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银行互联网金融:拍打与养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8:10:41

    

                  ----净心

   
什么是经络?
经络就是经脉和络脉的统称。人体的主要经脉有十四条,这十四条经脉有十五个分支,称为十五络脉。
人体的经脉主要有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中的任脉和督脉,十四条经脉上,各有很多敏感点,叫做穴位。
十二正经,分布在上肢的叫手经,分布在下肢的叫足经。手经和足经都分阳经和阴经。在称谓上阴经有太阴、少阴、厥阴的不同,阳经有阳明、太阳、少阳的区别。阴经属脏,叫它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肝经。阳经络腑,叫它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
十二正经的循行路线是:手三阴经由胸走手,手三阳经由手走头,足三阳经由头走足,足三阴经由足走腹。阴经与阴经交接在胸腹,阳经于阳经交接在手足,这梯状形成了一个阴阳交会衔接的经气循环系统。
奇经八脉和十二正经不同,既不属于某一脏腑,也没有里表对应。传统医学常把任、督二脉和十二正经放在一起叫做十四经脉。
任脉:循环于胸腹正中线的任脉属阴脉
督脉:循环于腰背头面正中线的督脉属阳脉
什么是拍打冲击?
拍打就是在人体表面,循着经络的灵敏点,即穴位,施行手法技巧的。手法的技巧或轻重都有一定的刺激量,这个刺激量把它叫做“力能”。
这种“力能”也可作为信息的载体向体内器官传递信号。近代研究表明,人体的各个脏器都有其特点的生物信息。某器官生物信息的改变,可能影响到整个系统乃至全身机能平衡。刺激体表穴位,产生一定的生物信息,信息传递到有关脏器,对失常的信息加以调整,从而起到对病变脏器的调整作用。这种崭新的信息调整理论是做健身的理论依据。
什么是筋?
人体的肌肉,肌腱,骨膜,韧带,经络,血管和神经广义的说都叫筋。
筋受外力侵犯或不慎跌倒或体劳过累或活动久伤等因素引起的损伤,无骨折,无脱位,无破皮的都称为伤筋。不论是急性的、慢性的,疼痛为其主要特征。中医认为损伤后血瘀经脉,络经受阻,气血不通。治疗的关键在于舒经活络,行血除瘀,疏通经气血,方能解除疼痛。这就是祖国医学“通则不痛”的理论。
什么是气血?
人以气血为本,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人的生命活动是气血运动变化的结果。气,是不断运动着的,活力极强的精微物质。有推动、温照作用,属阳性。血,就是血液,血有滋润作用,属阴性。
气、血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极为密切的关系。阳气推动阴血,阴血载输阳气。气为血之师,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中医学认为气血阻滞,阴阳失衡是影响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五脏:心、肝、脾、肺、肾
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和三焦
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人体的精气神皆来源于五脏所藏之精。足太阳膀胱经是纵贯人体背部的大经脉。五脏六腑的俞穴顺行排列其经,内部精气在背腰部聚集之处谓之俞,也叫背俞穴。“治脏者,治其俞”。拍打背俞穴,激发足太阳膀胱经气,调理脏腑气血,平衡脏腑阴阳,增强脏腑功能,是背部健身的根本所在。
生老病死是人生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然而靠我们自己的双手推迟衰老来临的岁月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根据传统医学理论和运用“拍打冲击”手法,可以达到目的。
