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信用卡拖欠:贫血的检验项目及结果解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0 08:21:30

贫血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由于引起贫血的原因很多,不同原因引起的贫血的治疗又各不相同,所以检验作为贫血诊断的主要证据显得非常重要。贫血检验项目主要包括外周血液细胞和骨髓细胞检查,血清铁、铁蛋白、叶酸、维生素B12等化验项目。


基础知识


1.红细胞在什么地方产生的?

骨髓是制造红细胞的地方。骨有骨干和骨髓两部分,骨髓是可以造血的场所,具有造血能力的骨髓叫做红骨髓,婴幼儿时期几乎所有骨的骨髓都能造血,随着年龄的增长,长骨骨髓内的脂肪逐步增加,造血组织逐步减少,到成年人长骨骨髓完全被脂肪取代,丧失造血功能,这样的骨髓叫做黄骨髓。不过在严重贫血或病理情况下,黄骨髓还可转变为红骨髓,恢复部分造血能力。


2.骨髓是如何制造红细胞的?

骨髓中有一种叫做造血干细胞的,可以分化为粒细胞祖细胞、红细胞祖细胞、淋巴细胞祖细胞、巨核细胞祖细胞,其中红细胞祖细胞又不断分化和分裂成为原始红细胞、早期幼稚红细胞、中期幼稚红细胞、晚期幼稚红细胞、网织红细胞到成熟红细胞。


3.为什么血液中的红细胞会保持稳定?

人体血液中的红细胞非常稳定,并不是红细胞长生不老,而是红细胞的衰老死亡与骨髓制造红细胞的数量保持平衡,这种平衡一旦打破就会造成贫血或红细胞过多。人体在正常情况下,成熟红细胞的寿命约120天。红细胞由青年走向老年以至于死亡的过程是红细胞内能量耗尽的过程,由于红细胞内的能量逐步消耗,保持红细胞膜柔韧性(变形能力)减弱,细胞膜变脆即脆性增加,这样的红细胞在通过毛细血管尤其是脾内的毛细血管时容易被挤破而死亡,脾脏是破坏红细胞的主要场所。骨髓通过激素以及自身对血液中氧浓度的感受而制造红细胞,与每日因衰老死亡的红细胞数量相当,以维持红细胞数量的恒定性。


4.红细胞生成需要哪些营养物质?

制造红细胞的主要原料为蛋白质和二价铁,也要有适量的维生素B12、叶酸等辅助物质,促进红细胞发育成熟。此外,红细胞生成还需要维生素(B6、B2、C、E)以及微量元素铜、锰、钴、锌等。


5.什么是贫血?

在一定容积的循环血液内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以及血细胞比容均低于正常标准者称为贫血。其中以血红蛋白最为重要。正常成人血红蛋白量男性为120~160g/L(12~16g/100m1),女性为ll0~150 g/L (11~15g/100m1);红细胞数男性为(4.0~5.5)×1012/L(400万~550万/mm3),女性为(3.5~5.5)×1012/L (350万~500万/mm3)。凡低于以上指标的即是贫血。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伴有头昏、乏力、心悸、气急等症状。


6.贫血的原因有哪些?

贫血是一种症状,是指单位容积血液中的血红蛋白量、红细胞数和血细胞比容(Hct)低于正常标准。贫血是临床最常见的表现之一,然而它不是一种独立疾病,可能是一种基础的或有时是较复杂疾病的重要临床表现,一旦发现贫血,必须查明其发生原因。形成贫血主要有三类原因:造血功能不良(常由于干细胞缺陷、造血原料不足、骨髓受到外来细胞或物质侵占等原因)、红细胞过度破坏及失血。


7.贫血分为哪几种类型?

