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拜单车股份比例:满门忠烈皆是“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2:59:20

 

上周上映的两部新片中,《丁丁历险记》的优势自不待言,而《杨门女将》自然稍显弱势。果不其然,在愈加惨烈的票房争夺战中,《杨门女将》只拿到了两千多万。相对于这些可怜的数据,这部电影的口碑也跌落谷底,不过是给中国电影又奉献了一部大烂片。

说中国电影都是大烂片当然不是事实,不过在影院轮番的轰炸中,不得不承认,百分之八九十的国产影片都抵挡不住好莱坞的入侵。现在的《失恋33天》如此火爆,回想一下,如此盛况也只有去年的《让子弹飞》可堪相比。一年出一匹国产黑马,这频率也太低了点,君不见,在黑马之前的间隙,占据票房排行榜的基本都是好莱坞的电影。

要说也不能全怪导演,想要拍好《杨门女将》不容易啊。大部分人都对杨家将的故事耳熟能详。小时候的评书、连环画、戏曲、电视等,对杨家满门忠烈的故事演绎出了各种版本。

“杨家将”故事发生在北宋初年,在北宋中叶就已迅速流传于天下。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曾写过一篇文章,称赞杨业、杨延昭“父子皆名将,其智勇号称无敌”,并且指出杨家将故事在当时社会的各个阶层广泛流传。到了南宋,民间艺人把杨家将故事编成了话本,在民间越传越盛。由于北宋最终为外敌所灭,南宋遗民崇拜英雄的心情非常强烈。面对屈辱求和的南宋政府,他们对那些血战保国的将领更加敬仰和怀念。杨家将故事在流传过程中,被民间艺人进行了大胆想象和艺术加工,许多神奇的故事和人物不断被融入。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南宋遗民徐大焯所著的《烬余录》,书中把与杨延昭同时代的将领杨嗣的功绩安到了杨延嗣身上,又创造出了杨宗保,还构想了杨家将父子舍命救援宋太宗的情节。

至于杨家将中的十二寡妇征西,在民间也有诸多版本的演绎。杨家将故事之所以能够深入民心,固然是因为其曲折动人的情节,更重要的还与宋、元、明、清时期中国历史的发展形势密切相关。纵观中国历史,北宋被金人所灭,南宋被蒙古所灭,明代在恢复汉人政权之后又被满清所灭,清朝又一度面临列强瓜分。在中原大好河山饱受铁蹄践踏的时候,人们需要英雄,杨家将就是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但史籍中关于杨家将的记载实在过于简略,显然满足不了人们对英雄的期待。于是“杨家将”在传颂的过程中,不断被丰富、充实、发展,原本只有三代的杨家将被铺写成了五代;原本只是男儿的铁血沙场,又融入了佘太君、穆桂英等生动如花的女英雄。已经说不清,到底是人们在以历史谱写英雄,还是借英雄寄语历史。

要说这样从小耳熟能详的传统故事,拍摄成电影,应该有很多人去怀旧。但是恰恰相反,很多人去影院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就会适得其反,变成了恶搞,这其中的变化很是微妙。另外,杨门女将十几人,除了佘太君和穆桂英之外,这样的群戏差强人意,稍微不留意就会变成让人眼花缭乱的大杂烩。开始逐次介绍个各位“娘”出场的时候,估计就是为了让观众很好地体认人物,了解剧情的大概铺陈。但是这场戏明显很失败,这几位“娘”的战斗力不好辨认不说,另外某些表现形式实在搞笑,把该营造的悲剧氛围都给破坏掉了。

比如说吧,四郎之妻,玩着古代拉力器,拿人当砝码;周海媚演的五郎妻马赛花悄么声地在屋子里念经,然后突然,亮点来了!!扳腿,那么突然地扳腿扳到脑袋瓜顶上;七娘拿无辜的丫鬟侍女练掌,十分满意的把几个丫鬟打飞,然后气沉丹田,这一幕幕走过来太像男性选美秀,赛前亮相爆肌肉那个环节了;更囧的是,杨排风听要上阵,回去就把头剃了,理由是这样的:上了阵,哪有时间梳洗打扮。真是杨家的一朵奇葩,比男人都爷们儿啊。拜托,导演,杨家女将虽不是个个金枝玉叶,但大部分都是大家出身,能文能武,平日教子,侍奉公婆,样样不差,哪是如此只有一身傻劲没有大脑,导演,你别糟蹋杨家的名声了。

骂这部电影有多烂,其实已经没有多大意思了。换句话说,如果要不是从小听评书,看演义小说《杨家将》长大的,想重温一下儿时的记忆,我才懒得去浪费两个小时去看一部这样的电影。我更感兴趣的是,听说导演想改编《杨家将》的念头由来已久,偏偏选了“十二寡妇征西”的故事,这是要突出我们的时代感么?还是想表达出女性主义的崛起的启蒙意识?

我反正什么都没看出来,只是真心觉得,张柏芝那张脸好难看,也难怪,那时候正跟小谢闹离婚。不过,听说她从这部烂电影中拿了高的吓人的片酬,这倒是这部电影唯一的女性主义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