拍打的作用在于行气、活血、导滞、敲骨振髓迅速恢复人体脏腑肢节的正常生理功能。
传统的理疗保健素有“行穴道之敲打,通百发之路程”之说。
第一节  拍打从头开始
头,属人体的最高部位,头面为人之首,凡周身阴阳经络无所不聚。“头为诸阳之会”。
拍打整个头部可以解决头疼、头晕、头胀、失眠、鼻炎、鼻塞、感冒、防治脑血栓、小脑萎缩等症。
坚持拍打以活跃头脑的血液循坏,增加大脑的供血量,促进神经系统的兴奋,气血通畅。可使任、督二脉气血经络通畅,起到清脑提神,健身强体的效果。
开始拍打时,整个头部感觉像针扎一样,那是长期以来头部受寒凉侵蚀,头部皮层微循环不畅,通过拍打时又刺又痛,一定要坚持克服。
百会
百会:于人身之颠顶,全身的百脉之会,诸阳之会,各经脉气会聚之处。
病症:头痛、牙痛、头重脚轻、高血压、低血压、目眩、失眠、焦躁等。
感受:有气血不畅的地方就会有像针扎的疼痛,病症较深就会感觉头部沉重,痛点加深。疼痛消失后,头内感觉轻松,彻底通透拍打头部时,脚底会有震动感。
头维、阳白
调理感冒引起的鼻塞、过敏性鼻炎、鼻窦炎、眩晕、鼻出血、小儿惊风等。
头维为防治偏头痛的常见穴位,有疏风清热之效,对于目痛泪出,视物不清,眼睑动有防治作用。
阳白有防治感冒,前额头痛,面神经麻痹,消减额部皱纹的功效。
后脑勺
主要调理眼疾、耳鸣、鼻腔炎症。
后脑勺是三叉神经所在的位置,所以拍打时要格外小心。拍打的适度、透彻,会感觉鼻子、眼睛、耳朵、牙根都有震动。通透时脑内有很松、清爽的跳动感,用拳头轻击。
脑溢血、脑干堵塞患者和甲云性眼睛突出者禁止拍打。
风池
主要调理头疼、偏头疼、颈椎劳损
风池是大筋通往四肢的地方,击打此部位主要是振动四肢。
开始时患者因气血不通脑袋特别胀痛,可先击打其他部位,慢慢缓解,被击打者会感觉像触电一样有电流瞬间通往四肢。
脑干有问题,脑溢血、脑肿瘤患者不宜。
天柱
天柱是治疗一切气病的要穴,可调理气乱,补益气虚,疏解气郁,行散气滞,顺导气逆、气结。
风府
风府善治多种风证,如外感风寒,内热生风,中风不语,癫痫疯狂等。
环耳
主要调理耳鸣、耳聋、耳底痒、中耳炎。
开始时耳底胀痛,奇痒,后感觉是面热,热得很舒服。
耳鸣是肝胆虚热所致,耳聋反映肾气不足,中耳炎耳底疼,耳内有炎症。
面部
击打刺激面部神经,激活面部细胞,促进面部微循环,增强代谢功能。
开始时有针扎样疼痛,整个面部发热,坚持理疗,皱纹有所减退,皮肤富有弹性,细腻光滑,美容效果极佳。
眼部
病症:眼部干涩、痒、胀,视觉疲劳,迎风落泪,眼圈发黑。
眼疾病大都是肝气不足,工作紧张,睡眠不好,肝火上升,眼赤,见风流泪,赤红发炎。
脖颈
病症:咽炎、声带嘶哑、口腔溃疡、上火引起的嗓子疼。
颈部是人体动脉静脉通过的地方,也是脏腑经络密布之处。与身体中的胃、胆、大肠、小肠、膀胱等经络相通。
第二节        前胸
前胸 前胸两侧
防治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心病、心慌、嗓子痛痒、咽炎、咳嗽、干咳、口腔溃疡、地图舌。
肺朝百脉,主呼吸,肺主全身之气,肺气足才能使全身的经络之气血良性循环。
肝部
病症:肝硬化、肝囊肿、脂肪肝、肝气郁结、肝血瘀、肝萎缩、肝腹水等
肝主疏泄和生发,调达疏通全身经络。肝疏泄不顺而引起肝气郁结,头疼易怒,胸肋胀痛,月经不调,便秘等。
肝主藏血和调节血的功能,营养全身的筋,支配肌肉关节,肝气不足会引起筋疼,抽搐,麻木等。

病症:调治胆囊炎,排除小型胆结石,初期胆息肉。
胆主储藏胆汁,经肝的疏泄作用,胆汁排入肠中,促进食物消化。若肝胆功能失常,胆汁的分泌与排泄受阻,就会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从而出现厌食、腹胀、腹泻等消化不良症状。若湿热郁结肝胆,以致肝失疏泄,胆汁外溢,浸渍肌肤,则发为黄疸。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特征。胆气以下降为顺,若胆气不利,气机上逆,则出现口苦、呕吐黄绿苦水等。
冲击拍打,可调理肝胆正常工作,增强胆汁分泌,增强免疫力。正确位置在右乳头左下一寸许。

病症:胃不适的现象,胃寒、胃热、胃酸、胃胀、胃溃疡、胃痉挛、胃萎缩、胃下垂、胃炎、胃疼等。
