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伙人案例:传 生死观_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1 03:14:48
【转】 师传生死观2010年12月12日 星期日 20:03转载自 龙华相逢最终编辑 龙华相逢
师传生死观
请问:该如何看待生死,尤其是亲人的生死病痛?对待他们也应“知生死如溃痈”吗?
答:生死病痛属自然现象。人生要活得有质量、有价值。
1、儒家之生死观。
儒家是中国文化的正统和主流,对中国影响也最大。儒家很重视人在世的生命,《尚书?洪范》中,关于寿命就有两条,即“寿”、“考终命”,除此,还有“六极”,直接涉及身体的有“凶短折”和“疾”。可以看出他们认为身体的善终是福,而身体的短命和疾病都是不好的。但他们认为还有比生命更为重要的东西,即“德”。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任,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在孔子看来, 人最重要的是“道”,是“仁”。就是说,人生在世,有比生更为重要的东西。在生命与“仁义”取舍中,要“舍生取义”。他们并不是否定生和不重视生,不过在两者只能取其一的情况下,只能选择后者。在他们看来人活着一天,就要做一天的事情,对于将来之死,不必关心。生必有死,乃自然的事情。
2、道家及道教之生死观。
道家亦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他们关于生死的看法也非常重要。老子谈论生死的不多。他认为一个人不太重视自己的生命,反而能较好的保存自己。“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老子发现,如果一个人太显露自己,就会遭到外界的损害。“兵强则灭,木强则折”。所以保存生命的最好办法就是“处众人之所恶”。太注重自己的身体,反而有害。一个人与道同体,才可不朽。老子还说:“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对于生死,庄子做了详细而深刻地论述。他认为,生、死都是大化运行中的一个阶段,所以对于死亡亦不必恐慌,要顺其自然。人是“气”的一种存在形式,“人之生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他认为生死不过是生命形式的变化。他说:“古之真人,得之也生,失之也死;得之也死,失之也生。”以生观死,则死为死;以死观生,生者也是死。即生死是相对的。何况从另一方面讲,
死也未必是一件坏事,“予恶乎知说生之非惑邪?予恶乎知恶死之非弱丧而不知归者也邪?”“予恶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蕲生乎?”(《齐物论》)。当人从一个更高的角度来看待生死时,死生的界限也就消失了。“彼以生为附赘悬疣,以死为决肒溃痈,夫若然者又恶知死生先后之所在?”无论生死,都要顺其自然。后来郭象亦认为,对于生死,要顺其自然。他认为死生都是“命”。“其有昼夜之常,天之道也。故知死生者命之极,非妄然也,若夜旦耳,奚所系哉?”,“夫死生昼夜,人天常道,未始非我,何所系哉!”,“死与生,皆命也。无善则死,有善则生,不独善也。故若以吾生为善乎?则吾死亦善也。”所以不应喜生而恶死。道教产生于东汉末年,他们对于生死的主张主要是长生。认为人们只要善于养生,则可以成仙,从而长生不老。道教虽然有许多派别,但这一点是他们都认同的。他们认为形神同质,都是由“气”构成的,如《太平经》说:“夫物始于元气”,《抱朴子内篇?至理》说“夫人在气中,气在人中,自天地以至万物,无不须气以生者”。神形皆气,故养气可以长生。《太平经》中说:“天地之道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守气而不绝也。”“ 神明精气,不得去离其身,则不知老,不知死矣。”他们认为,“形者,神之宅也。故譬之于堤,堤坏则水不留矣;方之于烛,烛糜则火不居矣。身劳则神散,气竭则命终”(《抱朴子内篇?至理》)所以要保养身体,这样才能保存精神。他们认为,人只要“以药物养身,以术数延命,使内疾不生,外患不入,虽久视不死,而旧身不改”(《抱朴子内篇?论仙》)道教认为人的生命权在我不在天命,“我命在我,不在天地”(《西生经》),所以只要自己有决心毅力,通过一些方法(如行气、导引、存神、守一、内丹、外丹等),就可以长生不老。
3、佛教之生死观
佛教本是印度的宗教,但自东汉时传入我国,逐渐成为我国文化的重要部分。我们向来以儒释道来概括我国的文化,因此,佛教的生死观也应重视。
佛教对人生看法基本认为人生是苦的,这个看法决定了他们对生死的看法。他们认为人一生下来,便是要受苦的,世界到处充满着苦难。他们认为苦难有八种,即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盛阴(色、受、想、行、识)。那么造成苦的原因是什么?他们认为是“集”,即人们对外物有欲望,欲望得不到满足,就有苦。因此有种种行为和烦恼,从而处于生死轮回之中,而得不到解脱。所以要灭此种种欲望,灭苦即达到解脱,这就是佛教所说的“灭”。
佛教主张轮回,认为人要达不到解脱,就永远处于轮回之中。他们认为产生轮回的原因主要是十二因缘。十二因缘指无明(愚昧无知)、行(意志活动)、识(心识、精神活动)、名色(精神和形体),六处(眼、耳、鼻、舌、身、意)、触(触觉)、受(感受)、爱(爱欲、贪欲)、取(执取)、有(思想行为)、生(来世之生)、老死。丛生在此十二环节所组成的因果链条中“生生于老,轮回周无穷”。处于生死轮回不已的苦海之中,在生应该灭除产生苦果的原因,以求解脱。
