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 定义:从计算机世界杂志中感悟智者的智慧3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3 08:43:02


周兴铭:与计算机纠缠一辈子的人

仅3年时间,周兴铭就带领着他的团队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1985年,我国第一台全数字仿真机诞生,并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曾经有一位火箭专家说:“我国的澳星之所以能一次发射成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事先在仿真机上进行了模拟发射。”

30年感悟:回顾走过的路程,虽然个人牺牲了不少,但值得安慰的是,这大半辈子没有白活,为国家做了点事情。

张亚勤:天才的传奇人生

张亚勤,在微博签名档写下“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勉励自己始终保持着谦和的态度,凡事淡然处之。

张亚勤的经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简直就是奇迹——12岁成为少年大学生,20岁获得硕士学位出国深造,23岁拿到博士学位,31岁成为美国院士。如今,他是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同时还是微软资深副总裁,全面负责微软在中国乃至整个亚太地区科研及产品开发的整体布局。

有人说,张亚勤身上集合了许多当代人最推崇的元素:智慧、财富、权力、机遇……

从小就受到文化熏陶,张亚勤3岁识字,5岁上学,表现出非凡的记忆天赋,极为聪明。

张亚勤再一次展示了他惊人的智力天赋——他用一个月时间完成了高中两年的课程,成功考入了高二的尖子班,拿到高考资格。这时距离高考还有7个月,他开始更加积极地投入学习,每天学习接近20个小时。

“我还是应该去尝试一下,否则等于承认失败,等于是零分了。”

1998年,张亚勤回到中国,建立微软研究院,成为微软中国研究院副院长兼首席科学家。

在管理中,他从不给员工说什么激动人心的话,但是却最大限度地给他们自由发挥得空间。

张亚勤提出,“中国‘智’造,‘慧’及全球”。

“人类正不断探索未知的世界,软件的边界不断扩展,研发的工作也较以往更具挑战性,在追寻人类深邃智能的旅程中。”张亚勤说。

30年感悟:我从来没有想过做第一。我觉得尽自己的努力,和最好的人为伍最好,做第二、第三也挺好。人应该在内部、外部找平衡。

是的,张亚勤说的对,没有尝试,就退缩了,那么就等于失败,不尝试就没有希望,尝试了,就会有成功的一半的可能。所以我们在做事的时候,不要自己否定自己,要勇于尝试。做实验也是一样,一次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去实验。

张尧学:多重角色的人生

张尧学,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内著名IT专家,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和普适计算领域的学术带头人,现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他戏称自己“除了没当过兵坐过牢,别的生活我都体验过了。”

张尧学的经历,特别是青少年时代的成才之路,称得上是演绎了一个经典现实版的苦孩子跃龙门的故事。

他在《侘寂天涯》中写道:“家徒四壁,茅屋为狂风所破”的房屋;冰天雪地中依偎在水牛肚中,“傍着它们身下的稻草和它们温暖的身子”度过的寒冷的夜晚;灾荒年代从地理捡到一小包蚕豆带给母亲,从中获得的那份“远远超过我以后获得任何成功时的激动”,还有全家人眼巴巴盯着瓦罐里熬着的野菜汤盼望喝上一口的时候,却被生产队长“一脚踢翻了”的惊愕,“八九岁就到生产队里放牛挣工分,十几岁就开始干重活”的苦涩。

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张尧学却没有对生活心生恨意,涌出来的反而是向上的斗志,是改变生活的信念和坚韧。“嚼得菜根,百事可做”,这些经历最终成了他人生的财富。

“岁月,给了我磨难、给了我雕刻、给了我历练、也给了我欢乐和收获。”

此所谓“对苦一笑变成欢”了。

在众多角色里,官员和学者无疑是张尧学的两个“职业角色”。

张尧学为此付出的,首先是时间。他挤出了几乎所有能挤出的时间,包括晚上、双休日、节假日。

张尧学在高教改革上的“敢说”、“敢为”、“敢当”,为他赢得了“硬汉”司长之名。

30年感悟:当官做事,自己要有热情、有激情,有抱负、有责任感。除了“激情”、“责任”外,把握自身条件和周围的条件也很重要。做人要有理想也要有智慧,改革要有激情,却不可以莽撞,太慢固然不行,太快了也会死掉。

推荐访问网址网http://wzw.bj.cn 的超级搜霸功能查询您想要了解的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