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的梅花:基督教新竹錫安堂內在生活信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0:53:42
首頁
我們的教會
關於新竹錫安堂
牧者介紹
聚會時間
小家時間
週邊地圖
教會行事曆
教會生活剪影
週報下載
建堂
消息與代禱
建堂認獻
建堂義賣
信息
主日信息
雲彩見證集
內在生活信息
《內在生活選集》總序
選集一: 生命事奉的秘訣(第二版)
選集二: 等候神的生活(第二版)
選集三: 內在生活的真義
讀經
導讀材料
新約
敬拜
主日敬拜實況
詩歌創作
生活
慈牧好康道相報
Close
內在生活信息
Subscribe to this RSS feed
內在生活信息 (47)
Children categories
《內在生活選集》總序 (1)
View items...
選集一: 生命事奉的秘訣(第二版) (19)
View items...
選集二: 等候神的生活(第二版) (12)
View items...
選集三: 內在生活的真義 (15)
View items...
Thursday, 30 June 2011 02:53《等候神的生活》序言
Written by江淑鶯牧師
1975年參加錫安堂夏令會第一次大大遇見主,被聖靈充滿,經歷神浩大的權能。之後,沒有人教導我如何保持主的同在(與內住基督互動),慢慢又「失去」了,外面又面臨服事、工作的重擔壓力,裡面感到極為虛空、無力。1976年參加溝子口錫安堂的等候聚會,週一到週四一點感覺都沒有,甚至感到如坐針氈,浪費時間。但想既來之則安之,有始有終,週五下午結束聚會前,神浩大的權能又從頭到腳壟罩我全人、全心。我從新得力,也深深渴慕更多認識主自己,與祂有親密關係,如雅歌中的新婦,於是盡量找時間參加錫安堂聚會,在榮教士的信息裡慢慢知道,聖靈充滿不是一勞永逸的經歷,需要時時被更新,藉著等候神、讚美、順服,保守神的同在,越來越豐富,掌管全人全心。
常常聽到榮教士及同工提到「等候神」,聚會中也常有較長的等候時間,我想「等候神」一定很重要,和我得到主一定有很大的關係,所以就很渴慕來操練。除了聚會的操練,我每天早午晚撥出時間來,單單坐在主面前,不禱告也不默想,就是簡單陳明我對主的渴慕,渴慕主靈來就近我。起初五分鐘、十分鐘就覺得好長好久,慢慢增加三十分、四十分、一個小時,當我們進入神同在,時間就過得很快。
過程中常常問主,等候時思想要怎麼「擺」?為什麼有這種現象、那種現象;另外,主也帶領我看一些書,很幫助我學習等候神,我節錄了一些重要篇章與大家分享。相信只要我們每天花時間操練,繼續求問主,並且透過這些信息的開啟,我們會找到等候神的秘訣,更是激發渴慕的心。渴慕的心是最大的動力,也幫助我們克服一切難處,進入神甜蜜的同在。等候神是極大的享受,不是忍受。也不只是享受,更是與神聯合,帶來生命改變,與主一同進入葡萄園服事我們的世代。
江淑鶯 謹誌
九十五年八月 於新竹錫安堂
九十六年九月再版序
Published in選集二: 等候神的生活(第二版)
Read more...
Thursday, 30 June 2011 02:4901 等候神
Written by羅炳森師母
編語:瑣碎的時間,很容易東摸摸、西摸摸就浪費掉了。這篇文章幫助我們學習在一天中,一次再一次地回到裡面,注視祂的面龐,渴慕祂的同在。好好操練,使我們就像枝子,可以常常連在主耶穌這棵葡萄樹上。 ~江淑鶯牧師
任何時候,只要你能夠,就撥出幾分鐘的時間來,單單地等候耶穌。不必一定要祈禱;只是等候,注視祂的面龐,渴慕祂的同在。最初的時候,也許你似乎領受的不多,可是假如你把握每一個機會,不久你的靈魂會飢渴地要祂。祂自己的甘甜會臨到你,你們會如同愛人一般,寧可悄悄地溜開,那怕是一兩分鐘,同祂在一起,勝過聊天、看書、休息或吃東西。當你感到疲倦、急躁、情緒緊張時,幾分鐘的與祂相處,在祂同在的寧靜中,會甦息你,遠超過世上一切其他的。
倘若我們多多注視耶穌,而少注視我們自己、我們的朋友、臨到我們的試煉、我們的失敗、生活狀況、世界、肉體、魔鬼,我們會越來越多地反映祂的形像;並且我們的冷酷、不潔、脾氣、自私會消逝,而代之以親切、純潔、溫柔、仁愛,變得榮上加榮。
「我們眾人既然敞著臉,得以看見主的榮光,好像從鏡子裡返照,就變成主的形狀,榮上加榮,如同從主的靈變成的。」(哥林多後書三章18節)
本文選自《恩光》,第四十四期,基督教溝子口錫安堂,1980年3月4月,32頁。
Published in選集二: 等候神的生活(第二版)
Read more...
Thursday, 30 June 2011 02:2502 安靜等候主
Written by榮耀秀教士
編語:等候神是榮教士的生活方式,她自從明白等候神的重要,就用她以後的年日來操練。她身上有一種很特別的氣質:安靜、堅毅、慈祥…不知如何形容最好,其實就是神同在的記號。榮教士在這篇信息中提到等候神的重要,鼓勵我們在聚會中、還有平時多多學習花時間安靜在主面前。她告訴我們不只要被聖靈充滿,之後也要學習常常安靜在神面前等候祂,「勤勞積蓄,必見加增。」否則經過忙碌又充滿壓力的生活與服事,就又枯乾了,「但等候耶和華必從新得力。」(賽四十31)不只如此,神就在我們等候祂時,作工在我們身上,榮上加榮,要改變我們像祂(林後三18)。(當然,除了等候神,她也不要我們忽略了,神也藉著外在環境的人事物來管教我們、熬煉我們。若我們不肯接受,神還是無法在我們身上成全祂的工作。)若我們要得著基督,也完全被基督得著,何等需要學習安靜等候神。 ~江淑鶯牧師
最好有願意學習等候神的態度
在我們中間有許多弟兄姊妹已經知道,為甚麼我們的聚會常常有一段時間,有時長一點,很安靜,沒有一點聲音。為甚麼?是不是我們裡面很枯乾,沒有感動要說話?如果真是這樣,就不太對了。我們愛主的人應該常常可以見證說,在我們裡面有一個泉源,來聚會時應該飽飽地來,而不是空空地來。如果沒有,也許是因為還未被聖靈充滿。這是第一要緊的事,應該有一個被聖靈充滿的經驗,我們裡面才會湧出活水的江河,那麼豐富、那麼實在,也那麼地榮耀!
但是,一個已經被聖靈充滿的人,雖然裡面已經很豐富地得到了主,還是須要常常安靜在神面前等候祂。我剛開始追求時也不明白,可是感謝主賜我受教的耳朵,那是很多年以前,我在紐約教會追求的時候。我不明白他們所作的,可是我看見吳老牧師和那裡許多人都豐豐富富得著了主,所以無論他們講甚麼,我都相信、接受,願意學習,我所要的就像他們一樣,豐豐富富地得著主。所以我從沒有想要破壞那段安靜的時間、或是想作別的事,我就是願意學習。在這裡聚會的弟兄姊妹,有許多也已經這樣得著主,心裡明白,而且歡喜等候。
只要肯安靜人人可遇見神
有一次吳老牧師去一個地方領會,他們從來不曉得要讓聖靈來帶領聚會,就像一般教會一樣,按著次序進行一些節目。現在他們請吳老牧師去領會,吳老牧師知道他不能像他們一樣,他必須讓聖靈來帶領,而聖靈也真的在那裡帶領一切。開會時大家都很安靜,等吳老牧師說話,但他也不講話,只是坐在那兒。他們一定覺得有點奇怪,因為從未見過這種事;可是他們不講話,認為應該是吳老牧師講。慢慢地,過了一段時間,喔!神的同在那麼豐富;可是已經安靜了好一段時間,吳老牧師就想:現在也許我應該對他們解釋一下,為何我們這樣安靜、有甚麼好處,免得他們覺得奇怪。於是他站起來預備講話,就在那時,一位姊妹小聲對他說:「不要講話!不要講話!」她從未參加過這樣的聚會,可是她有個要主的心,所以很容易摸到主,而一摸到主的同在,就完全滿足,再不覺得需要別的了。在我們中間也有人那麼要耶穌自己,所以明白得快一些;也許有人慢一些明白,但沒有甚麼關係,只要我們有一顆願意明白的心,主就能幫助我們。
聖經中摩西與神同在的榜樣
現在我們來看聖經中如何提到神的同在。如果神的話裡沒有提到這件事,我們隨便地說當然不好,也無法幫助人;可是神的話講得太清楚,我們先來看林後三:10:「那從前有榮光的,因這極大的榮光,就算不得有榮光了。」保羅在這裡提到摩西四十晝夜在山上與神同在,下山時他的面皮發光,百姓也都看見了。摩西的面皮為何發光呢?是神摸了他的臉嗎?我想不是。而那時神還不能住在他裡面,像今天住在我們裡面一樣。那麼摩西為何面皮發光呢?我們先想想看,摩西在山上時,神是否與他同在?當然是,神是無所不在的神。我們可以瞭解摩西在山上不會有別的事,他只是與神同在,注意神的同在。我們也相信摩西沒有多講話,也許一句話也沒有,至少話不多。神講話(也許也不會一直講),摩西就受感動,覺得與神同在多麼奇妙。或許他看見大光,因為舊約時代,神在殿裡向人顯現,總是叫人看見大光。摩西這樣長時間與神同在,面皮就因此發光了。
