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种植牙可以报销吗:清心一刻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3 03:50:51

清心一刻

本篇专为烦忙于外部世界、受奔劳之苦的人们从古籍中摘录疏引,或博一餐、或获一静、或移一情、或悟一理,读者若可从中偶得小憩之趣,则是作者之大愿也。

 

(1)《诗经》

谈《泰离》:“知我者谓为心忧,不知我者谓为何求”,颇觉世人“心忧”多为徒劳无益,

或可改为“知我者谓我无能,不知我者谓我通天”。

又,《北山》:“旅力方刚,经营四方”,现在“经营四方”光靠体力不行了,当改“智力方新,经营四方”。

再,孔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何谓“无邪”?率性天真,大智不智是也。俗解:懂得诗经,不得神经。

 

(2)戏说“趣之”

褚少孙《西门豹治邺》载:西门豹为邺令,得知三老、廷掾等地方劣绅以为河伯娶妇为名,每年向百姓摊派百万钱财,只用二三十万为河伯娶妇,其余尽入私囊。因地方势力太大,积重难返,西门豹没有表现出自己对此事的态度即直接参加了为河伯娶妇之礼。待一切就绪,西门豹曰:“呼河伯妇来,视其好丑。”即将女出帷中,豹视之,顾谓三老、巫祝、父老曰:“是女子不好,烦大巫为入报河伯,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妪投入河中。有顷,曰:“巫妪何久也,弟子趣(促)之!”复以弟子一人投河中。有顷,曰:“弟子何久也,复使一人趣之!”复投一弟子河中。已投三弟子,西门豹曰:“巫妪、弟子是女子也,不能白事。烦三老为人白之。”复投三老于河中。西门豹神情穆肃,毕恭毕敬地向河立待良久,顾谓众人曰,还要不要让廷掾与豪长再去“趣之”?于是一大群平日作威作福鱼肉乡民的人叩头且破,额血流地,色如死灰,请求不再“趣之”。“从是以后,不敢复言为河伯娶妇”。中学时代读过这课文,不知“趣之”之三昧。今日思之果然“趣之”。看来,手操权力者,处理一件棘手的积重难返之事,其实不需要大轰大嗡地去做否定之举,伪以完善这件事情的恭敬姿态出现,将其中的某个环节向着相反方向略加微调,难题便可迎刃而解。

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是谓“趣之”。

 

(3)死固可以见人乎

《吕氏春秋》中记载:齐国有一个当奴才的人,其主子遇祸身亡,做奴才的幸得未死,在路上遇到他的朋友。朋友问:“你怎么没死呢?”其人对曰:“然。凡事需权衡利弊,死对我不利,故不死。”朋友又问:“子尚可以见人乎?”对曰:“死固可以见人乎?”(我死了不是更不能见人了吗?)。

死了确实更不能见人了,只能见鬼。

(4)马重人轻

《史记·滑稽列传》载:楚庄王爱马,其马因喂养得营养过头而肥死,欲以棺椁大夫之礼厚葬,左右皆曰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王曰:“何如?”对曰:“臣请以雕玉为棺,文梓为椁,齐赵陪位于前,韩魏翼卫其后,奉以万户之邑,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为之奈何?”优孟曰:“请以六畜之礼葬之,葬于人腹肠。”王于是以马为六畜之首,无令天下久闻之。(果断处理,不要为此事久缠)。

楚庄王将爱马看得比人还重,看来还是一时冲动,并非其本质。但如真的以大夫礼死其马则后果必是使人认为“贱人而贵马”。这对我们处理人与物孰重孰轻的权衡问题是有启发的。

人无分“九重至尊”与“布衣苍头”,都有七情六欲,有时难免糊涂油懵心,需要别人教导以去恶从善。只是那操生杀大权者,即使在恶作剧,也鲜有人敢劝。可劝,该劝,关键是劝者要有智慧,如优孟这等劝法,则虎狼之君也能从谏如流了。

 

(5)王充不辩诬

东汉王充“见污伤而不肯自明”,历时32年完成了巨著《论衡》。他在《自纪篇》中回答了“有材奇文,无罪见诬,胡不自陈?”的问题。王充说:清则见浊,高则见危,广则削,盈则见亏。人有一张嘴,说好说坏,或者诬陷,盖亦自然。欲求晋身方求辩诬,怕人非议故求自明。我无所求,亦无愧于人,所以缄默不语。吉凶安危不在于人,或归之于命,或委之于时。浩然恬静,无所怨尤。把时间花在使自己形象完美无缺,花精力让别人对我没有非议,我做不到。福祸无常,死生有命,成败得失最终结果相同。所以我坦然自若,即使有十个小人诬陷我,也谓之无伤。

“诬”且不辩,“微词”又算什么?

