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聚宝葡萄:股爷天下:中国证券市场三十年记/王安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8:59:04

股爷天下:中国证券市场三十年记 [平装]

~ 王安著 (作者)
 

商品描述

内容简介

《股爷天下:中国证券市场三十年记》内容简介:“中国大陆财经评论第一健笔”王安10年后再启笔,再现中国证券市场风雨历史,谁又能否认,中国证券市场是各位股爷创造的历史?同时也不能否认的是,中国证券市场造就了各路股爷。股爷是谁?谁是股爷?是政府、是机构、是资本大鳄、是民间“股神”,也是满腔热忱投身中国证券市场以期有所奉献的各色人物。
《股爷天下:中国证券市场三十年记》以时间为纵线,以章回体的形式记载了中国证券市场1980-2010年30年的历史。作者描画了中国证券市场30年来的风风雨雨、进进退退,30年间各色人物的起伏命运,以及为人知的或不为人知的种种历史细节。
作者看似幽默的文字常一针见血,发人深省,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为读者活灵活现地呈现了中国证券市场30年的历史画面。

编辑推荐

《股爷天下:中国证券市场三十年记》编辑推荐:1、比小说更好看,比评论更深刻更犀利的证券历史;作者敢写他人不敢写之言,敢说他人不敢说、不知道之事。2、“中国大陆财经评论第一健笔”、《股爷天下:中国证券市场三十年记》作者王安十年后的又一部证券史巨作。3、从30年前的第一张股票,到近年的太平洋证券上市迷局,嬉笑怒骂中,中国证券市场30年风云变幻,尽在其中。

专业书评

王安有写史的天赋!相比一般的历史书,王安的书大有长处和独特之处。我略略将其概括为四。
一是趴在地上,近距离写历史。写近史尤其是刚刚过去的历史则不同,人人皆知的事,你何敢胡编,尤易遭诟。别看王安憨,可是胆大,越是近的他越敢工笔描画,也不怕人指摘。
二是个人修史,破“历史崇拜”的禁,续中国当代私家修史之新风。安时政史是小老百姓的写史,用王安式的眼看人看事,拣拣挑挑,圈圈点点,不必强令谁阅读,更不必强求谁接受,至于描摹了几分、刻画了几分,不劳权威费心,自有公众评说。
三是夹叙夹议,不让一堆史料堆砌,而是辅之以评点——是那种体察深刻而老到,颇有独特王安风味的史评。王安咀嚼陈事的心态,是坐在什刹海边的老人的那种看透世事、智慧快乐的心态,浸透着王安的忧患与关怀、辛酸与甜蜜、光荣与梦想,是那种特别耐琢磨的蚕丝。
四是文字一流。王安的财经评论是另类,其中的一大特点是像崔永元,天大的事在他那里都变成了小事,另一大特点是意想宏阔、发散,能将许多在常人看来完全不搭架事的联在一起找说法,真个是修炼成仙,自成一家。
王安的书总让我联想到此前的中国和此后的中国。所谓“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岁月和历史从来也就是这个样子罢。
王安不容易。
赵晓经济学家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作者简介

王安,资深财经记者,有“中国大陆财经评论第一健笔”之称。现任《中国证券市场周刊》副社长。1978年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统计系统计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国家煤炭部规划设计院。先后在《中国青年报》、《中国保险报》、《财经时报》写字编文,其间夹杂着办杂志、写书、作专栏。其文思想深刻,深入浅出,表达幽默,可读性强。著有《股爷您上坐——大话中国证券市场十年》、《老大中国为何步履沉重》、《二十五年》、《刚刚过去的历史》等。

目录

【引 言】? 黄光裕当胜 官家要他胜/ VII
第一辑 1980~1989 在那没有交易所的日子里/ 1
【第一回】? 第一张股票出自抚顺
蜀都盖大楼死抠产权/ 3
【第二回】? 金融打破计划体制大一统
20年轮回保险业重回原点/ 11
【第三回】? 就业会上提出了股份制
报纸论战拉马克思大旗/ 17
【第四回】? 天桥红旗能打多久
抢购延中长队绕街/ 22
【第五回】? 震惊世界纽约大股灾
八位俊杰写就白皮书/ 34
【第六回】? 纽约梧桐树北京柿子树
海归精英终于找到组织/ 45
【第七回】? 张劲夫主持汇报会
姚依林要紧锣密鼓/ 52
第二辑 1990~1992 宁犯天条不犯众怒的拓荒牛/ 67
【第八回】? 朱镕基发现上海没有钱
借浦东开发上交所出世/ 69
【第九回】? 报纸上论战各讲各的理
惊回首深交所抢先挂牌/ 76
【第十回】? STAQ想学美国纳斯达克
超前设计被中国国情纠结/ 84
【第十一回】? 砸下深市又救起深市
 政府与市场自此叫板/ 89
【第十二回】? 国库券成就第一桶金
 推门就进促承购包销/ 98
【第十三回】? 深圳“8?10”水炮轰天
 一夜腾挪李灏黯然回京/ 109

