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美团网招聘:东北道教祖庭本溪铁刹山与沈阳太清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1:34:30
东北道教祖庭本溪铁刹山与沈阳太清宫2008-12-19 12:56

铁刹山与东北道教龙门派的传播
  坐落在本溪满族自治县境内的铁刹山,云蔽九顶,树木参天,峰岩灵秀,云光洞里的八宝堪称稀世一绝。此山不仅风景极佳,且是东北道教龙门派的发祥地。
  说道教龙门派发祥地,不能不说说开山始祖郭守真。郭守真字致虚,号静阳子,生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九月二十九日,原籍江苏省丹阳县定远村。他幼时禀资慧敏,读书过目不忘,稍长立志修行隐居,不求功名。初则崇儒通释(即崇拜孔子儒学和通晓佛教),继则返道归真。于明崇祯三年(1630年)由江南来辽东,隐居于九顶铁刹山八宝云光洞,侍秫种蔬,以供炊爨,淡静苦修17载,未得窥道真源,自感“无师不虔诚”。便于清顺治四年(1647年)下山访道,历时两年,先后谒昆阳于燕京(今北京)、访孙尊于大崂(今崂山),寻师问道几乎走遍各名山大川。清顺治六年(1649年)抵山东即墨县马鞍山聚仙宫,谒紫气真人李常明,李为道教龙门派第七代祖师。李常明对郭守真设百难以试之,以答弥谨,故收其为徒,并授性命妙诀:“道不可踖(践踏),务要持戒精严,以至戒无所戒,再内行真诀,则证道无疑矣!”
  在马鞍山聚仙宫苦修两载后,郭守真诣燕京白云观王真人求戒圆满后,复归铁刹山持戒薰修。数年后在云光洞度弟子王太祥、王太兴、高太悟、刘太琳、赵太源、傅太元、沈太宗、砥大庸8人。清康熙二年(1663年),盛京(今沈阳)大旱,时任盛京将军的乌库礼,延请高士祈雨借以拢络民心。郭守真率弟子刘太琳应聘前往盛京设坛祈雨。事有巧合,祈雨期间真的普降大雨,旱情解除。经郭守真请求,乌库礼拨款拨地,在城西修建了三教堂(今太清宫)为铁刹山三清观的下院。郭守真留王太兴、高太悟、傅太元住持铁刹山三清观,自己和其他弟子则住持三教堂。后又在三教堂收度弟子秦太玉、高太护、吕太普、刘太华、刘太应、刘太静6人。
  清康熙六年(1667年)起,郭守真先后遣弟子刘太琳、王太祥、沈太宗、刘太静、王太兴等分赴千山、医巫闾山及吉林、黑龙江等地建庙布道,使道教龙门派广传东北三省。
  在吉林,郭守真派其弟子吕太普于康熙十年(1671年)先到吉林宽城子东南的龙泉山泉眼沟修建道庙清华宫,后在长春的阜丰山修建庆云观,收徒传教,扩大势力。道光元年(1821年),庆云观监院陈志清,派遣弟子张来聪在吉林农安创修保安宫。又有铁刹山道教龙门派弟子王园海在长春西修筑老道观。道光十一年(1831年),庆云观监院张本顺派遣其弟子张永函到吉林韦沙河创修兴隆观。同时,清华宫监院刘一真派其弟子张来聪赴吉林怀德杨家大城子创修无量宫。此后,吉林道教扩展,观庵普遍。
