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报告array什么意思:课程内容决定培训成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3:49:54

课程内容决定培训成败  

2009-01-30 20:45:41   ※姜上泉

当今,国内的培训课程可谓色彩纷呈,电视剧、舞蹈、诗歌、催眠都被搬进了企业管理培训课堂,笔者曾经见到过深圳市一家培训机构讲授执行力的课程,整堂课播放八部电视连续剧的片断,《亮剑》、《兵临城下》、《激情燃烧的岁月》等影视片都被如法炮制的应用于培训中,这样做培训,课堂现场满意度极高,学员们也充满了强烈执行的欲望,但回到企业后,这帮学员们却茫然了,他们不知道如何去执行。这家培训机构曾经替惠州市一家企业做执行力的咨询,企业花了近50万元的培训咨询费用,到最后因为执行方案执行不了而告终,但这家培训机构却抓住企业对培训的追风和盲从,在全国各地巡回讲授执行力的课程,一年下来销售额居然高达几千万元。

遗憾的是,国内诸多企业的人力资源部、培训部门看培训满意度最重要的标准便是看课堂气氛,他们认为,课堂气氛好的课程,绝对就是一堂好课程。但内行人都知道,课堂气氛接近疯狂程度的培训课程,培训师靠的是一些哗众取宠的东西来迎合学员,当时看起来学员很激动,也很感动,但回到工作岗位上后就不知道如何行动。

前不久发生的一件事使笔者对培训有了新的诠释,在杭州一家企业做内训时,第一天的课程内容是工艺标准化,在讲课过程中,笔者没有刻意调动课堂气氛,第一天课程结束时,该企业的培训部经理便对笔者说,“以前我们和上海的××培训机构合作,他们的讲师特棒”。笔者询问她好在什么地方,她说,“他们的讲师讲课,整个课程学员都是在笑声中度过的”。

“沟通就是听别人话中没有讲到的话”。这位培训经理所要表达的意思就不言自明了。第二天的课程,笔者开始关注课堂气氛,每次课间休息后,都会带领学员跳舞或做互动游戏,课程内容也做了调整,现场精益化改善是通过一个沙盘演练来完成的,这一天的课程结束时,培训经理说,“今天的课堂气氛比我们以前的课程都要好”。晚上,这位培训经理在送笔者回酒店时说,“我们董事长想请您吃个饭,顺便和您谈谈明天的培训”。

董事长这两天全程参与了培训,他曾经是一个退伍军人,退伍后白手起家创建了现在的这家企业,作为浙江省的优秀企业家,他曾几次被时任浙江省省委书记的张德江接见。

就餐时,董事长详细了解了第三天的课程内容,然后他说,“明天的课程,我建议还是以第一天严谨、务实的内容进行效果最好”。

培训经理坐在旁边,她诧异地说道,“车间的人都说今天的课时气氛好”。

董事长听后显得有些不高兴,他告诫培训经理,“培训成效关键是看课程内容能否对我们的工作起到指导和改善作用,我们以前去听上海××培训机构的课,课堂气氛好,但那些务虚的东西都是忽悠人唬弄人的,做培训,要务实,要能帮公司解决问题……”。

这一次沟通使笔者更加深刻认识到企业老总对培训的期望,后来才知道,他们此次做内训,是因为去年他们的五位厂长参与了笔者在上海讲授的课程,回来后依照课程讲授的方法进行生产改善,一条生产线的效率提升了约50%,董事长听说这件事后,亲自指示培训部门举办此次培训。

记得一位著名的培训专家曾经讲过一句话,“一流的培训,80%的内容,20%的表演;二流的培训,50%的内容,50%的表演;三流的培训,20%的内容,80%的表演”。

这句话很经典,真正优秀的培训课程,是在课程内容丰富、实用的前提下,再加上讲师生动的演绎,使课程内容深入浅出,使学员在讲师引经据典撷精遽华的讲授中对课程内容典藏于心。

好的课程内容来自好的培训需求调查,在决定课程内容时,培训师应站在学员的角度向自己提问?什么技能会帮助学员提升业绩,这项技能就是需要培训的。

三年前笔者曾担任广东省佛山市一家企业的咨询顾问,当时生产线的制程不良率高达5%以上,笔者到生产线指导质量改善时,拿出一张正在生产的工艺图纸询问班组长和质检员,居然没有几位班组长能正确的识图,他们对生产工艺都抱着一种“想当然”、“应该是这样的”的心态组织生产,结果导致生产出大量的不良品。当时该企业正准备进行《如何提高生产良率》的培训课程,大多数内容是质量统计手法,笔者看完教材后,要求培训部门把课程内容修订为“班组长与检查员如何正确的使用测量仪器、如何正确的识图、如何正确的掌握工艺标准”。

后来,培训进行的6个小时里,整堂课程讲师未进行过一次游戏,但学员的积极性始终高涨,原因很简单,这些课程内容是学员急需要掌握的,所讲授的内容紧密联系了他们的工作实际,他们学完后就能应用,一名质量检查员干脆这样说道:“学会了这些,不良率低了,我每天挨骂的机会都少了,当然要好好学”。

培训效果不是看课堂的反映,要看学员能否学以致用。培训效果评估是从培训前开始的,培训前确认学员必须要学会什么,培训中必须确认学员学会了什么,培训后掌握学员应用了什么,而这三点,是大多数企业做培训时忽略掉的。

一次成功的培训,学员必须知道的内容80%,应该知道的内容20%,可以知道的内容(附加内容,知道不知道都没有影响)由讲师依据课堂学员的反应灵活调整。笔者曾经请教一名讲师,《沟通》课程学员必须掌握的内容是什么,他告诉笔者,把“看、听、问、说”这四个字讲深、讲细、讲透,就是一次成功的沟通课程,至于其它的内容,可以简略的讲解。

笔者非常赞同这位讲师的看法,一节成功的课程,就是要讲透,使学员能在下课后对关键课程内容“如数家珍”,用一位培训专家的话说,“培训后如果学员能用三句话总结出这堂课的精华,并能说明如何学以致用,这堂课就是成功的”。

目前,国内大多数培训机构和企业对课程内容盲目追求“高、大、全”,甚至要求在一天的6个小时里讲授上十个主题,结果导致课程内容到处是重点,到处都没重点,由于培训内容太多,导致学员无法完全理解课程内容,也导致学员培训后根本无法学以致用。

课程内容决定培训成败,课前通过培训需求调查准确把握课程内容,课中把关键内容讲细讲透,课后要求学员对重要课程内容学以致用,能做到这些,就不失为一节成功的课程。

做培训,讲理论不如讲历史,讲历史不如讲故事,讲故事不如讲案例,讲案例不如讲经历。一节成功的课程,找对讲师(具有相关经验的讲师,不是找最好的最知名的讲师,而是找最适合的讲师)、找对学员(具有相关背景的学员,讲生产的内容不要请总务部的保安员参与)、讲对内容(讲的内容是学员以前经历过或感受过的,并能引起学员强烈共鸣的),如果能做到这三点,就一定是一次成功的培训。用一句时髦的话说:“培训时我们相聚在一起才是开始,能够学以致用才是进步,能够解决问题才是成功”。

课程内容决定培训成败,道理很简单,衡量培训是否成功最好的标准就是学员能否依据课程内容学以致用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2008年3月稿于东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