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显卡能用多久: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新探索 - 万军 - wanjun - 专家博客 - 中国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14:38:29

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新探索

——北京市怀柔区加强农村社会管理服务工作的思考和启示

 

在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北京市怀柔区大胆推出以区、镇、村三级社会管理服务中心为核心构架的社会管理新体制,通过“五组六制”的村级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和驻村工作站的设立,将社会管理的触角延伸到农村的最基层,为强化农村社会管理、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缩小城乡差距闯出了一条新路。

 

一、怀柔区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怀柔区构建新型农村社会管理服务体系的工作亮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三级联动,逐层负责

怀柔区的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是由区、乡、村三级社会管理服务中心组成的,三级服务中心是上下相连的三级平台,彼此之间是工作指导与业务合作的关系。下级的社会管理服务中心是在上级中心的指导下设立,彼此之间通过网络和电话实现信息共享。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自下而上、疏而不漏的工作体系,按照逐层负责的原则,根据不同区域群众的实际需要,对服务项目进行适当的增减。每一级都尽量对群众所反映的问题做到即时解决,超越了自身职权范围的,就向上一级的服务中心汇报。基本上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及时有效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各种合理诉求。

(二)镇为枢纽,干部下沉

在怀柔的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探索中,乡镇无疑起到了关键的枢纽作用。改革的统筹规划在区,但从具体实施方案的制定到工作的督促落实和检查评估都要依靠乡镇政府。在这次的试点工作中,各乡镇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的探索出富有特色的社会管理新模式:北房镇依托驻村工作站,推行了村级工作督导制度,“下去一把抓、回来再分家”,尽量用最短的时间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桥梓镇通过强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加快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全力推进农民就业增收;渤海镇立足做强做大党员志愿服务队,在“支部加协会”工作模式的基础上,创建了党员带动社会组织建设的管理服务体系;琉璃庙镇则模仿城市社区的精密化管理模式,形成了网格化组团式管理服务模式,把全镇设置成79个网格单元,力图实现社会管理服务的全覆盖、精细化。

无论哪种方法,根本的一点是实现了干部下沉,沉到基层,沉到群众之中去,真正起到负责作用,把农村社会管理抓实抓好。而做到这一点的制度保障就是建立了驻村工作站,即在每个行政村设立一个由处级领导干部挂帅、科级实职干部主抓的工作站,每周至少有一天固定的时间在村里工作。群众的一切诉求能现场解决的就现场解决,不能解决的事项,要向群众说明情况并填入驻村工作台帐,及时上报乡镇中心受理。乡镇中心汇总后,报镇党委书记和镇长,由书记和镇长逐一批阅,分口办结。通过建立和完善工作日志、双月汇报、半年述职和年底评比等制度,使驻村工作组积极参与村里各项重大事项的研究,推动村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三)村为重点,五组六制

农村社会建设的难点在村庄,怀柔改革的重点也是从村庄抓起。通过建立以“五组六制”为代表的村级社会管理体制,构建起规范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平台。根据试点镇北房镇的介绍,所谓“五组”,是指根据“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目标,细化出的产业发展服务组、促进民生服务组、环境建设服务组、乡风文明服务组和民主管理服务组。所谓“六制”,实际上是指保障这个管理平台正常运转的制度体系,包括村民事务受理登记制、办理承诺制、程序公开制、办理监督制、述职考核制、工作站督导制等六项制度。怀柔区要求所有的村党支部书记兼任村社会管理中心领导小组组长,村委会主任担任中心管理主任,村两委班子全部进入中心不同的服务组任职,实行正常的坐班制。在村里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各类协管员也进入各组工作,实行规范化管理。它的最大优点在于改变了以往农村社会管理主体缺位、错位和不到位的现象,变“有事没人管”为“事事有人管”,变管人为管事,形成了依靠制度管人、机制管人的有利局面。

二、怀柔区农村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实效

怀柔区的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尽管才刚刚起步,但是已经受到从基层党员干部到普通农民的普遍欢迎。

(一)填补了农村社会管理的空白

长期以来,农村的社会管理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村里公共事务无人过问、文化卫生事业停滞落后、各种利益矛盾错综纠缠的缺陷一直存在,极大地制约了农村社会的整体发展。村干部由于素质的局限,往往没有把社会管理作为自己的主要职责,工作方法粗暴简单,对于各种矛盾回避拖延,村级公共事务管理缺乏规范和程序,反过来加剧了农村社会管理的混乱和失序。怀柔区的农村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最大亮点,就是为农村的社会管理找到了一个主体,形成了一个机制,创造了一个平台,把农村社会管理纳入了各级领导班子职责范围,创造性地实现了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

