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e是什么意思中文:(组图)国民党顶级战犯的最后结局!(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1 01:38:48
上接:(组图)国民党顶级战犯的最后结局!(3) http://www.360doc.com/showWeb/0/0/110370648.aspx 
二级陆军上将刘峙:嗟来之食


徐州剿总
  
1948 年5 月,何应钦担任国防部长后,推荐刘峙为徐州"剿总"总司令。蒋介石也认为刘峙虽然打了一些败仗,但终究忠信可靠,刘峙久闲无事,被蒋介石再次起用,受宠若惊,忙向蒋表示,"义不容辞"。6月14日,刘峙飞抵徐州就职。此事在国民党内部引起一场小小波澜,骄横的邱清泉说:"徐州是南京的大门,应派一员虎将(指薛岳)把守。不派一虎,也应派一狗(指顾祝同)看门。今派一只猪,眼看大门守不住。"9月下旬,济南被解放,济南解放后,徐州地区的形势顿趋紧张。国防部长何应钦和参谋总长顾祝同都觉得让刘峙指挥徐州“剿总”有些不放心,他们提出让白崇禧来统一指挥华中和徐州“剿总”,与解放淮海地区进行一场大会战。刘峙听到这一消息后,私下里发牢骚说:白健生是寡妇改嫁,对老头子可以抗衡论理,不听调动;我好像是童养媳长大,骨头多大,当婆婆的都摸得清,服从是无条件的。”刘峙手下的一些亲信将领对此也十分不满,徐州“剿总”参谋长李树正就到处散布说:“这简直是多此一举,他白崇禧又不是三头六臂,他来就一定行吗?”正当刘峙闷闷不乐之际,白崇禧却突然拒绝了这一任命 。 刘峙这时对自己也缺乏自信,他也知道就凭自己这两下子,要指挥几个大兵团与解放军进行战略决战,确实吃力。向国防部建议,遵选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曾任兵团司令官以上职务、资力深而有作战经验、能服众望的将领,以徐州“剿总”副总司令的名义兼任国防部前进指挥部主任,具体负责指挥作战。   何应钦认为刘峙的这个建议不错,便向蒋介石推荐宋希濂和杜聿明出任这一职务。宋希濂、杜聿明与刘峙同属于何应钦派系的骨干分子,在人事关系上与刘峙不会产生矛盾,代替刘峙指挥作战很合适。当时宋希濂在华中“剿总”任副总司令兼第14兵团司令,杜聿明自从离开东北后,一直在上海养病,最后蒋介石决定派杜聿明到徐州,任徐州“剿总”副总司令兼前进指挥部主任,以辅刘峙之不足。   济南解放后的徐州“剿总”,曾徘徊在两个作战方案上不能决定。第一个方案是北上阻止解放军南下,以佯攻济宁,收复济南为目的,采取所谓以攻为守的作战方案;第二个方案是南撒蚌埠,放弃徐州,扼守淮河,以加强南京外围防卫为目的战略撤退。这两个方案实施起来究竟有多少把握,徐州“剿总”上上下下谁也没有信心。在济南有生力量刚被歼灭的情况下,北上可能正碰在解放军的钉子上,过于冒险,很可能造成进退失据的危险局面,因而北上只可胜而决不可败。南撤扼守淮河,避开徐州四战之地,所谓恃淮河天堑之险以阻敌之直捣南京城下,顾祝同一度视为上策。但蒋介石考虑到撤防而守,部署不易,若人民解放军跟踪南下,并乘机渗透于两淮苏皖之地,不但南京直接处于威胁之下,中原屏障尽失,而且武汉三镇必将陷于暴露动摇之中。此外,蒋介石还认为徐州自古即为兵家必争之重地,决不可自甘气馁而遽尔放弃。于是,上自国防部,下自徐州“剿总”,对这两个方案反复比较,争辩不体。刘峙向来是个没有主见的人,更使得作战部署和方案久拖不决。   在东北人民解放军发起辽沈战役的前几天,杜聿明奉蒋介石的命令,决定采取第二方案,将郑州放弃,缩短战线,西起商邱,东止连云港,机动地集中邱清泉、李弥2个兵团,同时调孙元良兵团自蒙城、涡阳地区,星夜向徐州靠拢,还命令黄维兵团自驻马店地区出发,靠拢徐蚌之间。杜聿明的这一部署,企图达到既可集中主力兵团策应以徐州为中心的攻防战,又可以隔断刘邓大军和陈粟大军的目的。   不料,这一计划正在开始执行之际,忽然传来锦州被东北解放军围困的消息,蒋介石慌忙通过无线电话中命令杜聿明与他一起去东北。杜聿明走后,一时急得刘峙喘不过气来,大喊大嚷:“光亭走了,这可如何是好?北进谁能做主?真是料想不到的事。”过了两天,徐州“剿总”前进指挥部中将副参谋长文强请示刘峙,杜聿明走后前线的部队由谁来指挥?是坚决照原计划执行,还是有所改变?刘峙十分干脆地回答说:“光亭走了,谁能指挥得了前线的部队?我已命令前线的部队停止前进,原地待命原计划暂缓执行。”接着用手拍打着光光的脑袋,停了一会儿,接着说:“光亭已被任命为冀热辽边区总司令,不再回徐州了。我正打算保荐宋希濂来接替光亭。否则,守徐州的责任这么重,我一个人是担当不起的。” 此后一连21天,徐州地区的国民党军队一直保持原来的状态未动,以致最后陷入被动挨打的困境之中。   月6日,淮海战役打响后,刘峙在徐州紧张得坐立不安,连电告急。蒋介石被迫改变决心,决定在徐蚌地区与解放军进行战略决战。刘峙按照蒋介石的命令,急电李延年,命令第100军星夜开赴海州,以加强海州和连云港一线的防务。但2天后,刘峙又决定放弃海州,再电李延年兵团向徐州靠拢,并命令第100军返回。李延年接到电报后,发牢骚说:“举棋不定,亡国之征。”还没等李延年做好撤退徐州的部署,新浦盐店一个姓唐的经理前来求见。李延年知道此人是专为刘峙搞贩盐生意的经纪人,便让他进来。唐经理一见面就对李延年说:“刘老总来电要我随司令一道回徐州。” 李延年闻听大吃一惊,反问道:“你怎么知道我要回徐州?”唐经理说:“刘老总给我打电话了,说是国军要放弃海州,要我赶快把这里的账目结算清楚,跟随司令官一道回徐州,路上有司令官照顾会安全一些。”李延年气得火冒三丈,事后他对蒋介石派来的战地督察官李以勖说:“刘经扶看钱财比国家的事还大,真是岂有此理!这样泄漏军事机密,不败何待。在李延年兵团开始撤退时,刘峙又命令正在撤退中的黄百韬兵团及李弥兵团一部在运河以东、陇海线以北掩护李延年,这时,解放军集中7个纵队的绝对优势兵力对黄百韬兵团实施攻击。由于运河上只有一座铁桥,黄百韬部很难迅速渡河。与此同时,中共地下党员张克侠、何基沣率第三绥靖区2万余人在贾汪前线起义,切断了黄百韬兵团的退路,黄百韬兵团被解放军围困在了碾庄地区。蒋介石这时才如梦初醒,急电刘峙火速调兵救援黄百韬兵团。但刘峙的计划与蒋介石的意图大相径庭,他拼命要巩固徐州,因此致电蒋介石称:徐州以西之共军,尚有强大力量,其企图为牵制邱兵团,策应其东兵团之作战。我军基本方针,应采取攻势防御,先巩图徐州,以有力部队行有限目标之机动攻击,策应黄百韬兵团作战,俾争取时间,然后集结兵力,击破一面之共军。朱德在解放军总部作战会议上高兴的说,刘峙的指挥对我们大有好处,他居然搞不清我们的主攻方向。   蒋介石接到刘峙的电报后,气得暴跳如雷,立即回电批示:所呈之作战方针过于消极,务宜遵照指示,集中全力迅速攻击运问以西之共军,以免7兵团先被击破。”蒋介石知道刘峙这时已真的成为不可救药的老朽了,十分后悔当初把他派到了徐州。顾忌到战场换将对士气有重大影响,蒋介石只好再把杜聿明派回徐州,协助刘峙指挥作战。杜聿明到徐州后,刘峙如释重负,立刻把徐州方面指挥作战的权力毫无保留地交给了杜聿明,他自己则找了个借口离开徐州到蚌埠去了,以求自身的安全。 然而,由于李延年、邱清泉、黄维等兵团,相继被阻、被围。11 月22日,黄百韬兵团全军覆没;25 日,黄维兵团也被全歼。   接着,杜聿明所部也于1949 年1 月10 日在青龙集、陈官庄全部被歼,杜聿明被活捉,淮海战役宣告结束。此役,刘峙、杜聿明指挥下的22个军55万人全部被歼。蒋介石恨刘峙无德无能,贻误大局,遂解除其职务。在1948年新华社公布的43名战犯中,刘峙名列第25。   刘峙被撤职后,为了求得蒋介石的宽恕,托人捎信给蒋介石说,自己已把脸上的胡须全部剃光了,所谓“刮须明志”,声称“不灭**誓不再留”。但退居溪口的蒋介石气忿交激之时,恨不得生啖其肉,所以对刘峙根本就未予理会。蒋介石下台后,一度受到蒋介石冷落的何应钦重新得势,按蒋介石的旨意,接受李宗仁邀请,出任行政院长。蒋介石还示意黄埔系学生在杭州为何应钦做60岁大寿,井特意亲笔题写了“安危同仗,甘苦共尝”八个字作贺礼。刘峙与顾祝同是何应钦手下的哼哈二将,他认为此机可趁,赶忙备齐礼物,跑到杭州,腆着脸挤进了祝寿者的行列。果然,在何应钦的庇护下,“查办”便没了下文,未几,刘峙重被委任为总统府战略顾问。 逃脱了一场劫难的刘峙,自忖国民党大势已去,便开始为自己安排后路。他先带着最受宠爱的三姨太返回江西吉安老家,最后一次祭扫了祖坟。不久,解放军发起了渡江战役,刘峙匆匆跑到广州,再次向蒋介石表示要“共赴国难”。但无论是下野的蒋介石还是“代总统”李宗仁,谁都无意同他‘安危共仗”。刘峙在广州滞留了数月,跑前跑后,上窜下跳,却没有得到一点儿复职的希望。就连他的靠山何应钦也认为刘峙太无能,也太无用了,对他表示爱莫能助。9月17日,刘峙应老友顾祝同之约,重游了黄埔军校旧地,但见“一片荒凉,令人有荆棘铜驼之感”,看到这破败的景色,联想到个人的穷途末路,刘峙禁不住悲从心来,滑然泪下。

