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创始人 股份分配:朝鲜问题及中朝关系回顾(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01:57:51





  至朝鲜战争爆发前,朝鲜半岛南北双方的对比,苏联扶持下的金日成北朝鲜已具绝对优势。这种优势不光是军事力量上。在争取民心和势力渗透方面,共产主义和左翼力量,以及李承晚的反对派,天平都是倒向北方的。
  朝鲜半岛(亲北方)的“统一”,只是时间问题。
  ——在这样的局面和占优形势下,斯大林没有(主动)意愿武力解决朝鲜问题。

  而美苏双方从源自1943年德黑兰会议,关于朝鲜半岛“在适当的时候实现独立”的共识。到1945年8月9日苏联出兵朝鲜,按“北纬38度线”案分管。到1947年美方提交联合国决议成立“临时委员会”举行选举。其间美苏双方均完成培植“傀儡”政权。再到1948年9月苏方“建议”全面撤军。
  美苏双方所有动作的原则精神,是朝鲜在无外国驻军情况下自行独立;现实政治步骤则是,依“北纬38度线”分割势力范围。
  ——在此战后国际秩序背景下,斯大林更没有理由去(主动)武力解决朝鲜问题。

中篇:韩战,中朝关系挥之不去的一页(中)

  从表面情况看,斯大林是在1950年1月12日美国新远东政策“白皮书”公布后,对金日成武力统一朝鲜计划之态度发生了180度转变。
  但这个转变从更深层次看,斯大林和苏联的出发点其关键在于,平衡和遏制中共政权的势力发展。

二、“小营长”的大手笔政治投机(接上篇)

  先从“小营长”金日成的活动说起,

■ 离间毛泽东与斯大林,金日成玩“空手套”

  根据俄罗斯解密外交档案,
  美国新远东政策“白皮书”发表后仅仅5天的1950年1月17日,金日成即借北朝外务相朴宪永欢送驻中国(大陆)大使李周渊的赴职午宴,开始了“表演”。
  在午宴上,金日成向苏驻朝大使什特科夫表示,“如果将南朝鲜人民的解放和祖国的统一事业拖延下去,我就会失去朝鲜人民对我的信任”。更精彩的还在后面,
  此段“表演”,笔者直接引用1950年1月19日,什特科夫致维辛斯基(时任苏联外交部长)的外交电文,《关于金日成提出采取军事行动问题》来说明。
  电文如下:

  1950年1月19日
  (发自)平壤
致维辛斯基:

  现把金日成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外务相举行的午宴上所谈的想法报上。1月17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外务相朴宪永为欢送朝鲜大使李周渊赴中华人民共和国就职,举行了有少数人参加的午宴。朝鲜方面出席午宴的有:金枓奉、金日成、朴宪永、副外务相朴东柞、李周渊,中华人民共和国贸易代表温仕祯出席了午宴。我方出席的有我和大使馆参赞伊格纳季耶夫和佩利申科。
  ……
  “如果将南朝鲜人民的解放和祖国的统一事业拖延下去,我就会失去朝鲜人民对我的信任。”接着,金日成说,他在莫斯科时,斯大林同志曾告诉他,不要向南方进攻,当李承晚军队向北方进攻时,可以对朝鲜南方进行反攻。但是,李承晚至今未发动进攻,南朝鲜人民的解放和国家的统一便拖延下来,所以他(金日成)想,必须再到斯大林那里去一趟,接受指示并获准让人民军发起进攻,解放南朝鲜人民。
  ……
  随后,他声称,如果现在不能会见斯大林同志,那么,他在毛泽东从莫斯科返回后将设法会见毛泽东。金日成强调说,毛泽东曾答应他在中国战争结束后将给予援助。(看来,金日成指的是朝鲜代表金一1949年6月同毛泽东的谈话,我曾用密码电报报过此事。)金日成说,他还有别的问题要同毛泽东谈,例如,可否建立东方情报局的问题。接着,他又说,就这些问题他将设法同什特科夫同志会谈,并通过他争取同斯大林同志会面。
  大使馆参赞伊格纳季耶夫和佩利申科为了回避讨论这些问题,便尽量把谈话引向一般话题。这时,金日成便走近我,把我叫到一边,又说了下面的一些话:他能否同斯大林同志会面,讨论南方的形势和对李承晚军队发动进攻的问题,他说现在人民军比李承晚军队强大得多。谈到这里,他又说,如果不能同斯大林同志会面,那么,他想去会见毛泽东,因为毛泽东访问莫斯科以后将会得到对各项问题的指示。
  随后,金日成又向我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不许可他进攻瓮津半岛,本来人民军在三天之内就能拿下这个半岛,如果发动一次总攻,人民军几天之内就能进入汉城。
  我回答金日成说,他没有提出过会见斯大林同志的问题,如果他提出这个问题,也许斯大林同志将接见他,对于进攻瓮津半岛的问题,我回答他不能那样干。然后,我尽力想结束关于这些问题的谈话,便借口时间已晚,建议该回去了。谈话到此便结束了。
  饭后,金日成有些醉意,整个谈话是在兴奋状态下进行的。看来,他说起这些话不是偶然的,而是预先想好的,目的是倾诉情怀,试探我们对这些问题的态度。在整个谈话过程中,金日成一再强调,他希望听取斯大林同志对朝鲜南方形势的看法,因为(金日成)一直都想发动进攻。

