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党恩演讲比赛主持词:中国禁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3:29:55

中国禁片

(2008-09-25 14:35:17) 转载标签:

杂谈

 本文由mauriu (橡胶灵魂)原创于白云黄鹤

     hoho,禁片,是不是那种X片啊。不是啦。所谓禁片,无非是些不合时宜的电影,违反了该国的电影相关规定和社会伦理道德,每个国家都存在禁片。不过由于挂上了禁片的名号,就神秘起来,更勾起了咱想看的兴趣。通过一些渠道,也看了些所谓的禁片,在这简单的介绍下。

    所谓禁片,被禁,一般是指一部电影:禁止拍摄、禁止发行、禁止宣传、禁止当事人继续从事电影工作等。

    一般来说,国内电影会被广电总局禁映,原因两种:一是违反相关报批程序,就擅自去国外参赛、上映,因这个原因而遭禁的电影有《鬼子来了》、《十七岁的单车》等。二是影片内容,如色情、同性恋、过度暴力血腥等,像《颐和园》、《东宫西宫》等。

    被禁影片的结局有两种,一是经过修改后方能上映,导演向有关方面写检讨,然后将影片中不符合规定的内容删除,如《色戒》的国内上映版,就删掉了大段床戏。据说有很多导演和演员都写过检查,这就和我们小时候读书一样,很多人都有被老师罚写检讨的经历吧。周星星同学当年还因为《少年足球》也给广电总局写过检讨,你相信嘛。二是被打入冷宫,像《活着》、《东宫西宫》,到现在还无法上映,主创(一般是导演)受到一定的处罚。

    禁片的题材也是千变万化。大家印象当中好象禁片探讨的都是些变态、血腥等极端题材,以扭曲、歪曲为能事。其实它涉及的范围非常宽,从《小武》的日常生活到《安阳婴儿》高度戏剧化的内容,从《蓝风筝》胡同百姓烧煤炉到《冬春的日子》小知识分子树林里吵架,从《赵先生》中年男女离婚到《陌生天堂》青年男女结婚。

    大家印象当中禁片的作者可能都是些嘴边还没长毛的小伙子、愤怒青年、艺术青年、极端分子。这些人六、七十年代出生的居多,既"第六代",如贾樟柯、盛志民、刘浩、唐晓白、程裕书、李玉等。也有若干五十年代的,"第五代",吕乐、王朔、张艺谋、田壮壮。甚至还有个把四十年代的,"第四代"。

      
    下面我就介绍几部国内的禁片。在中国目前的国情下,所以存在这些禁片,也是因为各种原因,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看到这些影片,可以在一定范围谈论禁片,这种禁而不止也算是我们的特色吧。至于想看,呵呵,自己去找吧。

    《苏州河》(2000年) 导演:娄烨 主演:周迅    贾宏声   华仲凯 
    获荷兰鹿特丹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日本银座影展大奖。影片以王家卫的电影风格叙述了一个爱情悲剧故事,表现对爱的执著和爱之意义的探讨。因首先在台湾上映遭禁映。

    《颐和园》(2006年)  导演:娄烨   主演:郝蕾、郭晓冬
     本片被禁的很彻底,一开始在网上很难找到,后来网上有内部版流出,现在法二的DVD也已经出来了,想买的去碟店逛下。这是一部典型的政治+色情的电影。它遭禁完全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娄烨因本片让他付出遭到禁拍五年的处罚。

   《冬春的日子》(王小帅)1992   导演: 王小帅
   主演: 喻红 / 刘晓东 / 娄烨
   本片被英国BBC评为20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100部影片之一,也是唯一入选的中国电影。