胃主接纳水谷,消化食物。胃喜润恶燥,胃热上行则目赤、牙疼、咳、口臭、厌食等。常吃冷饮造成胃寒,会出现胃疼、胃胀、严重者造成胃痉挛。
胃是人生存的根本,消化不好,维持身体的力量来源就减弱,身体就逐步衰竭。胃一旦发生疾病,就会牵连脾,大小肠等其他脏器。
推胸腹   也叫推胃
1、        双手十指自然伸展,放胸腹部位,自心口至脐下,左右手交替推行。
2、        双手两拇指并齐,其余八指向外自然伸展,放其胸腹部位,自心口至脐下四寸平推。
推胸腹时,心肝脾肺肾胃肠等器官遂开降起伏,互相挤摩。推胸腹时,循行于胸腹
的九条经脉和经脉上的多个穴位受到激发,肠胃蠕动加大,血流加速,淋巴循环畅通,代谢提高,胆固醇、血糖下降。
功效在于行气血,宁心安神,化瘀滞,消肿止痛。益肝肾,强筋壮骨,去糖脂,减轻体重,助消化,温中养胃,利下焦,二便畅通。
轻揉按胃及腹部
把胃里的积水、积气、积食揉开后,进行拍打,把病气带出体外。病气冲击开后,上行打嗝,下行排气,胃部的湿热消失。
腹部包括:大肠、小肠、脾、横结肠、精房、子宫、输卵管、腹肌、韧带、淋巴、膀胱等。
腹部有很多器官,病情复杂。常见的疾病有:肠炎、便溏、便秘、结肠炎、子宫肌瘤、附件炎等等疾病
方法:先将双手置于腹部轻轻揉按,使腹部皮肌放松,再由轻到重,揉至整个腹部松软后再进行拍打。
感觉与效果:腹内不畅通的地方会有疼痛感,揉至疼痛消失,里面热乎乎的就可以,以上腹部疾病得到治愈与缓解。
  中穴
位于两乳头连线正中点为任脉穴
“气会  中”主胸中之气,有调气降逆,宽胸利膈,宣肺开郁之功。是防治咳喘、胸闷、乳腺炎、乳汁少的重要穴位。
中脘穴
位于剑突至脐连线上的正中点为任脉穴。
中脘是胃的募穴,胃腑的内部精气汇聚中脘。胃居脏腑中央,脾胃健康,拍打中脘能激发胃中温润阳气,升清降浊,调理中洲气机,有助肺、肝、肾三脏功能。推动心脾血气运行,又能防治胃炎、胃痛、呕吐、腹泻、便秘、口臭诸症。
双拇指重叠点压中脘穴,治疗多种急慢性胃部疼痛,即刻痛止,是治疗急性胃痛的圣穴。
气海穴
位于脐下一寸半,为任脉穴
气海为元气之会,呼吸之根,功在补益真元,温振肾阳,通调任脉,益气升阳,为强壮之穴。
拍打气海,即能大补元气,又能温脾胃,助运化腐,熟水谷,蒸动膀胱气化,使之气化升腾,津液四布,逐出浊阴。
防治:腹胀、腹痛、月经不调、不孕、遗尿、遗精、阳痿的要穴。
关元穴、中极穴
关元位于脐下三寸,脐下四寸是中极。均位于脐下肾间之要害处。
关元为男子藏精之所,女子储血之处。关元中极穴位的少腹是女子子宫位,子宫是胎儿生长的“宝地”,这块宝地气血充盈。
关元是强壮穴,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之功。
中极功在调经养血,通利膀胱。
拍打关元、中极二穴,可通治男女精血虚亏。如男子阳气虚衰、阳萎、失精、小便频数,女子下元虚冷,血结成块,经闭、痛经等。
天枢穴
位于脐旁一寸半
天枢有助脾气,利运化,分理水谷糟粕,消导种种积滞的功效。是防治呕吐、腹胀、腹泻、便秘、肠麻痹的要穴。
章门穴
位于十一浮助游离端头
章门有调五脏和肠胃、开心胸、解烦闷、消胀化良之功效。
防治呕吐、腹泻、小儿麻痹、黄疸、疾块、胸肋疼痛的重要要穴。
腹股沟
第三节        后背
人体的机能活动由五脏六腑正常生理功能维持着。脏腑的功能以五脏为核心。所谓的“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人体的精气神皆来源于五脏所藏之精。五脏功能正常,整体机能活力充沛旺盛。保护五脏应是健身的着眼点。足太阳膀胱经是纵贯人体背部的大经脉,王章六腑的内部精气在背腰部聚集之处为之“俞”,也叫“背俞穴”。有“治脏者,治其俞”之说。从背腰部位沿膀胱经脉和华伦夹脊用双拳轻巧缓和往返捶打。膀胱经为人体背部的纵行大经。五脏六腑的俞穴顺行排列其经。脏腑的精气都通过其俞穴内输转。有防御外邪入侵的性质。
背俞穴是防治脏腑相应疾病的要穴。拍打背俞穴,激发足太阳膀胱经气,调理脏腑气血,平衡脏腑阴阳,增强脏腑功能,是背部拍打的根本所在。
膀胱经是从贯头、颈、背、腰、腿的一条大经脉,为督脉穴。
督脉有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命门、上、次、中、下八髎、大椎、陶道、身柱、长强。