1940年,韩国光复军成立,刘峙致贺
第二十六号战犯 程潜:礼遇有加


程潜


程潜1882~1968,湖南醴陵人,字颂云。曾任武汉行辕主任、国民党长沙绥靖公署主任兼湖南省政府主席。1949年8月在长沙宣布起义,促使湖南全省和平解放。

1904-1910年程潜(左)雷崇修(右)李烈钧在日本留学



1882年3月31日生于湖南省醴陵县,程潜出身耕读世家,九岁入私塾,十六岁通过童试成秀才。   十八岁(1900年)进入长沙岳麓书院,开始了解中外时局后,决定放弃科举之途,弃文习武,   1903年以第一名成绩考入湖南武备学堂。   1904年通过考核被保送留学日本,在日本结识黄兴、宋教仁、李烈钧等人,开始倾向革命,并组成革命同志会。   1905年程潜加入刚成立的同盟会。与孙中山面谈即成为孙之追随者。程潜同时加入以军人学生为主的丈夫团。   1907年进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炮科。   1908年底毕业后后回国,到四川训练新军。   1910年任第十七镇参谋官。   1910年任新式陆军陆军第十七镇参谋官。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程潜到武昌,助黄兴指挥炮兵反攻汉口。失败后转往长沙。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任湖南军事厅长。   1913年二次革命时组织讨袁,但旋即失败,湖南取消独立,程潜逃亡日本,进入早稻田大学。期间孙中山改组国民党为中华革命党,程潜反对入党方法而未加入。   1915年袁世凯洪宪帝制后,程潜赴云南加入护国战争,受蔡锷命为湖南招抚使,到湖南召集其旧部反袁,被举为护国湘军总司令,驱逐湖南督军汤芗铭。但之后段祺瑞委谭延闿为湖南省长兼督军,程被迫离职。   1917年孙中山发动护法运动,程潜联络旧部支持,被任为湖南护法军司令,在湘南大败南下进攻广东之北洋政府部队,一度进攻至长沙。后因与谭延恺之争,再被迫离职。至1920年孙中山第二次在广州护法,程被任为陆军次长。在第二次护法时的北伐,与陈炯明冲突中皆支持孙中山,因而颇受器重。孙中山得以于1923年回广州第三次护法,亦得助于程潜平定广州。程更曾在广州建立军校,自任校长培养军事人材。孙中山建立黄埔军校时,曾一度考虑以程为校长,以蒋介石及李济深为副。
程潜为政府委员之一
  
孙中山逝世后,广州于1925年组织国民政府,程潜为政府委员之一。   1926年被选为国民党第二届中委。同年国民政府下部队改为国民革命军,程部为第六军,程潜为军长,军代表林伯渠,下属三个师。   北伐时,第六军攻陷南昌,但之后被孙传芳成功反攻,第六军损失过半。经重组后再战,并于1927年12月23日首先攻陷南京。   之后宁汉分裂,程于次年3月被武汉国民政府选为军事委员会委员,第二方面军指挥。武汉方面曾一度要程潜逮捕蒋介石,但程未有行事,而蒋亦已有防范。之后程曾一度试图调解宁汉之争但无效。而第六军亦在南京附近被蒋介石包围缴械收编。宁汉合流后,程潜与桂系合作击败反蒋之唐生智。   但程之后又与桂系冲突,于1928年被李宗仁扣留,免去各职。而第六军亦被完全分化收编。之后数年程潜寓居上海。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内各系谋求和解,程潜方再被选为政府委员,中央执委。   1935年升任二级陆军上将,任总参谋长。   七七事变后指挥平汉路抗日,   1938年起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兼河南省主席。曾指挥兰封会战等大战役。同年底,改任天水行营主任,驻西安。   1939年5月13日晋升为一级上将   1940年调任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至抗战胜利。   战后程潜任武汉行营主任,掌管华中军政。   1948年3月参加副总统选举,最后放弃,所得票改投李宗仁,令蒋介石支持的孙科未能当选。之后武汉行营取消,由桂系白崇禧出任华中剿总代替。程改为湖南绥靖公署主任兼省主席,但仍集湖南军政大权。   1949年1月,蒋介石在压力下下野,桂系上台,李宗仁代任总统。同年4月国共和谈失败,解放军渡过长江,湖北亦失守。7月22日,程潜、陈明仁派出代表与中国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8月3日,长沙市民组成长沙各界迎接解放筹备会,并举行第一次会议,到会有53个单位的各界代表和民主党派多人。当晚,国民党湖南党、政、军有关人员集会,决定接受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提出的《国内和平协定》八条。4日,程潜、陈明仁率湖南保安部队及国民党第一兵团全体官兵在长沙举行起义。5日,湘中和平解放。中共领导对在长沙起义的程潜、陈明仁委以重任。   1949年后,程潜先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人大常委副委员长,湖南省省长、民革中央副主席等各职。文革时受周恩来特别保护,个人未受冲击。   1968年4月5日病逝于北京。

