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点痣几天结痂:大道师说之非常路:读书与成长(上)——理想主义的启示:读毛泽东心路系列(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1:50:21

大道师说之非常路:读书与成长(上)——理想主义的启示:读毛泽东心路系列(二)

来源: 大学网    作者:大道师说    时间:2011年11月13日 19:20 456次浏览 3条评论 7次顶 欢迎分享大学网精彩文章:

 

核心提示:

本期韩德强老师评述了毛泽东青少年时代读书和成长的奥秘,这就是读书与劳动相结合、读书与实践相结合、个人与社会相结合,正是这三个结合培养了毛泽东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活学活用的思想作风和担当天下的豪情壮志。这对于现在的青年人有很大启发,是对造成“三大脱离”的中国教育的重要反思。

      

导读提纲

 

1.少年毛泽东:读书与劳动相结合

2.青年毛泽东:活学活用,从书中体悟社会深层矛盾

 

 

主持人:和谐人生,理想之路!这里是大学网《大道师说》之非常路栏目:《理想主义的启示——读毛泽东心路》第二期。今天,我们探讨的话题是“读书与成长”,我们今天继续和韩老师一起来解读毛泽东的读书生活。

欢迎韩老师!

韩老师:大家好!

1、少年毛泽东:读书与劳动相结合

 

主持人:我们都知道,毛主席一生博览群书,其中有很多书都是在青年时代去阅读和沉淀的。那么,毛主席在不同的成长阶段,其实读的书各有侧重,各有不同的类型。这些书分别对他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少年毛泽东的读书生活。

毛主席在8—13岁期间读的是私塾,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他清早和晚上在田里做工,白天就去读四书,当时是《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这些儒家的传统经典。那么,这样一个特点,对毛主席思想的形成产生了什么样的作用?

韩老师:毛主席晚年的时候和他的侄子毛远新有过一次著名的对话,那场对话引发了关于教学体制改革的话题。

主要内容就是“教育要革命,学制要缩短,资产阶级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毛主席为什么要说这段话?他说的这些话甚至有时候在今天的青年学生听来更刺耳!他认为,高分不重要,因为他的侄子毛远新是当时哈军工的高才生。哈军工在1964年的时候,在中国大学的地位恐怕是高于清华和北大的。那些高级干部子弟的第一理想恐怕是去哈军工,毛远新首先考上的是清华,据说是叶剑英的儿子建议毛远新说:“反正考清华跟考哈军工分数是一样的,既然你考上了清华你为什么不去哈军工?”这样,毛远新就去了哈军工。在哈军工的毛远新还是高才生,成绩在90分以上的居多,老师也非常喜欢这个学生,到了每一学期期末的时候总是用成绩单报喜。毛主席看到毛远新的成绩单并不高兴,问了毛远新几个问题说:“你懂阶级斗争吗?”他说:“这个我不会。”“生产斗争呢?”“这个也不会。”“科学实验呢?”“这个也不会。”他说:“那么,你要你的高分有什么用?你完全脱离实际。”

毛主席与毛远新的这次谈话,实际上是文化大革命发动的一个重要的线索之一。就是说,虽然中国实现了社会主义革命,但是在毛主席看来上层建筑领域里的革命远远没有完成,实际上统治着中国高等教育的思想、理论以及统治中国高等教育的人基本上都是旧的资产阶级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所以,对于在这样一个体系下取得高分的人,毛主席其实并不太感兴趣。所以,后来他要求毛远新去参加——比如说——到军队里面去,到部队一线去,我印象中他后来去的是云南前线的导弹部队,专门打U2飞机,我印象是有这么一段。此后,又去参加文化大革命,做红卫兵,去发起成立红卫兵的组织,直接参加到各派的斗争当中,到斗争漩涡中心去。他认为,这样一个人才能成长起来。