肺俞
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正中旁升一寸半。
肺主一身之气,司呼吸,外是皮毛,开窍于鼻,鼻与喉相通而连于肺。拍打肺俞能宣通肺气,清热和营,又能补益肺气,理气调气。肺俞是防治鼻塞、感冒、发烧、支气管炎和肺炎的重要穴位。
心俞
位于第五胸椎棘突下正中旁升一寸半。
主血脉藏神志,开窍于舌。祖国医学认为心脏正常的搏动赖于心气,心气充沛才能维持良好的心力和心律,才能使血液周流不息。营养全身,面色光泽红润,筋骨健壮有力。
拍打心俞是防治心慌、心悸、心律不齐、神经衰弱的重要穴位。
膈俞
位于第七胸椎棘突下正中旁升一寸半。
膈腧在足太阳膀胱经十八对俞穴中为八会穴。会者,精气聚会之处也。膈腧位于心腧和肝俞之间。心主血,肝藏血,故谓“血膈腧”。膈膜位于胸腹之间,是分理胸腹的器官。
拍打膈腧有理血调气、疏通气血、升清降浊、统治一切血病之功效。如慢性出血、贫血、呃逆、神经性呕吐等疾患。
肝俞
位于第九胸椎棘突下正中旁升一寸半。
肝主疏泄,主藏血,开窍于目,是调畅全身气机,推动血液运行的重要环节。肢节活动协调,心情开朗舒畅。肝失疏泄则气的升发不足,气机郁结,胸腹胀满,肝气上逆,头目胀痛,甚至血随气逆,导致咳血、吐血。肝气犯胃,胃难降浊,在上嗳气呕吐,在中腹满胀痛,在下便秘。
拍打肝俞,有疏肝解郁、和血安神、清火明目之功。肝俞是防治目赤、流鼻血、夜盲、胁痛、脊背痛、黄疸的重要穴位。
脾俞
位于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正中旁升一寸半
主运化,开窍于口。脾功能旺盛,机体消化吸收功能才能健全,才能为化生精、气血、津液提供足够的养料。使脏腑经络、四肢、百骸、筋肉皮毛得到充分的营养而生机勃勃。
“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拍打脾俞,有健脾利湿,和胃调中,调理升降之功,是防治消化不良、胃肠炎、浮肿、肢体乏力的重要穴位。
肾俞
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正中旁升一寸半,两肾俞穴之间夹着一个命门穴。
肾藏精,主命门火,为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
拍打肾俞能激发肾气,健肾壮阳,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代谢力,有益健康长寿,
命门穴
是督脉上的一个穴位,位于脊柱的第二腰椎下缘与正面的肚脐相对应,两旁是肾俞穴,两者相通。捶打命门穴位是培补命门真火,振奋人体阳气,辅助肾阳功能,保持青春活力的功效。还能防止多种腰痛、遗精、遗尿、阳痿、早泄、赤白带下等各种病患。
八髎
四个骶骨孔均有穴位,从上至下为,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双侧合成八髎,均为膀胱经穴。
八髎的功能涉及膀胱、肝、胆、脾四条经脉,可谓功广效宽。素有“腰痛不可以转摇,急引阴卵,刺八髎”。
拍打八髎能强腰壮筋,滋阴固肾,助阳益精。八髎是腰骶健身的常用穴,还是防治下焦诸症的重要穴位,如月经不调、阴挺、痛经、小便不利、遗精阳痿等。
大椎
位于第一胸椎上缘,是手、足三阳经和督脉之会穴。纯阳主表,可宣通诸阳。有解肌清热,疏散于外,行气泄热,利水于内的功效,可驱寒除邪,
是防治感冒、骨蒸潮热、肩背痛、热病中暑、小儿惊风的主穴。
陶道
位于第一胸椎下缘,与大椎隔椎而居。陶道是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之会穴。有除风清热之功。
是防治恶寒发热、骨蒸潮热、头痛项强、脊背疫痛的要穴。
身柱
位于第三胸椎下缘,有疏散解郁、宣通脾胃气机、搜风顺气、镇惊安神之功效。
是防治身热头痛、咳喘、惊厥、腰脊强痛的重要穴位。
长强穴
位于尾骨尖下缘,是督脉的络穴,络有联络表里两经的作用。故长强别在任脉,又为足少阴肾经、足少阳胆经之会穴。
拍打长强穴,有鼓动阳气上升,培补脊里血虚之功效。
是防治泄泻、痢疾、便秘、便血、尾骶部疼痛的重要穴位,
华佗夹脊(夹脊穴)
