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瑞网的成长经历:秦伯未先生对金匮要略方剂的运用简释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14:21:35
.. 主页博客秦伯未先生对金匮要略方剂的运用简释2009-05-17 17:16秦伯未先生对金匮要略方剂的运用简释 秦伯未先生对金匮要略方剂的运用简释


整理者:晨隐野

金匮要略--秦伯未教授对金匮要略方剂的运用简释,真可谓简即明了,本人稍稍整理了一下,大家看一看,可能会有用


1,人参汤---(参 草 白 姜 ):即理中汤炮姜换干姜。凡用生姜取其辛散,炮姜守而不走,干姜则温多散少。

2,小半夏汤----(生姜24,半夏15):和胃止呕法,凡胃有痰饮湿引起的呕吐均可适用。

3,半夏干姜散----治胃寒吐涎沫,用药和小半夏汤同,因生姜辛散,干姜温中。又主症和吴茱萸汤相似,但彼为寒邪而兼胃虚,此则纯寒,故不用补药辅助。

4,小半夏汤加茯苓汤------兼有利水作用。
《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小半夏汤主之。//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先渴后呕,为水停心下,此属饮家,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
5,大半夏汤(半夏15人参9白蜜30):补中止呕法,和小说半夏汤的区别,彼有实邪故用辛散;此为胃虚,故用甘药和之。

6,干姜人参半夏丸:适用于寒饮呕吐,不是为妊娠恶阻而设。
7,大黄甘草汤(大黄12甘草3):泻火止呕法,和大半夏汤有虚实寒热之不同。《食以即吐者,大黄甘草汤主之》。

8,小青龙汤(姜 五 麻 细 辛 半 草 芍 枝 ):治表邪挟水气的主方,故用于外寒引发的痰饮咳喘最为适合。
9,小青龙加石膏汤---温化水饮之中兼治烦躁,但毕竟饮重于热。与越婢加半夏汤的热重于饮者恰恰相反。
10,越婢汤-------(麻黄18石膏24甘草6生姜9大枣5)---辛寒解表法。
11,越婢加半夏汤---宜于痰热内阻,麻黄可以开肺,不一定用来发汗。
12.越婢加术汤---疏表利湿法。

13,射干麻黄汤----(射干 麻黄 细辛 半夏 紫菀 冬花 半夏 五味 生姜 大枣 )---辛散苦泄法,能温化寒饮,亦可用于一般哮喘症。
14,厚相麻黄汤----(厚朴 麻黄 杏仁 半夏 干姜 细辛 五味 小麦 石膏 )

14.大青龙汤----在麻黄汤的基础上加石膏,宜表邪挟内热之症。
《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也主之。》
15.大建中汤-----(蜀椒,干姜,人参)。温中散寒,和小建中汤有缓急之分。
16.茵陈蒿汤-----(茵陈栀子大黄)阳黄症主方。
17.茵陈五苓散---治黄疸当利小便,内热重者用栀子柏皮汤。热不甚者用此方。

18.大黄硝石汤-----(大黄12黄柏12硝石12栀子9)治黄疸里实症,比较茵陈蒿汤之力为猛。
19.栀子大黄汤-----(栀子9大黄3枳实9豆豉12)《酒黄疸,心中奥农,或痛,栀子大黄汤主之》。
20.栀子豉汤--------治胸中虚烦,后世改用焦山栀,作为清宣上焦风温的通治方。

21.已椒苈黄丸-----(防已 椒目 葶苈 大黄)--驱逐肠间水气,使从大小便分消。
22.升麻鳖甲汤-----(升 鳖 归 草 ,雄黄 蜀椒 )有从血分透邪外泄作用。
23.天雄散-----(天雄9白术24桂枝18龙骨9)治阳虚不固的遗精。





24.木防已汤----(木防已 石膏 桂枝 人参 )行水散结主,因体虚有伏热,故用人参石膏为佐。
25.木防已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兼有轻泻软坚作用。
《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黎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木防已汤主之。虚者即愈,实者三日复发,复与不愈者,宜木防已汤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主之。》

26.甘草干姜汤-----4。2温养肺胃法。〈〈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若服汤已渴者,嘱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