新約時代瞻仰耶穌榮面全人發光
保羅告訴我們,今天這大光不在山上,乃是在我們裡面:「那吩咐光從黑暗裡照出來的神,已經照在我們心裡,叫我們得知神榮耀的光顯在耶穌基督的面上。我們有這寶貝放在瓦器裡,…。」(林後四:6-7)保羅很仔細、很清楚地告訴我們,這光原來就是摩西在山上所見的光,現在照在我們裡面。他在林後三章18節又說:「我們眾人既然敞著臉得以看見主的榮光,好像從鏡子裡返照,就變成主的形狀,榮上加榮,如同從主的靈變成的。」摩西在山上與神同在,面皮就有點發光;如果我們現在多多與神同在,注意祂在我們裡面和聚會當中的同在,沒有別的事,就只是注意祂的同在,我們整個人都要發光,無論裡面外面,靈魂體都要發光,變成主的形狀,榮上加榮。這件事重不重要?如果你覺得新耶路撒冷在你身上被建造起來,並不是重要的事,那麼你也會覺得這件事不重要;可是倘若你覺得那座榮耀的聖城—神是它的榮耀(賽六十:19;亞二:5;啟二十一:11、23等)—能在你身上被建造起來是件重要的事,那麼你也會明白這件事是如何重要了。
安靜等候時神作工改變人像主
親愛的弟兄姊妹,求主開啟我們裡面的眼睛,能夠像保羅一樣看得那麼清楚。他大大受感動,他說摩西在山上四十晝夜,面皮就發光;可是,比起今天就算不得甚麼。如今這光是在我們裡面,也在我們中間,因為聖靈降臨在我們中間。這大光非肉眼所能見,但實在比肉眼見的燈光更亮、更奇妙。所以保羅說,如果我們效法摩西,多用時間單獨與神同在,注意祂的同在—在我們裡面、也在我們中間的同在,不作別的事,不講話,只注意祂,與祂同在,我們就要漸漸變成主的形狀,榮上加榮。如果你問我怎會有這種事,那麼我也要問你,摩西在山上四十晝夜,面皮為何會發光?如果你不知道,那麼我也不知道。可是確實有這種事,而且許多人有這種經驗,就像今天晚上,我們用一點時間安靜等候主,榮光在我們裡面、在我們身上就越來越大。我相信神就是這樣來建造那座榮耀的城,連我們的身體都要改變形狀,和祂自己榮耀的身體相似,祂現在正在作這工作。保羅特別清楚這事,所以他強調說,不但我們的心,連我們身體也是聖靈的殿(林前六:19)。我們整個身體應該能意識到、能感覺到:一方面覺得有力量,一方面覺得榮耀,那就是神自己,因為神就是光。
要被聖靈充滿常與神同在
親愛的弟兄姊妹,如果你還未被聖靈充滿,還未得著主、在裡面遇見祂、得著祂的同在,那麼不管聚會的地方如何充滿榮光,你也不覺得。我相信今天晚上在這裡很少有人不知道我們為何這麼興奮歡喜,大聲讚美,而且慢慢就安靜下來,幾乎不敢動。因為在這裡好像空氣那麼榮耀,力量那麼大。如果有人不明白,可能是因為還未得著主,還未被聖靈充滿,或是已經被聖靈充滿,卻還不知道寶貴主的同在,沒有養成常常與祂同在的習慣,所以來到聚會沒甚麼特別的感覺。
聚會場合神同在特別彰顯
但我相信今天在這裡的弟兄姊妹多半非常渴慕耶穌,也已經學習時刻住在祂裡面,寶貴祂的同在,這樣當你來聚會時,會覺得更寶貴。因為耶穌喜歡在聚會中彰顯祂自己,祂最愛祂的教會,我們聚集在一起時,祂喜歡特別地祝福我們,所以祂說:「無論在那裡,有兩三個人奉我的名聚會,那裡就有我在他們中間。」(太十八:20)這確實是我們的經驗。祂與我們同在是個豐盛的筵席,啟三:20告訴我們耶穌進到我們裡面,就是要「我與他、他與我一同坐席」。這是多麼大的享受,「他們必因你殿裡的肥甘得以飽足,你也必叫他們喝你樂河的水。」(詩卅六:8)
另外,一個聚會的地方是特別的,若常有人在那裡親近主,主就會在那裡設立祂的同在,所以無論甚麼時候,你一進去就會覺得主在那裡。如果你的家也是個聚會的地方(比方家庭聚會),或者在你家裡有人常常與主同在,那麼你的家也會有個特別的味道,別人進去時會察覺到「神在這裡!」聖經裡提到伯大尼就有這樣一個家庭(參路十:38-42),那裡有人要祂,所以耶穌很喜歡去。所以不論一個人或一個地方要耶穌,祂就願意降臨。
讚美帶下神更大同在
可是當我們在聚會中同聲讚美神的時候,哦!祂降臨的力量更大,為什麼呢?因為祂以我們的讚美為寶座(詩二十二:3),所以祂更多地降臨在我們當中。如果我們是聰明人,就應該覺得現在是我們的機會,趁著耶穌大大同在時,我要好好親近祂,在主面前用功,安靜下來與祂同在,跟摩西在山上一樣。
小時候我很羨慕摩西在山上與神同在,可以看見神;但現在我一點也不羨慕他,今天晚上我們在這裡所享受的,比他所得著的不知好多少倍呢!現在神在我們裡面、在我們中間,祂的同在那麼榮耀,力量那麼浩大,確實是極大的榮光(林後三:10)。我不是隨便這麼說,我說得也並不過份,如果你還未這樣得著,應該羨慕說:「我也要得著!」
保羅勉勵人花時間等候神
許多年前我初次去紐約教會時,我剛剛從中國大陸回去,有很多寶貴的見證,他們也請我作見證,可是我說:「請不要叫我作見證,我不要說話,我要追求主,我要得著祂。這裡太榮耀,神的同在太榮耀!我只想用時間等候祂、親近祂,不要叫我講話好嗎?」保羅提到今天主在我們裡面、也在我們中間顯現,說:「基督在你們心裡(可譯作「裡面」,也可譯作「中間」)成了有榮耀的盼望。」(西一:27)他說那是何等豐盛的榮耀!神要摩西在山上四十晝夜與祂同在,摩西就順服了,我相信他每一分鐘都非常寶貴神的同在。保羅在林後三章以摩西的榜樣,勉勵我們更應該長時間等候主,與神同在。而且現在那極大的榮光是在我們裡面,也在我們中間。
有一次在紐約教會一個上午的聚會,中間差不多有一個小時沒有人說話,非常安靜(平時那個聚會有查經的時間,但那一天有點特別。當然,像我們一年有幾次等候主的聚會,那是不同的情況),我們坐在那裡幾乎不敢呼吸,也不敢動,因為祂同在的力量那麼大、那麼榮耀!後來吳老牧師很歡喜地告訴我們,在那樣的時間裡,神所作的工多麼偉大!可是我告訴你,那一次主的同在不會比今天晚上大。我們應該相信神的話,祂說我們這樣敞著臉看見祂的榮光,就要變成主的形狀,榮上加榮(林後三:18)。當然,這也包括了我們要在日常生活裡,繼續地保持與祂同在,小心地住在祂裡面,時時地看見祂的榮光。
神在人等候時建造聖城
親愛的弟兄姊妹,我看不透你的身體,你也看不透我的,可是我願意告訴你,在我身上,從頭到腳都有極大的榮光。我形容得並不過份,你看不見也沒有關係,主知道。也許你覺得我這麼說不太合適,請原諒我;但我不能不講,因為我盼望讓大家明白:神就是這樣在建造那座榮耀的城。如果今晚耶穌突然回來,你在那座榮耀的城裡有沒有份?倘若今天晚上我不是靈、魂、身體都被耶穌充滿,我無法相信我在那座榮耀的城裡有份。所以能感覺到耶穌的同在是多麼要緊的事,祂的同在就是祂自己。賽六十章與啟二十一章都告訴我們,在聖城新耶路撒冷裡有神的榮耀,神為它的榮耀,羔羊是城的燈。因此今天耶穌不但藉著聖靈充滿我們的心,也充滿我們的身體,要使我們變成主的形狀,榮上加榮。
救恩藉內在建造和外在熬煉成全眾子
當然,我們決不能忽略神藉著外在環境的人事物來管教我們,要我們在祂的聖潔上有份。我們常需要外面的熬煉,如果我們常花時間與祂同在、親近祂,卻不肯接受祂的管教、帶領、熬煉,神還是無法在我們身上成全祂的工作。神在我們身上作工的方式有外面的,也有裡面的(來十二章與羅八章都提到外面的工作)。羅八:19提到:「受造之物切望等候神的眾子顯出來。」神的眾子就是那些完完全全變成耶穌的樣子,完完全全被耶穌基督得著的人,連他們的身體也變成榮耀的身體,與耶穌基督的身體相似;但這一章聖經充滿了熬煉、管教與苦難。所以保羅提醒我們,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28節),即使試煉很大,也不會使我們與神的愛隔絕。他也在別處多多勉勵神的兒女不要灰心,要凡事謝恩,常常喜樂。
不易安靜等候因有仇敵肉體攔阻
可是今天我特別提到的是,當我們安靜等候祂,與祂同在時,祂在我們裡面作的,就是保羅所說的:「我們既然敞著臉,得以看見主的榮光,好像從鏡子裡返照,就變成主的形狀,榮上加榮,如同從主的靈變成的。」在我們裡面、也在我們中間的主的榮光,要使我們變成主的形狀、榮上加榮。喔!這是多麼奇妙的恩典,多麼榮耀的呼召,是神永遠的旨意。這是多麼重要的事!可是為何許多人忽略了呢?為何許多基督徒常常安靜不下來呢?我想不外乎三個原因:第一,我們喜歡活動,但這就表明我們更須要學安靜下來。第二,我們常常不夠渴慕耶穌、愛慕祂;祂是我們的良人,我們應該喜歡與祂同在。第三,背後有魔鬼的攔阻,牠如同吼叫的獅子,遍地遊行,要尋找可吞吃的人,牠不喜歡神的工作成全在我們身上,當然不喜歡我們安靜下來,所以一定會以詭計攔阻,要破壞神的工作。牠知道我們若在受熬煉、受管教時發怨言、憂慮、灰心,牠就成功了,而主的工作就失敗了,所以牠喜歡我們發怨言,這是牠的詭計。牠也知道如果我們安靜下來,多用時間與神同在,神就要作極榮耀的事,所以牠想辦法、設詭計叫我們不喜歡安靜,也不明白為何要安靜。