第三辑 1993~1995 扼住虎狼之啸北京上位/ 121
【第十四回】? 事赶人人赶事证监会成立
 股价涨股价跌大家都着急/ 123
【第十五回】? 建章立制大鱼吃小鱼
 夜半惊闻宝安劫延中/ 129
【第十六回】? 抡板斧“327”惊天肉搏
 证监会收回沪深两所/ 140
【第十七回】? 七年一瞬半月高潮法人股
 戛然而止两网莫名断了翅/ 156
【第十八回】? 人民币经常项目下可兑换
 产寿再人保公司被一分三/ 162
第四辑 1996~1998 下定决心不怕砸了自己的脚/ 165
【第十九回】? 深沪叫板争霸战
 《人民日报》不托市/ 167
【第二十回】? 半梦半醒琼民源占尽便宜
 亦盗亦贼只哄得红光乍泄/ 181
【第二十一回】? 抗击索罗斯保卫港股
落泪曾荫权百般矛盾/ 192
【第二十二回】? 君安教父张国庆生不逢时
三大券商花落去无可奈何/ 199
第五辑 1999~2000 为国企筹资股爷您上座/ 209
【第二十三回】? 利好出尽是利空胜利大逃亡
《人民日报》再发声恢复性上升/ 211
【第二十四回】? 没留神揭了基金黑幕
震怒中砸下严正声明/ 221
【第二十五回】? 周小川上任中流击水左撕右扯
减持国有股八面威风黯然退场/ 228
第六辑 2001~2003 善庄黑庄教父皇子的诡异变奏/ 249
【第二十六回】? 市场善庄吕梁人间蒸发
神清气爽家中接待记者/ 251
【第二十七回】? 股市赌场大讨论
生猛小将杀过来/ 256
【第二十八回】? 打而不倒郑百文
浪费感情新华社/ 262
【第二十九回】? 兰州证券黑市低级玩闹
南方证券陷落二哈豪赌/ 268
【第三十回】? 东方电子造就绩优神话
 自我炒作有功劳有苦劳/ 274
【第三十一回】? 刘姝威扬眉质疑蓝田神话
银广夏堂皇考验公众智商/ 280
【第三十二回】? 堂堂皇子中经开倒地
三九教父赵新先累了/ 287
【第三十三回】? 拆迁户告倒沪首富周正毅
新义州长官没能保下杨斌/ 292
【第三十四回】? 二次分家50 年老店让楼保监会
国寿路演1 600 个刁问题砸下来/ 301
第七辑 2004~2005 全流通开弓没有回头箭/ 307
【第三十五回】? 为华晨仰融几番兴讼
超强硬辽宁兵来将挡/ 309
【第三十六回】? “国九条”让股市打了个挺
郎咸平令学者吵翻了天/ 323
【第三十七回】? 唐万新大鳄崩盘遭破产
陈久霖期权巨亏被父爱/ 333
【第三十八回】? 灰色心情千点瞬间破
殊死一战股改全流通/ 348
第八辑 2006~2010 30 年一挥间鲜花在灰幕中怒放/ 365
【第三十九回】? 史上头回中国打喷嚏
A股最牛6 124.04 点/ 367
【第四十回】? 80 年世界最大洗牌
30 年中国最剧调控/ 375
【第四十一回】? 太平洋证券上市迷局
女主编遭遇窒息恐怖/ 387
【第四十二回】? 风起兮保险企业踏进资本市场
云飞扬中国平安走完MBO路/ 397
【第四十三回】? 国家斥资剥离坏账重塑银行
一行三会构架金融监管体系/ 405
【第四十四回】? 资本市场血脉贲张
异化财富放出魔鬼/ 412
【后 记】? 其实人是越活越傻的/ 423