他们还认为,人们的不同的行为会造成不同的报应。他们把这种行为称作“业”。“业”指在生的身心活动。这种活动和因果关系结合,会形成产生不同结果的力量,是为“业力”,是一种潜在的功能,是创造未来生命的动力。“业”,从性质上分,有善、恶、无记三类。善恶招受不同的果报,无记不招果报。业是人类向上或向下堕落的根据。人只有超越自我、人生、生死,转化成佛,才能摆脱烦恼和痛苦,实现永恒幸福。
佛教还讲“三法印”,即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诸行无常”是说世界上的事物是刹那生灭的,人也一样。“诸法无我“是说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合而生的,是没有自性的。“涅槃寂静”则是在此基础上达到解脱。这是他们的基本主张之一。
从上可知,佛教认为人生是苦的,为什么呢?因为人有“无明”和“贪欲”。东晋慧远在《明报应论》中说:“无明为惑网之源,贪爱为众累之府。二理俱游,冥为神用,吉凶悔吝,唯此之动。”正因为“无明”和“贪爱”,人们才有苦难。断除二者,才能得到解脱。由此可见,佛教认为人的身体和欲望是人受苦的原因。他们认为人们的身体是虚而不实的,因为人的身体也是由“五蕴”和合而成的。他们认为人有贪、瞋、痴“三毒”,所以在六道轮回中不得解脱。六道是指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等,只有消除“三毒”,才能超脱轮回,获得解脱。否则永远在这六道轮回之中受苦。可见,佛教认为人之所以受苦在于人执着自己的身体,正因为有身体,所以才有种种的贪求和欲望,才在人间受苦。他们认为人生的痛苦在于有生,有生则神形结合,精神在涅槃之前的轮回中受苦。只有神与形离,超脱轮回才能解脱。所以他们主张“形尽神不灭”。神灭与神不灭是南北朝时讨论的重要的问题,佛教认为身体虽然是有尽的,但精神可以永存,如慧远在《沙门不敬王者论》中的《形尽神不灭》说:“火之传于薪,犹神之传于形;火之传异薪,犹神之传异形。”还说神是“精极而灵者”,与物不同,是不灭的。可以说,佛教着重于人死后的安顿,是死后世界的问题。实质上仍是出于对死亡的恐惧,因为如果死亡以后是幸福的,也就没有必要害怕死亡了。
4、生命旋回学说的核心
佛家讲生命的运行是轮回再生的形式,这种观点只看到了生命运行轨迹的一个侧面,并不是完整、圆满的认识。佛家在研究这个问题时只跳出来俯视地看生命运行规律,如同我们在一个平面上竖一根竹杆,从竹杆上面向下俯视时,竹杆只在平面上显出一个圆点而无法看到竹杆竖立的空间一样,看到的只是生命运行周而复始的零形轨迹。当我们在俯视了生命运行的规律后,再立体地看,情况又不一样了,这又如同站在竹旁边看,竹杆又是竖直的一样,生命的运行轨迹并不是周而复始的简单重复,而是呈显一次比一次更为高级的螺旋上升运动状态。生活中的生命现象正是这样以螺旋式上升的规律发展运行的。当一个生命,如人"死亡"之后,他的阳性躯体遵循物质不灭的规律,腐烂分解后参与了自然界的各类物质循环系统,参与了物理的、化学的以及生物上的变化,转化成有机物,而阴性物质部分却在新的时空点
上与新的阳性物质结合产生新的生命体,这个新产生的生命带有上辈子,即前世的痕迹.但又不完全是原来的那个人,也就是说象那个人却又不是那个人,而且高于那个人。象是原来的生命又不是原来的生命,不是简单的轮回重复,而是呈螺旋式上升了的新的朝气蓬勃的生命体,这一生命的螺旋式上升过程,是一个对前世进行扬弃的过程,即生命有机体被解体之后,阳性物质不灭,慢慢转化为泥土,而阴性物质仍然以波的形式存在于宇宙空间,看不见摸不着,并载有时间的痕迹,人类进化的全部信息都储存在这种波上,当这种阴性物质在另一个时空点上与另一个阳性物质结合时,它又是一个新的生命体,这是所有生命产生的必由之路.而这个新的生命体是前世的"他",因为新的生命体保持了前世生命体的生物场,即阴性物质。这个新的生命体又不是前世的"他",因为前世的那个老的、病的生命体已经变成泥土,取而代之的是充满了勃勃朝气的新的生命体;所以说,在自然状态下,生命旋回的过程是对旧的生命体的扬弃,是一种螺旋式的上升.
5、生命螺旋式的上升
阴阳物质理论指出,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人的生命在阴阳分离时,有多大的能量体就与同等的能量相结合。纯阳的能量体就与纯阳的能量相结合,半阴半阳的能量体就与半阴半阳的能量相结合,纯阴的能量体就与纯阴的能量相结合。在分离时,神智和过电影相似,特别是心里有亏心,做过恩将仇报、吃里扒外、过河拆桥、出卖同事、充当间谍的事,搞栽赃陷害、欺师灭祖、助纣为虐、落井下石、写告密信等,有这类行为和举止的人,担惊受怕。在分离时能量体极少,阴神出来管事,就与极少的能量结合,相反,多行善事,比如济人利世、助人为乐,遵守社会公德、合道而行、尊师重道、尊老爱幼,以及见义勇为、敢于惩恶扬善、抵制邪恶。那么,他平时的心态就是坦然的。在分离时安然自在能量体大,阳神出管事,就能和大的超大的能量体相结合。经常是病态或病魔缠身,在阴阳分离时有的想用一种方法求解脱,向往到某种世界,那是不可能的,只是一种好的安慰。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人生要加强修炼,多行善事、多积功德;达到纯阳之体,就能与高级生命或超高级能量结合,达到生命永恒。得到大解脱。
人生在世,当安时处顺,视生死为自然,不为哀乐相困,不为外物所役。如此,生与死,就没有什么值得深究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