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度锥面密封接头:欢迎来游普济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7 18:27:48
高家渡铁索桥

温馨小提示:市区至北盘江大峡谷高家渡铁索桥景区从水盘中线四级公路行80公里到达。车费20元/人次。目前水城至龙场中巴车从此通过,夜晚可住营盘农家旅馆品尝农家菜肴或返回市区。为了你的安全,请不要乘坐三轮或两轮农用摩托车。

 高家渡铁索桥距市中心80公里,始建于清光绪32年,全长79.6米、宽3米,桥身山17根平列铁链、2根护链、54块铁拉板构成,凌驾于北盘江上游高家渡河段上。从河底观看,此桥如腾空长龙,望之惊心动魄。桥两端石壁上有摩崖石刻及碑刻。从始建至今,除桥亭及部分碑文被毁坏外,主桥尚保存完好,是水城桥梁建筑史上的一创举,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下文是本人发表在六盘水日报的原文)
                  普济桥景观        六盘水古代名胜建筑普济桥,位于水城县南部北盘江上游,建于光绪三十三年,桥势恢宏雄伟,江岸奇峰异洞,独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艺术,异彩纷呈。        普济桥地处水城县新街、龙场、营盘三乡交界处,三乡往来,必经此桥。水城、普安、盘县三县交流也多过于此。建桥以前,过往行人须渡船过江,江边住有高氏人家,常在江上渡船,普济桥用大铁链结成,故又名“高家渡铁索桥”。桥面系19根大铁链扣搭,加铺厚木板。1994年,水盘中线公路普济桥两岸施工爆破,使木板受损,后加铺橡胶板,桥面至今平坦稳固。桥长78米,宽3米,高40余米。桥身两侧设有34根铁护条。从江岸眺望,铁索桥凌空飞架,犹如江上腾飞而起的巨龙。漫步桥上,桥身缓缓舞动,鸟瞰涛涛江水,悠然自乐。        桥两端刻有7块碑文,迄今尚存,内容详尽可考。正南面,一块长2.3米,宽1.3米的大石碑上,用柳体阴文刻有“普济桥”三字。碑文记述了修桥经过,歌颂修桥有功者。桥右侧莲叶洞内石笋林立,形状各异,洞左壁刻有一块长1.8米,宽1.2米的石记碑文,“高家渡铁索桥”之名见于此碑。桥下游百余米处,关牛洞依山傍水,宽敞明亮,底部平坦,可容纳近百人。洞内石钟乳和石笋玲珑剔透,琳琅满目。岩溶沉积洞壁,象雄狮、似孔雀、如游鱼,千姿百态,惟妙惟肖。        桥岸悬崖峭壁,藤蔓垂阴,群山连绵,重峦叠嶂,巍然壮观。有着美妙传说的篾帽山,状如篾帽。传说从前有一位美丽善良的姑娘爱上江上渡船的船夫,她天天到江边静观渡船。一天,江上暴风骤起,巨浪翻滚,眼看行船即被吞噬,姑娘欲救船夫,纵身跃入江中,篾帽被风吹落,立即变成一座巍峨的篾帽大山,挡住风向。姑娘上船,江面顿时风平浪静,行船安然靠岸。        篾帽山脚下,数千亩茂密的黄果林,郁郁葱葱,四季常青。十冬腊月,金灿灿的黄果挂满枝头,既是观赏的好风景,又是解渴的好水果。        普济桥一带民族文化丰富多彩,活跃至极。每年春节,高山寒气袭人,普济桥春江水暖,风光秀丽,游人纷至踏来,歌手云集,热闹非凡。青年男女情歌互答,歌声悠扬婉转,歌词情意绵绵,沁人心脾。傍晚,歌手纷纷收场,歌声回荡山谷,余音袅袅,游人流连忘返,乐不思归。夜幕降临,江畔苗族同胞接踵归来,围在篝火傍,表演精彩的民族艺术节目。以湾河苗族芦笙舞和木叶独奏为代表的苗家艺术节目,具有高雅的苗族风格,展示出浓郁的苗族风情。芦笙舞是湾河苗胞的拿手好戏。穿着节日盛装的苗族青年,在雄浑的芦笙中翩翩起舞。芦笙乐音节奏和谐,动人心弦,苗胞舞姿稳健,行动敏捷,令人赏心悦目。如花似玉的苗族姑娘,穿着千针万线绣织的苗家衣裙,鼓起腮帮,独奏旋律典雅优美的木叶,乐音悠扬清脆,悦耳动听。近年来,苗族文化艺术纷纷走向市场,苗胞录制的木叶录音带,市场售价高达普通录音带的五至十倍。这说明我们的民族文化艺术,不仅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重要的物质财富。        好客的苗族人民还有用牛角杯敬酒的风俗。客人进家,主人一手拿酒瓶,一手拿牛角酒杯前来敬酒。告别的时候,苗族主人先站到路口,客人到来,拦路敬上三杯牛角送行酒,饶有风趣。        1997年,水盘中线公路开通,铁索桥西侧,一座造型别致的钢筋混凝土公路桥正式落成,既为普济桥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又为观赏普济桥提供了交通便利,乘坐汽车从水盘中线公路可直抵普济桥。而今,离普济桥不远的毛角堕,水柏铁路北盘江大桥正在紧张施工。水柏铁路通车后,游览普济桥更加方便。那时候,普济桥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必将更受游人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