序言

2010年9月28日下午2点30分,国美电器特别股东大会在香港铜锣湾富
豪香港酒店召开。因当日下午和晚上我在旅途中,不能即时得到当时的投
票结果,就是知道了也没时间马上修订文章传给编辑。但我还是忍不住要
预测国美电器争夺战的结果,那天早上4点我起来给《中国青年报》写专栏
。我说,黄光裕当胜。
结果我错了。
9月28日国美电器的特别股东大会争夺激烈,在8项议程中,黄光裕家
族输掉了7项,没能撤销陈晓国美电器董事会主席的职务,只保住了一项—
—“即时撤销本公司于2010年5月11日召开的股东周年大会上通过的配发、
发行及买卖本公司股份之一般授权”。
这一项很重要:黄光裕家族的股份没有被稀释,大股东的地位保住了
。在第二天的媒体上,大多是《黄光裕惨败》之类的标题,唯有《中国青
年报》孤零零的《黄光裕当胜》,挺寒碜的。《中国青年报》同人们太相
信王安了,轻易不动我的文字。
黄光裕出事后国美电器开始去黄光裕化
黄光裕乃草根出身,本应成为中国梦的典范。在胡润“中国大陆富豪
榜”上,2004年黄光裕以105亿元居第一位,2005年以140亿元居第一位,
2006年以200亿元居第二位,2007年以450亿元居第四位,2008年以430亿元
居第一位。
江湖险恶,2008年4月28日,中国证监会对中关村股票异常交易立案调
查。当年11月中下旬,黄光裕被北京市公安局带走调查;2010年5月18日,
黄光裕案一审判决,北京市第二中级法院认定黄光裕犯非法经营罪、内幕
交易罪、单位行贿罪,三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14年,罚金6亿元,没收
财产2亿元。国美电器被罚500万元。
从庭审信息来看,黄光裕案并没有牵涉出太多官员。在黄光裕案发后
有几位官员落马,当时盛传与黄光裕案有关,如广东省政协原主席陈绍基
、浙江省纪委原书记王华元、深圳市原市长许宗衡、公安部原部长助理郑
少东等,这些官员都不在起诉书中。此案涉嫌受贿者中最大的官员是公安
部经侦局副局长相怀珠,似乎也没帮上黄光裕太大的忙。
黄光裕的内幕交易并不成功,他所持有的中关村股票被深度套牢,在
停牌的6个多月中,上证指数从6 124点暴跌至3700点,14元的平均成本跌
至2元多。并且,由于操作过于频繁,引起了监管层的注意,终至入狱。
在黄光裕出事7个月后,2009年6月,贝恩资本(Bain Capita1)出资
29.5亿港元,获得国美电器第二大股东地位。当时国美正窘,被迫割肉。
贝恩资本的母公司是美国企业,贝恩资本中国业务负责人竺稼曾任摩根士
丹利中国首席执行官,手段凶狠。杀入国美电器后,竺稼开始推动去黄光
裕化。2009年7月7日,在贝恩资本主导下,国美电器通过高管奖励计划,
向以陈晓为首的董事会成员、管理层和核心骨干员工推出认股权,将贝恩
资本与国美电器旧部的利益捆绑起来——职业经理人与第二大股东联手,
要将狱中的第一大股东的股份稀释,并最终取代。这怎不令黄光裕心颤?
传统道德与现代企业制度的矛盾老板和掌柜的争斗故事
国美大股东黄光裕与管理层陈晓等历经数年的争执,是近来中国民众
最为直观、乐道、普及的商战范本,并必定将成为现代中国商业史上最为
鲜活、复杂、深刻的经典案例。
这是一个古老却又翻新的话题,就像“林妹妹的裸死”一样好看。这
是家族公司向公众企业转型的纠结,是中国传统道德观念与现代企业制度
的矛盾,是老板和掌柜子之间守业与篡权的故事。于是,为争夺国美,老
东家黄光裕与掌柜子陈晓隔空出招,腾挪斗狠,喜得媒体抓耳挠腮,小咬(
东北的蚊子)扑人。
按中国百姓的叙事,这是一个安禄山、吴三桂式的话本,多有指责陈
晓等职业经理人奴夺主产、监守自盗、乱了纲常之说。2006年夏天,国美
收购永乐,国美老板黄光裕并不歧视手下败将永乐创始人陈晓,而是拜帅
陈晓,极尽帝王风范。谁想黄光裕不久事发,身陷铁窗,于是力推陈晓替
代自己。当时国美势衰,急需搞钱,陈晓左右招呼,引进贝恩资本。对引
进贝恩资本的细节,黄光裕似知非知,然而刻骨铭心的是,自己在国美的
股份被稀释了,大股东的地位悬了。
更难忍受的是,当年国美收购永乐时,摩根士丹利也追求过永乐,而
