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力的板板:[原创]我的思维方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0:17:46
jang 于 2010-7-23 13:56:34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猫眼看人我的思维方式-图像式思维法

这篇文章可能非常难懂,也是我为了提高国人的思维水平而做的一个尝试。其实,中国的一切问题都可以归结为思维水平的问题。思维水平决定了我们的社会形态和工作的水准。

我经常谈到语言问题和逻辑问题。其实这两个问题是不可分的。语言清晰了,思维的逻辑就清晰。语言不清晰,逻辑也很难清晰。目前,讲究科学的思维,就是有条理的逻辑思维,已经得到了国人的共识。这种努力的艰辛和吃力,我看得历历在目。

其实,这些问题是由于语言的不清晰造成的。关于语言这个话题,我写的文章也太多了。但是,不被大多数人理解。我有换位思考能力,我也可以理解大家。这个问题要想清楚,必须懂外语,要加以对比,才好理解。

问题是,通过学外语来提高思维的清晰性,速度太慢,太耽误时间。我想能不能通过一些方法使大家速成,迅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本文就是做一个尝试。

中文是不科学的,中文的思维方式是平面思维。中文不懂得对事物描述的技巧。事物是一个图像,描写这个图像需要确定施动者(主语),受动者(宾语),动作(谓语),伴随状态-就是地点,时间,副词。以及描写地点位置和动作方向,手段的介词,只有施动者可以做主语(不包括被动态),这一点,现代语言学家也不清楚。

西方语言比较清晰,他们的思维方式是一种立体思维。我把我体会的立体思维向大家介绍一下。

我首先谈一下语言的本质,语言是一种对外在事物(你眼睛看到的)和内在事物(你头脑里想到的)的描述。它们是一个图像(这句话是重点)。

对外在事物的描述就是名词,世界是由名词组成的,第一级的名词就是实际存在的事物,比如,桌子,椅子。当然,桌子,椅子也是各种各样的,但是如果你对我说,这把椅子,那么你就具体定义了椅子。我和你就可以交流了。

第二级的外部事物的名词定义,比如:家具。并没有家具这个东西,他是对桌子,椅子和床之类用品的一个抽象。为的是说话方便,否则你就要罗列一遍。

第三级的外部事物的名词定义,比如:生活用品。就包括家具,和厨具等等,你可以继续往上推导,目的还是为了说话的方便。

外部事物概念具有逐级抽象的特点,但是记住这一点,到你最后落实行动时,都要落实到第一级的事物,比如锤子,木头,箱子,机器,汽车。

对外在事物的认识,是通过五官完成的,表示五官感觉的词不能单独存在,如视觉的红,听觉的声音。嗅觉的香味,臭味。触觉的软硬。味觉的甜酸。

单独的红是不存在的,你只能说这件衣服上的红。由你对这件衣服的视觉和触觉构成了这件衣服,你对它的回忆也是当时的视觉和触觉感觉。

你的五官对外部事物的感受就构成了那个事物,这个事物是可以和他人分享的,我们假定他人看到的和听到的和我们的感觉是一样的,这在大部分的情况下是对的,也有例外,比如,色盲。

但是,你的内部感觉是不能和别人分享的,比如体内的感觉:如酸麻胀痛,痒。
心理的感觉:如:喜怒哀乐惊恐悲。

然后是内部事物(抽象事物),就是你思想中的事物:如语言--感觉 科学 思维 数字 概念,范畴, 这些事物只存在于人脑里。

抽象概念就是对具体事物的一个概括,抽象事物不能单独存在,抽象是为了思考方便,但最后要落实到具体的事物上,抽象事物存在的原因就是人有想象的能力。

比如数字吧,是对外在事物的数量的一个抽象,其原理和 家具就是对桌子和椅子的一种抽象 差不多。最终计算得到结果后,你还要落实到实物上。

再解释一下科学这个词。科学也是一种抽象,科学包括数学,物理学等等。数学又包括代数和几何学等。代数我们说了,是对实际事物的数量的一个抽象。几何也是对实际面积的一个抽象。

