采聚过程。使凝炼出来的丹气不寒不火,不老不嫩,恰到火候。

17、调息诀:在观照丹田光明时,须以意引鼻息转入丹田气机的阖辟之中,想着呼吸的是丹田的元气,而非外界空气。调整呼吸使其细、匀、长。
人之肺与丹田之间,犹似存在一管,上系于肺,下通丹田,乃是虚空一管,无中生有,惟修真者知之,称为“橐龠”,为道家秘传之关窍。
人在胞胎之时,此“橐龠”相通上下,连接脐带,从生母呼吸受炁,那时胎儿之炁通生母之炁,生母之炁通太空之炁,太空之炁通太和之炁,并未形成口鼻呼吸,周身炁脉息息相通,无有丝毫隔阂,谓之“胎息”。及至十月胎圆,裂胞而出,剪断脐带,其呼吸即上行于口鼻,变为常人之呼吸,即肺呼吸。丹田呼吸的初步口诀,就是要开橐龠。当然橐龠在上乘丹法中自有妙用,这里不过是起首功夫而已。

18、静功的初步法诀,是要用在“听息”的上面。 在听息的基础之上,逐步做到心神的安 静之后,眼前自然就有性光的发现。不是去听呼吸的声音,而是通过听呼吸的法诀,使自己的心神安静下来,逐步达到“ 入静”的境界。所以静功的初步法诀,是要用在“听息”的上面。

19、所讲的观光,是在有光之后,以似观非观的意思去体验。不是说在听息的时候,再分出心来去观光,这样自然无法专一用功。而是说通过听息,达到入静之后,性光发生 ,同时也就体会到了光的存在。

20、听息是随息而听,观光是有光而观;听息是有为的,观光是无为的;观光之后,听息 也成为无为。由听息进入观光,也就真正达到了入静的境界。

21、“听息”与“观光”两大法门,是自然而且无为的方法,不是强调用意念;须知道家 静功的层次,所谈听息与观光两大法门,看似简单,其实高深。应当从功夫印证中实 际走入去,就会明白。


第二步、炼炁化神(行换身法,通周天,结丹,以成长生不死之果)

1、及至阳气满足,丹田不能容纳,其如火珠之炁,即而他方寻觅窍道,上冲则有心脏压迫,不得伸张,于是下奔阳关,直冲外肾,外肾即有感触。此时宜紧闭阳关,不使外泄。

2、阳关既闭,则冲过下鹊桥(谷道),转奔谷道。此时宜紧闭谷道,免泄其炁。

3、因谷道既闭,则冲至尾闾穴外。此时当以意引导之,使其通过尾闾关。

4、然有时火候(功)不足,行至尾闾,炁不能通,可不必强其通过,仍自返意于下丹田,照旧静坐,生化其炁。

5、待炁机再动,如火珠之势,又至尾闾,仍以意引导,使其通过。一次或数次,必有通过之期。

6、及至通过尾闾,此团热力,又至夹脊关,仍求通过,此乃第二关。能通则过之,否则仍返意于下田,照旧静坐,以待炁充。再以意引导之。

7、既过夹脊,此团热炁,则又行至玉枕关,此所谓第三关也。此时仍以意引之,使其通过玉枕,而入上田。能通则过之,否则,仍返意于下田,以待其机,仍照前二关法行之。

8、三关既通,再引此团热炁,经明堂,过上鹊桥,由口之左右谷,直下重楼,抵于黄庭(中丹田)。又法曰气河车运行也。
(阳炁过穴,即奔鼻孔为通气之所,阳气有时由此泄漏,故上鹊桥之左右,下鹊桥之前后,皆为危险之境,须十分注意!)

9、由下丹田、阳关、下鹊桥、谷道、尾闾、夹脊、玉枕、上丹田、明堂,降入中丹田(膻中穴),收而藏之.感觉中丹田气满,要一意静守。这就是过关服食,为任督两脉(小周天)全通.过关服食之功已毕。至此大道已得其半,是时只宜一意绵绵,永存不散。不特静坐之时如是,即行走、饮食、睡卧之时,片刻不可驰放诚意。因诚意一散,阳气即不发。亦如炉鼎煮水,火旺则气旺,火灭则气无。以诚意喻火,非妄立之说也。丹经有曰:“水怕干(水指精气)火怕寒(火指诚意)”。

10、小周天炼到外阳内缩,马阴藏相时,眼前有光闪过,过几天又有光闪过,这是精已化尽的景象,无精可炼了,即可停止炼小周天。炁机欲寻四肢、全身运行,此时应改变坐式为站式,脚同肩宽,双膝微屈,双手自然下垂,放于体侧。行功大概路线,可参考“通八脉法”即“大周天运行法”:
“心意先由生死窍

(会阴)起,一吸由尾闾升至头中为督脉;二乎由前任脉降至生死窍;三吸由生死窍上升至气穴为带脉;双分至背后双腰眼,双上两膀凹定住;四呼由两膀凹双走两肘外为阳俞,走中指至手心(劳宫)定住;五吸由两手心(劳宫)走阴俞,双回至胸前(膻中)定住;六呼由胸前(膻中)双降至带脉,合归一处回生死窍;七吸由生死窍直升至绛宫定住为冲脉,不可过心;八呼由心下降至生死窍分开双走两腿外为阳跻脉,过脚指至足心涌泉穴定住;九吸由涌泉穴双回两腿内面为阴跻脉,过生死窍至气穴定住;十呼由真气降至生死窍定住。”“此八部脉通后,能驱逐一身之阴邪。盖阴气不除,为结丹之障碍,则无法采药结丹。”

11、八脉开通之后,还要打开一个更深层次的大系统。因全身有一总脉,为周身炁脉之总持, 道家谓之“中黄” (非中脉,前已有述)。此脉有两窍,称为“无孔笛”,上窍通天,下窍通地,旁通五心,达于四肢。此脉打开,方可谓之“大周天”。

12、大周天练通以后,要将中丹田和下丹田守成一个虚空境界。此际用功,纯是无为的寂然朗照,就是丹经上说的沫浴温养。与小周天有为有作的不同。寂照至极处,自有天然的火候,自然运动,不须神驭,不须息吹,如天地之气自行运转不息一样。惟寂照时,元神居于中丹田,必合下丹田化成一虚空境界,形成一个大圆镜子,光灼灼、圆陀陀,只存一寂照的元神,这是涵养元神的要诀。

13、若仅滞于中丹田,不连合下丹田,则二田之气不能生发。如失于寂照,则二气不畅不旺;二气不畅不旺,则不能资养元神。是以寂照为炼气化神的根本,炼气化神功夫全凭寂照,将昭昭之神与中下二丹田,成-虚空境界,浑浑融融,无人我之相,熙熙嗥嗥,无散乱之机。愈寂愈妙,益定益微。万脉归源,形成了寂照大定。此乃炼气化神的真功。

13、什么是寂照?就是用寂静的目光.照射中下二丹田的虚实境界。在寂照中要防危虑险,如见到美色和宝贵的东西,勿以为真。无论见到何等稀奇之物,可欲之事,均应一切扫尽。稍有喜爱,便着魔障。破坏真功,也就是疏漏了寂照,不能纯其阳明之神.不能证其圆明之果。最破坏真功的事,是梦中女色扰身,切记切记!

14、收功:渐渐地,缓缓地,听候内炁自然发动、自然运行、自然收敛、自然停止。眼球左右各转动7圈,搓热双手熨两肾,意注命门。恢复平常状态之后,再静养片刻,深呼吸3次,然后收功即可。

提示:

1、换身之理:迨至精气满足,下田真阳之气.必自寻道路,延注他方.故起下田,循下鹊桥,入尾闾,透三关,经上田,至明堂,渡上鹊桥,下重搂,抵黄庭,经循督任冲三脉,渐渐分润全身,灌溉百骸,于是身体之阳气渐增,阴气渐灭,近者六七月,远则九十月,即可阳气充满全体,肌肉发生光泽,神清食减,遂至大定。
此时之身体,气为阳气,血为阳液,骨内为阳质,风雨不能侵,寒暑不能入,长生之体,于以成矣。丹经所渭过关服食者,正此事也。惟以尚非不坏之体,因其仍为有形,有坏之可能性也。欲求永远克却轮回,当于此第二步完毕,再进第三步工程而后可。

2、换身之诀;补身已毕,是时一团阳气,聚满下田,昼夜温暖如阳春之日,丹经谓之大药,是为外丹。有此情况,仍宜照旧过关服食为补身换身交替时期。过关服食之后,即当时时存意,使元阳祖气,时时发生,由总脉分入支脉,由支脉分入全身,日日灌溉滋补,则身中之阴气,时时减少,阳气日渐充盈,待阳气布满全身。肌肉筋骨,皆已变化,自然不食不饥,不饮不渴,渐而厌弃世味,渐而体发异香,渐而不冷不热,渐而无睡眠,渐而静中气停,遂至大定。此为换身功夫完满。


3、夫功夫下手,不可执于有为,有为都是后天,今之道门,多流此弊,故世间罕全真;亦不可着于无为,无为便落顽空,今之释门,多中此弊,故天下少佛子。

4、回光返照,疑神丹穴,使真息往来。内中静极而动。动极而静。无限天机,即是炼气化神之功也。观照心下肾上一寸三分之间,不即不离,勿忘勿助,万念俱泯。一灵独存。谓之正念。

5、人体内有三种火:一曰目光之火;二曰意念之火;三曰气动之火。古人称为三昧真火 。这三种火合在一起,意念加重,注视不离,叫做武火;意念轻松,似有似无,叫做文火。练功到什么阶段,运用什么样的火,就称为火候。
丹田发热,有时反倒谈不上是炁足的表现。《黄帝内经》云:“热则炁泄”,炁泄何 以能够达到炁足?初步炼炁,丹田发热,是好的现象,逐步就应当调节火候,勿使热之太过,以免火多 伤炁。