当时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执行官竺稼,如今正是贝恩资本董事总经理——
当年的情敌,在我黄光裕遭难时,又上手搞到一起了!且不说私情,据说这
贝恩资本有外资背景,在国美艰难时,你陈晓的动作,与早先安禄山、吴
三桂引进外鬼的做法,有何两样?国仇家恨孰可忍……陈晓们被喊做乱臣
贼子,挟洋自重,黄光裕家族站在了高高的道德土堆上面。
在学界,舆论似乎更倾向于陈晓:理论上,一旦成为公众公司,公司
就不再是某一股东的私产;现代企业的制度源自西方,除了产权关系、法
人制度、有限责任、政企分开、经理人制等显性的制度建构之外,其精髓
乃是权力制衡思想,不能出现绝对的权力;我国资本市场虽然也在借鉴西
方企业的制度模式,但大股东侵害小股东利益、经理人损害股东利益、企
业侵害职工利益、垄断企业损害社会利益的事情层出不穷,股东大会形式
大于实质,监事会形同虚设……
我认识一个职业经理人,他曾是官员,被几个民企老板忽悠,弃官下
海创业。进入企业之后才发现,私人老板有猫腻,表面上看股权是分散的
,实际上有代持,一两个老板就绝对控股了企业。职业经理人不干了,推
倒重来,另找投资者。结果是,几个国企股东各自不超过20%的股权,谁
都不能拍板,其实国企官员也不很较真,于是这家企业就由职业经理人说
了算。接着,职业经理人还搞起员工持股会,这样就更方便操控企业,更
便于利益输送。
后来他告诉我,这回好了,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起来了。于是我明白了
,在中国,如果谁告诉你他的企业现代企业制度搞得好,一定是因为他自
己能说了算,不论他是投资方,还是职业经理人,甚至是官员。
华远集团董事长任志强在他的微博中写道:我只是一个被委托的代理
人,深知这种委托代理关系,不敢有任何非分之想,而只知忠诚,这应该
是职业经理人的必备原则。
不知任志强这番表白何为?任志强是国企职业经理人,是共产党员。
然而在国企,我看到更多的是股东的虚无,是职业经理人无法无天的扩张
欲望,因为,扩张是业绩,如果有损失,那是全民买单。
在国美事件中,有媒体提出,应该有第三者介入。具体方案是由商务
部牵头,会同相关部门和专业人士,成立一个“国美电器管控权调研组”
,给出客观判断和建设性意见,似“类独董”制度。
听到这话,立马要警惕了,这是在给政府下套儿呀。中国企业的各种
危机多了,政府有多少个“调研组”可派?全球金融危机,美国政府确实
接管了一些金融机构和企业,但那都是“大到不能倒”的大家伙,而且,
美国政府有明确的监管规则和退出程序。在咱这儿,政府绝不会闲着出去
“调研”,出口就是命令,看看山西煤改吧,至今还砸在手里。国美是香
港上市公司,在英属维京群岛注册,危机来了,此案正是考验英国和中国
香港法律的机会,并品味西方公司治理与中国本土风情的咬合。
周正毅被迫贿赂狱卒黄宏生多么幸福
这似乎只是一个商战故事,然而,这一商战的前提是,黄光裕以戴罪
之身,能够在铁窗里签署公司文件,纵横捭阖号令商场。黄光裕家族或对
管理层投下反对票,或增持国美电器股份,或拉票拜客,极力加强对国美
电器的控制权,如履“平地”。
这一切稀奇吗?《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公民个人财产只要是
通过合法途径取得的,具有神圣不可侵犯性。然而,落马的中国大陆企业
家一直面临着这样的局面:一旦进入司法程序,企业家本人便无法行使其
拥有的财产占有、处分、转让、继承以及委托他人代为管理的法律权利,
他所创立的企业往往轰然倒地,烟消灰灭。
2006年5月26日,上海首富周正毅出狱,但三个月后,看管周正毅的监
狱管教干部俞金宝被拘,原因是俞金宝接收了“邹振义”家属的49万元贿
赂。“邹振义”就是当初关押在上海市提篮桥监狱的38440号犯人周正毅。
周正毅进入看守所就被改名,在宣判之前无法取得行使公司股东权利的途
径,在宣判之后也只能通过行贿管教干部的方法,换取与家属、生意场上
以及其他方面人物的会面,一度演变成周正毅在监狱中开董事会的江湖传
闻。
实际上,周正毅本来可能有会见亲属的权利的,末了却要用贿赂取得