  什特科夫
  1950年1月19日

  这次“表演”最精彩之处,就在于反复而巧妙的“暗示”(如斯大林不支持)毛泽东将会援助朝鲜。以此来刺激苏联方面。
  而刺激的结果,迅速收到效果。
  约十天后的1月30日,斯大林直接复电什特科夫,《关于同意会晤金日成讨论统一问题》。
  电文如下:

  1950年1月30日
  (发往)平壤
  苏联大使馆
致什特科夫:

  1、您的报告已接到。我理解金日成同志的不满,但他应当理解,他想对南朝鲜采取如此大的举措,是需要充分准备的。此举必须组织得不冒太大风险。如果他想同我会谈此事,那么,我随时准备接见他并同他谈。请把此事转告金日成并且告诉他,在这件事上我准备帮助他。
  2、我对金日成同志有个请求。苏联十分缺铅。我们希望每年至少能得到25,000吨铅。如果朝鲜每年能向苏联提供上述吨数的铅,那么,朝鲜将给我们很大帮助。我希望,金日成不会拒绝我们这一请求。也许金日成需要我们的技术援助和某些苏联专家,我们准备向他提供这种援助。请把我的此项请求转告金日成同志,并替我请求他把他对此事的意见告诉我。

  约·斯大林
  1950年1月30日

图:1950年1月30日斯大林直接复电驻苏大使什特科夫,《关于同意会晤金日成讨论统一问题》。

  什特科夫转告金日成斯大林的复电后,金日成兴奋异常,他表示“将在10至15天内,如约发出苏联所需要的铅”。
  以每年“25,000吨铅”为代价,一个暂时对苏联大使都要特别恭敬的金日成,换来了斯大林的接见。
  1950年3月30日,金日成偕外相朴宪永,开始为期一个月的对苏秘密访问。期间金日成、朴宪永与斯大林共进行三次秘密会谈。
  关于这三次秘密会谈的具体内容,俄罗斯档案尚未公开(或根本就没留下记录)。现有资料均最终来源于相关当事人的回忆阐述,但内容基本吻合。包括苏联外交部档案处1960年代编写的,关于援助越南问题参考材料当中提及韩战背景(金日成与斯大林的秘谈),来源也是如此。
  大致内容有:
  金日成向斯大林表示:“毛泽东同志一直支持我们解放整个朝鲜的想法。毛泽东同志曾几次说过,只要中国革命成功了,就帮助我们。必要时也可支援兵力。但是,我们要靠自己的力量取得朝鲜的统一,我们相信可以办得到。”
  金日成“向斯大林保证,美国不会参与这场战争”。
  斯大林则反复向金日成强调两点:“这个计划必须征得中国同意”;“如果发生意外(指美国干预),苏联是不会出面的,那个时候就只能依靠中国的援助了。”

■ 毛泽东,“我们不能否定两家啊”

  1950年5月13日,刚结束一个月秘密访苏的金日成又携外相朴宪永,赴北京与毛泽东商谈。
  而与毛泽东会谈,金日成则以“斯大林已经同意”为尚方宝剑。
  与毛泽东的会谈于5月13日晚间举行。得知此“动武”消息后,深夜23:30分周恩来紧急直接前往苏驻华使馆。找苏驻华大使罗申,要求立即得到斯大林的核实。
  ——此足见中共方面此时的“震惊”程度。
  以下为5月13日罗申急电斯大林(文中用名“菲利波夫”),《关于金日成与毛泽东会谈情况的电报》。
  电文如下:

  1950年5月13日
  (发自)北京
立即报告菲利波夫同志

  今天5月13日23时30分,周恩来来我处,并根据毛泽东委托转告以下事项:
  1、金日成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外务相朴宪永今年5月13日来北京。
  2、今晚毛泽东同志会见了他们一行。在与毛泽东同志交谈中,朝鲜同志通知了菲利波夫同志的如下指示:现在的形势与过去不同了,北朝鲜可以开始行动;但是,这个问题必须同中国同志和毛泽东同志本人讨论。
  3、朝鲜同志将在北京停留两天。
  鉴于上述情况,毛泽东同志想得到“菲利波夫同志本人对这一问题的说明,根据罗申同志转来的菲利波夫同志的上一封电报,本应在近几天内就接到说明”。
  中国同志请求速速回电。

  罗申
  1950年5月13日

图:时任苏联驻华大使罗申。

  此时已决定支持“冒险”的斯大林,于次日清晨即通过维辛斯基复电转达罗申,《斯大林关于同意朝鲜同志建议致毛泽东电》。这个复电的效率惊人,距5月13日深夜罗申电告,仅4个小时不到!
  电文如下:

  1950年5月14日
  送:斯大林同志,莫洛托夫同志,维辛斯基同志,第十处,复件留底
  1950年5月14日4时10分收到
  1950年5月14日5时30分发出

  北京
  苏联大使
  转呈毛泽东

  “毛泽东同志
  在与朝鲜同志会谈中,菲利波夫和他的朋友们提出,鉴于国际形势已经改变,他们同意朝鲜人关于实现统一的建议。同时补充一点,这个问题最终必须由中国和朝鲜同志共同解决,如果中国同志不同意,则应重新讨论解决这个问题。会谈详情可由朝鲜同志向您讲述。
  菲利波夫”

  请将执行情况电告
  维辛斯基
  1950年5月14日

图:决定毛泽东和中共被“出卖”的1950年5月14日斯大林复电。电报以苏联外长维辛斯基名义发往驻华使馆罗申大使,且回电速度相当惊人,仅4个小时不到。

  此时已被“出卖”的毛泽东,所做的回答是,“现在不好一个人来否定他们两家啊”。
  ——此回答是无奈的,而客观的说,对毛泽东和中共来说也是唯一的选择(下篇将细述原因)。

注:——
  需要明确的是,毛泽东此时的回答,只能代表中共方面默认金日成“玩火”。但绝不是答应会出兵朝鲜。此时的中共就连整个中国大陆都未全部“解放”,严格意义上只能称为中共政权。而解放军的大军还在南下,没精力也没能力分心于朝鲜。

  不过,金日成的“空手套”,至此已经“圆满成功”。
  ——只要允许开打,打起来则就由不得毛泽东,也由不得斯大林了。

■ 误传的“出海口”一说

  在中国(大陆)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
  斯大林态度的突然转变缘于1950年2月14日签订的《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随《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同日签署)。通过此《协定》,中国(大陆)成功从苏联手中收回了中长铁路、大连和旅顺港的主权。对应苏联的是,苏联放弃在中国的所有特权,旅顺军港将在1955年5月31日后完全交还中国(大陆)。“苏联人失去了在太平洋的出海口”“苏联舰队只能驻扎在海参崴”“海参崴是半冻港”,所以苏联谋求在朝鲜的“出海口”。
  ——这一观点,(或)存有不少长期的误传,同时在海军和海洋专业概念上也是完全错误的。
  首先,海参崴从现实情况上讲,每年确有两个半月左右(之前广泛流传的100天~110天冰期,数据有误)的薄冰期。但借助破冰船可保障航道全年畅通不受影响。海参崴属于航海意义上的“不冻港”,而非“半冻港”。
  其次,位于渤海湾口的旅顺港处于第一岛链“包围”之中。(整个中国海)不存在“太平洋出海口”的概念,只有过第一岛链的“太平洋通道”。而苏俄的太平洋出海口,则在于北方萨哈林群岛至千岛群岛一线。海参崴直接向北过萨哈林群岛,才有“太平洋出海口”。

图:中国海只有“太平洋通道”概念,旅顺港(包括任何海港)都在第一岛链“包围”之中。相反海参崴才有“太平洋出海口”,向北过萨哈林群岛、千岛群岛都是苏俄辖区。

  再次,也是最重要的,苏俄海洋战略一直是“近岸边缘海防御战略”。苏俄靠的是横跨亚欧大陆,环绕北半球的大陆地理优势,而不是海洋。苏俄海军的海洋战略方向,在于远东的鄂霍次克海和北欧巴伦支海(所谓“近岸边缘海”)。守住近海即可保障地理优势(部署于领土上的战略导弹、远程轰炸机、近海导弹潜艇)对“敌人”的威胁。所以苏俄海军的战略思想与美国完全不同,苏俄海军也从未谋求过远海大洋和美国舰队决斗。