6、真正内炁呈象、黄芽萌发之时,丹田的感觉乃是非热非冷,非寒非燥,一团中和之炁 ,这才是真火候,不可错认。然而非至经脉大开、先天炁生之时,不可得也。丹书云 :“真火本无候,大药不计斤。”正谓此也。

7、静功进入高深层次之后,则时时在在不必有心去坐,但又无处无时不在静坐之中,自无时间限制矣。

8、胎息法:在练功到达一定阶段时,功中会自然出现一种玄关开窍的现象。这时候,练功者会感觉到丹田里好像突然地开“窍”,一股温暖纯阳的真气流从窍位中源源不断地涌出。全身好像泡在温泉里,温暖舒适。此时,练功者须心无杂念地静守在这个洞开的气窍,并以意念引导鼻息倒流入丹田之内。做到心息相依,神气相随。如此凝练片刻,就能自然而然调出先天真息,进入呼吸元气的胎息境界中。一般在“小周天”通后自然出现。

9、修炼不知玄关,便如入暗室一般。坐禅不晓禅机,到底还是野狐禅。
在练功入静较深的时候,常会出现一种空的体验,在这种体验里,练功者会觉得自己空掉了,消失了,一切都化为虚空,只有一灵真性,虚冥寂照。这时,练功者应把心念定在这种空的感觉上,守住这种空的境界。万物皆虚,一灵独耀。这样,练功者就能逐渐融入到欲界定(入定层次中的一种)的境界中。但是,由于人的第七识(我执、执著自我)的作用,大多数人炼到这个关口,会突然“醒觉”到自己“不见”了,并因此而产生强烈的寻找自我的念头,当一旦真的把自我的“存在”感觉“找”回来时,空的境界也就丢掉了。所以练功者在这个关口必须提起正念,以炼虚心法将心识向深层次的定境中引导,切勿因第七识的影响而刮起杂念,延误长功。

10、小周天与大周天打开之时,皆有真实景象,炁足自动,绝非意想可为。而且真炁发动之时,后天意识泯灭,自身无法做主,全凭真炁所为。打开之后,则炁通有景,与初开之时,又有不同。初开之时,炁为有形,开通之后,炁为无形,其间变化,皆须亲身证验乃知。

11、大小周天练通以后,不须故意练功。因功有动静之机,均须顺其机而为之。动则运转,静则定住;不动,运之无益;不静,定之有损。要听其自升自降。


第三步、炼神还虚(一年出元神,乳哺三年,以成脱胎之果)

1、大定者,即是虚空一片,呼吸皆停之期也。是当调神出壳,勿久羁于体中,亦即是长养完毕,须要出壳,此实自然之事,故不必顾虑其不出壳,亦不必谋其出壳。盖阳神不纯,无论何法,亦不能使之出于体外,是以出神时期,仍以诚意一点返照中下二田,使阳气发生,以补胎神之不足。

2、已至出神期之现象。胎神气足,明明朗朗,如月在中天(但有一毫混浊,即是胎神不全)坐中忽有如雪花形象,纷纷飞舞于目前,即是出神时期至矣。这是气足神全的景象,要进行炼神还虚的时节已经到了。

3、此时即当移神上田,设想自己由泥丸官上升空际。

4、经屡屡设想与意导之,能出则出,如不能出,仍宜近照中下二田,再候其机。

5、机致一到,仍如法以意导引,久之自可出神。阳神已出,是即身外有身,名之曰法身,万劫不坏之体也。到此地步,方为功成名就,无轮回之苦,永作无上之真人矣。虽然,出阳神不可就此飞升,仍宜施行养育之功,故阳神一出,随即收回。

6、收回之后,再行调神出壳。

7、日日如此训练,久之即得自用;但此时静坐之功,惟存神上田而已。

8、阳神出体之后,即有许多神通,万不可因此欣喜,外露光芒,宜抱道游然,谨慎涵养。

9、阳神出游,逐步由近而远。即阳神出壳,起出亦不可远。先出一二步,即行收回,再出二十步,即行收回,由近而远,日渐为之,无失迷之患。

10、收功:参照上述两项收功法。

如此训练三年,阳神乃得练达。纵横行千万里,亦无虑矣。此后或隐居名山,行九年面壁之功,或混俗世间,救济一切,以积功德,以大光前程。

提示:

1、出神之理:换身功夫既毕,即能绝食入定,入定之时,明明朗朗只有一团性气,即内丹也。内丹者,亦即阳神.是所谓“真吾”者也。见此一物,方为见性,方为认识自己。然此阳神,系由祖气养成。身中祖气亦长养阳神。亦如妇人之气血长养婴儿情形相似。不过婴儿在女人胎中长成人形,是为顺生;阳神在男人身中长成仙体,是为逆化。婴儿出生,阳神出壳,皆自然之理也。迨至阳神一出,是为第三步功夫已至,正果已得,大事已成(丈六金身)。上不受阴阳造化之作弄,下不受刀兵水火之灾危。飞升可至九天之上,瞬息可行万里之遥,光华与日月并明,寿命与太空同久,聚则成形,散则成气,神通广大,变化莫测矣。然犹有第四步功夫。不可不于百尺竿头,再进一步,以求毫无遗憾。

2、出神之诀:换身功夫已毕,精气充满全体,得至大定时期。

第四步、炼虚合道(九年面壁,粉碎虚空,以成虚无合真之果)

1、仍当静坐,无偏无倚。此时之坐法,体态仍旧,惟持阳神一点之灵存于上田,无偏无倚,允执厥中。

2、渐而“中”亦不执,“法”亦无有,专持一片清虚与大空冥合。

3、渐而太空亦无,真与虚无冥合。

4、直至无可虚无,方至其极。虚之又虚,无之又无,无无直至无可虚无,方至其极。

提示:

1、还虚之理:阳神养成,性命即为了当,无生死之患。修炼至此,如停止不前,是未尽其道也。阳神之为物,系人之灵性与祖气所合成者也,虽为气体,较一切后天有形之物,自更精粹;然犹有气性,仅限于祖气界内,不能超入虚无之境,而与原始真空合体。佛法广大无边,老子在三十三天之上,皆喻“道”之极也。吾人修真,当于出神之后,除乳哺三年,尚须九年面壁。务使气性全消,而与太空合体,直至太空即为吾体,吾体即是太空。远在祖气界外,造极“虚无原始”,方为至矣尽矣。不然,是即孙悟空一个筋头,打了十万八千里,仍不出如来佛掌中也。

2、还虚之诀:阳神既出体矣,修炼之事已毕。其实不然,凡由静坐而至出阳神者,系以法造成,为时太速。其往日之习性,恐难绝灭,即有不坏之身,尚无不迁之性,是了命而未尽性也。故于出神之后,仍当静坐。

是时虚无即是本性,本性合于虚无,灵体精纯,则又在“祖气”之上矣。行道至此,谓之无上之上,立身至此,谓之无前之前,到尽头,真正功圆果而满

            王重阳内修真决(十论)  八仙吕纯阳之弟子--王重阳。宋末元初,陕西咸阳人。亲传弟子七真人立全真派。张三丰以内修十论为太极根基。王重阳祖师之十论,亦本斯旨也。山中人得此训言,又何必另寻瑶草,别采仙花。即此是长生药。不老丹也。恭录之,以示后之好道者。以神筑基,去污除垢平息贪欲之念,复清静无为之真。神合太虚,阴阳五行之气,合于天地阴阳五行之气为一体,即天人合一之太极。以神化之动,自然圆合连贯,千变万化,神妙莫测,是为太极拳。千变万化之式,神而化之,如行云流水、涛涛不断,起无定式,收无定法。自由、自如、自在安然,是自然天赋人类自神所化之真太极拳。发挥人人自我之天赋,青出于蓝,胜于蓝。固守陈规、停滞不前,无新生命。应续真宗,创新迎未来。

一、论打坐

【原文】坐久则身劳,既不合理,又反成病。但心不着物,又得不动,此是真定正基。用此为定,心气调和,久益清爽。以此为念,则邪正可知。若能心起皆灭,永断觉知,入于忘定。倘任心所起,一无收制,则与凡夫不别。若惟断善恶,心无指归,肆意浮游,待自定者,徒自误耳。若遍行诸事,言心无所染,于言甚善,于行极非,真学之流,特宜戒此。今则息妄而不灭照,宁静而不着空,行之有常,自得真见,事或有疑,且任思量。令事得济,所疑复悟。此亦生慧正根。悟已则止,必莫有思。思则以智害性,为子伤本。虽骋一时之俊,终亏万代之业。一切烦邪乱想,随觉即除。若闻毁誉善恶等事,皆即拨去,莫将心受。受之则心满,心满则道无所居。所有见闻,如不见闻,即是诸事万物不入于心。心不受外,名曰虚心。心不遂外,名曰安心。心安而虚,道自来居。

【释义】以坐为坐是守尸鬼。活人坐不卧,死人卧不坐。一具臭骨头,谈什么炼功课。一二三四五,二人守一土。解开此中意,便是西天祖。二人者即二目瞳神不外驰,神坐中央戍己土,巍巍不动稳如泰山即是坐。非肉体之功,是筑自我神基。以身体舒适来定时间。今非昔比,今古条件不一,法由心生,自然是道。坐以静思求理悟真宗为念,停思断想入顽空是练功之大忌。别生一念,幻境现前名为入魔。心喻镜,千形万相不碍明。千思万缕任来去,如如不动是坐功。舞台角色,喜怒哀思悲恐惊,演员意表形相,内心世界无动于衷。定静无为自然智慧生,心不在焉、视而弗见、听而弗闻,食而不知其味,即诚则灵,灵则明。以自心洗自心,返观内照,去污除垢,止念还虚,守一万事毕,胜似丹经万卷。此自然无为之坐。