1)缺铁性贫血:是体内铁的储存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需要而发生的贫血。是由于铁摄入量不足、吸收量减少、需要量增加、铁利用障碍或丢失过多所致。见于营养不良、长期的小量出血和钩虫病等。

    

2)巨幼红细胞贫血:缺乏红细胞成熟因素而引起的贫血,缺乏叶酸或维生索B12引起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多见于婴儿和孕妇长期营养不良。

    

3)再生障碍性贫血;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骨髓千细胞、造血微环境损伤以及免疫机制改变,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出现以全血细胞(红细胞、粒细胞、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4)老年性贫血:老年性贫血与造血系统的功能老化有关,即红细胞的生产基地红骨髓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逐渐减少。此外,随着年龄的增大,胃肠功能也减退,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导致造血原料的缺乏,致使红细胞或血红蛋白生成不足。老年性贫血有的原因不明,有的则是缺铁引起的。一般为慢性疾病。

    

5)难治性贫血(RA):以贫血为主要症状,白细胞减少者常伴发各种感染,血小板减少者有出血倾向。血象中以红细胞减少为主,可伴白细胞和(或)血小板降低,网织红细胞正常或减少,原始细胞<1%。骨髓有上述2系或3系细胞病态造血现象,原始细胞<5%。

    

6)失血性贫血:是由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丧失过多引起的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主要见于创伤、手术后出血、产后出血、内脏器官(肝、脾)破裂等。慢性失血性贫血见于胃溃疡、胃肠道寄生虫病、肾结石和膀胱结石或赘生物引起的尿血、体腔及组织的出血性肿瘤等。

    

7)继发性贫血:又称症状性贫血,指继发于血液系统疾病以外其他疾病的贫血。常继发于慢性肾疾患、肝疾患、恶性肿瘤、慢性感染性疾患,还可继发于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硬皮病等)等。其临床特征为既有原发病的表现,贫血症状也较突出。引起继发性贫血的原因主要有细胞生成障碍、出血及溶血等三方面因素。

    

8)其他类型的贫血: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肾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等。


8.贫血有什么临床表现特点?

1)一般表现:疲乏、困倦无力是贫血最早症状。

2)心血管系统表现:活动后心悸、气短最为常见,部分人出现心力衰竭。

3)中枢神经系统:头痛、头晕目眩、耳鸣、注意力不集中、嗜睡。

4)消化系统表现:食欲减退,腹胀、恶心为常见。

5)泌尿生殖系统表现:重度贫血,可有轻度蛋白尿,夜尿增多。

6)其他:皮肤干燥、毛发枯干等。

    

另外,在临床上,贫血症状的轻重常因人而异,与贫血的程度、贫血发生的缓急、体内代偿能力的强弱等因素有关。若贫血重、发病急和老年人代偿能力差,则贫血症状会严重。


检验项目及正常参考值

    

1.血常规检查

    

2.网织红细胞计数  网织红细胞是晚幼红细胞脱核后但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胞质中尚有核糖体、核糖核酸等嗜碱性物质残存,经煌焦油蓝或新亚甲蓝活体染色后,胞质中可见蓝或蓝绿色枝点状甚至网织状结构。

    

参考值(活体染色法)  成人为0.5%~l.5%;新生儿为2%~6%;网织红细胞绝对值(24~84)×l09/L。

    

3. 外周血涂片  观察红细胞有无异形红细胞,如球形红细胞、靶形红细胞、裂殖细胞,有无红细胞大小不均,低色素和多染性红细胞,嗜碱性点彩、卡伯特球、豪-周小体等。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和形态学方面的改变,有无异常细胞。

    

4.骨髓检查  骨髓穿刺做骨髓涂片检查,对诊断不可缺乏。要仔细观察和衡量造血组织的增生状况,各系细胞的比例,有无异常细胞。某些贫血,如巨幼细胞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铁粒幼细胞贫血等则必须经过骨髓细胞学检查才能最后确诊。骨髓铁染色和铁粒幼细胞检查应成为骨髓常规检查的一部分,它对缺铁和非缺铁性贫血的鉴别和铁粒幼细胞贫血的诊断至为重要。骨髓穿刺如不能获得良好的样本,应即进行骨髓活检。

    

5.生化检查

    (1)肝功能、肾功能检查

    (2)其他生化指标检查:


部分生化指标名称、缩写、参考值和单位

中文名称

英文缩写

参考值范围

单位

叶酸

FA

4.2~19.9

ng/ml(μg/ml)

维生素B12

VitB12

197~866

pg/ml(ng/ml)

转铁蛋白

TRF

2.72±0.81

g/L

血清铁

Fe

男14.3~26.9女10.7~25.1

μmol/L

血清铁蛋白

SF

男12~245女5~130

μg/L

总铁结合力

TIBC

男50~77女54~77

μmol/L

各医院所用仪器不同,方法不同,各指标的参考值也可能不同,具体情况详见各医院报告单

     

