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阀装配图样图:档案解密:一部“文革”中被滥用的毛泽东著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9:10:21
  一提起“文化大革命”,便不由地想起毛泽东1927年所著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毛泽东在这部著作的第一节——“农民问题的严重性”中写道:

  ……目前农民运动的兴起是一个极大的问题。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他们将冲决一切束缚他们的罗网,朝着解放的路上迅跑。一切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土豪劣绅,都将被他们葬入坟墓。一切革命的党派、革命的同志,都将在他们面前受他们的检验而决定弃取。站在他们的前头领导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的后头指手画脚地批评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的对面反对他们呢?每个中国人对于这三项都有选择的自由,不过时局将强迫你迅速地选择罢了。

  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同志和朋友想一想,那个时期所兴起的红卫兵运动,在形式上是不是和兴起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农民运动有些相仿和类似?我看,除了性质、范围、内容、组织和起因不同外,其形式大体相似。20世纪20年代的农民运动主要限于南方几省,如湖南、广东、湖北、江西等;而60年代中期的红卫兵运动,则从北到南,从东到西,横扫960万平方公里神州大地。关于1966年6月的形势,毛泽东当时写有一首《有所思》的七律,其诗云:

  正是神都有事时,又来南国踏芳枝。

  青松怒向苍天发,败叶纷随碧水驰。

  一阵风雷惊世界,满街红绿走旌旗。

  凭阑静听潇潇雨,故国人民有所思。

  在“文化大革命”中,毛泽东思想被喊得震天响,而实际起作用和影响最大的,大概就是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部著作了。

  什么“糟得很”还是“好得很”;什么“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什么“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

  如此等等,此起彼伏,一刻也不停地震响在全国城乡的角角落落。当时谁对红卫兵、“造反派”的过火行动和乱来提出异议,红卫兵、“造反派”马上就念: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能“文质彬彬”等等。按照他们的想法和说法,“革命”就是想怎么干就怎么干,怎么干都应该、都合理……

  这仅仅是红卫兵、“造反派”的想法和说法吗?不,“文质彬彬”等话还上了“中央文件”!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于1966年8月8日通过的陈伯达主持起草的《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即《十六条》),其中赫然写道:“要去掉‘怕’字。不要怕出乱子。毛主席经常告诉我们,革命不能那样雅致,那样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据当时的中央文革小组成员穆欣说,在起草过程中,中央文革小组副组长刘志坚等曾建议删去这些话。穆欣指出,刘志坚认为这是毛泽东过去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讲的话,现在引用,搞得不好,“造反派”就会在“文化大革命”中拿当年贫苦农民对待恶霸地主的办法,来对待本单位的领导干部,来解决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但陈伯达还是坚持要写上。陈伯达说:“要革命就不能怕乱,毛主席的话没有过时,‘文化大革命’也不能文质彬彬。”最终,刘志坚等人的意见没有被采纳。

  刘志坚等讲对了,在“文化大革命”中,无数“造反派”确确实实是拿当年贫苦农民对待恶霸地主的办法来对待本单位、本系统的领导干部的,而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文化大革命”中,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初期,《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被一些领导人和媒体引用、宣传所造成的舆论是够大的。我们不妨举例看看。

  林彪制造“群众运动天然合理论”,提出他的“乱子观”,就是以《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为根据的。他在1966年10月25日中央工作会议上说:“毛主席说,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那样温良恭俭让。总有点或多或少的偏差。可是呢,主流是好的,是不该怕的。你们现在如果怕出这点小乱子,将来要出大乱子……”

  康生1967年3月10日在军以上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说:“对任何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总是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两种不同的看法。我们研究历史教训,对于认识当前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有好处。1927年,毛主席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说:农民在乡里造反,搅动了绅士们的酣梦。乡里消息传到城里来,城市的绅士立刻大哗。我初到长沙时,会到各方面的人,听到许多的街谈巷议。从中层以上社会至国民党右派,无不一言以蔽之曰:‘糟得很’……另一方面,革命的人民则认为完全是对的,‘好得很’。‘好得很’是农民及其他革命派的理论。这是四十年前毛主席对伟大的农民运动的看法。我们今天重读这一段,仍感到很现实。”
还有一些中央负责同志在接见红卫兵时也说:“主席说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绘画绣花。我们要以《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为思想武器,整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也好,整官僚主义也好,整领导的错误也好,都要群众轰一轰,不能包办代替。”

再看报刊宣传。

  1966年8月29日,《人民日报》刊发新华社南京28日电:《革命的群众运动万岁!——南京部队某部侦察连重温〈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加深理解〈十六条〉》。