护法军湘南总司令程潜

1937年,国民政府特派军政部参谋总长程潜抵桂时与李宗仁握手

程潜抵桂后接见第五路军将领

促成长沙和平解放的程潜将军

1949年程潜和夫人郭翼青在长沙

当时的《中央日报》关于长沙和平解放的报道

1949年9月毛泽东邀请程潜(右一)、陈明仁(左一)等作客

1949年11月湖南军区司令员萧劲光(左一)在长沙火车站迎接程潜、陈明仁

解放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湖南省省长、民革中央副主席等职。中央政府和毛泽东对这位爱国将领、人民的功臣礼遇有加,1952年秋天,毛泽东邀请他到中南海划船游览,曾亲自为年已古稀的程潜操舟。l968年4月9日,病逝于北京,享年86岁。

毛泽东(右二)与程潜(右一)张元济(右三)1949年9月在北平天坛

1954年4月,毛泽东和程潜(右二)、程星龄(右一)、表兄王季范(左一)在十三陵

1955年,陈明仁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

程潜:弃暗投明- 礼遇有加
第二十七号战犯 薛岳:冯妇难当


抗战时期的薛岳将军


薛岳1896~1998,字伯陵,广东乐昌人。抗日战争中曾指挥三次长沙会战,取得巨大战绩。后曾任徐州绥靖公署主任、南京政府参军长、广东省政府主席。

薛岳担任粤军第一师少将



 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从抗战爆发到抗战胜利是连年征战,功勋累累,被称为歼敌最多的将领,仅四次长沙会战就歼灭日军十余万。但使他名声显赫、排名靠前的主要还是万家岭大捷,此战全歼日军一个师团,是抗战八年绝无仅有的。叶挺盛赞此战与平型关、台儿庄三足鼎立。有人称薛岳为中国抗日第一战将,就数量而言,薛岳是受之无愧的。在治理湖南方面也颇有建树。在第二次长沙会战和第三次长沙会战期间实行安民富民政策,使当地经济有了较大恢复。并为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在国民党将军中,薛岳素以能战、苦战、善战著称。抗战期间,更以四次指挥长沙会战饮誉中外。叶挺曾盛赞薛岳指挥的万家岭大捷“挽洪都于垂危,作江汉之保障,并与平型关、台儿庄鼎足三立,盛名当永垂不朽”。张治中则夸他是“百战将军”。   他又是一个和共产党部队作战多年的反共将军。是他,在红军长征时,亲率国民党中央军八个师穷追不舍,给红军造成很大威胁,可以说红军走了两万五千里,他也长追了两万里。毛泽东曾风趣地说“有劳伯陵兄远送”。是他,在解放战争时,坐镇徐州,与陈毅、粟裕部队鏖战华东。新中国解放初,薛岳在海南构筑“伯陵防线”,毛泽东寄语解放海南岛的前线将领:“你们遭遇薛伯陵务必持重。”

高士其 薛岳1939年10月在长沙会战中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1927年蒋介石清党,薛岳改投李济深第四军,指挥镇压南昌暴动后南下潮汕的共产党,之后多次参与第四军的反蒋战争。   1933年5月,薛岳被蒋介石征召,担任第五军军长参加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从此薛岳平步青云,进入军事生涯中的辉煌时期。10月,他到达南昌,先后任北路军第三路军副总指挥兼第七纵队司令和第一路军代总指挥兼第七纵队司令。次年1月,升任第六路军总指挥。4月,薛岳指挥第六路军先后攻占赣南韶源、上冈、寿华山、兴国、古龙冈,给红军造成了很大损失。10月,又进占石城,直逼瑞金。在连战失利、各路敌军又大兵压境的不利形势下,中央红军被迫作战略转移,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红军主力撤离中央苏区后,薛岳奉命指挥第六路军和第八纵队追击跟踪追击。红军入湘后,蒋介石任命何键为追剿军总司令,薛岳为前敌总指挥。11月湘江战役,薛岳率部沿湘桂公路实施侧击和尾击,重创红军后尾的第五军团,俘红34师师长陈树湘等。12月,红军被迫进入贵州。蒋介石听到此消息,大喜,对陈布雷说:“共军入黔我们就可以跟进去,比我们专为图黔用兵还好。”因而红军进占遵义时,薛岳却以剿共的名义兵临贵阳,夺了贵州省主席王家烈的权,使得红军有了喘息机会。在此期间,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这就是著名的“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后,红军进行了四渡赤水战役,利用国民政府和地方军阀的矛盾,渡过金沙江,摆脱了薛岳的追击。这次战役被广为宣传,称为“毛主席的神来之笔”。表面上从战役的进程和结果来看是被薛岳及川滇军阀打败的,但实际意义是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免于被消灭,并从此在以后的战斗中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   红军渡过金沙江后,蒋介石立即组织薛岳和川康军阀所部二十万人进行大渡河会战。但在战役尚未部署就绪之际,红军就已迅速突破了西康省主席刘文辉的防线,全部渡过了大渡河。   1935年7月,蒋介石在成都召开军事会议。会前,薛岳与蒋的高级幕僚在研究了6月红一、四方面军会师以来的情况后,一致认为:红军下一步的战略目标是北出甘肃,向西北发展。于是,蒋介石决定将薛岳部北调甘陕,原驻西北的第三路军胡宗南部归薛岳指挥。果不出所料,9月中共中央率红一、三军团突破腊子口,进入甘肃。由于驻甘南的鲁大昌、王均等部阻击不力,10月红军抵达陕北,与红15军团会师。但此时,蒋军精锐皆集于西北,红军三个军团加起来才万余人,实力悬殊,中共中央处境仍很危险。就在这时,蒋介石犯了个致命错误,使中共中央转危为安。10月底,蒋介石命薛岳东开湖北参加围剿贺龙,将西北剿共军事全权交给张学良,不久张与红军妥协,一年后酿成了西安事变。   这年8、9月间,红四方面军南下,击溃川军主力,先后攻占了宝兴、天全、芦山、荥经、汉源等县,11月直逼邛崃,威胁成都。蒋介石被迫命令薛岳停止东进,增援邛崃。12月,薛岳投入战斗,先后攻克荥经、天全、始阳,解了雅安之围,重创红四方面军,迫使其退入藏区,重陷绝境。至此,薛岳率军对红军追剿宣告结束。   在1933年10月至1936年2月,前后两年多的时间里,薛岳率部行程两万余里,追击红军两大主力。不但如此,在追击红军的过程中,薛岳还搞垮了贵州军阀王家烈,通过收买西康红教领袖和土司、留中央军驻守要地等手段动摇了西康省主席刘文辉在该省的统治,稳住了云南省主席龙云,为蒋介石统一西南立下了汗马功劳,同时也为日后西南抗日大后方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表彰薛岳,1937年5月,国民政府任命薛岳为滇黔绥署主任兼贵州省主席。