 

(6)《易》是从哪里传出来的?

《汉书·儒林传》:“汉兴,言《易》自淄川田生;言《书》自济南伏生……”《易经》与《尚书》是汉朝“文、景”二帝后田生、伏生兴讲起来的。

秦始皇“焚书坑儒”;刘邦、吕后,文、景二帝,忙于安内攘外,都用黄老、刑名之学;天下安定了,儒学兴起,还是从齐鲁之地兴起。

 

(7)和以养性,美在其中

东汉王符《本训》:“资和以兆恤民之胎,含嘉以成体。及其生也,和以养性,美在其中”。

意译:人的爱(“和”)在他的遗传基因(“胎”)中就有了,吸收着真善美(“嘉”)的养料而成为生命(“体”)。生下来之后,又以爱滋润其本性,使美德生长于内心。

王符由此得出结论,人可以通过后天的修养和教化找回生命的真性,“原原本本,兴道而致和”,修仁德于内而成事功于外

(8)曹操为战败自我开脱

《汉书》载曹操与孙权在赤壁之战中的两封信。其一曰:“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其二曰:“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

“会猎于吴”和“烧船自退”都是大玩家的手笔,气度非凡。只是两信皆失于“虚”。前信言自己的实力,“虚”之于大;后信言自己的败责,“虚”之于小,“横使”千秋遗笑,大玩家亦不免俗耳。

 

(9)曹丕怀念与文士交游

曹丕《与吴质书》回忆昔日与“建安七子”的交游之乐,“行则连车,坐则接席,何曾须臾相失!每至觞酌流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诗;当此之时,忽忽然而不自知乐也。”然而作了太子,“年行已长大,所怀万端,时有所虑,至通夜不眠。意趣何时复似往昔?已成老翁,但未白头耳!如今一动一静被人观瞻,岂能愉悦自安?固永不复得为昔日游也!少壮真当努力,年岁一过,何可追回?古人思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10)不责罚失笑者

《蜀记·谯周传》:“谯周相貌古怪,初见丞相亮,左右皆笑。既出,有司请责罚失笑者。”亮曰:“孤尚不能忍,况左右乎?”执法严明的诸葛亮还是有人情味的,且不乏幽默处。

 

(11)兴尽即返

晋刘义庆《雪夜访戴》载: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老友戴安道,此时携来共饮同吟,岂不美哉!时戴在剡县,离山阴百余里。即夜乘小船往,船行一夜方至,忽然兴尽,于是不见而归。人问其故,王子猷曰:“我本是乘兴而来,现在兴尽而返,我的心已满足了,见不见戴公我哪管得了?”

 

(12)本不为卿面计

晋谢万与蔡第发生争执,第推万落床,冠帽落地。万慢慢整衣就座,神态自若,坐定后对第曰:“你差点丢了我的面子。”第曰:“本不为卿面计(我本来就没有考虑你的面子)。”两人均不以介意也。这叫做“相与如婴儿”。

 

(13)为鹅叹惜

王羲之性爱鹅,会稽有孤居老妪,养一大鹅,养鸣,羲之求购未得,遂携亲友去观鹅。妪闻将军至,杀鹅,烹以款待贵客。羲之叹惜弥日。

“叹惜弥日”,为鹅叹惜了好几天。其实,“叹惜弥日”也是此行收获。何必观鹅,叹鹅亦可,叹鹅不也是爱鹅吗?

 

(14)皇帝迷

《晋书》载:王始聚众于泰山,自称太平皇帝。慕容德擒之,斩于都市。临刑,有人问其父兄所在,答曰:“太上皇蒙尘于外,征东、征西将军被乱兵所害。唯朕一身,独无聊赖。”其妻怒之曰:“你就是这张嘴惹了祸,致有今日,死了还不明白。”王始曰:“皇后,自古岂有不破之家,不亡之国?”临刑,仰天叹曰:“崩则崩矣。”务虚名而不务实际的人哪能不崩?

 

(15)人生如戏

《晋书·武十三王列传》载:会稽王道子以伶官(戏子)出身的赵牙为魏郡太守。赵牙为王道子造得待驾皇帝的行宫。他花钱逾万造了曲水流觞、列树修竹的花园供王道子饮宴游玩,而另造了一处外华中空的假山于池边。帝幸王宅,谓道子曰:“府同有山,因得游瞩,甚善也,然装饰太过,非示天下以俭。”道子无以对,唯唯而已。帝还官,道子谓赵牙曰:“上若知山是板筑所作,尔必死矣。”牙对曰:“公在,牙何敢死。”人生如戏,大家都开心就行了。这位伶官还真敢玩。

 