二、论虚心

【原文】经曰:人能虚心,虚非欲道,道自归之。内心既无住着,外行亦无所为。非净非秽,故毁誉无从生。非智非愚,故利害无由挠。实则顺中为常,权则与时消息。苟免诸累,是其智也。若非时非事,役思强为者,自为不著,终非真学。何耶?心如眼,纤毫入眼,眼即不安。小事关心,心必动乱。既有动乱,难入定门。修道之要,急在除病,病若不除,终难得定。犹如良田,荆棘不除,嘉禾不茂。爱欲思虑,是心荆棘,若不剪除,定慧不生。此心无所托,难以自安。纵得暂安,还复散乱。随起随灭,务令不动,久久调熟,自得安闲。无论昼夜,行住坐卧,及应事接物,当须作意安之。若未得安,即须安养,莫有恼触。少得安闲,即堪自乐,渐渐驯狎,惟益清远。且牛马家畜也,放纵不收,犹自生梗,不受驾御;鹰野鸟,为人把戏,终日在手,自然调熟。心亦如是,若纵任不收,惟益粗疏,何能观妙。

【释义】心是虚无真空○直系化分子○谓如来心。本自清静、本来空、唯独无偶○谓一性。感受客观物相,生一念即受想行识,谓之人心。一念映万相,万想由心生。虚心本自不动,只是意识在心内行。意多,虚不增,无意,虚不减。不增不减宗归○。万变不离宗○,宗不变,千思万想正常能。认为自心乱,即是有二生,起心即是妄,有二即非真。生乱意识是一念之障,不生二乱,还是一念纯诚。千思万缕、此伏彼起,来一千,去一千。来一万、去一万。心如镜如,千万之念是从一念生。千万之念灭在一念中。虚心之一念还是念诚。千思万缕任来去,别生二念,即是一念纯诚。老子抱元守一念。释迦万法归一性圆明。孔子贯一念纯诚。大舜精一万法通。若将一念归无念,即是妙觉圆明万法通。一念还虚无,虚无还妙大神通。

三、论不染

【原文】或曰:夫为大道者,在物而心不染,处动而神不乱。无事而不为,无时而不寂。今独避动而取安,离动而求定。劳于控制,乃有动静。一心滞于住守,是成取舍,两病都未觉。其外执,而谓道之阶要,何其谬耶?答曰:总物而称大,通物之谓道,在物而不染,处事而不乱,真为大矣,实为妙矣。然吾子之见有所未明,何者?子徒见贝锦之辉煌,未晓如抽之素丝。才闻鹤鸣之冲天,讵识先资于谷食。蔽日之干,起于毫末。神凝至圣,积习而成。今徒知言圣人之德,而不知圣人之所以德也。

【释义】见闻觉知之觉性谓之道心。如来心○本自无染。观客观物相,感受而后,意识一念生即人心。道心本自清,人心本自静,人心爱物,被物所牵。贪心二意生,这是三心二意。此谓染,一念纯诚,不生贪欲之心谓不染。一平二静,念欲平息,复我本来道心○,即是返虚无妙有之道,常无欲以观其妙,虚灵不昧之道心,即天赋灵明之妙智慧光,简称慧光。光俱感应功能,谓灵光独耀。日光、灯光无感应功能,只有热、照明之用。灯是体,光是用。灯能破,单独的破坏光,是无能为力的。灵光无法能破坏。因体用皆光,唯独无偶。入水不浸,入火不焚,刀砍不断、雷打不变,罡风吹不散。被物相所蔽,不明。破相、除物,还虚○自明,即一性圆明,即去污除垢,止念还虚○。此人类人人自我之自然天赋之真生命○,真信真诚灵自明,妙觉灵明获圆通。

四、论简事

【原文】修道之人,莫若简事。知其闭要,识其轻重,明其去取。非要非重,皆应绝之。犹人食有酒肉,衣有罗绮,身有名位,财有金玉,此皆情欲之余好,非益生之良药。众皆徇之而自致亡败。何迷之甚也。

【释义】心本空寂、清静自如、唯独○无偶,简。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无意识界,○简。《金刚经》云,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观世音心经,真空妙理无为法是佛纲。以无印心,观自在○,万法皆空。而获大自在,入无为无所不为,谓大自在菩萨。观万象,生万意,应万事,生万变。来则有,去则无,心无挂碍○简。居人海乘风浪,在尘离尘,在欲离欲,和光混俗,背境观心,心喻镜明○简。

五、论真观

【原文】夫真观者,智士之先觉,能人之善察也。一食一寐,俱为损益之源;一行一言,堪作祸福之本。巧持其末,不若拙守其本。观本知末,又非躁竞之情。收心简事,日损有为。体静心闲,方可观妙。然修道之身,必资衣食。事有不可废,物有不可弃者,须当虚襟以受之,明目而当之。勿以为妨,心生烦躁。若因事烦躁,心病已动,何名安心。夫人事衣食,我之船舫也,欲渡于海,必资船舫。因何未度,先废衣食。虚幻实不足营为,然出离虚幻,未能遽绝。虽有营求,莫生得失之心。有事无事,心常安泰,与物同求不同贪,同得而不同积。不贪故无忧,不积故无失。迹每同人,心常异俗。此言行之宗要,可力为之。

【释义】眼见前,不见后,见表不见内,视察一切,视者,觉也。眼只是晶体透明之器官,见是心,非眼。心不在焉,视而弗见,此处指真观。觉徹悟真空之妙有谓之观。即心经观自在菩萨。道德经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窍。慧眼观俗,见心同时也见表,谓之通观。佛以无上妙智慧,观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俗观只见色相,不透心性,谓之观相。真观,认自本心,识自本性,在悟观者是谁。观自在菩萨的观者是如来心○,被观者也是如来心○。以心观心即以○观○,作何观想?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观何?返观内照,返闻自性,闻者即是觉。自参自悟自觉,内不生观念,外不起观心。观者,自在自如如即○。照见五蕴皆空○,念不生相,心不生法,无为自在,即是自然虚无○大道。起观想之念,生观妙之障。有障观何,蔽观者昧。不生观想之念,即去污除垢、止念还虚○。万事毕了然无一物。不观之观即真观。

六、论色迹恶

【原文】前节虽断缘简事,病有难除者,但依法观之。若色病重者,当知染色都由想耳。想若不生,终无色事。当知色想外空,色心内忘,忘想心空。惟有智者,善观而达识之,乐天知命,故不忧贫病之苦也。经云:天地不能改其请注意言行,阴阳不能回其孽。由此言之,真命也,又何怨焉。譬如勇士逢贼,挥剑当前,群凶奔溃,功勋一立,荣禄终身。今之贫病恼乱我身而寇贼也。立刻正心,则勇士也。恼累消除,则战胜也,湛然常乐,则荣禄也。凡有苦事来迫我心,不以此敌之,必生忧累,如人逢贼,不立功勋,弃甲背军,逃亡获罪。去乐就苦,何可悯哉。若贫病交侵,当观此苦由我有身。经曰:及吾无身,吾何有患。

【释义】无极真空纯至静,静到极点太极生。无极真空○。太极先天混元一气。两仪,天地变易之气。皇极交易之气,即物质世界,人类社会。由混元一气开始统称为色,色由空转化而生。画是白纸,画家化而生画,白纸即画,画即白纸。无极化太极,无极即太极,太极即无极。不同的一画,画万物。一化,化天地万物。天地万物因空而育化,白纸因画家而化成画。天地万物源生于空,所以空即是色,色即是空。无空,色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空色一体,空能生有,有归空。当今地球上六十亿人,百年后皆化灰尘。空生幻相,相质变归于空。觉性本空,不生不灭。黄帝曰:天地有质变,理气了无终始。当今人类社会之六十亿人,实质是一百年后的骨灰在活动。理气离体,当即立灭。天地万物皆真空幻化无常的物质色相,质变皆无。大地上六十亿人每天在吃地球,大地的生命也是无常之物,资源尽则亡。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人的躯体是暂存体幻化身。一波下去一波上来,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波新人换旧人。人潮永无了休,一潮天子一潮臣,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只不过是银幕电影,时过境迁影也无。功名利禄、酒色财气、父母深恩、夫妻儿女之重爱,不入真生命○之流。放手如是,不放手也如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何苦为了贪欲牺牲了真明命○。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七、论泰定

【原文】泰定者出俗之极也,致道之初基,习静之成功,持安之毕事。形如槁木,心若死灰,无取无舍,寂灭之至。无心以定,而无所不定。故曰:泰定。庄子曰:"宇泰定者,发乎天光。"宇,心也,天光,慧也。心为道之区宇,虚静至极,则道居而慧生。慧生出本性,非是人有。故曰:天光。但以贪爱浊乱,遂至昏迷。性迷则慧不生。慧既生矣,宝而怀之,勿以多知而伤于定。非生慧难,慧而不用难。自古忘形者众,忘名者寡。慧而不用,是忘名也,天下希及之,故为难。贵能不骄,富能不奢,为无俗过,故得常守富贵。定而不动,慧而不用,故得深证真常。庄子曰:知道易,勿言难。知而不言所以天。知而言之所以人。古之人天而不人。又曰:古之治道者,以恬养智。智生而无以智为也,谓之以智养恬。智与恬交相养,而和理出其本性也。恬智则定慧也,和理则道德也。有智不用而安且恬,积而久之,自成道德。自然震雷破山而不惊,白刃交前而不惧,视名利如过隙,知生死如溃瘤。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心之虚妙,不可思议。

【释义】自我虚无灵明之通体,本自不动○唯独无偶。只是道体所生之意识观念,对万紫千红千般欲念,穷追猛赶,贪之不舍。悟透人生如幻,酒色财气眼前乐,两眼一闭万有空。为这个臭皮囊牺牲真明命,享一时的假欢乐,受万年的真痛苦。认为是臭皮囊在享乐,其实是觉性感受。岂不知障蔽的是妙明光!定静安虑慧自明,顿悟人间无真乐,乐极都伤悲。只有道体○,安然自在永放光明,知真乐弃假乐,求理悟真宗,明了自然空。一切眼底过,身躯永无踪。不明真道理,心态如何定。悟透社会人生如幻,不生不灭是真空。说一千道一万,自心徹悟万法通。从古至今用心量,帝王将相,才子佳人,都在平民上,万民之中好荣光。归根到底看结果,都是灰土泥巴像。泰也如是,不泰也如是,何不自然自在悟真常。