第三次长沙会战大捷后蒋介石(左)接见第九战区司令员长官薛岳



抗日战争时期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薛岳奉调到南京,被任命为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编入左翼军,投入淞沪战场。从这时起,薛岳将军为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奋战八
年,立下了赫赫战功,纵观整个抗日战争,薛岳是歼灭日军最多的中国将领,单单三次长沙会战就歼灭日军10万余人,其军事生涯也走向了巅峰。   1937年8月20日,国民政府在滇黔组建第三预备军,以龙云为司令,薛岳为副司令。这期间,薛岳三次电呈蒋介石,请缨出征。9月17日,薛岳在赴沪参战的请求获准的当天即出发直奔南京。22日,薛岳到达南京后面见蒋介石,后被任命为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24日,他即驰赴上海指挥作战。   9月24日——11月12日,薛岳参加淞沪会战。   12月,薛岳率部撤到浙皖赣边界。27日,升任第三战区前敌总指挥。   12月——1938年5月,薛岳先后建立了黄山山脉和天目山的游击根据地,指挥第三战区各部挺进苏浙皖敌后,对京杭、沪杭等各交通线及长江航道展开游击战争,牵制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稳定了江南战局,有力地配合了徐州会战。   5月11日,徐州吃紧,蒋介石调薛岳出任第一战区第一兵团总司令,火速赴豫东指挥作战。   5月14日——6月1日,薛岳指挥兰封会战,重创日军土肥原师团。   5月30日,薛岳晋升第一战区前敌总指挥。   6月18日,武汉会战迫在眉睫,薛岳调任第九战区第一兵团总司令,负责鄱阳湖西岸及南浔线防御。   8月4日——11月2日,第九战区第一兵团进行南浔作战,粉碎了敌在行进间攻占南昌的企图。其间10月1日——10日,薛岳指挥部队取得了万家岭大捷,几乎全歼敌106师团。   11月25日——28日,薛岳出席第一次南岳军事会议。   12月初,薛岳晋任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代司令长官职。   1939年1月17日,薛岳兼任湖南省主席。   3月15日——5月8日,指挥南昌会战。   9月14日——10月7日,率部进行第一次长沙会战。   10月28日——11月5日,出席第二次南岳军事会议。   12月12日——1940年1月20日,组织实施第九战区冬季攻势。   4月9日,组织20个师发起夏季攻势,至6月27日攻克奉新、靖安、西山万寿宫及高邮市等重要据点,击毙敌混成第16旅团长藤堂高英少将,有力地配合了第五、六战区同期进行的枣宜会战。在战区主力冬季攻势遭受惨重损失之后,还能取得如此战绩,实属不易。至于苏联顾问福尔根向蒋介石报告所称“宜昌沦陷系薛岳按兵不动所致”,实为不了解情况的不实之辞。   10月——1941年3月,指导第九战区各部进行反扫荡作战,先后取得陈山船埠、九岭、奉新等战役的胜利,收复通城、武宁等县城。   3月15日——29日,指挥上高会战。   9月17日——10月8日,进行第二次长沙会战。   12月24日——1942年1月10日,实施第三次长沙会战,在太平洋战场上盟军接连失利的情况下取得了长沙大捷。   6月初——7月中旬,率58军、4军、79军等部增援赣东,参加浙赣会战。   1943年11月——1944年1月,率99军、10军、58军、72军等部驰援常德会战。   1944年5月27日——10月2日,率部参加长衡会战。   衡阳失守前,有一个小插曲,不得不说一说。7月15日,白崇禧奉蒋介石之命到前线视察,在祁阳黎家坪见到了薛岳。他劝薛岳在衡阳沦陷后调第九战区主力防守湘桂线,同时蒋介石也命令薛岳把第九战区主力拉到湘西,但都被薛岳拒绝。8月衡阳外围撤退时,他把部队拉到了湘东。这件事被时任第九战区参谋长、后来起义的赵子立说成是薛岳“有意避开日军箭头,而跑到湘东去”,言下之意说薛岳怕死。这话是站不住脚的。首先,薛岳到湘东之后比以前更加困难:手下仅有已久战疲惫的八个严重缺员的军,而要对付十几万日军战胜之师,防守粤汉线和湘东赣南那么大的地方,其难度可想而知。——与到湘西去要枪有枪要人有人的情况相比,孰优孰劣,薛岳久经沙场,不会不知道。其次,撤到湘东,实际上是把自己送到了日军的包围圈里,而湘西作战若不利可退入大西南后方,其危险程度相比如何,薛岳不会衡量不出。那为什么薛岳要执意去湘东呢?这一行动的重要性,在以后的战局发展可看出。第一,薛岳将第九战区主力撤到湘东后,将99军、暂2军、44军、4军、37军等5个军留在了粤汉线以东,缓解了该区域兵力不足的窘境,为日后保卫粤汉线(南段)和赣南保存了重要力量。第二,江西是抗日反攻的一个重要基地,也是国共争夺的焦点。将第九战区主力西调就等于将江西拱手让人,也就不会有后来的赣江追击战和击溃八路军南下支队的战果了。由此看来,第九战区司令部撤向湘东这一决策是有战略远见的。   1945年1月——3月,率第九战区主力参加了湘粤赣会战。   6月——8月,组织实施赣江追击战。   8月——9月,在南昌接受日军投降,并指挥暂2军、37军等部在赣南和湘南击败了八路军南下支队,破坏了中共建立五岭根据地作为即将爆发的内战中的南翼的战略计划。   以上即薛岳在抗战中从事的军事活动的简要情况。   薛岳在抗战中军事上的成就与湖南和江西人民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各地除组织游击队、自卫队积极开展游击战争配合国军破坏道路、打击敌人外,还成立了不少临时的担架队、救护队、输送队支援国军作战。这种局面的取得一方面得益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使两省人民的抗日热情空前高涨,另一方面也是薛岳治理措施得力的结果。在担任湖南省主席期间,薛岳提出了“安、便、足”的施政方针。所谓“安”,就是安民使人民安居乐业;“便”,即便民、便国、便战;“足”,即足粮、足兵、足智。并依此制订了“六民之政”,即生民、养民、教民、卫民、管民、用民。这些措施使湖南战时经济得到了相当发展,粮食连续获得丰收,同时也极大地调动了人民参加抗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抗战中薛岳成绩斐然,但是他的致命弱点也表现得淋漓尽致,为他在随后的内战中栽跟头留下了隐患。首先,薛岳为人骄狂,每遇大胜,必产生轻敌思想。万家岭大捷后的南昌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和上高会战后的第二次长沙会战和常德会战后的长衡会战都因其轻敌致败。其次,薛岳待人傲慢,得罪了不少人,与他打过交道的部下没几个说他好话。他在第一次长沙会战和长衡会战期间多次顶撞蒋介石和白崇禧多少引起这两位顶头上司的不快,为后来莱芜战役失败后当替罪羊埋下了伏笔。