我們應該知道牠的詭計,效法保羅「攻克己身,叫身服我」(林前九:27)。即使你不喜歡安靜,也要勉強自己,特別是在聚會時好好學習。也許你一個人在家時更不容易多用時間親近主,比方如果今晚你沒有來聚會的話,很可能你會去做別的事,不會在家裡多用時間親近主。但在聚會中,別人安靜,我們也只好安靜,很幫助我們學習等候主,敞著臉與祂同在。
安靜等候神乃神旨意與作法
這是神作工的方法,聖經裡有許多這樣的話,比方:詩篇六十二篇1節:「我的心默默無聲,專等候神;我的救恩是從他而來。」詩篇六十三篇2節:「我在聖所中曾如此瞻仰你,為要見你的能力和你的榮耀。」即使你不明白我們安靜時神如何作工,但是神的意念非同人的意念,神的道路非同人的道路,既然這是神的旨意要我們安靜下來,我們就應該順服。賽四十章31節說:「那等候耶和華的,必從新得力。」等候祂(wait upon)就是親近祂、與祂同在的意思,並不是等祂來(wait for Him),因為祂已經大大與我們同在。我們花時間安靜等候祂、與祂同在,就要從新得力,那是很大的力量,叫我們如鷹展翅上騰,奔跑不困倦,行走也不疲乏。可是就在前面幾節說:「祂的智慧無法測度」(賽四十:28)。神知道我們的頭腦不容易明白―我們安靜下來,不作甚麼,祂如何能作工呢?所以祂提醒我們,這是祂的智慧。最好我們不管自己明白與否,既然是祂的話,我們就願意接受,學習安靜下來等候祂。祂要加添力量給我們,保羅也說,祂要藉此改變我們成為祂的榮形,且榮上加榮。
保羅一生竭力追求耶穌最大充滿
林前十五章40-41節提到,有的人像太陽一樣,有的人像月亮,有的人像星星,每一個人被榮光充滿的程度不同。可能有人雖然愛主,盼望主作工,所以也等候祂、也追求,但並不很殷勤,因他覺得做個星星也不錯了。另有些人比較愛主,覺得星星固然好,但月亮更好,所以他就多花時間親近主,更殷勤地追求主。也許也有極少數基督徒覺得,既然可以像日頭一樣,有更大的榮光,對神的國、對那座榮耀的城一定更有幫助,所以願意做個太陽,像保羅一樣。我們應該效法保羅,我相信他晚年一定充滿神的榮光,從頭到腳充滿神榮耀的同在;但他覺得還不完全,還須要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更豐富地被耶穌基督得著。弟兄姊妹,我們都喜歡讀羅炳森師母的傳記「榮耀的光輝」,人們要形容她被主接去的光景,只能用這幾個字來形容—「榮耀的光輝」(Radiant Glory)!因為她就是這樣竭力追求,像保羅一樣。
聚會與平時殷勤追求以備主來
可是保羅的時代,他雖盡了力量追求,所能得著的仍與我們不太一樣,因為時候還未到。今天是最奇妙的日子,因為主再來的日子那麼近,祂是明亮的晨星,祂比過去的任何一個世代都更榮耀地彰顯祂自己,我們應該更注意祂的同在,讓祂多多充滿我們,使我們變成祂的形狀。當祂再來時,許多人要完全變成祂的樣子,神的眾子要顯出來,也許就在今晚,也許是明天,我們不知道,但我們要預備好,因那日子很近了。如果我們常常滿了自己的意念,也不殷勤追求,就不是個聰明的童女(太二十五:1-13),當祂再來時就來不及了。所以保羅說:只有一件事,就是「竭力追求」。不但在聚會中,也在每天生活裡,多多用時間單獨與神同在―不是祈求什麼,只是與祂同在(當然也有祈求的時候,那是另外一回事),讓神有機會作工在我們身上。
可是我再說,聚會是個特別的時候,祂特別豐富地彰顯祂榮耀的同在,像今晚一樣,這就是我們追求祂的好機會,感謝主!你不要以為我們很安靜,是因為不知道要說甚麼,或不知道要禱告甚麼。不,我們在這裡有另外一個工作,就是學習「敞著臉看見主的榮光」,注意祂自己,這樣祂就作工。所以當我們在聚會中安靜等候主,過了一段時間,祂同在的力量、祂榮耀的權能就愈來愈大,使我想到:「祂必降臨,像雨降在已割的草地上,如甘霖滋潤田地。」(詩七二:6)也許有弟兄姊妹沒有注意這件事,因為你的心不在這一方面;可是一定有許多人已經明白,所以他們注意到我們安靜等候主時,祂同在的力量愈來愈大。保羅說:「神能照著運行在我們心裡的大力,充充足足的成就一切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弗三:20)我們需要不需要這大力運行在我們身上呢?太需要!這大力就是祂自己,祂同在的力量,也是「來世的權能」(來六:5)。如果今晚耶穌忽然回來,你是否跟保羅一樣坦然無懼?哦!祂就在門口了,祂那麼親近我們,祂的同在那麼榮耀,但願我們都在裡面,不要留在外面。
順服神治服老己安靜等候多得主
我再提醒你,這是神的智慧;如果你不明白,應該求主開啟你的眼睛,像保羅為以弗所教會禱告的一樣(弗一:16-23)。一個人眼睛未被開啟,不會明白為何安靜不作甚麼,神就作工。但當神開啟我們的眼睛,叫我們看見耶穌,真正得著祂,我們就明白了。祂所作的何等榮耀!藉著祂的榮光在我們身上建造那座榮耀的城。別人從外面看不見,但我們自己知道,神也知道在我們裡面有多少祂的榮光。為了神,為了基督,我們都要竭力追求,向著標竿直跑,好更多被神得著,更多變成耶穌的形狀,榮上加榮。保羅身上有榮耀的光輝,羅炳森師母也有(當然一定也有別人這樣充滿榮光)。耶穌存心順服,以致於死,才進入榮耀裡;保羅也是,當然他的死與耶穌的死不太一樣,他不須要為罪人死,可是他的己、他的天然須要死掉。我們死多少,就會得著榮耀多少;保羅說:「丟棄萬事看作糞土,為要得著基督。」(腓三:8)最不容易丟棄的就是我們的老自己,但惟有讓己死掉,耶穌才能大大地充滿我們,使我們榮上加榮。我們勉強自己安靜下來,對我們的肉體、我們的己來說,是一種死,因為它不喜歡安靜下來;但既然是神的話,我們就當順服,這就是向己死。但願我們像開頭所提到的那位姊妹,第一次參加這樣的聚會就那麼寶貴安靜的時間,但願我們也那麼快摸到主,那麼快就領會安靜中的大能、無法言喻的榮光!
常與神同在得著基督且多結果子
一旦我們學會安靜等候,常與主同在,我們的服事、禱告都會不一樣,就像約十五章所說,主是葡萄樹,我們是枝子,住在祂裡面就會多結果子,一切都會跟著來。但服事仍然不是我們的目標,我們的目標乃是得著基督,而且完全被基督得著,這是我們應該學習安靜等候主最重要的原因。
本文選自《愛慕耶穌》,榮耀秀教士講道集I,林為孝、徐翠璐合編,2000年三版。
Published in選集二: 等候神的生活(第二版)
Read more...
Thursday, 30 June 2011 02:2203 操練敬虔的方法
Written by俞成華弟兄
編語:操練等候神最麻煩的就是遊蕩的心思,這篇信息教導我們如何約束遊蕩的心思,集中專注在神身上。~江淑鶯牧師
在實行方面,我想有兩個方法:
第一個就是「簡易祈禱法」裏所說的,你可以從聖經裏選擇一段有益於靈性的聖經,例如主所教的禱告文,你可以慢慢地讀它,一面對著神,一面對著自己,同時可以從心的深處發出感謝讚美並敬拜。這樣,你的思想,就會被神的同在與神的話佔有。你就可以脫離一切世上無益的雜念。這好像甚麼呢?這好像一匹亂跑的野馬,你並不禁止牠跑,但將牠放在軌道上跑。本來人的思想好像無羈之馬,現在是放在一個正當的路上跑了。跑還是跑,但是有規律的跑。我們在起初學習的時候,這是最好的辦法,對於身體與靈性都有很大的益處。但是,在這裏要防備一件事,就是過分用心思的力量去思念神的話,以致心思疲勞,有時甚至失眠,這已經墮入錯誤的裏面。當我們在神的面前思念神的話的時候,不錯,我們是用心思在那裏思念神的話,但是絕對不要太用力,應該多用心與愛去親近神的自己,過於思念神的話,或者說,過於用心思的力量。因為目的是要心思安靜,並不是要勞累心思。實在說,若能在愛的裏面摸著神的時候,儘可以停住你心思的思念。
第二個方法,就是不用聖經的話,也不大用心思的力量,直接地以敬畏神與愛神的態度去親近神。自己越少用心思越好。但是心思是受意志的管理,停留在神的面前,並不讓它落到空白裏去。在這裏,愛神的態度是重過於心思的動作的,越安靜越好。初學時,最好有一個安靜的環境。在思想太亂的人身上,學習第一個方法更合適,思想受了相當約束的人,第二個方法是可以實行的。
人若是這樣地將自己放在神的面前,學習與神同在,心思的思想定規減少,變作簡單而純潔,言語也自然減少而不敢隨便。(當然不是說絕對不會錯),外面的五官,特別是眼睛與耳朵,也受約束了。敬虔的生活,也從此彰顯出了。
Published in選集二: 等候神的生活(第二版)
Read more...
