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斤生肉出多少熟肉:中国股市总结:分裂的一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2 05:47:37

中国股市总结:分裂的一年

作者:BWCHINESE中文网专栏作家 周俊生 2011-12-30 星期五 大 中 小 默认
收藏 打印 投稿 评论 ( 共1条 )

BWCHINESE中文网专栏作家周俊生:IPO再度领先全球市场,交易行情全球倒数第一。投资者苦不堪言,管理者喜上眉梢,这种分裂的状态正是2011年A股市场的真切写照。

2011年的中国A股市场让中国股票市场的投资者备尝艰辛,持续下跌的行情使他们的财产不断地处于缩水状态,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在饱尝痛苦后选择了离开市场。但是,对于市场的管理者来说,2011年却是一个让他们值得庆贺一番的年头,这是因为市场的规模就在这一年得到了空前的扩大,沪深两地交易所的上市公司已经成功地突破2000家,中国A股市场也因此而在规模上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一个大市场。

投资者苦不堪言,管理者喜上眉梢,这种分裂的状态正是2011年A股市场的真切写照。因此,如果要给2011年的A股市场做个总结的话,它的年度词汇只能是:分裂。

交易行情全球倒数第一

当中国A股市场的投资者告别2010年的时候,A股指数已经处于很低的位置,上证指数仅为2800余点。这个位置在今天看来似乎已是高不可攀,但相对于2010年年初已经有了不小的跌幅,在全球主要市场中处于末流位置。因此,进入2011年,投资者普遍希望市场能够有所起色,但是,事实却给了投资者无情的回答。2011年,A股市场虽然确实曾经出现过几次反弹,指数甚至突破过3000点。但是,从全年表现来看,这种有限的反弹只是昙花一现,到2011年12月初,指数已经在2300点上方徘徊,相比年初有了20%的跌幅,在全球市场中无可争议地坐上了倒数第一的交椅。

中国A股市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当然可以从国内外两个方面寻找出原因。就国内来说,在经历了前两年货币宽松政策之下的经济跃进高潮之后,由于通货膨胀的加剧,政府不得不推出紧缩政策,抽紧银根,导致流动性处于极端低迷状态。虽然从紧政策并不是直接针对股市,但它对股市所造成的心理压力却十分巨大。由于各行各业都出现了资金紧张局面,这种情况不可避免地影响到股市,直接压抑了市场的交易量。进入2011年12月,随着交易行情的低迷,成交量也日趋减少,沪深两地市场的日交易量缩减到不足千亿,用市场的行话来说已经完全进入“地量”,这说明A股市场的流动性已经衰竭。

但是,尽管中国A股市场的资金面出现了“十万火急”的状况,市场面临的资金抽取却一直十分强劲。除了源源不断的新股发行之外,在股市实现全流通以后,不断解禁的“大小非”、“大小限”也频繁进入市场抽血,特别是创业板上市公司的高管,在通过新股高价发行筑高了股价以后,抛股变现的冲动十分强烈。创业板为公司高管成为“一夜暴富”的富翁提供了通道的同时,已经成为投资者的绞肉机。

分析2011年股市长期低迷的国内因素,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影响也不可忽视。中国A股市场上目前已有不少房地产公司,其中一些公司在指数中占有较高的权重。另外,市场调控压制了银行在房地产市场的信贷业务,使银行丧失了相当大一块利润来源,而银行股在A股指数中同样占有较高的权重。房地产股、银行股这两个权重股的失陷,对A股市场指数的下沉同样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拉动作用。

就国外因素来说,2011年的全球经济风雨飘摇,对全球股市也产生了很大的消极作用,尽管A股市场还没有完全与全球市场接轨,但它们对A股市场却产生了可怕的放大效应。整个2011年,欧洲一些国家的债务问题不断恶化,到这年年底已蔓延为整个欧洲的问题,欧元区的存续都出现了危机。虽然它们对本国的股市也是一个利空,但反映在股市上,全球各主要市场的下跌却较为有限,美国股市甚至根本没有下跌,而这种利空却最猛烈地反映在A股市场,以至欧欧危机最严重的12月初,A股市场出现了连续暴跌。而且由于欧债危机短期内看不见改变的迹象,导致A股市场也根本看不到反转的希望。

IPO再度领先全球市场

然而,尽管中国A股市场的交易市场行情江河日下,A股的新股发行市场在2011年却依然取得了大丰收。进入2011年,政策面上对A股发行市场的支持更为直接,在货币政策从前两年的宽松改为从紧以后,政府期望利用股市来满足企业融资的需求。因此,IPO的强烈推进被作为证监会的一项主要工作得到了强化,尽管面对持续的下跌,市场多次发出暂停IPO的呼声,但是投资者的这种愿望根本不为管理部门所接受,促使市场规模在这一年迅速扩大。