第三次湘北大捷,第9战区司令薛岳与顾问团级军官合影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1946年6月,内战爆发。薛岳时任徐州绥靖公署主任,指挥所属部队向苏北、山东进攻。   7月中旬,薛岳指挥部队分三个方向向淮南、淮北和苏中进攻。   7月16日,5军主力和74师、7军各一个旅(师)进攻淮南。至7月29日,解放军损失数千人,被迫放弃了淮南解放区。淮南失守后,苏中和淮北失去了侧翼,从长江北岸的南通一直到山东摆成一字长蛇阵,形成了解放军分兵把口,兵力处处薄弱的局面。   就在淮南战役前,粟裕已经得到了国军进攻的准确情报,率先于13日出击苏中宣家堡和泰兴。由于第一绥区司令李默庵指挥无能,至8月底国军损兵4万,陷入困境。不过,这次作战国军也不是一无所获,第一绥区主力使解放军伤亡1.6万人(将近占了苏中解放军兵力的一半),消耗了解放军的兵力,并将解放军华中野战军主力牵制在了苏中,有效地策应了国军在淮南和淮北的作战。   就在淮南和苏中酣战之时,国军于7月18日向淮北发动了第一期攻势。左路28师和57师一个旅21日到达曹八集、双沟一带;右路7军击退解放军华中九纵的阻击后于23日占领灵璧;中路69师在58师一部的掩护下于25日攻占朝阳集、渔沟、双沟一线。27日,解放军山东野战军反击69师,激战两昼夜,击溃其两个旅。此时,薛岳趁解放军主力西移之机命令7军东犯,至7月30日,相继占领五河、泗县。解放军被迫东移。8月7日,解放军主力围攻泗县,由于战况不利于9日撤出战斗。   8月19日,参谋总长陈诚在徐州与薛岳召开军事会议,商定进攻淮阴的战略计划。会后,国军兵分三路:以李延年集团为中路,主攻淮阴;北路冯治安集团进攻台儿庄、鲁南,以牵制解放军山东野战军南下的后续部队;第一绥区李默庵集团在苏中继续钳制住粟裕。   8月底,在完成了进攻两淮的准备后,薛岳指挥李延年兵团分三路进攻运河以东。北路58师在朝阳集、渔沟与山野对峙;中路69师动作积极,27日占濉宁,29日克宿迁,摆出了一副进攻沭阳的架势;南路7军于31日攻下洋河镇后即在泗河上架桥,扬言要在泗阳与解放军决战;而担任主攻的74师则隐蔽在7军后面跟进。这个部署“明攻沭阳,实取淮阴”,但在战役实施中却让人感到,国军既可能“北攻沭阳,断敌归路”,也可能“南下泗阳,攻取淮阴”,使得对手弄不清国军的真实意图。因而,虽然在战役开始前山野就知道了国军进攻淮阴的计划,但司令员陈毅和参谋长宋时轮仍然上当,认为薛岳的主攻方向应为沭阳,从而将山野主力部署在了宿迁、沭阳、渔沟之间,在泗阳只放了一个久战疲惫的华中九纵,而淮阴更未布置一支有力部队,这给了7军和74师可乘之机。9月10日,7军突然南下突破九纵防线,于12日攻占泗阳。13日,74师越过泗阳,投入战斗。陈毅这才发觉上当,急调5旅、皮旅、淮南军分区各部队赶赴淮阴布防,山野主力南下攻击74师侧翼。中共中央军委也电令粟裕火速北援淮阴。但薛岳已命7军除一部协同74师进攻淮阴外,主力在来安、泗阳组织防御,阻住了山野主力的增援。而此时粟裕已围攻海安十多天,部队疲劳加上国军空军的袭扰,要撤退谈何容易。18日,粟裕部到达淮阴附近,未及投入战斗,19日淮阴即告失守。20日,74师击败华中6旅,攻克淮安。淮阴战役以国军获胜而告终。   
鲁南战役中,薛岳丢了两个师,更令蒋介石生气的是,把他的机械化家底——第一快速纵队给报销了。于是蒋介石派总参谋长陈诚坐镇徐州督战,实际上就是把薛岳给架空了。不想,陈诚的表现比薛岳还要差。由于他和蒋介石的瞎指挥,第二绥区李仙洲集团在莱芜被全歼,丧师失地。蒋介石面子上过不去,就拿来薛岳替罪羊。3月3日,蒋介石以“指挥无力,名声低落”的罪名撤了薛岳的职。   虽然有鲁南惨败,但薛岳在徐州绥署任上的战绩仍然赢得了对手的尊重。粟裕评价薛岳时,说他指挥“机敏”,是国军的一员“干将”。有人说,粟裕把薛岳抬得过高了。其实不然。在与华东解放军作战期间,薛岳采用的“避实击虚、各个击破”的战术深合兵法之妙。首先,他选择的主攻方向总是能够打中对手薄弱环节,如:8月中旬,他把淮阴作为主攻目标,就是看准了该地是解放军华野和山野的结合部,防守兵力薄弱,两大野战军支援困难;10月初,他调整33军等部进攻枣峄是因为华野和山野主力被牵制在了淮阴附近,无法增援鲁南。其次,注意隐蔽主攻方向。这在淮阴战役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将“佯攻沭阳”与“在泗阳造声势”相结合,竟瞒过了久经沙场的陈毅。第三,重视次要方向上的牵制作战。淮阴战役同时的海安战斗和来安战斗、枣峄作战同时的第一次涟水战役和鲍河战役都用相当兵力牵制解放军主力。通过这些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薛岳在徐州绥署任职期间的表现不似现在很多资料上说的那样糟糕。   5月,薛岳出任南京政府参军长。次年转任总统府参军长。在1948年新华社公布的43名战犯中,薛岳名列第27。1949年2月,调任广东省主席。在广东省主席任上,他积极整顿保安部队,打击解放军游击队,取得显著成效。5月,薛岳凭借保安队雄厚的军事实力镇压了吴奇伟在粤东的起义,狠狠打击了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10月,解放大军入粤。广东国军无力抵抗,薛岳只好逃到了海南。12月1日,任海南防卫总司令,统一指挥海南陆、海、空三军,阻止解放军解放海南。但薛岳深知,海南守军战斗力低下,不堪一击,无力防守海南。1950年1月,薛岳飞赴台北面见蒋介石,要求撤出海南。但蒋介石以海南不战而弃损害台湾的民心士气为由拒绝了他的请求。3月5日,解放军发起海南战役。果如薛岳所料,海南守军兵无斗志,一触即溃。4月22日,薛岳征得蒋介石同意后,命令所部撤退。由于计划周密,解放军又无制空和制海权,撤退比较成功。5月1日,国军主力全部上船撤往台湾。同日,海南解放。

滇缅战役中薛岳要一雪前耻

1949年底,任海南防卫总司令,防守海南失败。到台后,任“总统府”战略顾问等虚职。长期赋闲家中,未得蒋氏父子的重用。到了l990年2月,台湾召开“第一届国民大会”第八次会议,选举正、副“总统”。当局出于安抚和拉拢资深及军系“国大”代表的考虑,居然推出96岁的薛岳主持开幕典礼。结果民进党代表大闹会场,进行抵制,弄得薛岳好不尴尬。1998年5月,在台湾病逝,终年102岁。

薛岳:冯妇难当
第二十八号战犯 卫立煌:北上回归


卫立煌将军


卫立煌1897~1960,安徽合肥人。曾担任孙中山卫士,后追随蒋介石,解放战争期间任东北“剿匪”总司令,东北战局失利,被蒋撤职查办,软禁于南京。李宗仁任代总统后,卫化装出逃上海,再乘船到香港,开始隐居生活,但仍受到国民党特务的威胁,当他获知自己名列中共宣布的战犯名单时,长叹道:“我有救了”!与蒋貌合神离,可见一斑。