(16)心中无鬼不怕鬼

《晋书·阮籍列传》载:阮籍嫂常归金陵,阮籍与她相处甚洽,有人讥讽阮籍,籍曰:“你们那些规矩哪是为我设的?”邻家少妇有美色,籍常去邻家造饮,醉便卧其侧,籍既不自嫌,其夫亦不疑。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籍不识其父兄,却径往哭祭,尽哀而还。

“爱美”与“爱色”的区别只在心中有没有鬼,阮籍心中没有鬼,故不怕鬼。

(17)果有笑疾

《晋书·陆云列传》载:陆机初见张华,华问:“陆云何在?”机曰:“云有笑疾,未敢与你见面。”俄而云至,见张华妞妮作态,又以“帛绳缠须”,男不男女不女,云见而大笑,不能自已,一直笑到船上,于水中顾见自己的笑影而大笑落水,人救获免。

 

(18)外不殊俗,内不失正

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外不殊俗,而内不失正,与一世同其波流,而悔吝不生耳。”“是乃君子思济物之意也。所谓达能兼善而不渝,穷则自得而无闷。”“故君子百行,殊途而同致,循性而动,各附所安……志气所论,不可夺也。”

意译:外表上无异于世俗,内心没有失去做人的尊严,与世俗同流而不合污,故灾难不会降临到他的头上。君子有匡世济民之志,达则兼济天下而矢志不渝,穷则独善其身而不烦。因此君子各行其道,而殊途同归,都是依其本性率性而行,各得其所。人各有志,因此也就不必求同。

 

(19)丘迟一书降伯之

《梁书·陈伯之传》载:陈伯之原是南朝将领,后起兵反梁,战败后投北魏封“平南将军”。梁武帝命其兄肖宏征讨陈伯之。肖宏的记室(秘书)丘迟以一封《与陈伯之书》将其劝降,拥兵八千归梁。这封信的成功之处在于运用了感动,其中最感人的部分是以伯之故乡江南美景和中国古代廉颇、吴起的典故打动他。其书曰:“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见故国之旗鼓,感生平之昨日,抚弓弦而登高城,能不感概系之!故廉颇思恋赵土,吴起对泣西河,人之情也,将军独无情哉?”

 

(20)能吏奇招

《笑典·南史下》载:初阴令刘玄明为山阴令,问玄明:“愿以旧政告新令尹。”答曰:“我有奇术,卿家谱所不载,临别当相告。”既而曰:“作县令唯日食一升饭,而莫饮酒,此第一策也。”

 

(21)总不出老

《笑典·北史中》载:傅永为兖州刺史,总不出老。时年逾八十,犹能骑马奋矛,盘弓射箭。常讳言其老,每自称六十有九。还京,拜光禄大夫,卒赠齐州刺史。

 

(22)临死再服仙丹

《笑典·北史下》载:吾道芝荣和张远游向齐文宣帝进献九转金丹,称服后可以成仙。帝置之于玉匣,云:“我贪人间作乐,不能飞上天,待临死时取服。”

 

(23)野游深趣

唐王维《山中与裴迪秀才书》,是一封邀朋友来山中野游的信,意译如下:近腊月了,景气和畅,故山可游,足下不如独往山中,憩感化寺,与山僧饭讫便回,北涉灞水,清月映壁。夜登华子冈,辋水涟涟,月影摇落,远近灯火,忽暗忽明,深苍寒犬,吠声如豹。村落夜春之声,与疏落钟声相间,此时独坐,静默童年,携手赋诗,漫步蹊径,临清流也。或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鱼翔浅水,白鸥亮翅,露沾青草,雄鸡鸣田。斯之不远,倘能从游,中有深趣矣,无忽。

末句“无忽”——请不要忽略了享受生活的乐趣。

 

(24)“云从龙”与“转益多师”

唐韩愈《杂说》曰:龙,吐气成云,云之灵性本自龙出,然龙乘云穷乎宇宙,薄日月,伏天光,感雷电,神变化,云气成水,势淹谷。《易》曰:“云从龙”,而龙若不得云,却无以神其灵也。

又《师说》云: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宏、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读以上二说,可得一悟:云从龙,喻人之美德,术业可辅人成长也。龙要吐气成云于外,必先纳气积聚于内。人也一样,有纳方有吐,纳则要求师,而且不是求一个师,要转益多师,不取亦取,方可得道,得业,得不惑。

 

