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流防止器dn200:一个湘西三线工厂的前世今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6:44:04
一个湘西三线工厂的前世今生2006/9/17

  撰文 薛小林 摄影 李林冬

  “在他们的心里,一定还记得那些遥远的纯真之地;当有人问起家乡时,他们的神情一定很困惑,因为三线单位在围墙内自成体系,既远离祖籍,也与当地风俗迥异……”   ——摘自一名在三线工厂长大的网友博客

  2006年9月11日中午。余师傅与李师傅(右)从两三里外的田湾镇赶集归来,穿过这个约800米长的天然溶洞,便会豁然开朗——洞里“藏着”他们工作、生活40多年的工厂所在地,辰溪县孝坪镇。孝坪镇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初入孝坪的人,在刹那间会仿佛进入了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9月11日。原白云制冷设备车间。现流水线已拆除出售,车间也挪作他用。

  9月10日。孝坪镇位于山崖上的房子。1952年,因位置独特,能防轰炸,厂区电话总机设在此。1960年代末,总机撤走。现仍有工人居住。

  9月11日。辰溪县孝坪镇。今云箭集团生产区前广场张之洞雕像。该集团的前身是116年前的汉阳兵工厂,抗战时期从汉阳搬来,所以湖北口音是当地的“官话”。

  9月10日。孝坪镇中学附近。奶奶带着一岁的张娴。张家比较值钱的电器是一台白云牌冰箱。据称,这台冰箱是张娴的姑姑张群英结婚时托关系买的,花了1750元.这台冰箱一直用了15年,效果还十分好。



  9月10日。孝坪镇爱国村41-56栋前,退休工人杨家谋(右)与佘国忠在聊天。他们身后的房子建于20世纪60年代。除了爱国村外,此地其它村名,也均具时代色彩。

  2006年9月10日,原副总工程师张英华冰释了我们心中的一个疑惑。“国营白云家用电器总厂”的前身,非但是众多“红”字开头、或以代号称的湘西三线工厂中的一家,且是“湘西三线最大的基地”,“其它建了一些,真正起效果的在这里”。

  距辰溪县城约20公里,往北由223省道西面分岔拐入一条阔大的山洞门前。小溪流向洞内。洞口竖立的碑牌,公路、水泥桥,较溪水显得过宽的人工河床及近口处房屋,显示别有洞天的迹象。



  车穿洞800米,一段黑漆漆的路之后,沿长长的围墙驶入小镇。

  1. 造枪弹的“世外桃源”

  之前不敢确定这是我们寻找的三线工厂。1980、1990年代三线调整时期,湘西的三线工厂有的倒闭,有的搬到了大城市,所剩不多。当地人告知它是一家百年老厂,和“三线”没有什么关系。

  从围墙上方高挂的路灯和伸出墙外的夹竹桃,依稀可看出旧日胜景。

  没有人能道出这个由山洞通入、四周是高高的山崖石壁的工厂,开发前是什么样子。72岁的张英华是辰溪当地人,担任过工厂的学徒、工长、团支部书记、车间副主任、技术科科长等职,期间“日夜学,学到了很多东西”,后来当上了副总工程师、生产长。进厂前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厂办子弟学校,毕业时十五六岁的年纪,被分到县里第一批土改工作队。此时正值兵工厂重建招人,他提出申请,在土改工作队长兰盛臣推荐下入选。

  张记得工厂重建日期为1951年1月28日。那时候四周的高地、后来建厂的平地上,到处是一抱以上的大树。

  周围山上有抗战时留下的数量可观的人工山洞。1938年6月汉阳兵工厂南迁后,反复遭敌机轰炸,终于在1940年左右寻找到了湘黔公路(今223省道)、沅水边的这块隐秘之地。据说,上万人在山上开凿起山洞,在里面不分日夜生产武器,源源不断送到抗日前线。为引开敌机,常常在山下平地造些假房子供轰炸。

  我们看到的洞约百米长、5米高,保持当年原貌的洞壁上凹凸不平,杂有钢钎凿痕。有的解放后被粉刷成圆顶、修上砖门,用来存放材料。随着山下厂房修建和一处叫“水洞”的地方投入使用,至1954年人工山洞闲置。

  1949年“3·5”事变,土匪张玉琳洗劫南庄坪的兵工厂,并派人开车来孝坪劫掠。一伙土匪打着火把进入一存放发射药的山洞,结果引爆,汽车被炸得稀烂,除去别处打水的司机外,悉数被掩埋。爆炸掀起的山体落到对面山上,将一户人家埋掉,全家仅外出赶集一人幸免。现在仍可看到山体缺掉的大坑,由于当地人前来采石,比从前更凹陷。