那么,毛主席的思想来自何方?我认为跟他从小成长的经历有莫大的关系。

你刚才讲到说,毛主席在8—13岁期间在私塾读书,是吧?清晨和晚上是要干农活的,白天是读书的,你没有时间做作业的,是不是?我觉得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值得想象的人性化的教学体制,教育不是脱离生产劳动的,教育和生产劳动的相结合的。白天读书,晚上和清晨干活,特别符合中国传统士大夫的生活现象,这叫“耕读世家”。其实,不仅仅是白天读书清晨干活,而且还意味着下雨天就读书,“晴耕雨读”——下雨天读书,到了晴天去劳作。这样的话,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是不脱离的!因为这种生活是许许多多像陶渊明式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想象。但是,实际上我认为,它恐怕还是一个人成长特别可靠的道路。

今天,你题目是叫“读书与成长”,对不对?但是,我是觉得,读书首先是要读大自然这本书,读社会这本书。那么,劳动在干什么?劳动是在读大自然这本书,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改造自己,当年割草、挑粪、施肥、打柴或砍柴劈柴这一类的活我估计毛主席都是干过的!其实,这些活里面它有道理的!甚至连挑粪这么简单的事情都是可以让人很有教益的!你挑不好腰闪了怎么办?是吧?你要走在乡间的田埂小路上,走得又平稳又能够负重,实际上这个技巧是不容易掌握的,这个度和分寸也是不好把握的!《中庸》不是讲要把握分寸吗?把握这个度吗?度在哪里?劳动当中就有度,过度了你就会受到伤害,或者你没有劳动成果,或者你的身体受到伤害。所以,在劳动当中对分寸的把握实际上是对人的非常好的训练,而且劳动给你的教育它不像老师给你的评价一样。老师的评价,老师他心情一好他就分数给高了,心情不好分数就给低了,是吧?他从这个角度看就给高分,从这个角度看就给低分,这个老师实际上是具有某种可变性的,主观性更强一些。就是说,在劳动当中去掌握分寸,劳动给你的教训是实实在在的,你符合规律了成果自然就好,不符合规律了那么自然成果就不好,是吧?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我认为毛主席的读书经历——第一条经历——大概就是读大自然这本书,读劳动这本书,至于说那个四书五经恐怕还是次要的。

主持人:那么,在那时候他自己读四书五经能够去体会他背后的这些具体的内容或者思想?

韩老师:我估计体会不了!四书五经对于一个7岁到13岁的孩子来讲,体会起来恐怕是困难的。

主持人:那么,可能更多的是在劳动过程当中这种收获会更大一些,是吧?

韩老师:所以,我是在想,如果一个地主的孩子不劳动而天天读四书五经,能有毛主席那样大的收获吗?恐怕没有!所以,毛主席的成长印证了一句话,其实中国过去是经常讲这句话,就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为什么早当家?他这个早当家实际上是从生活、实践和劳动当中在学习,所以早当家。那么,至于说富人的孩子,因为富人的孩子老觉得这个孩子小,不急着劳动,结果就把人生最宝贵的一刻——年轻时期——特别是青少年时期的宝贵的劳动课给放过去了,最后是只能出来一群无用的废物。

主持人:其实,我们今天的教育也恰恰是忽略了劳动这个环节的。

韩老师:对!劳动这个环节它不但是非常重要,你亲力亲为直接体验,是吧?而且还有一个东西,劳动是特别符合老子的那个“道可道”的“道”!

主持人:这个怎么讲?

韩老师:因为劳动过程很丰富,很灵活,比如说我经常讲的捞鱼摸虾的问题,你就得斗智斗勇。如果你学数理化的,其实数理化不需要斗智斗勇!数理化相对来讲是比较确定性的,是常道,而这个劳动其实面对的是非常道,面对的是大自然的大道,当然,这个大道——也需要今后的读书生活去加以提炼,去反思咀嚼。如果说你只有劳动没有后来的读书思考,等于是只有土壤没有树它后来开不了花结不了果。

主持人:这其实是不是普通的农民和劳动者都在做的一件事情?