图:苏联地理优势在于横跨亚欧大陆。从北极点向下俯视,苏联如同一个半环型,挟持着北半球。依靠部署于广阔领土上的战略导弹和潜伏近海的导弹潜艇,即可向所有敌人开火。所以苏俄海军的战略思想与美国完全不同,苏俄海军也从未谋求过远海大洋和美国舰队决斗。

  以“出海口”为由的说法,无论从海军战略还是海洋专业概念上都不成立,
  这一缪误,从苏联对朝占领时期的政策也可得到证明。
  以1949年7月2日,苏驻朝大使什特科夫致电维辛斯基,《关于苏军从朝鲜撤出海军基地等问题》的电报为例。
  电文如下:

致安·扬·维辛斯基同志

  由于美军撤出朝鲜,我海军基地继续留在清津港和空军指挥部继续留在平壤和咸州将成为问题。在美军撤出南朝鲜后,我海军基地在清津的存在以及空军指挥部的存在,将被反动派用来进行反苏和反朝宣传。现在,南朝鲜反动派和联合国委员会成员就已对苏军撤出北朝鲜这个事实表示了怀疑。南方反动政权没有掌握确定的事实,就散布传闻,说什么北朝鲜政府已将北方港口出租给苏联了。
  在这种情况下,将我海军力量撤出清津,从政治上看是有利的,况且其兵力不强,对于防御没有多大意义。
  同时,留下一个苏联海军和通讯专家组(假作朝鲜海岸防御部队的顾问),以保证同我海军的经常通迅联系,使港口做好我舰队一旦需要即可使用的准备,这也是必要的。
  ……
  什特科夫
  1949年7月2日

  该电报于1949年7月4日经苏联武装力量部第一副部长,索科洛夫斯基元帅批示,“同意”。

■ (苏联)平衡和遏制中共发展

  在中共尚未建政前的1949年6月下旬,刘少奇率中共代表团出访苏联。得到斯大林全面援助中共,包括支持解放台湾的承诺。
  但随着中共实际建政以后,尤其是后来金日成从中国(大陆)得到大规模(人力)援助后,中国对朝鲜的影响力开始体现。
  这种影响力,让生性多疑的斯大林开始感到,强大的中共政权极有可能在不久的未来挑战苏联在亚洲的影响力。中国有可能取代苏联,成为金日成的“靠山”。
  ——此时,苏联必须平衡和遏制一下中共的发展。
  而事实上此时的形势中,耍着斯大林玩的,也耍着毛泽东玩的,其实是那个年轻的“小营长”金日成。

注:——
  ◆ 真正让斯大林态度发生转变的,不是中国收回旅顺海军港,不是艾奇逊的“白皮书”,也不是朝鲜每年“上贡”的2,500吨铅。而是生性多疑的斯大林,此时在金日成的“离间计”下,转而感觉中共政权对苏联的亚洲影响力已构成了潜在挑战。需要遏制及平衡中国(大陆)与北朝鲜。
  ◆ 而对于“小营长”金日成来说,在己握绝对优势(只是时间问题)情况下还要发动战争,
  ①、赢了则是“朝鲜王”,而且是打出来的“朝鲜王”,不是听命于人的“傀儡王”;
  ②、输了则先有中国“擦屁股”,同时还能将已经逐步撤出亚洲的美国人又拉回来。这将迫使苏联和中国(大陆)都不得不将朝鲜视为东亚核心问题对待,“傀儡”从此也不必再听命于人。

三、韩战爆发,中美苏均“入套”

  在5月14日得到毛泽东无可奈何的回答后,仅一个月多点时间的6月25日,朝鲜半岛炮声大作。

  应该说,是金日成政权于1950年6月25日“悍然发动朝鲜战争”,从此朝鲜内战全面爆发。
  ·两天后的6月27日,杜鲁门下令美国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军事介入国共内战;
  ·再一天后的6月28日,朝鲜人民军占领了韩国首都汉城,并继续向南进攻,将韩国军压缩至釜山环形防御圈内;
  ·再九天后的7月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84号决议,决定派遣“联合国军”支援韩国抵御朝鲜进攻,联合国军司令将由美国指派;