《极度寒冷》(王小帅)1993
主演: 贾宏声 / 马晓晴

《扁担姑娘》1999
导演: 王小帅
主演: 郭涛 / 王彤

《十七岁的单车》(2000年) 导演:王小帅   主演:崔林   周迅   李滨   高圆圆  
     按照制片方协议规定,该片如果参加国际电影节,须经过电影局审查批准方可。但王小帅显然对使电影局满意信心不足,在没有拿到审片结论之前便携片参加了柏林国际电影节,并赢得了一尊银熊奖,所以禁止在国内公映。不过它的音像制品已经可以发行了。王小帅就是个遭禁大王,他前期的作品都无一例外的被禁。

   《牛棚》1989   导演:戴思杰
   《植物学家的中国女孩》2006    
    导演:戴思杰    主演:李小冉    Mylene Jampanoi    林栋甫
    戴思杰是一位旅法导演,《牛棚》是它的处女作。《植物学家的中国女孩》则是一部讲述两个女孩之间爱情的故事。同性+影射政治,这样的电影也只能通过非正常渠道看了。
   
   《北京杂种》(张元)1993   主演:崔健、李委、俞飞鸿、王文丽、臧天朔、唐大年
   《儿子》(张元)1993  
   《东宫西宫》(张元)1995 主演:胡军   司汗   赵薇
  获阿根廷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编剧、摄影大奖。根据王小波的小说改编,讲述一对同性恋者复杂的心路历程,因涉嫌“诋毁社会主义形象,涉嫌宣传腐化思维”(当时的审批意见),迄今未被准许上映。
      
  《过年回家》(1999年) 导演:张元   主演:刘琳 李冰冰李野萍   梁松   李芸
  获1999年第56届意大利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导演奖。这是一个关于宽容和爱的故事,主人公过年回家,倾诉了17年的难言人生。因涉嫌“诋毁社会主义形象”,导演张元受到处罚。本片现在已经解禁,CCTV-6播放过。  
  
  《鬼子来了》(2000年) 导演:姜文
  获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奖。影片以独特的视角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者的凶残本性,圈内口碑不错,因内容问题和姜文未得到批文就拿到国外,迄今不能公映。后姜文和有关方面的沟通,认错态度较好,现在已经可以出版音像制品。
 
  《铁西区》2003    导演:王兵
     这是一部非常有力度的纪录片,长度九个小时。正如导演王兵所说,它代表了一个世界的崩溃,但是这是否意味着另一个新的世界的建立,导演的答案是灰色的。

  《赵先生》(1998年)
  本片获第51届瑞士洛迦诺电影节“金豹奖”
    导演:吕乐 主演:施京明张芝华 陈怡南 蒋雯丽
  第5代最杰出的摄影师之一吕乐试图通过拍摄处女作《赵先生》,像他的同门师兄张艺谋一样成功转型成电影导演。但这一努力却并未取得太大的成效,虽然本片在瑞士洛加诺电影节获得金奖,不过因内容问题在国内被禁映。他执导的第二部电影《小说》据说因为情节晦涩等问题,也处在封存状态中。《赵先生》现已解禁,可发行音像制品,现在看来实在纳闷这种片子怎么会被封。
  
  《邮差》(1995年)
    导演:何建军   主演:冯远征濮存昕    梁丹妮
    这部电影是导演何建军得到鹿特丹电影节的一个基金的资助拍摄,并在欧洲完成后期制作的。这就决定了本片不可能在国内获得放映的机会。从国外电影节或电影基金获取资金支持是不少青年电影导演的基本运作方式,也是他们完成的电影无法与观众见面的重要原因。因内容问题遭禁,不过现在也获准发行音像制品。
    
  《活着》(1994年) 导演:张艺谋   主演:葛优、巩俐、牛犇
  获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和男演员奖。根据余华小说改编,表现人在极端艰难的生存环境下可悲的顽强和坚韧,因内容问题,迄今不能公映。这片在D市随处可见,确是张艺谋最好的电影之一,虽然还无法和原著相比。《活着》和《霸王别姬》的被禁,直接影响了中国第五代导演中两位最杰出的之后的创作道路的转变,大家现在看看这两位现在拍的电影,几乎无法相信他们也曾经拍出过《活着》、《霸王别姬》、《孩子王》等电影。这两部电影的被禁,也宣告了第五代文化反思时代的最后终结,第五代全面转型基本告一段落。
  