  在黑龙江,郭守真派其弟子王太兴到黑龙江绥化创修慈云宫收徒传教。此后,他们在海伦修青云宫,在凌云山修太圣宫。又在海伦修凌云宫,在潘家冈修玉清宫,东大营修松云宫,疙疸山修玉清宫。在绥化又修关帝庙,建太和宫。之后,在黑龙江各地修筑青华宫、治圣宫、太平宫、太圣宫、紫霞观、全真庵、同善宫、全至庵等宫观,使黑龙江道教发展起来。
  在辽宁,郭守真派其弟子刘太霖、王太祥到千山传教。千山原有五寺,是僧家所居。刘、王抵达后,开始在千山创道教庙宇无量观。嗣后才陆续修建了青云观、三清观、慈祥观、园通观、凤朝观、双泉观、太和宫、五龙宫、圣仙宫、圣清宫、朝鲜宫、大安宫、洪谷庵、南泉庵、鎏嘉庵、龙泉庵等,观宫庵遍于千山。
  清康熙年间,刘太霖又派其法孙于来炼到辽西医巫闾山传教,创建了老爷岭的圣清宫。此后,道徒又修建了园通观、海云观、白云宫、碧霞宫、庆云宫、圣贤宫、蟠桃宫、龙潭宫、天仙观、大朝阳观等宫观,收徒甚多。
  在辽宁本溪,郭守真派其弟子秦太玉、高太护到本溪创修了平顶山玉皇庙清虚观。秦太玉又派晋清祥到大峪修筑了玲珑观。晋法祥派赵一成在平顶山正东50里处的三架岭连环洞修建真武庙三圣宫,又建了聚仙宫。赵一成的法孙刘来荣在支岔修建了玉皇庙灵霄观。
  秦太玉在平顶山东北15里处修建了园通观。其后,张园章奉其师李永朝之命,于距平顶山东北15里处修建了三清观,唐园有在平顶山东南40里的红庙子修建赤航宫。王本录在平顶山西南50里许的滴水湖创修龙凤观,在偏岭修了三教观。又在平顶山下转山沟修建朝阳观。赵教奎在平顶山下三道沟修斗姥宫。赵阳玉在距平顶山2里的千金沟修建三宫庙三圣宫。刘园喜在彩屯修筑关帝庙太和宫。李复春在平顶山西北10里的新洞沟处修老君庙。张来云在平顶山西北20里的青石沟修了玄真观。平教隆在本溪湖河西修筑老君庙。纪至隐在本溪市内修建兜率宫。这样,在本溪当时形成了以平顶山清虚观为中心的道观网,和以九顶铁刹山八宝云光洞为中心的宫观建筑群相互照映。
  在郭守真为扩大道教龙门派势力向外扩展的同时,也没有忘记巩固铁刹山云光洞这块东北道教的发源地。郭守真的法嗣们围绕九顶铁刹山八宝云光洞,按照八卦的方位,兴建了许多宫观庙宇,在铁刹山西北(乾宫)修有南台紫云宫;正西(兑宫)修有太平沟的太平观;西南(坤宫)加快修筑千山诸宫观;正南(离宫)修大堡圣水宫,分水岭青云观,黄香峪三元宫;正北(坎宫)修建苍龙山的来龙宫,近边寺的朝阳观;东北(艮宫)修筑河东正教宫;正东(震宫)修滴塔的祥云宫;东南(巽宫)修有碱厂的关帝庙。
  由此可见,东北道教的发展实源于郭守真,九顶铁刹山八宝云光洞是东北道教龙门派的发源地,东北各地龙门派教徒也都公认铁刹山云光洞是其祖源之地。