八、论得道

【原文】夫道者神异之事,灵而有性,虚而无象,随迎不测,影响莫求,不知其然而然。至圣得之于古,妙法传之于今。道有深力,徐易形神,形随道通,与神合一,谓之神人。神性虚融,体无变灭,形以道通,故无生死。隐则形同于神,显则神同于气。所以踏水火而无害,对日月而无影。存亡在己,出入无间。身为泽质,犹至虚妙,况其灵智益深益远乎。生神经云:身神并一,则为真身。又西升经云:形神合同,故能长久。然虚无之道,力有浅深,深则兼被于形,浅则惟及于心。被形者神人也。及心者但得慧觉,而身不免谢。何者?慧是心用,用多则心劳。初得小慧,悦而多辩神气漏泄,无灵光润身,遂至早终,道故难备。经云尸解,此之谓也。是故大人舍光藏辉,以斯全备。凝神宝气,学道无心,神与道合,谓之得道。经云:同于道者,道亦得之。山有玉,草木以之不凋。人怀道,形骸以之永固。资熏日久,变质同神。炼形入微,与道冥一。智照无边,形超靡极。总色空而为用,舍造化以成功。真应无方,其惟道德。

【释义】道本无得无失,只因世人不知其真谛。道体是虚无大道赋予人类之觉性。老子说觉性是自然天地万物中唯一之大神。孔子说妙觉灵通之理性。释迦说天赋于众生之无上正等正觉之心,是天赋的神通广大,玄妙无边之觉性。上至诸佛,下至一切苍生,皆含佛智。被气禀所拘,物欲蒙蔽者谓之众生。佛性不昧,不被人间一切形形色色所转,顿悟人生,一切皆幻化无常之物,不求不贪谓之觉者。迷者若失,实无失。悟者明之,若得无得。其神秘妙玄是天赋本能,人人如此,非筑修加功而成。原是金丹宝珠,因落尘缘,被尘污欲垢所埋。凭自妙明智慧,磨去尘污,除其欲垢,当即复明。如眼疾,去障复明,是本明,医不增明。道体矿中金,去矿精金,永不成矿,木若成灰,永不成木。一性圆明,永恒自然中,谓之极乐,千千不灭大觉仙,因人是神佛之种子,修者结果。得其正果谓得道,老子说上德无得。

九、论坐忘枢翼

【原文】夫欲修道成真,先去邪僻之行。外事都绝,无以干心。然后内观正觉。觉一念起,即须除灭。随起随灭,务令安静。其次,虽非有贪着,浮游乱想,亦尽灭除。昼夜勤行,须臾不替。惟灭动心,不灭照心,但凝空心,不凝住心。不依一法,而心常住。此法玄妙,利益甚深。自非夙有道缘,信心无二者不能。若有心倾至道,信心坚切,先受三戒,依戒修行,敬终如始,乃得真道。其三戒者:一曰简缘;二曰除欲;三曰静心。勤行此三戒,而无懈退者,则无心求道,而道自来。经曰:人能常清净,天地悉皆归。由此言之,简要之法,可不信哉!然则凡心躁竞,其来固久,依戒息心,其事甚难。或息之而不得,或暂停而旋失,去留交战,百体流汗。久久行持,乃得调熟。莫以暂收不得,遂废千生之业。少得静己,则于行住坐卧之时,涉事喧闹之所,皆须作意安之。有事无事,常若无心。处静处喧,其志惟一。如束心太急,则又成疾气,发狂痴,是其候也。心若不动,又须放任宽急得中,常自调适。制而无着,放而不逸。处喧无恶,涉事无恼,此真定也。不以涉事无恼,故求多事。不以外喧无动。故来就喧。以无事为真宅,以有事为应迹。若水与镜,遇物见形。善巧方便,惟能入定。发慧迟速,则不由人。勿于定中急急求慧。求慧则伤性,伤性则无慧。不求慧而慧自生,此真慧也。慧而不用,实智若愚。益资定慧,双美无极。若定中念想,则多感众邪百魅,随心应现,惟今定心之上,豁然无覆;定心之下,旷然无基;旧孽日消,新业不造;无所缠碍,迥脱尘网,行而久之,自然得道。夫得道之人,心身有五时七候。心有五时者:一、动多静少;二、动静相半;三、静多动少;四、无事则静,遇事仍动;五、心与道合,触而不动。心至此地,始得安乐。罪垢灭尽,无复烦恼。身有七候者:一、举动顺时,容色和悦;二、宿疾普消,身心清爽;三、填补夭伤,还元复命;四、延数千岁,名曰仙人;五、炼形为气,名曰真人;六、炼气成神,名曰神人;七、炼神合道,名曰至人。若久学定心,身无五时七候者,促灵秽质,色谢归空,自云慧觉,复称成道,实所未然。

【释义】人的眼耳鼻舌身意,对客观的见闻觉知思想意识,好之恶之,记忆自然不同。万象铭刻于衷,回忆童年历历在目。忘与不忘是自然的。静是生命本能,无需用意识去作为,本自灵明智慧生,愚昧自灭。老子说自然是道,无为是法,因本自清静。不执着,不以为然,放任自流,自然心态无忘无不忘之意。自然无为对一切思想意识置之不理。比喻主不喜客,客无颜自退。不退主烦客不安。意执不忘心不安,忘心态意识得解放。胡思乱想、海阔天空,异想天开,野鹤闲游,信马游疆、放任自流、无动于衷。乱之极,动之极,即是定静之自然。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找之,心不起乱,乱从何生?心欲求静,求者是乱。不思动不思静,思想是何?自如是法,自然是道。不认自本心识自本性者,难入无为,见闻觉知之觉性,念念自如妄自消。

十、论坐忘铭

【原文】常默元气不伤,少思慧烛内光。不怒百神和畅,不恼心地清凉。不求无谄无媚,不执可圆可方。不贪便是富贵,不苟何惧君王。味绝灵泉自降,气定真息日长。触则形毙神游,想则梦离尸僵。气漏形归垄上,念漏神趋死乡。心死方得神活,魄灭然后魂强。博物难穷妙理,应化不离真常。至精潜于恍惚,大象混于渺茫。道化有如物化,鬼神莫测行藏。不饮不食不寐,是谓真人坐忘。

心忘念虑。即超欲界。心忘缘境,即超色界。心不着空,即超无色界。离此三界,神居仙圣之乡,性在清虚之境矣。

张三丰曰:此王重阳祖师十论也。无极大道,尽寓其中。空青洞天,向多有仙真来游。遗留丹诀道言以去者,此亦度人觉世之心。重阳祖师之十论,亦本斯旨也。山中人得此训言,又何必另寻瑶草,别采仙花。即此是长生药、不老丹也。恭录之,以示后之好道者。

【释义】吕祖说我性从来本自然,本来由我不由天。夜半铁汉自思量,长生不死由人作。人生百年南柯梦,觉者自我撞晨钟。道在圣传修在己。德在人积命由天。苍海云横迷去路,悟者一步不离即西天。喜怒哀思自心定,神圣仙佛种子自心田,灵苗生在自心内,外寻十万八千无觅处。内观抱元守一,一性圆明是自家。有求心外客,有法非自家。一个身心生万法。道本虚无用法作什么?心是矿中金,法是炼金火,金成,无火、无矿、也无金。物质本无性,符号名是金。真金本无染,皆因矿混金。自心有慧火,除矿金自精。有为皆假火,真火自慧根。不烧矿自灭,不炼本是金。修炼是假名,取法昧自心。舍法不知义,不取不舍自家真。阳光是本能,云雾是外生。自心本清静,客观是外因。月照云雾散,心清除外因。不用有为法,无为我自真。内修十论结语

    三丰太极宗旨真, 千变万化不离根。

    挥手一劈阴阳掌, 转身一动五行身。

    长短平高低自如, 行站坐卧筑基深。

    雨电风雷神气象, 混元一体太极真。        道家养生炼气功法

  1、闭地户。又名锁阳关是道家补漏功法。

  仰卧,闭口,舌头抵前门齿根,两足心相合。右手按脐,左手中指点会阴穴(“会阴”在大小便之间)。作腹式呼吸36欠。休息半分钟再作。共3次。

  2、固气舍。——又名“推转脐*”是道家固气功法。

  盘膝坐,吸气一口,存于小腹。左手盖右手,自脐右向下,向左围脐推转36周。然后以右手盖左手,自脐左向下,向右围脐推转36周。

  3、调息。

  左手盖右手,右手置于两乳之间,下推9次,停于脐下将存气尽量呼出,调气九口,由急而缓。

  4、入坐。

  凝神定虑,目前视,徐徐向下垂视,两手中指互扣,手心左上右下当胸持平。两肩下垂,肩骨向前色,意守气舍(脐下四指)作自然之腹呼吸,时间不计。

  以上功法共四节,每天睡前坐一次。起床前作一次,如不能坐两次,作一次也可。练此功法功成须三个月,即百日功成(后可进一步练习更高级的功法,若不想进一步练习,此时已收强身健体之效)在三个月期间,要禁欲,否则前功尽弃。

  注:

  大道之简,以上之法虽然简单,却是道家发动真阳炉火的真传导引法。纵观所有真传功法,皆入手简单却含有很丰富的原理,以上练法只供男子练习,女子由于生理结构不同,不能采用此法。因为婴儿出生第一口气。冲开两入肺,直透至会阴,上冲顶门。则冲脉起。

  冲脉一起带动奇级八脉,十二经。男女婚嫁后,冲脉先衰,冲脉起于会阴,上行,男子至喉而散,散于唇而生须。女子至胸再散,散于两乳。故女子生子后有乳以哺婴儿。男子为补其所漏,强壮冲脉,所以由点会阴开始。女子一般要反其道而行,由揉乳开始,此处不赘述。