自第一胸椎起至第五腰椎止,每椎棘突下旁升半寸处是穴。十二胸椎和五个腰椎两旁共三十四血,
它位于督脉与太阳膀胱经之间,五脏六腑的内部精气均有这里输转,所以它有扶督脉之阳,助膀胱之气,调理脏腑气血,疏通经络脉道的功效。
巧妙、适量、温和的捶打,使其背腰部的经脉俞穴反复受到舒爽的、均匀的、有节律的刺激,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机体营养和氧气的供给,是解除背腰部疲劳的有效手法。
平推督脉
督脉为奇经八脉之一,起于胞中,下出会阴,循脊里走腰脊正中,上达背颈至颠顶。其支脉属肾贯心,肾气通于脑,脑为髓海,故曰督脉为阳脉之海。十二正经中的手三阳经、足三阳经都与督脉相交会,所以督脉能统摄全身的阳气,曰“督身之阳”。
推督脉可补阳益气,阳气通达则能活络行痹,强筋壮骨,能补髓健脑,醒神开窍,能上下贯通,疏通升降。
第四节        上肢

曲池穴
位于曲肘90°肘横纹终点稍外。
它行气血,通经络,舒筋利节。专搜血中之风的功效,又能宣通肺气,清肺热,止咳喘。
防治高血压、落枕、肩臂关节痛,咽喉肿痛。
内关穴
位于腕横纹正中直上二寸两筋之间。
有同埋活血、宁心安神、清心开郁、宽胸除烦、行气利水的功效。“心胸若有病,速与内关谋”。
内关是防治一切心胸疾病的常用穴位。如胃病心慌、心悸、恶心、呕吐、胸闷、高血压、胸肋痛、晕车、晕船、晕厥等。
今谷穴
位于食指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
今谷穴本性轻清走表,能升能散,上走头面诸窍,开关宣窍,疏通上焦,泄热散风,发汗解表,托邪外出。
防治头面五官,风寒、火邪和温热的常用穴位。如头痛、落枕、牙痛、咽喉痛、眼疾、面神经麻痹、上肢关节痛、高血压、偏瘫。
今谷穴有促子宫收缩的功能,有推迟面部衰老的作用,所以说是一个美容穴。
劳宫穴
位于握手中指尖对掌心处,为心包经穴。
劳宫穴情清善降,能泻心火,平肝逆气,舒气化痰,除胸膈之热,醒神开窍,通利筋脉。
此穴主要是疏通筋脉,清胸膈之热,舒心、宽胸、和气、清心、开窍、镇惊。环跳穴
位于股骨大转子后方,直立并足时大转子后出现的凹陷处。是瞎子的枢纽,防治下肢疾患的要穴,
拍打环跳穴有益肾气,固胞宫,壮阳,健腰之功。还有调气理血、通阳助阳,祛风除湿之效。环跳穴防治腰腿酸痛,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的重要穴位。
委中穴
委中穴位于腘窝中央,是调气治血的要穴。
“委中曲瞅里,横纹脉中央,腰痛不能举,沉沉引脊梁。  痛筋莫展,风痹复无常,膝头难伸屈,气入即安康”。对委中功能的精确描绘。“腰背委中求”是千古传颂的至理名言。
委中擅治背腰痛,腰腿痛、坐骨神经痛以及中风、小儿麻痹、脑炎后遗症的下肢瘫软、强直。
防治腰腿痛,委中是首取之穴。
承心穴
承心穴位于  肠下分肉间凹陷处。
承心与委中同属足太阳膀胱经。有“委中配承心”之说。承心的功效在于“擅治腰疼痛,痔疾大便难,脚气并膝肿,辗转战疼  ,霍乱及转筋,穴中刺便安”。
双手侧拳或侧掌往返,轻柔缓和,交替切打,使血液循环加速,营养和氧气供给充足,疲劳得以解除。
人的双腿支撑全身,不论站立、走路、生产、劳动或体育锻炼,腿用得最多,受累最甚。有“寒从脚起,人老腿先老”的说法。
涌泉穴
位于足掌前三分之一正中,也叫长寿穴。
涌泉穴有缓急解痉,滋阴降火,醒神开窍,清热熄风之功。作为健身,涌泉的作用是滋阴补肾,强筋壮骨,解除足部疲劳。
是防治高热神昏,眩晕、惊风、高血压的有效手段。
血海穴
位于正坐屈膝,髌骨内上缘上二寸。
血海功在养血、活血、理血、调经除瘀,以治疗血账,可防治多种血病,特别是妇科血病,还有除湿止痒的功效。
膝关节
膝关节是人体最复杂的大关节。上缘有鹤顶穴,下缘处有犊鼻穴、下膝眼穴,拍打三穴位,能促进关节组织周围的气血循环,刺激关节腔内的滑液分泌,增加关节肌腱韧带的耐力,改善关节活动的功能,解除疲劳,修复损伤。
足三里
足三里可以活血补血、宣通气血、壮元阳、补虚损、导痰行滞,即能防治六腑的病患,又能防治高血压、偏瘫、头痛、腰痛、腿痛、足背  痛,故有“三里治百病”之说。
足三里确为健身的主要穴位,把它叫做“健康第一穴”。
阳陵泉穴
是筋的会穴,主理筋病。
