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表屏幕尺寸:加快转变文化发展方式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3:56:20
加快转变文化发展方式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2010年12月14日 04:18人民日报【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0条

充分认识加快转变文化发展方式的重要意义,增强发展文化的自觉性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随着经济和文化加速融合,文化产业逐步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对促进经济增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挥着重要作用。2009年,广东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达2270亿元,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6.4%。文化产业具有附加值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发展潜力大等鲜明特征和优结构、扩消费、增就业、促跨越、可持续等独特优势,有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典型的绿色经济、低碳产业,引领着未来经济发展方向,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辟了新领域新空间。近年来,面对日益趋紧的资源环境约束,广东省委、省政府决定把文化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催生了一批高端文化经济新业态。以动漫产业为例,2008年产值为115亿元,占全国的23%,初步形成了研发、生产、销售“一条龙”的产业群。

提高综合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胡锦涛同志指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生活幸福安康,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也需要强大的文化力量。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软实力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加快转变文化发展方式,才能使文化产业尽快摆脱科技含量低、产业链条短、封闭运行、自我循环、低水平发展的状态,为壮大文化实力和竞争力寻求新的动力和增长空间。去年以来,广东省加快转变文化发展方式步伐,相继出台《关于加快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实施意见》和《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提出要建设文化事业强、文化产业强、文化辐射力和影响力强、文化形象好的文化强省;建立相关考核、评价和责任制度,把文化软实力作为评价地区发展水平、衡量发展质量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逐步形成了鲜明的文化发展导向。

满足人民群众多样性、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有效手段。文化活动是人类重要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文化消费是人类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强烈,精神文化消费的比重不断增加,而且呈现多样性、多层次、多方面趋势。广东省城镇居民人均娱乐文化服务消费从2004年的857元增加到2009年的1390元,年均增长率为10.2%,2009年达14.4%,出现了加快增长的信号;农村居民人均娱乐文化服务消费从2004年的75元增加到2009年的128元,年均增长率为11.3%,2009年为11.8%,呈现平稳增长态势。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原来粗放型的文化发展方式已越来越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只有加快转变文化发展方式,不断提高文化发展水平和质量,才能提供多样化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

明确加快转变文化发展方式的着力点,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加快转变文化发展方式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通盘考虑、科学布局、协调推进,又要明确着力点,在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上实现突破。

转变发展观念,树立正确的文化发展观。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这为转变文化发展方式指明了方向、拓宽了思路。一是树立文化与经济同等重要的思想。文化不仅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文化与发展经济是同等重要的战略任务,两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二是树立文化具有多重功能、多种属性的思想。文化不仅具有意识形态的教化引导功能,而且具有休闲娱乐功能;不仅具有事业属性,而且具有产业属性,是引领未来产业发展的朝阳产业。三是树立文化发展同样需要转变发展方式的思想。不论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还是推动文化自身发展、增强文化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都需要加快转变文化发展方式。

转变发展导向,进一步厘清文化发展思路。发展导向决定发展方向。制定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第一位的任务就是根据文化在未来的新使命、人民群众对文化的新期待,确立正确的文化发展导向,进一步厘清文化发展思路。一是从偏重生产向生产、消费并重转变。文化生产要服从服务于文化消费。转变文化发展方式,必须把文化消费作为着力点和关键环节,改变重生产轻消费的文化生产方式,不断生产出更多能够满足不同群体需求的个性化文化产品。二是从偏重文化硬件建设向硬件、软件并重转变。长期以来,一些地方发展文化只重视硬件建设而忽视软件提升、只重视外在形象包装而忽视内涵充实。增强文化产品的吸引力,提升文化软实力,提高文化竞争力,必须在充实文化内涵上下功夫,努力打造文化软件。三是从偏重为精品而精品向精品、大众化产品并重转变。只有把文化生产的着力点放在创作生产群众需要的文化精品和大众化产品上来,才能吸引群众、引导群众,才能扩大文化消费,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转变发展路径,进一步增强文化发展后劲。一是依靠资本求发展。尤其是像广东省这样文化资源相对不足的地区,应发挥经济发达、资本充足等优势,运用本地资本与外地资源相结合的方式发展文化。二是依靠提高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求发展。这是提高文化综合实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广东省实行扶优扶强战略,推动文化企业跨地区、跨媒体、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培育和发展一批实力强、前景好的龙头文化企业集团,产业集中度和集约化经营水平明显提高,文化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规模和效益不断提升。三是依靠科技创新求发展。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推动文化发展向依靠科技进步转变,是转变文化发展方式的动力源泉,有利于增加产品的文化和技术含量,推动产业层次向高技术化发展。近年来,广东省依托科技大省优势,积极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文化产业,产品竞争力和产业发展后劲均得到大幅度提高。四是依靠社会力量求发展。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约,公共文化资源总量偏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落后、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将会长期存在。因此,应积极引导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投入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促进文化建设和文化服务多元化、社会化。