看看黄宏生的故事吧。
“当我们有机会再见面时,一定是看到红光满面、笑容熠熠的老板。
”这是2006年创维集团前董事长黄宏生写给创维员工的一段话。当时他在
香港赤柱监狱服刑。
2004年11月30日上午9时半,香港创维总部正在召开董事局会议,此时
,香港廉政公署数名武装人员已在门外候着。当会议室大门打开后,廉政
公署人员迅速将黄宏生、黄培升等三名执行董事及财务总监带走。
黄宏生是香港廉政公署拘捕的香港上市公司中第一位大陆民营企业家
,罪名是串谋盗窃。12月1日,黄宏生等4人由香港廉政公署落案起诉。廉
政公署公布资料显示,黄宏生与其弟黄培升涉嫌于2000年11月至2003年4月
期间,与其母罗玉英(罗玉英为创维集团的间接控股子公司创维电视控股有
限公司的董事)串谋盗窃共9张创维数码银行户头签发的支票,涉案金额
48378169.99港元。
令人惊讶的是香港司法机构的速度。第二天,12月2日,香港东区裁判
法院对黄宏生兄弟串谋偷窃巨资案提审。当天下午2点50分左右,黄氏兄弟
获准以100万港元现金保释外出。
黄宏生迅速回到香港创维总部办公室,黄宏生家族共拥有上市公司创
维数码39.71%的股权,黄宏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对创维数码高层进行改组
。黄宏生在会议上说,自己已经不适合担任董事局主席,改任非执行董事
,需要找一个对投资者而言有说服力的人物来撑持门面,69岁的王殿普遂
入职创维数码首席执行官。
保释期间,黄宏生基本是自由的,他以创维数码董事会非执行主席的
身份,通过视频参加每月两次的董事会扩大会议,还可在香港会见公司高
管。2005年3月,黄宏生获得香港高等法院许可,到北京参加全国政协会议
。在会议期间,黄宏生还把创维集团的老伙计杨东文拉回创维。
直到2006年7月13日下午,黄宏生兄弟因串谋盗窃及串谋诈骗等4项罪
名成立,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宣判后,黄宏生被押送到赤柱监狱服刑,当
时参与旁听的创维集团员工情绪激动,中午黄宏生还跟员工们在食堂一起
吃饭。
2006年9月12日,黄宏生在狱中给创维集团写了第一封信,非常煽情:
创维如今进入了一个“后老板”时代,一个由现代企业家团队引领的巨型
组织前进的时代。
一个月后的10月12日,黄宏生再度给创维数码董事局写信。在写完第
二封信后的19天,黄宏生又写了第三封信,信中对创维集团更是事无巨细
,“我谨提供几点建议作为参考:从董事局层面到第一线作战基层,人人
心中都要树立人才制胜的理念;创维应该努力落实绩效考核的执行;严格
的制度执行及纪律约束。千万不能一窝蜂地谈起人才就忽略了约束与监督
”。黄宏生的有些信相当直率,甚至在信中指责创维集团内部有人把个人
利益凌驾于企业利益之上,事业部利益损害集团整体利益,亏损的事业单
元不停地流失着企业血液等。
在监狱中,黄宏生每个月都写信,部分信件内容刊登在集团内刊上。
除此之外,黄宏生每个月都要在赤柱监狱会见创维集团的高管,他们会带
上各种报表,而黄宏生面授机宜。
近三年后,2009年7月4日下午,创维数码一行高管到香港赤柱监狱迎
接黄宏生出狱,他们带去了一份见面礼:2008年创维集团共实现营收
153.29亿港元,同比增长12.5%,年度赢利5.03亿港元。
显然,黄宏生的待遇要优于黄光裕。同为香港上市公司的董事局主席
,黄宏生被司法拘捕48小时就被提堂审讯,在宣判之前获得保释,可以自
由参加公司的董事局会议,会见公司高管,甚至到北京参加全国政协会议
;而在内地被逮捕的黄光裕,在宣判前被关押了500多天,只能在看守所里
行使自己的民事权利。
这里的关键是保释制度。保释制度是西方刑事诉讼程序中的一项重要
制度,英美法系国家把它作为宪法原则加以规定。保释制度的前提是,任
何人在被法院经过严格的审判程序判决有罪之前,应推定其是无罪的。香
港一直沿袭英美法系,保释制度至今依然沿用,规定在诉讼过程中不应当
将受到刑事追诉或者审判的嫌疑人、被告人当做犯人看待,应当给予其无
罪公民的一切权利。
在香港,保释是常态,羁押是例外。而内地尽管也有与保释类似的取
保候审,但羁押是常态,取保候审是例外。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64条规定:“对累犯、犯罪集
团的主犯,以自伤、自残办法逃避侦查的犯罪嫌疑人,危害国家安全的犯
罪、暴力犯罪以及其他严重犯罪的嫌疑人,不得取保候审。”《人民检察
院刑事诉讼规则》第38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对于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
罪嫌疑人以及其他犯罪性质恶劣、情节严重的犯罪嫌疑人不得取保候审。