概念一词是对我们使用的名词的一个抽象,目的是简化思考过程,但是这种抽象的概念最终要还原到具体的事物上。

由于人的世界分为外部世界和内部世界,外部世界就是你眼里看到的世界,内部世界就是你头脑里想象的世界。

所以,这个图像的动作也分两种,一种是外部动作,如,打,拿。一种是内部动作,如:思考,对比,分析。

如果明白了我上面说的内容,就可以学立体思维法了。我的立体思维法,就是一个人位于一个笛卡尔坐标系的原点,左边是过去的时间,右边是将来的时间。Y轴是现在的时间。

当你看文章和写文章和思考时,脑子里出现一个笛卡尔坐标系,如果是过去发生的事,你把它放在左边,进入这个图像,这个图像的动作就是过去时,一个图像只能描述一个动作,从这一点就可以体现出中文的不精确(中文对动作的描述很乱,如连动句)。如果有两个图像,比如。“当我进屋时,小王已经把工作做完了”。

我的动作的图像在坐标的原点的左边的一点,小王的动作的图像在我的图像的左边,这个句子用英语表示,就是过去式和过去完成时。

当然,还可以有时间上更前面的动作,还可以创造更过去的时态。如:当我进屋时,小王已经把小张做过的工作完成了,“做过的”是更先前的动作,我们可以在坐标轴的更左一点标出,但是一般语言没有比过去完成时更过去的时态,是由于记忆量的问题,一句话无法表达那么大的信息量,也没有必要。可以分句表达。但是我这里举这个例子,就是为了使大家思维清晰。

动作分现在,过去,将来发生的。从过去的角度讲,也可以有过去正在进行,过去已经完成,过去的将来要发生的的动作。

由于这些图像的动作发生的时间在中文里没有体现,所以,我们必须培养从中文的句子里看出时态的能力,就是你看到一个动词,就要马上清楚它是已经发生了的还是没发生的。

印欧语系的语言的创造过程就是在画这张图-动作的图像描述法,日语,韩语也是。并不存在什么头脑中的特别语法,从语法规律的角度研究语言是不可能成功的,比如美国的乔姆斯基研究所谓的普遍语法,研究语法间转换的规律。

我这里已经揭示了语言的本质。语言就是对外在事物和内在事物的图像式描述。

其实语法就是人们对某一个特定图像做的一种特定的描述规则,是任意的。语法的转换关系要看这两个图像间是否有关联,懂英语的人可以看我下面这个例子,比较难。可以体现出图像思维法的优势。

乔姆斯基找句子转换的对应关系时举出的一个反例,就是违反他的推论的例子。

例子:1.every one in the room at least knows two languages.
但不能说:2. at least two languges are known by every one in the room..

第一句的图像是有几个人,他们的脑子里至少可能各有两门外语,并不一定相同。
第二句成了至少有两种语言被这几个人共同知晓,这个图像就不一样了。

因为也许屋里的这两个人懂的不是同样两门外语。这正是语义决定句式的一个很好的例子。乔姆斯基不是在研究语言,他的目的也许是想让人对语言有 清晰的认识,结果是让人越来越糊涂。因为他采用了错误的方法,而且他本人对语言的认识也非常初级。

另外,要注意区别现实中实际发生的动作和大脑中想象的事物之间的差别,意大利语在表达自己的主观意见时要用虚拟式,严格地区分了主观看法和客观事实。

如果能做到我上面说的内容,思维就清晰了,就是你头脑中的图像清晰了,表达也会清晰,逻辑也会清晰,思维能力增强了才能做一些比较困难的事情。比较精细的事情。

坦白说,现在国人的思维水平很低,只能在三级的思维水平打转,我希望大家能达到五级的思维水平,就是发明创造的思维水平。我这篇文章可能绝大部分人看不懂,少部分人能看懂,但是我希望大家能多琢磨,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有了逻辑思维水平后,还有更难的是换位思考能力,有了换位思考能力就无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