故有“阳陵居膝下,外廉一寸中,膝肿并麻木,冷痹与偏风,举足不能起,坐床似衰翁,针入六分止,神功妙不同。”
是防治膝肿肢麻,足肢冷痹,偏风萎废,胆囊炎,胸肋痛,坐骨神经痛的重要穴位。
悬钟穴
位于外踝尖直上三寸,腓骨后缘。
悬钟穴能养血益精,健脑益智,壮骨荣筋,强身健步。
是防治膝关节不适,胸肋疼,落枕,半身不遂等。
三阴交穴
位于内踝上三寸,胫骨后凹陷处。
三阴交是防治月经不调,痛经,崩漏,遗精,阳萎,早泄,遗尿,睾丸炎,腹痛,腹泻,失眠,中风后遗症。
肾主骨,肝主筋,脾统血主四肢肌肉,所以三阴交还能防治麻痹疼痛。
太冲穴
位于足背一、二趾缝间上一寸半
太冲为肝经的重要穴位,是防治多种肝病、筋病的常用穴。养 生 篇

在传统文化里面,养生包括四个方面:养性情、养睡眠、养居处、养房事。
1、养性情
养性情不是让人不去生气,而是让人一开始就不去生气。
古代人喝酒是为了什么?是为了通神明,通经脉,愉悦情志。
“止怒莫若诗,去忧莫若乐”,现代人不一定非要学会写诗,但起码要会读诗,去除烦忧一定要懂音乐,因为只有音乐可以作用于神明。
传统文化认为五脏都对应着五音和五声。一个人发出什么样的声音来就说明他内在是一种什么反映,而诗也是一个人情志的一种反映。
2、养睡眠
睡眠和长寿最为密切。睡子时觉是为了阳气的生发;睡午时觉是阴阳交替的时候;睡丑时觉是养肝的一个重要举措;睡寅时觉是因为夜里三点到五点气血全身输布,此时休息可以养气血。
3、养居处
“室大多阴,台高多阳”,人居住的地方分为阴宅和阳宅。古人认为客厅可以是大的,但卧室不可以大。卧室的大小和人的气密切相关,如果太大会好人的气。
“多阴则厥”,厥就是四肢厥逆症。如果阴气太盛,人就会出现四肢厥逆症。说明此时人体的功能出了很大的问题。
“多阳则痿”,痿就是指四肢无力,即四肢酸软。从《吕氏春秋》中说,此“阴阳不适之患也,是故先王不处大室,不为高台”。
4、养房事
养房事是指要阴阳和谐。首先要把自己的性情、睡眠调理好,家庭和谐,也就是阴阳和谐,这就是养房事。
5、女子手脚冰凉
是由于她们身体的原因造成的。因为她们心气不足,心血不足。血液循环不畅,末梢神经循环不好,血就很难流到身体末梢,导致人手脚冰凉。
女子经常生气,又喜欢把气憋在心里,可能不会直接伤害胃,胃经走乳房,会伤害女人的乳腺。任脉走子宫,会伤害到子宫。像子宫肌瘤、乳腺增生、乳腺肌瘤等病都是和经常生气,郁闷有关系。如果总是压抑、苦闷、抑郁,还会患心脏方面的疾患。如果男人经常生气,就会伤肝伤胃。
手指不饱满,肉出现一些问题,说明脾有问题。手指冰凉说明心主血脉的功能出了问题。“稼穑”稼是种植,穑是收获,脾虚人肥胖,脾旺人消瘦。
6、水肿
水肿是因为静脉的血回流出现了障碍,或是管壁的渗透机能太强。西医认为患心脏瓣膜病的病人最容易患水肿病。中医认为,病人水肿是因为肾湿土太过、阳气不足,即身体内水太多了,而阳气的气化功能又不够就会造成水肿,气化功能为什么会弱?是因为寒邪凝聚的力量太强,而气化的功能太弱就会伤肾气而出现水肿。
元气是补不了的,元气靠的是天天吃饭和天天睡觉才来的。而不是靠天天吃补药。饭是精血的来源,补药不是精血的来源。
7、五脏是肝心脾肺肾
肝对应的腑是胆,所以有肝胆相照这个词。
心对应的腑是小肠,中午十一点到十二点是心经当令。
脾对应的腑是胃,脾不好胃就不好,胃不好脾也不好。
肺对应的腑是大肠,人要大便时靠的肺气把大便排出来的。
肾对应的腑是膀胱,膀胱的气化功能取决于肾气的盛衰。肾气足才能促进膀胱司开合的功能,尿液才能正常的储存与排泄。
8、手指
拇指对应的是肺经;食指对应的是大肠经,食指和大肠蠕动与大肠经气很有关系;中指对应的是心包经,所以中指的麻木肯定和心包有关;无名指对应的是三焦经,因为三焦为人体的孤府;小指对应的是心经和小肠经。从心脏的角度来讲,如果是中指麻木,就是心脏轻症,如果是小指麻木,小指外延麻木就是心脏的重症。
心和小肠对应的体是血脉,因为心主血脉,脾胃对应的体是肉,肺对应的体是皮毛,肾和膀胱对应的体是骨头。
9、为什么有人头上总长头皮屑,或者是脂溢性皮炎,其实是脾虚的现象。脾虚的人就经常流口水。
10、五脏与五液
肝液为泪,心液为汗,中焦脾胃为  ,脾虚的人就经常流口水,肾液为唾,舌面干不干可以很大程度上看出肾液的问题。
11、时辰与五脏六腑