1938年,卫立煌访问延安时与毛泽东的合影

指挥忻口战役的国民党将军卫立煌


 卫立煌1914年入湖南都督汤芗铭部学兵营,毕业后在上海参加“肇和”舰起义反对袁世凯。1915年到广州投粤军,由排长递升至旅长。后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北伐、镇压广州商团叛乱和东征陈炯明的作战,在孙中山先生广州国民政府担任警卫。1925年9月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3师第9团团长。北伐战争时,入闽作战,升任第一军第14师师长。1927年10月任国民党军第9军副军长。1928年任南京卫戍副司令,后入陆军大学校将官特别班进修。1930年任第十四军军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14集团军总司令兼第一战区前敌总指挥,率三个兵团在山西忻口(忻口战役)抗击日军第5师等约5万人的进攻,在会战中,指挥所部奋勇作战,坚持近20日,毙伤敌2万余人,力挫日本侵略军的锐气。1938年2月任第二战区副司令,4月,访问延安,更增强了与八路军合作抗日的信念。1939年1月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5月晋升陆军二级上将,9月兼河南省政府主席。1940年兼冀察战区总司令,与八路军友好相处,相互支援。1941年因主张国共合作抗战,与八路军建立友好关系而被撤本兼各职,调任军事委员会西安办公厅主任。1943年11月任中国远征军司令。1944年,指挥所部击败滇西和中缅边境的日军,收复滇西。1945年1月所部与中国驻印军在缅甸孟尤会师,打通滇缅公路,4月任同盟国中国战区中国陆军副总司令。抗战胜利后被美国《名人词典》以及美国发行量最大的《时代周刊》称为“常胜将军”。   解放战争后期,1948年1月在担任国民党东北“剿总”总司令时,因没有积极执行蒋介石的“反攻”命令,被蒋撤职软禁于南京。1949年获释,随即出走香港。后拒绝去台湾。在1948年新华社公布的43名战犯中名列第27。   1955年3月卫立煌夫妇回北京,并发表“告台湾袍泽朋友书”。是第一个从海外归来的国民党高级将领。1960年1月17日零时四十分在北京病逝,终年64岁。

卫立煌在远征军前线阵地研究分析敌情

远征军司令长官卫立煌(前排左一)修缅甸惠通桥期间到工地视察
卫立煌(左二)视察远征军空军飞行基地

1955年3月15日,卫立煌秘密回到了祖国大陆,利用自己的影响为争取国民党人士回国和台湾和平解放,祖国统一,尽心尽力。卫立煌早年从军,曾两次因坠马而导致脑震荡,使健康受损。1960年1月17日,病逝于北京,终年63岁。

卫立煌:北上回归
1947年汪德昭夫妇与卫立煌(右一)夫妇在巴黎

捐弃前嫌:毛泽东宴请卫立煌等 第二十九号战犯余汉谋:种菜赌棋


1936年余汉谋为广东“绥靖”主任兼第四路军总司令


余汉谋1896~1981,广东高要人,字幄奇。曾任陆军总司令、华南军政长官。解放后,从海南岛退往台湾,被晋升为陆军一级上将,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但是有名无实。长期闲居台北北投郊区的家中,过着“种菜未容终老去,赌棋时约故人来”的悠闲生活。晚年空虚无聊,便皈依基督,成为虔诚的信徒,昔日指挥千军万马的气度早已荡然无存。1981年12月17日去世,终年85岁。

余汉谋


余汉谋早年入读黄埔陆军小学第五期,之后到武昌升读陆军第二预备学校。   1916年参加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加入中华革命党。随后入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六期步科毕业。   1919年入北洋军第一师任排长。   1920年入粤军第三师,任连长、营长。参入陈炯明叛变。   1924年任广东宪兵司令部副官长。   1925年粤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余任第11师31团团长,师长为陈济棠,同年参加粤桂战争。北伐时随第11师与李济深留守广州。   1927年任第四军第十一师副师长、师长、副军长。   1930年任第一集团军第一军军长。   1931年接受蒋介石命令率部入赣,参与围剿工农红军。   1931年5月,陈济棠等反蒋,在广州另立国民政府,余汉谋任广州政府军事委员会员委员,兼第一集团军军长。广州政府于九一八事变后取消。   1932年任赣湘闽粤第六绥靖区纵队指挥官。   1934年至1935年, 余率部参加围剿江西红军。   1936年1月授陆军中将,8月任中央军校校务委员会委员,9月授陆军中将加上将衔任四路军总司令。   1936年陈济棠与李宗仁、白崇禧以抗日名义,再度反蒋。余汉谋通电各广东将领支持蒋介石中央。陈手下之空军司令黄锐光亦带飞机飞南昌投靠蒋。陈事败出走香港,余汉谋接任广东绥靖主任,取代陈济棠成为广东军政首领。   1937年抗战爆发后,任第四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十二集团军总司令。所部广东军队参加淞沪抗战、南京抗战等战役。   1938年10月,日军在广东大亚湾登陆,两星期后攻陷广州。余汉谋被革职留任,更被讥讽为“馀汉无谋”。1939年,日军从广州向粤北韶关进攻,企图打开交通线,被余汉谋所击退,才复职,并兼任第七战区司令长官。   1946年任衢州绥靖公署主任,授陆军二级上将。   1948年5月国共内战期间,余被任为陆军总司令。   1949年1月,蒋介石下野后,任广州绥靖公署主任。后任华南军政长官、海南特区行政公署副长官。同年余部在广东、海南被解放军歼灭。余最终于1950年4月率残部逃到台湾,任总统府战略顾问、“中央”评议委员等职。   1965年晋升陆军一级上将。   1981年12月病逝于台北。


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余汉谋


余汉谋先生一生戎马,尽忠竭智,其秉性仁厚,器量恢宏。治事能识大体,治军恩威并施。余在战场上英勇善战,在社会公益事业上,尽显菩萨心肠。当年驻军赣南时,但凡兴学、筑路、修水利、建医院皆悉力协助;同时崇尚科学,兴办教育:1934年在肇庆镇修缮高要县立第一小学,创建云樵科学馆;风光旖旎、名闻遐迩的七星岩,在抗战胜利后的一段时间大肆开采,被弄得伤痕片片。余汉谋知道后,乃下令禁止炸石,遂使秀如阳朔的七堆山得以保存。   余汉谋先生虽大半生戎马倥偬,仍好整以暇,雅喜临池。余最为推崇孔子和孙中山的思想,亦能写一手遒劲的楷书。平时极喜登山运动,认为既可锻炼身体,又能锤炼人的意志,更可登高远眺祖国河山。余汉谋先生曾亲书座右铭:主敬以立其本,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由此,足见其为人风骨之浩然正气。

翕庐,民国时期余汉谋将军故居。


黄埔时期的胡宗南


胡宗南(1896~1962),浙江镇海人,原名琴斋,字寿山。黄埔军校一期生,陆军一级上将。浙江镇海霞浦镇(今属宁波北仑区)人,曾任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兼西安绥靖公署主任。胡是蒋介石嫡系,一度执掌西北军事实权,被称为“西北王”。1947年曾率部进犯陕甘边区,受到人民解放军痛击。

