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做人流需要住院吗:欧元的前车之鉴:卢布区解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7 09:35:21

欧元的前车之鉴:卢布区解体

2011-12-24   
    本周,欧洲央行宣布提供三年期长期再融资操作(LTRO)4890亿欧元,大大超出此前的市场预期。不过许多评论认为,这只是给欧元区的伤口贴上了暂时的创可贴。全球最大债券基金——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的首席执行官甚至表示,17个欧元区国家均留在欧元区的可能仅为15%。
    为什么在危机面前,欧洲央行依旧坚称不会直接融资欧洲国家政府,不会支持欧洲救助基金,也不会开动印钞机?如果融资政府会发生什么?欧元区解体又会带来怎样的结果?其实,类似的一幕在将近20年前就曾上演过一次。那一次解体的,是卢布区。
    近来,偶然读到1993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欧洲二局两位经济学家的一篇文章:《卢布区:旧的联系割断了吗?》,其描述了卢布区走向终结的整个过程。
    苏联解体初期,只有俄罗斯中央银行掌握着发行卢布货币的权力,这是因为所有的印钞机械都在俄罗斯境内。但其他原苏联国家的中央银行很快发现,它们可以通过向俄罗斯中央银行借款等方式来决定本国国内信贷膨胀的比率。 
    因而,在1992年,由于各国的信贷政策中价格自由化程度不一,预算赤字水平各异,以及贸易不平衡水平不同,在卢布区的不同地区,货币政策和通货膨胀率开始显露不同。卢布区各国都极力充当“免费搭车者”——努力以比邻国更快的速度扩大信贷。因为如果它们这样做,它们就将有优于其贸易伙伴的资本,并能要求在不断萎缩的卢布区产出中有一个较大的份额。
    这一点很容易理解,A国手中有100卢布,B国手中有200卢布,都拿去买东西,A国能分到1/3。而如果A国偷偷加印了100卢布,它就能分到1/2。
    于是,卢布区各国都开始比赛印钞,相互输出通货膨胀。此举的结果是灾难性的。1992年,俄罗斯的通货膨胀率曾经从2月份的27%下降为7月的7%。但随着各国竞相放松货币,俄罗斯的通胀率又迅速回升到11月~12月的25%~30%。在莫斯科外汇市场上,卢布的名义价值从6月份的每125卢布兑换1美元,降至1993年3月的600卢布以上。 
    欧洲央行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如果直接救助政府,等于默许各国采取不同的财政、货币政策,充当“免费搭车者”,这将使欧元区走上与卢布区一样的道路。但不救助,放任某些国家退出欧元区的结果也同样严重。从历史上看,卢布区解体后,俄罗斯的高通胀并未结束,到1998年,俄罗斯不得不宣布启用新卢布,与旧卢布的兑换比例为1:1000。
    因为从根子上讲,货币的流通量和使用这一货币的市场规模是对应的。随着卢布区的解体,卢布的流通量还是那么多,但使用卢布的地区、人口却骤然减少,过量的货币就导致了严重的通货膨胀。而与此类似,欧元区一旦缩小,也将面临着如何吸收过量货币的问题。
    债券大王Jeffrey Gundlach日前表示,投资者必须准备一个能够最小化极端事件损失的投资组合,包括应对通缩或者恶性通胀。但愿欧元区能够避开卢布区的覆辙,否则那又将是美元的一场辉煌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