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压阀如何调:“失根”与“寻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5 16:04:11
“失根”与“寻根”

                   ——学校文化建设误区与对策谈

                      苍南县五凤中学  侯营翰

摘   要:学校文化建设需要一个长期积淀过程,这一过程中人性的精神、个性的光彩、过程的积淀是学校文化健康发展根本所在,称之为“根”以表明其重要地和作用。笔者从我们教育现状的考察却发现我们的教育行为有致命的“失根”现象,对“失根”发出“寻根”的呼吁,急盼校园文建设能走上更健康更顺利的道路。

关 键 词  失根  寻根   人性精神   发展个性  过程积淀

 

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这句话能形象表达出学校文化对学生和教师成长的重大影响。就一所学校而言能在学生身上产生终身影响的往往不是分数的高低,也不是知识的多少,而是学校文化的优劣在学生心灵和精神中所留下的印痕。学校文化对师生良好个性和素质的养成具有导向、规范和塑造的作用,对师生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力。随着基础教育改革步伐的前进,我们也逐渐将改革焦点对准学校文化的建设。

什么是学校文化?学校文化是由学校全体师生共同创造的一切物质环境、制度行为、精神观念的总合。学校文化内涵丰富,优秀的学校文化应该包含爱心、科学、民主、个性、责任、奉献、创新、和谐、自信、诚信、关怀等有关人类最优秀的文化因素。学校文化的表现更是复杂,从时间上看包括历史的、现在与末来的发展序列;在空间上看,有校园环境文化、走廊文化、墙壁文化,教室文化、学生寝室文化、教师办公室文化等;从存在方式上看有外显与潜藏的两种不断转化的动态形式;从文化层次上看,有“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四个相互渗透的内容,其中“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是基础,“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是发展的根本。精神文化集中体现了一所学校师生共同价值观的形成,校风、教风、学风的成熟与发展,是学校文化中最为核心的因素。

由于学校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复杂的表现形式,我们在思考学校文化建设时往往会出现割裂它们内在的各种联系,在实践中不自觉得出现一些根本性的失误,我们可称之为“失根”现象。以“根”描述,主要是表达其应有的作用和重要性。学校文化建设中的“失根”现象,会让学校文化的教育作用大打折扣,甚至产生了负面影响。从学校文化建设的现状考察,“失根”现象表现较为突出的有“重物轻人、丢失精神;照搬因循、缺失个性;贪功浮躁、缺少积淀”三个方面。现结合具体案例论述如下:

问题一  重物轻人,缺少人的灵性,丢失精神之“根”。

案 例1、某校建筑雄伟高大,校园设计优美。学校有计算机教室、音体美专用教室,也有一个藏书量挺多的图书室和漂亮的阅览室,但惊讶的是计算机很少有人使用,借书和看书的师生几乎没有,大部分计算机键盘和书架上的书,相关桌椅已沾满了灰尘。

案  例2、某县城学校是花园式校园,有设计优雅的楼宇,有荷池假山,墙上有装饰各种字画图案,……但课间在校园却几乎没有学生自由嬉戏和玩耍的身影。

案  例3、某农村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花了很大的物力、财力、人力,搞花坛雕塑、给建筑物取上优雅的名字,搞制度上墙、搞校园美化、搞各项学生活动……调查中,很多学生竟然说不出写在校门的校训是什么,学生和教师中也屡有不文明行为出现。