专家解读


1.贫血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公认贫血诊断标准为成人男性血红蛋白<120g/L或125g/L加上血细胞比容(Hct)<0.41;成人女性血红蛋白<100g/L或110g/L加上血细胞比容(Hct)<0.37;孕妇血红蛋白<100g/L或105g/L;3个月至6岁小儿血红蛋白<110g/L,6~I4岁<120g/L可诊断为贫血。轻度贫血,血红蛋白为91~120g/L。中度贫血,血红蛋白为61~90g/L。重度贫血,血红蛋白为31~60g/L。极重度贫血,血红蛋白为<30g/L。


2.MCV、MCHC、MCH、Hct分别在贫血诊断中有何意义?

1)MCV平均红细胞容积、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V、MCH增高,提示为巨幼细胞性贫血;MCV、MCH及MCHC均正常,提示可为急性失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等;MCV及MCH降低,提示为慢性炎症性贫血、肾性贫血;MCV、MCH及MCHC均降低:提示为缺铁性贫血、铁幼粒细胞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及慢性失血性贫血。

    

2)红细胞比容(Hct):Hct的测定有助于了解红细胞的增多与减少,当各种原因所致的红细胞绝对值增高时,血细胞比容也会有相应的增加。血细胞比容降低与各种贫血有关,因红细胞体积大小的不同,血细胞比容的改变并不与红细胞数量平行,须同时测定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浓度,并用于计算红细胞各项平均值才有参考价值。


3.网织红细胞计数对贫血的诊断和治疗检测有什么价值?

网织红细胞计数能很好地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活动状态。在未经特殊治疗的病人,网织红细胞增高提示骨髓造血功能旺盛,见于各种增生性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缺乏叶酸、维生素B12)贫血、失血性贫血,尤以溶血性贫血时增加最为显著。缺铁性贫血及巨幼细胞性贫血在给予铁剂、维生素B12、叶酸治疗之后,可见网织红细胞明显增加。网织红细胞减低提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或其他造血功能减退的贫血。在治疗中的病人,网织红细胞计数能反映治疗的效果。


4.红细胞形态观察有什么临床意义?

红细胞形态的改变在血片中最为分明,正细胞性贫血并不意味着所有红细胞都是正常大小,并且红细胞大小不匀可能很明显,但其平均体积在正常范围内。大细胞性贫血中也可有不少小细胞出现。此外,形态改变的异形细胞也只有在血片中能观察到。嗜碱性点彩与有核红细胞增多,见于铅中毒;球形红细胞,主要见于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靶形红细胞,常见于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碎裂红细胞增多,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其他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海因小体,见于海因小体性贫血;网织红细胞与有核红细胞增多,常是血细胞再生旺盛的反映,网织红细胞数还可指示再生的程度;小红细胞占多数者,多为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5.贫血为什么要做骨髓检查?

骨髓是人出生后的主要造血组织。造血细胞在骨髓中经过一系列增殖、分化和成熟过程,发育成为各种具有特殊功能的血细胞,最后释放到外周循环血液中。因此,研究骨髓中血细胞数量和质量的变化,对造血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防治都有重要意义。骨髓检查是诊断贫血及血液病的重要手段,经过其他检查仍不能确定诊断者需要骨髓检查,某些贫血,如巨幼细胞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铁粒幼细胞贫血等则必须经过骨髓细胞学检查才能最后确诊。


6.为什么要检查血清铁、铁蛋白、维生素B12和叶酸?

红细胞的主要原料为蛋白质和二价铁,也要有适量的维生素B12、叶酸等辅助物质。血细胞比容如果<80fl,就称为小细胞性贫血,最常见原因为缺铁性贫血,需要检查血清铁、血清总铁结合容量与血清铁蛋白等。血细胞比容如果>100fl,称为巨细胞性贫血,常见原因为维生素B12缺乏、叶酸缺乏与甲状腺功能过低,需要检查血清中的维生素B12、叶酸与甲状腺刺激素(TSH)等。


7.为什么要检查胆红素?

有些贫血与造血原料缺乏有关,可以通过检查血清中相关物质帮助诊断。胆红素是血液中红细胞的血红素代谢后的废弃物。主要由血红蛋白转化而来。溶血性贫血是红细胞大量破坏产生的,可以通过反映胆红素代谢的生化指标进行初步诊断,因此要检查胆红素。


8.为什么要检查肝功能?