把握加快转变文化发展方式的基本原则,推动文化又好又快发展

遵循文化发展规律,提高文化建设科学化水平。文化发展受制于经济状况,但又具有独立性。转变文化发展方式,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应坚持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有机统一,通过文化创新推动经济发展,通过文化繁荣引领社会进步;坚持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有机统一,努力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坚持文化建设短期效益和长远利益有机统一,防止心浮气躁、急功近利;坚持发展文化产业和发展其他产业有机统一,注重优化产业布局,提高产业关联度;坚持引进外来文化和弘扬本土文化有机统一,善于挖掘和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在传承历史文化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同时吸收借鉴一切外来优秀文化成果。

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统一。加快转变文化发展方式,需要以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己任,正确把握“两种属性”即意识形态属性和商品属性的关系,正确处理“两个效益”即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催生更多“既叫好又叫座”的精神文化产品。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按照“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三贴近”原则,推出更多深受群众喜爱、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精品力作。引导文化工作者和文化单位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任何时候都不能以牺牲文化的社会效益为代价谋取经济效益。

坚持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构建社会主义文化市场新秩序。对于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应主要靠市场来满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越来越成为人们进行个性化文化消费、满足多样化文化需求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配置文化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打破条块分割、地区封锁、城乡分离的市场格局,努力消除各种影响文化市场运行的消极因素,为加快文化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培育各类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的合格市场主体,建立门类齐全的文化产品市场和文化要素市场,繁荣城乡文化市场,培育大众性文化消费市场,不断提高文化产业的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推动文化市场体系向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转变。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逐步做到凡适合面向市场购买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都应面向市场招标购买,把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从文化系统的“内循环”转变为市场的“大循环”。

坚持文化权益均等化原则,实现文化发展成果全民共享。共建共享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特征。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做到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降低文化消费门槛,提供更多群众买得起、用得上的文化产品。坚持依靠群众,充分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大力支持群众文化创造,推动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加强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满足广大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

(作者为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必须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并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文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和重要支撑,不仅影响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进程,而且决定其转变方向。因此,加快转变文化发展方式,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要求。

充分认识加快转变文化发展方式的重要意义,增强发展文化的自觉性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随着经济和文化加速融合,文化产业逐步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对促进经济增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挥着重要作用。2009年,广东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达2270亿元,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6.4%。文化产业具有附加值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发展潜力大等鲜明特征和优结构、扩消费、增就业、促跨越、可持续等独特优势,有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典型的绿色经济、低碳产业,引领着未来经济发展方向,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辟了新领域新空间。近年来,面对日益趋紧的资源环境约束,广东省委、省政府决定把文化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催生了一批高端文化经济新业态。以动漫产业为例,2008年产值为115亿元,占全国的23%,初步形成了研发、生产、销售“一条龙”的产业群。

提高综合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胡锦涛同志指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生活幸福安康,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也需要强大的文化力量。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软实力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加快转变文化发展方式,才能使文化产业尽快摆脱科技含量低、产业链条短、封闭运行、自我循环、低水平发展的状态,为壮大文化实力和竞争力寻求新的动力和增长空间。去年以来,广东省加快转变文化发展方式步伐,相继出台《关于加快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实施意见》和《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提出要建设文化事业强、文化产业强、文化辐射力和影响力强、文化形象好的文化强省;建立相关考核、评价和责任制度,把文化软实力作为评价地区发展水平、衡量发展质量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逐步形成了鲜明的文化发展导向。

满足人民群众多样性、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有效手段。文化活动是人类重要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文化消费是人类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强烈,精神文化消费的比重不断增加,而且呈现多样性、多层次、多方面趋势。广东省城镇居民人均娱乐文化服务消费从2004年的857元增加到2009年的1390元,年均增长率为10.2%,2009年达14.4%,出现了加快增长的信号;农村居民人均娱乐文化服务消费从2004年的75元增加到2009年的128元,年均增长率为11.3%,2009年为11.8%,呈现平稳增长态势。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原来粗放型的文化发展方式已越来越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只有加快转变文化发展方式,不断提高文化发展水平和质量,才能提供多样化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

明确加快转变文化发展方式的着力点,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加快转变文化发展方式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通盘考虑、科学布局、协调推进,又要明确着力点,在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上实现突破。