从上面案例中可以明显看出我们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出现重物轻人的倾向,指导思想过于偏向硬件设施的建设和投入,而不重视丰富人文精神的建设。3个案例中出现“丰富藏书却少有人管理和借阅,美丽的校园中却看不到学生玩闹的生机和活力,大力建设却没触动师生的行为和精神”的失误。这些都表明丰富的物质文化没有与人们向往自然、自由,追求文明、追求发展的内在精神需求结合起来,出现了在现代设施与丰富物质条件中生命灵性的流失和人性精神的丢失。学校文化建设中物质文化的优化和提升固然重要,但不能忘记了更为重要的制度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建设。真正影响人一生的文化底蕴绝不是单纯用经济和物质可以塑造的,而是更多需要对人行为和精神上的感召与提升。同时,学校物质条件的好坏与学校文化建设的发展并不成正比关系,物质条件丰富的学校不一定有优秀的学校文化,物质条件贫乏的学校倒也可以建设出优秀的学校文化。关键是我们在学校文化建设中要重物,更要重人;要关注物质、制度,更要关注行为、精神。

问题二  照搬因循,缺乏发展的个性,迷失生命之“根”。 

案  例1、某镇有8所中小学,校园内都是似曾相识的塑像,6所有名为“腾飞”或类似含义的塑像;都是似曾相识的“名人名言”;都是似曾相识的校训,内容都是“团结、合作、文明、创新”不同排列组合。

案  例2、某农村学校为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大搞运动会、艺术节、科技节等,还到处请专家作报告等结果使学校陷入困境,使一个班级学生在一个学期里了几乎是在准备这些活动。

案  例3、某乡村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为了提升品位,摘下了学校师生写的挂在墙壁上的书画作品,换上统一买来的名家书画;将学校搞了多年有特色的劳动基地活动停了,也跟风去搞什么艺术活动。

以上案例中的学校,如“追星”一样,总是狂热到失去应有的理智;如跟潮流一样,总是盲目的起哄。案例1中,看那一个个映入眼帘制作讲究、内容空泛的横幅竖幅、校风校训。我们心中会是一阵悲哀:丰富的语言到了表达校训怎么上就这么贫乏呢?怎么就找不到一句更为个性化,让学生更为警醒的话语吗?案例2的学校不顾自身特点和条件,死搬硬套盲目模仿,出现活动开展过多过滥,从而打乱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结果是得不偿失的。案例3将原来很有个性的优秀传统,当作脏水给泼掉了,不懂山,珍惜学校文化中个性化的因素,让学校失去了应有的内涵和活力。以上案例都在模仿中丢失了一所学校个性化的精神和追求,丢失了学校富有生命活力的根本因素。当我们面对千人一面,千校一风,那将是多么可悲的事。

问题三  贪功浮躁,忽视过程积淀,丧失发展之“根”。

案 例1、某校在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学校领导热情高涨,作了方案,发了通知,说是要在两周内搞定,学校有关负责人忙于设计学校标志,请人写校歌,大搞班旗班歌班徽的设计,班级公约的拟定,班级陈设的优化布置等。几乎一夜之间学校要出现翻天的变化,广大教师在不清楚为什么之下学校领导进行高速泡制了“学校文化”;在学生毫不知晓的情况下,班主任几个通宵达旦一手秀出了“班级文化”。

案 例2、某校总是不断更新墙上和纸上的办学理念,急急地把自己刚刚建立起来的制度推倒,再另搞一套。有关活动什么时候搞,怎么搞没有一个定数,往往今天还在做的,明天不做了;今年有的,明年没有。

案 例3、某校有百年历史,享有很好声誉,学校却急于做大,一下子并吞了周边四个学校,又搬迁了新址,最后又改了校名。结果割断了学校文化历史的传承,原有的文化氛围受到严重破坏,最后学校办学质量随之下降。

以上案例中的学校单纯追名目繁多的活动,一味的学校运动会,艺术节、文化节、活动周,各种活动一拥而上,搞疲劳战术,没有条件也要上,追求哄动效应,追求即时功利。‘某某教育”提出,学校就模仿“某某教育”;“某某理论”问世,学校就推倒原有的一切传统,从头开始效法。明显表现出贪功浮躁的习气,不重视学校文化的历史积淀。缺少学校文化建设中应有的春风化雨式的滋润和熏陶;缺少应有的坚持,缺少一种长期积累和保持的习气。结果是在贪功浮躁中,忽视了历史和过程的积淀,丧失了发展的根本。学校文化建设需要丰富多彩的活动,更需要贴近学生实际,真正促进学生精神发展的活动;学校文化建设需要不断改革,更需要在历史传承和过程积淀基础上的改革。