  《蓝风筝》(1993年) 导演:田壮壮   主演:吕丽萍   濮存昕    李雪健   郭保昌
    蓝风筝是第五代导演执导的电影当中最直面政治历史的一部作品,但由于影片有香港及日本资金,故得以日本影片名义参加国际电影节。曾获日本第6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最佳女演员奖。以悲哀、灰暗的基调讲述几十年的故土旧事,透视埋在历史灰烬下的人的命运,审查未通过即参赛,导致中国电影代表团愤然退出东京电影节以示抗议。因内容问题,该片迄今不能获准上映,因此该片与导演所受到的处罚也非常严厉。欧洲二区有比较好的DVD。

  《太阳和人》又名《苦恋》(1980年)
出品单位:长春电影制片厂
出品年代:1980年
编剧: 白桦 彭宁
导演: 彭宁
演员:刘文治 黄梅莹
剧情梗概:
一对侨居海外的画家夫妇在新中国诞生的时候,毅然决定重返祖国的怀抱,他们的孩子也在飘扬的五星红旗下呱呱落地。但这双爱国华侨却在历次政治运动中受尽迫害,他们的女儿从小也受尽歧视。男主人公在逃亡中冻馁而死,临死前在雪地上爬出一个大大的问号。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女儿执意出国。在亲人试图挽留她的时候,她说:“你们爱祖国,可是祖国爱你们吗?”这段台词成为《苦恋》最大的罪状。(瀑布汗啊,这句台词太危险了,坚决封杀)
  导演白桦根据剧本《苦恋》拍摄的电影,影片主人公原型为著名画家黄永玉。此片曾作为内参片供批判,遭Dxp点名批评,从未公影。台湾导演曾拍过同名影片,但较大陆影片稍逊。
    
  《反击》(1976年)
  江青指导下拍摄的彩色故事片,宣传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激烈阶级斗争,为影片《决裂》的续集。因“四人帮”被打倒而遭禁映。其他在1975到1976年在江青支持下拍摄而后遭禁的影片:《千秋业》、《盛大的节日》、《欢腾的小凉河》。
 
《枫》
导演 : 张一
编剧 : 郑义
摄影 : 李尔康 王文相
题材 : 爱情/文革
峨眉电影制片厂1980年摄制
主演 :徐枫 王尔利 涂中如 曾涛 刘京梨 夏楠
网络上很出名的一部文革电影,我也是通过网络才知道还有这样的一部电影。已经有正版音像品出版。
   
  《沙鸯之钟》(1943年)   主演:李香兰(山口淑子)
  李香兰主演的“满映”电影。《沙鸯之钟》在日本占领下的台湾拍摄,极力宣扬“大东亚圣战”。同类影片还有“支那三部曲”:《支那之夜》、《白兰之歌》、《热砂的誓言》。此外还有反映林则徐虎门禁烟的影片《万世流芳》,本片在上海公映时,张爱玲去看了,还写了影评,评价不错。主演李香兰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悲剧女性,也是现在仅存为数不多的那个年代的明星,目前生活在日本。大学时看过她写的自传,《夜来香》就是她演唱的。
  
  《八九点钟的太阳》
  影片由成长于中国的美裔女士卡玛(Carma   Hinton)导演,内容涉及文革,她还有另一部片片也遭禁。
  
  《鸽子树》(1985年)
  吴子牛导演的影片,据说因政治上把握失当而遭禁。

    《蓝宇》(2001)
    导演:关锦鹏    主演:刘烨、胡军、苏谨
    这部片子在国内知名度比较高,DVD市场上也有比较好的高清完整版本。觉得胡军是国内比较不错的演员,刘烨则是通过《那山、那人、那狗》认识他的,本片有两个人的全裸镜头(看男人的裸体,真不爽),这对于国内的演员来说,还是很不容易的。很奇怪为什么导演都喜欢找胡军来演同性恋,《东宫西宫》里他也是出演过一回。 
   