1904年就读于私塾。   
1909年进入孝丰县城高等小学堂读书。   1912年以第二名成绩毕业。   1913年考入湖州公立吴兴中学。   1915年毕业后回到孝丰县立高等小学,任国文、历史、地理教员。   1921年利用暑假时间到处游历。   1923年,因竞争校长失利及父亲包办婚姻,胡宗南离家出走广州,报考黄埔陆军军官学校。   1924年得同学在上海做毛竹生意的章云家长资助,到广东投考黄埔军校,因其身高不足1.6米, 体格检查时被淘汰,经军校党代表廖仲恺特许参加考试4月被录取;5月5日入校,编在第1期第2大队第4分队;6月16日正式开学,此间结识了“同乡”蒋介石;11月于黄埔军校毕业后,胡宗南被分配在军校教导第1团第3营第8连任少尉见习。   1925年2月,调任机枪连中尉排长;3月参加第一次东征棉湖战役,因功升机枪连上尉连长,4月任第1师第2团第2营营副;6月参加讨伐杨刘叛乱;10月参加第2次东征河婆战役。   1926年初升任第1军(何应钦)教导师第2团(团长胡公冕为共产党员)第2营营长;7月把同乡戴笠推荐给蒋介石,胡宗南在胡公冕的推荐下,升任教导师第2团上校团长,参加北伐战争;同月,参加了北伐战争,任第一师团长。10月,胡宗南在南昌城郊使用火攻计,以1个团的兵力打败孙传芳1个精锐师,俘虏军长李彦春等;11月教导师改为第1军第1师,隶属东路军(何应钦)序列,进军浙江。   1927年3月20日攻克上海;5月任第1军第1师少将副师长兼第2团团长,成为国民党黄埔系学生的第1个将军;8月从杭州飞驰南京参加龙潭战役;10月26日,胡宗南升任第1军(刘峙)第22师师长;11月击毁直鲁联军白俄雇佣兵装甲车队。1928年4月参加第二期北伐。8月第22师缩编为第1师第2旅,任旅长,11月所部在蒋介石校阅中因训练成绩突出,被评为“模范旅”。   1928年4月参加第二次北伐,一举攻占蚌埠;5月1日进济南,5日撤退到曲阜整训;10月第1军第22师整编为陆军第1师(刘峙)第2旅,胡宗南任少将旅长;11月蒋介石亲临徐州校阅第1师,第2旅被誉为“模范旅”,其第3团受阅成绩列全国陆军第一。   1929年3月蒋桂战争爆发,胡宗南率军警戒武汉,第2旅改成第1旅,胡宗南仍任旅长。1930年5月参加中原大战,在河南开封附近与反蒋部队作战,6月7日胡宗南任第1师代理师长,沿陇海路迎击西北军孙良诚部。   1930年率部参加蒋冯阎战争,战后任第1师师长。   1931年1月13日,胡宗南升任第1师中将师长,开始建立自己的军事体系,形成黄埔系“少壮派集团”;7月参加讨伐石友三。 黄埔时期的胡宗南
1932年3月,胡宗南、贺衷寒、戴笠、康泽等参与组织“力行社”和“复兴社”,胡宗南居蒋介石“十三太保”之首,以黄埔系“太子”自诩;5月参加“围剿”大别山的红4方面军,胡宗南乘红军兵力分散之际,将红军第10师和第12师拦截包围于河口镇以东地区,红军伤亡很大,6月红4方面军向西北突围时,胡宗南等几十万大军尾追拦截,与杨虎城部将红军压缩在漫川关,徐向前、许世友等几经拼杀才突出重围,不久率领第1师进入甘南布防。   1935年2月任“剿匪”第3路第2纵队司令官;4月9日叙任陆军中将;6月积极参加拦截围攻长征红军,在松潘差点被活捉,部队伤亡过半;9月任“西北剿匪”第1路军第2纵队司令,在川西北地区阻击红军;11月22日当选为国民党第5届中央督察委员,标志着黄埔系的势力开始进入中央决策机构。   1936年4月21日,行政院任命胡宗南为第1军军长,兼第一师师长,进攻陕北红军,彭德怀率领红军迎击,大败胡宗南;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胡宗南正在陕西惠安堡附近,得知蒋介石被扣的消息后,旋即赶到天水,支持戴笠赴西安营救蒋介石。   1937年2月第1军开赴陕西凤翔,受顾祝同指挥,向西安施加军事压力;4月24日辞第1师师长。7月7日抗战爆发,9月2日胡宗南率部参加淞沪会战,13日升任第17军团军团长,是黄埔学生中第1个军团长,由于第1军仓促上阵,两度参战部队损失很大;11月6日第17军团撤出战斗;12月回关中。   1938年5月12日辞第1军军长,参加开封会战,指挥部下攻打兰封外围,扫清了通往城内的道路,但土肥原第14师团仍突围而去;6月18日兼任第27军军长;9月1日胡宗南辞军长,支援武汉会战,占领信阳,日军反攻信阳时,留守的团长马载文临阵脱逃,导致信阳失守,乃撤回西安。   1939年1月14日任第34集团军副总司令;8月4日任第34集团军总司令,成为黄埔系学生的第1个集团军总司令;12月,胡宗南受蒋介石指使,集结部队准备向延安进攻。   1940年1月,蒋介石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胡宗南奉命在空军的配合下,向陕甘宁边区纵深进犯,蚕食5个县,并公开喊出“消灭边区”的口号,严密封锁,构筑了一条长达700余里的由碉堡、工事组成的封锁线。   1942年7月23日,胡宗南升任第8战区(朱绍良)副司令长官兼第34集团军总司令,掌握第8战区实权,屯兵西北,封锁、侵犯陕甘宁边区,号称“西北王”。   1943年7月,胡宗南曾密谋突袭延安,被胡宗南的机要秘书、地下党员熊向晖暴露而作罢。   1944年4月,胡宗南被任命为第1战区副司令长官,因不服司令长官陈诚,称病赴华山休养;5月日寇土肥原部调集12万兵力突然进攻中原,守军连失数城,土肥原率兵向西急进,如入无人之境,6月13日中美空军大炸豫西之敌,胡宗南部猛烈反攻,取得胜利;8月17日被任命为第1战区副司令长官,与陈诚数次冲突;9月空运增援桂林、重庆;12月19日被任命为第1战区代理司令长官。   1945年1月12日就任代理司令长官,辖4个集团军、16个军、42个师、5个特种兵团,计45万人;5月当选为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7月31日被正式任命为第1战区司令长官,成为黄埔系学生中唯一的战区司令长官;8月21日被任命为洛阳、郑州、开封、新乡地区的受降主官,向石家庄发动进攻;9月22日在郑州接受日本第12军团司令官鹰森孝投降,共6万余人;10月3日特加陆军上将衔,此时第1战区指挥的部队有5个集团军、25个军,总兵力达50万人,势力分布到陕西、甘肃、宁夏、河南、晋东南地区;10月10日授予抗战胜利勋章。   1946年1月1日,胡宗南被任命为郑州绥靖公署(主任刘峙)副主任;3月1日获颁青天白日勋章;4月所部国军整编,军改“整编师”,师改“整编旅”,胡宗南部下20多万;7月4日整编第1军越过黄河,企图与阎锡山部南北夹击太岳部队;9月,其部队分两路进犯晋东南,与山西阎锡山部队配合欲“肃清”解放军太岳兵团(司令员陈赓),24日整编第1旅被全歼,旅长黄正诚被俘,接着整编第48旅遭受歼灭性打击,旅长何奇被击毙,胡宗南慌忙收兵。   1947年3月4日被任命为西安绥靖公署主任;3月11日,胡宗南在洛川召开军事会议,决定以刘戡的整编第29军和董钊的整编第1军组成左右两个兵团,采取钳型攻势,企图包围歼灭陕北解放军,占领延安以及整个边区;3月13日指挥15个旅(14万人)进犯延安;3月19日令整编第1师第1旅进入延安空城,胡宗南组织作战参谋捏造战报,大吹大擂“俘虏敌5万”的“重大胜利”,被授二等大绶云麾勋章,24日胡宗南将其前进指挥所由宜川移到延安,并抽出5个整编旅的兵力守备延安,机动进攻兵力减少为只有10个整编旅;3月25日,第31旅在青化砭大部被歼,旅长李纪云被俘,此后胡宗南行动变得更加谨慎,采取国防部制定的“方形战术”,稳扎稳进,乃令刘勘兵团和董钊兵团进行“扫荡”,寻找西北野战军主力决战,一次次扑空;4月16日第135旅在羊马河被全部歼灭,代理旅长麦宗禹被俘;5月7日第167旅在蟠龙被全歼,旅长李昆岗被俘,蟠龙的众多战略物资成为解放军战利品;6月胡宗南任西安绥靖公署主任;8月6日,西北野战军为调动和牵制胡宗南主力,配合陈谢兵团挺进豫西,进攻榆林,胡宗南令整编第36师等部队增援,12日解放军主动撤围,胡宗南令部队追击,22日整编第36师在沙家店全军覆没,师长钟松化装逃脱;10月4日解放军猛攻清涧,10日守备清涧的整编第76师被全歼,师长廖昂被俘;至12月,陕甘宁边区大部分被解放军收复。   1948年2月,解放军重兵包围关中的咽喉要地宜川,胡宗南令整编第29军增援,在瓦子街被包围,至3月1日,整编第29军全部被歼灭,中将军长刘戡自炸毙命,整编第90师少将师长严明被击毙,胡宗南向南京请罪,被撤职留任;3月5日西北野战军包围洛川,胡宗南急调5个整编师解了洛川之围;4月21日整编第17师撤出延安,延安解放;12月25日,新华社公布43名战犯名单,胡宗南列第30位。1949年2月1日兼第12编练司令部司令;5月19日,解放军军突破西安泾河南岸的胡军防线,胡宗南决定放弃西安向宝鸡转移,20日西安解放;7月宝鸡解放,胡宗南集团遭到毁灭性打击,胡宗南窜逃汉中,从此离开西北,部队有第5兵团(李文)、第7兵团(裴昌会)、第18兵团(李振)等13个军40万人;8月,胡宗南和川湘鄂边区绥靖公署主任宋希濂一起晋见到重庆巡视的蒋介石,欲放弃西南转进滇缅,被蒋介石训斥责骂;9月8日兼任川陕甘边区绥靖公署主任;11月向成都转移;12月7日任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军政长官顾祝同)副长官兼参谋长,代行军政长官职权;12月9日川康将领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通电起义,云南也宣布起义,西南形势大变,20日胡宗南决定将军政长官部迁西昌,23日私自飞往海南三亚,留在四川的胡宗南部3个兵团全部战场起义,28日在顾祝同劝说下飞到西昌。   1950年3月26日解放军逼近西昌机场,胡宗南将剩余6万部队的指挥权交给参谋长罗列,自己悄悄飞逃台湾,其残余部队陆续被围歼;5月台湾“监察院”李梦彪等四十六位“监察委员”提出弹劾,经蒋介石、陈诚、顾祝同、蒋经国周旋,“立法院”108名委员签名上书“行政院长”陈诚求情,陈诚将弹劾案移交“国防部”处理,8月“国防部”答复“应免议处”。   1951年9月9日,胡宗南化名为“秦东昌”,就任“江浙人民反共游击总指挥”,驻守大陈岛,指挥部队骚扰破坏大陆沿海。   1952年10月19日当选为国民党第七届中央评议委员,兼任“浙江省政府主席”。   1953年6月24日,解放军进军大陈岛,台湾当局撤消“江浙人民反共游击总指挥部”;7月23日胡宗南飞回台湾,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上将顾问;8月进入“国防大学”进修。   1954年2月从“国防大学”毕业,在台北家中闲居。   1955年9月胡宗南就任“澎湖防守司令部”司令官,晋任陆军二级上将。   1956年4月以考察名义到美国访问。   1957年10月23日当选为国民党第八届中央评议委员。   1959年10月回台北任“总统府”战略顾问;12月进入“国防研究院”第一期,任研究员。   1960年9月任国防研究院毕业同学会会长、国防研究院院务委员,深居简出,郁郁寡欢。   1961年身体出现高血糖。   
1962年2月6日胡宗南病情恶化,7日“总统府副秘书长”蒋经国奉父命探望,10日蒋介石亲自探望,胡宗南激动万分,涕泪交流,14日凌晨因心脏病突发去世,终年67岁,2月15日以台晋字第198号令,“故陆军二级上将胡宗南,追晋为陆军一级上将”,另颁“旌忠状”,“以永垂式范”,台湾成立以何应钦、顾祝同为正副主任的治丧委员会,移灵台北市极乐殡仪馆,17日公祭,蒋介石亲自参加祭奠,发表纪念讲话,挽“功著旗常”;3月13日颁发“褒扬令”;6月9日安葬于台北阳明山纱帽山麓。   胡宗南可称得“天子门生”第一人,受到蒋介石的器重,乃至踌躇满志,野心勃勃,狂妄自大,抗战时避居西北拥兵称王,内战时则成了急先锋,但他志大才疏,不懂战略,对蒋介石盲目服从、不辨善恶,军事上远不是彭德怀的对手,部队被逐个歼灭,逃到台湾又被弹劾,狼狈不堪;著有《宗南文存》。
红四方面军长征途中写的宣传标语:“活捉胡宗南”!