东北道教丛林沈阳太清宫

  沈阳的著名道教宫观太清宫是龙门派在东北最大的十方丛林。位于沈河区西顺街北首。其开山祖师郭守真 (道号弘阳子)之“遗蜕”亦曾埋藏在这里。自康熙二年癸卯(1665年)创建。迄今已有三百二十余年历史。正殿中央供奉老子,左右配像为孔子与释迦牟尼,旁立站像左“灵官”,右“韦陀”;原名“三教堂”,以昭示全真道教最初之三教合一的教旨。据《奉天府承德县祠祀志》称:“三教堂在怀远门外,又称在外攘门外。有三殿三楹、经楼三楹、后殿三楹、配殿八楹,耳房四楹,前殿三楹、耳房八楹,大门一楹,左右边门各一楹。”竣工后,体制为子孙院。

  太清宫开山祖师郭守真,道号弘阳子,本籍辽宁辽阳。幼年于山东马鞍山聚仙宫拜龙门派七代祖师李常明为师。后返回辽东,在本溪九顶铁刹山八宝云光洞修持三十余年。康熙初年,清盛京将军乌库礼因慕其名迎请来沈,尊为师长。 (以上据:《清史稿·疆臣年表九》、《满洲名臣传》)九顶铁剎山相传为长眉李大仙的修身之地。实际当是郭守真明崇祯三年由山东来此修庙传道。由是,使该山成为道教在东北的传播地。又据《东华全录·灾异志·旱魃之记》载:“时沈邑酷旱,遂建醮祈雨,三日甘霖降。欲酬重礼,固辞不受。唯求得城垣西北角楼一段,因地势低洼,积潦成一水池,撤水填平,建三教堂以为师焚修之所。”当时建有大殿三楹及玉皇阁、关帝殿、客堂、耳房数处,因陋就简,初具规模。至康熙五十二年己丑(1673年)郭守真在庙羽化,即于后院建塔奉安,岁时致祭。乾隆三十年乙酉(1766年),三教堂曾遭水淹,殿宇倾圮,半就淹没,当时,经本庙道士赵一尘竭力募化,以次翻修。乾隆三十二年丁亥(1768年),复由道士马阳震藉盛京魏将军、刑部侍郎荣及各界人民之力,大力扩充,增修外院群房及西院老基屋宇并大殿前东西两廊,四周均建以围墙。直至乾隆四十四年已未(1780年) 完竣,遂改名为太清宫。全部工程历十四年之久,计建有祠宇八十八楹,规模始具。主持设方丈,监院、职事等道侣共百余人,定为十方常住,为道教徒公有财产,永为东北道教第一丛林。嘉庆十三年戊辰,又经本庙监院闾山子为取得交通便利,将山门外围墙打通,辟为东西直路;南设照壁,内置棂栏;经两年修建,又将西院和后院西北角一带房舍,先后增修完整对称,并增改照房九间。至此,太清宫共建有房舍一百零二间,面积为五千二百五十平方米,面貌已臻完善。光绪三十一年腊月,监院潘宗泰解职他去,葛月潭任监院。葛监院于光绪三十四年春动工重修玉皇阁及大殿,善功祠,并旧有一些房屋,于当年九月竣工。由是,太清宫遂金碧皆具,巍峨辉煌。其建筑形式与神殿之层次与国内其他著名宫观大致相同。

  民国三年 (1914年)又经诸山公议,各界推举,葛月潭由监院转升方丈,旋即开坛演戒,以弘教旨。葛方丈,俗名月谭,道名明新,道号震庚道人,枕流道者。善书画,工诗词,道学渊深,才华横溢。诗文传于后世者颇多。

  据《太清宫丛林历史法略》载:沈阳太清宫自道光三年始,经孙抱一方丈首先传戒受戒弟子三十六人。于道光十三年,赵坚忍方丈又转戒受戒弟子一百零三人;同治十三年,张耕云方丈传戒受戒弟子一百七十七人;光绪五年,魏眠云方丈义传戒一次,受戒弟子二百四十四人。至此,太清宫戒坛曾一度中断几达四十余年,直至葛月潭方丈任职期间复又开坛传戒三次; (一)、民国三年(1914年)受戒弟子三百三十三人;(二)民国十年(1921年)受戒弟子三百八十七人;(三)、民国十八年(1929年)受戒弟子达四百六十一人,三次共受戒弟子一千零八十一人。葛方丈羽化后,由其弟子纪至隐任方丈,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传戒一次,受戒弟子六百九十余人。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由金诚译任方丈,在职期间曾在双城县无量观及沈阳太清宫先后传戒两次,受戒弟子达九百余人。

  全国解放以后,沈阳太清宫方丈岳崇岱,曾任中国道教协会第一任会长。对筹备和成立中国道协、曾作了不少工作,在一九五八年羽化于沈阳。

  沈阳太清宫,在民国初年是中国道教会关东总分会所在地。全国解放以后,历年均进行小型维修。一九五四年与一九五九年,又各进行了一次大型维修;修建了老人堂,玉皇楼,并同时进行了全院的彩画工程。令人痛心的是,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推行极左路线,破坏党的统一战线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使国家民族遭受空前灾难,道教界同全国人民及其他宗教界一样,也受到了冲击。一九六六年八月二十三日下午,宫内神像、碑塔、钟鼎等,被全部拆除砸碎。古藉、书画、碑帖等文物,均被焚毁或因之而散佚;至于太清宫的文史资料、档案资料亦均被焚毁无遗。