《安阳婴儿》(王超)2000
主演: 祝捷    孙桂林    岳森谊
王超很喜欢长镜头,加之方言、纪实性的拍摄手法,所以这是部让人犯困的电影。

爸爸
出品公司:北京电影制片厂
出品年代:1996年
编剧:王朔,冯小刚
导演:王朔
主演:冯小刚 胡晓培 徐帆
剧情梗概:
本片改编自王朔90年代早期的一部小说《我是你爸爸》。讲述了丧妻的男人马林生与他一手拉扯大的儿子之间日趋紧张的关系。这个在机关里混日子的小职员在对待儿子的时候,时而滥施暴力、时而摇尾乞怜,有时又满腔热情地和儿子称兄道弟。但最终父子之间仍然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

影片背景:
《爸爸》是中国著名“痞子文学”作家王朔的电影处女作,也是他迄今为止唯一的一部电影作品。这部影片据说对当代中国的社会关系进行了一些隐晦的讥讽,因此从来就没有在国内公映。富有戏剧性的是2000年的瑞士洛加诺电影节将本片评选为当年的最佳影片,票友导演王朔也许并不因此有太多的兴奋感:本片的公映为此又遥遥无期了。

此外还有很多

七君子事件

      对于中国的禁片具有重大意义的就是业内所谓的“七君子事件”了。1994年3月12日,广电部下文《关于不得支持、协助张元等人拍摄影视片及后期加工的通知》,就一批导演私自参加鹿特丹电影节举办的中国电影专题展一事予以处罚。处罚名单如下:田壮壮、张元、王小帅、吴文光、何建军、宁岱,其中《我毕业了》一片主创人员待查后通报(就是王光利)。事件当时影响到八一电影制片厂把已经借给张元拍摄《广场》的摄影机收回去,后来更影响到王光利在《处女作》中有比较激烈的情绪。
      于是在1995年,电影审查全面出击,电影创作也出现收缩。春节前,当时一批影片整体地被压在电影局,这些影片多数头一年夏天拍摄、秋冬季完成了后期制作、准备开春后公映。有:王小帅《越南姑娘》(标题太暧昧,后来被改成第四代农村影片似的《扁担姑娘》)、路学长《钢铁是这样炼成的》(标题太反叛,后来被改成〈成长的烦恼〉式的《长大成人》)、王朔的《我是你爸爸》(这不是骂人吗?后来王朔妥协把标题改为《我的父亲母亲》式的《爸爸》,但仍未通过)。春节后,黄建中的《米》等影片也加入了等待意见、需要修改、却从上到下都不知道该怎么改的影片行列。而此时社会舆论炒得沸沸扬扬的是张艺谋的《活着》为什么不能公映。那部小说的影响很多,导演也影响很大,制作期间媒体报道就很多。小说出版了,也让拍了,为什么拍出来不让放?而且这部作品还牵涉到海外资金,搞得很多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在这样的局势下,中宣部召开了"长沙会议"和稍后的“南昌会议",会议制定了几个报告和规划,其中后来在媒体中报道很多的是"9550工程",即在第九个五年计划中每年十部、共生产五十部"精品"影片,高唱时代主旋律。为具体体现这些精神,并顺便表示对电影管理部门前几年工作的不够满意,中宣部的重要干部被派到电影管理一线工作。


自从七君子事件后,有关部门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下文批评某个或某些人,甚至禁止他在若干年(一般是二至五年)内拍片。姜文、贾樟柯等人都曾遭遇。