胡宗南军杀进延安
1947年8月,蒋介石在胡宗南陪同下视察人去城空的延安
胡宗南的老对手彭德怀在延安保卫战前作动员

扶眉战役一野歼灭胡宗南主力军4.3万余人

解放战争后期率部撤往西南,逃到台湾后,胡被任命为“江浙人民反共救国军”总指挥兼“浙江省政府主席”,又被调任澎湖防守司令等职,旋任“总统府”战略顾问、“研究员”等职,从此完全失去往日“西北王”的威风。1956后,胡宗南退休在家,以写毛笔看书报消遣时光,平静地度过人生的最后的几年。1962年2月14日,因心脏病突发病逝。

1962年胡宗南在台湾过世,蒋介石出席其葬礼

胡宗南长子胡为真与妻子 炮轰“去蒋化”已办妥退休手续
第三十一号战犯 傅作义:和平起义


傅作义将军


傅作义1895~1974,山西荣河人,字宜生。傅家世代务农,耕种黄河滩地。 1910年考入太原陆军小学,是年10月,辛亥革命在武昌爆发,太原响应起义,傅担任起义军学生排排长,随起义军总司令姚维藩赴娘子关抵御清兵。随后又参加李鸣凤率领的起义军攻打平阳府(临汾)。

任绥远省主席,35军中将军长时的傅作义

绥远抗战的三位指挥官:赵承绶、傅作义、王靖国

936年11月15日傅作义部与日伪激战告捷


傅作义在北伐战争期间以守涿州而闻名,抗日战争期间,指挥过怀柔三役、绥远战役和光复五原的战役,都取得巨大胜利。傅作义因此成为民族英雄,并有“常胜将军”之称。1949年1月,傅作义率部起义,北平和平解放。建国后任水利部部长。傅作义长期心系祖国统一,临终还留下一篇对台讲话,盼望台湾能通过和平统一的方式回到祖国的怀抱。1974年4月19日,傅作义将军因病离开了人世,终年79岁。

傅作义在北平和平解放前夕的历史抉择
傅作义将军

北平和平 解放国共两军正在交接城防

傅作义将军起义后和周恩来在一起

1962年周恩来与张治中(左一)、傅作义(左三)、屈武商谈对台湾问题
秒   临 ym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