(25)愚乐

唐柳宗元遭人嫉恨,被贬为永州司马。永州为南蛮绝塞之贫困州郡,柳宗元自肆于山水之间,以词章自怡,竟成为唐代卓越文学家。但子厚以文自娱时绝无以词章命世并扬名立万的动机,纯出于秉性之自然。他住的地方临近潇水支流冉溪,柳宗元改其名为愚溪,作“八愚诗”数首以自娱。“八愚”是:愚溪、愚丘、愚泉、愚沟、愚池、愚堂、愚亭、愚岛。柳宗元在《愚溪诗序》一文中说:宁武子以“帮无道则愚”,颜渊以“终日不违如愚”,他们都不是真愚而是假愚,我逢盛世而悖事理,才是真愚。愚则愚矣,这愚溪之山水却真是可亲可爱,其水清莹秀澈,鉴照万物,锵鸣金石,能使愚人喜笑眷恋,乐不能去。余虽不时俗,然颇以文墨自娱,如愚溪之水,洗涤尘垢,观照世态百相,无所避忌,顺其自然写几句愚辞,则超越鸿蒙,混迹化外,寂寞而没人再知道我了。

 

(26)李贺过劳夭少年

唐李商隐怀着沉痛惋惜的心情写了一篇《李贺小传》,活脱脱勾画出一幅鬼才李贺的肖像画:“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出。”“常带书僮,骑小马,背一古破锦囊;偶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侍婢接其锦囊,出之见所书甚多,辄曰:‘儿要当呕出心来始止!’上灯忘食,取书,研墨,叠纸,整理诗作,投另一囊中,非大醉及吊丧日,天天如此。长吉往往独骑往返于长安洛阳,所到之地常有诗章,随做随丢。”李商隐写道,长吉二十四岁便因过度劳累而至死。临死前见有红衣人自天上来召其同去,长吉忽然下床叩头言:“母老且病,贺不愿去。”于死,排斥和诋毁他的人还不见其少。

人死不能复生。鬼才李贺其实对自己能过早夭折早有预感,这从他的诗句:“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病骨犹能在,人间底事无。”“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织红雨。”“主人劝我养心骨,莫爱俗物相填签”等便依稀可见。但李贺自己并没有重视这个问题。倘他能象白居易那样爱惜自己,其成就不让李杜矣。

 

(27)处外是醉翁,处内一杆称

宋欧阳修写过《醉翁亭记》,也写过《非非堂记》。这两篇文章表明了他的处世哲学,前者讲处外,随和同俗,与人共乐;后者讲处内,心中一杆称,心智澄澈,洞悉善恶,是非分明。

《非非堂记》中阐述的观点,是说人的内心恰如一杆称,对是非斤两分明。是是(肯定对的)和非非(否定错的)必须公平、公正、适中而不偏执。立身行事,决不能被外界事物搅乱而出差错。对于君子,帮别人肯定对的会近乎吹捧;帮别人指出错的会近乎攻击。我宁可有失于攻击而不愿有失于吹捧。因为吹捧没使他增加什么,得到什么,而批评他的缺点,指出他的错误反而可以使他更加谨慎,更加完善。故“是是”不如“非非”之为正也。

 

(28)以俭立德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是家训名作。其观点是:有德者皆由俭来。夫俭则少欲知足,君子少欲知足则不会为物所役,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少欲知足也能依正道处事,勤俭自持而避灾免祸。不俭不侈,是谓多欲。君子多欲,是贪慕富贵,违道招祸;小人多欲,则多求滥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在也。”遍览历朝历代,以俭立德而成功与以侈致恶而失败者,多矣,不可胜数。

 

(29)为将之道,以静待敌

宋苏洵《心术》名句:“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意译:为将之道,当先把内心修养得十分沉静,做到即使泰山在面前崩塌也脸不变色,麋鹿从旁边跳出来也不眨眼,而后才可以头脑清醒地判断利害,对付敌人。

 

(30)苏东坡夜游承天寺

这是《东坡文集》中的一篇短文。原文照录:元丰六年十月十二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逐步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中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行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1)杨继盛论与人相处之道

明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被构下狱,就义前写了《谕子书》,其中谈处世之道部分很值得借鉴。原文照录如下:

与人相处之道,第一要谦下诚实。同干事,则勿避劳苦;同饮食,则勿贪甘美;同行走,则勿择好路;同睡寝,则勿占床席。宁让人,勿使人让我;宁容人,勿使人容我;宁吃人亏,勿使人吃我亏;宁受人气,勿使人受我气;人有恩于我,则终身不忘;人有怨于我,则即时丢过。见人之善,则对人称扬不已;闻人之恶,则绝口不对人言。人有向你说某人感你之恩,则云:“他有恩于我,我无恩于他。”则感恩者闻之,其感益深。有人向你说,某人恼你谤你,则云:“他平日与我最相好,岂有恼我谤我之理!”则恼我谤我者闻之,其怨即解。人之胜似你,则敬重之,不可有傲忌之心;人之不如你,则谦待之,不可有轻贱之意。又与人相交,久而益密,则行之帮家可无怨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