贫血为慢性肝病常见表现症状之一,尤其是肝硬化病人尤为多见,肝病的贫血程度大多是中等的,偶尔是严重的。肝病引起贫血的机制还不很清楚。虽然贫血与肝功能的损害有关,但两者严重的程度并不呈平行关系。造血功能的抑制、红细胞生存时间的缩短与贫血的发生都有关。肝病贫血可见于大红细胞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及小细胞贫血等。治疗上先在肝功能恢复后,贫血才有相应好转。因此出现贫血别忘了检查肝功能。


9.为什么要检查肾功能?

正常情况下肾脏具有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功能,由于各种因素造成肾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不足,或尿毒症血浆中一些毒性物质干扰红细胞的生成和代谢而导致的贫血称为肾性贫血。贫血的程度与肾功能下降程度呈正相关,也就是说,肾功能越差,贫血程度越重。病人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昏、心慌、眼花、体力下降、失眠、食欲缺乏等。肾性贫血容易被误诊。提醒大家要提高对贫血的认识,要知道贫血也是肾脏病的常见症状,一旦尿检有蛋白尿或血尿,同时又伴有血压异常,这时往往有肾性贫血的可能,一定要继续做血常规、肾功能、肾脏B超等检查。


10.哪些项目是溶血性贫血的检验项目7

常规检验项目有红细胞寿命检测、血常规检测、血清未结合胆红素检测、血清结合珠蛋白检测、血清乳酸脱氢酶和同工酶检测、尿含铁血黄素试验、尿胆素原检测、血红蛋白尿检测、网织红细胞计数、外周血涂片检测、骨髓检测等。特异性检验项目有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试验)、酸溶血试验(Hams test)、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冷凝集素试验、红细胞特殊形态检测、酶活性测定、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和变性珠蛋白小体生成试验等。


11.除了化验检查外,贫血病人还应该做哪些检查?

贫血的类型不同,病人所要进一步做的检查项目是不同的。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者黏膜萎缩,以致“内因子”分泌缺乏,肠道不能吸收维生素B12从而引起恶性贫血。当怀疑慢性萎缩性胃炎伴恶性贫血时,除了常规的检验项目(如血常规等)外,还要做一些特殊检查(如胃液分析、幽门螺杆菌检测、血清促胃液素测定等)。而诊断主要依靠内镜检查和胃黏膜病理检查,并作出细菌学诊断,结合病因、病史、临床表现等作出综合分析。


防患未然


1.出现哪些情况要怀疑贫血并要进行血液常规检查?

出现下列情况提示有贫血可能,应当及时检查血液常规。

    

1)感到疲乏无力、头痛头晕,有时还出现眩晕和晕厥,感到心跳心悸、气喘或气短,这都是血液中氧气不足引起的症状。

    

2)面色苍白或萎黄,口唇红润度降低,严重时苍白,眼结膜苍白,指甲(甲床)变白,凡是毛细血管丰富的平时显得红润的地方都变自了一些,就可能是贫血引起,要及时检查血液常规。

    

3)有肾疾病如肾炎、尿毒症者要经常检查血常规,及时发现贫血。

    

4)有慢性胃病史的病人要定期检查血常规。

    

5)女性月经过多容易发生贫血。

    

6)出现大便发黑、呕血、尿血或尿液呈酱油色等出血情况要及时查血常规,以发现贫血。

    

7)有慢性炎症、感染、肾病、肝病、恶性肿瘤、胶原性疾病、内分泌功能紊乱等疾病者容易并发贫血。

    

8)工作和生活环境中有引起骨髓损伤的化学物质或放射物质,服用可以引起血液细胞损伤的药物要注意检测血常规。

    

9)有家族性贫血者要经常监测血常规以早期发现有无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先天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遗传性疾病。


2.为什么要做大便隐血检查?

消化道出血引起的贫血不论是急性出血还是慢性出血,均可见不同程度的阳性反应。如果发现大便隐血呈阳性反应,医生要进一步安排胃镜或直肠镜,寻找出血的位置与原因,并加以治疗,从而避免大量的失血或慢性失血所导致的贫血。但要注意,大便隐血会有一定程度的假阳性干扰因素,如鱼、肉等食物均含有肌红蛋白、血红蛋白。


3.贫血可以预防吗?