以上三方面问题是一些学校在文化建设中出现的典型误区,可以说这三个误区是学校文化建设健康发展的致命伤。发现问题不是目的,最重要的还是要解决问题。现结合考察绍兴上虞两地一些学校文化建设有特色的学校的优秀做法,如“如何结合地方文化、传承民族文化和学校传统、挖掘地方和校本资源、弘扬人文和科学精神、创设有个性的特色文化等”,思考以下“寻根”策略。

一、      构建一个让人感动崇敬的生动灵魂,萌生精神之“根”。

在学校文化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四个层次中,精神文化(观念文化)是核心。因些,我们一定要先构建校园精神文化,只有竖起精神文化的旗帜,才能将其它各种文化尽收帐下。精神文化在学校中可以是一元的,也可以是多元,具体可以表现为文字或口头形式的学校办学思想,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教师的教学观念、工作态度和精神等等。最重要的是让其中的一种精神成为学校文化中的主流和核心。

在精神文化这个核心中至少应有一个让所有人崇敬、敬佩的生动灵魂,即一个活生生的人(包括人的精神与事迹)。这人可以是学校的领导和老师,是英雄模范,是知名的校友,是地方的乡贤。通过学习、感受、体验、展示、宣传相关人物雕塑、图片、影片、人物传记、生平故事等形成一个本校特有的精神核心。如上虞名校春晖中学以创始人经亨颐奉献开拓的精神和他在1922年提出的校训“与时俱进”,激励着学校一辈辈的师生不断开拓创新,学校还利用曾在学校工作过的一大批名师硕彦:夏丐尊、朱自清、朱光潜、丰子恺等,以他们丰富的人文精神感动一代代新人。又如绍兴柯桥小学融合了绍兴人“敢为人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形成“自强育人”的学校精神,在师生灵魂中撑起了“自强不息”的精神的支柱。还有绍兴鲁迅中学,继承鲁迅的“立人”思想,让学校洋溢着实事求是和敢于批判的精神。

一所学校要在精神文化领域建立起一个让人崇敬的生动灵魂,让他感动着一辈辈的老师、一辈辈的学生。让人性的光辉不断照耀师生们的心灵,让丢失的精神之根不断萌发新芽。

二、      搭建一方展示个性的舞台,寻求生命之“根”。

冰心说:“有个性才会有生命”。因此,在学校文化建设中要重视个性化地建设,杜绝不考虑学校和师生实际的模仿,具体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考虑:

(1)”以人为本”。在制度和行为文化的建设上,要从师生的“人之本性”出发。学校管理的制度与措施,要为了学生和教师的发展而制定和实施,才能被全体师生所接受,才能在长期共同实施中积淀为文化。如上虞春晖中学“人格自尊、行为自律,学习自主、生活自理” 的办学思想,从1922年提出,历经八十多年还有鲜活的生命,是因为春晖创始人对教育主体“人性化”的深刻把握,才让春晖的管理洋溢着个性的光彩。再如绍兴市鲁迅小学从“人本”教育出发,创建了“选择”性学校文化,实践出一个尊重学生个性的开放的“教育超市”环境,给学生充分获得教育的自主选择权。在该校里可以看到学生选择教师、班级、课程的景象,可能感受到一种尊重个性、引导兴趣的“选择”性学校文化。自由活动时间,有学生在教室里画国画、做手工、说英语、拉小提琴,有学生在操场上跳芭蕾、做体操、吹鼓号,人的个性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张扬。还如绍兴元培中学在管理中一条规定:不吃早餐的人不许进课堂。学校的食堂备有免费的早餐任你享用。这一条严格的规定,却不断流淌人性关怀的温馨,不知有多少的师生为这关怀感动着。我们可以想到:只有充分尊重人性需求的文化,才会是真正有灵性的文化。