按理来说,股票发行市场与交易市场是相辅相成的两个市场,是一个市场两个互相依存的方面。交易市场如果不景气,发行市场必然也推不动,国外一些市场之所以在近两年IPO出现了低水平纪录,主要就在于受交易市场行情不振的牵累。但是,A股市场的发行与交易两个市场却已完全分裂,交易市场冷冷清清,发行市场却照样热火朝天,而在其背后,主要就是得力于政府借助行政力量的强烈推动。

中国A股市场建立以后,政府逐渐意识到了它在企业融资方面的独特价值,因此,它一直被政府用来作为推动其一段时间内中心工作的一个重要工具来使用。在上世纪90年代,A股市场被作为帮助国有企业脱困的一个工具来使用,导致大量经营困难、难以持续发展的企业进入市场。今天,在货币政策收紧以后,股市又被作为帮助企业融资的一个通道来加以拓展。因此,一方面,银行信贷总量在2011年里不断下降,但通过股市的直接融资却在顽强地上升。股市已经成为一架取之不尽的抽血机。

在证监会的主导下,IPO实行了所谓的“市场化”发行,但是这种“市场化”却仅仅体现在IPO定价上,上市公司和其保荐人联手操纵发行市场,导致每一个新股的定价都远远地高出了其投资价值。在交易市场的市盈率水平仅剩20倍不足的情况之下,新股发行价却可以高达50倍、60倍,而且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投资者将这种反常现象讥为“批发价高过了零售价”。在一个成熟的市场里,以这种颠倒的定价不可能发出任何新股,但是A股市场的新股发行却一帆风顺,这背后除了政策面上的推动以外,实在不可能再找到合理的解释。

这种高速推进的IPO,自然给市场留下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一方面,这种托荫于行政推动的发行体制给权力提供了长袖善舞的空间,腐败油然而生,各种“关系人”在IPO之前通过“突击入股”得到低价股权,上市后一抛了之;另一方面,为数不少的资质低劣公司凭借关系敲开发审委的大门,上市以后业绩直线滑落,这种情况在创业板市场上已经有触目惊心的表现,这个新生的市场在权力支配下,正在重复主板市场上已经走过的弯路。

从严监管才能结束市场分裂

2010年10月底,中国证监会出现了人事调整,郭树清被任命为新一任证监会主席。在此人事调整之际,市场产生了强烈的呼声,希望管理层能够关心投资者疾苦。虽然由于体制束缚的原因,目前的管理层不可能改变长期形成的市场管理模式,但种种迹象表明,证监会正在逐渐贴近市场,期望改变A股市场沉疴,让投资者有所收获。

这种改变首先在于证监会推出了上市公司分红的刚性约束机制。A股市场由于投机风潮炽盛,上市公司只知道无止境地向市场融资,却很少向投资者进行分红,这种状况又反过来推进了市场的过度投机。刚性分红机制的确立,有利于市场返朴归真,培养投资者挑选好公司的投资风格,使市场逐渐从目前过于猛烈的短线操作中摆脱出来。显然,当上市公司普遍能够以优渥的分红来吸引投资者,市场的暴涨暴跌就会逐渐减少。

在这同时,管理部门还加紧了创业板退市制度的研究,期望将一批劣质公司逐出市场。创业板市场建立两年来,已经远离了其支持创业投资企业的宗旨,而成为一个投机市场,特别是一些业绩不稳定的公司,在投机力量的炒作之下,反而成为热门股,使这个市场成为一个“妖股”横行的市场,对投资者产生了不小的坑害。退市制度的确立,可以对一些劣质公司形成威慑力,使投机炒作者望而生畏。当市场形成了优胜劣汰的机制以后,市场的大起大落也有望逐渐得到克服。

紧接着,证监会又公开处理了一些不负责任的保荐人。中国IPO市场之所以能够出现与交易行情悖逆的情况,除了行政推动的因素以外,一些保荐机构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与发行公司联手操纵也有很大关系。因此,将这种不负责任的保荐人清除出市场,可以使IPO回归到理性的轨道,让发行与交易两个市场和谐发展。

一个分裂的市场是畸形的市场,也是没有生命力的市场。临近2011年底,市场上传出消息,虽然A股市场的投资账户已超过1亿,但其中95%已属“僵尸账户”,多年未进行交易,这说明投资者正在远离这个市场。因此,衷心希望随着这些措施的逐步落实到位,能够在2012年克服市场的分裂状态,创造让投资者回归市场的良好条件,让中国A股市场真正成为一个融资者与投资者共生共长、共同发展的市场。

责任编辑:Leo W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