贫血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预防的。预防的途径很多,最关键的原则是需从E1常生活做起,加强身体的调养和造血营养元素的补充以及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

    

1)合理饮食,为骨髓提供充足的造血物质。生活中既要注意饮食多样化,又要讲究烹饪技术,尽量避免过度蒸煮食物。

    

2)要保护好“造血工厂”。尽量避免可损伤骨髓的许多化学性和物理性因素。在日常生活中不滥用药物,严格掌握适应证。

    

3)强调对引起贫血的病因的防治。因慢性失血引起的贫血,应纠正出血的原因。肠寄生虫病、萎缩性胃炎、上消化道溃疡、痔疮或反复鼻出血性疾病,女性患有月经过多及失调,均要及早就医,尽快根治。

    

4)保持乐观情绪。保持心情愉快、性格开朗,不仅可以增进机体的免疫力,而且有利于身心健康,同时还能促进骨髓造血功能旺盛起来,使皮肤红润、光泽。

    

5)要适当参加体育锻炼。比如跳舞、游泳、健身器材等运动。但也不要从事过于剧烈的运动,这样会造成血液循环速度加快、体温升高,肌肉和足底的挤压外伤,致使血浆pH下降以及儿茶酚胺浓度升高,就会令红细胞脆性增大,加速破坏,最终引起贫血加剧。

    

6)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如戒烟、不偏食、不熬夜、不吃零食等,保证有充分的睡眠及充沛的精力和体力,并做到起居有序,娱乐有度,劳逸结合。


4.哪些食物对贫血的预防和治疗有一定作用?

平时应多吃含铁丰富的食物,如瘦肉、猪肝、蛋黄及海带、发菜、紫菜、木耳、香菇、豆类等。要注意饮食的合理配合,如餐后适当吃些水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果酸,能促进铁的吸收。而餐后饮用浓茶,则因铁与茶中的鞣酸结合生成沉淀,影响铁的吸收。另外,用铁锅烹调食物,对预防贫血大有益处。叶酸和维生素B12也是造血必不可少的物质。新鲜的绿色蔬菜、水果、瓜类、豆类及肉食中,含有丰富的叶酸;肉类及肝、肾、心等动物内脏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2,但经高温烹调后,可使50%以上的叶酸和l0%~30%的维生素B12遭到破坏。因此,生活中既要注意饮食多样化,又要讲究烹饪技术,尽量避免过度蒸煮食物。


5.贫血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引起什么后果?

1)生活质量的下降。病人可表现出脸色苍白、容易疲倦、乏力、记忆力减退、精力不集中等。

    

2)可增加心血管病死亡率。贫血导致心排血量和血流增加,引起各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3)可引起许多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可能导致许多严重的疾病,甚至会危及生命。如贫血引起泌尿系统的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少量蛋白尿;尿色呈红茶或酱油样颜色;少尿、无尿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6.间隔多长时间复查贫血的检验项目比较合适?

贫血的类型不同,复查贫血检验项目的间隔时间也是不同。有的需要天天复查血常规,有的则要l周才复查l次。因此,病人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复查贫血的检验项目。


7.哪些药物和化学物质对骨髓有损害?

许多化学性和物理性因素都可损伤骨髓。化学因素如苯、有机砷、抗肿瘤药物、某些抗生素(如氯霉素、链霉素)、磺胺类药物、抗癫痫药物、抗风湿药(如保泰松、吲哚美辛)等;物理性因素如X线、γ射线、中子射线等,均可损害骨髓,是造血的大敌。因此,在接触有害物质的生产工人中,应加强劳动保护,严格执行防护措施,遵守操作规程。在日常生活中不滥用对造血功能有害的药物,严格掌握适应证。还应避免不必要的X线照射。


走出误区


1.贫血治疗好转或治愈后就可以不查血常规或其他化验项目吗?

血常规中的许多项具体指标(如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等)都是一些常用的敏感指标,对机体内许多病理改变都有敏感反映。它是观察治疗效果、用药或停药、继续治疗或停止治疗、疾病复发或痊愈的常用指标。其他化验项目如铁蛋白在缺铁性贫血诊断及预后观察中也是不可缺少的指标。很显然,贫血治疗好转或治愈后就不查血常规或其他化验项目是片面的。治疗好转或治愈后的贫血病人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定期复查血常规或其他化验项目。


2.经常感到头晕、气急、心慌、无力就是贫血吗?