无论是公安机关还是检察院,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宗旨中,都
没有权力对审判机关的律法进行修改性的解释,这将违背相互制衡的原则
。但现实中,《刑事诉讼法》确实被架空了。
于是,未决羁押成为对犯罪嫌疑人采取的强制措施,也就少有涉案企
业家在审判前被保释。一位法官说过一句真话:“过去我们对犯罪嫌疑人
是同仇敌忾,企业的损失跟我们有什么关系?”
与黄宏生相比,黄光裕不如;但与周正毅相比,黄光裕够幸运了。黄
光裕在狱中能够遥控企业行使权利,开了中国司法史之先河。
官方明显偏向黄光裕谁敢与之争锋
民间一直在分析黄光裕与陈晓之战各自的实力和底牌,阴谋论、品格
说,不一而足。在国美电器特别股东大会2010年9月28日表决之后,媒体们
欢呼法律和公司制度的胜利。但它们有意无意地忽略着一个决定性的因素
:官方的态度。
唯此,其他所有的算计和细节都无用,没有普世价值,法律是人解释
的。
官方的倾向是明显的。在狱中,黄光裕能够继续行使他的民事权利操
控国美电蚤,黄光裕的妻子杜鹃也得以改判缓刑出狱。黄光裕的公开信也
印证了这一点:“非常感谢国家和政府,在我接受刑事调查后,尽最大的
可能保护了国美,帮助企业恢复了正常运转。”
另外还有一些迹象可资佐证——据传,有官方力量撮合黄氏家族与第
二大股东竺稼的和解;2010年9月25日中国商业联合会表示:在涉及股份结
构变化等重大事项上,应从保护所有股东权益的立场出发,无论股东如何
变化,都希望国美电器能够永远保持民族品牌的本色。中国商业联合会业
务主管单位为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国资委),这也是国美
事件发生以来首个准官方组织的表态。
官方的倾向或许是因为:黄光裕不完美,但此人可用;国美电器是中
国家电零售业的巨头,目前有员工(含门店促销员)近30万人,每年为国家
上缴税收15亿元以上;国美电器的前途,不仅关系到几十万员工的生计,
还会影响到市场的平稳;另外,当中国零售市场被外资惨烈瓜分之时,却
能杀出个国美电器——虽然有人认为国美电器不算民族资本。
官方虽有倾向,但国美电器的特别股东大会是在香港投票,规则相当
完善。如此,官方如何干预?我不知道。
因此,虽然国美之争看似在阳光下,虽然在2010年9月28日国美电器特
别股东大会表决上黄光裕似乎输了一阵,但黄光裕会笑到最后。虽然我反
对行政力量介入黄光裕案,但我也知道,我反对不了,谁也反对不了。
那么,黄光裕案与中国证券市场有什么关系?黄光裕正是因为在证券
市场上玩关联交易而出事的;陈晓也是借着资本市场基础上的现代公司治
理结构与黄光裕抗衡。在中国证券市场30年中,虽然法律法规越来越多,
越来越细,虽然境内外力量自我觉得越来越强大,但政府,及其关联利益
集团始终是主导力量,而且,这股力量越战越强。在黄光裕案中,谁敢说
,偏向黄光裕的政府力量,这回就会输掉?