    贾樟柯是因为《小武》。《小武》是匆匆之作,更具野心的是《站台》。贾樟柯将《站台》当作处女作。与《小武》的小偷主角相比,《站台》的主角们很正面,"文艺战线的战士","三下乡""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贾樟柯在剧本写作时期,认为它如果不许在国内放映将没有任何意义。由于《小武》形成的影响,国内有的正规制片机构对贾樟柯有兴趣,况且资金是贾樟柯自己找来的,用不着制片厂出钱。后来具体合作的是上海电影制片厂。他们的文学策划部门与贾樟柯一起一再修改剧本,贾樟柯本人一再找各种专家和朋友请别人提意见出主意。上海电影制片厂在多方努力之后把他们认为非常清洁的剧本交到上级部门,请求上级部门取消此前发布的对贾樟柯的禁令。

     此间上级管理部门曾给贾樟柯来电话,贾樟柯数次被叫去,都是让他写检查、保证书一类的东西。没有其它积极的结果。这个过程持续了大约两年。而贾樟柯认为非拍不可,他就只好自己拍了。所以《站台》是部禁片。之后写作《任逍遥》剧本时,他再也没有任何幻想、再也没有把剧本拿给有关部门审查。

      另一个例子是王家卫。他不是大陆人。他的童年记忆分裂为两部分:五十年代末的大陆上海和六十年代初的香港。《阿飞正传》清晰而委婉地讲述了他对六十年代初香港的看法。所有大陆影迷都可能很好奇:王家卫要是拍他记忆中的大陆,会拍成什么样子?

      王家卫自己也想过要拍。回归了,他准备搞个《北京的夏天》,两个腼腆的人的不成功的爱情故事,在六十年代初北京的夏天中。算是回忆。当时同时他就已经开始搞一个前瞻式的:《2046》,是香港回归五十周年那时候香港人的爱情故事。

      自从《阿飞正传》之后,王家卫就不写剧本。可是,要到北京拍摄,项目不通过审查不行。而要审查,当然要有一个剧本。他只好写了一个,通过深圳影业公司交到上级电影管理部门。那时是1998年。王家卫和替他办事的人可能认为这只是个爱情故事,没有任何值得怀疑或犹豫的地方。但管理部门一拖再拖,对这个剧本居然从来没有给出过肯定或否定的意见。王家卫只好自己拍,在别的地方拍。背景只好放在香港,而香港的场景他又不满意,于是去了曼谷,拍出来之后近一年才彻底完成剪接等后期工作,片名是直到混录时才确定的,叫《花样年华》。当《花样年华》影片通过审查在大陆放映并且票房很多之后,深圳影业公司个别人员对上级管理部门有一点意见:为什么剧本不通过而影片能通过?国内的电影企业并不景气,为什么不让与王家卫这样的人合作?

      既然说到香港电影与大陆电影管理部门的关系,有另外两件事不能不提:

      陈可辛的《甜蜜蜜》,两个大陆人缘分的故事,从香港到美国。如果喜欢它的大陆影迷们得知原来剧本里面还有很长一段大陆的部分,却没有能够拍摄,会有什么感想?这已是一部很出色的作品,但这个故事,有大陆的部分是顺理成章的,甚至,没有他们在大陆的相遇而不相识,作品象被腰斩了一样。剧本曾经交到大陆电影管理部门,从来没有得到肯定或否定的答复。

      另一件是《宋氏三姐妹》。与《北京的夏天》和《甜蜜蜜》不一样,《宋》片是影片拍摄完成后出的问题。过程复杂而漫长,比如标题就已经不是原来的,戏也做了重大删改。大家对历史的看法不同是一个问题,但一部影片是否历史是另一个问题。香港人极不关心政治,他们从来不会拍摄毛泽东或蒋介石。但处在两岸三地中间的他们、在夹缝中,找到了一个大陆、台湾都可能有兴趣的点,一个两边都不得罪的点,就是《宋氏三姐妹》。