韩老师:对!按说普通的劳动者天天在劳动,但是他们缺乏后来读书生活的提炼、反思和抽象。但是,假如说脱离了劳动呢?那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是空中楼阁。我们今天其实是把读书和劳动一刀切断了,切断了之后劳动者他就变成了狭隘的经验主义,读书人就变成了教条主义,这样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就没法结合。但是在毛主席这边他既有劳动的经历又有读书思考的反思能力,这是他很强的一面——既破除了经验主义又破除了教条主义,最后就把经验和教条主义达到一个融会贯通的地步。

所以,看上去是简单的一段文字或者几句话,我认为里面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如果今后我们去设想一个不被资本所主导的教学体制,恐怕应该就是让我们的小学生和中学生,甚至是大学生不要脱离劳动。

实际上,后来毛主席在文化大革命发生以后,学校的教学体制——特别是中小学的教学体制真的发生变化了。我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就是说我们班是有自留地的,就是班留地,就是说每一个班都有一块土地让我们去种豆角,黄瓜,西红柿,或者种小麦、种水稻、种各种蔬菜。我们就浇水,施肥,什么活儿都得自己干。除了这个之外,比如说还得养兔子,我记得小时候我们养了一大群兔子,我的任务基本上是天天去给兔子喂豆腐渣,就是我把豆腐渣从豆腐店里面取过来然后喂那些小兔子。因为豆渣的养分是比较高的!你就会发现,这个来自何方?这个很可能来自毛主席对他早年生活经历的一种体会,就是教育必须要和生产劳动相结合。

2、青年毛泽东:活学活用,从书中体悟社会深层矛盾

 

主持人:毛主席后来在13岁之后一直还在继续从事劳动,他13岁之后就是在整天整天的劳动,白天也劳动。但在他这个过程中,他开始大量的读其它方面的书。他有这么一段描述——他后来对斯诺说了这么一段话,他说,我熟读经书但我不喜欢那些东西,我所喜欢的是中国古代的罗曼史,尤其是关于造反的故事。“在我年轻时不顾教师的告诫读了《岳飞传》《水浒传》《反唐》《三国》,还有《西游记》等书,而教师则深恶这些‘不正经的’书,他说这些是害人的。”后来,毛主席又说,“我想我深受这些书的影响,在那种容易受感动的年龄时读到了它。”这个其实又是另外一种经历,就是他读的和经书完全不一样,是这种生动……

韩老师:是反抗经书!因为经书要求的是怎么样为君王服务,是吧?怎么样成为帝国官僚体系当中的一个当官的,求得一份功名利禄,这是当时的绝大多数人读四书五经实际上是这么一种读法,跟我们今天的高考是一个道理。今天为什么要去上大学?要读硕士博士?不是要追求真理,不是为了科学,不是富民强国,就是要有一个高薪水的职位,当初读四书五经多数人也是这个想法。所以,在那些老师们看来,你读《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之类的书,相当于是杂书,影响你读正经的功课,这就是跟今天告诉我们的高中生初中生,“跟高考无关的书你都别读!”

主持人:今天是叫闲书。

韩老师:他这个逻辑是这样!但是,问题是跟高考有关的书实际上都是做奴才的书,而这些闲书恰恰是关于怎么做主人的书。所以,高考这个路走着走着就变得工具化了,最后就钻到某个专业里面去了:不问人生的意义,不问社会的方向,最后就当了乖乖的工具奴隶。其实,当初读四书五经也是这个意思:“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就是说,读书了你就会升官发财,你就会娶到漂亮的老婆,它就是这个逻辑。

那么,闲书呢?闲书是什么?特别是《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之类的,闲书它恰恰是把社会矛盾深层次给揭开了

这个《水浒传》中的一百单八将怎么出来的?我记得《水浒传》第一回合里面就讲到说,一股黑气从某个地洞里面窜出来了,是吧?那实际上就是社会深层次矛盾爆发了,揭开了。你面对这个社会的深层次矛盾去思考它,这个才能够成为“把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联系在一起”的人,也才能够知道实际上个人与社会——无论是好还是坏——如此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然后,你也才能够知道,这个社会的黑暗和不公是怎么形成的?怎么去反抗它?有没有可能成功?这是毛主席后来的一生波澜壮阔的斗争史很可能就是这么奠定的!因为《三国演义》《水浒传》全是社会变动时期的东西,《水浒传》是社会末期的,对吧?《三国演义》干脆是一个王朝灭亡之后新的政权相互较量和纵横捭阖个故事,是吧?《西游记》讲的是一个追求真理的故事,孙悟空被埋在五指山下,是吧?那么,五指山是什么?你就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剥削压迫的大山,你翻不过来的!你一定要去翻过来怎么办?所以,这些书当时都是具有反叛精神的书,也是触及到社会深层次矛盾的书,触及到人生深层次矛盾的书。所以,也非常有趣,是吧?