转变发展观念,树立正确的文化发展观。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这为转变文化发展方式指明了方向、拓宽了思路。一是树立文化与经济同等重要的思想。文化不仅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文化与发展经济是同等重要的战略任务,两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二是树立文化具有多重功能、多种属性的思想。文化不仅具有意识形态的教化引导功能,而且具有休闲娱乐功能;不仅具有事业属性,而且具有产业属性,是引领未来产业发展的朝阳产业。三是树立文化发展同样需要转变发展方式的思想。不论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还是推动文化自身发展、增强文化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都需要加快转变文化发展方式。

转变发展导向,进一步厘清文化发展思路。发展导向决定发展方向。制定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第一位的任务就是根据文化在未来的新使命、人民群众对文化的新期待,确立正确的文化发展导向,进一步厘清文化发展思路。一是从偏重生产向生产、消费并重转变。文化生产要服从服务于文化消费。转变文化发展方式,必须把文化消费作为着力点和关键环节,改变重生产轻消费的文化生产方式,不断生产出更多能够满足不同群体需求的个性化文化产品。二是从偏重文化硬件建设向硬件、软件并重转变。长期以来,一些地方发展文化只重视硬件建设而忽视软件提升、只重视外在形象包装而忽视内涵充实。增强文化产品的吸引力,提升文化软实力,提高文化竞争力,必须在充实文化内涵上下功夫,努力打造文化软件。三是从偏重为精品而精品向精品、大众化产品并重转变。只有把文化生产的着力点放在创作生产群众需要的文化精品和大众化产品上来,才能吸引群众、引导群众,才能扩大文化消费,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转变发展路径,进一步增强文化发展后劲。一是依靠资本求发展。尤其是像广东省这样文化资源相对不足的地区,应发挥经济发达、资本充足等优势,运用本地资本与外地资源相结合的方式发展文化。二是依靠提高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求发展。这是提高文化综合实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广东省实行扶优扶强战略,推动文化企业跨地区、跨媒体、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培育和发展一批实力强、前景好的龙头文化企业集团,产业集中度和集约化经营水平明显提高,文化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规模和效益不断提升。三是依靠科技创新求发展。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推动文化发展向依靠科技进步转变,是转变文化发展方式的动力源泉,有利于增加产品的文化和技术含量,推动产业层次向高技术化发展。近年来,广东省依托科技大省优势,积极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文化产业,产品竞争力和产业发展后劲均得到大幅度提高。四是依靠社会力量求发展。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约,公共文化资源总量偏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落后、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将会长期存在。因此,应积极引导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投入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促进文化建设和文化服务多元化、社会化。

把握加快转变文化发展方式的基本原则,推动文化又好又快发展

遵循文化发展规律,提高文化建设科学化水平。文化发展受制于经济状况,但又具有独立性。转变文化发展方式,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应坚持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有机统一,通过文化创新推动经济发展,通过文化繁荣引领社会进步;坚持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有机统一,努力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坚持文化建设短期效益和长远利益有机统一,防止心浮气躁、急功近利;坚持发展文化产业和发展其他产业有机统一,注重优化产业布局,提高产业关联度;坚持引进外来文化和弘扬本土文化有机统一,善于挖掘和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在传承历史文化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同时吸收借鉴一切外来优秀文化成果。

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统一。加快转变文化发展方式,需要以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己任,正确把握“两种属性”即意识形态属性和商品属性的关系,正确处理“两个效益”即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催生更多“既叫好又叫座”的精神文化产品。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按照“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三贴近”原则,推出更多深受群众喜爱、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精品力作。引导文化工作者和文化单位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任何时候都不能以牺牲文化的社会效益为代价谋取经济效益。

坚持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构建社会主义文化市场新秩序。对于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应主要靠市场来满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越来越成为人们进行个性化文化消费、满足多样化文化需求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配置文化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打破条块分割、地区封锁、城乡分离的市场格局,努力消除各种影响文化市场运行的消极因素,为加快文化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培育各类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的合格市场主体,建立门类齐全的文化产品市场和文化要素市场,繁荣城乡文化市场,培育大众性文化消费市场,不断提高文化产业的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推动文化市场体系向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转变。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逐步做到凡适合面向市场购买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都应面向市场招标购买,把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从文化系统的“内循环”转变为市场的“大循环”。

坚持文化权益均等化原则,实现文化发展成果全民共享。共建共享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特征。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做到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降低文化消费门槛,提供更多群众买得起、用得上的文化产品。坚持依靠群众,充分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大力支持群众文化创造,推动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加强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满足广大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

(作者为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