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商行业分析报告:读后补志 邓颖超 (首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5:20:08
    1913年初在天津,我母亲失业,我已超龄失学。寡母独女的生活濒临绝境的时候,得友人同盟会会员张星华女士相邀,我母亲到北京平民义务学校当教员,纯为义务,无工资。只能解决我母女食宿问题,我也可以就学,于是我母亲应聘带我来到北京,住在校内。
    张星华女士任该校校长,同时得识该校创办人亦即当时社会党创始人陈翼龙先生。故收到全国政协文史办公室送来陈翼龙先生事迹汇编时,使我喜出望外,一气看完。因我童年就学的第一个学校,即北京平民义务学校初级班,课外活动参加世界语学习。该校确系社会党首脑陈翼龙先生所创办。在辛亥革命后,第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发生分化,另成立社会党、进步党等组织。陈先生组成社会党后,一方从事教育办学校以掩护革命活动,另一方继续革命搞武装斗争。该校教职员多为同盟会员或社会党员。该稿(指全国政协文史办公室送来《陈翼龙先生事迹》一文,载《文史资料选辑》第七十五辑--8801注)所述该校情况,仍在记忆中,历历在目。
    陈翼龙先生为筹措学校经费及搞武器事,从南方回京后不数日,被反动的袁世凯逮捕,同时查封该校及该党部。虽经教职员多人(包括曹祥之先生及我母亲)营救,未能获释,竟被袁世凯杀害。令人至深愤慨!
    陈翼龙先生的主张及其行动,确与政客投机分子江亢虎根本不同。陈先生为革命忠诚之士,平易近人,生活艰苦朴素,对人真挚和蔼,工作认真负责,受到全校教职员的尊敬,留给我的印象也极为深刻。
    至于该件内涉及我母亲与我的情况,均无误,关于我母亲是否主持过该党务,是否加入社会党,当时因我年幼未曾听说,以后母亲也未谈起。1952年我看望曹祥之先生,当时曹祥之先生保存的1913年平民义务学校开恳亲会全体师生的照片共二张,以一张分赠我,现仍保存完好,弥足珍贵。所提寄我的有关材料,则未受到。
    据我查阅《群强报》关于社会党的组织状况,见于反动当局判杀陈翼龙先生之命令中,不无夸大以加罪之恶意。但陈翼龙先生确为社会党创始人,办党办校,奔走南北,艰苦奋斗,从事革命,以致被反动的袁世凯杀害,英勇牺牲(年仅28岁),确是事实。陈先生死后,党散校停。
    多年来常思能得有关于陈先生之记载,直至最近仍查阅过有关史料,仍无只字片纸。深感遗憾时,忽读该资料,深感欣慰。
    我认为陈翼龙先生为民主革命在早期即牺牲,虽事简而时短,如昙花之一现,确属革命先驱烈士,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应略有记之,使后人也得以知一二。
    特作读后补志,藉表对陈翼龙先生的敬意和悼念。
                                                                                          一九八一.五.三.


8801注:邓颖超当时名为邓文淑,其母是杨宝峰女士。
--载《文史资料选辑》第七十五辑,全文网上木有。


附:

                                 邓颖超的老师陈翼龙

    陈翼龙,又名意龙,清光绪十一年(1886年)出生于湖北罗田县山区的一个绅士家庭,是中国社会党创始人。陈先生自幼聪颖好学,能诗善文,青年时代奔走于湘、鄂、苏、赣等地,赴日本求学时认识了孙中山和黄兴。辛亥革命后,同盟会发生分化,陈翼龙先生在上海创立“中国社会党”,致力筹办平民义务学校,招集贫民子女入学,开通社会风气。
    陈翼龙先生办学是1912年秋季开始的。在北京创立中国社会党北京总部时,筹办了一所平民学校。校址就在北京宣武门外南横街圆通观西隔壁湘荫会馆内。向社会招收的男女学生,共分四个班级,大约120余人,完全免费读书。学校教职员都是一些为热心社会事业而尽义务的人士,学校只向他们提供食宿,并无任何报酬。当时,平民义务学校校长张星华,向天津杨宝峰女士发出聘请,邀她到校任教。
    1913年初,杨宝峰女士携带不满10岁的女儿邓淑文,也就是邓颖超,来到北京,住在校内。邓颖超在平民义务学校读初级班,课外参加世界语学习。陈翼龙先生喜欢讲些以古论今的故事和先哲格言,“各尽所能,各取所需”这个理论就是他爱讲的。直到1952年,邓颖超同志仍能清楚记得这些。

    由于平民义务学校没有固定基金,中国社会党又无捐款,学校房租、伙食以及学生书籍纸笔,全赖陈翼龙先生设法凑垫。自创学校开学到暑假,已亏欠逾千金。陈翼龙先生想南下筹募基金,没有路费,只好典当衣物拿回银洋数十元,走时还留一半给学校教员做膳费。由此可见陈先生呕心沥血兴办教育事业之忠贞。陈翼龙借南下筹措学校经费之机,还从事地下革命活动。可是回到北京后,就被反动的袁世凯逮捕,学校和中国社会党党部也被同时查封。1913年8月6日,陈翼龙先生被袁世凯反动政府枪杀于宣外老墙根玻璃公司的荒郊空野,年仅28岁。陈翼龙先生为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事业,洒尽了最后一滴血。
    全国解放后,陈翼龙先生的同事、中国社会党参加者曹百善和曹嘉荫先生,写出了悼念陈先生的文章。全国政协文史办公室广泛搜集有关方面材料,汇编《陈翼龙先生事迹》小册子,送给邓颖超同志阅读。邓颖超同志喜出望外,一气看完,并于1981年5月3日,挥笔写出“读后补志”文章,藉表对陈翼龙先生的敬意和悼念。这篇文章缅怀了陈先生的革命业绩,并给予高度评价:“陈先生为革命忠诚之士,平易近人,生活艰苦朴素,待人真挚和蔼,工作认真负责,受到全校教职员的尊敬,留给我的印象也极为深刻……陈翼龙先生确属革命先驱烈士,在中国革命史上,应略有记之。”


--在《科学文化报》、《黄冈日报》、黄石人民广播电台、《鄂东晚报》等报刊电台上刊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