这就是毛主席启蒙的政治教育!

我感觉,什么叫政治教育?如果用《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进行政治教育,我们的学生一定非常喜欢!这样的政治课他一定特愿意上,毛主席上的就是这种政治课科目。如果一上来的政治课是社会发展五阶段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你也莫名其妙,你也不知道这是啥意思,政治课你一定非常讨厌。所以,实际上就是——不是我们的学生不关心政治、不关心社会,是这个社会用了一套教条,它完全跟政治无关!完全跟社会深层次的矛盾运动无关!那么,它当然没有意思了。是吧?

 

主持人:那么,后来其实毛主席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就包括他家里,包括他的父亲对他的这种——要求他劳动,其实也有一个反叛的过程,就是造反的精神。但是,他这个造反的过程其实在反叛的过程中喜欢引经据典,这个我觉得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说,他父亲经常责备他“懒惰”,然后说他“不孝”。那么,他的反驳是说,年极大的应该比年纪小的多做一些。然后等到他到了他父亲这个年龄,其实他也可以做得比他更好。还有说这个“不孝”的话是说,经书上说的“父慈子孝”,父慈在先,子孝在后。他其实就可以很好的结合经书中用到他实际的斗争体会中去。这一点,我觉得也挺有意思!

韩老师:毛主席的这个造反,实际上严格来讲是中国式的造反。他先承认“父慈子孝”是有道理的,不过你先父慈再说,你父慈了我一定子孝,是吧?那你要是父不慈——我就子不孝。因此,毛主席的这个逻辑实际上叫“有理造反”。他是跟你讲道理,不是无缘无故的造反。就是说,假如你父是慈的,你子也要造反吗?你也不孝吗?“不是这样——你父慈我子一定孝!”看见了吧?所以,实际上毛主席后来文化大革命时期倡导或者说强调马克思主义的道理千头万绪,归结起来就是一条:造反有理。但是,你看他年轻时期的做法,其实归结起来是一条:有理造反。是吧?天下无道,你才揭竿而起才造反;天下有道,其实你想造也造不了,而且没有多少人同情你支持你,你怎么能成功呢?

所以,从这里面可以体会出来,毛主席特别会活学活用经书!他能够跟自己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在经书里为自己的反叛寻找理由,看见没?而且找的还恰如其分。

因为——其实中国的四书五经它讲“君仁臣敬,父慈子孝”,它确实是有条件的,是相互的。它是说,君如果仁我臣就近,臣近君也仁,对吧?父慈子孝,子孝父也慈。那么,你要有一方不满足呢?另一方可以解除义务。你子要是不孝,对不起,我父还可以不慈呢!当然,这个说法,到底谁在前谁在后?那么,这个就难说了。因为它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是吧?毛主席的意思是说,那你父亲掌握主导权,你慈了我能不孝吗?你对我那么凶那么狠,还要让我孝你,没门!知道吧?所以,毛主席的这个思路它其实恰恰是一不小心就触碰到了中国文化最深层的一个问题,就是实际上相互都要讲道理。一方面讲道理是不行的,哪怕你是君,哪怕你是父!你要是讲单方面必须服从的话,那我还可以就不服从你。它一定是相互关系,在相互关系当中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主持人:这个和我们日常对传统文化说专制的这种解释其实是不太一样的,是吗?