Thursday, 30 June 2011 02:1704 兩種禱告
Written by莫林諾
編語:這篇是莫林諾弟兄《靈程指引》一書的第一篇。他形容第一種禱告是思想神,第二種禱告是注視神。第一種是尋求,第二種是尋見,其間的區分好像「預備美食」與「享受美食」。等候神是第二種禱告。~江淑鶯牧師
甚麼是禱告?禱告是我們的心思上升到神那裏。因祂遠超我們眾人之上,我們又不能看見祂,所以我們只能與祂交談。這是最簡單的禱告。但是這種禱告本質上只不過是我們在心思裏與神的交通。
然而,當信徒將注意力集中於主的面,沒有任何自己的掛慮、理由,不需要任何證據來說服,這是更高層次的禱告。
我們有一種對主的認識,但理由、默想或思想在此不佔太多的地位。上述的第一種禱告,是我們思想神;第二種禱告,是我們注視祂。第二種禱告是比較單純的操練。
當一艘船入了港口之後,它不是已經結束了它的航程嗎?照樣,我們要真實地抓住神,可以藉著不同的途徑進到祂面前來。一旦建立了這些途徑,到達了目的地,就當把途徑的本身放在一邊。換言之,你必須放下到神面前來的那些方法。
有時候從悟性的禱告起步也很好,但它不過是一種方法,為領你進入與你的主更深、更靜的關係中。當你來到第二階段的禱告境界,你就停下所有悟性裏的交通,而進入安息。比較富有意義的禱告是這樣的:單純地看見神,注視祂、愛祂;同時,極輕柔地從你心思中,排除進入你心思中的所有形像。
這樣,你的心思在神的同在中進入安穩。把你裏面所有的都收回、集中、全然定住在祂身上。
你這尋求與祂更深同行的人!祂的同在是你的分,能使你很快地把出於知識的都放下。你放下一切事物,而將自己投入愛主的懷中。你的主不但將你為祂放下的歸還給你,同時更增加你的能力與力量。(我指的是更熱切愛祂的能力。)至終這個愛會在你各種遭遇中保守你。你該有把握,你若將愛傾倒在祂面前(祂會把這種愛賜給你),這比你為祂所作的任何事都更有價值。你能為神作的何等少;無論你是怎樣聰明的人,無論你如何殷勤地學習,在今生你能對神的真認識,仍是非常地有限。但是,你卻可以多多地愛祂。
一個信徒要開始在第二個境界中與主相交時,他的起步的方法很簡單,只要回轉到全人最單純、最深的中心。
你的神已在全人最深的地方,而一切的事都在這裏發生──出於愛的注視、安靜、棄絕一切,將你的意志向神旨意的降服。回轉到這裏,信徒聽見祂,也與祂單獨地交談;好像全宇宙中只有他們二位存在。這是遠超知識領域中與神交通的「禱告」,遠超任何其他形態的禱告。
出於理性的認識,需要經過努力而結出果子。但我所論的這第二種禱告,不經人的努力,卻在安靜、安息、喜樂中,結出更豐碩的果實。
也許我們必須經過第一種情形的禱告,才能進到第二種禱告的境界。第一種是「尋求」,第二種是「尋見」;其間的區別好像「預備美食」與「享受美食」。
所以我說,有兩條路幫助我們進入更深與主同行的關係中。第一條是靠著祂神聖恩典的幫助,你殷勤地操練,集中你裏面所有的力量預備自己。而第二條路卻不是人的意志能效力的,但信徒終究能得著。
本文選自《靈程指引》,第一篇,瑞安街基督徒聚會出版,台北。
Published in選集二: 等候神的生活(第二版)
Read more...
Monday, 13 June 2011 11:4905 操練與神同在
Written by江淑鶯牧師
編語:這是我某次提到「等候神」的講稿。~江淑鶯牧師
等候神的操練
等候神有許多種說法,但是是同樣的意思,如:
親近神(雅四8);
瞻仰神的榮美(詩二十七4);
敞著臉看見主的榮光(林後三18);
我與祂,祂與我一同坐席(啟三20);
靈裡注視神;
沐浴在神的同在中;
讓祂的靈觸摸我的靈。
操練的過程
1. 最好每天有固定的時間,從 5分鐘、10分鐘、15分鐘開始。
2. 坐一個舒服的姿勢,不要身子一下子就覺得累。身體放鬆,讓內心平靜下來,一切憂慮重擔要卸給神,累的時候容易睡著,最好精神好的時候操練。
3. 放一些安靜的聖樂,可以幫助心思安靜,亦可與外界雜音隔離。
4. 分心時,要將遊蕩的心思抓回來,可以藉著默念主名:「耶穌,耶穌…」,或獻上簡短的渴慕神的禱告,或深呼吸,或變換一下姿勢,或睜開眼睛…不管如何,幫助心思靜下來。
5. 若頻頻想到許多要作的事,可以告訴自己:「就是這一段時間撥出來單單為神,其他的事暫時放下,等候完馬上處理」,或者拿起紙筆寫下這些事,並禱告交給主。有時會有控告「浪費時間,很多事要作」,可以想到主的應許:「我們親近祂,祂就必親近我們。」「等候耶和華的,必從新得力。」
6. 攻克己身,叫身服我。越安靜不下來時,表示越需要安靜,操練過程要忍耐,有時主用喜樂的靈充滿我們,使我們滿足、喜樂勝過豐收五穀新酒的人,像飽足骨髓肥油的人;有時主帶我們進入很深的寧靜;有時神榮耀的同在充滿我們全人,使我們想俯伏敬拜祂;有時好大的力量在身上運行;但有時也許一點感覺也沒有。不管感覺如何,相信主的應許過於自己的感覺。「若不灰心,到了時候就要收成。」沒有一分鐘的等候是徒然的。
手忙心不忙的操練
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的,他要像一棵樹,栽在溪水旁,按時候結果子,葉子也不枯乾 (詩篇一2、3) 。你的眼睛若瞭亮(單一),全身就光明(太六22)。
1. 學習手忙心不忙,若是可能,也可以在工作中親近主,譬如:與人交通、聽道、做家事都可一面與主交通。
2. 一天裡常常利用時間回到裡面親近神,獻上你對神的渴慕,輕聲說:「主我愛你」,「謝謝你與我同在,我需要你。」有時讀書,讀一段時間,停下來回到裡面敬拜主,再讀;中午休息時間去散步,與主交通;開車時在車內釋放地讚美神。
3. 將心思定注在耶穌身上,任何遊蕩的心思、動作、言語或感覺都要在神的愛中,藉著我們的意志把它召回。我們的心思往往逗留在一件事物上,而不是神自己,這時我們需要非常小心把心思轉向神,當我們一發現有一句話不是出於祂的意思時,當立即把它改過來。
4. 沒有愛心、沒有信心、消極、不光明、不清潔的思想來到意念中,立刻儆醒、拒絕、奉主的名趕出去,再轉向主。「我們不能阻止鳥從頭上飛過,但能阻止牠築窩」。
5. 如此不斷操練直到一整天活在主裡面。主說:「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常在我裡面的,我也常在他裡面。」(約十五5)。大衛說:「我將耶和華常擺在我面前,因祂在我右邊,我便不至搖動。」(詩十六8)。「你所揀選,使他親近你,住在你院中的,那人便為有福,他們要因你聖殿的美福知足了。」(詩六十五4)。「我終日等候你。」(詩二十五5)。「我的心默默無聲專等候神,我的救恩是從祂而來。」(詩六十二1)。保羅說:「要不住的禱告…這是神在基督裡向你們所定的旨意。」(帖後五16–18)。他們用不同的說法,但都說到一個整天與神同在的生活。
操練的益處
1. 使我們從新得力、更新
等候神讓我們歇自己的工而平靜安穩(賽三十15),因此能從新得力。
以賽亞書四十章31節也說到:「那等候耶和華的必從新得力。」
2. 使我們心裏的力量(裏面的人)剛強起來
等候神讓聖靈有機會作工在我們的心裡,所以神可以藉著祂的靈叫我們心裡的力量剛強起來(弗三16)。
3. 滿足的喜樂
等候神使我們在靈裡飽嚐主的肥甘,可以得著滿足和喜樂,也能從神領受生命、亮光和引導(詩三十六7-9)。
4. 結果子
等候神幫助我們可以保持常在主的同在裡,使主也常在我們裡面,叫我們能結果子。(約十五5)
5. 接受主的光照
當我們等候神,靈裡切切尋求神,神也會用祂審判的光,光照我們,並教導我們學義。(賽二十六8-9)
6. 變成主的形狀,榮上加榮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常常親近主,就會愈來愈像主,主的榮光帶下醫治、審判、治死己,主的榮形,逐日返照出來。(林後三18)
Published in選集二: 等候神的生活(第二版)
Read more...
