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群发助手安卓版2017:营建精神文化家园——访云南大学教授董云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22:45:46
营建精神文化家园——访云南大学教授董云川中国文明网 www.wenming.cn   2010-04-16    来源: 云南日报 ——访《学园:学者的精神家园》主编、云南大学教授董云川

    公元前387年,柏拉图在雅典创立了阿卡德穆学园,思辨理论智慧在这里备受推崇。秉承这一学术传统,2008年新年伊始,云南人民出版社与云南大学联合创办了《学园:学者的精神家园》,两年多来,期刊以“探究高深学问、传播高雅文化、弘扬人文精神”为办刊宗旨,立足高等教育,着眼学术前沿,纵横教育内外,沟通中西学术,延续古今文脉,为广大学者潜心营建起一座精神和文化的家园。日前,记者专访了《学园:学者的精神家园》主编、云南大学教授董云川。

    学术自在边缘

    记者:这是一个期刊林立的时代,在云南这一边陲之地,将《学园》打造成学者的精神家园,您的自信来自何方?

    董云川:我一直以来有一个观点:学术自在边缘。回顾古今,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大多出自前沿,社会科学成果则往往出在“边缘”。因为“边缘”,我们可以逃离世俗的种种羁绊,地理上的偏僻可以给学者一个宁静、清纯的思索空间;因为“边缘”,我们可以挣脱“学术中心”的“主流”钳制,多元化的文化氛围,让权威的学术长者,敢于创新的年轻学子都可以在此对话、交流。水相荡乃生涟漪,石相击乃生光辉,思想的火花在交锋、碰撞中灿然开放。

    当下,学术呈现出功利化、世俗化趋向,学者为评职称撰写论文,一些期刊只要给版面费,什么文章都登,学术品质下降。但大多数学者从内心深处都渴望着有一个非常清纯、非常执著、具有人文情怀的学术平台。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创办一份绝对公益性杂志就有着它成长的丰厚的思想土壤。的确,刚开始很艰辛,我们一篇篇组稿,但高品质的去市场化定位,很快得到了广大学者的认同,三四期后,学者们纷纷为《学园》撰写文章,被誉为“当今中国最杰出、最有治校成就的校长教育家之一”、《哲学评论》栏目主持者张楚廷(张家),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涂又光,著名学者、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山大学原党委书记、教授李延保,北京大学教授陈平原,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冯向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澳大利亚分会会长、著名文学评论家何孔周等都为《学园》撰稿。

    当然,酒好也怕巷子深。我们一直都在相关全国性学术会议上振臂高呼,宣传《学园》,同时,2009年还向全国1000所高校赠刊,《学园》的影响力逐步扩大。

    大教育杂志

    记者:《学园:学者的精神家园》区分于其它学术杂志的特色是什么?

    董云川:我们的定位是大教育杂志。主体风格是希望通过大的教育范畴所覆盖的各个学科,以人文的方式来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关注改革发展。我们以为,目前杂志存在一些倾向:一些杂志世俗化、一些太市场化、一些杂志太学究、一些面又太狭窄,在这当中,恰恰缺乏一种公益性的、人文类的,有情感的,体例又不拘一格的刊物,因此,在编辑《学园:学者的精神家园》时,我们追求形式活泼、内容严肃、论证科学的风格。

    记者:《学园:学者的精神家园》有哪些特色栏目?

    董云川:《学园:学者的精神家园》栏目很多,我们开设了哲学评论、七色论坛、前沿论点、学理考辨、大学旧踪、杏坛春秋、个案研讨、国际视窗、文化评论、民众焦点等10多个栏目,其中主打类型有哲学思辨类,哲学与教育是天然的联盟。在《哲学评论》栏目,连续几期发表张家先生的《哲学是人的哲学》、《论意识的独立性问题》和《主观的客观与客观的主观同在》等哲学言论,给读者带来了全新的见解;涂又光先生集其丰厚的学术思辨以《发动机与工作机》和《三点论》为题分别阐述了独到的教育哲学理念;其次是区域类的,云南是一个边疆地区,从地缘上看,我们是面向东南亚的桥头堡,《国际视窗》约请东南亚的专家学者撰写的《东南亚高等教育概览》、《东南亚开放远程教育》、《东盟大学联盟质量保障的经验》等论文为我们提供了好的借鉴素材,这类跨学科、跨地区研究为中国高等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七色论坛》一直是我们创刊以来着力打造的特色栏目,如:《在<学园>中与智者对话》中张小杰则针对2008年《学园》第一期张楚廷先生的演讲笔录提出了不同的见解。这是激情、理智与责任的碰撞!学者们以先哲盛行的对话式方法还原学术的生命力。

    让这朵学术奇葩骄傲绽放

    记者:有读者评价说,读《学园:学者的精神家园》有一种他乡遇故知的感觉,愿意成为《学园》忠实的读者。今后,《学园:学者的精神家园》有何新打算?

    董云川:经过1年多的努力,《学园:学者的精神家园》在林林总总的学术杂志中脱颖而出,去年9月,《学园:学者的精神家园》在第三届云南期刊评选中被评为云南省优秀期刊栏目奖和优秀编辑奖,又相继被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录。随着《学园:学者的精神家园》影响力的扩大,主办方云南人民出版社基于品牌衍生的考虑,又推出了《学园:教育科研论坛》,但《学园:学者的精神家园》仍然坚守着高品位、高学术水平,不收费纯公益性的定位。

    有一位读者在给我的来信中说:“感谢你们为学者在喧嚣中精心搭建‘学者的精神家园’。我知道,有你们在,中国的学者不孤独;也请你们放心,有我们热心的读者在,即便身处边陲,你们也没有理由寂寞。”这话给我们鼓舞,让我们充满信心,今后,我们将继续携手学者、读者,坚持办刊宗旨,努力创设真正意义上学者的精神家园,让《学园:学者的精神家园》这朵学术奇葩在彩云之南骄傲绽放。(杨 燕)