(2)全员参与。个性化的学校文化还来自于全体师生民主参与学校的一切教育活动。我们要让师生在学校文化建设上有自主参与的时间、空间、机会。例如绍兴一中设有“学校发展金点子”办公室,学校师生随时随地可以向学校提出自己的发展建议,点子被学校采纳,还可获得一份有意义的小礼物。上虞实验中学将学校中可能出现疑义的事项都采用公开办公和听证形式的制度文化,是来自全校200多教师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积极参与下形成的有特色的制度文化。上虞崧厦镇中有“每周五下午各年级组、教研组长和各科任负责人集中15分钟,相互反馈问题,然后校行政班子30分钟集中办公,然后下周一早上将各项工作要求、相关措施和反馈进行公布”的行为文化是在采纳全校100多位教师不同的管理意见,经四年的教育实践中形成的;还有崧厦镇中校训(为成功的人生做准备)的确定是在当时全校2300多名师生和许多学生家长共同参与下诞生的。因此,全体师生的参与更能创设有个性化特色的学校文化。

(3)就地取材。从学校本土的地域文化出发,寻找建设个性化文化的最佳发点。如上虞崧厦镇中,依托“中国伞城”的地域特色,围绕“伞”文化,把“伞”字与“德”字联结起来,弘扬“伞业精神”,把崧厦“伞人”不畏艰难、敢闯敢冒;勤劳勇敢、渴求富裕;敢立潮流、勇于争先;精明能干、务实求信的精神,引入校园。并在校园内建立“伞文化陈列馆”,围绕伞文化、伞城名人有计划开展了诸如“十佳小伞花”、“争做伞城文明人”、“小小伞花文艺汇演”、“伞城小画家”、“伞城学子体验伞城”等活动。再如上虞岭南乡清潭小学地处虞南山区,是一所办学设施相对落后的村完小,学校根据农村学生动手能力较强的特点,利用山乡遍地可掏的树桩树根,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从根雕入手,进行德育—劳技—美术一体化特色文化建设。美术课设计构思根雕,劳技课加工制作根雕;校园路程指示牌是根雕,走廊文明展示牌也是根雕。这些富有地域色彩的学校文化是极富生命力的,可以有效推动学校文化向纵深发展,让学生终身受用。

(4)因人而异。从学校和地方出现的乡贤名士的德能才智出发,以名人的生平事迹、故事等为切入点,寻求学校文化个性化的发展。又如上虞金近小学充分挖掘童话作家金近的人文资源,竭力营造童话化的教育氛围,构建了“小鲤鱼,跳龙门”这一极富本校特色的学生素质评估体系,学校每周开设两节童话课,推出了校本教材——《童话红黄蓝》,营造了 “读的童话,讲的童话,写的童话,唱的童话,画的童话,演的童话”等学校文化。上虞岭南乡中心学校充分利用教师爱好儿童诗的优势和山乡丰富的诗歌创作素材,组建“浪花儿童诗社”,把诗歌引进校园,把诗歌带入课堂,营造了诗意浓浓的学校文化。又如上虞夏沔尊小学以夏老的“爱的教育”思想为背景,每个学期都有一次“爱的教育”师生主题活动,师生相互讲述教育中感动自己的一件件事,用自己的行为去表达尊师爱生的感情。

因此,我们要以人为本、全员参、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共民搭建一方让师生充分展示个性的舞台,寻求学校文化发展的生命之根。

 三、寻找一点过程的支撑,长足发展之“根”。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建校以来所来文化因素积淀而成的,现在的学校文化时刻也不能与过去的历史断开。如果失去了历史,学校文化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在学校文化建设中要摒弃近功急利的思想,注重对传统和历史的继承,特别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重视细节的建设和过程的积淀。从“挖掘传统、琢磨细节、长久坚持”三个方面进行深入把握,才能让学校文化获得长足的发展。