  令我们万分鼓舞的是,粉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以后,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重申贯彻。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道教也和其他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各方面一样,发生了令人欣慰的转变。辽宁省道教协会于一九七九年八月份正式恢复工作,并于同年十一月份又成立了沈阳市道教协会;于同年十二月省、市道协再次接管进驻太清宫。省道协于一九八零年八月召开了三届代表会议,改选了第二届理事会。

  沈阳太清宫,为国务院第一批颁布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于一九八三年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一九八零年以来,辽宁省暨沈阳市人民政府以及有关单位,相继拨款数次,累近七十余万元,使太清宫原以神殿为主体形成的南北走向五进四个院宇的东西对称建筑,逐渐恢复原貌。全部塑像、彩绘、雕刻等工艺,焕然一新。玉皇殿、邱祖殿、吕祖殿、三官殿、郭祖殿等殿堂内均已塑神像,并修复了善功祠,方丈房及部份寮房,其全部恢复工程于一九八五年末完成。现还招收青年道徒近二十余名,俗家受箓的男女信徒近八十名,均已过上了正常的宗教生活。无不赞颂共产党宗教政策的英明与伟大。

东北道教龙门派开山始祖--郭守贞大真人

  本溪满族自治县境内的太子河畔,有一座九顶铁刹山,堪称辽东第一名山,其自然景观美不胜收,而山上众多的摩崖题刻更折射出厚重的道教文化底蕴。明末清初,道教龙门派第八代弟子郭守真在此山修道戒徒,将龙门派道统弘扬光大,成为东北道教的开山祖师。
  郭守真,字致虚,法号静阳子。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九月二十九日出生于江苏省丹阳县定远村。天资聪明机敏,读书过目不忘。青少年时代便立志修行,隐逸名山,视功名利禄如过眼烟云。
  崇祯三年(1630年),24岁的郭守真由江南到辽东游历,见九顶铁刹山数峰崛起,峭拔雄奇,山上云光洞中石龙、石虎等八宝天成地造,栩栩如生,心中无比快慰,便决定隐居此山,潜心修行。
  郭守真在云光洞淡静苦修17年,开始时尊崇儒学和佛教,后来专心致志地钻研黄老之学,虽然竭心尽力,却一直未能窥见到道教的真正源头,不觉长叹道:“没有师父的教导就不能脱离尘世成道,这话实在呀!”于是决定下山访道。自清顺治四年(1647年)开始,历经两年多时间,足迹遍布关内的名山大川,于顺治六年(1649年)来到山东即墨县马鞍山聚仙宫,拜谒了聚仙宫监院李常明。
  李常明是道教龙门派第七代弟子,号紫气真人,曾为明万历年间进士,学识渊博,道法高深。尤其精通药理,善于因病施药,而且服用他所配制的药效果特别明显,常常是药到病除。时人对他的医术十分敬佩,以致越传越神,说他用泥搓成的药丸可以治愈百病,因而被称为泥丸道人。
  郭守真拜谒李常明,“晤谈之余,心源契合”,于是向李常明表达了拜师学道的愿望。李常明为考察郭守真的诚意和悟性,设下了许多难题来测试他。见他谈吐不凡,谦恭有度,且学道决心十分坚定,颇感欣慰。心想郭守真数年访道,不畏艰辛,行程逾万里,是可造就之人,将来必能将龙门派道统发扬光大。便决定收度郭为道教龙门派第八代弟子,并举行了正式的拜师仪式。