        龙门秘旨-《大成捷要》_頂禮玄門道教南宗北派歷代祖師仙真  有录师王乾一者,云游时至河南登丰县中岳嵩山崇福宫常住,会马宇秀炼师,见其所藏《大成捷要》一书,言修性炼命真功甚为详确,抄录一通携之来辽,一日出示静一炼师,炼师见而悦之,谓其“节次功夫咸臻玄妙而拟义立论,尤见精工,诚玄门之秘典也”。因相与公诸同志,付诸石印以广流传,是书旨义。扫除繁芜、务撮标本,致虚守静、翕合先天,至于拨邪返正,真中流一壶也。诸公之用心,志欲世界修人皆以《大成》入手,免堕岐途旁门、漏习退彻三舍矣。   京都白云观 秉 子 陈圆普 谨序

                          《大成捷要》叙

  上天、下地,而人生乎其间。然天长地久,惟人不能与天地同其长久,亦人之一大缺憾也。人愿与天地同其长久,惟炼道者其庶?几乎系考炼道之书,汗牛充栋,人不能逐一浏览,以至炼道者每辍于半途。今观《大成捷要》一书,实与炼道者大有裨益。是书精采各种丹经扼要之语,编为三卷,名曰《大成捷要》。俾读是书者,开卷明了,从斯炼道得所持循,不至惑于岐路,使知性命双修,涵养日久,发白复黑,齿落重生,自能返老还童也,寿与天地同其长久,当亦无难,是真天机秘文也。爰付剞劂公诸同好,即此功德亦与天地同不朽也。是为叙。
 民国十八年十二月 勿矜子姚至果 撰于辽宁太清丛林

              劝刊《大成捷要》五言古

  奉天传至道,遵命调名贤。九十六亿众,何日能收圆?金公开普渡,木母掌法船,千真归三宝,万祖会一源。说破密中密,打开天外天。普告我佛子,云城会群仙。衣钵今有主,授受非等闲。玄关心心印,火候口口传。行须周八百,功要满三千。捐资成人美,舍财结大缘。大小周天法,内外金液丹。一切玄妙诀,尽皆著斯篇。百日筑基固,十月胎养全。三年乳哺毕,九载面壁完。永作蓬莱客,逍遥不计年。这个天仙理,托出一活盘。刊板垂竹帛,大地尽瑶天。
  猛回头,大海茫茫登彼岸;
  急下手,虚空漠漠见青天!

             《大成捷要》性命双修天机口诀目录

  集古丹经弁言   清浊沐浴口诀   文火妙用   返还证验说   文火沐浴口诀   炼药天机   二十四节口抄目录 逐节口诀丹经目录   炼阴经分先后天   绝食腥缦憷? 道身证验说   武火轻重采药之危   文武风火妙用   百日筑基   双修纲领条目   武火妙用   收心炼已   关窍秘诀   采药天机   神蛰气海 最初还虚蛰气 穴 回光返照 采小药天机 梦寐走丹 动静无偏 炼药气荡气滞之危险 产真种次第 种采炼养天机 真阳发生天机 卯酉沐浴天机 文火温养口诀 止火口诀 元神领气 升降口诀 文武采取烹炼口诀 六根震动天机 周天文武之妙用 武火煅炼 危险详说口诀 阳光三现天机 文火寂照 过关不真危险 采大药天机 产真种不老不嫩 十月养胎 大药过关天机 封固口诀 大药产生天机 甘露下降用火危险 安神祖窍用火口诀 七日混沌天机 三宝现象 玄关窍开 大药到顶实验天机 雷神监坛 采真种天机 蛰藏七日阴交复生 春水潮生 阳火阴符口诀 金液还丹 阳神迁过重楼 真意散乱危险 日月合璧 身外有身 小周天度数口诀 皈根复命 玉液还丹 神气归根口诀 邪水潮生 真火炼形 六根不漏口诀 真空炼形 呼吸蛰藏大周天 走丹岐路天机 绝谷定慧 邪火潮生 三部八景 魔境危险详说 三年乳哺 五气朝元 神俱六通 九年面壁还虚 赤蛇透关 纯阳祖气助胎 安寝蛰龙秘诀 火焚禅坐 盗天地正气 女功简便法 天花乱坠 赤蛇归身 道教源流谱 调神出壳 战内外阴魔 睡功秘诀 聚金光布五芽灵气气 超脱上田 附坤元经 珠落黄庭 调神出入
  时 天运巳未年乙亥月丁亥日庚戊时 上浣誊录

                 咏修身丹道二首

其一:借假修真赖此身,此身自具一乾坤。有人参透个中理,管许寿延万万春。

其二:取坎填离有妙方,自身自配自阴阳。愈生愈化愈强壮,返老还童是药王。

                《大成捷要》集古丹经目录弁言

  道本一理,法分三元,天元、地元、人元是也;丹宗九品,只三成,初成、中成、上成是也。其三元丹经分而言之,天元曰“大丹”,地元曰“神丹”,人元曰“金丹”;合而言之,初成曰“金丹”,中成曰“神丹”,上成曰“大丹”。是三元皆有“大丹”、“神丹”、“金丹”之名也。在天元尽性了命,地元擒砂制汞,人元移花接木;在初成百日筑基,中成十月养胎,上成三年乳哺。而在天元大丹之旨,不外彼铅我汞,盗取互藏之天宝,其实皆是一阴一阳配合混炼而成造化者也。盖此三元丹道,理同法异,作用原自悬殊。而世之修真悟道者,大都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究之能列开门户、真知一端者,亦万中无一也。吾曾见有得闻天元大丹而从天元了道者,则只知天元之尊贵,而不知复有地元、人元之玄妙;有得闻地元神丹而从地元服食登仙者,则只知地元之尊贵而不知复有天元、人元之奥妙;有得闻人元金丹而从人元金丹了道者,则只知人元之尊贵而不知复有天元、地元之旨归;更有崇尚人元而尊为金液、藐视天元而为玉液者,是不知人元为接命之初乘、天元为了性之上乘、地元为服食之中乘——悲夫!试观古有得闻地元神丹而兼闻天元大丹者,许旌阳真君是也;有得闻地元神丹而兼闻人元金丹者,葛稚川真人是也;有得闻人元而兼闻天元、地元者,吕纯阳、张三丰是也。至于南五祖皆以人元金丹了道;北七真皆以天元大丹登仙;而地元神丹无闻焉。他如崇释者,只知念佛诵经;奉圣者,只知敦伦守常。究之能专一,即能致精微、能至诚,即能格天心;只要能圆聚得一点真性灵光在,而皆不至于磨灭。所以,一心念佛者能超生净土,诚心敦伦者能流芳百代——都是历代仙师道祖传经演法、立说垂训,各心是得妙谛,必不能同归一辄。是在善学者,暗练揣摩,会其旨归耳。有专一元而立言者,有兼三元而立言者,有兼三元以立言者而侧重人元者,有兼三元以立言而侧重地元者,不得一概而论之也。如《金丹心法》、《性命圭旨》、《天仙正理》、《仙佛合宗》、《金仙证论》、《慧命经》等书,是专指天元大丹清静修炼而言者也;如《金丹真传》、《醒道雅言》、《玄要篇》、《敲爻歌》等书,是专指人元金丹阴阳修炼而言也;如《黄帝九鼎》、《太清丹经》、《地元真诀》、《承志录》、《渔庄录》等书,是专指地元神丹铅砂修炼而言也;若《道德经》、《阴符经》是兼三元而言也;若《悟真篇》、《参同契》亦兼三元以立言,而侧重人元者也;若《龙虎经》、《石函记》亦兼三元以立言,而侧重地元者也。后世未来圣真、心乎至道者,得见此论,知道分三元理本一贯,庶不至望洋而兴靡涯之叹也。要知丹经道书虽曰“汗牛充栋”,除此三元一理、先天大道以外,其余尽属九十六种外道、三千六百旁门,任他一切皆幻,总于大道不通。世尊曰:“惟此一事实,余二即非真。”所谓“一事实”者,即吾人之乾元面目、固有真我、不着色相不落空亡之虚灵圆明性体是也——释氏曰“真空正觉”,道家曰“不神之神”。故人之所以断生死轮回者,全凭性命了当。至于人元金丹乃接命之术,地元神丹乃服食之道,而天元大丹乃性命双修之全体大用也。
吾今怜悯后学,指明经义,将历代仙佛祖师所传三元大道丹经分析开列于后,愿天下仁人君子、有忘斯道得遇师传者,好援古证今、前后印考,必须上下吻合,方不坠入旁门。而且斯集一出,使学者披古览今之下,一见即知作者之本意,归宗某家之著述,则泾渭立分,真伪立辨,而趋向可定,遵行无差,永不为异端邪说所惑矣。是为序。

         天元大丹汇纂诸家经典,节取至理名言、丹经目录
       
  《太上道德经》、《上天梯》、《黄石公素书》、《太清中黄经》、《三一九宫法》、《理学宗传》、《太上胎息经》、《王少阳黄庭内外景经》、《道藏集要》、《吕祖宗正全书》、《文昌帝君胜典》、《三元真一经诀》、《瀛洲仙籍》、《关尹子文始经》、《张三丰全集》、《金丹大要》、《李萤蟾心法九章》、《少阳中和集》、《道言内外》、《三丰秘旨》、《奇经八脉》、《六祖坛经》、《仙佛真传》、《家宝全集》、《道书全集》、《郝祖太古集》、《云光集》、《如幻集》、《精微集》、《马祖圆成集》、《性理大全》、《李萤蟾中和集》、《赵缘督仙佛洞源》、《钟吕传道集》、《玄学正宗》、《刘樵阳玉真语录》、《入道秘书》、《玄奥集》、《玄门宗旨》、《八景飞经》、《太极崇宗》、《重阳脉望灵文》、《重阳韬光集》、《邱祖蟠溪集》、《娑婆界》、《三素云法》、《龙门秘旨》、《王重阳全真集》、《遵生八珍》、王玉阳清真集》、《重阳云中集》、《张紫阳金简宝录》、《二十四神行事诀》、《云笈七签》、《鸣道集》、《关尹子定观经》、《吕祖百字碑》、《清微王品真经》、《洞玄金玉集》、《人生必读》、《渐悟集》、《打化集》、《致富奇书》、《刘祖太虚集》、《生神玉经》、《樵阳经》、《孙祖五明经》、《玄中直讲》、《孔子家语》、《规中指南》。

