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创建一个公众号:(特别策划:海外看假文凭)若想在英国“复制成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2:13:35

(特别策划:海外看假文凭)若想在英国“复制成功”  

2010-07-14 16:48:08|  分类: 英伦见闻 |字号 订阅

■西楠 于伦敦
    
     最近一段时间,"学历造假"、"求职造假"、海外"野鸡大学"等话题在各路媒体与网络上跻身热门,由此,我联想到了另外一些问题:比如说,在英国,如果想利用假学历"复制成功"有没有可能?其次,假若在英国求职,有没有必要铤而走险的这么做?
     为了讲清楚这个问题,就得说说英国各大公司招聘员工的程序了。通常而言,在英国包括投资银行等在内的较大规模公司在其招聘过程中,除了过滤简历、电话面试以及正式面试这些常规程序之外,还涉及三项非常重要的审核:一是应聘者的学历是否真实,二是核实应聘者的上一家工作单位信息,最后一项则是查证应聘者是否有犯罪记录。
     请不要"想当然"的认为这些大公司列出如此种种审核程序只是为了"走过场",看看以下事例你便不难明白,英国人在"墨守成规"方面究竟有多执着。
     我曾经的一名采访对象,M小姐,正是在早年谎报学历、上某大型英国企业面试,被对方打电话至学校查证未有此人之后,面试失败。谁知被拒后,M小姐贼心不死,三年后订正简历再去同一家公司面试,叫她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对面的面试官竟不紧不慢的翻出了她三年前的面试材料与当时面试官对她的评语,将她噎得哑口无言。
     而我的另一位朋友,姑且称之为H先生吧,当年在英国买了一驾车,却为了省去麻烦同时也省下些开销,没有去考正规的英国驾照。后来因为在马路上疏忽违章,被英国警察拦下,发现其无证驾驶,高额罚款暂且不论,还叫他从此背负起了一个"犯罪记录"。又由于H在之后上某投资银行面试时,在申请表的"犯罪记录"一栏中填下了一个"无"字,后经查证,H的隐形档案中又多加了一条"不诚实"的罪名,从此在多家英国大型企业难以立足。
     不难想见,哪个若是想通过"学历造假"的捷径在英国来个"复制成功",简直连门儿都没有!也许你会问:那么英国普通求职者的希望在哪里?莫非他们就毫无"变通"观念的甘愿让自己的简历石沉大海?
     诚然,职场人求成功心切,导致无论在哪个国家,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职场"撒谎"之现象。这一点,英国的职场中介就可堪称是行家,而"选择性的说事实"则是他们的必杀记。
     比如说,你明明只在大学里学过一个学期的计算机语言,中介却会非常淡定的帮你在简历中加上"拥有N种计算机语言的使用经验",但绝口不提这"经验"的程度究竟如何。再比如,如果你用英文做个自我介绍不成问题、和同事打打招呼也是小菜一碟的话,中介还会胸有成竹的为你在简历中大肆吹嘘,称你"拥有优秀的英文交流技巧"。至于"优秀"二字到底隐射何种水平?这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嘛。
     但倘若仔细瞧瞧便可发现,以上提及之"谎言"皆非有证可查的"硬伤",且尺度把握得当。很多时候,有尺度的撒谎就好比女人脸上的粉底,恰到好处时,添你三分美,可一旦将粉底打上三厘米厚,就是香奈儿也会叫人看得起腻。
     不过,即使你简历写得再好看、学历名气冲天,也只能是提高了自己的简历在"海选中"脱颖而出的机率。归根到底,英国雇主最看重的还是应聘者的实际工作能力,如果是个"南郭先生",就算"海选"通过,也必然会在正式面试中考官的逼问下露馅儿。
     如此,我在开篇时提出的问题便已得到了答案,即:假若身在英国,恐怕任何人都难以持假学历逃过严格的审核、以此"复制成功"。另一面,既然相比起高学历,英国人更为重视应聘者的实际能力,有能力的人也就没有造假的必要了。
     那么,学历造假话题"热"究竟反映了何种社会现象?我想这是值得每一个国人思考的问题。不难理解,当制度、习俗或是舆论鼓励诚信时,且当维持"诚信"的益处大于那顶伪造的"光环"时,人们通过理性比较,往往会选择前者。反之,结果亦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