简单介绍下中国电影的审查制度。
      我国大陆电影审查制度是个公务员内部的制度。它不对公众开放,电影拷贝交付电影管理局后,送拷贝的创作者或投资人没有正当渠道了解谁将看,只能采取通过朋友打听等形式。当电影局的修改意见下达后,仍然无法知道到底谁看了、意见是谁写出来的。如果一个创作者或投资人通过特殊渠道了解到这些情况,他是个非常有办法的人。这种做法本身充满非体制、"地下"的色彩。

      参与审查剧本或影片的,有时不止电影局一个行政部门。"有关部门"很多。比如儿童题材要请妇联的同志参加,《爱情麻辣烫》并非禁片,但当时在有关部门的意见下删掉了第一个片段中两个高中生天黑后站在学校自行车棚的一个镜头,因为未成年的一男一女不可以在没有成年人陪伴的情况下在那么个不明亮的角落呆着。再比如犯罪题材、或者镇压犯罪的题材,要请公检法等部门的相关机构审看,后者可能认为剧本或影片反映的英雄人物不够典型,要求电影工作者们先学习他们档案柜里拿出来的一摞先进人物材料。

写检查

      跟电影沾点边的、写过检查的人,数不过来。不单创作者、制作者可能写,管理者自己一旦疏忽也要写,任何领导如果有下级犯错误都可能写,评论者或娱乐记者也可能写,教课的老师也可能写,明星可能写,基本不识字的演员也可能被迫找人代写。没做过任何检查的人,或者太懂事了,或者还没进入电影这个圈子。

检查的生动例子太多了。讲两个短的。

      某杂志,领导比较喜欢读,因而因为不大不小的事情,从普通编辑到主编都做过一些检查。普通编辑认为无伤大雅,主编却不这样认为。结果有一次差点出大事:由于《鬼子来了》擅自参加国际影展,电影管理部门的上级单位下达紧急通知:所有媒体在XX时间内不许报道姜文。主编留着一手,《鬼子来了》本来他也不打算宣传。可是等杂志印出来了,突然发现有一个重大失误:某个非常不起眼的段落中,有"姜文"两个字。那篇文章与《鬼子来了》一点关系都没有,但姜文是个名人,别的文章或访问中提到他也是很正常的。但是,考虑到刚刚下发的指示,前一些时候上级叫去写检查时严肃的眼神和语气,这家杂志的上上下下不敢大意,找来涂改液和一切可用的工具,全编辑部动员,经过几天的努力,终于将两万本已经印好的杂志上的这两个碍眼的字抹掉了,从而避免了写检查。

      另一个是周星驰。星爷虽然是大腕,虽然是笑坛巨匠,虽然是香港人,也从来不搞《宋氏三姐妹》那样的片片,可写检查这一关还逃不过去。

      起因是《少林足球》在香港排好了档期,等北京的电影管理部门审查完毕就放映。因为是在大陆拍的。可左等右等没有消息,眼看档期到了,老板就做主公映了。有关部门当然不高兴,可也说不上话。没过多久,大陆的金鸡百花双奖晚会即将召开(就是2001年在宁波的那次),星爷很积极地希望参加露脸,组织者也希望他来捧场。可是,管理部门此时出面:周星驰如果要参加大陆的电影活动,必须先交一份检查来,检讨为什么不等审查通过、擅自提前公映《少林足球》。星爷见得多,想必没被一份小小的检查难住,就写了。

所有星爷的影迷都可能在自己的脑海中构筑星星写检查的场面。

总结:
      每个国家,各个时期,都会存在禁片,因为它违反了当时当地的电影相关制度所以被禁,这是很正常可以理解的。可能随着时间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一些电影也会随之解禁。所以禁片也并不神秘,也没什么大不了,保持平常心态去看待这些禁片,说不定那天它们就会出现在大萤幕或者电视上呢!

分享 分享到新浪Qing

0

阅读(1644) 评论 (0) 收藏(1) 转载(1) 打印举报 已投稿到: 排行榜 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