后记

其实人是越活越傻的
《股爷您上座》是我10年前的书。4000天后,见得杂了,听得野了,想得刁了,提笔再续同一题材,应该更了得了吧?
却不然。我知道哪些事不能碰,哪些人要隐讳,哪些时候要装孙子。此时,我连三岁小儿的勇气都没有了,有勇方有谋,无勇谋何在?——人岂不越活越傻?
也许这不都怨个人。
1987年7月,我在《中国青年报》写字,中国广告报西北记者站组织了一个记者团,说是什么笔会,到西北转一圈,吃住行全包,这个美差交给了我。
第一站到西安,几天里转了几个企业,记者团里有记者陆续发了《三中全会促进了西冷厂变化》、《黄河机器制造厂引进电冰箱点菜拼盘的经验》、《西安石油仪器厂职工食堂餐馆化的启示》等报道。显然,这些文字是水货。
后来我看到一份《协议书》,甲方是中国广告报西北记者站,负责督促记者团上稿质量;乙方是被采访的厂家,提供采访经费5000元。看到这个协议,我毛了,真真被卖了还帮着数钱呢。
纠结了好几天,怎么办?人家对我们不错呀,好吃好玩晚上还陪着打牌钻桌子,听说还要送400块钱的土特产(当时还不兴直接点票子),我怎么下得去狠手搅局?
我硬着心肠中断西北行打道回京,后在《中国青年报》上刊出《公开的新闻内幕——记者团西北之行日记》,西北记者站被关闭。
如果今天碰到这等事,我还会六亲不认吗?——今天也大不同于过去了,劳驾记者已有明码标价了。甚至,在党报上,有记者写文章堂皇地宣称,受某外国车商邀请前往试车……拿着不是当理说。
或许,今天我还是不大乐意被人包办着去采访,但我恐怕不会再大义凛然地在报纸上抖搂了。人都不易,和谐也好,合污也罢,活着是第一位的。现在连死刑都嚷嚷着要废除呢。
人活着真不容易,忙忙碌碌一辈子,也真难成事。比如画画。几十年来一直在画,但至今每一幅画依然辗转反复,经过几个月到满意,方醒悟,所有的陷阱和纠结,其实过去都碰到过,怎么还在重复跋涉?后来一想,在生产流水线上就不会有这种辗转反复,每一分钟、每一天、每一月、每一年,都是重复——这算人生吗?
人生不能完全以成功来评判。马礼逊是一个英国传教士,1807年来到中国,前后25年,期间孤独、艰险、穷困、疾病,他编撰了英中字典,翻译了《圣经》,但他最重要的任务,他发展了多少教徒?10人!其中只有3位是中国人!他会为这25年的苦作后悔吗?
前几天,6月27日11时,被称为最牛校长的四川安县桑枣中学校长叶志平,因突发脑溢血去世,享年57岁。在“5·12”汶川大地震前,叶志平力主花费40多万元加固教学楼,且定期组织师生进行疏散演习。地震发生时,全校2000多名师生按照平日里的演习,仅用1分36秒全部安全撤离,无一伤亡。人一生能有一次闪光足矣,比如1分36秒。但世人都这么认为吗?
随着年龄的增长,看的事多了起来,理解了人之脆弱,人之无奈,人之有限,于是多了宽容。想想记者团西北之行,张东升是那次活动的组织者,据说这些年发了财,很替他高兴。对他,我多少有点歉意。
死后再发些文字吧,以及画,肯定要惹出些事的——只好身后哪怕洪水滔滔了。
王安
2011年7月