这种观点不全面。首先,头晕、气急、心慌、无力等症状确实是贫血的表现,但不一定是贫血。医学上,贫血是指人的单位体积血液中,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低于正常值时而表现出的如头晕、乏力、食欲缺乏、心慌等一系列症状。因此,凡怀疑患有贫血的人都必须经过血常规和一些必需的检查,以确诊是否存在贫血。其次,还要注意与低血压等疾病的鉴别。


3.贫血就要多输血吗?

输血是贫血的支持治疗中的一项措施,但输血只能作为对症治疗,不能代替贫血的特殊治疗,也不能作为贫血的根治疗法,输血只是取得暂时的疗效。一般病人无明显贫血症状,其血红蛋白在60g/L以上时是不考虑输血的。贫血病人输血,通常是在抗贫血药物治疗无效时才考虑,或因贫血程度较为严重以及贫血病人在短时间内因其他疾患必须手术者,为抢救其生命,作为术前准备而输血。输血过多反而可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输血还可带来一定的不良反应,甚至有致命的危险。比如发热和变态反应;血型不合导致的溶血反应;大量输血或输血速度过快引起心脏负荷过重而发生急性心力衰竭等。输血有传播病毒性肝炎的危险。因此,输血必须严格掌握指征。急性大量失血时,输血对恢复正常血容量极为重要,需要及时给予补充。输血多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效果比较明显。对于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和某些溶血性贫血,一般都不采用输血治疗。尤其是有些溶血性贫血,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或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输血不但不能缓解病情,还可能造成溶血反应加重.应提高警惕!


4.自己到药房去买些补血药服用就可以治疗贫血吗?

这种做法不可取。贫血是一种综合征,其原因十分复杂,若不查明病因盲目服用补血药,往往达不到治疗目的,有时还会适得其反。如果经医生检查确诊为贫血,应配合医生尽快找出贫血原因,同时进行合理的补血治疗。切忌滥用补血药。同时还要必须严格掌握各种药物的适应证。例如维生素B12及叶酸适用于治疗巨幼细胞性贫血;铁剂仅用于缺铁性贫血,不能用于非缺铁性贫血,否则会引起铁负荷过重,影响重要器官(如心、肝、胰等)的功能;维生素B12用于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皮质类固醇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睾酮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5.贫血就是体内缺铁,补血就是要补铁吗?

缺铁是造成缺铁性贫血的原因之一,但其他原因也可导致贫血发生。一般地说,贫血的原因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红细胞生成不足,如铁、维生素B6、维生素B12等造血原料不足,以及慢性肝肾疾病、恶性肿瘤、感染炎症等疾病导致贫血;另一类是红细胞消耗过多,如急慢性失血、遗传因素等各种原因导致的贫血。可见,贫血的病因十分复杂,缺铁只是造成贫血的众多原因之一。


6.缺铁就要多补蛋、奶吗?

蛋黄补铁好,蛋黄含铁量虽较高,但其铁的吸收率仅为3%,并非补铁佳品。鸡蛋中的某些蛋白质,会抑制身体吸收铁质。牛奶够营养,但是含铁量很低,人体吸收率只有10%。然而,动物肝脏不仅含铁量高、且吸收率达30%以上,适合补铁用途。


7.贫血好转就可以停服铁剂吗?

贫血病人根据医生指示,服用铁剂,看到贫血情况改善或稳定后,即停止服用,这也是错误的做法。这会造成贫血情况再次出现的后果。正确的方法是服用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直到贫血症状稳定后,再继续服用铁剂6~8周,以补充体内的储存铁。


8.中医和西医所说的“补血”是一回事吗?

两者不是一回事。西医的补血,往往是针对贫血的不同发生机制,通过治疗以减轻对红细胞的破坏。而中医的补血是针对“血虚”采取的治疗。中医所说的“血虚”是指病人所出现的头晕、眼花、心悸、失眠、妇女月经量稀少、闭经等。中医所指的血,不仅仅代表西医的血液,还包括高级神经系统的许多功能活动。由此看来,西医说的“贫血”,与中医所说的“血虚”,两者含义虽然可能有交叉但并不等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