韩老师:就是后来因为对传统文化批得比较厉害,批得比较厉害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绝对专制的一个体制,“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君要臣亡,臣不得不亡”,“父要子死,子不得不死”。其实,不然。就是说,你真要讲绝对专制的体制,那是西方型的体制,因为它说,上帝创造这一切,上帝要你死你不得不死,是吧?这个世界最后会毁灭,毁灭以后上帝进行末日审判。你会发现,上帝的这个角色是非常专制的。但是,在中国文化当中,无论是君也好父也好,都不是这个世界的造物主,既然不是你创造的,你也没有理由毁灭它。你不可能单方面行使权力,知道吧?造物主就是单方面行使权力。所以,西方文化是一个单方面的专制体制,而中国文化实际上是一个上下互动的这么一个讨价还价的体制。

主持人:这里还有一点就是说,他强调父亲比他年纪大,是强者要承担更多的责任,这个是不是也在体会儒家传统——也就是东方智慧的一个特点?

韩老师:对!我觉得这个也确实是一个要害。东方智慧——东方思维总是强调居上者的作用更重要,“上梁不正下梁歪”,我下梁歪的时候,我的责任应该是你来承担,知道吧?谁要你不身先士卒的?谁要你不率先垂范的?谁要你不吃苦在先的?那么,对不起,你别怪我。所以,中国文化对于领导者——居上者他的义务责任强调得更多。而西方文化是相反的,它说我们是平等的,是吧?我们平等的竞争、自由的竞争吧?好!结果,你3岁的孩子跟拳王泰森来进行平等竞争,那么我一拳肯定就打死你,我出动一个小指头就可以点死你。但是,这是平等!咱俩就平等!所以,西方文化以平等的面目它掩盖了背后的弱肉强食,东方文化在承认不平等的时候,对于居于强势这一方的有很高的道德要求。

主持人:这一点是不是后来毛主席在他整个的治党治国的思路里面也是有很深刻的理解这些?

韩老师:对!可以这么说。就是他会对自己要求很严,是吧?当他要求全体共产党员要为人民服务的时候,他先做到!普通的战士们和普通的干部们是不是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了,那另当别论,我先做到了再说。这就是凸显了中国文化优秀的一面。

主持人:而毛主席恰恰是继承了这些好的东西,而且是在生活中去体会。那么,他13岁之后就离开了私塾,一边劳动一边自学,到后来其实他在自学的这段期间读到了一本对他后来影响很深的书,这本书叫《盛世危言》。它第一句讲的就是“呜呼!中国将亡矣!”。讲到了“日本占领了中国的高丽和台湾,中国失去了越南和缅甸”。这本书——毛主席讲,他讲了这么一段话说,“我读这本书之后,我为我的祖国的将来担心,其实认识到大家开始有救国的责任。”那么,后来也是在这本书的启发和引导之下去动员了他更强烈的求学欲望,以至后来跟家里发生了争执,按他的描述是“脱离家庭”到湘乡,到长沙去读书,去求学,开始走出乡关的这么一个过程。那么,这一段经历,像《盛世危言》这样的书对毛主席的思想成长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呢?

韩老师:毛主席自己讲,他是自修大学毕业的,也讲过他是绿林大学毕业的,是吧?这“自修大学”几个字好呀!真正的大道在哪里?在广阔的社会里,而不是在象牙塔的学校里面。因为学校里面讲的是不变的真理,千年不变、万年不变的真理,这是不是真理另当别论!但是,至少学校里面承诺:我讲的是千年不变、万年不变的真理。数理化这东西,是不是千年不变、万年不变?但是,时事天天在发生变化,比如说一个伊拉克的高中生,他在学校里面读千年不变万年不变真理的时候,美国的巡航导弹过来“咣”把他给炸了,那么他读那个书有什么用?有什么意思?是吧?就是说,真正的道理或者说真正的大道是要去研究:为什么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商家与商家之间充满了这么多的斗争?不要以为这个道理是一个简单、深刻的道理!也就是说,毛主席读的这个书,无论是《盛世危言》,还是后来的康有为梁启超的《新民丛报》,还是后来毛主席读到的一系列的《新青年》等时政性的报刊,那里发生的都是有关这个社会最重要的事情。那么,这个重要的事情跟个人的生活,跟湘乡、韶山农民的生活实际上是息息相关的!跟学校里面学生的生活实际上是息息相关的。但是,我们假定学校是一方净土,可以不受社会变化的影响。所以,你就会发现,如果你是去这么思考问题的话,把学校当成象牙塔封闭起来的话,当学校孤立于社会的时候,说到底培养出来的就是一群只懂自然科学——至多,不懂社会科学的白痴嘛!是吧?说白痴说重了点儿,他懂自然科学也还算是比较聪明的,是吧?但是,因为人生活在这个社会当中,衣食住行和人际关系天天离不开这个社会,最重要的事情是跟——比如说军事战争、贸易战争、政治战争、文化战争、金融战争相关的所有的这些重大的战争是在客观上主导着我们的命运。结果,我们都不关心!对吧?不关心那会导致一个怎么样的结果呢?那就是说,你在那个重大的社会变迁面前你完全是被动的软弱无力的,你只能感觉到命运的偶然性。你去关心这些事情你就会发现,哦——这个事情其实也不神秘,其实人是可以去主导的,可以去左右的,我们“天下兴亡”,“匹夫”是可以“有责”的!这样,才能成长为一个社会的主人。