关于时辰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一个习惯,当身体不舒服的时候,一定要看一下时间,这个时间很重要。比如说,上午九点多发的心脏病和下午两三点或四五点发的心脏病,根源是很不同的。
西医认为这些都是因为心梗;中医认为,上午九点多发作的心脏病是由脾胃造成的,下午两三点发作的是小肠经的问题,以为心与小肠是相表里。有的人中午吃饭后脸通红,胸闷,实际上是心脏疾病的一种前兆。下午三点到五点发病,是膀胱经的问题,是阳气大虚的象。下午五点到七点发作就和肾经相关。
心经对心病表现为心痛,心血虚就会造成心痛,心血虚就是心脏缺血。
在人体当中有几个脏器每时每刻不能缺血,一个是大脑,一个是心,一个是肾。这三个脏器只要一缺血,身体马上就会启动,元气及时补给。高血压是由于大脑缺血或者心缺血时,身体通过加压的方式满足它们对血的需求。
半夜三点到五点时肺经当令。它开始重新分配全身的气血,所以夜里三点到五点的睡眠是必须要保障的。
12、五脏解读
     “掌中热”即手掌心发热,是肺经深入脏的病,因为它影响到心包、心经。如果出现寒证、“小便数而欠”,数是总去厕所,欠是少,每次就一点点,这是肺气虚的象,肺气虚,就会一遍一遍上厕所,但每次排泄不多,再虚,“少气不足以息”,相当于人有很深的哮喘症,老喘不上气来。
肺经病也会与胳膊相关,因为肺经出于云川、中府沿着手臂前缘的上线,一直走到拇指指端。另外一条会走在食指指端。肺与大肠相表里,所以这个指尖就是经脉阴阳交通之所。
十指如果通了的话对身体很有好处,经常活动十指,用十个指尖相碰,经常敲打指尖,让指尖的气血出于活跃状态,有利于气血阴阳交通。
肾气太虚会造成心梗。肾精不足,表现为烦躁、发怒,因为敛不住虚火,肾精已经严重亏失了。肾虚的人,心总是空空荡荡的悬在那儿,容易受惊吓,比较容易烦躁,肾精不足会表现为心痛。“气不足则善恐”,如果肾气不足,人特别容易恐惧,心里总是慌慌的,总觉得后边有人想抓自己,这些都是属于肾经的病变。
肝,“卧则血归于肝”,卧就是睡觉,如果人要睡着,有一个动作就是闭眼睛,假如人闭眼睛就等于把阀门关闭了,全身的气血就会归于肝,由肝来藏血,重新做血的滤化。人的睡眠好,肝腑就会得到很好的休息。肝主怒,如果肝血不足,人就会非常烦躁,经常发脾气。太冲穴是肝经的一个很重要的穴位,在大脚趾旁边。如果人生气,太冲穴就会有疼痛感。每天晚上洗脚时按摩太冲穴,可以吧疼痛揉开,只要太冲穴不疼,这条经脉就没事了。
胆经出现了障碍,表现出来的是心肋疼,不可转侧,转身都难受。“饥又不欲食”,饿了也不太想吃东西,总是心慌,手脚冰凉,就像低血糖的症状。胆经症的表现:口苦,每天早晨口苦,这是典型的胆经病。善叹息,即一个人总是长吁短叹,是因为少阳胆经被压抑了气机起不来,人就希望通过叹一口气,让气机上来一点才舒服。胆经病严重者:“面微有尘”就是人脸上好像微微的蒙上了一层尘土一样,灰暗、没有光泽。而且在身体皮肤上会有所表现,叫“体无膏泽”,人身上一点也不滋润。头痛,头的两边会痛,这是少阳的问题,因为胆经是从人的外眼角开始,一直沿着人的头部两侧,然后顺着人体的侧面走下来到小趾、四趾,所以人两侧的头疼都是和胆经有关的,感冒也是胆经被压抑受寒的一个像。
胃经病,无缘无故哆嗦,胃火不旺。爱打哈欠,胃寒、胃气虚、胃气不振。吕歪,胃火太盛,血又不足,人体营养不够。牙痛,胃经的牙痛是上牙痛,因为胃经入上齿中,针刺扎胃经的内庭穴。
养护脾胃有一个原则:吃饭最好是七八分饱。早晨七点到九点是胃经当令,这个时候一定要吃饭,很丰盛才可以,不易发胖,容易消化。下午四点多钟吃点饭,即补充精血又不会把脾胃过度累着。
“胸满呕逆”,就是人经常会气逆,打嗝,气往上涌。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按摩胃和肚子,气上逆时,就让它下行。很郁闷,覃中穴就会被堵,可用大拇指捋此穴,让气能够降下去。
小肠病症:小肠经沿着脖子两侧走,嗓子痛、脖子两侧痛、两个腮帮子肿也是小肠病。肚子特别大,说明吸收功能出了问题。吸收功能特别差就会出现眼睛黄,脸颊肿胀。蝴蝶斑,女人长蝴蝶斑就说明小肠吸收功能不好了,体内开始堆积垃圾。
大肠主管人体分泌功能,比如:汗、延、泪、尿、体液。大肠火盛,“津”的功能过强,人就会便秘,津功能不足就会溏泄,即拉稀,或者大便特别黏滞,就是冲厕所时冲不干净,冲不下去。