  李常明先后收徒14人,皆在聚仙宫修道。他对弟子要求极严。他见郭守真对师傅的服侍更加慎重小心,学道也十分用功,于是把学道的决窍传授给他,并告诫他说:“修道不能逾越等级,一定要专一而严格地守持戒律以至达到再没有可以戒的,再在心里默念真诀,那么,登上仙道便没什么问题了。”由于为师悉心传授,郭守真潜心参悟,因此所学日渐精进,“一言印证,全体通明。觉前此千经妙谛,滴滴归源;视后来一切众生,人人可度。”
  郭守真后有《遇师》一诗,表达了他师从紫气真人学道的感受:“隔断红尘别有天,磨穿铁杵已多年。猛然打破无缝塔,偶尔栽成出火莲。运起坎离天上月,佩来卯酉水中眠。雪深无尽寒梅放,荷我仙师指道渊。”想当年自己隐逸辽东十数载,虽有修道的恒心,但因无师指点,纵然磨穿铁杵,依旧如山重水复,难得真谛。以致于“披星跋涉过千日,沐雨崎岖历百回”,如今得恩师亲传,恰如打破无缝之塔,柳暗花明,心胸豁然开朗,因此对恩师的教诲充满了无限的感激之情。
  郭守真在马鞍山聚仙宫苦修两年后,拜别师傅李常明,于顺治八年(1651年)来到北京白云观,拜谒师伯昆阳子王常月,请求在此继续受戒。王常月先于华山修道,后在北京白云观演戒三坛,著有《龙门心法》等经书,也是道教龙门派的集大成者。白云观乃道教一大丛林,名家荟萃,香火极盛,道教经典如汗牛充栋。郭守真在此间受戒修道愈加虔诚,龙门派经典、教义、戒律等无不烂熟于胸,又得师伯点传,学识和修为日益升华。有《受戒》一诗,记述了他在白云观受戒的情形和感悟:“玄宗信范最称雄,计许仙人跨鹤冲。恭遇天开金碧阙,仰攀畿近白云宫。皇皇玉籍输春圃,湛湛天香霈太空。独我服膺和海众,任他南北与西东。”
  在北京白云观受戒圆满,郭守真又回到九顶铁刹山,继续坚守戒律,净心修行。据《九顶铁刹山志》记载,郭守真复归铁刹山云光洞,前后判若两人,此番修道亦发精诚,“饥餐松子,渴饮洞内天然泉水,久则不饥不渴,余阴殆尽,怡然乾健,温养而神通大化,涵虚以妙证金身。”他此时的修为,已达到了龙门派创始人长春子邱处机所说的“心即是道,道即是心,心外无道,道外无心”的境界。因他又懂得吐纳工夫,兼通医理,身体十分康健,行走如飞,足迹跑遍本山各处,得意的时候,就吟诗词来自我悦乐。
  为弘扬龙门派道统,郭守真在八宝云光洞下建成三清观,正殿供奉玉皇大帝塑像,东配殿供奉真武大帝铜像,西配殿供奉三官大帝铜像三尊。又在本山修道十年,才开始正式“延徒受戒,大兴教法”。按全真教龙门派始祖邱处机留下的“道德通玄静,真常守太清……”中的太字辈序,收徒传道。从顺治末年到康熙初年,郭守真在九顶铁刹山云光洞收徒八人,这八人是:山东蓬莱人王太祥,山东掖县人王太兴,直隶大兴(今属北京市)人高太悟,直隶临榆(今属河北省)人刘太琳,山东潍县人赵太源、傅太元,山东海阳人沈太宗,盛京辽阳(今属辽宁省)满洲正白旗人砥太庸。郭守真见本山道事已具规模,香火兴旺,心中大感慰籍。
  康熙二年(1663年),盛京(今沈阳)连日大旱,时任盛京将军的乌库里为解除旱情,命各州县张榜布告,筵请各方高士前往盛京祈雨。郭守真得知此事,认为济世爱民乃道家之本,赴盛京祈雨正是弘扬龙门道统的良机。于是命王太兴、高太悟、傅太元三大弟子住守铁刹山,自己亲率刘太琳等五大弟子下山,前往盛京祈雨。到盛京后,即设坛布法,乌库礼将军亲自陪同,盛京百姓纷纷前来围观,信疑参半。事有巧合,设坛祈雨期间,盛京果然普降喜雨,旱情已除。全城百姓欢呼雀跃,奔走相告,对郭守真师徒感恩戴德,将其奉为神明。
  乌库礼将军曾为清军骁将,战功卓著,赴任盛京将军三年,颇有政声。今见郭守真果能祈雨成功,造福一方百姓,特将郭守真师徒请到将军府晤谈,得知郭乃师承龙门正统,堪为当世奇人,不由得大为敬服,将师徒一行留住城中,待为上宾。郭守真见乌库礼将军以诚相待,立即提出要在盛京传经布道的想法。乌库礼将军满口应允,并拨出专款,在盛京城外西北角玄武湖处,排水筑基,建起一坐三教堂(今太清宫),在三教堂后面盖起三列高阁,供奉玉皇大帝神像,又在阁的两旁,各建起一处房子贮藏道径。将三教堂作为铁刹山三清观的下院,迎请郭守真师徒在这里居住。乌库礼将军与盛京官吏对郭守真执以师礼,将军本人公务之余也来听郭守真宣讲道径,二人成为至交。