(二)加强了基层政权建设

怀柔的农村管理体制改革,关键是使基层的党组织和政府切切实实地负起了社会管理的责任。通过社会管理服务中心的设立,尤其是驻村工作站的设立,使得乡镇政府实现管理重心下移,零距离、无缝隙、主动式和全方位地为群众服务。这对于密切党群关系,改进机关作风,了解民情民意,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试点之一的北房镇领导反映,通过改革,全镇机关68名同志全部进入了17个驻村工作组,一方面培养和锻炼了干部,使得许多大学生乡镇干部切实了解了农村的实际情况,由过去“飘在面上”变为“扎进村里”,由“被动应付”变为“主动服务”,锻炼出了一支了解农村发展各方面情况的“全能型”干部队伍;另一方面,通过“下去一把抓、回来再分家”,使镇领导对基层的情况、要求都有了实时的了解。以前往往是基层矛盾累计到了一定程度,才通过越级上访、群体性事件等激烈的方式反映到乡镇政府,而现在通过工作日志制度,镇领导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全镇各村庄的最新变化,提前做出周密安排。试点之一的桥梓镇党委书记反映,以前乡村两级主要领导要用大量的时间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很难有时间来思考乡村发展大计。而现在通过理顺机制,使所有的党员干部都能各负其责,大大减少了“一把手”的负担。“这样的改革,你不让我推广都不行。”这对于推进服务性政府建设,提高党在基层的执政能力,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三)减少了农村的社会矛盾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农村的许多社会矛盾积少成多,不断恶化,而各级领导干部往往采取躲避矛盾或者强力压制的方法,不仅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容易“小事拖大、大事拖炸”,形成破坏农村社会稳定的不安定源。而新型的三级社会管理中心的建设,和以前已经建成的综合行政服务中心、社会矛盾调处中心互为依托,共同编织出了一张维护基层社会稳定的“天网”。据统计,仅2008年2月份,试点之一的北房镇的17个村级工作督导组就解决社会矛盾45起,全镇越级访、集体访数量降为“0”。 今年以来,由于三级社会管理网络初步发挥作用,怀柔区矛盾调处中心受理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个人利益诉求类信访只有1071件,同比下降57%。

(四)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怀柔乡镇和村两级社会管理服务中心的一项中心职责,就是从当地实际出发,通过政府提供引导、技术服务、政策支持,大力促进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发育,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仅四个试点镇2008年1至6月份就新组建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103个,覆盖农户10817家;新成立体育、文化、就业、爱心社、基金会、互助会、志愿者服务队等新社会组织166个,参与群众14989人,出现了“农民生产有人管,业余生活有组织”的可喜局面。截止2008年6月底,全区共有各类工商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247家,直接带动农民成员3万户,辐射带动农民3.8万户,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1-6月份,全区农民人均现金收入5614.6元,同比增长18.3%。有力地促进了乡风文明建设,广大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

三、怀柔区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启示

      怀柔区大力推进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是在该区近年来一直大力推进基层行政体制改革的坚实基础上做出的,是在怀柔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快车道、迫切需要统筹城乡的历史时刻提出的。今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推进包括农村社会管理体制在内的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依然任重而道远,怀柔的经验启示我们:

(一)加强社会建设应该城乡并行

党的十七大做出了“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的战略决策,意味着我们党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有了新认识。而要建设一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需要统筹城乡,实现均衡发展。当前,一方面,和城市相比,农村的社会建设基础更薄弱、力量更缺乏、体制更落后,更容易引发社会矛盾,更需要加强。农村社会建设的长期滞后,不仅影响支农利农政策的施行效果,贻误农村发展的大好时机。更为可怕的是,还会严重影响干群关系,破坏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另一方面,农村的经济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人民群众已经对我们提出了更多的公共服务的需求,我们应该倾听群众呼声,迅速做出回应。以怀柔为例,作为一个农业县、山区县,怀柔的人均GDP已经达到了4000—6000美元,已经进入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农村群众多样化的公共服务需求已经开始全面提升,现有的农村社会管理服务体系的滞后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迫切需要加强。

(二)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改革要抓住重点

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本身也是一项涉及广泛的系统工程,在设计实施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抓住重点。当前,对于广大的农村地区来说,农民最关心的还是解决发家致富的问题。只有经济发展了,集体才有凝聚力,人民群众才有更高的社会公共服务的需求,才能从根本上缩小城乡差距。所以中央在新农村的战略决策中也是将“生产发展”放在第一位。而在实际中,农村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又十分薄弱,和城市差距很大,人民群众反映十分强烈。所以加强社会保障建设,切实提高农村的医疗卫生水平和教育科技水平至关重要。怀柔改革的一个亮点就是他们牢牢地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拴在一起,把促进生产发展、推动产业调整、发展特色经济、解决就业问题等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放在首位。始终坚持在管理中实现服务,通过服务的实际效果来促进管理。只有这样,我们的农村社会管理才不会变成“空架子”,才能得到农民的积极支持。

(三)农村社会管理应该突出特色

农村的情况千差万别,我们的社会管理改革也应立足于农村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方案、采取措施。怀柔在改革之初就有计划地选择了四个有代表性的乡镇开展试点,在实施中,确实各乡镇都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制定出不同的改革思路,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下一步推进改革,也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允许“一村一品”,允许各个村庄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贯彻落实。不要搞“一刀切”,不要搞“花架子”和形式主义,只要能解决农村发展的实际问题,哪种形式好就可以采取哪种形式。

          (四)农村社会管理迫切需要加强队伍建设

各级乡村干部是落实农村社会管理服务改革的主力军,他们素质和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改革的成效。试点乡镇的经验也表明,同样的地区,由于干部、尤其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素质不一,导致不同村庄的机制建设和工作效果良莠不齐。因此,要着力重视干部队伍的能力建设,明确工作目标,制定科学的考核方式,加强培训,严格考评,迫使他们尽快提高自身素质。同时,也可以通过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进一步发现和选拔农村优秀的领导和管理人才,充实到我们的社会建设队伍中来。

(五)农村社会管理要重视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和社会组织的培育

社会组织的发育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成熟程度的重要标志。发达国家的广大农村都是通过大量的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来提供公共服务和实现社会管理的,政府只起到一个宏观的制定政策、提供资助和进行规范的作用。当前,在推进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中,我们一定要改变以往那种一切由政府包办的传统方式,要积极培育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和社会组织,通过它们提供大量的社会公共服务,满足农民的物质文化需求,解决广大村民的归属感,增强乡村社区的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