大肠经病症:1、下齿痛,大肠经也走牙齿,胃经的牙齿疼痛是上齿痛,大肠经病变造成下齿痛。取大肠经的经穴,扎合谷穴、颊车穴。2、脖子粗,大肠经走颈部,脖子粗,肿胀也和大肠经有关。3、两臂痛,大肠经经过食指并沿着手臂一直上来,两臂上缘痛或者食指不灵活,说明大肠经出了问题。
三焦“主枢纽”,三焦像膜、筋、脂肪或其它连缀物,这些都相当于三焦。枢纽就是连接点,所以要保持三焦的畅通。
三焦经病症:1、耳鸣,一种是肾精亏虚,身体透支太多;一种是三焦不通;一种是营养气血上不来。2、肿胀喉痹,咽喉要肿胀、痹住的话都是三焦经的病变。3、汗出不止,如果三焦少阳转输的时候出了问题,人就会出现“汗出不止”的现象,因为体内不通畅。4、外眼角疼痛也和三焦经有关。5、无名指麻木,三焦经也走无名指这条线,三焦经不通畅,无名指会出现麻木或不灵活的现象。
膀胱经主气化,三焦主水道,相当于主管江河。膀胱为水府,是储藏水液的地方。膀胱和三焦不一样,它主管水道是否通畅,它只把精华全部收藏。
膀胱经症:1、冲头痛,前额头痛属于胃经,整个后脑部位疼就是膀胱经的疼痛了。2、目似脱,就是眼珠子恨不得要掉出来的那种感觉。3、项似拔,就是整个后脖颈部是僵硬的。4、腰酸背痛腿抽筋。5、痔疮,就是膀胱经气不足,津液不能滋润经脉导致痔疮。6、出现子宫肌瘤也是足筋病和膀胱经气虚有关。7、“小趾不用”小脚趾不灵活、麻木、疼痛,大脚趾的疼痛和脾经有关,小脚趾的疼痛和膀胱经经气有关,中间脚趾的疼痛和胃经有关,而脚底疼痛和肾经有关。

闻“五声”观“五脏”“六腑”
肝气虚,会狂呼乱喊,肝声为呼。
老呵呵笑,是心神将散,心声为笑。
脾的正气是唱歌嘹亮,邪气是登高而歌。
肺声为哭,一个人总是哭哭啼啼,声音里老是带有悲气,就是肺有毛病。
肾声为呻,人总是哼哼唧唧,肾肯定不好。
小肠病,声音很磁性,鼻音重,说话很好听,很吸引人,可能小肠有病。
脾生病的人“善噫”,经常打嗝,脾经生病是嗝声音比较低沉。
胃生病的人总是哈欠连天,哈欠也是一种声音,说明人胃气虚,胃寒,通过打哈欠胃可以舒展。
肾咳厉害,唾里边有血丝,有点像哮喘,说明肾不纳气。
胆经痛的人总是唉声叹气,这种人可以多做做手臂运动,伸拉胆经,关键是调整好自己的睡眠,让胆气能够按时生发起来。
肝经痛是“呃逆”,就是胸胀满感,一声一声打嗝那样的呃逆之症。
膀胱经痛,如果在上楼过程中,小腿肚子痛,属于膀胱经痛,因为膀胱经一直贯穿的是小腿。
胃经痛,如果下楼时大腿痛,属于胃经病,因为胃经正好走大腿的前缘。
牙痛,上牙痛属于胃经痛,可以在胃经的足三里穴或脚面的陷谷穴上扎针,很管用。
      下牙痛属于大肠经痛,可以针刺合谷穴。
咽喉痛、喉痹是大肠经的问题,因为大肠经属于阳明燥火盛。
“颈肿喉痹”就是脖子粗了的喉病,这是属于胃经的病。因为胃经是循喉咙走一圈的,胃经也属于阳明燥火。如果两边痛,属于脾经和心经的问题。喉结以上部位的疼痛以及腮帮子肿大,就是小肠病。如果咽已经肿,是上边干痛,就是肾经的病,肾经也循喉咙。

中医“四不治”
1、骄恣不论于理   病人特别不讲理不治
2、轻身重财       病人心疼钱,宁死不看病不治
3、衣食不能适     让他吃饭喝酒要有节制,但不听,仍然暴食、大量饮酒,不治
4、信巫不信医     病人只相信巫师,不相信医生,不治

养生“五难”
1、        名利不灭难
2、        喜怒不除难
3、        声色不去难
4、        滋味不绝难
5、        神虑转发难

知道性格,知道疾病
爱激动的人没有一个心脏好的,心脑血管都不好;爱发脾气的人,命运都不好;爱生气的人容易甲状腺、肝不好;爱较劲不服气的人颈椎不好;害怕、胆小的人肾脏不好;疑心重的人胰脏不好;没主意的人脑袋迷糊;干活生气的人肩周不好;儿女不听话的人往往腿关节不好;认真的人比较瘦;能将就就将就,喜欢积攒,不精进的人容易胖;着急的人容易心跳加快,高血压;害怕压力的人容易低血压。
爱干净的人皮肤不好,而且脾胃也不好;爱伤心的人胰脏不好,腰不好,同时有酸的感觉;爱闹心的人得痒病;觉得人生艰难的人,往往腿脚行动艰难;若总是心疼别人,容易心绞痛,气恨得痛病。不爱听的,得耳聋耳鸣;不爱看的得眼花白内障;不和别人沟通的,鼻子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