  郭守真自任三教堂监院之后,又收度六名弟子,这六名弟子是:直隶昌黎(今属河北省)人秦太玉,山东文登人刘太护,奉天承德(今河北省)人吕太普,河南祥符人刘太华,以及盛京辽阳(今属辽宁省)刘太应、刘太静昆仲。因师傅紫气真人收徒14人,所以郭守真前后也只收徒14人。
  自盛京祈雨到三教堂建立,郭守真及龙门派道教已声名大振,远近前来参谒的人们络绎不绝。据《太清宫特建世系承志碑》载:“姑无论请见为何如人,苟其洁己以进,莫不覆以慈云,施以化雨。”
  郭守真见局面已经打开,人心向善,便谋求向外发展,命弟子刘太静、高太护、吕太普辅助自己在盛京三教堂传道;命弟子王太兴、高太悟、傅太元住持铁刹山云光洞;命弟子刘太琳、王太祥等人分赴千山医巫闾山及吉林、黑龙江等地建庙布道。其中刘太琳\王太祥在千山创修无量观,医巫闾山的海云观、圣清宫、圆通观等皆刘太琳传人创修布道,黑龙江绥化、铁骊、庆城、吉林海伦等地宫观则是王太兴传人所创修。至此,全真道教龙门派弟子遍布东北地区,九顶铁刹山则成为东北道教的发祥地。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三教堂获康熙皇帝御赐一藏道经,这时的郭守真虽已年届八旬,却是鹤发童颜,道骨仙风,犹亲自讲演经典,“有叩必应,事去则静,所谓所过者化,所存者神殆不过”,这便是东北道教兴盛的写照。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秋,郭守真已是90高龄,功德修为已达到极高的境界,已决定闭关,不问教务。他将刘太静、高太护、吕太普诸弟子召集一起,对他们说:“我把正宗的道法传给你们,你们千万不要让它断绝。”遂将三教堂道事向弟子们交待清楚,然后闭关危坐,纵有喧闹亦充耳不闻,垂帘息功12年后,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二十五日盘膝端坐而羽化,享年102岁。众弟子将他的鞋杖埋在三教堂的后院,次年又为他建塔立祠,追尊他为“致虚守静郭大真人。”
  郭守真不仅精通道义,文学功底亦相当深厚,在铁刹山和三教堂修道戒徒之余,兴情所致,颇多吟咏,仅《九顶铁刹山志》就载录其诗八首。其《绝尘慨咏》一诗道:“可怜世事乱离秋,几许衣冠水上沤。驿马惊传山向北,铜驼行见水东流。劫余沧海成泡影,梦里乾坤不系舟。敢效巢由高洗耳,聊从赤石且遨游。”其《自隐偶题》一诗道:“高隐辽东古铁山,万缘放下一身闲。渔樵混迹参真趣,鸡犬无声绝妄攀。一我之中忘化我,无颜寓内炼童颜。静中探到真源处,拈把清风作紫关。”又有《乐道》一诗道:“吾家至乐乐陶陶,淡荡青云秀九皋。来往纵横恒自在,幽明上下任游遨。千秋道脉传三事,万里天梯杖一毫。此是道人真乐趣,江心明月展云袍。”诗作颇有大家风范,实是作者志向和乐趣的真实写照。
  郭守真自24岁出家辽东,一生学道、修道、悟道、传道近80载,卓坚殚力,玉汝于成,终于使九顶铁刹山名扬四海,使三教堂(太清宫)成为道教一方丛林。据载,龙门派第八代弟子中,以郭守真成就最大。后人重修三教堂石塔,并铭文赞曰:“龙门八代,唯公独尊;千闾道派,由此渊源;神游八极,玄范常存;德同天地,塔砌云根。”后人有诗赞道教龙门派第八代弟子、东北道教龙门派始祖郭守真:“脱却儒冠世虑删,宏开道教度雄关。龙堆马邑栖何处,沈水辽云卜此间。香火有缘徒从集,药炉无恙洞天环。丹成骑鹤朝金阙,仙迹长留铁刹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