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女教师影音先锋:移动支付市场前景与技术探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0 15:34:13

移动支付市场发展趋势

移动支付,也称手机支付,是消费者采用移动终端(通常是手机)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随着近年来移动支付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支付业务也在日、韩及欧美等地蓬勃发展,形成公交、地铁票务、便利店/超市/餐馆小额支付等规模化应用。2009年全球移动支付额约为1630亿美元,预计2010年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可达到2600亿美元,而据英国调研公司JuniperResearch预测,2013年全球手机支付市场规模将达到6000亿美元。

国内移动支付业务起步于2000年,据国内知名调查机构易观国际估计,截至2009年国内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已达8250万,移动支付市场规模达到19.74亿元。

进入2010年以来,中国移动400亿入主浦发银行、世博会高调推广手机世博门票等标志性事件显示,国内运营商纷纷在移动支付业务上进行了较大投入。因此有人将2010年称为国内移动支付规模化商用的元年。分析2010年各大运营商对移动支付较大投入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方面:

●网上支付市场的快速发展客观上提供了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的土壤

截至2009年,国内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已达1.08亿人,年平均增长45.9%,网络购物使用率上升到28.1%,网络购物已逐渐成为网民的消费习惯。移动支付业务是网络支付的移动化延伸,与当前各大运营商积极推进的移动互联网业务相契合,因此移动支付业务受到各大运营商的重视。

●面对3G的激烈竞争,移动支付业务是运营商业务发展的主观要求

自2009年信产部发放3G牌照宣告国内3G时代来临,国内三大运营商围绕移动通信业务展开了激烈的竞争。运营商普遍意识到移动支付作为一项特色业务具有较强的捆绑客户特性,因此加大了对于移动支付业务的投入。

●争夺移动支付标准及产业链主导权是运营商大力投入的直接动因

近年来移动支付业务缺乏统一标准是其在国内未能得到规模化商用的主要原因之一,各大运营商与银行、银联之间就产业链主导地位及移动支付技术标准形成了多年的博弈态势。中国移动入股浦发银行及2010年国家颁布《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和业界盛传的三方金融交易牌照发放等事件可能使移动运营商打破金融交易业务壁垒,改变博弈的天平,进而实现产业链主导。

国内移动支付业务市场格局

目前国内移动支付市场与业务发展运营相关的主体主要是电信运营商、金融机构(包括银行和银联)以及第三方支付业务提供商,目前这三类业务主体竞争与合作的格局正在形成。

●电信运营商

中国移动在2009—2010年推出了手机钱包、世博门票、手机一卡通三大移动支付业务,并在上海、重庆、湖南、北京等10余省开始了移动支付业务规模化商用的推广,形成了世博会、上海地铁、湖南移动支付平台、重庆一卡通业务平台等一批成功试点样板项目。

中国电信在2010年正式推出基于天翼3G业务的融合支付业务“翼支付”。“翼支付”面向政企、家庭、个人客户,通过短信、WAP、客户端、手机终端等多种渠道,提供固话账单支付、手机费充值、公共事业费缴纳、订购商品、自助金融等服务。针对学校等行业市场,中国电信在“翼支付”平台基础上推出了“翼机通”行业版应用,并在上海、内蒙、南京、成都等地实现商用。

中国联通在2009年推出基于NFC技术的移动支付业务,并在上海进行试点,主要开展公交、积分兑换等业务。在与银行合作方面,已签署与银联和中国交通银行的战略合作协议,并在世博会园区内提供NFC手机刷卡POS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