以上所引经书,举其所知,共七十部,采取其中至理名言,秘密奥语,以为天元大丹注释详解,其开示来学,以破千古之疑团也,可谓至矣。

              地元神丹节取至理名言、丹经目录

  《太清观天经》、《太清金液神丹经》、《黄帝九鼎神丹》、《九转流珠》、《神仙九品丹经》、《抱朴子神仙金汤经》、《大洞真宝经》、《修伏灵砂秘诀》、《大洞炼真宝经》、《九还金丹秘诀》、《龙虎上经》、《雷震丹经》、《太上明镜匣》、《上帝九品神丹秘录》、《太上金彀歌》、《太古上兑经》、《庚辛玉册》、《渔庄录》、《三元秘范》、《浮黎鼻祖金药秘诀》、《大丹秘旨》、《南岳上仙炼丹秘诀》、《湛元君铜符铁卷》、《八草灵交篇》、《天台咫尺》、《许真君石函记》、《金丹秘诀》、《丹房须知》、《陶填还金术》、《地元真诀》、《彭真人观华经》、《火莲经》、《黄地神水经》、《太上灵砂涌泉匮》、《太上圣祖金丹秘诀》、《洞天秘奥》、《三十六水法》、《灵砂九转大丹法》、《火龙经》、《金粟园》、《圣祖长生涌泉匮》、《轩辕黄帝〔地〕述宝藏论》、《白体圣胎灵砂秘诀》、《黄芽大丹秘旨》、《五金粉图》、《金火指直》、《承志录》、《黄白镜》、《秋日中天》、《竹泉集》、《葛洪抱朴子内篇》、《七十二龙芽》、《崔日方外丹本草》、《淮南王鸿宝秘书》、《黄白破愚》、《黄白鉴形》、《太微帝君长生保命丹》、《金匮藏书》。
  以上等书,举其所知,共五十九部,皆宗地元神丹至理名言、秘密奥语、注释详解之旨归者也。

               人元金丹节取至理名言、丹经目录

  《黄帝阴符经》、《石杏林还元篇》、《醒道雅言》、《张紫阳培真篇》、《孙教鸾葫芦歌》、《金液还丹》、《敲爻歌》、《修仙程途》、《薛紫贤复命篇》、《无根树》、《度人梯》、《吕祖鼎器歌》、《金丹真传》、《周易悟真篇》、《一贯真机》、《金丹五百字》、《真金歌》、《同尘集》、《昌道真传》、《魏伯阳参同契》、《魏伯阳鼎器歌》、《黄鹤赋》、《九皇丹经》、《玄机直讲》、《易筋经释义》、《度真人》、《陈泥丸妙悟集》、《崔希范入药镜》、《周易宝事》、《吕祖指玄篇》、《沁春园》、《张三丰玄要篇》、《试金石》、《九层炼心篇》、《百句章》、《真金歌》。
  以上等书,举其所知三十五部,皆宗人元金丹之旨、至理名言,合前天、地二元,共曰“三元”,皆古圣佛祖仙师所著,以及历代真人、隐士所传,昭昭可考,处处堪觅,有特得真传者,可一见即知也。

          天元大丹逐节秘旨口诀宗古圣仙佛丹经目录

  五事之旨:第一事,明先天三宝;第二事,明炼巳还虚;第三事,明凝神气穴;第四事明机动调药;第五事,明药产采炼。
  “两个六候”之说,皆宗《天仙正理》、《仙佛合宗》、《唱道真言》、《金仙证论》、《慧命经》等书,皆指明天机口诀;
  炼心之旨,宗《唱道真言》;
  止念之旨,宗《青华秘文》;
  主敬存诚之旨,宗《丹书十六字心传》及《慎独之功》;
  主静立极之旨,宗《周子太极图说》;
  无极太极之旨,宗吾师心传;
  调药文武、采炼之旨,宗《金仙证论》、《慧命经》;
  玄关一窍、产出真种之旨,及《修真辨难》与《唱道真言》,亦宗前经;
  阳火阴符、小周天之旨,宗《天仙正理》、《金仙证论》、《慧命经》;
  火足止火之旨,亦宗前书;
  七日采大药之旨,宗《仙佛合宗语录》;
  六根震动之旨,宗《天仙正理》
  五龙捧圣之旨,宗《仙佛合宗语录》及《八祖金丹心法》;
  过关以后,服食得丹,大蛰七日之旨,宗《修真辩难》;
  收内药用卯酉周天口诀,宗《性命圭旨》;
  守中抱一之旨,宗《仙佛合宗》、《精一执中》之说;
  太阳炼形之说,宗《性命圭旨》;

太乙元君曰:三节炼神还虚,名曰“上成乳哺”。欲超凡入圣,成仙作佛,经纬天地,辅助造化,而行三年乳哺之功。是必炼神以还虚及能出有入无,要完“六六”乳哺之功,须明“七七”存养之道,依阳光之收放,准调神之出入。然阳神之出也,主乎动,动则宜暂不宜久,宜迩不宜遐;而阳神之入也,主乎静,静则贵久不贵暂,贵遐不贵迩。其功必由暂而至久,其效必因迩以及遐。盖愈静定斯愈笃定,而阳神愈坚,慧光愈明;亦愈调演斯愈纯熟,而阳神愈灵、变化愈妙。直至三年功成,性体老炼,觉得调神出壳之际,而阳神直以太虚为宅舍,极大地山河尽是我之家庭田园、游赏栖迟之所也。及收回入定之时,而阳神又以色身为寝室,合内院中宫尽是我之床枕几席、偃仰宴息之处也,将见举足千里、遍游万国、真空妙有、隐显莫测、通天达地、步日玩月、入水不溺、入火不焚、入金无碍,殆无入而不自得焉,阴阳不能陶铸而反能陶铸阴阳,五行不能变迁而反能变迁五行,阎罗不能制其死、帝释不能宰其生,纵横自在,出入自由;欲少留在世则护国而佑民,建功而立业;欲超凡入圣,则凌霄而霞举,飞升而拔宅。无论在尘、出尘者皆能济世利物,辅正除邪,救旱救涝,消灾消劫,或说妙演经、日赋万言以阐道,或立法垂训,度尽众生而传灯,任其所为无不神通灵应,变化而莫测,即十百千万亿兆浩劫永远住世亦不生不灭,即分形散影百千万亿化身遍满三千大千恒河沙界亦无穷无极。此大丈夫得意之秋、功成名遂之日也。人生至此,宁不快哉?此三年乳哺之功,已返到性全坚刚、神化无方之位,名曰“神仙”者是也。
  尹大真人曰;予观汉唐宋元历代诸仙,多从此处超脱、尸解而去。然神虽妙而形不妙,不能浑于无极,虽曰名“登仙籍、逍遥洞天”,而少却末后一着——炼虚合道功夫。要知有些欠稳处,不得未之无究竟。吾今演出千佛秘藏万祖心印、末后一首、最上大成——此九年面壁之功,已返到无余涅盘大觉金仙之位,其见趣可谓度尽群仙矣。此下卷详解,兹不复赘。
  众真曰:世人不知顺此机而应事接物,贪尘缘以丧精神,劳筋骨而致衰老,卒至病死坠入轮回,人尽是沉苦海而大无觉路。由是迎此机而风吹火炼,调元精以育真种,运周天而产大药,养成气母,永镇下田,撑法船而高唤迷津。此存养气之功,乃古圣先贤、佛祖仙师所心心相印、口口相传,而不许轻意妄泄于非人也,今则尽泄于此书矣。孔子云:“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而汇纂是书亦然也。

             《大成捷要》性命双修心印口诀、天机提纲

                    返还证验说

  太上曰:七返九还之法,下手兴功,先将上窍离中真阴(元神是也)送入内金鼎气穴之中,与下窍坎宫真阳(元气是也)配合,以神合气,以气育神,使神气混一,绵绵密密,存无(元神)守有(元气),渐入化机,久久坐忘,结成胎息。胎息定则呼吸住,而真种产矣。每日如外夫妇交情媾精,藕绵美快,切不可着他,水火自然既济,龟蛇自然蟠结,发运四肢,贯通百骸,真气熏蒸,如火之生焰相似。真阳祖气透三关、过九窍时,也只要水火均平,不可太过、不及:火过则伤丹,不及丹不成。此是小周天火候。调和协宜,喉息自然倒回元海,外阳自然缩入腹里,真火自然上冲,浑身苏绵美快无穷,腹内如活龙动转,真气升降,一日有数十样变化,婴儿姹女自然交欢配合。此是采阴补阳一节。修炼我身内玉液还丹,乃筑基炼巳,积我固有之法财,终日逍遥,昼夜常明而为长生久视之初阶也,不过是气满、精盈、神全而已。奉劝学道志士,诚心参访宗师,恳求心印口诀,揭[抉]破一身内外两层真天机(内天机产在坤炉,外天机发于乾鼎),明白下手速修,炼巳待时,候一阳生、筑基时一阳生于九地之下,结丹后一阳生于九天之,择地入室(人迹罕到之处、鸡犬不闻之所),炼此龙虎大丹,外边又要知音道友护持,不许一个闲杂来往,恐怕惊散元神。古人谓“接命之处,正是伤命之时也”。先言和光同尘,今言僻居静处者,何也?炼巳于尘俗,使对景忘情;养气于山林,是炼虚合道。要知超凡入圣,乃尘世希有大事,必须一尘不染,万虑皆空,丝毫不挂,一刀两断,永作四外之客,不起寰中之想,终无退悔之心,忘形无我,持空炼神,浑身脏腑、骨肉血脉都化成青气,透金贯石[名]而无碍也。当此之际,七窍生光,昼夜常明,心如止水,身若太虚。这才是气满神全、法财广大也,方可炼此龙虎大丹,去夺身外天机,下手擒拿,采吾身外真铅,先以龙伏虎,次驱虎就龙。若会攒簇,不失时节,湛然揖起海底之金,使其透尾闾,贯夹脊,上泥丸,化为金液降下重楼,直入水晶宫中,与我身内木汞配合,不过半刻时辰,攒簇已定,真火冲入四肢,浑身骨肉火烧刀割相似,最难禁受,就是十分好汉到此无一分主张。虽如此说,总要咬定牙根,拿稳主意,忍人所不能忍,为人所不能为,舍死忘生,忍一时刻之苦,享亿万年之福,防危虑险,沐浴身心,铅汞投而水火交,顷刻之间,浑身骨节关窍如炒豆子一般一齐暴开,周身无血,都会说话,就在身上开成一堆。舌根下有两穴,左为丹井,右为石泉。此正是廉泉穴随骨脉一齐暴开、心火下降、肾水上涌功夫。