Monday, 13 June 2011 11:4306 神的話語及神的同在
Written by許志偉牧師
編語:這篇信息介紹天主教的默觀,透過誦讀神的話,使心思專注在神身上,並進入與神同在的生活。我們等候神,心思不易集中,也可先禱誦神的話,來進入神的同在。~江淑鶯牧師
「沉默是金」並非永不改變的真理。基督教與其他東方宗教的一個主要分別是,東方宗教(譬如佛教)往往著意超越人類的文字語言,以期達到一個形而上虛無的境界,基督教則堅持自己是一個啟示的宗教,神的啟示透過人的語言文字傳遞。依照《聖經》的記載,神藉祂自己話語的能力創造天地宇宙,《新約》的約翰更領會到創造天地的話語(道)不單與神同在,本身就是神,而這「話語」更成了肉身,住在人世中間,就是耶穌基督(約一1、14)。耶穌升天後,保惠師聖靈在人當中是「要叫你們想起我(耶穌)對你們所說的一切話。」(約十四26 )神的啟示既然透過話語,人的回應自然亦應是透過話語;而神的話語《聖經》正是啟示者與被啟示者之間最明顯的對話渠道,透過神的話語,創造者與被造物能夠無阻隔地交流,使人體會到神的臨在。這實在是禱告的一個寶貴經歷。
禱誦(lectio divina)
中古時候因為仍未有紙張,書籍奇少,所以誦讀神的話語,不像現代人手捧《聖經》,看後用腦袋去思考內容;而是將背熟了的經文,重複地用口「朗誦」(lectio)出來,自己又用耳朵聽進去。宣讀神的話語與聆聽神的話語往往是同一個人。在不斷重複朗誦一些安慰人、使人扎心、富挑戰性的經文時,人開始默想神的話語的意思,並且靜靜地透過神的話語思念神。對中古的修道士來說,「默想」(meditation)不是一種抽象的理性工夫,而是透過神的話語,經過頭腦的思考,心靈的體會和意念的更新,進而經歷道德倫理上的改變。故此誦讀與默想所帶來的不是新的知識,而是生命的經歷。透過誦讀與默想神的話語,人的靈被引進神的寶座前,讓祂話語的能力滲入人的生命,滋潤它,改造它。所以中古時,修士用牛吃草的反芻過程來比喻誦讀/默想神的話語。牛先嘗草味,繼而咬碎吞下,然後再從胃裏吐出來,細細咀嚼,最終才吞下去吸收草的營養。同樣信徒亦應用時間,慢慢反覆咀嚼神的話語,使我們心靈得以潔淨,生命得以改變。
早期信徒在背誦《聖經》時,他們心裏相信,神會透過經文,在他們所處身的時空向他們傳遞一定的信息。他們用一個敬虔期待的心來背誦與聆聽神要對他們所說的話,不像今天信徒讀經時只著重理性的分析和學術層面的批判。我們在《聖經》的歷史背景、原文知識、經文脈絡、文體評鑑等課題上下足工夫,卻忽略了讀經最終的目的乃是塑造生命。在這裏我們應該強調,科學釋經與靈意解經並非一定水火不容,換言之,學術與靈修並非必然地彼此排斥的。人的理性與靈性都是神所賜的,就像人的兩條腿,幫助我們走到神的寶座面前。所以兩方面都應該兼備,達到完美的平衡。
早期的信徒在不排除學術知識的情況下堅持誦經是一種追求神,追求聖潔的靈修功課,而不是一種讀經方法。誦經與默想的目的是要聆聽神對自己的說話,祈求達到的果效乃是生命得到更新。故此在誦讀與默想過程中,信徒保持一個比較被動的心態,讓神的話語作主動,引我們進入祂的「所在處」。換言之,在誦經與默想過程中,我們盡量在身體、思維與心靈各方面都鬆弛下來,放下一切執著,放棄必須要控制的意念,任由神的話語自由地無拘束地引領我們進入心靈的深處,在那裏與神相遇。在那裏,人真正的需要才會呈現。那時,人才真正向神發出祈求與代求。當早期信徒透過神的話語有這種相遇的經歷時,他們的回應多是發自內心的;或是懺悔認罪,或是感恩讚美,或是順服委身。這就是說,從誦經到默想,神的話語感動信徒向神表白(oratio)。誦讀,是神對人說話,表白則是人對神的回應。著名的中古神學家萊克勒克(Jean Leclercq)說:「表白,正確的來說,是人的靈……向神說話。」實際上,表白就是禱告。在頗長時間的誦讀與默想中,對神的傾訴與表白的機會自然增加,故此誦讀、默想與表白在不斷的重疊交替中成為不可分割的靈修工夫,其至可說是融結在一起成為不容易界分的同一操作,是一種神人相遇,對話的境況。
早期的信徒追求能活出主與保羅的教導:要「不住禱告」(路十八1;帖前五17)。他們了解到,能夠不住禱告完全在乎人有一個渴望與神對話的欲求,因為一個真正禱告的心是發自一個渴慕神的心。中古修道士為了培養這種慾念,每天都花上一段相當長的時間誦讀與默想神的話語,藉此希望人的靈不斷地在聆聽神的話語之際產生一股渴望神的心意,被引進與神傾訴、對話之境界,親近神,見主的面。故此,在傳統上,這種隨著誦讀與默想神的話語的「表白」(禱告),貴乎「精」(pura),「簡」(brevis)與「頻」(frequen)。精是指心靈上專注面對神而沒有其他雜念。簡是由於一個完全以神為中心的專注,人的心靈不容易長時間保持完全沒有雜念的境界,表白的禱告通常只能簡短。但簡短而精純的與神相遇對話卻勝過冗長而空洞的無聊獨白;況且,在不斷的誦讀與默想神的話語和其他的靈修功課中(如唱詩、分享、閱讀屬靈書籍,和研究《聖經》等),人的注意力頻頻被引至神的身上,這種精簡的禱告卻又會頻頻出現,故它第三種特徵是頻。精、簡與頻的禱告特點是今天信徒應該培養的。
默觀(contemplation)
誦讀、默想與短禱/表白是中古修道士每天的「靈修功課」,處處強調神的話語的重要性。由於《聖經》貫連著這三種操練工夫,修道士大部份的生活與時間都被神的話語支配著,在誦讀、默想神的話語時,他們自省、懺悔、克己、聆聽與禱告。神的話語不單只與靈修操作緊緊結合,更重要的是透過這些操作,神的話語使人的心靈融化在神的愛中,使人的生活彷彿都活在神的臨在,真正體驗到保羅所說的:「其實他離我們各人不遠,我們生活、動作、存留都在乎他。」(參徒十七27、28)在中古修道院的傳統中,這種誦讀、默想與禱告連結在一起的操作,加上一個知罪、懺悔、感恩的態度,使人培養出一種對神專注的境界,從而讓人經歷到神不住的同在(以馬內利),被總稱為「默觀」(contemplation)。故此,默觀不是一種高層次甚或形而上的禱告方式;而是一系列由神的話語推動,運用人體的口、耳、腦與心的操作,導至全人身、心、靈投入的一種貫徹的生活方式。在整個過程中,人的生命得到改變,進入一個聖潔與敬虔的生活,逹到蒙神喜悅的整全人生(integrated being)。故此默觀不是一種禱告的技巧,默觀本身就是生命:是一個全人投入與神的生命有分的整全人生。默觀的人生是一個與神有緊密關係的人生,因為禱告基本上是一個關係,也只有從關係的層面看,默觀才是禱告;默觀的人生才是禱告的人生,不住禱告的人生。默觀至終使我們的生命成為一個禱告。
默觀與神秘主義
在希臘早期,默觀是一種哲學,思維的技巧,是指對某件事物或意念作專注、長久、凝聚精神的思考與默想,作為得到全面真理的進路。到柏拉圖以及新柏拉圖時期,默觀成為思想與精神上最高的境界。至中古時代,希臘哲學思想融入基督教神學思想,默觀成為參透、明白神奧秘或甚至與神直接接觸的一種境界。禱告既然在傳統上是與神交通的途徑,默觀很自然地便發展成為禱告最高的層次,和基督徒追求最終的目的。這是希臘哲學思想認識真理與基督教神學思想追求上帝二者使人感到混淆不清之起源。中古時的基督教神秘主義就是建基在這種哲學與宗教混合而產生的矛盾之上。
今天的信徒若能夠明白神秘主義的一些背景與來龍去脈,就知道我們無需全盤否定神秘主義對基督教靈修學的貢獻,甚至把他們統統打入異端邪說的冷宮。我們若因而扔掉一個靈修寶庫確實是很可惜的。無疑有不少中古的神學家極受希臘哲學思想的誤導。例如偽狄尼修(Psuedo Dionysius)之強調神的工作是光照人的思想,使人的思念與行為操守純清,從而使人的靈魂昇華到神那裏,這種教導是有所偏差的。更甚的如厄克(Meister Eckert),因為無法跳出希臘哲學的框框而誤入岐途,竟然要在「三位一體」背後的終極奧秘去追求一位「無限」,這顯然是錯誤的。但大部份的所謂有神秘色彩的神學家,卻是正確地用「三位一體」的教義來鑑定他們的默觀禱告生活。舉例來說,《不知之雲》的作者就強調,他追求的那位不可知的神,雖在本質上不可知,但透過耶穌基督,祂卻讓人認知與體驗,激發人的追求、愛慕與依賴,作者更堅持恩典的重要性與耶穌基督救贖工作的絕對必須性,在他與其他一些比較著名的神秘主義修道士如華特(Walter of Hilton)、朱里安(Julian of Norwich)和銳斯布若克(Jan Ruusbroec)的著作裏,我們可以看到神秘主義色彩的靈修進路所強調的幾個重要原則:
(一)創造者與被造之人在本體上之不同。在神秘經歷上之所謂與神合一(union with God)不是指人/神本體上的結合,而是由於神的恩典改變人,使人的心靈、意念與慾望的定向由被創造的世界轉至創造的上帝,在人的靈魂裏,燃燒著一顆火熱愛神的心。當這份愛神的心在剎那間,因為神的恩典達到一個完善的地步,人的經歷就達到一個「忘我」(ecstatic)的境界,超越自我,與神的愛結合,融入三位一體神的愛的生命中。故此,神秘主義所指的神/人結合,其實是一個不可思議的經歷。在此經歷中,人隱藏於靈魂深處因罪惡的窒息而無法呈現的愛,被神的恩典激發,繼而與神的愛結合,在一個短暫的時空,經歷了三一神的生命。故此正確的神秘主義的經歷是愛的經歷,不是一種自我神化的過程。相反地,當人接觸過神的聖潔與慈愛,更領會到自己的罪污與不配。這就是說,正確的基督教神秘主義在讓人經歷神的過程中,同時亦使人領會到神的超越性。這結論使我們聯想到今天新紀元運動的神秘經歷,強調人之超越性,背後基本上是人文主義及泛神主義,最終陷入人/神不分之罪境中。正確的基督教神秘主義適切地批判這種異端邪說。
(二)又因為基督教神秘主義強調恩典的重要,他們堅持耶穌基督的救贖工作和十字架的大能,強調神秘經歷的目的乃是認識耶穌基督以及更愛祂。故此,對中古的神秘主義擁護者來說,三位一體的教義對他們經歷神是關鍵性的。所以與他們相遇的神,不是一個形而上的「絕對」(absolute)或是「無限」(infinite),或是「存有」(being),而是愛世人的天父,為世人死在十字架的耶穌及隨時予人幫助的聖靈。他們在「忘我」境界中結合的愛,正是三位一體父子靈之間的愛。就如十四世紀英國女修道士朱里安(一位在英國Norwich城的St. Julian’s Church修道的女修士),她的默觀禱告完全以耶穌基督為中心,而她最終的目的是像基督。同期另一位英國修道士華特也認為默觀的最高境界是認識神和完全去愛祂。而達到此境界的唯一途徑是透過神的恩典,使自己的罪得以赦免,讓自己蒙聖靈的感動與光照,內心產生一股渴慕愛神的欲求,結果,「人的靈魂便得以仿效三一的形象並與之聯結。」
(三)故此,神秘經歷最終的果效是生命的更新。任何經歷神的體驗,除非生命同時長出聖靈的果子,滿有基督的身量,溫柔謙卑的待人,否則我們當質疑它的正確性。基督徒應有的神秘經歷就是使徒約翰的「住在子裏」(約壹二24、25, 五11、12、20)和保羅的「在基督裏」(羅八39;腓二1,四7)的經歷,是與基督一同釘死、埋葬與復活的經歷。
我們相信,正確的基督教神秘經歷是每一個活在主裏的基督徒都應有的經歷。這不是說,每一個基督徒都有以利亞(王上十九9-18)、以賽亞(賽六1-4)、以西結(結一4、5)、保羅(林後十二1-6)或約翰(啟一10-16)的異象,也不是說基督徒應當追求這些不尋常的經歷,我們只是說明,神秘經歷和一些比較平凡的基督徒經歷,表現雖有不同,但追求與神同在的心意卻是一致的。
與神同在:勞倫斯的默觀
「平凡」是福,做個平凡的基督徒,擁有對神的平凡經歷更是有福。例如,十七世紀的尼古拉.赫曼(Nicholas Herman)是修道院一個廚子,但在平凡知足與敬虔的生活中,他領會到與神同在的奧秘。
在一本靈修分享的小冊子裏,赫曼提醒信徒學習與神同在的四個步驟。第一,欲達到與神同在,人首先必須倒空心靈,將一切與神無關的事與物都摒棄,因為神要單獨擁有我們的心。這看似容易,實行起來卻相當困難,因為這意味著我們必須時刻警醒自己的心思意念,不斷地將任何阻撓我們和神交通的人與事從心靈裏除掉。
為要實現與神同在,當人心靈倒空之後,第二步則是將自己心靈的注意力集中在神身上。赫曼提議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無論做甚麼,都應該想像著神時刻用一個忍耐與慈祥的目光凝視著我們,要我們與祂同在,無論我們所行所說的一切,神都參與其中。經過不斷的操練後,即使在廚房工作亦如同在密室禱告,神都信實地臨在,就是此時此地與我們同在。所以對赫曼來說,禱告與工作的分野便不是那麼明顯。故此赫曼堅持:人在工作時與神的結合與禱告時與神的同在,是完全無異的。
為了使禱告生活與日常生活達到水乳交融的境地,赫曼提議我們時常做「禱誦」的功課,尤其是當我們把注意力不斷集中在神身上的時候,不妨常常發出那些「精」、「簡」與「頻」的短禱。歌頌祂、讚美祂,和祂談話。在繁忙的廚房工作中,赫曼不時對神說:「看,我的神啊,我完全是祢的。」或說:「主,求祢使我得祢喜悅。」這些短禱都是充滿神秘色彩的人神對話,是愛的交流。
赫曼了解到這種不斷意識到神的同在,不是一種與生俱來的自然習慣,而是在我們學習操練過程中逐步獲得的秘訣。赫曼承認分散我們注意力的人與事數不勝數,他自己也承認平常在集中精神去處理一些世俗事務時,忘記了神。但他勸人不要心急、焦慮或氣餒,只要願意為自己的分心而求赦罪,繼續不斷且謙卑誠懇地練習,把神的話語時常掛在咀邊,藏在心裏,把整個人生活的焦點都集中在神的身上,神會憐憫我們,同時體會我們愛祂的心,就必會幫助我們養成這種不斷與祂同在的習慣。
總結
從教會歷史傳統來看,所謂「默觀式」禱告,就是透過神的話語,將全人投入,並且把生活焦點完全放在神的身上,從而經歷神與我們同在。換言之,是讓神滲入我們生活每一環節的一種人生。當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敏銳意識到愛我們的主有參與投入我們每一個決定與行動時,我們的生命漸漸會有更新的改變。因為當神的愛在我們生命中發揮作用時,我們有能力去做應該做的,抛棄不該做的;我們獲得自由去看輕自己的利益,看重他人的需要;從自我釋放中,我們失去自己,但卻得到一個時常與神同在的福氣。充滿神秘色彩的默觀禱告,其實就是這種無間斷與神生活在一起的人生。使徒約翰說:「神就是愛。」 (參約壹四10)教會傳統所謂與神結合(union with God),就是活在神的愛中。於是乎神秘主義就不見得真是那麼神秘了,默觀禱告也就不見得是那麼莫測高深。淺白地說,它是人和神發生了愛情、關係,墮入愛河,與神形影不離,朝夕相對,日日思念,「住在愛裏面的,就是住在神裏面,神也住在他裏面。」(約壹四16)今天的信徒也不妨神秘一番,默觀一番!
本文選自今日華人教會雜誌,1993年10月,38至41頁。
Published in選集二: 等候神的生活(第二版)
Read more...
Monday, 13 June 2011 11:3807 從天堂來的一份關懷
Written byN/A
編語:第一次讀這封信,又感動又虧欠的哭了!每次想到這封信,就更幫助我在忙碌的一天中,好好操練裡面的眼目轉向神,親近主,注視祂,與祂談心。~江淑鶯牧師
親愛的:
你好嗎?我實在必須寫這封信告訴你我有多愛你,多關心你。
昨天,我看見你和你的朋友在一塊兒走著,談著,我等了一整天,盼望你也能來陪我走走,與我談談,所以,到了傍晚,我給了你美麗的晚霞來結束你的一天,也給你一襲和風消除你一天的疲憊。然後,我繼續等著,但你卻一直沒來,這實在刺傷了我,但我仍然愛你,因為我是你的朋友。
到了晚上,你困倦欲眠,我很想輕撫你的額頭,所以我灑下一片月光在你的枕頭上,臉龐上,我再一次等著,渴望能和你靜下來談談,我有好多禮物要給你。
今天早上你起遲了,然後又開始匆忙的一天,我失望的淚水溶和在晨霧中。今天,你看起來悲傷而孤獨,令我見了心痛,因為我了解你的感受,我的朋友也常傷害我,令我失望,但我是一位深愛著你的朋友。
是的,我愛你,我試著藉著平靜的草原向你表達;藉著翠木綠葉向你輕輕訴說;藉著花朵豔麗的色彩向你表露,也藉著山中的溪流向你大聲傾吐,並芬芳你四周的空氣,我對你的愛遠比海深,也比你所渴求,所需要的更寬厚。
將來,我們會在天堂享永生,我了解這在地球上是非常困難的,因為我曾去過那裡,但是我要幫助你,我的父親他也願意幫助你,他會的,你應該曉得。你只需要來找我,告訴我你願意,決定在你,我已揀選了你,也因此我願意等候,更因為―我愛你!
你的朋友 耶穌
本文選自談心園,第六期。
Published in選集二: 等候神的生活(第二版)
Read more...
Monday, 13 June 2011 11:3308 生活中的零碎片刻
Written by魏悌香牧師
編語:這些問題多是操練等候神的過程中會有的問題,這篇文章提供了很好的答案。~江淑鶯牧師
問: 我每天生活十分忙碌,整天的時間除了吃飯、睡覺之外,差不多都被公事、家事、雜事塞滿了,我用什麼時間來操練靈修默想?
答: 現代人少有不忙碌的。建議你操練掌握零碎的片刻來進行靈修默想,例如等搭公車時、駕車等過紅綠燈時、上班等搭電梯、燒菜時等水滾的片刻……。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俯拾即是的零碎時間可以善加運用。
問: 操練靈修默想需花多少時間?
答: 靈修默想是需要以全神貫注的態度來做的,因此專注非常重要。剛開始時約五分鐘,可配合靈修生活中的讀經、禱告、唱詩來做,不必一次定規二、三十分鐘。靈修默想宜由短而長、由少而多。
問: 默想時適合聖樂嗎?會不會形成干擾?
答: 聖樂是操練靈修默想時很好的媒介,可隔絕其他雜音,調整思緒,讓心境平和。但音量不宜過大,以免喧賓奪主造成干擾。選擇默想用的聖樂以曲調柔和的為佳,該曲對使用者熟不熟悉無所謂。在漸進的操練過程中,若發現會干擾默想,建議就停用聖樂,單純的默想亦可。
問: 在操練靈修默想時睡著了,怎麼辦?
