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煎熬:如果世界是一个迷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04:14:03
如果世界是一个迷宫oasis @ 2007-02-11 17:08
  最近把以前看过的一本博尔赫斯短篇小说集重新拿出来翻看,确实和第一次接触到他的小说时的感觉不一样了.在我们对短篇小说这种相对比较纯粹的写作文体来说,一种对叙事的麻木伴随着我们对欧亨利、莫泊桑,还有契诃夫和鲁迅这些大师在这种文体上面所能展示的五花八门的内容和形式的审美疲劳,或许我们会在一开始看一篇欧亨利的小说时就会去想结局;也会在鲁迅的那些戏谑调侃之中备感人生的悲凉和严肃,我们在认识短篇小说的时候远没有像看待长篇小说时会有的“借口”。博尔赫斯进入我的视野和进入大众的视野是一样的,我们会问一个眼瞎的图书馆的馆长究竟在他的小说里做什么呢?他那像迷宫一样的叙事方式想要告诉我们的是什么?
  在博尔赫斯年老已经失明的时候,命运和他开了一个玩笑,他被任命为阿根廷国家图书馆的馆长,看不见任何的字,却拥有着成千上万的书籍。而在他有生之年里,博尔赫斯一直像是一位中国魏晋时期的隐士一样,他的玄思达到了人类智慧所能拓展到的极限。
  在论述博尔赫斯的小说的时候,最常出现的一个意象是“迷宫”,依此延伸会产生如“镜子”,“小径”等一系列具有特殊意义的“次意象”,如果从他的小说的叙事手法来说,博尔赫斯应该是最具有颠覆性的叙述者,对传说或是见诸历史记录的任务、事件进行“重述”是他驾轻就熟的惯用手法,以表现他认为的这个世界的多姿多彩和多灾多难,也就是说世界其实就是一个大的迷宫,多时空的多维关系和现实的多重构成渐而抽译的迷宫式画卷。在一篇名叫〈刀疤〉的短篇中,博尔赫斯运用了人物的名称的转换颠倒了领袖和叛徒的身份,读者到最后才知道叙事者在用“光荣”的谎言在讲述自己“耻辱”的背叛。在名篇〈小径交叉的花园〉中,无限中的偶然便成了一个被“重述”的主题,而如此形而上学的探讨竟采用侦探推理的悬疑的手法加以表现,或许可以算是一次有趣的文学实验吧。
  面对博尔赫斯,像是直面一种深沉的思想,一种幽灵的象征,剥离了我们在阅读时所处于的被动的地位和束缚,无论是他的小说还是诗歌,我们更像是在阅读博尔赫斯一直坚持的写作姿态,我们认识到的他一生都在图书馆阅读别人,我们在阅读他的写作姿态,或许他只是我们接近一种模糊而又实在的“物质”的介体,用文学之本,完成了对纯粹文学形式的再造,直接抚摸着语言之外的玫瑰,成为书斋写作或智慧写作的典范,一切期望以理论分析的方法来解读博尔赫斯的行为都是愚蠢的。
  在我第二次翻阅博尔赫斯的这些小说的时候,直接反映在脑海里面的是博尔赫斯并不是在教导我们去认识世界(虽然他自己也说“不在醒世劝化”,但是他的那些极富智慧和性情的作品充满了匪夷所思的幻想,却也总是直指人心),他没有其他作家那种强大的责任和过于严肃的口吻,调侃也好心中自有承载。
  世界(如果)是一个迷宫,博尔赫斯不是向导而只是讲述我们在迷宫中的喜怒哀乐,从而达到了极高的“思”的境界。他是文学史上极为罕见的一个缺乏可比性的独特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