到此,舌下灵液如外水泉一般,昼夜咽纳不完,滋味甚异,比糖蜜更强十分。又有至妙者,临炉下手之初,地将产其金莲,天先垂乎宝露,忽然一点真汞下降,透心如冰之凉,即运一点神火随之,攒簇于交感宫内,浑然一团,湛然常明,如千千战鼓之鸣、万万退雷之吼。此是自己一身百脉气血变化,切莫惊怕,只要咬钉嚼铁,死心不动,定静至极,于虚空中或见龙虎交会、天地交泰、日月交宫,或见众仙、诸佛来贺。丹成功夫至此,一切苦乐景象尽皆发现,切不可认它,恐着外邪,坏我功修;莫问是真是幻,我自见如未见,闻如未闻,一味死心不动,守定真惟阳光,阴魔自然消散,铅汞自然和合。三日才生大药。三日内最难过,遍世界都是魔境,四面神哭鬼号,八方杀气狼烟,直闹得天昏地暗,此正是“大开关”功夫。到此十个九个都吓杀了。切记:此皆三尸作崇、阴灵幻化,切莫理它,不惊不怕才是道器。盖已汞虽化成神,却是阴神,阴神最灵,能千变万化,现出诸般境象害我功修。纵有坚志恒心,他岂肯善善降伏。前人说得好:“你会六通神才能脱生死,不然休想成道”。此是金液还丹,混沌两日半,气气相通,窍窍光明,气满神全至极,忽然活泼泼地逆出太阳流珠,脱壳入口,百万龙神尽皆失惊。此是七返九还金液大丹入口,始知我命由我不由天也。仙经云“这回大始今方活”,又云“一战而定太平”,即是此等地位。真死之药脱入口中,顷刻周天火发,骨胎化作一堆肉泥,阳神脱体撒手无碍。专心致志,持空养虚,以虚养神,神化为虚,虚化为神,千变万化,名曰“全真”。厌居尘世,逍遥洞天,自有三千玉女来侍,终日蟠桃会上饮仙酒,戴仙花,四大醺醺,浑身上下彻底玲珑,天地交泰,日月交光,风云际会,龟蛇蟠结,千灵听命,万神受使,紫光腾腾,瑞气霭霭。此是五龙大蛰法也。如此守中抱一,炼之百日。此百日,乃十月养胎前三月之百日也,玄关自开。此玄关乃太阳真火开顶门之玄关也。婴儿现相,金光罩体,现出天地日月、龟蛇龙虎,皆是铅汞余气结成护法神将。到此地位,口中才乾得外汞,又能使乾汞化为紫赤金,而为住世之宝。再来之六个月,体是银膏,血化白浆,浑身香气袭人,口中出气成云。此是炼丹成熟,一块乾汞人服之永不死矣,亦能治死人复活。炼至十月胎圆、阳神脱壳,一身能化千万身。养至十二月,夺尽天地全数,能化出八万四千阳神,个个通灵达圣,隐显莫测,变化无穷,步日月无影,入金石无碍,水火不能焚溺,刀兵不能损伤,鬼神不能窥其奥妙,帝释不能宰其生死。此大丈夫功成名遂之时也。浑身 机无不是大药,鸡餐成凤,犬饵成龙,凡人服之皆得长生。此理鬼神也难明。仙云“内丹成外丹就”,言修内即兼乎外也,何须更劳炉火哉?盖积精累气,养得气满神全,金光发现,昼夜常明,则内丹就而身外之丹亦呈象矣。此内真外应,必然之理也。待默朝上帝,授以天爵,万神朝礼,能拆天补地,摘星换月,驱雷转斗,呼风唤雨,举心动念天神地祗无不听命。这福德胜是三辈天子,智慧赛过七世状元。凡俗愚夫福薄缘浅,皆以先入者为主,自以为已得真传,其实坠入旁门而不知迷,入岐途而不醒,反自高自是,满假傲慢而不堪亲,一见其声音颜色拒人于千里之外,高人贤士犹望望然去之,而况仙圣乎?吾勉学者,未遇明师时,当虚心下气,积功累德,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然感动真仙,得遇至人、高明贤士,笃志恳求,必能揭破一身内外两层真消息、三个大天机,指日可与仙佛并驾齐驱矣。

                  道身证验说

  九灵老人曰:静中忽闻异香满室,舌涌甘泉,心火下降,肾水上升,黑夜隔壁见针,上达天堂,下通地府,顶上红霞旋绕,眼中电光闪烁,或一气偶冲于心,耳闻狂风飚烈,雨声淋漓,仙音天乐声韵嘹亮,真气后升、甘露下降循环不已,青天朗月,雪拥晴空,龙虎际会,日月交光,内观脏腑朗如烛照,通体上下如水晶宝塔,金光罩体,寒泉沥沥,温气绵绵,皆非幻化,尽是真功做出实验,一一皆须认之。降下咽入丹穴,不可吐损,是乃金丹之根。或肾中真气发泄,上透泥丸,不至涌泉,耳闻千千战鼓、万万雷鸣,狂风揭地,电光掣天,周天火发,上下通红,穿筋透骨,四肢八脉处处流通,或迷醉三五日,恍惚之间忽闻天语,觉得心花大开,地理山河了如指掌,过去未来、天上地下、一切事情无不周知。有时毫光发现,冲出丹房,忽然一性跳出身外,便嫌四大秽污。此乃阳神出壳之兆。须急收回,照依前诀演之三年,自然能成千万亿化身也。以后百日不食不饥,一日百餐不饱。当十月温养、金液还丹之际,觉得尾闾有物直冲命门、夹脊双关,历历有声,逆上泥丸,如有物触脑状,自上腭颗颗降入口中,状如雀卵,味似阳酥,香甜软美,徐徐咽归丹田,一连九日咽纳渐绝。自此以后,五脏清虚,闭目内观脏腑历历如烛照,渐次有金光万道灿烂透出身外,其丹光如火轮云霞上下盘旋缭绕、笼罩禅座,渐渐引阳神入于大定。而为超凡入圣之实验,非比喻也,乃真景象也,仙师亲证此异,不敢语人,盖非常人所能见闻之事也。有仙缘道骨而得遇是书者,则宝之、秘之可也。

关窍秘诀

  夫人身后有三关:尾闾、夹脊、玉枕是也。尾闾在夹脊尽头之处,其关通内肾之窍,上行乃是一条髓路,名曰“漕溪”,又曰“黄河”——此阳气上升之路。直上至第七节,与内肾两相对处,谓之“夹脊关”。又上至脑后,谓之“玉枕关”。此身后三关也。人身前有三田:泥丸、土釜、华池是也。泥丸为上丹田,方圆一寸二分,虚间一穴,乃藏神之所。其穴在眉心入内一寸为明堂宫,再入内一寸为洞房宫,再入内一寸为泥丸宫即上丹田。眉心之下,而口中有二窍,即口内上腭,谓之“鼻梁金桥”,又曰“上雀桥”。舌下亦有两窍,下通气管喉咙。盖领下硬骨为喉,乃内外气出入之处也;领下软骨为咽,乃进饮食、通肠胃之所也。其气管有十二节,名曰“重楼”,直下接肺窍以至于心。心下有一窍名曰“绛宫”,乃龙虎交会之处也,直下三寸六分名曰“土釜黄庭宫”,为中丹田,左明堂、右洞房,亦是空间一穴,方圆一寸二分,乃藏 之所、炼丹之鼎,外与脐门相对,约有三寸六分,故曰“天上三十六,地下三十六,自天至地八万四千里,自心至肾八寸四分:天心三寸六分,地肾三寸六分,中丹田一寸二分,总计八寸四分,合天地之全数——人身一天地也。脐门内号“生门”,中有七窍,下通外肾。外肾乃精气走之处。脐之后、肾之前中间一穴名曰“偃月炉”,又曰“ 海”。稍下一寸二分,名曰“华池”,乃下丹田藏精之所、采药之处。左明堂、右洞房,亦是虚间一穴,方圆一寸二分。此处有二窍,向上一窍通内肾,直下一窍通尾闾,中间强名曰“玄关”——无中生有之处。炼精炼到精满气足,自然产出真一之气,玄关自开。又云“人身中有修炼金丹三窍,不可不知也”:上窍离宫心位,外阳而内阴,中藏元神为性,汞龙灵山是也;下窍是坎宫肾位,外阴而内阳,中藏元气为命,铅虎气穴是也,以及命宫、坤炉、生门、密户皆此一处。人能凭真意元神下凝命宫,自然超生了死。此上二窍中间又有养胎一窍,是空洞之所、虚无之窟,乃人身之正中。在心下脐上、黄庭之处,中丹田是也——此人一身之关窍也。