答: 靈修默想本來就是讓我們的身心靈放鬆、輕省,沒有壓力的去與神見面。剛開始操練時,偶而打盹是正常現象,並不為過。所以應在精神、體力狀況較佳時來進行。如果,睡意不放過你,建議起來稍微走動、伸展一下四肢再繼續。
本文選自蒲公英雙月刊,1996年,第九期。
Published in選集二: 等候神的生活(第二版)
Read more...
Saturday, 11 June 2011 03:1409 靈魂的注視
Written by陶恕
編語:作者從民數記二十一章9節「凡被咬的,一望這銅蛇就活了。」和約翰福音三章14、15節「摩西在曠野怎樣舉蛇,人子也必照樣被舉起來,叫一切信祂的都得永生。」這兩段經文對照下,有一個重要發現:「望」那舊約中的銅蛇=「信」新約中的基督,也就是說,「望」和「信」是同一回事。當以色列人用肉眼望的時候,心中就相信了。如此有了一個結論:信心就是靈魂注視著一位施行拯救的神;相信就是內心轉去望著神。所以,信心乃是最不需要注意自己,好像我們的眼睛,可以看見在它前面的每一樣東西,卻永遠看不見它自己。從希伯來書十二章2節「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使我們看見:信心並不是一次便成功的動作,乃是從心靈裡不斷注視三位一體的神。信心本身並不是一個有功效的動作,功效乃在所望的那位。一個力求完全的人,努力了好久,仍屢次失敗,一無所成。當他停止使用本身的力量來潔淨自己的行為,而仰望那位完全的基督時,就得到真正的安息,正如哥林多後書三章18節所應許的。
作者如此獨特的看見,讓我們更知道不需管自己有沒有信心,信心大或小,只要來「仰望耶穌」,那就是表明我們對耶穌的信心。而且當我們仰望祂、注視祂,祂也仰望我們、注視我們,讓祂的愛、祂的生命不斷注入我們裡面。這樣一個意志的動作,每一個人都可以作,不論年齡、貧富、工作性質,都可以作。只要把心舉起來,讓它安息在耶穌裡,即刻進入至聖所。除了操練在固定的地方花時間等候神、仰望注視神,也可以在所在的任何地方:車廂、工廠或廚房。只要我們的思想是向著神且順服祂,就能在那地方遇見神。所以,只要願意,每一個人都可以操練這一個仰望注視主的生活,裡面常有江河湧流。我們要像一棵樹,栽在溪水旁,按時候結果子,葉子也不枯乾。~江淑鶯牧師
「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來十二2)
我們試想想,第六章所提那個稍稍有思想的人第一次讀聖經的時候,是怎樣的光景。他對聖經中的一切事先是毫無所知。他一點沒有成見,在他心中沒有正面的意見,也沒有反面的意見。他不求證實甚麼,也不須要為甚麼作辯護。
像這樣的一個人讀聖經,不必經過多少時間,就會注意到一些在字句以外的真理。那就是,在記錄神人關係背後的那些屬靈法則,這些法則,滲透到「被聖靈感動」(彼後一21)的聖人所寫的東西中。當他一路讀下去,會一一把它列出來,並且在每條之下,作一個簡明的摘要。這些摘要即將作為他的信條教義,再往下讀,他只能再擴大與加強這些信念。這樣的一個人,正在尋找聖經上實際所教導人的,到底是些甚麼東西。
在聖經的許多法則中,居於最高的,就是信心。他很容易便看到聖經對信心的重視,決不會把它忽略的。他很可能作如下的結論:信心是人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除非有信,人便不能得神的喜悅。信心能使我們獲得任何一件東西,也能把我們帶到神國中任何一個地方。沒有信心,就不能親近神,得不到赦免,得不到釋放,沒有救恩,沒有靈交,根本也就沒有屬靈的生命。
當這個人讀到希伯來書第十一章時,他看見對於有信心的人的讚美,也不會以為奇怪。他或已讀過保羅在羅馬書和加拉太書中,對因信稱義所作有力的辯護。如果他再讀教會歷史,就更明白到改教者教訓中那種超奇的力量之所以產生,乃是由於他們以信心為基督教信仰的中心。
既然知道信心如此的重要,它是我們追求認識神所必須有的東西。那麼很自然地,我們極其關心自己,到底有沒有得著這件寶貴的恩賜。我們的頭腦會這樣一直想下去,不久,我們會問,信心的本質到底是甚麼。「信心是甚麼呢?」跟著我們還要追究下去:「我有信心嗎?」
幾乎一切講者和作者,說到信心所講的都是那一套東西。他們說信心就是相信神的應許,把神的話當作實在的,把聖經看作真實的,並且站在神的言語上。其他書籍,或講章,也是舉出某些人的禱告怎樣蒙了應允,來說明信心的果效。這些蒙應允的禱告,多半關於現實生活暫時性的直接恩典,例如健康、財富、身體得蒙保護,或事業獲得成功。如果遇到一個具有哲學思想的教師,他就用另外一種方式,把人領到形而上學的泥沼中,又或者用一大堆心理學的專門術語,為信心下了一個定義,又再下一個定義,把信心好像一根頭髮絲的那樣分了又分,直到分成游絲那樣細,終至化為烏有。他說完之後,我們心中仍然不能滿意,又從我們原先進來的那道門走出去,我們還是沒有找到答案。事實上這個問題,必定有比這些更叫我們滿意的解答。
實際說來,在聖經中並沒有把信心下一個明確的定義。除了希伯來書第十一章第一節那短短十八個字的定義以外,我沒有找到其他在聖經裏的定義,甚至在這一節經文中,對信心所下的定義,也只是屬於信心的作用一方面,而不是意義方面精闢的解釋;這就是說,這裏只告訴人信心在效用上的意義,並不是說到它的本質。這裏並不說明信心是甚麼,只是設想信心是存在的,並指出它的結果是甚麼。
我們最好只了解到這裏為止,而不求更深的明白。我們只知道它從那裏來,以及它藉著甚麼方法來到我們裏面:信心「是神所賜的」(弗二8),還有「信道是從聽道來的,聽道是從基督的話來的」(羅十17)。這已經足夠叫人明白的了,而且可以解釋多瑪肯培那句話:「我情願操練信心,強於從它的定義裏來明白信心。」
以下所提到的「信心是……」或類似的話,我的意思乃是指著一個相信神的人信心的實行。現在讓我們拋開關於信心定義的概念,來思想信心在作用上的經驗。我們所思想的是實際方面的性質,而不是屬於理論方面的。
民數記中有一段戲劇性的故事,叫我們看到信心在作用方面的表現。以色列人因為道路難行,開始沮喪並且怨讟神,於是耶和華使火蛇進入百姓中間。「蛇就咬他們,以色列人中死了許多。」(民二十一6)摩西為百姓禱告,神垂聽了就給他們一個救法應付火蛇的咬傷。祂命令摩西製造一條銅蛇,掛在桿子上,叫所有的人都能看見,「凡被咬的,一望這銅蛇就活了。」(民二十一9)
新約裏這一段歷史,我們的主耶穌作了一個權威性的解釋。祂向聽眾解釋,人怎樣得神的拯救。祂告訴他們是藉著相信,接著祂要解釋得更清楚,就引用在民數記中這段事實,祂說:「摩西在曠野怎樣舉蛇,人子也必照樣被舉起來,叫一切信祂的都得永生。」(約三14–15)
稍稍有思想的人讀到這裏就會有一個重要的發現,他會注意到「望」和「信」是兩個同義的字。「望」那舊約中的銅蛇,就等於「信」新約中的基督。那就是說,「望」和「信」是同一回事。當以色列人用肉眼望的時候,心中就是相信了。我想他會如此下一個結論:信心就是靈魂注視著一位施行拯救的神。
他看了這些,就會聯想到已讀過的經文,並且其中的意義如同泉湧來到他的心中。「凡仰望祂的便有光榮,他們的臉必不蒙羞。」(詩三十四5)。「坐在天上的主阿,我向你舉目。看哪,僕人的眼睛怎樣望主人的手,使女的眼睛怎樣望主母的手,我們的眼睛也照樣望耶和華我們的神,直到祂憐憫我們。」(詩篇一二三1–2)。在這裏是求憐憫的人,一直望著那位發憐憫的神,他的眼睛從不離開神,直到他得著憐憫。連我們的主耶穌自己也常常望著神。「望著天,祝福,擘開餅,遞給門徒。」(太十四19)顯然耶穌在教訓人,祂作成祂的工作,是藉著用祂裏面的眼睛時時望著祂的父。祂的能力是在於祂不斷的看,於是父所作的祂才能作(參約五19–21)。
神所默示的聖經的全部意旨,和我們以上所引聖經上的幾處經文正相吻合。聖經中有一句概括性的話,教訓我們怎樣奔走靈程,那就是希伯來書中所說的:「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來十二2)從這一切所說的,我們明白一個道理,就是信心並不是一次便成功的動作,乃是從心靈裏不斷地注視著三位一體的神。
相信,就是內心轉去望著耶穌。我們的思想注視著神的羔羊(參約一29),並且在一生餘下的時間,一直不斷地看著祂。在起初可能會覺得困難,但若果我們堅持地望著奇妙的祂,安靜而自然地望著祂,漸漸就變成容易了。那些分心的事可能會攔阻我們,但是只要一次把心交託給祂,每逢有一時誤入迷途,接著仍會回過來在祂身上得安息,正像一隻鳥兒飛去遊玩,一陣又飛回到它的巢窩裏一樣。
我要特別說到這個「望」的動作,這是一個偉大的意志的行動,建立在內心永遠仰望耶穌的意向。神讓我們自由選擇這個意向,並且為著在這污濁的世界上許多困擾的事,祂保守我們免得分心。祂知道我們的內心已經歸向耶穌,我們也知道這回事,我們的心滿有安慰,因從此我們的靈魂正在形成一種習慣,不久之後,它就會成為一種心靈的自然反應,而不必由我們自覺地用甚麼力量去維持它了。