    (1)挖掘传统。挖掘传统就是学校文化建设要对地方和学校历史文化资源中优秀民族文化深入挖掘,利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支撑起学校文化中人类精神的支柱。如上虞春晖中学以创办人经亨颐墓塑像、墓地,经亨颐故居和纪念馆为学校文化建设基地,全校师生不断在自己的生命中积淀这第一任老校长爱国家、爱事业、爱白马湖的春晖精神。学校还结合陶行知先生在春晖留言:“五心”教育(忠心献祖国,爱心献社会,关心献他人,孝心献父母,信心给自己)在教学楼前建造“五心”教育碑,每年开展“五心教育”,让学校获得一种“浓得化不开”的“五爱”文化。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之中师生的心灵不断地受到拷问和撞击。就是我本人,在两次匆匆的春晖之行之中,心灵也受到一种从来没有的震憾。又如上虞丰惠镇中以学校地处四明山区的地域文化,利用周围丰富的革命传统教育资源,形成有自己特色的革命传统教育文化。只要我们进入以上学校的文化之中,无不被这深厚的学校文化所打动。

(2)关注细节。关注细节就是学校文化建设要从小事做起,注重发展过程的每一点,进行仔细琢磨和推敲从而获得学校文化发展的最佳发展。细节具有无形的张力,能展示学校的品位和前途。关注学校文化的细节建设,就是处处做文化建设的有心人,时时让师生在教育的细节中彼此感动着对方。如上虞崧夏镇中教室的墙上都有学生自己创作的格言和书画作品,校园中每一颗植物都有学生精心为其取下的名字;滨江小学的校长办公室有历届校长的大幅照片、教师办公室有历届优秀教师的照片和教育格言,各个班级中有历届学生留下来的班级口号。这些文化细节,无形中让校长、教师与学校历史和传统自然的融合,让他们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谐地与学校的生存发展联系起来。还如绍兴蕺山中心校有校长、老师、学生、家长同读一本书,交流思想、相互表达读书体验的细节。就是这一个个细节,让学校文化的底蕴在不断的加深加厚。

(3)长久坚持。长期坚持指学校文化来自历史长期的积淀,一个制度、一种行为、一种活动的在保持与时俱进基础上的坚持才会形成有内涵的文化。学校教育中一次两次活动只能叫活动,如果某项活动坚持下去,在学校中形成传统,在学生身上产生深远的影响,那就成了文化。如崧厦镇中将“文化长廊”系列主题活动,列入学校的长期规划之中,结合学校的发展趋势分别作有五年和十年的规划,并且每一项活动的时间都有一定的继承性和规定性。就拿校园的学科园地是每两周一期,现在已是200多期,是师生坚持了十多年后形成的一种自觉的文化。又如上虞闰土小学在学校管理中多年坚持“一年一中心,一月一重点,一周一主题”将一项管理措施变为一种制度文化。再如绍兴县实验中学每年五月开展“红五月——共青校园文化月”为革命传统教育,从建校开始,一直不断坚持。因此,建设学校文化要耐得住寂寞,要坚持、坚持、再坚持,坚持的最后就是最有特色的文化。

    总之,学校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时间的积淀过程,要注意“重物轻人,丢失精神”、“照搬因循,缺失个性”“贪功浮躁,缺乏积淀”的三个误区,应抓好“构建一个让人崇敬的生动灵魂、搭建一方展示个性的舞台、寻找一点过程的支撑”这三个有效途径,创设和谐的学校文化,让全体师生在和谐向上的学校文化中获得应有的精神感召与发展。

注:笔者2005年2月- 6月在上虞崧厦镇中挂职,多方考察当地优秀学校的文化建设,因感动他们深厚而浓郁的学校文化,并与自己在近段来相关专题的现状调查相结合,感触颇深,写就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