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银行卡激活:19.齐国的领导班子是一个团结、谦虚好学的班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1 02:48:15

19.齐国的领导班子是一个团结、谦虚好学的班子

【原文】相三月,请论百官。公曰:“诺。”管仲曰:“升降揖1让,进退闲2习,辨辞之刚柔,臣不如隰朋,请立为大行3。垦草入邑,辟4土聚粟多众,尽地之利,臣不如宁戚,请立为大司田。平原广牧,车不结辙,士不旋踵,鼓之而三军之士视死如归,臣不如王子城父,请立为大司马。决狱折中,不杀不辜,不诬无罪,臣不如宾胥无,请立为大司理。犯君颜色,进谏必忠,不辟5死亡,不挠富贵,臣不如东郭牙,请立以为大谏之官。此五子者,夷吾一6不如;然而以易夷吾,夷吾不为也。君若欲治国强兵,则五子者存矣;若欲霸王,夷吾在此。”桓公曰:“善。”

【译文】管仲任宰相二个月后,请求与桓公选择百官。桓公说:“好的。”管仲说:“升堂退下行礼谦让,进来出去娴熟礼节,分辨言辞刚柔,我不如隰朋,请立他为外交长官。开垦草野,开辟土地聚集粮食增加人口,发挥土地最大效益,我不如宁戚,请立他为大司田。在广阔草原上前进,战车不混乱,战士不后退,敲起战鼓而三军战士视死如归,我不如王子城父,请立他为大司马。判决适当,不杀无辜,不诬陷无罪之人,我不如宾胥无,请立他为大司理。敢冒犯君,劝谏必定忠心,不躲避死亡,不为富贵困惑,我不如东郭牙,请立他为大谏官。这五位先生,我一概不如他们,但是用来交换我,我夷吾也不干。君如果想要治国强兵,那么这五位先生要保留好,如果想称霸天下,那么有我夷吾。”齐桓公说:“好。”

【说明】治理好一个国家,当然不是一个人所能做到的。齐桓公能取得这样的成绩,除了大度容忍,任命管仲,还得到其他人的帮助。管仲并没有因为自己当了宰相而沾沾自喜,瞧不起其他人,相反,他很谦虚,自认为比不上他人。这就说明,齐桓公的这个领导班子,都是谦虚好学,能认识、任命人才的班子。

本篇《小匡》,首提鲍叔牙推荐管仲,他自承有五个方面不如管仲。然而,我们看到,鲍叔牙救出管仲,也是很有智慧的,并不是一个庸才。管仲贡献给齐桓公许多建议,都被齐桓公一一采纳,但管仲言论的重点却是要齐桓公注意国家行为、组织行为以及个人行为。管仲上任后还向齐桓公推荐了隰朋、王子城父、宁戚、宾胥无、东郭牙等人。从齐桓公的大度,到鲍叔牙的无私举荐,再到管仲的推荐,整个齐国的领导班子是一个团结、谦虚好学的班子。他们的这些优秀品质不是天生的,而是当时文化背景的熏染,他们的行为都是当时文化氛围的匡正。

“大匡”是指从大的方面纠正、匡正人们的行为,“中匡”也就是从中等的方面纠正、匡正人们的行为,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风俗习惯,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以文化的软约束来纠正、匡正人们的行为,才谈得上去办理治国、经济问题,战争问题,刑法问题,安定问题的事等等,其中关键问题就是价值观念的问题。

这三篇《匡》的重点是讲推荐人才,那什么是人才呢?其实,就是能够遵守人们共同的社会行为规范的人就是人才。懂得社会行为规范,也就能选择到最佳行为方式,能够选择到最佳行为方式,就能处理任何事。不懂得社会行为规范的人,只是凭自己的意愿为人处事,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样的人能处理好事情吗?所以,“匡正”,就是用社会行为规范来纠正人们的社会行为,人们的社会行为只有遵守人类社会的社会行为规范,才是正确的,才能算是个人才。如果人们不遵守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我行我素,那么他决不是个人才,尽管他足够聪明。因为真正的智慧是建立在事情本来如此的基础上的,是建立在遵守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上的,运用智慧,选择到最佳行为方式的人,才能真正是人才。

——————————————————

【注释】1.揖:(yī医)《论语·八佾》:“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这里用为作揖,谦让之意。

2.闲:(xián咸)通“娴”。《战国策·燕策二》:“闲于兵甲,习于战攻。”《春秋繁露·五行逆顺》:“兵入则振旅,以闲习之,因于彼狩,存不忘亡,安不忘危。”这里用为熟悉、熟练之意。

3.大行:(xíng形)即行人。《易·无妄·六三》:“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灾。”《周礼·秋官·司寇》:“大行人掌大宾之礼,及大客之仪,以亲诸侯。”《管子·小匡》:“宁戚为田,隰朋为行,曹孙宿处楚。”《左传·桓公九年》:“邓南鄙鄾人攻而夺之币,杀道朔及巴行人。”《论语·宪问》:“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国语·吴语》:“吴王夫差既胜齐人于艾陵,乃使行人奚斯释言于齐。”《管子·侈靡》:“行人可不有私。”尹知章注:“行人,使人也。”《韩非子·说林上》:“秦武王令甘茂择所欲为于仆与行事。”《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卫君入朝于周,周行人问其号。”这里用为外交官之意。

4.辟:(bì毕)《书·太甲中》:“后非民,罔以辟四方。”《诗·魏风·葛屦》:“好人提提,宛然左辟,佩其象揥。”《诗·大雅·棫朴》:“济济辟王,左右趣之。”《诗·商颂·殷武》:“天命多辟,设都于禹之绩。”《管子·乘马》:“民之生也,辟则惠,闭则颣。”《论语·宪问》:“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孟子·梁惠王上》:“欲辟土地。”《韩非子·外储说右下》:“诸侯辟疆。”《商君书·弱民》:“农辟地。”《盐铁论·地广》:“周宣王辟国千里,非贪侵也。”这里用为开辟、开拓之意。

5.辟:(bì毕)通“避”。《周礼·掌交》:“使咸知王之好恶辟行之。”《管子·权修》:“刑罚不审,则有辟就。”《左传·庄公九年》:“秦子梁子以公旗辟于下道,是以皆止。”《论语·季氏》:“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礼记·中庸》:“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攫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孟子·离娄上》:“伯夷辟纣,居北海之滨。”《荀子·荣辱》:“不辟死伤。”《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不辟亲贵,法行所爱。”这里用为回避、躲避之意。

6.一:(yī医)都、一概。《管子·小匡》:“此五子者,夷吾一不如。”《史记·货殖列传》:“一匡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