信心乃是最不需要注意自己的一種美德,它的本質就是不大覺得自己的存在,正好像我們一雙眼睛,可以看見在它前面的每一樣東西,然而永遠看不見它自己。信心是只注意它所倚賴的東西,而對它本身則根本不予注意。當我們仰望神的時候,我們看不見自己。一個力求完全的人,努力了好久還是屢次失敗,一無所成;他停止用本身的力量來潔淨自己的行為,而仰望那位完全的基督的時候,就得到真正的安息。他仰望基督的時候,他長久想要完成的工作,就在他裏面成功了。這乃是神在他裏面工作,使他願意,並為他作成。
信心本身並不是一個有功效的動作,功效乃在於所望的那一位。信心是引導我們的視線歸正,叫我們視線的中心,不再是我們所注意的自己,而是以神作為我們注意的中心。罪惡扭轉我們的視線,誤向裏面看,使我們注意到自己。不信的惡心就是把自己放在神的地位上,這個危險和撒但所犯的罪很相近。他說:「我要高舉我的寶座在神以上。」(參賽十四13)信心不是往裏看,乃是往外看,這就可以使整個人走上正軌。
這是頂簡單的,但我們竟自尋麻煩。神對於那些希望升到天上,或會下到地獄裏去的人如此說:「這道離你不遠,……就是我們所傳信主之道。」(羅十8)這道引導我們舉目望著神,我們望的時候,信心的福氣立刻就來了。
我們舉目注視神的時候,一定遇見神以慈愛的眼目回看我們,因為經上記著說,耶和華的眼目遍察全地。最寶貴的經驗是那句話:「神,你看見我。」人靈魂的眼睛向外看,並遇著神的眼睛向裏看的時候,神的國就在這地方開始屬於人了。
四百年前,庫薩的尼古拉曾如此說:「因你的努力是為著我,我便把一切的努力都歸於你;因你以不斷的慈愛圍繞我,我便以一切注視單單對著你,眼睛再不轉向別的地方;因為你本身就是愛,並且單單臨到我,我便把我的愛單單歸給你。神阿!若不是你以慈愛甜蜜來包圍我,我的生命算得甚麼呢?」
我要再說一些關於這位屬神的老年人的事,在今天相信基督教的人當中,他是不大為人所知道的,而且在現代基要派裏面,根本不知道這個人。我覺得我們只要對具有他那種屬靈香氣的人,以及對他們所代表的基督教思想有一點點認識,就能得到莫大的益處。現今福音派領袖們所接受並加以贊許的基督教作品,必須緊緊地跟從他們那一貫的思想,就是宗派的路線,若是離開了這個,總是沒有信心。在美國這半個世紀以來,此種發展把我們弄成徒有外表的整齊與自滿自足。我們互相效法著極其刻板的奉獻生活,極其努力地附和著在我們周圍那些人所說的話――我們找個理由原諒自己所說的,在共同認可的前提下只能有極少的變更,充其量只加上一兩個新的注釋而已。
尼古拉是一位真正跟從基督的人,他熱愛神,獻身為主耶穌生活,滿有光輝。他的神學思想正統,而且如同一切從主耶穌而來的那樣滿有馨香與甘甜,例如他對於永生的觀念,就是非常美麗,假如我沒有說錯,是比我們現今所流行的思想,意義上更接近約翰福音第十七章第三節所說的。尼古拉說到永遠的生命是:「乃是你(神)施恩不斷地注視到我,啊!甚至深入到我靈魂的隱密處。在你來說,注視就是賜下生命,就是不斷地以你最甘甜的慈愛分給我。由於你所分賜的愛,叫我燃燒起對你的愛。你的愛不斷地在我裏面燃燒,藉此培養我增添對你的渴慕,叫我得到喜樂的滋潤,藉著這種滋潤,使生命的泉源注入我們裏面;因不斷地注入,使生命增長並且永存。」
這樣說來,信心是內心向著神的注視,這種注視只是舉起內裏的眼睛,去接觸神無所不見的眼睛,可知乃是一件最容易做得到的事情。這好像是神有意使這件最重要的事成為很容易,使一般最軟弱、最貧窮的人都能做得到。
照這一切說法,我們顯然可以得到以下結論。我們可說這是一件頂簡單易行的事,我們也可以說相信就是看見。既然如此,我們便用不著特別的設備,或宗教的附屬物。神已經知道,像這樣一種關係生死存亡的事,不能受反覆無常的事物所支配,一切都會毀壞或失掉,記錄會被火燒掉,傳道人會因事情而遲延,教堂也會被燒毀。這一切身外之物,都要受偶然事故支配,或受必會發生的失敗所拘束。但是仰望是內心的動作,任何人都能極成功地做得到,不論他是站著,或是跪著,或是在教堂以外千里之遠的地方躺在病牀上正受著臨終的痛苦。
既然相信就是仰望,這是任何時間都可以做的。這最甜蜜的動作,並不會在一個時期做得比另一個時期更好。神從來不根據月朔、節期或安息日而施行拯救,好比一個人在復活節的禮拜天,不會比他在八月三日星期六,或十月四日星期一和基督更接近。只要基督還坐在中保的座位上,每一天都是相宜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是拯救的日子。
這一件有福的事――相信神,與地域沒有關係。只要你把心舉起來,讓它安息在耶穌裏,即刻就進入至聖所,無論你所在的地方是一個頂舒服的車廂,或是一間工廠,或是一個廚房,只要你的思想是向著神,並且順服祂,你就能在那個地方遇見神。
有人會問:「你這說法,豈不是為那些有更多時間從事於默想和靈交的修道士和牧師而講的嗎?我是個忙碌的工人,實在沒有獨自與神晤對的時間呀!」我願意告訴你,我所描寫的那種生活,是屬於每一個神的兒女的,與他們的職業並沒有多大的關係。事實上每天有許多忙碌的工作者,都實行過這種生活。
好多人得到了我所說的祕訣。他們並不注意他們裏面的光景怎樣,只是內心經常仰望神。他們知道內心有個東西可以接觸到神,甚至在他們必定要專注於屬世事務的時候,裏面那種祕密的交通,仍然照常進行。他們的注意力只要從必須處理的事務上挪開,就立刻飛回神那裏去。這已經成了許多基督徒的見證,我如此說,只因有此經驗的人數目之多,叫我無法特別列舉某一個人,也無法知道他們人數究竟有多少。
我並非企圖使人認為平常的崇拜沒有價值,我承認那些崇拜多半是有相當的價值的。每一個基督徒應當有私人的禱告;長時間的默想聖經,可使我們對神的注視更加清楚和單純,以及更加準確;參加禮拜堂的聚會,可以使我們的眼光擴大,也可以使我們對別人的愛心增長。崇拜和教會的工作以及其他活動,這一切都是好的,也是每一個基督徒所應當參加的,但是這些東西的基礎,就是能使它發生意義的原因,乃是從裏面看見神。在我們外面的眼睛正觀看這個終歸趨於消滅的世界的時候,在我們靈裏面,會有了一對新的眼睛(不妨如此說),使我們一直望著神。
有人會擔心,我們未免太著重於個人的宗教經驗而忽略其他的一切,使新約中的「我們」被一個自私的「我」替換了。試問你是否知道,當一百架鋼琴跟著一個調子響著的時候,它們自動地就彼此調和嗎?它們的響聲都照著一個音調,而不是彼此設法調和;然而就在那一個音調的標準下,每一架琴必須個別地與它相和。同樣的道理,當有一百個信徒聚在一起,他們心裏都是望著基督,他們心靈之間的距離,就自然地相近了,這比他們把眼睛離開了神,而竭力追求更親密的交通更來得容易。所以個人的靈交越是趨向於單純,大眾的崇拜就自然更加完美,一個身子上的各個肢體如果都健壯的話,整個身體也就健壯有力了。教會中所有的分子都追求更美、更高的靈性生活時,整個教會就大得長進了。
以上的話,乃是對已經真正悔改,並把生命完全奉獻給神的人而說的,這可以不必如此聲明,因為只有如此獻身為主的,才會留意到這種屬靈經驗。
我們形成一種從內心仰望神的習慣的時候,我們就被引導到更高一層的屬靈生活,我們就更能進入神的應許,和新約的精神。雖然我們的腳行走在世俗的道路上,我們仍然以三而一的神作我們的居所。我們真正的找到生命了。「這裏是一切所能想望的喜樂的總源頭,不但超過了人或天使所能想像的,而且超過一切天地間的情境!因為這是一切理智想望的最高峰,是任何想望都不能與之比擬的境界。」
禱告 主阿,我已經聽見一個美妙的道理,叫我把眼睛轉向你而得到滿足。我的心多麼願意如此,但是罪遮住我的視線,使我只能模糊地看到你。求你用你的寶血洗淨我,使我裏面得以潔淨,以致我可以在地上寄居的日子,一直用明亮無隔膜的眼睛仰望你。這樣我就可在那日得見你完全的光輝,就是當你降臨要在你聖徒身上得榮耀,又在一切信的人身上顯為希奇的日子,所要顯出來的。阿們。
本文選自《渴慕神》第七章,陶恕著,薛玉光譯,宣道出版社,1988年3月十版,77—78頁。
Published in選集二: 等候神的生活(第二版)
Read more...
More...
10 等候神(上)
11 等候神(下)
《生命事奉的秘訣》序言
01 服事主的秘訣
Start
Prev
1
2
3
4
Next
End
Page 1 of 4
本日 讀經進度
2011年09月10日 星期六
速讀經文: 申8-17
背誦經文: 彼前2:13-14
活力讀經: 徒4:23-37
網站 內容搜尋

Copyright © 2011 www.zionhc.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Joomla! is Free Software released under theGNU/GPL License.
Back to Top
[x]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