  “如果不是抗美援朝,就不会搬到这边来了。”张英华讲述,抗战胜利后孝坪的兵工厂人去洞空,南庄坪还有个第一兵工厂辰溪分厂,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一些军事领导者愈加认识到孝坪的特殊意义,把南庄坪的兵工厂移至此,“手枪弹很起作用,一生产出来就被运走了”。

  三代在此工作的周雅丽跟我们说,有一次一个人开车迷了路,跟着厂里的车来到孝坪镇上,第二天一大早醒来见状,感叹自己真是到了“世外桃源”。

  2. 最重要的湘西三线工厂

  1958年工厂大部迁往湘潭后,担任留守的火工车间党支部书记的张英华“估计都要过去”,没想到1962年春天又搬回来了。工厂有了一个新名字,叫国营沅江机械厂。

  张记得此前苏联专家来过厂里几次,1959年还来过。渐渐就有准备打仗的阵势,“深挖洞、广积粮”,“山、散、洞”这些口号开始弥漫开来。他记得1958年左右试制一种水轮机发电机用的调速器,“当时在苏联还没成功,苏联的专家把图纸给了我们,结果成功了”。但从某个时候起,苏联专家从他们视线里消失了。

  工厂加入“大三线”。张坚持认为真正发展是在这之后。

  苏联帮助中国在西安建立过一个航空炮弹厂,可是苏联的飞弹打过来,西安可能被摧毁,所以国家要求厂里建30个航空炮弹生产线,苏联的导弹打不到这个地方来。于是“拼命投资,厂里很努力”,那时研发一个新品种一般需要3年,工厂职工日夜搞,一年研发一个。张描述那时是“晚上12点前没睡过觉”“很努力、很起劲的”,一年一个品种,3年就把航空炮弹的品种配齐了。

  当时中国只有哈尔滨生产航空炸弹,也在苏联飞弹射程之内,于是1979年国家要求厂里用1年时间建立炸弹生产线。职工没日没夜做事,当年下半年就完成了任务,上面又把子母弹给厂里搞。

  说到这些,张英华万千感慨。

  3.“白云”衰落

  时过境迁。如今,南庄坪的兵工厂早已没有了痕迹。孝坪仍在。

  1980年代国家调整三线企业后,工厂生产了冰箱、冰柜,至1988年盛极一时,当年生产冰箱255429台,更名为国营白云家用电器总厂。一名亲历者描述了当年抢购白云冰箱的火热场面,“除了黑龙江、吉林的,全国各地的人都来买”,“街上到处是拖冰箱的车”,“幼儿园等能够改造成招待所的地方都改造成招待所了”。

  然而白云冰箱的衰落也教人心酸,如今我们遇到过去的职工,大都不愿意提起旧事。“已经没有了”,一种非常决绝的口气。

  知情者称,工厂的民品发展不起来,缘于上面卡得太死,厂里没有利润扩大再生产。随着时间推移,产品跟不上形势。加之管理体制弊端,很大一部分工人都是安置的子弟,员工素质得不到保障,导致产品质量下滑。

  1989年因冰箱质量问题工厂全面整顿。1995年全线停产。迅速升起的品牌迅速衰落下去。

  采访时,我们发现镇子上很多人家门上有白云冰柜的门把手。

  其实,对于这个镇子上的人,厂比镇的概念显然大得多。譬如,镇子上大部分是厂里面的人,房屋是厂房,连临街的门面都是厂里的。镇子由以和平、先锋、解放、幸福、红旗、建国、爱国、友谊、团结、生产等词语命名的村子组成,打上了那个年代特有的烙印。

  如今,我们在各条街巷柱子、墙壁上看到的大部分是售房广告。据称,白云冰箱兴盛的1980年代,厂里在册职工超过1万人,整个镇子3万多人。厂子衰落后,不少职工卖掉房子外出谋生,附近一些农民住了进来。

  流经镇子的小河,叫干溪,里面真的是干涸的。据说从前四季都有满溪的清水,里面鱼“多得很”。参与过该镇地质勘探的王政恩老人介绍,厂区属石灰岩地貌,地下皆大大小小的喀斯特溶洞,天干水就沿河床渗入地下。由于上游树木砍伐严重,缺乏地表水补偿,从前的生态已发生变化。

  那么多年过去,厂里的人说话普遍也仍带有湖北口音。而当年从洞口修进来的公路,现在仍是连通外界的唯一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