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415926谐音表白:浅谈水质平衡的建立与破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7:41:06

经过一个阶段的饲养后,水质会根据饲养者的各种习惯的综合效果最终向一个目标型水质进展,成功培养优良水质,或者失败培养易患病水质。

适合孔雀鱼生长的水质应该以下几个条件:
1。氧气,富含氧气的水体对于鱼儿来说一定是舒适的,过高密度的养殖及供养不足会导致生长不良,严重的导致缺氧死亡。
2。贫养,水体处于贫养状态,培养可以通过生化方式解决,现在最常见的水妖精+气泵就是培养硝化细菌的生化系统,也可以通过稀释水体来达到相同的目的,滴流缸即使不配合水妖精,水体也可以保持很好的贫养状态,贫养的根本目的是降低水中毒素类物质(亚硝酸盐,氨)与细菌,真菌,病毒的快速繁殖。为了达到贫养水体的目的,可以采用很多种方法,可根据自己的条件自行选择,滴流,硝化,藻化,6分饱,饥饿饲养等等,或者几个方法结合起来用,都是可以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水体贫养。
3。温度,这个也是非常关键的,孔雀鱼能生存的极限温度就不进行讨论了,主要说常见的饲养温度24-30度这个范围,原则上冬季高温,夏季低温,这个主要是考虑到了不同季节漂浮在空气的各种病菌的中来来制定的,冬季真菌类多,所以高温饲养进行预防,夏季病毒,细菌类多,所以考虑低温饲养,当然了,这个只是以预防为目的的,如果可以保持水体的很好的贫养状态,全年定一个温度或者按照季节温度高低,制定在24-30度范围内进行浮动也是可以的。

知道了这3点,在水质培养的过程中就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了,来看看几个常见的水质培养案例:
1。死鱼开缸法:杀缸,新水,水妖精+气泵开起来,新鲜死鱼(死虾)几条,系统跑起来,等到尸骨无存的时候视为开缸完成,接下来可以防创缸鱼,看看效果,接着是逐步增加密度,直到密度达到将来饲养的密度,再进行一段时间的饲养后,就可以开始放实际要饲养的鱼了,这个开缸法的目的很明确,边培养硝化生化,边让鱼适应变化的水体,而且在整个系统的建立过程中,闯缸鱼作为实验者的身份实验水体,同时也作为N类营养的供应者提供给硝化细菌,这个方法的好处是在整个养水的过程中都可以看到活鱼的状态,能动态的观察到整个开缸过程中的各阶段鱼的表现,从而间接的了解水质及方案实施的效果,缺点是活体进入有可能带入治病细菌,而活体本身是有抗体的,对于这些鱼来说并不会导致生病,一旦水质达到稳定状态(2-3个月)的时候,当无抗体鱼进入的时候,就有可能因为抗体不足而导致生病。这样的水质是通过较长时间的培养完成的,里面除了硝化细菌以外,致病类病菌是否存在不是很容易判断。
2。活鱼开缸法:杀缸后直接活鱼+水妖精+气泵,省略死鱼这个步骤,看似节省了一步,是不是效果会打折扣呢?回答是未必,如果活鱼就是将来打算要进缸的鱼,这个方案培养水质一旦成功,就不需要考虑病菌交叉感染的问题了,即使鱼是代菌的,但本身又是开缸鱼,又是饲养鱼,即使又病,自身的抗体也是可以保证健康生存的,如果开缸的时候用原饲养缸的带菌妖精,那这个方案就比较完美了,在鱼缸数了较多的鱼友饲养方案中,这个方法是被非常多的采用方案之一。
3。豆浆(牛奶)开缸法:是比较缓慢的开缸方案,好处是不用照看,一开一月,就是说,开起来就跑1个月看,然后是再跑2月,前前后后3个月,期间水质应该是由混变清,清了后再放入豆浆,反复的次数越多,培养出来的水质就越稳定(应该是硝化细菌越稳定),期间如果出现了,变色,变黑,变臭,直接杀缸,因为你开缸失败了,原因可能很多,反正重新开就是了,在这样的培养方案下,培养好的水体中,治病菌类几乎没有,因为没有细菌包(活体)吗,^_^,培养成功后,鱼进缸成活率是99。99999%。
以上3个案例,都是硝化系统的培养方案,各有特点,鱼友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的条件选择方案,最好是每个方案都尝试,只有用过了才知道哪个方案更适合自己吗,^_^。

水质培养好以后就可视为平衡水体,培养(饲养)的时间越长,稳定性就越好,稳定性好有2面性,如果自身鱼比较娇嫩,缸体细菌较少,那这样的水体就更容易让外来鱼生活,反过来说,鱼很结实皮实,水体中的病菌并不是那么少,那比较娇嫩的外来鱼进缸就有可能生病,所以不要以为饲养很好的水体就一定是可以随便进鱼的,优良的水体是相对自己现在养的鱼来说的,并不是针对所有的鱼,你的水养你的鱼可能毫无问题,但别人的鱼进你的缸是不是行,那就不能肯定了,所以说,经常出鱼的鱼友要尽可能把鱼养的皮实点,方案吗,就是降低各项水体指标的要求呗,^_^,貌似比较残忍,呵呵,经常买鱼的鱼友就尽可能把鱼养的娇嫩点,提高更像水体的指标就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