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炒外汇挣钱:李希仲和他的《石蛙自鸣》□张耀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2:46:38

李希仲和他的《石蛙自鸣》

发布日期:2007-08-10 00:00:00  

                                                    □张耀富
    李希仲先生是我八十年代初任长安一中校长时结识的朋友。彼时,他已是长安中学界颇有名声的语文教师,书读得很多很杂,课讲得风流多趣,听说,他上中学时文章也写得很好。可我在一中的七、八年间却不曾见到他见诸报刊的一篇大作,便觉着他已是一只瘦干了的老母鸡,没有产蛋的功能了。
    孰料,我离开一中十余年后,却从长安一中校刊《台阶》上陆续读到希仲先生的一些散文、小说和随笔,不胜惊喜——这母鸡竟能产出如此硕大、光亮的蛋来。然而,这惊喜又伴随着感叹:先生毕竟老了,倘从年青时就投身此道,怕早已跻身专业作家之林了。日前,先生送来他的二十多万字的《石蛙自鸣》,我贪婪地一口气读完,浑身发热,情流激荡,不禁拍案:真可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希仲先生1941年降生在长安终南山下一个家道殷实却潜藏着巨大危机的耕读之家。自幼聪慧好学,悟性甚高,个性倔强,可又命运多舛。九岁那年因玩弄雷管,炸残了左手,险些送命,几乎丧失了生的勇气,家道也日渐败落。幸在他的血管里流淌着雄豪父亲的血液,硬是扼住生命的咽喉,顽强地与命运抗争,做到了一个残疾人尽可能做到的事。1963年,当上当地初中民办教师后,利用业余时间自学,三年功夫达到大学中文本科学历,转为公办教师后,又被评为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切实地说,先生用超乎寻常的意志和勤奋谱写了他闪光的传奇人生。
    《石蛙自鸣》清晰地记录了他生命的轨迹,抒发了他的人生体验和对世间人、事强烈的憎爱喜怒,感人肺腑,发人深思……
    “亲情难忘”中的《父亲的命运》、《我的母亲》、《姑妈的心》、《四叔的悲哀》、《刘光第传》皆是作者的血泪咏叹。尤其《刘光第传》的悲剧色彩蕴涵着深刻的社会、时代意义,抒发了作者对刘光第这样一个风华正茂、前途无量的才女苦难人生的无限同情和深沉感叹,读来令人心灵为之震撼。
    “自嘲嘲人”中的几十篇杂文和“桐荫杂录”多层面地深入解剖社会生活的复杂性,讴歌人间种种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其哲理价值和美学意蕴与《聊斋志异》有异曲同工之精妙。这些杂文显示了他富有生命力的语言功力:准确、简练、生动、清纯。
    更值得称道的是小说《锁哥》。作者以真实的素材、生动大众的语言塑造了一个性格独特的中国农民完整生命的鲜活的艺术形象,展示了丰富的人性。越是体验过大难大悲的人,越是要守护他做人的尊严、越是要追求做人的喜悦。灾难伴随一生的锁哥,无论生活怎样磨难他,他永是端直地挺立着,堂堂正正地走他的路,做他的事。他对六云无微不至的关爱令六云多次感动得流泪。他又嫉恶如仇,为了报复惯于整人的村支书吕兰英,锁哥疯狂地强奸了她以后,竟毫无惧色,照样一言不发的出出进进,该干啥干啥,谁的嘴也不招,别人在背后指指戳戳地议论他,他权当没听见。
    六云的形象同样光彩照人。他以最大的善心几十年如一日地布施铁锁,这种对落难者和弱者的悲悯、体贴和关怀,体现了人类心灵温暖的一角:良知、爱心和宽广的胸怀。铁锁、六云这对患难兄弟两颗纯净的心互相映照,迸发出中华民族高尚情操和伟大人性的耀眼火花。
    文学是遗憾的艺术。《锁哥》的故事情节、人物思想、性格、心理发展变化的描写略欠从容、充分、细腻了些。欣悉先生日前又完成了一部50余万字的长篇小说初稿,我期望也相信他会有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