文摘

【第四十一回】?太平洋证券上市迷局
女主编遭遇窒息恐怖
北京奥运会前发生绑架
2008年7月9日(星期三)晚9点多,《证券市场周刊》主编于颖离开单位驾车回家。当车行至北京市北五环上清桥附近时,于颖的车被拦在主路上,车上下来几名男子强行把于颖拽到一辆别克商务车上。开车的司机叫张向辉,也是这次绑架的主要执行人。
张向辉问:“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儿吗?”于颖答:“是太平洋证券的事吧。”张向辉说:“算你说对了。我们是涂总派来的,他在澳大利亚回不来,我们是他派来灭你的。”
在车上,于颖的头一直被一个丝巾蒙住,并被压得很低。途中,绑架者先后4次用塑料袋将于颖的头套住并勒紧,待于颖窒息并要晕过去时再松开,如此反复。就像猎人对待猎物一样,首先要在肉体上和精神上击垮对手。于颖被打手强行拽上车时发现,打手们都没戴面具。事后于颖说:“我想,他们不戴头套,就是不怕我日后认出来,那一定是要杀我啦。”
此次行动的场外指挥通过张向辉的电话对于颖说:“于主编,你们干什么非报太平洋,知道我们损失了多少钱?我们损失大了。连中纪委都没定案,你们凭什么说违法呢。你们的报道让我们把证监会都给得罪了。”
折磨了几个小时,绑架者提出要求,要于颖在当期《证券市场周刊》上刊登更正启事,于颖答应了绑架者的要求,说:“如果有错可以登更正,但即使我想登,‘联办’(‘联办’是《证券市场周刊》的主办单位)不同意刊登我也登不成,进不了印厂。”场外指挥说:“你是什么背景我们都清楚。‘联办’的事情不用你管,你只管登。我告诉你,我现在就可以办了你,让你的孩子得艾滋病,知道吗?车上就有带病毒的针。”
车到了一个偏僻地方,张向辉把车停下来,拿出一份打好的更正启事让于颖看。“就照这个登。要多少钱,20万够不够?”近凌晨3点,于颖被放在了北四环的主路上。
7月10日(星期四)一早,于颖把绑架者的更正启事影印件发给编辑部,‘联办’领导当时就火了,拒绝刊登。‘联办’雇请保镖对于颖及记者李德林实行24小时保护。
一整天,于颖都在与绑架者、各路关系人、斡旋者、‘联办’、编辑部通话。最后修改过的更正启事是:“本刊日前刊发了关于太平洋证券上市的有关文章,因为该公司上市方案设计得比较复杂,相关事项头绪较多,主编对相关法律条文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给有关方面及监管部门造成不良影响,特此向有关部门及读者致歉。”
刊有更正启事的杂志开机印刷了,但没有外发,而是发行了重新印刷的、没有刊登更正启事的杂志。这样,于颖答应绑架者的事做到了,‘联办’把麻烦揽了过去。
绑架者为什么急着拿到周刊的更正?难道他们拿着周刊的更正就可以到监管部门去做工作,就会因为周刊的更正而停止调查他们?在中国,在北京,在奥运会之前,怎么会发生这种事情?不仅敢绑架记者,还要求刊登更正启事。
一年时间股价暴增40倍
对于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太平洋证券)上市,《证券市场周刊》前后刊登了三篇报道。
2007年5月12日,《证券市场周刊》刊发了记者李德林的报道《明天系券商借壳内幕》,文章主要谈了太平洋证券与云大科技换股可能存在问题,认为云大科技负债累累,有股东向纪检部门举报重组过程不公平,如果按其公布的方法换股上市,将把云大科技“过去的经营问题、说不清的资金占用、数亿元银行欠债也统统被丢弃到历史的角落”。
国家开发银行前副行长王益也曾给于颖打电话,要于颖“无论如何见一下涂总”,于颖表示不想见被报道对象,王益说应该给人家一个说话的机会,这样才公平。于颖觉得这也有道理,于是和周刊一位副主编与涂总在北京友谊宾馆面谈。涂总说太平洋证券上市根本不是借壳,上市完全合法,指责周刊不专业、不懂法。
之后编辑部没有花更多时间研究这一案例,直至太平洋证券挂牌上市。
2007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太平洋证券悄然登陆A股市场,交易代码为601099,简称太平洋。云大科技被四个法人股收购“私有化”后退市。
2007年12月29日,于颖和其他同事接到某官员的电话,要求撤下“拟定于2008年1月4日刊登的关于太平洋证券的报道”,口气之严厉,容不得商量。这时于颖才意识到,太平洋证券上市可能真的存在大问题,因为被要求撤下的拟发文章并不存在,很可能是股票挂牌后太平洋证券人士心虚才去公关官员的。
新年过后,编辑部决定重点研究此案例。2008年3月1日,《证券市场周刊》刊登《太平洋证券上市路径》,称:当前很多券商由于受连续三年赢利之困而苦等首次公开募股(修改后的管理规定不要求三年连续赢利,但要求三年累计赢利3000万元以上),一些券商陷在借壳上市的跋涉中,而太平洋证券的上市似乎走出了一条新的路径:因为没有发行新股,所以不是首次公开募股;与即将退市的云大科技虽有换股操作,但太平洋证券上市启用了新的上市代码,而不是采用云大科技的旧代码,所以也不是借壳。
《太平洋证券上市路径》一文称:与太平洋(证券)上市有关的两个文件,一个是证监会机构部批准其增资扩股的批复,另一个则是证监会办公厅以函的形式对其上市进行的批复。前者不涉及上市问题,后者的发文主体没有上市审批权。这让人们理解为公司上市的审批是否有了新的模式?遗憾的是,这种模式的内涵和操作,公众并未能获得公开的信息。
《太平洋证券上市路径》一文称:在太平洋(证券)证券谋划上市的过程中,一些人或机构随着增资扩股而成为新的股东。这些股东既有各种背景的个人,也有和云大科技密切相关的一些企业,最终他们都成为获利者——当初以每股1元成本购得太平洋证券股权,一年左右的时间账面价值暴增40倍。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从上市公司的股改,到中介机构的操作,再到监管层的顺利放行,太平洋证券的上市提供了一个独特的上市样本。
显然,《太平洋证券上市路径》比第一篇报道更深入,提出的问题也更明确。这篇报道在业界引起轩然大波,随着新闻界对其上市程序质疑不断,于颖及负责该报道的记者开始受到恐吓。
2008年6月28日,《证券市场周刊》刊登《证监暗洞——太平洋证券“特批”上市几大疑问》。
《证监暗洞》开篇写道: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王益被“双规”之事在证券市场引起轩然大波。公众疑虑,王益担任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期间分管发行、基金等部门,虽去职已久,但与证监会的一些官员相知甚深,以其人脉关系促成了太平洋证券上市。然而,一个离开证监会快10年的人,焉能主导一家公司过五关斩六将成功上市?要知道,企业上市的审批程序相当严谨,至少要经历证监会的数个部门、交易所及保荐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专业机构的层层洗礼,远非王益个人能力所企及。如果此事仅仅是个别人如王益之所为,事情并不严重,将其依法处理即可。令人最为担忧的是,对于一个没有经过现行的较为严密的“两会”程序审批上市的券商,竟然能够在媒体大篇幅质疑之后不作任何澄清说明而悄然上市,作为中国最为权威的证券监管部门,是否充分发挥了应有的审查监督管理作用?有关法律法规已相当完备,但仍出现这种情况,这意味着组织失灵还是另有记者所不知的内幕?除了王益之弟王磊,是否有能够左右太平洋证券上市的其他“价值股东”?
《证监暗洞》一文更加明确地对太平洋证券上市程序的合法性提出了疑问,主要涉及4个方面的问题:1.新增股东与云大科技股东之间的换股行为属于什么性质,是个人行为还是公司行为;2.这一换股是否涉嫌太平洋证券变相公众化,这一公众化过程在审批程序上是否有制度安排;3.云大科技股权分制改革应该在什么样的平台上进行,与太平洋证券是什么关系;4.一个公众公司申请其股票在交易所挂牌交易的申报程序、审核程序是不是有制度性安排,符合什么样条件的公众公司有权申请上市交易。
《证监暗洞》一文还对相关的中介机构、公司高管与监管部门的关联性提出疑问,文章不仅提到了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保荐机构和证监会的几个主要部门,同时还对股东中的一些关联人也提出质疑。特别是对证监会前官员到所监管过的下属企业任职一事也提出不同看法。《证监暗洞》一文说,如果有关方面对此视而不见,或许这条灰色的掠夺财富路径将永久隐藏于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