  同年9月10日,《人民日报》刊发新华社9月9日讯:《正确看待革命的群众运动——北京部队某中队学习〈十六条〉讲用会发言摘要》,其中心内容就是讲如何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观点看待“文化大革命”,看待红卫兵运动。

  同年10月6日,《解放军报》刊发《学习〈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文章(10月7日《人民日报》转载),介绍这部著作的“历史背景”、“伟大意义”、“要着重领会的问题”等等。篇前并加有编者按,着重指出:毛主席这部著作,“为我们党正确地领导群众运动,为我们革命的胜利发展,奠定了坚固的思想基础”;“这部著作,对于当前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具有极其伟大的现实主义。”

  凡是革命的中国人,谁都不否认,也不会否认,毛泽东20世纪20年代撰写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是一部指导中国革命的伟大著作(美国学者、《毛泽东传》的作者罗斯·特里尔称之为“中国革命的经典著作”)。它高屋建瓴,气势磅礴,深刻地揭示了没有农民便没有中国革命的重要规律,大长了人民的志气,大灭了敌人的威风。而把这部著作应用到“文化大革命”中来,其作用就完全不同了。

  与《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起,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歪曲、滥用的,还有毛泽东1939年《在延安各界庆祝斯大林60寿辰大会上的讲话》中的一段话,即:“马克思主义的道理千头万绪,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造反有理。”这段话曾被1966年6月5日的一篇短评《汉弗莱的哀叹》和《解放军报》引述。除了当时的整个环境,清华附中红卫兵也可能直接受这段话的影响,于6月24日、7月4日、7月27日连续写出《无产阶级的革命造反精神万岁》、《再论无产阶级的革命造反精神万岁》和《三论无产阶级的革命造反精神万岁》三张大字报。前两张曾通过江青上达毛泽东。三张全部同时在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杂志上发表,《人民日报》后又转载。这样,“三论”就走出清华附中,传遍全国,震撼九州,成为整个红卫兵运动的宣言和纲领!

  ——“革命就是造反,毛泽东思想的灵魂就是造反。”

  ——“只许左派造反,不许右派造反!”

  ——“无产阶级的革命造反精神万岁!万万岁!”

  “造反”至高无上!“造反”就是一切!“好得很”吼声震耳欲聋。从此“造反有理,革命无罪”成为“文化大革命”中殃及各个方面而又贯彻始终的最核心、最流行的口号。

某单位“毛泽东主义红卫兵”1966年8月22日发表《宣言》说:

  “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目前的文化大革命正以排山倒海之势蓬蓬勃勃地在全国开展起来,无产阶级革命小将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中经风雨见世面,他们敢说、敢干、敢革命、敢造反,把那些牛鬼蛇神打得一败涂地。1966年8月18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广场和首都革命群众见面,将文化大革命推向了一个高潮。现在我们不仅是对准那些走资本道路的当权派、那些牛鬼蛇神开火,而且对准了社会上残余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我们要把一切不符合毛泽东思想的东西统统打倒,砸它个稀巴烂。什么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什么“特殊化”、香水、“飞机头”、细裤腿都滚他妈的蛋!我们要把这些修正主义的货色扔在地上,踢(踏)上一脚,让它永世不得再兴起!

  某单位的“东方红战斗组织”8月23日发出“家属中的四类分子立即滚蛋!”的“最后通牒”,其中写道:

  过去骑在劳动人民头上为非作歹、干尽坏事的地富反坏四类分子,逃到北京逍遥法外,继续过着臭虫式的寄生虫生活,这些坏蛋凭着其在北京工作的亲属关系,赖在北京不走,逃避当地人民的管制,逃避劳动改造。我们绝不让你们再继续散发毒素,腐蚀职工、腐蚀下一代。我们决定:职工家属中的四类分子必须立即回乡,接受当地革命群众管制劳动。为此,我们发出最后通牒:勒令职工家属中的四类分子狗崽子们限八月底离京返乡,接受当地革命群众的管制,进行劳动改造,只许你们老老实实,不许耍花招。

  这仅是当时无数大字报中的两份,但无疑反映了当时整个运动的实质和精神。当时,许多红卫兵就是喊着这些口号,横冲直撞,杀向社会,制造了种种破坏和灾难的。

  真理是具体的,一切以地点、时间和条件为转移。历史反复表明,同样的思想在不同的条件下所起的作用不同。在“文化大革命”中直接搬用20世纪20年代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作为指导思想,其影响之不良再次证明了这个历史真理。这种教训之惨痛也实在是“史无前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