           《大成捷要》天元大丹二十四节口诀天机目录


  第一, 还虚天机:蛰藏气穴;
  第二, 调药天机:风火妙用;
  第三, 产药天机:玄窍真种;
  第四, 炼药天机:周天火符;
  第五, 止火天机:马阴藏相;
  第六, 采大药天机:斩断六根;
  第七, 过关天机:五龙捧圣;
  第八, 收大药天机:卯酉周天;
  第九, 结胎天机:大蛰七日;
  第十, 七返天机:玉液还丹;
  第十一,九还天机:金液还丹;
  第十二,太阳当空天机:日月合璧;
  第十三,得大丹天机:珠落黄庭;
  第十四,除热天机:火焚禅位;
  第十五,璇玑停轮天机:丹光常明;
  第十六,超凡入圣天机:食绝睡无;
  第十七,胎圆止火天机:神俱六通;
  第十八,脱胎天机:超神内院;
  第十九,入定上田天机:轰开顶门;
  第二十,出神天机:天花乱坠;
  第二十一,调神出壳天机:打破色身;
  第二十二,收摄金光天机:形神俱妙;
  第二十三,身外有身天机:三年乳哺;
  第二十四,炼虚合道天机:九年面壁。
  仙真曰:百日筑基,十月养胎,三年乳哺,九年面壁。
  廿四节心印口诀、三十六层危险,此册下卷详释,兹不复赘。

               《大成捷要》道教源流谱

  粤自鸿蒙初辟,五老治世,道祖统理乾坤,而无世不出;儒宗则维持纲常,而代有传人;佛祖则逍遥西天,亦历劫显化;惟道祖金光玄玄,主宰昆仑,阐扬玄风,治世五行,培养两仪之正气,裁成一元之仙真,自混沌开辟,不能一概而论之。
  初黄帝访道崆峒广成子,授以至道而得跨龙飞升。至周末太上老君转劫降世,度儒化释,传道尹喜而为三教之宗、万真之主也。故时至东汉,金母将伏羲所演太极八卦、先天之灵文及老君所传复性立命大丹之秘旨默授于青州王玄甫,及道成以后,金母赐号为“东华帝君”。帝君誓愿洪深,欲广开法门,永垂道脉,因于本朝桓帝永寿丁酉年,传道于正阳祖师钟离权。至唐朝武后天授二年,正阳祖师传道于纯阳祖师吕洞宾。时吕祖方十四岁,事师七年之久始闻道,至咸通十三年道始成。后至五代,梁太祖乾化辛未年,正阳祖师又度燕国宰相刘操(号“海蟾子”)。时操亦六十四岁矣,事师五年,至六十九岁始闻道,七十余岁道始成,随溷迹于青城,又自号“青城丈人”,后度八十三岁张伯端(道号“紫阳”,因开南宗一派,故有“南五祖”之称)。石杏林、薛子贤、陈泥丸、白玉蟾、彭鹤林,皆其最著者也。至宋太宗时,吕祖同海蟾、麻衣游华山,遇陈抟习“蛰龙法”,因传出神玄机,遂端坐羽化而去。至于北七真,乃钟、吕二祖师于南宋高宗三十三年已卯岁,同到终南山之甘河镇,度重阳祖师王孚中及受先天大道已毕,举首忽见东方现出七朵金莲开花结子,因问其故,祖师笑曰:“岂止七朵金莲而已,将来必有万朵玉莲房也。”俟后重阳祖师于孝宗乾道年间,传道于马丹阳、孙不二、邱处机、王处一、刘处玄、谭处端、郝大通,以为七朵金莲之兆。

此七真之中,惟邱祖大开普度之门,后携无数弟子归天,上帝封为“天仙状元”。而马祖亦阐真一之化,故于光宗绍熙庚戍年,传道于宋披云、李大乘、赵蓬莱、韩清甫。此四人道成以后,惟宋披云能永其心传,自号“黄房公”,于元朝成宗时,西游至蜀,传道于李太虚。太虚授之张紫琼。紫琼授之赵缘督。缘督子于元时明帝天历己巳年,度卢陵之陈致虚(字观吾,号上阳子)。其闻道以后,欲炼无资,遍觅有缘,游至西粤地,獠人强求其道而不得,将观吾以酒灌醉,置之鼓中,投之大洋,惊动天妃,命海神阿护送至南滨,遇田侯奉命来祀天妃,于水中救出,问明被难之由,带回京师,助以资财,随得了道成真,自念“予不死于水鼓之中,致有今日,是天将假予以传道也”,于是遍访有缘,大开道门,所传弟子超凡入圣者二十余人,至元末顺帝至正癸未年,声闻于上,顺帝使命征聘,真人知其国运将终,预先示化,遁入灵墟而去。以上叙马祖丹阳一脉所传,受其道随止而弗传。初元朝延佑元年,有张三丰访道参玄几近三十年,均无所遇,徒劳勤苦,性命惶惶,不得一遇至人以了生平之愿,乃西走秦陇,挹太华之气,纳太白之奇,走褒斜,度陈仓,见宝鸡山泽幽邃清秀,乃就金台观而居焉,慨至道之难闻,遂日夜焚香以告天,求天助道也,时六十七岁矣,因感陈抟老祖弟子火龙先生,传授至道及炉火外丹,因得超凡而入圣矣。待至明朝嘉靖年间,又有虎皮座张静虚真人,访道于西蜀之碧阳洞,得遇符阳祖师邱长春传授至道,随止洞中修炼成真。祖师命静虚真人下山,复开普度之门。真人访遍天涯寻觅有缘,至万历己卯年,仅度李虚庵一人而已。虚庵真人又于万历丁亥年,度曾还阳兄弟二人。还阳真人于万历甲子年,度伍冲虚。冲虚真人为龙门邱祖第四传弟子,道成以后,著《天仙正理》、《仙佛合宗》等书。而斯道随大明于世,至我皇清雍正年间,有寂无禅师出世,上接邱祖真传,扬玄风于释门。至乾隆年间,又有华阳禅师遇合从、冲虚二祖师,随得宗其道,而永其传,著有《金仙证论》、《慧命经》以行世。蔓延至今,传遍华夷,赖此超凡入圣者不可胜数,是将应万朵玉莲房之兆也。已况晋时,许旌阳真君亦有明谶言:“一千四百年后,当出三千天仙、八百地仙,但看豫章江中有一道仙佛地脉,流沙现出,此其时也。”此谶言语出自龙沙宝谶兰公堂石碑。其八百地仙已出于前名,而刘樵阳乃八百之首也。童谣云:“沙壅豫江口,神仙满街走。”而时至今日,适逢其会。此时豫章江中现一沙滩,名曰新洲也。盖普渡群迷,虽云“万劫奇遇”,犹恐玉、石之不分而收原结果,故属一元佳期,不无龙、蛇之混杂,将见邪与正各立门户、著书立说以行世,真与伪互相传道、开坛演教以度人:有守山根而为玄关者,是不知玄关为无中生有之妙喻,不炼真阳,必终归空亡;有贪采战而求女鼎者,是不知女鼎为借花献佛之玄机,无得于人而先失于己;以及渔利狂徒借炉火而入骗局,疗病小术、学导引而勤吐纳——尽属外道难以悉举,类皆旁门不能殚述,怎比“先天尽命”之学,大背吾党“存理养气”之功。有志真修实悟者,可不详审明辨而定其趋向乎?吾于太上所传无极大道,得自静觉祖师心印口诀、先天之灵文,苦无资财伴侣,不能静修密炼,又有父母衣食累身,不能坐进此道,恐大道失其真传,上辜师父一片乳哺之恩,钦将至理口诀著于竹帛,下表弟子半生饥渴之苦,使今世文人学士借此书以成圣,后代佛子仙种赖吾言以登真也,则吾亦有余荣矣。是为之著书并留谱云:
  

劝君莫虑无知音,自有同心合德人,只管中流作砥柱,运转岂无龙虎吟,好个霾消天气朗,一轮红日照乾坤。


  道家养生炼气功法

[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718 文章录入:admin

道家养生炼气功法

  1、闭地户。又名锁阳关是道家补漏功法。

  仰卧,闭口,舌头抵前门齿根,两足心相合。右手按脐,左手中指点会阴穴(“会阴”在大小便之间)。作腹式呼吸36欠。休息半分钟再作。共3次。

  2、固气舍。——又名“推转脐*”是道家固气功法。

  盘膝坐,吸气一口,存于小腹。左手盖右手,自脐右向下,向左围脐推转36周。然后以右手盖左手,自脐左向下,向右围脐推转36周。

  3、调息。

  左手盖右手,右手置于两乳之间,下推9次,停于脐下将存气尽量呼出,调气九口,由急而缓。

  4、入坐。

  凝神定虑,目前视,徐徐向下垂视,两手中指互扣,手心左上右下当胸持平。两肩下垂,肩骨向前色,意守气舍(脐下四指)作自然之腹呼吸,时间不计。

  以上功法共四节,每天睡前坐一次。起床前作一次,如不能坐两次,作一次也可。练此功法功成须三个月,即百日功成(后可进一步练习更高级的功法,若不想进一步练习,此时已收强身健体之效)在三个月期间,要禁欲,否则前功尽弃。

  注:

  大道之简,以上之法虽然简单,却是道家发动真阳炉火的真传导引法。纵观所有真传功法,皆入手简单却含有很丰富的原理,以上练法只供男子练习,女子由于生理结构不同,不能采用此法。因为婴儿出生第一口气。冲开两入肺,直透至会阴,上冲顶门。则冲脉起。

  冲脉一起带动奇级八脉,十二经。男女婚嫁后,冲脉先衰,冲脉起于会阴,上行,男子至喉而散,散于唇而生须。女子至胸再散,散于两乳。故女子生子后有乳以哺婴儿。男子为补其所漏,强壮冲脉,所以由点会阴开始。女子一般要反其道而行,由揉乳开始,此处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