图:1950年6月27日,在韩战开打仅两天后,甚至美军还未来及出兵朝鲜,杜鲁门就下令美第7舰队驶往台湾海峡。此举本意在于吓阻解放军借韩战之机渡海“解放台湾”(澎湖、金门及马祖),包括防止国民党方面也借机“反攻大陆”升级国共内战,从而出现朝鲜半岛和台海同时战争的局面。但后来证明,此行为是美国外交的严重误判和“神经过敏”,结果对美国也(或)适得其反。所谓“共产主义集团”并未有过两头开战的计划,国共双方也难有能力台海开战。而且此举严重“刺激”了中国(大陆),被认为是美国主动性“敌对挑衅”行为。图为第7舰队“曼彻斯特”号(CL-83,USS Manchester)轻巡洋舰,该舰1950年9月参与仁川登陆,1950年10月~11月负责在台湾海峡担负巡逻任务。

注:——
  ◆ 美国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早于美国出兵介入朝鲜战争,更早于中国出兵朝鲜近4个月(1950年10月19日,志愿军才出兵朝鲜)。此事后来被大陆媒体和历史教育广泛引证为美国是“敌人”的证据。在中国(大陆)外交上也以此为由,次日(1950年6月28日)由总理周恩来发表声明,强烈谴责此行为是“针对中国领土的武装入侵”。
  ◆ 但以美方解释和迄今所有解密文件证据看,这是杜鲁门政府在朝鲜突然爆发战争后的“神经过敏”“形势误判”和“外交幼稚”。美方此举的考量是,
  ①、防止解放军借韩战突然进攻“台澎金马”(1949年10月24日曾爆发“金门战役”)。或台湾国民党军也借此“反攻大陆”,引发另一场大规模“内战”,出现东亚“两头开打”的对美不利形势;
  ——事实上,“金门战役”后的解放军没有能力,也组织不起“解放台湾”(或澎金马)。国民党方面也组织不起“反攻大陆”。国共双方对于突然爆发的朝鲜战争,除了中共有所预料却无力准备应对外,都是“突然”的。
  ②、对先前新远东外交政策全盘否定,误判韩战是所谓“共产主义集团”发动的有计划的“进攻”(组成部分)。故远东不可放弃和削弱,必须加强。
  ——而事实上,金日成发动朝鲜战争并非所谓“共产主义集团”有系统的预谋之一部分。即使是暗中支持也有算计的斯大林,都在小心翼翼的提防刺激美国。苏联更有东德问题以及东欧建设的欧洲重心,并没有安排大规模军事进攻计划。
  ◆ 美国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从实际结果上的确刺激了中共方面,也是适得其反的不折不扣的“愚蠢”行为。但从任何角度上看,同样中国(大陆)事后宣传的美国“侵略野心”也不能成立。
  ①、战争爆发在朝鲜半岛,不是台海。军事行动不选择朝鲜半岛,反而干预到了近1500公里外的台海,这本身就是“过敏”而不是“战略”;
  ②、将第七舰队开向台海,也并非为牵制中共军事介入韩战,这不合逻辑。金日成此时正在朝鲜半岛迅速扩大战果,而且美军先前在亚洲是削减军力。此时尚存亚洲的军力不集中应对,等美军如此牵制,半岛战争早就结束了;
  ③、金日成初期的扬言是“三天”结束战斗。不解决火烧眉毛的朝鲜半岛而来台海,理解为实施侵略计划,这更不合逻辑。

  关于其后的朝鲜战争进程叙述,相关记录报道早不鲜见。
  由于本专题主要着眼于中朝关系,故对此细节不再赘述,简要列表如下,——
  ·1950年9月15日,联合国军在当时战线的后方仁川实施登陆作战。立即扭转了战争局势,迫使朝鲜人民军北撤;

图:1950年9月15日,美军第十军团仁川登陆成功。美军从朝鲜军队后方突袭,切断朝鲜半岛的蜂腰部一线,迅速夺回了仁川港和附近岛屿。9月22日,撤退到釜山环形防御圈的联合国军乘势反击;9月27日,仁川登陆部队与釜山部队水原附近会合。一天后的1950年9月28日,联军重新夺回汉城。

  ·1950年9月28日,联合国军重占汉城,并越过三八线开始进入朝鲜作战;
  ·1950年10月19日,联合国军占领朝鲜首都平壤,此后一直“打到鸭绿江边”;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首批部队入朝;
  ……
  ·直到1951年7月10日,开始停战谈判;
  ·1953年7月27日签署《朝鲜停战协定》。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美国,甚至是苏联,都最终相继“入套”,无一幸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