如果说你外界的变化都不关心,那你只能是社会的奴隶呀!对不对?那么,反过头来进一步去说,什么是未来学校的政治教科书?这个政治教科书就不应该是说,我编一套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或者我编一套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学的教材然后就可以让你关心政治,干脆就是放开——读书读报,每个学校开放的图书馆各种报刊杂志应有尽有,然后每个学校每星期至少有一天就是开放读时政类的报刊杂志,也不需要写笔记,也不需要写论文。但是,比如说在这个报刊阅览室里面,每天固定2个小时,就是沙龙,就是座谈,就是讨论,其它5天学自然科学,就有这么一天就去关心社会,然后把政治课取消掉。

这个就会是最好的政治教育。是吧?

生动活泼的,而且是自主成长的。把自修大学也搬到大学里面去,这不是很好吗?我这是在做畅想!

主持人:刚才讲到这一点说,毛主席读报纸,其实毛主席在青年时期读报纸是非常频繁的。他在湖南一师的5年期间,他一共花了160块大洋,其中1/3是用来买报纸读报纸的,这个其实是相当大的一笔投入,在我们今天看来。如果说,今天的青年人都能够有这样一种精力和时间或者用心去做这样的一件事情去关心社会的话,我觉得我们今天也是可以做到的。最起码在物质条件和信息的这种畅达上要比毛主席的时代要更加方便一些。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大学网无关。欢迎转载大学网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大学网:http://www.haodaxue.net

TAG: 读书 理想主义 毛泽东 顶:7 踩:1 【已经有9人表达了自己的心情】 5票 感动1票 酱油 高兴 难过1票 搞笑1票 愤怒1票 无聊 同情上一篇 下一篇大学网—新青年 新文化 新主流!IANA网友 2011-11-14 20:21:57 毛泽东是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共同哺育的人,但是核心是中国文化,西方的文化只是在用的层面,这是一种新型文化模式,这说明,中国文化中的佛道儒法墨几大家,现在又融合了西方思想,变成了佛道儒法墨西,中国文化更包容了,更全面了,更深刻了。“万法归一圣人语,天下一统待后生”。引用 | 回复 | 删除 大学网—新青年 新文化 新主流!IANA网友 2011-11-14 20:09:00 我觉得社会教育最重要,要多读社会这本无字之书,靠学校教育培养不了什么有用的人才,没有好的老师和教材,就要自己培养自己,大学就是不是学校,更不是象牙塔,大学就是社会,就是学习社会知识的地方,要用社会知识的学习主导专业知识的学习,专业课再好,社会这本可不及格,也没用,专业课好学,社会课难学,重点要放在社会课上,多读书社会方面的书籍,多参加社会实践,多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这才是大道。引用 | 回复 | 删除 大学网—新青年 新文化 新主流!IANA网友 2011-11-14 19:59:09 现代的教育虽然知识比以前丰富,但是对于德行和智慧的培养却比不上以前,这也是西方教育和东方教育的区别,现在的教育模式和教学内容都已经西方化了,教出来的学生也都没什么个性和深度,都差不太多。担当天下,怕是很难哪,生存都是问题,还要靠父母,是应该反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